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guī)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边@句話出自《愛彌兒》,其作者是()。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盧梭
D.洛克
2.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了知識傳授而忽視培養(yǎng)能力的理論是()。
A.形式教育論
B.實質教育論
C.主題教育論
D.成就動機論
3.一些事例顯示,對“獸孩”進行的補救教育都不很成功,這表明人的發(fā)展具有()。
A.順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關鍵期
4.“5+2=0”的現象,表明應強調貫徹的德育原則是()。
A.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B.理論聯系實際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
D.正面啟發(fā),積極引導
5.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靈活地處理突發(fā)狀況,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特點。
A.復雜性
B.多樣性
C.創(chuàng)造性
D.示范性
6.“書目”在文獻等級中屬于()。
A.一次文獻
B.二次文獻
C.三次文獻
D.四次文獻
7.炎熱的夏天,蘭蘭在戶外活動時,出現頭暈、惡心等現象,對此,教師應采取的正確處理方法是()。
A.送往醫(yī)院.接受治療
B.將蘭蘭抱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領,冰敷頭部
C.中暑屬于正?,F象.不用處理
D.通知家長.征求家長意見再處理
8.小瑋的媽媽正在準備晚飯,小瑋放學回家剛進門就聞到陣陣飯菜的香味兒??墒沁^一會小瑋就聞不到了,這種現象屬于感覺的()。
A.適應
B.聯覺
C.統合
D.對比
9.小軍由于對數學感興趣而努力學習數學,小花為了期末得到媽媽的獎勵而努力學習數學,那么小軍和小花的學習動機分別是()。
A.內部動機外部動機
B.高尚動機低級動機
C.外部動機內部動機
D.低級動機高尚動機
10.小穎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經常會覺得自己陷入了“怪圈”不會再進步了,甚至覺得自己突然退步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A.挫折現象
B.回退現象
C.抑制現象
D.高原現象 11.馬斯洛把較低層次、與個體的生命攸關的需要稱為()。
A.生長需要
B.獲得性需要
C.缺失需要
D.基礎性需要
12.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象屬于()。
A.社會促進
B.社會抑制
C.社會進步
D.社會退步
13.小紅每次課上回答問題都結巴.面紅耳赤。針對這一現象,周老師在課上多次鼓勵她積極發(fā)言,每次回答問題都給予表揚。周老師運用的方法是()。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統脫敏法
14.以某一社會問題為核心或圍繞人類的基本活動確定中心學習內容的課程類型是()。
A.學科課程
B.融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核心課程
15.美國行為主義家斯金納的條件反射理論提出的教學法是()。
A.強化教學法
B.程序教學法
C.講授式教學
D.支架式教學
16.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個壞的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fā)現真理?!边@提醒我們在教學過程應注重()。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一
B.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一
C.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D.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
17.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和教材獲得知識的方法是()。
A.自學法
B.讀書指導法
C.練習法
D.參觀法
18.1994年江澤民同志為少先隊題詞:“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边@“五自”所體現的是少先隊活動的()。
A.組織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創(chuàng)造性
19.教師是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5~20分鐘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一般將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是()。
A.微格教學
B.課堂教學
C.課外教學
D.錄像教學
20.剛接手小學三年級一班數學課的王老師,為了檢查班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新學期開始時舉行了一次摸底考試。他所運用的評價方法是()。
A.相對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l0分,共30分)
21.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
22.簡述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關系。
23.簡述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有意注意的策略。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4.材料:
以下是學校歌詠比賽后。一個年級組四個班級班主任老師的總結:
一班(第二名):這次比賽,就是由于幾個同學在平時排練時不認真,導致我們班沒能拿到冠軍!希望那幾位同學深刻檢討自己!
二班(冠軍):同學們,本次歌詠比賽經過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獲得全年組第一名。老師為你們高興!
