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手抄報圖片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勿忘國恥手抄報,希望大家能夠進行參考和借鑒。更多手抄報盡在出國留學網(wǎng)手抄報頻道。
     勿忘國恥手抄報一
    
    勿忘國恥手抄報二
    
    勿忘國恥手抄報三
    
    勿忘國恥手抄報四
    
    勿忘國恥手抄報五
    
    勿忘國恥手抄報六
    
    【延伸閱讀】
    中國國恥日  
    中國目前還沒有法定的國恥日,但在非正規(guī)場合有“五·九”國恥,即1915年5月9日;“九·一八”國恥,即為9月18日;“七·七”國恥,即為1937年7月7日。國人的認為,最讓中國恥辱的是“九·一八”。
    【“五·九”國恥】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向中華民國總統(tǒng)袁世凱直接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并要求中國絕對保密。1至4月,袁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談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內(nèi)容,希望獲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國的談判代表多次拒絕要求中的部分內(nèi)容,迫使日本作出讓步。中國國內(nèi)亦出現(xiàn)反日情緒。日本則以武力威脅中國。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國發(fā)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復。最終袁世凱政府在5月9日晚上十一時接受二十一條中一至四號的要求。五月九日被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定為國恥日,稱“五·九國恥”。
    【“九·一八”國恥】
    “九·一八”事變紀念碑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借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隨即在幾天內(nèi)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qū),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的發(fā)生,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并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而采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先后涌現(xiàn)出東北義勇軍等各種抗日武裝。
    【“七·七”國恥】
    盧溝橋上的漢白玉碑亭“盧溝曉月”1937年7月7日發(fā)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稱為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xiàn)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人的國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