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飯桌上的禮儀更是不可少,不可違背,在客家飯桌上也有一套客家飲食禮儀是必須要遵守的。你知道客家飲食禮儀有哪些,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整理了“客家中餐飲食禮儀”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篇一:客家中餐飲食禮儀
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夾菜時,應(yīng)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里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著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卷殘云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干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干凈,應(yīng)征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數(shù)早晚食粥,晝邊(中午)食干飯。農(nóng)村早餐粥加雜糧。長汀稱雜糧為“粗貨”,過去常年是“粗貨半年糧”,歉收之時則以雜糧為主,有時要食番薯渣充饑。麥子一向少種,故面條只作年節(jié)加餐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春荒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50年代后則很少如此吃了。長汀,上杭,武平部分鄉(xiāng)村有一種藏番薯,用鹽水腌漬而成,風味獨特。
家常便菜,腌菜干、蘿卜干常年不斷,配以時令青菜,莧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為普遍。家家戶戶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蘿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等,是常見菜。
篇二:客家中餐飲食禮儀
客家菜亦稱東江菜,它與潮菜、粵菜并稱廣東三大菜??图也穗蕊L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如像客家話保留著中州古韻一樣,客家菜同樣也保留著中州傳統(tǒng)的生活習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飲食文化的成因時,人們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客家人遍布海內(nèi)外,都講客家話,即便是僑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語仍以客家話為主,但是,在眾多的客家人居住區(qū)域中,只有廣東的東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時也保留了中州飲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區(qū)的客家人飲食習俗都被當?shù)仫嬍澄幕?。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是有其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的。
在廣東菜的三人流派中,廣州菜、潮州菜都曾經(jīng)歷過秦代以后的“漢越融合”階段,而東江菜則否。這是因為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歷盡艱難險阻,多群體有組織而遷,整村整族而徙,遷至廣東東江流域后,成片聚居,地域?qū)拸V,其范圍包括今河源、惠州、梅州等市大部分地區(qū)以及東莞、清遠、英德、曲江等小部地區(qū)。在這樣一個相對而言的廣闊地區(qū)內(nèi),客家人比例大,反其客為主,自然其生活習俗就不易被當?shù)赝林?,反而同化了當?shù)厣盍曀祝ú簧俨煌貐^(qū)遷至此地的人的不同生活習俗。因此,作為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風味自然也保留下來。第二個原因是,就地理條件和物產(chǎn)而言,東江地區(qū)與客家人祖籍中原較為接近,兩者都屬內(nèi)陸腹地,遠離海邊,用以入饌的副食品都是家養(yǎng)禽畜和山間野味,海產(chǎn)品較少??筒擞小盁o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續(xù),此外,還與東江封閉的交通環(huán)境有關(guān),粵東屬山區(qū),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響,從而使客家菜在較長的時間里自我成型,自我演變而自成一家。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類為主,水產(chǎn)品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燉、烤、煲、釀見長,尤以砂鍋菜聞名;造型古樸,鄉(xiāng)土風貌明顯?,F(xiàn)今保留于農(nóng)家或飯店酒家的客家烹飪技藝,仍有許多奇妙的手工作法。如酒法:典型菜例是玫瑰酒雙鴿。其法是,將雙鴿宰凈,抹干,覆攤于瓦缽內(nèi),鴿下橫放竹筷兩根,使鴿身與缽底有一點距離,以暢熱力,取玫瑰酒一杯置于兩杯之間,然后整缽放入鐵鍋,加瓦盆作蓋,取中火燒鍋,鴿熟時杯中還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蕩然無存,只是鴿肉酒香撲鼻而已。此法僅見于客家菜譜,現(xiàn)時農(nóng)家為更省時簡便,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出“三杯雞”作法,更是簡單奇妙:取一杯酒、一杯醬油、一杯水,混置鍋內(nèi),鍋半腰用幾支竹筷支起宰好的整雞一只,加蓋旺火燒半小時開鍋,即可食其甜香滑軟的美味雞肉。另外,現(xiàn)今客家烹飪技藝中,有許多做法,溯本追源,極其古老,在現(xiàn)代菜譜中獨具特色,如東江肉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抖Y記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搗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讀枚,脊側(cè)肉)。每物與牛若,捶反側(cè)之,去其餌(筋腱),熟出之,去其顫,揉其肉?!贝朔ㄔ谀媳背Z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中稱為“跳丸炙”,是因其彈性能跳而名。可見,客家菜系的“搗珍”技法,出自古人,來自中原。如此種種,都說明客家烹飪術(shù)作為民俗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勘稱古意濃厚,是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煉出的智慧結(jié)晶。
