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沈煉嗎

字號:


    《繡春刀》電影男主、張震扮演的錦衣衛(wèi)百旗沈煉,武功高強,他既想全兄弟之誼,又割舍不下兒女之情,小人物只能淪為上位者手中的棋子,在被榨取完剩余價值之后被無情拋棄。然而大多數(shù)觀眾所不知道的是,錦衣衛(wèi)沈煉,在歷史上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為你帶來“歷史上有沈煉嗎”,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沈煉其人
            根據(jù)《明史·沈煉傳》的記載,沈煉是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嘉靖十七年(1538年)31歲時參加會試考中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后來在溧陽擔任知縣。
    明朝的科舉制度,會試及第后,根據(jù)成績的優(yōu)劣依次給出身,其中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為狀元,授六品官,第二、三名分別稱為榜眼、探花,授七品官;二甲賜進士出身,授七品官;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明朝以八股取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看,能夠考中進士的,大多數(shù)是當時的第一流人才。嘉靖十七年,與沈煉同榜的第一甲三名,第二甲九十五名,第三甲二百二十二名,沈煉排在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三名,還在日后督撫東南的封疆大吏胡宗憲之前。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與沈煉有同鄉(xiāng)之誼的徐渭徐文長曾為沈煉作傳,稱贊他說“君生以奇驚一世”,以一個“奇”字貫穿一生,“文奇”、“政奇”、“諫奇”,大概是性格里有桀驁不馴的DNA,倔強剛烈,一生不走尋常路,絕不向權貴低頭。這種孤傲剛直的品格,既是他一生悲劇的源頭,也是他忠名流傳至今的原因。??
    沈煉在溧陽擔任知縣時,大約是與朝廷的哪位御史大人產(chǎn)生了矛盾。
    “御史憚之,卒得詆,徙荏平,再徙清豐”(徐渭《贈光祿少卿沈公傳》)。
    《明史·沈煉傳》中的記載是:用伉據(jù),忤御史,調(diào)荏平。父憂去,補清豐。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沈練在擔任荏平知縣以后,因父親去世回鄉(xiāng)丁憂,丁憂結束以后補為清豐知縣。
    溧陽在當時的留都南京附近,江南膏腴之地,物阜民豐,荏平、清豐在山東、河南境內(nèi),地方雖然不算偏僻荒涼,然而和溧陽比起來,無疑要差上許多,這種調(diào)任,雖然是平級調(diào)整,也算是對他“伉據(jù)”行為的略施懲戒。??
    沈練受到了薄懲,不過亦不用過于失望,知縣雖然只有七品,也是一方強令,按現(xiàn)在標準,正處級的領導干部,在任上慢慢熬資格,將來肯定有出頭之日,
    然而沈煉不是其他人。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甘于平庸?!渡驘拏鳌分杏涊d他:
    為人剛直,嫉惡如仇,然頗疏狂。
    前面八個字是對他的褒獎,后面四個字則對他性格中孤傲不受拘束的一面略帶針貶,他的疏狂跟明代士大夫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格格不入,這就決定了他必定不被官僚集團所容納——
    他在清豐任上沒干多久,不知又得罪了什么上級領導,被貶為錦衣衛(wèi)。??
    在這里,我想略花一些筆墨介紹一下錦衣衛(wèi)。在大家的印象中,錦衣衛(wèi)是一個特務組織,我最早對錦衣衛(wèi)的印象也是來自于語文老師對高中課文《五人墓碑記》中“緹騎”一詞的解釋,然而,事實不完全是這樣的。??
