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一
我們家鄉(xiāng),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jié),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游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diào)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fā)達,今后的元宵節(jié)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二
我的故鄉(xiāng)在井研,是一個小小的縣城,據(jù)說井研縣有近百億噸超大鹽礦,故而這“井研”的“井”乃“井中開鹽”之意;這“研”據(jù)說有兩意:一是“鹽”之諧音,一是“精美”之意。在這個心系的故鄉(xiāng)兒時最美好的回憶就是過元宵節(jié)。
井研的元宵節(jié)很有特色,大年初五一過就開始拜年活動,持續(xù)時間長,元宵節(jié)的拜年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有龍燈、牛燈、花桿、旱船、蚌燈,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場面熱鬧、喜慶、壯觀。
每到過年我就盼望著元宵節(jié)的到來,早上一起床,我就把腦袋伸到窗外去等,因為我們樓下是餐館,?!芭簾簟卑菽甑娜藭戧懤m(xù)續(xù)來給老板拜年討個彩頭?!斑?、咚、咚”牛燈來了,我立刻跑下樓去看表演,牛燈一般是一個或者兩個人演牛,還有一個人在前面撿著繩子引路,后面則有一個趕牛佬拿著扇子拍牛的屁股,我經(jīng)常跑到牛屁股后面用手假裝趕牛,對著趕牛佬做鬼臉,在大伙的笑聲中趕牛佬便會親切地用他那扇子輕輕地敲我的腦袋,別提多開心了。
遇到重要的年份,比如六十年國慶大慶時,縣里就會組織大型拜年活動,由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組織的花車和燈隊浩浩蕩蕩游街,前后能達到好幾公里長,展示全縣取得的成就,表達豐收的喜慶,那時,我奔前跑后,隨著隊伍歡慶進入忘我的世界。記得有一次,拜年的隊伍經(jīng)過我們樓下時,等候已久的我迅速加入了游行的隊伍里,蚌殼燈一張一合地從身邊走過;旱船蕩蕩悠悠地劃過;秧歌隊伍一扭一扭地扭過;舞獅子的在身邊跳躍著,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我在隊伍里時而摸摸蚌殼的殼是什么做的,時而看看旱船是怎么劃得,時而跟著秧歌隊的一起跳著秧歌,高興得都喘不過氣來了。這時一個維持秩序的警察跑過來抱住我,把我交給媽媽說:“不要亂跑作文人網(wǎng) 你也可以投稿,注意安全?!边€笑著用手刮了下我的鼻子。
到了晚上,我總是會纏著媽媽要去西門廣場看燈會。廣場一到元宵節(jié)就會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有的是走馬燈,有的是大紅宮燈,有的是寶蓮燈還有流星燈和地燈,各形各色,非常美麗,西門廣場旁邊是茫溪河,每到元宵節(jié)時,茫溪河的上空就會飄滿祈福的孔明燈,有花狀地有房子狀的,還有荷葉形狀的,每個燈籠里都點滿了蠟燭,在空中飄飄蕩蕩,映紅了夜空非常美麗。
對了晚上回到家還會有一碗熱騰騰的、甜甜地“元宵”在等著我,不過在我們老家,“元宵”不叫“元宵”,叫“湯圓”,我們家鄉(xiāng)的湯圓形式多樣,有圓圓的甜豆沙、尖尖的甜紅豆、扁扁的甜芝麻還有橢圓的咸豬肉、細長的辣牛肉,顏色也五彩繽紛,紅的、綠的、白的不僅好看而且好吃。
我的家鄉(xiāng)真是擁有我兒時最美好回憶的地方!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三
人們在春節(jié)的爆竹聲后,在走親訪友后,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nóng)家院子平日里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xiàn)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制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贊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沖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游行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fā)。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yōu)美姿態(tài),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xiāng)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xiāng)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么,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谷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jié)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四
龍是中華遠古時期所崇拜的圖騰,龍是中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這不,我們班就展開了“鬧元宵——賽龍會”的班會活動。
活動規(guī)則很簡單,參賽者(當然是全班同學)拿出自己精心準備得“龍”。(作品的形式不限,無論是畫的龍、龍的詩、龍的手工制作……都行)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優(yōu)勝者,每一組的優(yōu)勝者要派出一名代表發(fā)表獲勝感言。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活動的日子?;顒觿傄婚_始,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絞盡腦汁”做出的作品躍躍欲試。一大組的同學個個得意洋洋地把作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講臺上,神采飛揚,讓其他同學別提有多羨慕。投票結束后,作品沒被選上的同學拿著自己的“戰(zhàn)敗品”垂頭喪氣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相反,作品被選上的同學,一個個精神抖擻,喜上眉梢,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心愛的“寶貝”被送到“神圣殿”——窗臺。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環(huán)視了我們二大組,看的我毛骨悚然,有一種還沒上場就要被“敗陣”下來的感覺。
時間過得真快,四個大的決戰(zhàn)很快就有了結果。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每個大組選出一位優(yōu)勝者代表發(fā)表獲勝感言。這時,同學的興奮勁和吵鬧聲戛然而止,全班同學就像被霜打過的茄子,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可沒過幾秒又砸開了花,這次可不像展示作品那樣積極,大家你推我讓,一下子都顯得“彬彬有禮”。最后,由于我的作品也被選上了,我們組就把這“難得”機會推給了我。我也“毫不客氣”地接受了。
