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加拿大低齡留學孩子溝通的經(jīng)驗分享

字號: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相隔一萬英里的太平洋,這已成為奢望,好在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說好多好多句話”。
    2013年9月,16歲的兒子獨自一人到加拿大上高中10年級,半大不小的孩子出國前信心滿滿,但面對全新的生活,也經(jīng)歷過很多困難。不夸張地說,他在國內(nèi)16年讓我們操的心,還沒有出國這一年半多。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相隔一萬英里的太平洋,這已成為奢望,好在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說好多好多句話”。
    感謝“微信”讓一家人天涯若比鄰。兒子出國后,我們建個微信群,取名“三槍內(nèi)衣”。“三槍”代表一家三口,“內(nèi)衣”代表貼心的溫暖。語音、文字、視頻,可以全天候任性地發(fā)…但是,說什么,怎么說,可不是任性的事!我的體會是要注意“三多三少”。
    一、多認可,少教導
    孩子出國留學前,我們對加拿大的教育知之甚少,出國后沿用國內(nèi)思維去教育,有過許多失誤,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孩子剛?cè)r,總問他能否聽懂課?成績怎么樣?三個月后孩子抱怨“這里的教育沒有國內(nèi)好,考試超多,壓力太大”,當時我們困惑中還帶著許多的無奈。
    非常有幸在網(wǎng)上認識親子教育專家朱凡老師,他的孩子也在加拿大讀書,經(jīng)驗豐富。朱凡老師告訴我們,孩子出國有適應期,這段時間多關心心理變化和生活安排,不要指責“當初是你要出來的”“父母多不容易”,換個角度發(fā)現(xiàn)孩子思維的閃光點,對孩子講“你好厲害,這么短的時間就發(fā)現(xiàn)兩國教育的差別”,讓他報喜,更要報憂,釋放負面情緒,堅持一段時間就好了。
    這招非常管用,以后我在和孩子溝通中,時刻提醒自己,要和孩子“共情”。今年,科學課有個“競選演講”作業(yè),他是小組長,合作中有些孩子不認真準備,吊兒郎當,兒子很生氣。以前我會說些“大度些、寬容些”這類正確的廢話,現(xiàn)在,我學聰明了,先同意他的觀點,順著他的情緒,夸獎他有責任感和榮譽感,再看似不經(jīng)意地告訴孩子:人只有在合作共事中才能真正相互了解,已經(jīng)合作就盡力組織好。這次競選模擬課效果很好,兒子領銜的“自由黨”獲得最高票,他非常開心。
    二、多點贊,少指責
    在加拿大上高中,理科非常輕松,但英語絕對是很大挑戰(zhàn)。孩子跌跌撞撞走過第一學期,情緒穩(wěn)定下來,英語成績開始回升。9年級英語剛考及格,10年級英語70分。上11年級英語課時,孩子遇到一個非常好的老師,課講的激情澎湃,就是作業(yè)相當多,是其他老師的三、四倍,兒子直呼“受不了,都害怕去學校了”,“給的分也不高,會影響申請大學”。我們一直鼓勵他,讓他堅持不放棄,有什么成績申請什么大學,和老師多交流。一段時間后,兒子發(fā)來信息“平時成績已經(jīng)84.6分,老師說我再繼續(xù)努力,就可以達到 86分”。我當時老淚縱橫,留言到“媽媽為你驕傲,驕傲的不是成績,而是你的付出和堅持”。英語11最終成績82分,他很遺憾沒得到A,我們安慰他“沒關系,這世界是考B的人創(chuàng)造的”。
    持續(xù)的鼓勵帶給孩子很多信心,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目標,這學期選了很多“硬課“,雖然也常喊“難死了,累死了”,但可以感到,他一直在努力,反倒是我們常勸他不要太辛苦。
    三、多討論,少定調(diào)
    我們和孩子聊天的話題,除了尼采、梵高這類hold不住的大神,其他的——時事新聞、娛樂八卦、家長里短,生老病死…都有談到,在談話中了解他的思想。比如,他談到上課時的測試題“你是左翼還是右翼”?我們感到孩子觀點有偏激的地方,但只是說出理由,并不強行糾正他。他這么小的孩子,你讓他非得有多客觀全面的認識呢?我們都做不到,何必為難孩子,有時生活會給他最好的答案。其實,孩子在談話中也給予我們很多的包容、快樂和力量。一次,我給兒子講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他立馬說“媽,你再忍幾年,等我工作了,立馬讓你辭職”。兒子何嘗不是也在跟我“共情”呢?有這么硬氣的話,想想也是醉了。
    最近,我們有了新的溝通方式——晨聊。每天晚上,我給兒子發(fā)視頻叫早(他自己也定了表鈴),到他起床大概有20多分鐘的時間,我就利用這段時間和他聊天,話題不選嚴肅、沉重的,只選幽默、有趣的,讓孩子在開心愉快中開始一天的生活。晨聊是無意中形成的習慣,效果很好。
    父母子女一場,是上天賜予的恩情。我把“三槍內(nèi)衣”的話全部手寫記錄下來,正在準備“高中紀念冊”,分類收集材料,等孩子畢業(yè)后送給他。和孩子說好多好多話,并且保留下來,只是珍惜這份恩情。希望漸行漸遠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