三班(最后一名):同學們,這次比賽很多同學都已經盡力了,但可能有一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成績不是很理想??墒牵蠹乙浀?,失敗并不可怕,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大家把這次比賽的經驗教訓銘記在心,并且在下次比賽中時刻注意這些經驗教訓,大家肯定會成功的!現在就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本次比賽你覺得成功的方面和失敗的教訓……
四班(第三名):這次比賽同學們表現得不理想,我不想做任何評價了。
問題:
(1)組織競賽型活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0分)
(2)根據上述四位老師的話,請你從班級活動目的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10分)
25.材料:
班主任王老師發(fā)現班級里有幾位男生頭發(fā)很長。過去也發(fā)現過這樣的問題,找同學談過話,也講明了道理,可是效果不明顯。這次,王老師想到一個好主意,決定馬上試一試。中午休息時。王老師到附近的理發(fā)店把自己并不長的頭發(fā)精心理了理。下午上課前,王老師跟大家說:“趁現在還沒上課,我們開個五分鐘的交流會,大家說說你們發(fā)現了哪些新變化?包括我和你們。”有好多同學都發(fā)現王老師理發(fā)了。王老師繼續(xù)問:“理過發(fā)后,大家感覺我怎么樣?”“更精神啦!”“更帥啦!”……王老師聽到一片贊揚聲。最后,王老師說:“有位名家說的好‘真心地贊揚一個人,能讓一個人多活20分鐘!’因此,我十分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夸獎!”五分鐘的交流會在諭快的氛圍中結束了。王老師沒點一位留長頭發(fā)男生的名字,可是,第二天,王老師欣喜地發(fā)現那幾個男生的頭發(fā)都剪短了!
問題:
(1)王老師的高招蘊含了哪種德育方法?(10分)
(2)在德育中如何貫徹這種德育方法?(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3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yè)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音樂。)
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走遍天下書為侶(lu)
如果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yu)樂,你會選擇哪一樣?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還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難作出選擇。
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BR> 一本書!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這一趟下來,你可以把它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背誦下來。
對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有什么關系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段。并問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歷……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若指導中年段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2)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人環(huán)節(jié)并簡要說明理由。(10分)
(3)為本課設計新授環(huán)節(jié)并簡要說明理由。(20分)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學應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發(fā)展?(8分)
(2)如指導低年級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新授環(huán)節(jié)。(22分)
28.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本歌曲的特點。(10分)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唱本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并說明理由。(20分)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盧梭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盧梭強調自然主義教育,著有《愛彌兒》一書。
2.【知識點】實質教育論
【答案】B。
【解析】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至于學生的智力則無須進行特別的培養(yǎng)和訓練。
3.【知識點】個體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答案】D。
【解析】個體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關鍵期,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地進行教育。錯過了關鍵期,補救教育往往不成功。
4.【知識點】德育原則
【答案】C。
【解析】“5+2=0”意思是五天的學校教育加上兩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體現了我國目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對學生品德要求出現的差異甚至對立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應該貫徹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主動協調多方面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前后連貫地教育學生,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5.【知識點】教師勞動特點
【答案】C。
【解析】靈活處理突發(fā)狀況是教育機智的表現,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特點。
6.【知識點】教育文獻的分類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加工整理,具有報告性、匯編性和簡明性,是對一次文獻的認識.是檢索工具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題錄、書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7.【知識點】小學生安全教育
【答案】B。
【解析】有人中暑時,首先將病人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讓病人躺下,但頭部不要墊高。然后解開病人衣領.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其頭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藥物。
8.【知識點】感覺現象
【答案】A。
【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續(xù)作用下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適應現象發(fā)生在所有的感覺中。題干中的現象為嗅覺適應。
9.【知識點】學習動機的分類
【答案】A。
【解析】內部動機是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而外部動機往往由外部誘因引起.與外部獎勵相聯系。高尚動機的核心是利他主義,即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低級動機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即學習的動機只來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因此.小軍的學習動機是內部動機,小花的學習動機是外部動機.
