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什么補腎好

字號:


    立冬到了,立冬吃什么補腎好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立冬吃什么補腎好,希望對您有用!
    【立冬吃什么補腎好】
    1、花生紅棗湯
    材料:連衣花生200克,紅棗30~50克。
    做法:紅棗、花生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花生爛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腎。紅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能;花生具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之效。本湯可用于氣血不足、各種失血病、頭暈?zāi)垦!⑸衿7α?、記憶力減退者食用。
    2、黑豆排骨湯
    材料:黑豆50克,排骨200克。
    做法:黑豆最好提前用清水泡一夜;排骨洗凈切塊;涼水將排骨下鍋,大火煮開;開鍋后,用大火煮30分鐘左右,撇凈浮沫;加入黑豆,再煲2小時左右,最后加鹽調(diào)味。
    功效:中醫(y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活血清熱、補虛烏發(fā)的功能。排骨也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可滋陰壯陽、益精補血。因此,常喝這道黑豆排骨湯,可以補腎養(yǎng)血,對頭發(fā)有一定的滋養(yǎng)效果。
    3、參杞羊肉湯
    材料:羊肉1000克,黨參20克,枸杞子10克,菟絲子10克,砂仁5克,牛膝15克。liuxue86.com
    制法:上物除羊肉外,入砂鍋加水煎煮30分鐘后,倒出藥汁。將羊肉切成小塊,加醬油、糖、黃酒、蔥、姜、味精等調(diào)料,腌漬入味,放入鍋中,加藥汁及適量清水,煮沸后,文火慢慢煨至羊肉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本湯可用于陽虛氣血不足,癥見面色萎黃、體虛乏力、氣短食少、虛喘咳嗽、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舌淡者食用。
    4、栗子粥
    材料:板栗50g,粳米100g。
    做法:煮粥食之。
    功效:可做主食,板栗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無力、步履蹣跚等癥狀者服食,對老人腎虛大有裨益。另外,板栗生食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故一次不宜吃太多,反之易傷脾胃。
    5、芪棗羊骨粥
    材料:羊骨1000克左右,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羊骨打碎與黃芪、大棗入砂鍋,加水煎湯,然后取汁代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姜、蔥白調(diào)味,稍煮即可。溫?zé)峥崭故秤茫?0~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強筋,健脾益氣。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等功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之效。羊骨性味甘溫,有補腎、強筋的作用。體虛乏力、虛勞羸瘦、腰膝無力、筋骨攣痛、久瀉、久痢者適宜服用此粥。
    6、芹菜糯米粥
    材料:芹菜15克,糯米30克,鹽、味精、麻油適量。
    做法:將糯米淘凈瀝干水,放入鍋中炒黃后取出。芹菜洗凈切細末。糯米煮熟后,放入芹菜燙熟,加適量鹽、味精、麻油,攪勻即可食用。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能補中益氣、清熱利水、補血涼血,可用于慢性腎炎日久,排尿不暢,尿血或小便渾濁如米湯水樣。
    7、海金砂薏仁粥
    材料:海金砂15克,薏仁9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海金砂加水適量,煎取汁一碗,加入淘凈的薏仁的水適量入鍋內(nèi),煮粥三碗,再與藥計一碗混合均勻,加白糖適量。
    功效:可作主食服用,能健脾利水,通淋,排石。適用于慢性腎炎、腎結(jié)石、尿道結(jié)石告等疾病患者作食療。
    【立冬補腎方法】
    1、減咸增苦
    立冬后,可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補腎的食品,如山藥、黑木耳、栗子、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
    在飲食養(yǎng)生方面,要謹記“減咸增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jīng)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醫(yī)學(xué)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yīng)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橘子等。
    2、灸助冬日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yǎng)正氣貴在溫補脾腎。中醫(yī)認為,溫補者,莫過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
    在這里,“灸”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jīng)活絡(luò)、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jié)、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郁結(jié)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這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yōu)于針法的。
    3、衣著合適
    冬季養(yǎng)生要避寒就溫,要早睡晚起。注意衣著合適,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立冬過后,天氣逐漸轉(zhuǎn)冷,很多人也習(xí)慣懶在家中,不愿意到戶外運動。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jié)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tài),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
    4、多曬太陽
    從平時來說,最好操作的補腎方法,便是多曬太陽。多曬太陽可以使體內(nèi)的膽固醇轉(zhuǎn)化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zhì)的吸收,這對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周身疼痛都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人體表皮毛細血管的擴張,起到防治感冒、調(diào)理臟腑氣血、驅(qū)除脾胃寒氣、補陽氣的作用。
    冬季養(yǎng)生要注重于“藏”,就是在精神上盡量保持平靜、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xué)會調(diào)控不良情緒,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fā)泄出來,以保持心態(tài)平和。
    5、泡腳活絡(luò)
    足部保暖是養(yǎng)腎的一種重要方法。這是因為腎經(jīng)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養(yǎng)腎要先護腳,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diào)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
    經(jīng)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涌泉以及踝關(guān)節(jié)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diào)理臟腑、疏通經(jīng)絡(luò),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秘、脫發(fā)落發(fā)、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松動、失眠、關(guān)節(jié)麻木等癥。因此民間有“睡前一盆湯,賽過人參湯”的說法。
    6、按摩養(yǎng)腎
    按摩是冬季養(yǎng)腎簡單易行的良方,一是兩手搓熱后緊按腰部,用力搓擦腰眼30次。二是兩手搓熱,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兩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的作用。
    對于保養(yǎng)腎臟,還有一個既有效又簡便的方法——揉按“太溪穴”。揉按“太溪穴”的最佳時間是在每晚9時,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