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整理的學(xué)生水滸傳讀后感2500字,歡迎大家瀏覽參考。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讀后感欄目。
學(xué)生水滸傳讀后感2500字【一】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著名白話長篇小說。是在《宣和遺事》及民間口頭傳說、話本、雜劇中有關(guān)水滸故事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加工,連綴而成。全書以現(xiàn)實主義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會一次農(nóng)民革命從產(chǎn)生、發(fā)展到失敗的整個過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軍兩部分最為精彩。作品最突出的藝術(shù)成就是對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畫。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學(xué)史上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僅一百單八將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鮮明性格,而林沖、李逞、魯智深、宋江、武松等最為鮮明。另外,此書故事曲折動人,語言生動有力,其情節(jié)緊張,環(huán)環(huán)緊扣,如三打祝家莊、大破曾頭市、三敗高俅等戰(zhàn)斗場面,繪聲繪色,引人入勝。之為“宇宙內(nèi)五大文章”之一;金圣嘆稱之為“六大才子書”之一。為后世英雄傳奇小說楷模,續(xù)書有《后水講傳》、《蕩寇志》等。
在宋哲宗時,東京開封府有一浮浪破落子弟高俅,不務(wù)正業(yè),被父親告發(fā)成罪犯,遇赦回東京, 因踢得一腳好氣球,受端王賞識。端王即位稱徽宗,高俅被封為殿帥府太尉,此后依杖權(quán)勢。禍國殃民。高俅上任即挾隙報復(fù),逼得教頭王進攜母棄家、投奔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王進路過史家村感恩收九紋龍史進為徒,傳授半年武藝,王進母-子辭行。少華山有三條好漢,因去華陰縣借糧;與史家村沖突。史進生擒陳達、朱武、楊春。義氣相,史進義釋陳達并與三人成為知友,一次不慎被告發(fā),官府派兵圍困史家村,史進殺人、燒莊,暫避少華.史進往關(guān)西尋師-父王進,至渭州結(jié)識提轄魯達,又遇師-父李忠。魯達仗義教金老父女,三拳打死惡霸鎮(zhèn)關(guān)西。魯達亡命于代州雁門縣,巧遇金老,暫住趙員外七寶村,為安身避難魯達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魯智深不守清規(guī),醉打山門,真長老命他往東京大相國寺去做職事憎。智深路過桃花村,醉打小霸王,行至瓦官寺,又與史進除掉匪人生鐵佛崔道成及飛天藥叉邱小乙。智深至大相國寺,清長老見其兇悍,便令其看守酸棗門外菜園。在菜園,他力伏眾潑皮,倒拔垂楊柳,藝驚豹子頭,與林沖結(jié)為兄弟.高衙內(nèi)為奪林沖之妻,求其干爹高俅設(shè)計陷害。林沖誤入白虎節(jié)堂,刺配滄州,其妻又被高衙內(nèi)逼死。林沖在充軍途中,被兩公差百般折磨,至野豬林又奉高俅之意要下毒手,幸魯智深趕來救護。林沖至滄州后,高俅又派人來追殺,林沖忍無可忍,火燒草料場殺死陸虞候,被-逼上梁山。
