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附答案

字號:


    出國留學網公務員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附答案,祝您閱讀愉快!
    公務員考試地理國情練習題附答案
    1.對下列農業(yè)知識的掌握有誤的一項是( )。
    A.農作物肥料的三要素是氮、磷、鉀
    B.種植棉花,苗肥要“輕”,蕾肥要“控”,花鈴肥要“重”
    C.一般小麥的畝產量高于水稻,水稻的畝產量高于玉米
    D.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產國
    2.下列關于中國一些省會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簡稱“桂”,區(qū)內的桂林、陽朔一帶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區(q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B.福建省省會城市是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C.陜西省位于中國西部,簡稱“陜”,省會城市西安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D.云南省同緬甸、老撾、越南、尼泊爾相鄰,簡稱“滇”或“云”,省會城市昆明因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被譽為“春城”
    3.下列地區(qū)中,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是( )。
    A.海南島
    B.山東半島
    C.青藏高原
    D.云貴高原
    4.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yè)局日前向各地發(fā)出"關于禁止大樹移植進城的通知"。下列不是國家禁止大樹進城原因的是( )。
    A.移植大樹進城,可以起到快速有效綠化城市的效果
    B.移植大樹違背樹木生長自然規(guī)律,不利于樹木生長
    C.移植大樹成活率低,對森林資源保護和城市綠化不利
    D.移植大樹成本費用高,不符合節(jié)約原則
    5.2013年1月9日以來,全國中東部地區(qū)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污染中。下列關于霧霾天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霧霾天氣不主張早晚開窗通風,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B.應通過補充抗氧化劑,對抗因霧霾進入人體內產生的自由基
    C.發(fā)生霾時空氣相對濕度不大,形成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常達100%或接近100%
    D.發(fā)生霾時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5千米,出現霧時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
    1.答案: C
    解析:
    中國小麥一般畝產在800斤左右,全國大多數地區(qū)都只能種一季。玉米畝產可以超1000斤,水稻平均畝產1200斤,袁隆平培育的雜交稻2004年最高紀錄達1600斤。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理常識。 A項:“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 C項:“六朝古都”是指江蘇南京,六朝是“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陜西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定都在此,是我國著名千年古都。
    3.答案: C
    解析:
    太陽輻射的能量巨大,對于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緯22°~35°之間,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為太陽輻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空氣中含有的塵埃量較少,晴天較多,日照時間較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發(fā),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陰天、霧天較多,從而造成日照的時間短,日照強度弱,太陽能資源貧乏。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A
    解析:
    大樹移植進城,雖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一方面突然改變其自然生長環(huán)境,違背了自然生長規(guī)律,可致其生長衰敗甚至死亡,造成森林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破壞;另一方面,對大樹的無度采挖,也會對良好的原生態(tài)造成巨大的破壞。而且移植大樹的成本費用很高。
    A選項是大樹進城的原因,而不是國家禁止大樹進城的原因,故本題選A。
    5.答案: D
    解析:
    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干燥,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8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混蝕的現象,而并非5千米,D說法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
    公務員公共基礎頻道小編推薦:
    2016年公務員公共基礎常識100條
    2016年公務員公共基礎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6年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百科常識
    2016年公務員公共基礎常識備考:中國作家作品
    公務員公共基礎2016年常識備考:天干地支紀年法
    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行測 | 公務員考試題庫 | 公務員備考輔導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面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