我落落大方地走上講臺,聲情并茂地向大家講訴了我獲勝的心情和感受,我把心中的喜悅和大家一起分享。隨著獲勝者代表一個又一個地發(fā)表獲勝感言,“鬧元宵——賽龍會”在同學們一遍又一遍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了。
“鬧元宵——賽龍會”看似一次簡單的班會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卻受益匪淺。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沉淀,象征著出類拔萃,不同凡俗。我們作為班上一員,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必須要有團結凝聚,奮發(fā)開拓,誠實守信的精神,也只這樣,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富有朝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騰飛崛起。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五
今天是元宵節(jié),但是元宵節(jié)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xiāng)(臨海),我們的傳統(tǒng)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jù)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xiāng)(臺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jié)攻打倭寇,戰(zhàn)機密被泄露后倭寇決定元宵節(jié)當晚趁百姓過節(jié)、戒備放松時大舉進攻臺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過罷節(jié)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jié)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zhàn)役。后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jié)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游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shù)氐陌傩罩v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diào)”。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jié),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墒窃谖壹亦l(xiāng),我們元宵節(jié)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兩種,咸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面,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么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jié)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jié)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后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jié)的習俗了。元宵節(jié)真熱鬧,真開心。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一
我們家鄉(xiāng),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jié),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游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diào)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fā)達,今后的元宵節(jié)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二
我的故鄉(xiāng)在井研,是一個小小的縣城,據(jù)說井研縣有近百億噸超大鹽礦,故而這“井研”的“井”乃“井中開鹽”之意;這“研”據(jù)說有兩意:一是“鹽”之諧音,一是“精美”之意。在這個心系的故鄉(xiāng)兒時最美好的回憶就是過元宵節(jié)。
井研的元宵節(jié)很有特色,大年初五一過就開始拜年活動,持續(xù)時間長,元宵節(jié)的拜年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有龍燈、牛燈、花桿、旱船、蚌燈,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場面熱鬧、喜慶、壯觀。
每到過年我就盼望著元宵節(jié)的到來,早上一起床,我就把腦袋伸到窗外去等,因為我們樓下是餐館,?!芭簾簟卑菽甑娜藭戧懤m(xù)續(xù)來給老板拜年討個彩頭?!斑?、咚、咚”牛燈來了,我立刻跑下樓去看表演,牛燈一般是一個或者兩個人演牛,還有一個人在前面撿著繩子引路,后面則有一個趕牛佬拿著扇子拍牛的屁股,我經(jīng)常跑到牛屁股后面用手假裝趕牛,對著趕牛佬做鬼臉,在大伙的笑聲中趕牛佬便會親切地用他那扇子輕輕地敲我的腦袋,別提多開心了。
遇到重要的年份,比如六十年國慶大慶時,縣里就會組織大型拜年活動,由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組織的花車和燈隊浩浩蕩蕩游街,前后能達到好幾公里長,展示全縣取得的成就,表達豐收的喜慶,那時,我奔前跑后,隨著隊伍歡慶進入忘我的世界。記得有一次,拜年的隊伍經(jīng)過我們樓下時,等候已久的我迅速加入了游行的隊伍里,蚌殼燈一張一合地從身邊走過;旱船蕩蕩悠悠地劃過;秧歌隊伍一扭一扭地扭過;舞獅子的在身邊跳躍著,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我在隊伍里時而摸摸蚌殼的殼是什么做的,時而看看旱船是怎么劃得,時而跟著秧歌隊的一起跳著秧歌,高興得都喘不過氣來了。這時一個維持秩序的警察跑過來抱住我,把我交給媽媽說:“不要亂跑作文人網(wǎng) 你也可以投稿,注意安全?!边€笑著用手刮了下我的鼻子。
到了晚上,我總是會纏著媽媽要去西門廣場看燈會。廣場一到元宵節(jié)就會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有的是走馬燈,有的是大紅宮燈,有的是寶蓮燈還有流星燈和地燈,各形各色,非常美麗,西門廣場旁邊是茫溪河,每到元宵節(jié)時,茫溪河的上空就會飄滿祈福的孔明燈,有花狀地有房子狀的,還有荷葉形狀的,每個燈籠里都點滿了蠟燭,在空中飄飄蕩蕩,映紅了夜空非常美麗。
對了晚上回到家還會有一碗熱騰騰的、甜甜地“元宵”在等著我,不過在我們老家,“元宵”不叫“元宵”,叫“湯圓”,我們家鄉(xiāng)的湯圓形式多樣,有圓圓的甜豆沙、尖尖的甜紅豆、扁扁的甜芝麻還有橢圓的咸豬肉、細長的辣牛肉,顏色也五彩繽紛,紅的、綠的、白的不僅好看而且好吃。
我的家鄉(xiāng)真是擁有我兒時最美好回憶的地方!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三