梁山大頭目王論,心胸狹窄,見林沖遠勝自己就故意刁難,令他在三日內(nèi)殺人做“投名狀”,遂截住丟官的楊志拼殺。王倫別有心意,出面勸止,收下林沖,并勸楊志.楊志不愿入伙,至東京貧困賣刀,殺潑皮牛二,充軍大名府。梁中書見楊志武藝高強,提拔他為提轄,并護送給丈人蔡京的生辰綱。山東鄆城縣有一好漢叫托塔天王晁蓋,他與吳用、公孫勝、阮氏三雄等人,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不料,消息走漏,白勝被捕,情況危急,幸賴有及時雨宋江冒死送信,朱全、雷橫等捕頭仗義放行才脫虎口。晁蓋等人至梁山入伙,又遭王論刁難,林沖火并王倫,立晁蓋為大頭領(lǐng),重整山寨。晁蓋等人感念宋江之恩,派劉唐持金下書,被宋江侍妾閻婆惜發(fā)現(xiàn)威逼一,宋江殺惜,至滄州柴進處避難,結(jié)識武松。武松回清河縣,路過景陽崗打虎,被陽谷縣任步兵都頭,并遇見兄長武大。武大之妻潘金蓮,被惡霸西門慶勾引成奸,毒殺武大。武松為兄報仇,殺了西門慶、潘金蓮、王婆,制配孟州。武松在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至孟州結(jié)識施恩,醉打蔣門神復(fù)奪快活林,蔣門神與張都監(jiān)等人勾結(jié),計陷武松,刺配恩州,并欲中途下毒手。
武松在飛云浦斷鎖開枷,殺了公差,又至鴛鴦樓殺了蔣門神等仇人,武松持張青夫妻信,又化裝成行者模樣,往二龍山落草,路過蜈蚣嶺殺歹人王道人,在白虎山再遇宋江。宋江離開白虎山往清風(fēng)寨投奔小李廣,花榮。路過清風(fēng)山救清風(fēng)寨文官劉高夫人。劉高夫妻恩將仇報,密告青州府,派黃信計擒宋江、花榮。黃信押解來江等路經(jīng)清風(fēng)山,被燕順、王英等救出囚寵。青州知府派霹靂火秦明圍山。秦明被擒與黃信先后棄官落革。宋江率眾人同奔粱山,在對影山收呂方、郭盛。忽聞父惡耗,宋江獨自返家鄉(xiāng)。宋江回家后,見父親健在車,正欲出走.被官府圍住,投案,刺配江州。 宋江一路結(jié)識了李竣張橫,至江州又與戴宗、李逵、張順友。一次,在潯陽樓醉后,宋江寫詠懷詩,被黃文炳、蔡九知府陷入獄中。梁山好漢與李逵李俊等人劫法場,救宋江,殺黃文炳。眾好漢同往梁山,宋江二次探家。遇險情避難至古廟,夢見九天玄女授三卷術(shù)節(jié)。幸有梁山好漢前來接應(yīng),宋江父子、兄弟才安全入山寨。公孫勝念母回家探視,李逵見景生情亦回家探母。李逵背母回山欲同享快樂。
至沂嶺尋水,老母喪于虎口,李逵力殺四虎。因其大意,被人識出,醉后為沂水縣都頭李云索拿,被朱富救護,同歸梁山。晁蓋、宋江等想念公孫勝。派戴宗去探望,路結(jié)楊、揚志、揚雄、石秀等人。楊雄妻潘巧云與裴如海通奸。被石秀看破,楊雄、石秀殺了奸夫淫婦,與時遷同往梁山。路過祝家莊。時遷被擒,楊雄、石秀出險后遇故友杜興。托李家莊莊主撲天雕李應(yīng)救時遷。李應(yīng)去祝家莊要人,失和動手受箭傷。楊雄等投梁山求救,宋江率兵 一打祝家莊失利,被困盤陀路,幸虧石秀探莊識路標。眾英雄才脫險,宋江二打祝家莊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沖活捉了扈三娘。這時。孫立、孫新、顧大嫂等為救解珍、解寶在登州府劫牢反獄,投奔梁山。孫立原系登州兵馬提轄,又與祝家莊教師欒廷工是同門弟兄,遂率梁山好漢假冒官軍入祝家莊幫忙。孫立、石秀、秦明等里應(yīng)外合。宋江三打祝家莊獲勝,祝家父子喪命,欒廷玉、扈成逃走。