10.【知識點】高原現象
【答案】D。
【解析】高原現象是指練習的進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現暫時停頓現象,即練習成績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趨勢。
11.【知識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答案】C。
【解析】缺失需要,也叫匱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于外界。
12.【知識點】社會心理效應
【答案】B。
【解析】社會抑制是指在群體活動中,個體活動的效率因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受到減弱的現象。
13.【知識點】改變行為的方法
【答案】A。
【解析】強化法用來培養(yǎng)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fā)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fā)生。
14.【知識點】課程類型
【答案】D。
【解析】核心課程是以某一社會問題為核心或圍繞人類的基本活動確定中心學習內容的課程。
15.【知識點】程序教學法
【答案】B。
【解析】程序教學理論是基于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而提出的。
16.【知識點】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答案】D。
【解析】這句話體現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習,啟發(fā)學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將知識呈現給學生。反映的教學過程規(guī)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
17.【知識點】教學方法
【答案】B。
【解析】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通過閱讀教材和其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和課外書籍兩個方面。
18.【知識點】少年隊活動的特點
【答案】B。
【解析】少先隊活動的自主性特征也稱主體性特征,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之一。江澤民同志這“五自”所強調的就是自主、主人翁精神。自主性要求少先隊員自己出主意、想辦法、定計劃、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體現了自主性。
19.【知識點】微格教學
【答案】A。
【解析】微格教學是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
20.【知識點】教學評價類型
【答案】B。
【解析】診斷性評價一般在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開始前進行,用來檢驗學生是否具備了學好新課程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測驗。它包括各種通常所稱的摸底考試等。
二、簡答題
21.【知識點】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
【參考答案】
科爾伯格用道德兩難故事法,在道德判斷的發(fā)展方面鑒別出了六個階段。他將這些階段劃分成三種道德水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后習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兩個階段,即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
前習俗水平包括階段一: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和階段二: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習俗水平包括階段三: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和階段四:遵守法規(guī)和秩序定向階段。
后習俗水平包括階段五: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階段六: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22.【知識點】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
【參考答案】
(1)生產力對教育發(fā)展起著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
②生產力水平制約教育結構的變化;
③生產力水平制約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產力發(fā)展起著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②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23.【知識點】保持有意注意的策略
【參考答案】
(1)明確活動的目的、任務。
(2)激發(fā)間接興趣。
(3)組織有關活動。
(4)用意志力排除各種干擾。
三、材料分析題
24.【知識點】班級活動
【參考答案】
(1)各種全校性的競賽,除了能夠發(fā)掘人才和活躍學校生活外,還能促進班集體的形成和班級之間的相互影響。組織競賽型活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把取勝看作參賽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
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參賽的機會:
第三,結合參賽的準備和實踐,提高參賽者的心理素質;
第四,通過參賽帶動班級的日?;顒?
第五,在增強班級的集體榮譽感時。還要注意處理好班與班之間。校與校之間的關系。
(2)歌詠比賽作為競賽活動,是班級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競賽活動,必然有勝有負,但是,作為學校中的活動.這一結果并不重要,關鍵是教師能否將比賽和對學生的教育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學校中的班級活動關鍵要有教育意義。
材料中三班班主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該班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全班同學的努力之后,幫助同學們尋找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引導學生正確的歸因.把比賽成功看作參賽目的之一而不是最終目的。充分發(fā)揮了班級活動的教育意義。
材料中一班班主任只看重比賽結果。并沒有幫助同學們對比賽中出現的不足和成功之處加以總結.沒有體現班級活動的教育意義。二班班主任也只是對比賽結果做出了肯定,但對于其中的原因也并沒有進一步分析與總結。缺乏教育意義。四班班主任不做任何評價。沒有履行班主任的教育職責。是極為不妥的。
綜上所述,班級活動應該充分發(fā)揮其教育意義。班主任老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職責。
25.【參考答案】。
(1)王老師既不點名又能糾錯的高招體現了榜樣示范法這一德育方法。所謂榜樣示范法就是用榜樣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與優(yōu)異成就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與行為的德育方法。材料中王老師為了使幾名留長發(fā)的男生不再留長發(fā),自己先去理發(fā),以自身干凈、清爽的形象作為模范典型影響學生.最終使學生受到了正確引導。因此,榜樣示范法使德育更直接、更親切、更典型.教師自身的以身作則更能使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教育力量。
(2)榜樣示范法的運用要求:
①選好學習的榜樣。選好榜樣是學習榜樣的前提。我們應根據時代需要和學生實際出發(fā),指導他們選擇好學習的榜樣。獲得明確前進的方向與巨大動力。
②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樣能對學生產生力量,推動他們前進,就需要學生了解榜樣。榜樣人格具體、生動、形象,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易于為學生所領會和模仿。
