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衣食住行的花銷知多少

字號:

   去美國留學的學生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除了學費之外,在美一年的花銷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在這種發(fā)達國家,費用一定是高不可攀的嗎?
    其實不然從衣食住行方面看,因為價格低,完全可以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衣:美國的品牌服裝非常便宜,比如一件LEE牛仔褲,打折時候,15美元以內可以搞定。在美國即使穿個世界品牌服裝,也沒有多看幾眼,相反穿一個自己手工做出來的,反而與眾不同,讓人敬佩。沒有必要用昂貴的價格去趕時髦,一定要和商場耗著時間,瞄準打折的機會,該出手時再出手,每逢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新年期間,各大商場都打折促銷,服裝、鞋子、包包,可以在這時候多消費一些。比如打折時100美元可以買三件衣服,鞋子四折、品牌包包150美元準搞定。
    食:民以食為天,無論在哪里都要吃飯,美國連鎖超市沃爾瑪的蔬菜水果,價格不是優(yōu)勢,美國食品商場的廣告“做到家”——即每周,在自家郵箱里都可以收到各大商場的打折商品信息,“貨幣三家”,哪里的商品價廉物美,就到哪里去消費。日常飲食和日常消費產品,往往“一站式”搞定,一般四口之家,沒有“哺乳”的嬰兒,“食”這一項500美元,應該是可以的。通常華人超市的商品較為便宜。
    住:無論在哪里,“住”都是消費的大頭,剛來美國的新移民可以先租賃小別墅,免交房產稅,在觀察中了解房事行情,如果人口不多,資金達不到買大房的要求,就買一個2000平方尺的小別墅,先過渡一下,這樣的小別墅,至少也是兩廳兩衛(wèi)三臥室外加廚房、餐廳、雙車庫。生活是自己的,犯不著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養(yǎng)大房子和養(yǎng)大花園,因為房子大,水、電、煤氣的用量、稅收,都會上去。
    行:美國買車如買自行車,私家車就是代步工具。一個家庭兩部車,是很普遍的,因為車的價格也很便宜,一輛二手寶馬車才2萬多美元,如果經濟不是很充足,買一輛省油的品牌二手車,日本車雖然經常被國人罵,一點不耽誤人家的生意,在省油方面,日本車做的比歐洲車、美國車、韓國車都精細。
    保險:美國生活,日常消費不是大頭,保險才是大頭,在沒有大資金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便宜的保險公司,買一些實惠的醫(yī)保,不一定局限本地,如美國德州可以網上購買紐約州,加州可以購買密歇根州的。一般企業(yè)里,都會給員工和員工家屬買保險。要去就醫(yī)時,就會發(fā)現保險的好處了。
    教育:教育和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家庭實力雄厚,孩子學習不錯,每年拿出4萬—5萬美元讀質量高的私立學校,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有好處,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只能去公立學校努力學習,學區(qū)好進入好學校,是超劃算的,并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有經濟實力的家庭可以為孩子多報幾個特長班,沒有經濟實力只能少報幾個,靠學生自己努力。
    休閑:美國有周末度假的習慣,幾乎每個陽光麗日的周末,家庭都希望去旅游或者郊游,有錢的乘私家旅游車、玩私家游艇,沒有經濟實力,就開車到臨近的地方去轉轉,一般家庭帶孩子去圖書館,既能養(yǎng)成孩子學習的習慣,又不耽誤休閑,一舉兩得,但是去圖書館,和經濟實力強弱,沒有必然聯(lián)系,圖書館就是一個供所有人閱讀休閑的地方。
    工作:如果沒有多少錢,肯定不能“坐吃山空”,總要想辦法找到適合的工作,或者做一些生意,當然為了排遣寂寞、只是喜歡,和有錢無錢也沒有關系。有新移民剛來美國不久,馬上發(fā)現商機,就地賺錢。有的新移民經過幾年的熟悉和“沉淀”,了解當地市場,做起生意。
    美國的福利相對不錯,基本貧困線是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下,對于公民,即使不工作,不交稅,每月享受著政府補貼的500多元食物券,吃飯沒有問題。在一邊賺錢一邊消費的過程中,最主要是把身份搞穩(wěn)定了。
    一般沒有經濟實力的新移民通常以老人為主,兒女在美為他們申辦了綠卡,熬上幾年轉成美國身份,享受待遇。
    如果具備了投資移民的實力,通過親屬移民、婚姻移民等省錢的方式來美,那些錢可以作為投資房產、投資項目,是超劃算的。即使很有經濟實力,也不應該無故浪費。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即使經濟實力不強,一樣吃到健康食品、呼新鮮空氣,孩子們享受良好的教育,經濟實力強的,孩子一樣不能走后門上大學,于其留給孩子一筆財產,不如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通過父母的言行,教會孩子們怎么在困難的情況下生存,培養(yǎng)一種自力更生、艱苦獨立,為人生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