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政治知識:十九大關于新時代的理解

字號:


    今天小編為大家提供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政治知識:十九大關于新時代的理解,希望大家好好復習相關的知識點,做到有備無患!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政治知識:十九大關于新時代的理解
    大家對于十九大并不陌生,這是我們時政模塊考查的重點,作為一個大型的會議,我們需要重點關注會議當中的一些新提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時代”。從它的內(nèi)涵和意義出發(fā),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大家記憶相關的考點。
    1.新時代的內(nèi)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內(nèi)涵可以概括為五個是,第一個“是”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這是告誡我們每位黨員,要繼續(xù)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往的政策,目標要繼續(xù)實施,那有哪些目標呢?接下來是剩下了的四個是,其實就是四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距離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日期越來越近,能否實現(xiàn)這個目標,變得更加緊迫,所以要重申一下。第二個目標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時代,這是社會主義本質(zhì)的要求,同時也體現(xiàn)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第三個目標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時代,這個中國夢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整個中國的目標都實現(xiàn)完畢了,最后一個目標,要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這也體現(xiàn)了中國的大國責任,同時也是文化自信和大國自信的體現(xiàn)。
    2.新時代的意義。新時代的意義給同學們總結(jié)為三個意味著,第一個意味著,是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跟三位領導人有關,站起來跟偉大主席毛澤東息息相關,中國從1840年進入近代史開始其實就是中國的屈辱史,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而毛澤東的出現(xiàn)帶領中華民族建立的新中國,迎來了站起來。但是當時的中國還很貧弱,隨著鄧小平的出現(xiàn),把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經(jīng)濟建設,大力發(fā)展,漸漸富起來。最后習近平要帶領中華民族強起來,要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第二個意味著,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的活力,扛起社會主義陣營的旗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第三個意味著,是意味著中國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打破了發(fā)展中國家對西方國家現(xiàn)代化的“路徑依賴”為他們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全新的選擇,證明了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不只是西方制度這一條道路。相信大家對新時代應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通過一個題目來練練手:
    例題: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_____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了( )
    A.科學社會主義 B.社會主義道路 C.社會主義思想 D.馬列主義
    【答案】A。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故這題選擇A。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政治知識:實踐和認識
    無論是“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還是毛澤東曾指出的“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亦或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擼起袖子加油干”,都在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意義。 接下來我們主要介紹實踐和認識的特征及辨證關系。
    實踐是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是主體能動的改造探索客體的社會物質(zhì)性活動。實踐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自覺能動性及社會歷史性等。所謂的直接現(xiàn)實性是指通過實踐可以把腦中的“存在”變成現(xiàn)實的客觀存在。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實踐可以夢想成真。自覺能動性可以理解為人們并不會像行尸走肉一般平白無故的干某事,一定都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比如說蜘蛛織網(wǎng),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動,但這不是實踐,因為他們的活動不符合自覺能動性。它們的活動都是出自于本能,并不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社會歷史性是指不同時期的實踐活動的形式水平等都是有差異的,人們進行任何實踐活動總是會受到這個時代的制約,或者帶有這個時代的印跡。
    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比如我們?nèi)耸忠粋€蘋果,我咬了一口真甜啊,你嘗了一口,真酸啊。這就是認識。認識具有主體性,即對同一客觀事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說白了就是認識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在里面。比如詩人說月是故鄉(xiāng)明,其實就是詩人在認識月亮這個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夾帶了思鄉(xiāng)的感情。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實踐和認識的辨證關系,是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我們的認識不僅僅全部都是正確的,認識有正確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反作用于實踐起著促進的作用。反之,則阻礙。正如古人所言,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實踐決定認識,表現(xiàn)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和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在強調(diào)要深入認識某個事物,需要通過“躬行”即親自實踐。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多少度,大家肯定知道是一百攝氏度。請問你們拿溫度計量過嗎?你沒有量過吧,也就是說你們沒有實踐過吧。那這不就和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沖突了嗎?其實這就涉及到獲取認識的途徑問題,若親自實踐得到的認識稱之為直接經(jīng)驗,反之,從他人口中,書本等渠道獲取的認識稱之為間接經(jīng)驗。歸根到底都是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我們的認識是在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實踐在背后推動!馬克思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毛澤東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卻把它束之高閣,并不去實行。這種再好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即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比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如果我們一開始對某個事物一無所知,通過實踐有所知,就選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比如,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親自嘗一嘗。如果我們的認識在實踐中得到發(fā)展升華,即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比如說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如果我們的認識去指導我們改造世界,即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比如說,造燭為照明,求知為運用,學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收獲。如果我們對于某個事物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哪個對哪個錯,不知道,通過實踐得知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即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比如真金不怕火煉。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刑事處罰知識梳理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監(jiān)察法》考點解析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