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17年司法考試二卷復習筆記:行為對象”,跟著出國留學網(wǎng)司法考試頻道來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幫到您!
(一)大多數(shù)犯罪要求有對象,極少數(shù)犯罪不要求。
(二)如果一個犯罪要求有特定對象的存在,就意味著在客觀上必須存在或可能存在這種對象;如果客觀上根本不存在這種對象,不構成這個罪(包括未遂)
如,以為是毒品去販賣,但其實全是面粉,不構成販賣毒品罪,也不構成未遂。
甲男與乙女串通,騙丙說乙是甲拐賣來的,將乙女賣與丙成婚,丙給甲10萬元后,甲、乙雙雙逃走。甲、乙構成詐騙罪,丙無罪。
(三)行為對象和其他幾個概念的區(qū)別
1.組成行為之物:有這個東西才叫這個行為,沒有這個東西就不叫這個行為。如,沒有賭資就不是賭博而是娛樂。
2.行為孳生之物。
(1)孳生之物:沒有這個物只要可能有這個物仍然構成犯罪,如偽造假幣,假幣沒造出來,
構成偽造假幣罪未遂。
(2)行為對象:沒有這個物不構成犯罪,如運輸假幣必須要求有假幣這個對象存在,否則不構成運輸假幣罪未遂。
3.行為取得的報酬。犯罪行為的報酬本身不構成犯罪。
4.犯罪工具。犯罪工具如果屬于犯罪分子個人合法財產(chǎn)直接予以沒收,如果工具是盜竊別人的,則應予以返還。
司法考試欄目推薦:
2017年司法考試題庫
2017年司法考試備考輔導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及內(nèi)容
2017年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制度改革內(nèi)容
歷年司法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及合格分數(shù)線(2006-2016)
司考二卷題庫 | 司考二卷真題 | 司考二卷考點 | 司考備考輔導 | 司法考試報名 | 司法考試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