③引導學生用榜樣來調節(jié)行為,提高修養(yǎng)。引導學生向榜樣人物學習,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故事情節(jié)的介紹上或學生一時的情感沖動上。要及時地把學生的情感、沖動引導到行動上來,把敬慕之情轉化為道德行動和習慣。逐步鞏固、加深這種情感。
四、教學設計題
26.【參考答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作者為表明觀點而采用的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通過多種閱讀方式,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體會到“與書為侶”的樂趣,逐步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2)導人環(huán)節(jié)
①導語:(出示課件:尤安.艾肯的照片)同學們,你認識這位慈祥的老奶奶嗎?她就是英國著名的兒童作家——尤安,艾肯。(出示課件:尤安.艾肯簡介)1974年,尤安.艾肯獲得了安徒生文學獎。安徒生文學獎被稱為“小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典禮上,尤安.艾肯作了熱情洋溢的獻辭.在獻辭中她做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獨自駕舟環(huán)游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答案。而尤安.艾肯卻選擇了一本書,并且以此作為獻辭的題目.那就是——學生齊讀:走遍天下書為侶。
②“侶”是一個生字。很有意思。右邊緊挨著兩個口,看到“侶”字你會想到哪些四字詞語?
(形影不離、如影相隨……)
③把這些詞語放到題目中去,你對課題有了怎樣的理解?
④再來看看課題,你讀出了什么味?帶著你的情感再來讀讀課題。
設計意圖:漫談引入,在揭題解題中初步感受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閱讀的熱愛。
(3)新授環(huán)節(jié)
一、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埻瑢W們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詞、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
2.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出示課件:詞語和難讀的句子),指名朗讀。
3.默讀課文.把你讀懂的內容批注在段落旁邊。
4.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并和學生一起對發(fā)言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了解課文大意,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
二、再讀課文。感悟表達
1.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同學們,你們知道獨自環(huán)球旅行,需要多長時間嗎?出示課件:麥哲倫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歲老翁獨自完成環(huán)球航行歷時234天;2006年,中國人首次完成帆船環(huán)球航行歷時185天。
2.看到這些數字,你心中產生了怎樣的疑問?作者為什么要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呢?作者是怎么回答的?自己讀讀課文。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
(書像朋友,像家;朋友和家再熟悉也會有新的發(fā)現;所以,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4.在這段話中,作者運用設問、反問以及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嗎?
(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達觀點的方法。在閱讀中,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
27.【參考答案】
(1)本材料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四方面的發(fā)展。
①知識與技能: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識圖、作圖等技能。
②數學思考:能運用生活經驗,對長度信息做出解釋,并學會用具體的單位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③問題解決:能在教師指導下,利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④情感態(tài)度: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新授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實踐中認識厘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fā)現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二)認識厘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
(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
(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名學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二、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四、小結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8.【參考答案】
(1)《紅眼睛綠眼睛》是一首生動、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易為學生所接受。歌曲為五聲宮調式,結構方整。由上、下兩句組成。上句為四個小節(jié),下旬除第四小節(jié)稍作變化外,還增加了兩個小節(jié),作為擴充,完滿地結束全曲。
(2)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音樂和游戲中體驗快樂。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紙牌游戲進行互動。了解交通規(guī)則,培養(yǎng)參與意識,增加公共常識。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輕松愉快地邊唱邊表演歌曲。
(3)導人環(huán)節(jié):
教師提問:同學們上學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學校的?
學生自由回答。(走路、坐公交車、騎自行車、家長開車送等)
師: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應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帶著、走人行橫道、注意看車、看紅綠燈信號等。在城市交通里,紅綠燈是警察的幫手。與警察共同指揮交通秩序,保證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通行。紅燈和綠燈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紅燈亮時,車輛行人停止通行,綠燈亮時,車輛行人通行等。接下來我們通過一首歌曲輕松了解紅綠燈。
引出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設計意圖:教師采用問答式的方式進行導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直接簡單地進行了此課的導人,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積極主動地進行回答,同時很輕松的引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
教師資格證題庫 |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 教育學資料 | 教育心理學資料 | 綜合素質資料 | 教育知識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