    《明史·職官志》中記載:
    錦衣衛(wèi),掌侍衛(wèi)、緝捕、刑獄之事,恒以勛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將軍等侍從扈行。宿衛(wèi)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錦衣衛(wèi)的緝捕、刑獄職能,在明成祖朱棣之后,主要集中于北鎮(zhèn)撫司,電影《繡春刀》中的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兄弟,即是北鎮(zhèn)撫司下屬。
    而除此之外,錦衣衛(wèi)還負責侍衛(wèi)、儀仗之責,差不多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警衛(wèi)局和三軍儀仗隊、外交部禮賓司的復合體。飛魚服和繡春刀,是在侍衛(wèi)皇帝時的專門裝備。
    現(xiàn)珍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明人絹畫《出警入蹕圖》中,就有十分清晰生動的錦衣衛(wèi)形象描繪。
    (明萬歷《出警入蹕圖》中的錦衣衛(wèi),由此我們也能看出《繡春刀》電影中的飛魚服設計是不符合史實的)
        二、錦衣衛(wèi)的快意人生
    閑話少說,讓我們繼續(xù)回到真實歷史上沈煉的故事中。沈煉新任官職是錦衣衛(wèi)經(jīng)歷,“經(jīng)歷”是錦衣衛(wèi)下屬經(jīng)歷司的僚員,品秩是從七品,負責“文移出入”,即往來文書的辦理工作?!靶l(wèi)”是明朝的軍事組織,南京至今有“孝陵衛(wèi)”的地名。是當時守衛(wèi)明孝陵即朱元璋陵寢的部隊的駐扎之地。
    沈煉在軍隊里從事文書工作,差不多相當于現(xiàn)在軍隊中的文職人員,品秩也從正七品降為從七品。從一個正處級的縣長去做一個普通的副處級調(diào)研員,雖然不是斷崖式的降級,然而以一個普通人的心態(tài)去揣摩,內(nèi)心必然也是失落的。??
    不過沈煉依然我行我素,他性格迂闊,但工作能力強、公文材料寫得好,受到了當時的錦衣衛(wèi)都指揮同知陸炳的賞識。
    陸炳曾經(jīng)從火海中救出嘉靖皇帝,是皇帝跟前的大紅人,和嚴嵩、嚴世蕃父子關系也很好,好幾次陸炳帶著沈煉去嚴府喝酒,沈煉也欣然前往。
    嚴世蕃紈绔子弟習氣嚴重,喜歡在酒桌上欺負客人,估計是盯著某人灌酒(八項規(guī)定出臺之前,有很多領導干部也以在酒桌上給部屬灌酒為樂,古往今來,如出一轍,莫不如是),沈練性子耿直,看不得這種腌臜作風,他又一次不識相,在酒桌上出頭替人打抱不平。
    《三言二拍》里面把沈煉的事跡加工成了一篇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對這件事如此描述:??
    世蕃故意將巨觥飛到他面前。馬給事再三告免,世蕃不依。馬給事略沾,面便發(fā)赤,眉頭打結,愁苦不勝。世蕃自去下席,親手揪了他的耳朵,將巨觥灌之。那給事出于無奈,悶著氣,一連幾口吸盡。不吃也罷,才吃下時,覺得天在下,地在上,墻壁都團團轉(zhuǎn)動,頭重腳輕,站立不住。世蕃拍手呵呵大笑。沈煉一肚子不平之氣,忽然揎袖而起,搶那只巨觥在手,斟得滿滿的,走到世蕃面前說道:“馬司諫承老先生賜酒,已沾醉不能為禮。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杯?!笔擂等?,方欲舉手推辭,只見沈煉聲色俱厲道:“此杯別人吃得,你也吃得。別人怕著你,我沈煉不怕你!”也揪了世蕃的耳朵灌去,世蕃一飲而盡。沈煉擲杯于案,一般拍手呵呵大笑。
    沈練的狂放之性格之下,他把邊軍上下一概罵盡,尤其對主政的嚴嵩父子,他更是痛批到無以復加,有一次在和友人喝酒時,他居然做了幾個稻草人,分別貼上李林甫、秦檜和嚴嵩的名字,喝醉后以箭射之,以此為樂,還有好幾次,他一個人跑到居庸關口,向著京師方向,舉手大罵嚴嵩,然后痛哭而還。??
    這年沈煉四十八歲,照理說行事為人應該穩(wěn)重一點,而他的表現(xiàn),還像一個意氣用事的小孩子。也許,他性格中勇敢剛強等令人贊嘆的優(yōu)點和做事魯莽沖動不計后果的缺點本出一源。
    沈煉在史料中留下的這些記載,反而使他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