鄆城捕頭雷橫因與藝人白玉喬、白秀英父女爭執(zhí)受辱,枷打白秀英,解上濟州。朱全義放雷橫,被刺配滄州。滄州知府見朱全重義金友,讓他每天看護小衙內(nèi),李逵奉命殺死小衙內(nèi),朱全無奈上梁山。因為朱全深恨李逵,吳用讓李逵暫住柴進處。柴進叔父柴皇城上高唐州受辱,柴進攜李逵同去探視,李逵打死殷天賜后回梁山;不久,柴進被知府高廉下獄。宋江兵伐高唐州,為高廉妖法所敗。李逵至九宮縣二仙山請公孫勝,破高廉妖法,救出柴進。朝廷聞訊震驚,派呼延灼等率一萬人馬伐梁山。呼延灼用“連環(huán)馬軍”,梁山屢敗。吳用派時遷、湯隆入東京盜唐猊甲,賺徐寧上梁山。徐寧訓(xùn)練兵士鉤鐮qiang法,大破連環(huán)馬,呼延灼退至青州,投靠慕容知府。呼延灼奉命圍剿桃花山,于是引得二龍山、白虎山、桃花山魯智深等人合兵攻打青州,并派孔亮往梁山求援。來江、吳用計擒呼延灼,又賺開城門破青州,救出孔賓、孔亮叔侄.魯智深念舊友,與武松往少華山尋史進,知史進陷入華州獄中。魯智深獨探華州,被賀太守計擒。宋江、吳用攻打華州,借欽差宿太蔚“金鈴吊掛”將賀太守賺至西岳華山,破州城救出魯智深、史進,不久又收降芒楊山樊瑞、李袞、項充。琢州人段景住盜得照夜獅子馬。想獻與梁山,為曾頭市“曾家五虎”奪走。
并辱罵梁山。晁蓋帶兵怒打曾頭市。被史文恭毒箭所傷。臨死前留言凡殺史文恭者,即為山寨之主。梁山暫由宋江為大頭領(lǐng),主持事務(wù)。宋江聞大名府盧俊義之賢,派吳用、李逵將其賺上梁山,又散布謠言說盧俊義已歸山寨為二頭領(lǐng)。盧俊義回大名府。因其妻賈氏與管家李固通奸,去官府告發(fā),刺配沙門島。燕青途中救主人,殺公差。因人單力薄又被公人追獲。押回大名府問斬。石秀跳-樓劫法場,梁山兵打大名府,朝廷派關(guān)勝等兵伐梁山,被吳用計擒收降。吳用趁元宵節(jié)近。派時遷等潛入城中放火,奇襲大名府。救出盧俊義、石秀,殺了李固、貿(mào)氏。朝廷又派單廷桂、魏定國攻打梁山。關(guān)勝討令迎敵,義收二將。宋江、吳用率兵攻打曾頭市,收降郁保四,使用反好計,誘史文恭一來偷營劫寨,趁機大破曾頭市,殺死曾家父子。史文恭逃至林中,被盧俊義、燕青擒祝宋江遵晁蓋遺囑欲立盧俊義為山寨之主,吳用、李逵不服,于是與盧俊義分兵取東平府、東昌府,誰先攻下即為山寨之主。宋江兵至東平府,計擒雙qiang將董平。奪下府城。盧俊義兵臨東昌府,遇沒羽箭張清用飛石傷人,久攻不下。宋江等馳援,計擒張清,破城。宋江率兵回梁山。請公孫勝主持羅天大醮。天降火塊入正南地下,深掘出一石碣,上寫蝌蚪文,何道士識得譯出,乃是梁山一百零八將座次表。宋江為求朝廷招安,往東京觀燈,并乞宋徽宗寵愛的妓-女李師師幫助。朝廷派童貫、高俅多次圍剿梁山,皆慘敗,只好派太尉宿元景把安梁山眾好漢。宋江等受招安入前后。備受高俅、蔡京等人排擠。
適值遼兵犯界,于是派來江、盧俊義為破遼正、副先鋒,率梁山舊部征遼。宋江等攻薊州、度孟津關(guān),奪獨鹿山,戰(zhàn)幽州;圍燕京,迫使遼國納表投降?;貛煵痪?,又聞河北田虎作亂,宋江等又請命剿田虎。宋江與盧俊義分兵連奪下被田虎占領(lǐng)的澤州、益州、壺關(guān)等地。公孫勝破喬道清、馬靈,張青收瓊英,最后戰(zhàn)勝擒田虎。平定田虎后,毫州太守候蒙舉薦,朝廷派宋江、盧俊義為平西都、副先鋒,討伐淮西王慶。宋江等水攻堅城,兵定紀山,朱武大破“六花陣”,宋江排“九宮八卦”陣,大敗金劍先生李助,王慶遁逃,渡江被擒。
回京后,宋江封村“皇城使”,盧俊義封“團練使”,眾兄弟封“正將軍”、“偏將軍”。接著宋江等又奉詔討方臘。出征前,金大堅、樂和等四人被調(diào)走。取潤州,戰(zhàn)宜州、毗陵,曹正等喪命,李俊覺醒萌退志,在太湖小結(jié)義。兵至杭州,張順、徐寧、張清、董平等先后死于非命。待到平定方臘后,死傷極大,僅余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回師途中,魯智深坐化。林沖、楊志、楊雄、時遷病死,燕青、李竣童威、童猛全身隱退,僅剩二十七人,入京時又辭去四人。
宋江、盧俊義等人員受朝封,仍遭逼迫,戴宗、阮小七、李應(yīng)、柴進、杜興、裴宣、楊林、蔣敬、朱武、樊瑞、穆春等,又相繼辭官歸隱。不久,宋江、盧俊義等即被奸臣毒害,宋江恐李逵再叛朝廷,壞了他聲名,亦將其毒死。吳用、花榮聞訊極悲,在寥幾洼哭祭宋江等人后,雙雙白縊而亡。一場轟轟烈烈的水滸英雄事業(yè),僅因宋江一念之錯,除李俊等十余人隱逃外,俱遭慘死。
學(xué)生水滸傳讀后感2500字【二】
今日聽說運到一批新出版的《水滸》,多想買一套啊! 去書店一看,沒有了!
