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如何正確對待一份工作

字號:


    我們每天都在工作,工作代表一個人的生存權利,體現(xiàn)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工作對每個人來說至關重要,沒有工作就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進一步說就無法進行社會交往,無法參與社會活動,更談不上事業(yè)發(fā)展。
    首先,要把工作當作事業(yè)來做。
    時下職場中,人們對工作的意義有三個層面的理解:(1)這是替老板打工,用來賺錢養(yǎng)家;(2)這是職業(yè)發(fā)展的過程,可以造就我的專業(yè)才能;(3)這是自我發(fā)展完善的平臺,在為公司利益奮斗與公司一同成長的過程中可以體現(xiàn)個人的社會價值。不同的定位,會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群工人在建房子。有人過去問:你們在做什么呀?第一個答曰:砌墻;第二個答曰:造房子;第三個答曰:我在建設美麗的城市。據(jù)說日后第一個工人當了一輩子泥瓦匠,第二個做了項目經(jīng)理,而第三個竟當上了市長。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也說了一個相近的故事。
    一群石匠在雕塑石頭。如果你問他們:“你在做什么?”。
    一定會有石匠回答:“我在鑿石頭。鑿完這塊石頭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個字是“累”。
    一定會有人回答:“我在鑿石頭。我做的雕像雖然很辛苦,但收入高”。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他們說得最多的是“養(yǎng)家糊口”。
    第三個人會熱情地對你說:“快來看,我在做一件工藝品”。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驕傲,他們嘴里說得最多的是:“這一定是我做得最好的一件工藝品”。
    這兩個故事令人深思:謀生、職業(yè)和事業(yè)是三個不同層面的問題:謀生解決吃飯問題,職業(yè)解決社會角色問題,事業(yè)解決人生價值問題。 對工作有什么樣的理解,就會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相應的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第一,以雇傭的眼光和打工者的心態(tài)對待工作,以賺錢為目的定義工作的全部意義,這是最沒出息的世界觀。因為:(1)這樣的人沒有更高的目標。就像故事里的第一個工人一樣,他只會想到砌墻,除了砌墻不會想到別的,也不愿去想別的,結果自然是砌一輩子墻。(2)在拿多少錢干多少活的思想支配下失去了上進的動力,不會對技藝精益求精。(3)會斤斤計較自己的付出,使自己與老板和同事的關系日益緊張,自己的天地日益狹隘。他們只為生活而來,為掙錢而來,在入伍的第一天就落伍了,就把自己排在了隊伍的末尾。
    美國教育學家卡耐基說:“如此,一是你就將自己置于被動的、被剝削的地位,注定是職場中的剩余者,沒有方向沒有根,永遠是職場中的漂泊者。二是你就不會注重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每一位同事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你會想方設法將他們一一打壓,長此以往同事們唯恐避你不及。結果你就沒有朋友只有敵人,你就成了職場中孤立的那一個。三是你就會注重工作中的利益得失,只要付出就想得到,沒有回饋就絕不多付出一份辛苦,付出了得不到就會抱怨,甚至想跳槽,你就會形成斤斤計較的性格。”
    第二,以職業(yè)眼光來對待手上的工作,可以有一個提高自身職業(yè)技能的追求目標。相比較打工賺錢,這個目標取向高明得多。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會把手上的工作作為一個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的平臺,比較愿意吃苦甚至在一定范圍內(nèi)愿意吃虧。這樣的人幾經(jīng)磨練,會成為職業(yè)領域的行家里手。
    只是這一目標出發(fā)點過于利己,會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歸屬感。你只是來學藝的,對團隊來說始終是一個外人。你沒有融入到團隊之中,團隊也就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二是沒有價值感。你也許為團隊做很多,但你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為團隊創(chuàng)造價值,團隊成長與你無關;你通過在團隊的工作為社會也付出了勞動,但因為你的心并沒有歸屬于團隊,因而還是社會上的一棵浮萍,會覺得自己對社會貢獻有所欠缺。
    第三,以事業(yè)的高度來對待工作,是最高尚也是最明智的取向。說它高尚,是因為它更多的不是考慮自己而是考慮別人;說它明智,是因為抱這種態(tài)度的人最容易獲得成功。這種態(tài)度的核心就是以學校為家。因為是自己的家,就會不計得失努力工作;因為是自己的家,就會時時處處替學校出主意想辦法;因為是自己的家,就能經(jīng)受一些委屈和大家和睦相處。試想,一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怎么能不很快在專業(yè)上成長起來呢?一個時時處處替學校著想的人,怎么能不很快得到領導的賞識呢?一個心胸開闊能夠吃虧的人,怎么能不很快受到同事的歡迎和喜愛呢?
