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guī)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在這里,【出國留學網司法考試網】為您及時放送的司法考試民法考點:占有制度,祝大家考試順利!
一、占有的分類
1.有權占有與無權占有
(1)有權占有。指有本權的占有。換言之,凡是具有占有的物權、債權、親權等權利,均為有權占有。所有權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留置權人、質權人的占有為有權占有(本權為物權);借用人、承租人、保管人、運輸人、買受人的占有亦屬有權占有(本權為債權)。替孩子保管財產的父母對財產的占有屬于有權占有(本權為親權)。
(2)無權占有。指欠缺本權的占有。遺失物拾得人的占有(構成無因管理的除外)、小偷對臟物的占有、無效買賣合同中買受人的占有、租賃期屆滿后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占有均為無權占有。
區(qū)分的意義:①《物權法》第34條規(guī)定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以相對人為無權占有人為構成要件,對有權占有人無返還原物請求權。②根據《物權法》第230條,因侵權行為占有他人動產的,非為合法占有,不成立留置權。③《物權法》第242、243、244條是關于無權占有的規(guī)定,對于有權占有不能適用。
2.善意占有與惡意占有這是對“無權占有”的再分類,有權占有不能進行善意與惡意區(qū)分。
(1)善意占有。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缺乏占有的本權而占有,即無權占有人的主觀狀態(tài)為不知情且無懷疑。例如:小偷甲將偷來的手表出賣給“不知情”的乙,乙的占有為善意占有。買賣合同無效,不知無效事由的買受人的占有為善意占有。
(2)惡意占有。指占有人明知無占有的權利,或者雖非明知但仍有所懷疑所形成的占有。例如:小偷甲將偷來的手表出賣給“知情”的乙,乙對手表的占有即為惡意占有。拾得人對遺失物的占有亦為惡意占有(但拾得人發(fā)出招領公告或者通知失主后,構成無因管理,拾得人的占有則為有權占有)。
在司法考試中,二者區(qū)分的意義最為重大:①權利人請求返還占有物時,善意占有人有權請求權利人支付保管、維修等必要費用;惡意占有人則否。②無權占有的標的物 因“使用”遭受損害的,惡意占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善意占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③無權占有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無權占有人均應返還補償金、賠償金或者保險金。沒有補償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或者尚有損失沒有得到彌補的,善意的自主占有人,“不論是否具有過錯”,均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惡意占有人(無論自主、他主占有)“不論是否具有過錯”,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善意的他主占有人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權對占有物造成的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否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3.直接占有與間接占有
(1)直接占有。指直接對物進行事實上的管領和控制。例如:質權人、承租人、保管人、借用人的占有為直接占有。
(2)間接占有。指雖未直接占有某物,但依據一定的法律關系而對于直接占有人享有返還占有請求權,從而對該物間接管領和控制。間接占有的構成要件有三:①具有出租、借用、保管、質押等占有媒介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占有媒介關系無效、不成立,不影響媒介關系的成立);②對直接占有人享有返還請求權;③直接占有人為他主占有。例如:出質人、出租人、寄托人為間接占有人。
分類的用處:①交付既可以通過移轉直接占有完成(現實交付與簡易交付),也可以通過移轉或者創(chuàng)設間接占有完成(指示交付與占有改定)。②直接占有可以獨立存在;間接占有不能獨立存在。③間接占有可以形成占有階梯,形成多層次間接占有;直接占有則否。④《物權法》第34條規(guī)定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之相對人,既包括無權的直接占有人,也包括無權的間接占有人。⑤《物權法》第245條規(guī)定的占有保護請求權,既保護直接占有人,又保護間接占有人。
4.自主占有與他主占有
(1)自主占有。指以據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自主占有不以享有所有權為前提。所有人的占有通常為自主占有,小偷的占有、侵占遺失物的拾得人的占有、不知買賣合同無效的買受人的占有均為自主占有。
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占有與所有權人的占有不能等同,原因有二:①所有人以外的人,只要以“據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均為自主占有。②所有人的占有亦可為他主占有。
(2)他主占有。指不以據為已有的意思而占有。不具有據為己有的意思而對物進行的占有,為他主占有。①凡是基于占有媒介關系占有“他人”之物者,如承租人、保管人、質權人、留置權人的占有均為他主占有。②若他主占有人“變了心”,以外界可得而知的方式將他主占有的意思變更為自主占有的意思,則他主占有變更為自主占有。在司法考試中區(qū)分的用處:根據《物權法》第244條的規(guī)定,無權占有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對于權利人因此遭受的損失:①善意的自主占有人無論是否具有過錯,均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②善意的他主占有人,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權對占有物造成的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否則不承擔賠償責任(已如前述)。