本來,以前(在初中時代)我曾讀過《水滸》,這部書是我喜歡的古典作品之一。其故事情節(jié),在我的頭腦中還保留著深刻的印象。今日閑暇無事,趁著購書所引起的余興,就《水滸》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隨便說幾句。
《水滸》這部書,自成書以來,在我國廣為流傳,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部文學(xué)作品,影響極大且深。因此,正確評價《水滸》,對于批判地繼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有著重要的意義。
用無產(chǎn)階級的觀點來看,《水滸》這部書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就其主流而言,《水滸》不管是在思想內(nèi)容上,還是在藝術(shù)水平上,都是成功的。
首先,《水滸》全書貫穿了這樣一條線,就是: 宋江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革命軍,在以宋江為首的投降叛賣集團的控制下,是如何向他們的敵人━━封建帝王投降的,以及投降以后宋江一伙投降叛賣集團的可恥下場和李逵等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士的悲慘結(jié)局。使投降路線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在人民的面前展現(xiàn),從而增強了人們認識投降路線的能力。其間還穿插了李逵等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士同以宋江為首的投降叛賣集團的尖銳激烈的斗爭?!端疂G》的作者,通過這一條主線,闡明了一個真理: 投降主義路線是絕對行不通的! 革命的人民,絕對不可以對于自己的敵人存有任何幻想和僥幸心理,革命必須進行到底! 同時通過對宋江一心想著為宋帝當走狗,而經(jīng)過千辛萬苦地為宋帝效勞賣命,成功之后朝廷卻賜御鳩將他毒死的經(jīng)過的描寫,又對宋江一伙投降叛賣集團的自討苦吃的可恥下場進行了尖銳刻薄的譏諷和嘲笑。
《水滸》的作者,通過對梁山英雄一個一個是怎樣被逼迫上山的經(jīng)過的描寫,又揭示了另一個真理: 亂自上作,官逼民反,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對于鼓動我國明清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爭,不能說是沒有作用的。
作者又通過對宋江等人“被逼”上山的經(jīng)過和他們上山時的心理的描寫,又為后來投降路線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兩種“被逼”上山,動機全然不同,這就闡明了圍繞著造反與投降兩條根本不同的路線所進行的激烈的斗爭的社會基礎(chǔ)和思想基礎(chǔ)。
《水滸》通過梁山人馬攻官府、打惡霸的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描寫,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無能,歌頌了農(nóng)民革命軍的力量偉大。
《水滸》抽象地、表面地肯定宋帝,說他是“有道明君”,而把國家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官府的無能說成是一伙“奸臣”作亂。那么,既然宋帝是一個“有道明君”,那為什么不理朝政,而去鉆李師師的暗道? 國家政權(quán)為什么會被禍國殃民的“奸臣”把持,而忠于皇帝的“良臣勇將”反而被逼上梁山去造反? 這些情況,他既是“有道明君”,為什么又沒發(fā)現(xiàn),又沒制止? 通過這些具體內(nèi)容的描寫,卻又具體地、實質(zhì)性地否認了宋帝。
《水滸》通過對梁山一百單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寫,活生生地刻劃出了每一個人的思想和性格。《水滸》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鮮明的,使人們對其中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活的印象。凡是看過《水滸》這部書的人,自然而然地愛上了李逵為代表的一群人,而認為宋江的威望和地位全靠家境的富裕和虛偽的手段騙來的。真正有組織和軍事才干的是吳用,而不是宋江。水寨的每一次勝利,都是李逵等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士的浴血奮戰(zhàn)和吳用的知己知彼的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運籌計劃得來的,而決不是什么宋江的功勞。相反,宋江那種臨陣“撥回馬先走”的怕死鬼形象,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滸》的作者,以這支農(nóng)民革命隊伍向自己的敵人投降而歸于失敗作為結(jié)局,沒有以他們堅持斗爭,最后被殘酷鎮(zhèn)壓而告失敗作為結(jié)局,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但也是有其根由的。
