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

字號:


    王灣是一個生卒年不詳的唐朝詩人,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為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以下為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一:
    《次北固山下》是蘇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誦讀欣賞《古代詩歌三首》中的第一首?!洞伪惫躺较隆肥且皇孜逖月稍?,主要寫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途經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熬爸杏星椋橹杏芯?,情景交融”是大多數詩歌的特點,同樣也是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jié),頭頂大雁,發(fā)出了“鄉(xiāng)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yōu)美,情景交融,抒發(fā)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為了貫徹我校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這節(jié)課我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習慣。
    3、創(chuàng)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當然,這節(jié)課上完后,我才發(fā)現自己的教學存在很多問題。
    1、課前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預習時間,所以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顯得很拖沓,學生與教師都顯得手忙腳亂。
    2、課前預設不夠,特別是沒有站在一個初一學生的角度看待自己設計的問題。導學案上的問題設計有點難,不在學生能夠自學的范圍之內。
    3、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不合理。詩意的疏通可以放在課前預習的環(huán)節(jié)解決,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挖掘課文,深入課文。
    4、教學時間把握不到位,整節(jié)課前松后緊,導致整節(jié)課下來重難點問題沒有突破,重難點體現并不明確。當堂檢測也沒來得及完成。
    5、學生對詩歌的意境并沒有身臨其境的“走進去”。
    6、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有待提高。教學不能做到從容不迫,教師的點撥不夠簡潔,教師的語言有些啰嗦繁瑣。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大進步,我會多積累經驗,虛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二:
    這節(jié)課為了體現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習慣。
    3、創(chuàng)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本次學習活動前后,結合課標,我進行了認真深入的思考。下面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1.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資源整合的過程。語文學習,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活動的設計應體現語文課標學習的“開放性”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則是挖掘了更為廣泛的教學資源,使課堂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窗口。
    2.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獵獲信息的過程,——這是信息整合的前提。上網、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可以獲取信息,與人交談也是獲得信息的一種方法。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有“放眼宇宙,吞吐日月”的氣度與胸懷,這是語文課標“資源整合”提出的要求。我想,這也應是我以后教學與人生努力的方向。
    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三:
    1、內容上,“意象”這個概念可以不提出,只講“事物”即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也可不講,否則就脫離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仗這個律詩的要求要講清,這是講課時遺漏的。
    2、次序上,我先指明本問是表現了鄉(xiāng)愁,然后讓學生找出句子中表現出來的鄉(xiāng)愁,這是違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做法,應通過朗讀分析,指導學生從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3、詞語上,對重點詞語,如“風正一帆懸”中的“一帆懸”解毒不夠,沒有沒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
    4、提問上,集體回答較多,個別提問較少,沒有很好地顧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學。
    5、板書設計上,字不夠端正,而且較亂。
    總得來說,這堂課基本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效果,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厲的。
    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四: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12)、(13)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近日上了《次北固山下》、《天凈沙 秋思》,特做反思如下:
    一、課前反思
    在課前,我仔細研究作為初一學生的生活閱歷和認知水平,放棄了上屆學生教學過程中花大量時間討論頸聯內涵的做法,而定位于在朗讀中體會鄉(xiāng)愁。誠然,頸聯作為備受稱贊的名句,仔細研討無可厚非,但作為初一新生,要他們理解過于深刻的句子,似無必要,而應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事實證明,教學目標的這一改變,使得學生反響較上屆要好,學生都能從課堂中感受到濃濃的鄉(xiāng)愁,而不是一知半解,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在備課時,我了解到初一學生應有一種對新鮮事物的強烈的好奇,所以在講《天凈沙 秋思》時,特地將以前寫的另一首《天凈沙 中秋》投影到屏幕,學生都呈驚訝狀,課堂氣氛出現高潮,而這都在我的預料之內。
    二、課中反思
    在講《天凈沙 秋思》時,本來按課前制定的教學方案是分析到曲中出現的意象后,逐個分析體會鄉(xiāng)愁。但學生在列舉意象時漏了“瘦馬”,于是,我放棄了原先的教學設計,緊抓 “瘦馬”不放,由馬瘦講到人瘦,由物質講到感情,最后歸結為鄉(xiāng)愁,這樣只講了一個意象就把“曲”的主題講清了,學生聽起來也容易理解。
    三、課后反思
    課后,在陸老師、沈老師、葉老師的指點下,我總結了五個方面:
    1、容上,“意象”這個概念可以不提出,只講“事物”即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也可不講,否則就脫離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仗這個律詩的要求要講清,這是講課時遺漏的。
    2、次序上,我先指明本問是表現了鄉(xiāng)愁,然后讓學生找出句子中表現出來的鄉(xiāng)愁,這是違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做法,應通過朗讀分析,指導學生從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3、詞語上,對重點詞語,如“風正一帆懸”中的“一帆懸”解毒不夠,沒有沒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
    4、提問上,集體回答較多,個別提問較少,沒有很好地顧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學。
    5、板書設計上,字不夠端正,而且較亂。
    總得來說,這堂課基本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效果,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厲的。
    次北固山下教學反思五: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代詩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洞伪惫躺较隆肥且皇孜逖月稍?,主要寫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途經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綠水,潮平風正的景象,一種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
    情景交融是大多數詩歌的特點,同樣也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最大的特點。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及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人們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新舊年交替時的江南景象。尾聯部分,作者抬頭見到北歸的大雁,觸景生情,發(fā)出了“鄉(xiāng)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的意境優(yōu)美,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抒發(fā)了詩人遠在外地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為了貫徹我校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節(jié)課我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流行歌曲許巍的《故鄉(xiāng)》作為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可以渲染情感氣氛。
    2、學生齊讀詩歌,聽專業(yè)朗讀音頻,讓學生在朗讀中自己體會詩歌的韻律和作者的情感。
    3、學生分小組討論(參照注釋,同桌互譯詩句),讓學生自己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出詩歌的具體意思,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4、讓學生有充分的交流表達自由,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5、注重詩歌的感悟教學,讓學生自己親身去體會出詩歌所包含的情感及意境。
    當然,這節(jié)課上完后,我也發(fā)現了自己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1、播放歌曲的時候,聲音有一點小,沒有調整好,所以氣氛渲染的效果不是很好。
    2、在學生分小組討論(同桌互譯詩句)環(huán)節(jié),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應當先讓學生
    進行獨立思考再交流。
    3、對課堂的寬松、活躍氛圍營造不到位,所以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影響了整體的課堂氣氛。
    4、課堂小練有點過于簡單,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深入思考。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有進步,我會多積累經驗,虛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