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即將到來,廣大考生們在看書的同時,也要多做試題,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國留學網(wǎng)教師資格考試欄目為大家分享“2016教師資格面試語文說課稿:濟南的冬天”。想了解更多關于教師資格考試的訊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2016教師資格面試語文說課稿:濟南的冬天
由于缺乏實際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以及在學校的學習當中大部分都是以微格教學試講為主,對于說課認識不夠也不擅長對于說課稿的撰寫,因而在這里針對于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給予各位考生一篇范文希望大家在這里面找到撰寫語文說課稿的規(guī)律以及相應的具體框架。整個說課稿一共有8個部分分別為總括句(理論)、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以及板書,下面就是具體的展開。
總括句: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一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片抒情散文。文章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本文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 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薄N恼略诿鑼憹系亩皶r,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意識。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在對課文語言美、藝術手法美的感知還不夠,同事概括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2.過程與方法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抓住作者對景物描寫的線索。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2.難點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五、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我會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自主與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領悟文章描繪景物的美并領略文章所蘊含的情感。
2.說學法
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主要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使學生自主討論、思考、并得出結論。
六、教學過程
因為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它是以情感為線索的,為了使學生有所收獲,我按照景物描寫的順序,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流程圖 愛山——愛水——愛大好河山
引入新課
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讓學生帶著“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的問題默讀課文 ,引導學生去整體感知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并通過追問讓學生初步掌握作者是如何闡述濟南是個寶地的。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并抓住文章的情感線索和作者是如何描寫景物的。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細讀課文。
細讀課文 體會情感
(1)題問學生: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眷戀之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從而突破本文的難點。
我會讓學生先讀再說,可采用多種方式去讀,讀出感情和自己的感受。
(2)老師展示四幅圖片(山、水),讓學生再讀課文,并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拓展延伸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fā)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都學到了什么?梳理本課思路,老師進行總結歸納。
作業(yè)
我會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當?shù)氐亩臁?BR> 通過這樣的方式以寫促情,讓學生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的感情。
教師資格證考試欄目推薦:
教師資格證說課稿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攻略
2016年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試題大全
你必須要知道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禮儀匯總
2016年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試題及答題思路
2016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準考證打印及考試時間
教師資格證說課稿 |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 教育學資料 | 教育心理學資料 | 綜合素質資料 | 教育知識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