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反思

字號:


    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歡迎閱讀,更多關于教學反思的文章,盡在實用資料欄目。
    【《詹天佑》教學反思(一)】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jīng)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于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xiàn)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范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后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贊“詹天佑的確是個杰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fā),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盡管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shù)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 教學修筑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huán)境中的困難為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 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二)】
    <<詹天佑>>課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二單元重點讓我們在課文的學習中,去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詹天佑是一篇人物傳記。記敘了清朝末年在帝國主義欺侮壓迫我國的歷史條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成了京張鐵路干線,并提前兩年峻工。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藐視,頌揚了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也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本文先總后分的寫法,愛國精神貫穿全文,緊扣單元主題,是一篇很好的愛國教育文章。
    在本堂課當中,課堂氣氛活躍。我始終以杰出和愛國這兩個字貫穿全文,突出了詹天佑的那一份愛國赤子之心,從而讓學生的愛國激情在課堂上得到了一定的點燃,這也是我們第二單元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 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本節(jié)課當中我大量的運用了信息技術。制作了教學課件,并在開頭導入部分引入了聲音和圖片兼具的詩朗誦。以這種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思維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課文的學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手法是非常有效的。
    二、 體現(xiàn)了多種形式的讀
    在高段的語文教學當中應重點放在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基礎之上,學生的語感體從何培養(yǎng),我認為在課堂當中加強學生的朗讀是非常重要的,語文新課標當中也明確指出了“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因此在課堂上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根據(jù)課文當中的具體情況讓學生們更為深入的去感受,從而走進詹天佑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的那份愛國熱情。
    例如對于“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 課堂上采用“寓學于樂”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這種“寓學于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思想。開鑿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采用“中l(wèi)iuxue86.com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后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并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為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杰出的才干”進行。畫了即說,演示后即解說,加深了對詹天佑創(chuàng)造才能的理解。
    四、 這堂課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1、老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還可以做更為深層次的挖掘。
    2、老師的上課手法過于單一,在以后的課堂當中應該嘗試更多的教育、教學手法進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老師的板書設計有待提高。
    4、部分學生沒有完成老師課前布置的課文預習工作。
    五、小結
    綜合這堂課的教學總的來說我還是比較滿意的,課堂紀律非常好。學生能夠跟著老師的步伐,整堂課以學生思考、探索、討論為主線,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角,教師則是課堂當中的引領者,這與我們現(xiàn)今所提倡的教學模式所吻合。學生讀書很投入,但總覺得他們讀書有點像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或者是他們不懂課文的含義,要不怎么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那么少,可能主要原因是我的引導不得法。在以后的教學過程當中我會進行認真細致的反思,認真踏實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
    【《詹天佑》教學反思(三)】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詹天佑》這篇課文,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正好結合“釣魚島”事件,更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在這節(jié)課中,有這么幾大亮點:
    一、動人情節(jié)
    文中說“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想象一下,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生1:在峭壁上定點時,又可能被滾下來的巨石砸傷,鮮血直流。 師:是的,到處是懸崖峭壁,生命隨時都有危險。
    生2:也可能剛剛埋好了桿子,卻被呼嘯的狂風卷走了,只得重新再來。
    師:狂風怒號啊!
    生3:在開鑿隧道的時候,突然造成塌方,有的工作人員被掩埋在里面。
    師:孩子們,你們所想象到的都是環(huán)境的惡劣讓我們來看: 出示課件,播放《命運》: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shù)千萬金,但不愿為修路出錢。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又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jīng)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落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看著這些資料,孩子們再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時已經(jīng)有了更深的感受。
    二、隧道繪圖
    開鑿隧道這部分我讓學生先讀課文,再用簡筆畫畫出示意圖,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讀得比較認真,但真正全部畫正確的不是很多。有的學生竟然把箭頭畫在了上的中部,八達嶺隧道和居庸關一樣長,看來還是沒有用心研讀文字。
    陳正上黑板畫居庸關隧道,慧怡畫八達嶺隧道,陳正可能連書也沒讀,畫了一座山就立在那兒,慧怡倒是畫的快,但不正確。畫錯了不要緊,關鍵是要讓學生找到錯誤并改正,祺云舉手了,他說得有理有據(jù),是個愛思考的學生。陳正在旁邊看到了,立即也開始在山的中部畫一條豎線,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看來不認真讀書什么都不知道啊!我們共同修改了這兩處隧道的示意圖,接著播放了動畫,學生看后忍俊不禁了。
    不要怕學生犯錯,因為我們都是在犯錯中成長起來的。
    三、演示線路
    在學習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讓學生先讀課文中描寫“人”字形線路的句子,用自己的文具來演示一下。接著陳棋到黑板上用我們的兩個黑板擦演示,我和學生口頭敘述,陳棋演示完畢,大家踴躍舉手。尤其是播放動畫“人”字形線路的走法,學生們興致盎然,教室里立刻活躍起來。
    四、真情表白
    即將結束課文,我是這樣處理的:
    此后的幾年里,詹天佑一直為祖國的鐵路事業(yè),四處奔走,嘔心瀝血。在極度緊張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勢逐漸加重。他拖著重病之身,登上長城,面對著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想起祖國的坎坷命運,壯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說:“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洕h路沒有修通,南北大干線無法建成,初建全國鐵路網(wǎng)的夢想破滅,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段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一字一頓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歲。
    面對著將自己的生命化為鐵軌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許多話想說。拿起你的筆,把你想說的寫下來吧。寫的時候,可以適當借助于課文中的詞句來表達你的情感。(音樂《沉思曲》漸起„„)
    孩子們真的被感動了,有的眼睛都紅紅的了,我真的不敢多看一眼,因為我怕自己控制不住激動的淚水。
    原來,一篇老課文也能演繹出很多的精彩!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