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等地,大半個月以來強降雨十分嚴重,最近幾天天氣稍微轉好,洪災過后,地面潮濕,細菌易生,疾病易襲,那么我們要怎樣來防范它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編輯為大家整理的“2017洪災過后如何預防疾病傳染?”,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文章在出國留學網實用資料欄目,希望您關注與閱讀。

一、細菌性痢疾
這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大多是進食不潔食品后感染痢疾桿菌所致。主要表現為發(fā)熱、腹痛、腹瀉,并伴惡心、嘔吐、口干等表現。
二、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遭遇洪災后需要重點防范的傳染病之一。發(fā)病者以青壯年、有接觸疫水者為主,豬是洪水型鉤體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家畜和鼠類、蛙類等是次要傳染源,鉤端螺旋體具有很強的侵襲力,通過皮膚、眼結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體,迅速進入血流并繁殖,隨后侵害肝、腎、肺、腦膜等器官引起多種癥狀,臨床上常見的是發(fā)高燒、頭痛、全身酸痛、腓腸肌(小腿)疼痛、眼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等。
三、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fā)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四、血吸蟲病
本病曾在我國長江兩岸及其以南地區(qū)十分猖獗,解放后雖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幾年來,部分地區(qū)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如果人們在洪水期間不注意保護,接觸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蟲病的急性感染。
五、傷寒和副傷寒
傷寒、副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和副傷寒桿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常呈暴發(fā)流行。臨床以持續(xù)高熱、相對緩脈、特征性中毒癥狀、脾腫大、玫瑰疹與白細胞減少等為特征。腸出血、腸穿孔為主要并發(fā)癥。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A16型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快,導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癥治療。
七、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簡稱AHC)由腸道病毒70型所引起,現已波及世界各地,成為目前人類最常見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發(fā)病快、傳染性強,并有結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損害等特點。
本病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主要通過水或直接接觸傳染。人類對本病普遍易感,無性別差異。多數病例在發(fā)病時可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并有壓痛。該癥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
預防措施
1.保障飲水安全。不喝生水,裝水的缸、桶、鍋、盆等必須保持清潔。
2.對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臨時飲用水,一定要進行消毒。
3.注意食品衛(wèi)生。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產品;食物生熟要分開;碗筷要清潔消毒后使用。
4.整治環(huán)境衛(wèi)生。洪水退去后,應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墊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應將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廁所,修補禽畜圈。
5.加強家畜的管理。豬要圈養(yǎng),搞好豬舍的衛(wèi)生,不讓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豬糞等要發(fā)酵后再施用。管好貓、狗等家禽動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噴灑滅蚊藥。
6.做好防蠅滅蠅,防鼠滅鼠,防螨滅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室內用蒼蠅拍滅蠅,食物用防蠅罩遮蓋;動物尸體要深埋,土層要夯實。人群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方;當發(fā)現老鼠異常增多的情況需要及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
7.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工作
及時修復被洪水淹沒的公廁,垃圾收集站點等設施,并進行消毒處理,對被洪水淹沒的室內地面、墻面、門窗等進行消毒,作用時間不少于30分鐘。
8.注意食品衛(wèi)生。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產品;食物生熟要分開;碗筷要清潔消毒后使用。
9.整治環(huán)境衛(wèi)生。洪水退去后,應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墊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應將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廁所,修補禽畜圈。
10.做好防蠅滅蠅,防鼠滅鼠,防螨滅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室內用蒼蠅拍滅蠅,食物用防蠅罩遮蓋;動物尸體要深埋,土層要夯實。人群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方;當發(fā)現老鼠異常增多的情況需要及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