人們在春節(jié)的爆竹聲后,在走親訪友后,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nóng)家院子平日里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xiàn)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制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贊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沖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游行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fā)。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yōu)美姿態(tài),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xiāng)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xiāng)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么,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谷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jié)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四
龍是中華遠古時期所崇拜的圖騰,龍是中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這不,我們班就展開了“鬧元宵——賽龍會”的班會活動。
活動規(guī)則很簡單,參賽者(當然是全班同學)拿出自己精心準備得“龍”。(作品的形式不限,無論是畫的龍、龍的詩、龍的手工制作……都行)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優(yōu)勝者,每一組的優(yōu)勝者要派出一名代表發(fā)表獲勝感言。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活動的日子?;顒觿傄婚_始,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絞盡腦汁”做出的作品躍躍欲試。一大組的同學個個得意洋洋地把作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講臺上,神采飛揚,讓其他同學別提有多羨慕。投票結束后,作品沒被選上的同學拿著自己的“戰(zhàn)敗品”垂頭喪氣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相反,作品被選上的同學,一個個精神抖擻,喜上眉梢,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心愛的“寶貝”被送到“神圣殿”——窗臺。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環(huán)視了我們二大組,看的我毛骨悚然,有一種還沒上場就要被“敗陣”下來的感覺。
時間過得真快,四個大的決戰(zhàn)很快就有了結果。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每個大組選出一位優(yōu)勝者代表發(fā)表獲勝感言。這時,同學的興奮勁和吵鬧聲戛然而止,全班同學就像被霜打過的茄子,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可沒過幾秒又砸開了花,這次可不像展示作品那樣積極,大家你推我讓,一下子都顯得“彬彬有禮”。最后,由于我的作品也被選上了,我們組就把這“難得”機會推給了我。我也“毫不客氣”地接受了。
我落落大方地走上講臺,聲情并茂地向大家講訴了我獲勝的心情和感受,我把心中的喜悅和大家一起分享。隨著獲勝者代表一個又一個地發(fā)表獲勝感言,“鬧元宵——賽龍會”在同學們一遍又一遍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了。
“鬧元宵——賽龍會”看似一次簡單的班會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卻受益匪淺。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沉淀,象征著出類拔萃,不同凡俗。我們作為班上一員,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必須要有團結凝聚,奮發(fā)開拓,誠實守信的精神,也只這樣,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富有朝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騰飛崛起。
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日記400字篇五
今天是元宵節(jié),但是元宵節(jié)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xiāng)(臨海),我們的傳統(tǒng)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jù)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xiāng)(臺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jié)攻打倭寇,戰(zhàn)機密被泄露后倭寇決定元宵節(jié)當晚趁百姓過節(jié)、戒備放松時大舉進攻臺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過罷節(jié)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jié)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zhàn)役。后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jié)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游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shù)氐陌傩罩v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diào)”。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jié),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墒窃谖壹亦l(xiāng),我們元宵節(jié)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兩種,咸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面,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么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jié)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jié)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后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jié)的習俗了。元宵節(jié)真熱鬧,真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