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柳葉兒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
柳葉兒教案(一)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柳葉兒的“苦中帶澀”,在孩子看來卻很“樂”。
2.理解運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事物的方法。
3.能在理解的情況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人人都說孩提時代是最快樂,最開心的時代.你有哪些快樂開心的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呢?(學生介紹)
同學們的經(jīng)歷都讓人印象深刻,同時,現(xiàn)在回憶起來依然讓人覺得快樂開心.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學習<柳葉兒>,在那里,讓作者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liuxue86.com,現(xiàn)在回憶起來確實“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二)新課
1 首先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讀一讀這些生詞.
捋( ) 噌噌地( ) 兀地( ) 嚼( ) 逞能( )
天蒙蒙亮( ) 颼颼( ) 攥著( )
(請學生開小火車)
2 看來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到位,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學得很認真.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故事.
(學生仔細閱讀課文)
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讀得特別專注,接下來請以小小組為單位,分享你們的理解,并完善你們的答案,時間3分鐘.
(學生討論 交流)
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的臉色已經(jīng)讓人覺得大家是胸有成竹了,那么,讓我們一起仔細聆聽吧.
(學生發(fā)言)
課文描寫了童年時代,我在嚴重的饑荒歲月,上樹爬高 搶柳葉兒 吃柳葉兒的樂趣.
3 同學們, 作者對柳葉兒搶得這么開心,吃得這么開心,我想:柳葉兒一定很甜吧.我這里有幾片柳葉兒,想請同學們來嘗一嘗,到底是什么味道.
(設(shè)計學生有舔葉片的 有嚼著吃的……)
到底什么味道?你能告訴大家嗎?
(應該不甜,是苦的或者是澀的)
既然柳葉兒是又苦又澀的,為什么作者還搶得這么開心,吃得這么快樂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思考.
學生一:因為“大人們只能搶低處的,高處的,大人沒辦法,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所以,他是樂自己能顯示上樹爬高的本領(lǐng).
學生二:文中寫道:“猴一樣‘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點,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讓上 越是嚷著危險的那根枝上去”,“還要抱住樹枝,嘩嘩地搖,搖地我自己的身子隨著數(shù)值彈過來,擺過去”,可見,我的上樹本領(lǐng)確實很高.“得意洋洋” 挨了打“心里美滋滋的”,能體會出我顯示了爬高的本領(lǐng)以后的樂趣.
學生三:文中說:“全家便只允許我一個放開了吃”,從側(cè)面告訴我們當時的饑荒之嚴重:就這樣的東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飽.“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鼓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是寫我貪吃和數(shù)量之多,同時表達出在當時的特殊年代,能夠吃飽柳葉兒包子的樂趣.
學生四:因為柳葉兒救過我的命,所以,我對柳葉兒有著特殊的感情.兒時的記憶才會那么地清晰.
……
4 “我”小時侯覺得美味的東西,在“我”長大之后,味道變成了“味苦,微澀”,是不是“我”把原來的想法推翻了呢?
學生:事實上,柳葉兒就是苦澀的.這是它原本的味道,味道沒有變過.作者并沒有推翻自己的想法。只不過,小時候和長大后的感受不同。
5那為什么小時侯的我沒有能嘗出這種苦澀的味道呢?
學生一:因為在加工成包子的時候過程非常復雜:先燒一鍋開水煮,煮好之后,又撈進涼水里泡,往往要泡一兩天,換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我想:這應該就是為了把柳葉兒苦澀的味道去掉吧,所以,就吃不出這種苦澀了.
學生二:因為當時作者畢竟小,古語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作為小孩子,他不能感受到大人們感受到的那種苦澀.
6 所以,作者長大之后,再次咀嚼柳葉兒,就能感受到當時的苦澀了.你能讀出文中包含的苦澀的滋味嗎?
學生一:第十段的關(guān)于清晨景色的描寫,如果不是有去搶柳葉兒的任務,應該是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濕潤 清涼朦朧 寧靜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就因為有搶柳葉兒的任務,這就讓人覺得“一種苦中帶著寫澀的”滋味噴涌而出.
學生二: 文中說:“做菜糊糊粥吃”,“吃到一個豆兒,滿心里香得不行”, “一個豆兒”就“香得不行”,現(xiàn)在想來可以體會到很多的苦澀啊.
學生三: “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的,全是肉做的. ”這種內(nèi)心真實的寫照,是極端饑餓后景物在腦子里的反映.就因為太餓了,才隨時會想到吃
7 那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目的呢?
告訴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如此幸福美滿,讓我們不要忘記那種苦難的日子,更加要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8 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語言非常的生動形象,請你按照示例進行賞析,發(fā)言時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
示例: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的,全是肉做的.
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鮮紅的太陽比喻成肉做的櫻桃,這種內(nèi)心真實的寫照,是極端饑餓后景物在腦子里的反映.就因為太餓了,才隨時會想到吃.可以看出當時的饑荒相當嚴重.