歷史上,宋江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確實失敗了⑴,這是其一。其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由于沒有新的生產(chǎn)力和新的階級力量的出現(xiàn),因而農(nóng)民革命軍還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政治綱領(lǐng),建立自己的政權(quán),他們的政治要求也不過是想打擊一下貪官污吏、惡霸豪強的勢力,改革一下苛刻的封建制度,減輕一些人民的負擔,在他們的思想上,要求的仍然是封建主義的國家━━只不過是經(jīng)過改革、對人民有一定讓步、人民負擔能適當減輕的國家。這就決定了農(nóng)民革命極易被人利用,其勝利果實極易被人篡奪的結(jié)果。這是一個方面。
再看一看宋江。宋江的家庭是一個比小地主要好,比大地主又差得遠的家庭。而宋江本人又出身于小官吏。他的這種地位和家庭環(huán)境,就決定了他不滿足于現(xiàn)狀,想向上爬的欲望。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不惜“揮金如土”,交結(jié)上司,接濟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交結(jié)上司為的是力圖平步青云,接濟江湖英雄,為的是一旦官場失意,好作為自己實現(xiàn)政治野心的利用力量。前者是主要目的,后者是一種預(yù)備。他與水泊“強盜”晁蓋(真正的農(nóng)民革命軍的領(lǐng)袖,水泊隊伍的創(chuàng)始人)的通信,被閻婆惜發(fā)現(xiàn)后,為不失掉自己已有的地位,竟至殺人滅口,將閻殺死。
但也正因為殺了閻婆惜,所以他被流放,而在流放途中,他又誤題反詩,因而被叛處死刑。從此,他就再也無法在官場上混下去了。因此,他被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由于當時孔孟禮教和正統(tǒng)觀念的影響與束縛,宋江還沒有打倒皇帝直接登位的魄力,而把自己“官爵升遷,封妻蔭子”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因此,他“造反”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勢力,擴大影響,作為向宋帝討價還價的籌碼。這就是他一上山就想往著“權(quán)借水泊里隨時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的根本所在。這就決定了他必然會頑固堅持投降主義路線到最后。而這種投降主義路線又有著象盧俊義、柴進、林沖等強大的支持力量。除此之外,在當時還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chǔ)。
以李逵為代表的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士對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雖然曾多次反對,但由于歷史的局限,因而他們不可能有明確的路線斗爭覺悟━━歷代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農(nóng)民起義,本來就是一種自發(fā)的階級斗爭,而不是自覺的。由于無形中受孔孟的“仁”“義”的影響,他們又過份看重了“義氣”,而宋江又利用了這種義氣,騙得了農(nóng)民群眾的信任。因此,往往在路線斗爭的關(guān)鍵時刻,他們看人大大超過了看路線,崇拜個人遠遠的超過了崇拜路線,這就是他們不能堅持斗爭到底而屈服于“義氣”的“及時雨”宋公明的必然結(jié)果。
以上原因,就決定了梁山泊這支被混進來的投降派所控制的農(nóng)民革命隊伍必然會走上投降的道路。
毛主席說: “誰是我們的敵人? 誰是我們的朋友? 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jié)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當時的農(nóng)民革命軍,對于公開敵對的敵人能夠認識,在他們面前是決不屈服的; 但對于象宋江這樣的披著革命外衣混進革命隊伍內(nèi)部的敵人,卻不能識別,而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可靠的同盟軍,甚至還奉為領(lǐng)導(dǎo)力量。這就是導(dǎo)致失敗的基本原因━━堡壘從內(nèi)部攻破是最容易的。
另一方面,作者的時代是民族矛盾上升,階級矛盾下降的時代,因此他希望有一支強大的義軍起來抵御外侮,這就是他有意安排宋江他們投降以后首先抗遼的意圖。
以上幾點,是造成《水滸》如此布局的根本因素。
《水滸》的藝術(shù)成就,則是公認的,無可非議的。
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指出:“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去了━━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于是奴才。”⑵ 這就是說,因為宋江修正了晁蓋“誓與朝廷作對到底”的革命路線,變成了只反奸臣不反天子,因而導(dǎo)致接受招安(投降),而投降之后,就只能給自己的敵人當奴才━━這就是投降主義路線。
| 水滸傳讀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 水滸傳讀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