    職場上大凡以工作單位為家的人,都做得風生水起,順順當當。這些有超凡智慧的人也許初衷并沒有太多私欲,他就這么滿腔熱情無怨無悔地干著,結果總是超出他的期望。不只求金錢,金錢有了;不只求技能,技能有了;不只求地位,地位也有了。這讓那些滿腦子雇傭思想、斤斤計較的人望塵莫及。正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欲求之,不得之;不求之,反得之。這就是辯證法。
    其次,要保持工作的激情。
    我們的生命一半是給工作的。如果我們?nèi)狈ぷ鞯募で椋ぷ骶蜁兂蔁o休無止的苦役,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其實更多的時候,工作的激情不在于工作本身的有趣與否,而在于我們有沒有將熱情投入工作中。許多工作正是我們沒有投入,也就發(fā)現(xiàn)不了其中的樂趣。
    美國著名教育家威廉·貝內(nèi)特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晴朗的下午,我走到第五大街上,忽然想起要買雙短襪。我走進一家襪店,一個年紀不到17歲的少年店員向我走來。“您要什么,先生?”“我想買雙短襪。”“您是否知道您來到的是世上最好的襪店?”他眼里閃著光芒,話語里含著激情,迅速從一個個貨架上取出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襪子逐一展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賞鑒。
    “等等,小伙子,我只買一雙!”“這我知道,”他說:“不過,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他臉上洋溢著莊嚴和神圣的喜悅,像是在向我啟示他所信奉的宗教。我對他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對襪子的興趣。我詫異地望著他。“我的朋友,”我說,“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種熱情,如果這熱情不只是因為你感到新奇,或因為剛剛得到這份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激情保持下去,我敢保證不用10年,你就會成為全美國的短襪大王。”
    這種在工作時激情四射的狀態(tài),幾乎每個初入職場的人都經(jīng)歷過??墒沁@份激情大多來自對工作的新鮮感,以及對工作中不可預見問題的征服感,一旦新鮮感消失,工作駕輕就熟,激情也往往隨之消失。開始平平淡淡,昔日充滿創(chuàng)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只是應付完了即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職業(yè)倦怠”,也叫“審美疲勞”。教師一旦染上“職業(yè)倦怠”,就會對工作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究竟怎樣才能找回曾經(jīng)讓自己心跳的激情,工作渾渾噩噩,業(yè)績平平庸庸,長此以往,必將一事無成。這是很可怕的。
    那么,怎樣才能點燃自己的工作激情?
    美國著名激勵大師博西·崔恩提過以下幾點建議:
    (1)改正只有興趣才能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的看法。誠然,興趣的確很重要,但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你可能因為興趣而選擇了某一種職業(yè),但是做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支持你充滿激情做下去的不再只是當初的興趣,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因取得成績而堅持下去的信心。這個時候興趣已經(jīng)化為一種更加深厚的情緒了。
    (2)樹立新的目標。任何工作在本質上都同樣的,都存在著周而復始的重復。如果是因為這樣無休止的重復,而對眼前的工作失去信心的話,那么我要告訴你,如果你的態(tài)度不轉變,不主動給自己樹立新目標,即使那是一份讓你稱心的工作,即使那是一個令所有人羨慕的工作環(huán)境,它一樣會因為一成不變而變得枯燥乏味,你也不會從中獲得快樂。保持長久激情的秘訣,就是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挖掘新鮮感。在你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之后,自然就產(chǎn)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種新鮮的感覺就是讓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藥。
    (3)切勿自我滿足。在工作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自滿情緒。如果你滿足于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忽略了開創(chuàng)未來的重要性,那么現(xiàn)在這個階段的工作自然會喪失其吸引力。當你把過去的成績當作激勵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動力,試圖超越以往的表現(xiàn),激情就會重新燃燒起來。激情只能是從內(nèi)心燃燒,而不是從外促進。自己對工作的激情要靠自己發(fā)掘,自己的工作士氣要由自己負責,天下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或任何一個主管能夠為你承擔這個責任。不要懷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為別人會負責為你加油打氣,或是給你更刺激、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4)學會釋放壓力。工作不是野餐會,一個人無論多么喜歡自己的工作,工作多多少少都會給他帶來壓力。面對壓力有些人一味忍受,有些人只顧宣泄,忍受會導致死氣沉沉,宣泄則會帶來無盡的嘮叨。應該學會管理壓力并科學地釋放壓力,減輕對工作的恐懼感,心情輕松才容易重燃激情。
    再次,要用心工作。
    上學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要用心學習”,同樣工作中也要用心。只有用心工作,才能干好工作。用心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是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志。用心做事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準則,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基本條件。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qū)別在于:成功者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會用心去做,并力求達到最佳的效果,而不會有絲毫的放松和敷衍。
    一個技術精湛的老木匠準備退休,向老板請辭。老板舍不得他,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造一座房子,老木匠說沒問題。但是大伙兒都看得出來,老木匠已經(jīng)不能用心工作了,他只想早一點回家與妻兒團聚。房子建好后,老板把房門鑰匙遞給老木匠:“這是給你的房子,就當是我送給你的退休禮物。”老木匠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老板為什么不早說呢?”置身于親手為自己建造的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里,老木匠幾乎悔青了腸子。
    生活中像老木匠這樣的人還少嗎?他們漫不經(jīng)心地“建造”著自己的生活,凡事不肯用心,在關鍵時刻也不能盡自己最大努力,等到猛然醒悟時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有人說,如果你熱愛工作,那你每天都生活在天堂;如果你厭惡工作,那你每天都生活在地獄。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會用心去做,就會感到幸??鞓?當你覺得工作乏味無趣時,不是因為工作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因為你的工作態(tài)度出了問題。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就必須百分之百地熱愛工作、用心工作。一個人只有懂得這一點,才會有一份健康、愉快、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