(學生思考 賞析 發(fā)言)
(三)結(jié)束新課
1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希望同學們記住課堂上的感悟,好好地珍惜今天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
柳葉兒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苦中帶澀的童趣。體會本文作者“以苦為樂”的思想感情的內(nèi)涵,學習作者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賞讀,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中的線索的把握能力、對動詞的賞析能力、對景物描寫的鑒賞能力。在閱讀與理解的基礎(chǔ)上深入探究文章的主旨。
3、知識目標:
①積累重點字詞。
②賞析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了解其作用。
③體會文章生動描寫的方法和一些語句所飽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賞析、品味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lǐng)悟作者的感情。
2、 分析文章中景物描寫的語句,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本文所反映的時代離當代學生很遠,他們很難體會那嚴重饑荒歲月里什么都吃光了、什么都能吃的情形。引導學生領(lǐng)悟以苦為樂,苦中有樂的內(nèi)涵。
2、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和飽滿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走進柳的世界: (導入):
1、由教師童年時的兒歌,引出關(guān)于柳的詩歌。
提問:在你的眼中柳是怎樣形象?
2、作家宋學孟德童年與“柳”有著怎樣的一段特殊的感情經(jīng)歷呢?
二、走進文本:
(一)學生朗讀課文:思考:
1、文章中講了怎樣的故事?
2、最打動你的是哪個情節(jié)或哪句話?在書中做出旁批。
(二)分析課文題目、首段、結(jié)尾段
1、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為什么“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美它的多姿。我卻總?cè)滩蛔∫乱黄聛斫酪唤馈?rdquo; 這和哪段相呼應?
點撥:①首尾照應,表達作者自己對柳葉的特殊情感。②線索貫穿,以“柳葉兒”為線索,將童年的生活、作者的情感貫穿起來。
2、為什么要嚼一嚼?(柳葉兒救過我的命。引出第3段)
(三)研讀賞析課文3——14段
1、過去人們在什么情況下吃柳葉兒?好吃嗎?
2、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事,但文章中卻說“那些天,全家最樂的是我。”,童年的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這種快樂的?
[明確:①上樹捋柳葉之樂——能顯示自己上樹爬高的本領(lǐng)(分析動詞,突出童趣);②清晨搶柳葉之樂——少年不識愁滋味(分析景物描寫)(如果沒有去搶柳葉這個背景,我們會感到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阿: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如果一聯(lián)想到這是在搶柳葉的路上的環(huán)境描寫,一種“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就會涌上我們的心頭:太早了,萬物還沒有醒來,八歲的“我”就已經(jīng)和三叔去搶柳葉了……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我”的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識愁滋味,因而景物描寫中沒有摻雜進苦澀的味道。)(“我”把太陽比喻成“肉做的”“鮮紅鮮紅”的大櫻桃,是我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是極端饑餓在頭腦中的折射:太餓了!隨時都會想到吃,真希望太陽是“肉做的”“鮮紅鮮紅”的大櫻桃)③吃柳葉的之樂——“只允許我一個人放開了吃”;“圓鼓溜溜”“撐得透明”。
3、在八歲孩子的快樂之中,蘊藏著許多苦澀的情感,你能感受到那種淡淡的苦澀嗎?
苦中有樂,樂中藏苦,苦,并快樂著……
三、走進作者
八歲的“我”的生活是艱苦的,自己的美食“柳葉兒”也略帶苦味,為什么會感到“最樂”“美滋滋”“香得不行”?
1、 感受作者對柳葉的情,柳給自己帶來的趣,品味兒童頑皮的天性。
2、 學習作者的心態(tài),——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
四、走進生活
1、兒時的作者苦著但快樂著,我們作為現(xiàn)代的中學生,能感受到生活中苦與樂嗎? 2、怎樣看待這些生活中的苦與樂呢?
五、走進文學,珍惜童年
1、品味作家的幸福童年
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 魯迅先生的童年在百草園的泥墻跟一帶找到了無限的趣味;月亮是賈平凹童年時按在天空的印章;“三顆枸杞豆”成了植物學家童年的動力。
2、品味作家的苦難童年
作家宋學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童年,才能讓我們欣賞到這樣的一篇美文;其實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童年都是不完美的,但是,他們卻寫出了很多動人的文章。比如:高爾基,《童年》“一大早就背著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撿牛骨頭、破布、碎紙、釘子……”因而完成了自傳體三部曲。
宋朝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珍惜童年的美好生活。
結(jié)束語:一篇關(guān)于柳葉兒的美文,讓我們了解了過去的生活,感受到了那時生活中的苦與樂;明白了一條哲理:困難是終生的財富,珍惜快樂的童年生活,用積極的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中的挑戰(zhàn),讓苦難成為一筆財富,讓快樂伴隨自己一生。
六:作業(yè)設(shè)計:
調(diào)查訪問自己家人(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的童年,注意設(shè)計一條線索,把被訪問人童年的事串連起來,并且與自己的童年生活進行對比。
七:板書設(shè)計:
柳葉兒 宋學孟
柳葉兒味苦 上樹捋柳葉之樂(動作描寫)
以苦 為樂 清晨搶柳葉之樂(景物描寫)
生活苦 飽吃柳葉之樂(情態(tài)描寫)
童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