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不是高考公平的絆腳石

字號:


    以下資訊由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欄目整理而出:“共享單車”不是高考公平的絆腳石,希望每個考生能在高考結(jié)束以后,再一次的了解高考真題!
    每年高考過后,高考作文題目都會引起一輪熱議。毫不例外,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也引起了事端。全國一卷中作文題目是,從“中國關(guān)鍵詞”: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中選擇兩三個關(guān)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
    有網(wǎng)友認為,以共享單車為關(guān)鍵詞的高考作文題是對農(nóng)村考生的不公平,是目中無“人”的體現(xiàn)。農(nóng)村考生大多數(shù)消息都比較閉塞,對于只在大城市里普及的“共享單車”,缺乏親身體驗,很難有感而發(fā),只能靠“想象力”加以拼湊,這必然導致“假大空”泛濫,而失去了作文本來的意義。
    然而,筆者認為,抱有這種觀念太過于片面,是過分解讀了命題者意圖。關(guān)鍵詞總共有12個,除了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高大上”的詞,更是有其他涉及社會熱點常識的詞匯可供考生選擇。寫作本就是由一個切入點來看靈感及思路,這12個關(guān)鍵詞涵蓋了科級、文化、民生、民俗、環(huán)境、經(jīng)濟等多個方面,如果考生此前沒有了解過任何一方面的熱點,那應該追究教師失責,以此來追究命題者的責任,恐怕就有點過猶不及了。
    如果強調(diào)高考命題“共享單車”等對農(nóng)村考生不公平,那涉及“美麗鄉(xiāng)村”是不是就是對城市考生不公平呢?涉及“一帶一路”,是不是就對不了解政治的理科生不公平呢?批評題目“不以人為本”,卻忽視了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認知,對新事物的接納能力。高考考的是對知識了解的程度、思考與認知,這不是所謂的有體驗感就能“高人一等”的。在資源信息共享的時代,與其抱怨題目出的有失公允,倒不如分析作為教師在考前準備的是否有所遺漏。
    隨著高考成績即將公布,這場“公平與否”的討論也該畫上句號了?!肮蚕韱诬嚒辈皇歉呖脊降慕O腳石,我們不應過度解讀高考題目及命題者意圖。中國正在發(fā)展,應該是我們這代人努力去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是讓時代去迎合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