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教案欄目。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情況。
2.分析科舉制度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黃梅戲《女駙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一首詩的末句進行解說,引出科舉考試這一話題。
二、明確目標:(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情況。
2.分析科舉制度的影響。
3.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
三、學習新課:
師:請同學們先不看教科書,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科舉制度?
生:(讓學生自己討論,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講得都很有道理,簡而言之,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舉制度。
師:大家都預習過課文,請一起回答:科舉制度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生: (隋朝)
師:現在,請同學展示你們的預習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紹隋唐以前我國采用什么方法來選拔官吏。
生:(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介紹“九品中正制”)
師:好,×××同學出色地完成了預習任務,關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點就夠了。那就是到了后來,必須有地方官吏、高門權貴的推薦,才可以做高官。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難以擔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F在我們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這種選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讓學生踴躍舉手,自由發(fā)言)
師:現在,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17頁的內容,找出在科舉制度的產生過程中有哪幾件重要事情。
生:(學生閱讀課文后,舉手回答,)
教師歸納(見第9張幻燈片)。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討論以下問題(幻燈片第10張)
合作探究一:科舉制度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會給權貴子弟、出身低微的讀書人、朝廷分別帶來什么變化?
教師指導學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結論:
1高門權貴子弟——失去“無論優(yōu)劣,都可做官的特權
2地方官和高們權貴——失去“選官實權”
3 出身低微的讀書人——得到了“憑才學做官的公平機會”
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選官權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舉制完善于唐朝
教師過渡:從唐太宗開始,科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唐朝時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進士、明經兩科。(教師介紹兩科的內容,并以P19頁史料為證“縉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然后介紹進士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請同學們閱讀第18頁的內容,找出哪幾位人物是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并舉手回答,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分為三組,合作學習三位關鍵人物為完善科舉制所作的貢獻。
學生活動:(分組學習,在書上勾劃,派代表講述,教師總結)
1. 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
2. 2.武則天首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
3. 3.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內容
師生活動:根據以上內容,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
師:請看第18頁“動腦筋”,請問:這種“帖經”的試題類型和我們今天
1. 的什么題型很相似?你認為這種題型好不好?為什么?
生:(學生自由回答)
師:請看第20頁“動腦筋”,你認為唐朝的進士科重視考試賦好不好?如果你是一個準備參加進士科考試的舉人,得知唐玄宗規(guī)定詩賦作為今年的考試內容,你會怎么做?能否再估計一下唐朝的文學界、教育界將會呈現出怎樣的局面?
生:(學生自由回答)
師:派一名代表,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完整的科舉考試是怎樣進行的?一個普通讀書人需要經過哪些環(huán)節(jié)才能成為進士。學習了科舉制后,我們應該明白這一點。liuxue86.com
生:(學生代表作具體介紹,本組其余同學可作補充)
師:(播放《中華歷史五千年》中的一段錄像)現在,請同學派代表來介紹一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過科舉制當上官的,他們都有什么作為?
生:(學生回答,教師稍作評價)
同學們,中國古代有種說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個書生在金榜題名時的喜悅心情呢? (可讓學生表演一個小品:看榜文。學生表演)
(三)科舉制度的影響
教師過渡:科舉制在中國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廢除,它對我國產生的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現在我們來 討論一個話題。
活動與探究:請從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會風氣以及對中外的影響等多方面來分析,應該如何評價科舉制度?(先不要看書,充分利用自己的課外及社會知識,聯(lián)系剛學過的課堂知識,展開聯(lián)想。教師鼓勵和表揚)
教師總結:閱讀第19頁的內容。書中給我們歸納了三條: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科舉制度的深遠影響不止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制度走向了極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錮人們思想、考試內容單一化,其不良影響十分明顯。
課后小結
老師鼓勵學生爭當今天的小老師,嘗試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再由老師全面梳理本課知識點,完成板書。
課后習題
一、科舉制的誕生( 閱讀17頁課文、插圖和資料,完成下列題目并記住)
1. 隋文帝開始用 選拔官吏。
2. 時,正式設置 科,按 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3. 科舉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
(2) 。
合作探究一:⑴ 隋文帝為什么要廢除舊的選官制度呢?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會給權貴子弟、出身低微的讀書人、朝廷分別帶來什么變化?
二、科舉制的完善(閱讀18頁課文和插圖,先在書上劃線,然后討論回答)
1. 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以 、 兩科最重要。
2. 、 、 是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
3. 唐太宗通過擴充 規(guī)模發(fā)展科舉事業(yè)。
4. 武則天時,開始了 ,并增設了 。
5. 唐玄宗時, 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合作探究二:你認為科舉考試的最大獲益者是誰?武則天開創(chuàng)殿試,親自出題面試舉人的意圖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個準備參加進士考試的舉人,得知唐玄宗規(guī)定詩賦作為今年考試內容,你會怎樣做?在這種規(guī)定下,你估計唐朝的文學界、教育界將呈現出怎樣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結合第18頁“動腦筋”:它類似于我們今天哪一種題型?你怎樣看待這種題型?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思考:根據20頁“動腦筋”:唐朝進士科考詩賦好不好?為什么?
2. 閱讀20-21頁課文,按21頁“活動與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 閱讀21頁“自由閱讀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頭書”說明了我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對讀書人學習內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 按20頁“活動與探究1”:李德裕態(tài)度如何?他的話有理嗎?
5. 根據19頁歸納:隋唐科舉制度從哪三個方面對當時封建社會產生了影響?
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 時期產生和完善 的主要情況
2、討論隋朝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的原因
3、認識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
教學難點 認識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從當前的考試導入(側重于考試的功能)
那么科舉制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內容。
一、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背景: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負責 察訪與之 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現材料,并據此做出簡 短的總評語。“家世”也稱“品”,本人才德謂之“狀”,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狀”后評定其等第。等第分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讓學生探討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員大多只能從高門權貴中選拔,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為朝廷和國家出力。
(2)官員的選拔權力集中在地方權貴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權。
怎樣解決這些弊病呢?利用考試選拔官員。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學生列表歸納)
①隋文帝:隋文帝為了集中選士大權,采用考試的辦法,以分科舉人取代了魏晉以來九品官人的制度。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詔舉賢良。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設志行修謹、清平干濟兩科。
②隋煬帝: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舉人,其中文才秀美科,當即進士科。放寬了錄取標準,把錄取和任用權完全集中在中央,這便是我國歷史上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的開始。
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o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 當時主要考時務 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 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 論文,叫試策。
提問:九品中正制與 科 舉考試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憑士子的名望和門弟。開科考試錄取標準是士子的考試的成績,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學和能力。
③唐太宗: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還增加了考試的人數。
④武則天:增加了考試科目。殿試:武則天在宮殿親自面試考生。武舉:考察武功和騎射。
⑤唐玄宗:詩賦成為主面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考 試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進步?聯(lián)系現在的考試制度, 談談你對科舉制的看法。
總結: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