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心理咨詢師2017要點:模仿、暗示和社會感染

字號:


    有想報考2017上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的朋友嗎?快來看看相關(guān)的2017年考試知識點吧!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心理咨詢師考試欄目為你分享“三級心理咨詢師2017要點:模仿、暗示和社會感染”,希望此文對你有所幫助。
    三、模仿、暗示和社會感染
    (一)模仿
    1.模仿的定義
    模仿是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現(xiàn)象。
    模仿是人們相互影響的一種重要方式。其特點包括如下。
    (1)模仿的社會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樣是模仿的條件,但模仿是自愿產(chǎn)生的,有時可能是無意識的。
    (2)相似性,即模仿者的舉止近似于其模仿的榜樣。
    模仿可以分為有意模仿與無意模仿兩類。
    2.模仿的意義
    模仿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模仿是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模仿是掌握人際互動經(jīng)驗最簡單的機制,也是個體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
    (2)適應(yīng)作用。個體適應(yīng)社會生活,模仿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
    (3)促進群體形成。
    3.模仿的發(fā)展
    模仿隨個體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其趨勢大致是:從無意模仿到有意模仿;從游戲模仿到生活實踐模仿;從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內(nèi)部實質(zhì)內(nèi)容的模仿。
    4.塔爾德的“模仿律”
    法國社會學(xué)家塔爾德最早對模仿進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書。它認為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xiàn)象”,“一切事物不是發(fā)明,就是模仿”。并提出了三個模仿律。
    (1)下降律: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社會上層人士的傾向。
    (2)集合級數(shù)律。
    (3)先內(nèi)后外律。
    (二)暗示
    1.暗示的定義
    暗示指在非對抗的條件下,通過語言、表情、姿勢及動作等對他人的心理與行為發(fā)生影響,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見和觀點,或者按照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動。暗示往往采用較含蓄、間接的方式進行。暗示涉及三個要素: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2.暗示的分類
    (1)按信息來源,暗示可以分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2)按暗示者的目的,暗示可以分為有意暗示和無意暗示;
    (3)按暗示雙方的接觸方式,暗示可以分為直接暗示和間接暗示;
    (4)按暗示的效果,暗示可以分為暗示和反暗示。
    3.影響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的權(quán)力、威望、社會地位及人格魅力對暗示效果有明顯的影響;
    (2)被暗示者的獨立性、自信心、知識水平、年齡、性別等對暗示的效果有明顯效果;
    (3)被暗示者所處情境是暗示發(fā)生作用的客觀環(huán)境。
    (三)社會感染
    1.社會感染的定義
    社會感染是一種較大范圍的信息與情緒的傳遞過程,即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及其他方式引起眾人相同的情緒和行為,其特點如下:
    (1)雙向性;
    (2)爆發(fā)性;
    (3)接受的迅速性。
    2.社會感染愛的分類
    (1)個體間的感染:發(fā)生在個人之間或小群體成員之間的感染是社會感染最常見的形式。
    (2)大眾傳媒的感染。
    (3)大型開放群體的感染。
    心理咨詢師考試欄目為你推薦: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內(nèi)容
    2017年心理咨詢師報考條件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時間
    2017上半年心理咨詢師報名時間
    2017上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