現(xiàn)在,飲食界返樸歸真之風日濃,發(fā)揚光大客家飲食文化的精華,繼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飪技藝,無疑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客家飲食的文化內(nèi)蘊
1.客家飲食民俗古風濃厚。探究客家菜系和客家飲食習俗,就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其烹飪技藝諸如“搗珍”、“酒”之類古法的繼承和演變,還是日常習俗中諸多禮儀禮規(guī),都證明了客家人將古代中原文明一代代傳承下來,根基源遠流長;印證了客家民系歷盡滄桑,多次變遷的歷史。
2.奇巧的烹飪技術(shù)是客家人勤勞、聰慧的結(jié)晶。生活的動蕩,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使客家人在與自然斗爭中,磨練出了頑強的生存意志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奮斗精神??图也酥v究功與法,以法求奇,以功求妙,于奇妙中窮其食物之美味?!懊褚允碁樘臁?,客家人注重烹飪之術(shù),正是其生存觀的體現(xiàn)。
3.客家飲食習俗反映出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其一儉樸好客??图胰似剿仫嬍彻?jié)儉,不事奢華,而待客則十分大方,講究“六碗八盆十樣”,菜肴實惠量足,盛器多用盆、缽、大碗,有古民遺風;其二尊老知禮??图胰嗽O(shè)筵用八仙方桌,依輩份排座次,席間禮規(guī)繁多,吃雞以雞頭敬老,上座留空位于已故先祖,以示敬禮,席間小輩給長輩敬菜敬酒等等;其三追求吉祥。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雞,有“無雞不成筵”之說,既取“雞、吉”諧音,又取雞為掌管人間吉祥之鳥之意。過年吃“團圓飯”,元宵吃湯丸,都為取“團圓”的好兆頭。
4.客家飲食民俗中的養(yǎng)生保健意識尤為鮮明??图也擞昧现v究鮮嫩,講究野生、家養(yǎng)、粗種;加工講究煮、煲、燉,講究粗刀大塊,不破壞食物營養(yǎng)與纖維;烹調(diào)講究原汁原味,不使過濃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膳食講安搭配,講究效用,多用藥材調(diào)理陰陽,清降補瀉,并根據(jù)時令增減食物品種。所有這些,都反映出客家人在千百年的生活實踐中,勤于探索養(yǎng)生之道,善于總結(jié)保健經(jīng)驗,注重利用自然中潛藏的科學(xué)道理。
篇三:客家中餐飲食禮儀
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數(shù)早晚食粥,晝邊(中午)食干飯。農(nóng)村早餐粥加雜糧。長汀稱雜糧為"粗貨",過去常年是"粗貨半年糧",歉收之時則以雜糧為主,有時要食番薯渣充饑。麥子一向少種,故面條只作年節(jié)加餐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春荒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50年代后則很少如此吃了。長汀,上杭,武平部分鄉(xiāng)村有一種藏番薯,用鹽水腌漬而成,風味獨特。
家常便菜,腌菜干、蘿卜干常年不斷,配以時令青菜,莧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為普遍。家家戶戶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蘿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等,是常見菜。
大米除做飯、粥外,還可做粉干,缽糕,籠床糈之類。粉干以潔白嫩細,柔軟滑韌的特點聞名遐邇。還有糯米做的糍粑,大禾米做的米果,品種如糕、圓、凍、果之分,其味有甜,咸,堿之別。每逢喜慶之日,家家戶戶都有制備,敬神,餉客,饋贈親友均宜,亦是農(nóng)村年節(jié)傳統(tǒng)食品。
風味小食有肉圓和燈盞糕等。肉類食品,燒大塊、白斬雞最為有名,是宴席中主菜。汆豬肉、干蒸豬肉是平時傳統(tǒng)菜肴。
長汀家釀酒素有盛名,味純香甜,度數(shù)低不易醉人,婦孺皆喜歡。酒娘更 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飲茶多用碗,以解渴為主,有時用來作湯淘飯,常云"粗茶淡飯"。
對于甜,酸,苦,辣,汀州人并無偏好之癖。不少人愛吃炸的食品,認為香脆可口。煮菜偏咸,口味較重。
篇四:客家中餐飲食禮儀
客家人作為古代中原人的后代,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可集中概括為艱苦奮斗、熱情好客、尊師重教、愛國愛鄉(xiāng)??图胰藦闹性w移到閩粵贛地區(qū),由于平原地區(qū)已被原住民占據(jù),一般只能定居在貧瘠山區(qū),因而生活艱苦,必須奮斗。
客家人的拓荒精神、白手起家能力也就十分突出。尤其是客家婦女,以勤勞賢淑聞名天下,農(nóng)活家務(wù)都出色,家庭觀念特別強,有“鐵漢”之稱;早期客家人作為移民,居住在人煙稀少、落后偏僻的山區(qū),人際交往的心理需求和團結(jié)互助共同克服困難的意識也就特別強,雖然生活艱苦,但養(yǎng)成了熱情好客的文化傳統(tǒng);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下”,大多數(shù)都有是出身于“書香門第”,因而文化素質(zhì)較高,歷來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tǒng)。其中梅州表現(xiàn)最為突出,被譽為“文化之鄉(xiāng)”。
請長輩們坐上座,主動給長輩們倒酒、乘飯。不能吃飯?zhí)欤汩L輩們吃(因為長輩們難得一聚,吃飯會有很多話講,也有可能會問你很多東西,陪著就行),長輩們吃完離座后你才可以離開。吃飯要手端著碗吃,夾菜不能挑(夾到哪塊就吃哪塊),飯后吃完可能要收拾桌子,若已經(jīng)有好幾個人收拾了,那就要去泡茶陪長輩喝茶聊天。還有好多好多……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交流這方面要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