5.自己占有與輔助占有
(1)自己占有。指占有人自己對物進行事實上的管領和控制。輔助占有之外的占有均為自己占有。
(2)輔助占有。輔助占有,指基于雇傭、學徒等類似關系,受雇主的“指示”而事實上控制某物。輔助占有不是占有,以雇主為占有人。例如,甲雇傭乙操作某臺機器,乙為占有輔助人,甲為占有人。
6.單獨占有與共同占有
(1)單獨占有。指一人對物為占有。
(2)共同占有。指數人對同一物為占有。共同占有分兩種:①重復共同占有。指各共同占有人在不妨害他共同占有人的情形下,可以各自單獨管領其物。例如:數人共租一屋,可各自單獨使用共用的浴室、廚房。二人共用一輛汽車,都有車庫和汽車的鑰匙。②統(tǒng)一共同占有。指全體共同占有人對占有物有一個管領力,僅得結合全體占有人,為共同的管領。例如:二人共用一輛汽車,一人僅有車庫鑰匙,另一人僅有汽車鑰匙。
二、無權占有人與權利人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 基于合同關系等產生的占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
第二百四十二條 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占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四十三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占有人占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維護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二百四十四條 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占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占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物權法》第242、243、244條調整無權占有人與占有物的“權利人”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這里的“權利人”,不僅指所有人,還包括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和債權人。
1.因使用導致占有物損害的責任。根據《物權法》第242條,因無權占有人使用導致占有物損壞的:①惡意占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②善意自主占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③善意的他主占有人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權導致占有物損壞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否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2.無權占有人的返還責任。根據《物權法》第243條:①善意占有人與惡意占有人均應返還原物及孳息。②善意占有人有權請求權利人支付必要費用,而惡意占有人無此權利。
3.占有物毀損、滅失的賠償責任。根據《物權法》第244條,占有物毀損、滅失的:①無權占有人應返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②無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或者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a)惡意占有人,無論是否具有過錯,均應承擔損壞賠償責任(這一規(guī)定具有中國特色)。(b)善意的自主占有人,無論是否具有過錯,均不承擔賠償責任。(c)善意的他主占有人,超越假想的占有權的承擔賠償責任,否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三、占有保護請求權
《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 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占有的行為,占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占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占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占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1.占有回復請求權。指占有被侵奪的,占有人有權請求侵奪人及其繼受人回復其占有,返還原物。構成要件有四:①占有被侵奪。侵奪,指未被占有人的意思,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剝奪占有。②請求權人須為占有被剝奪的占有人(無論其為有權或無權占有人、亦無論其為直接或間接占有人)。③被請求人為占有的侵奪人及其繼受人。④須自侵奪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2.占有妨害排除請求權。構成要件有四:①占有被妨害。指以侵奪以外的方式妨礙占有人的占有。如在他人占有房屋的門前堆放垃圾、在他人占有的車庫前停放汽車、產生高分貝噪音等。②請求人為占有被妨礙者(無論有權占有或無權占有)。③妨害具有不法性或者超越了正常的容忍限度。④提出請求之,妨害仍于持續(xù)中。 3.占有妨害防止請求權。構成要件有四:①對占有的妨害雖未發(fā)生,但具有妨害的現實危險。②請求人為占有人(無論其是否為有權占有)。③相對人須為對危險的除去具有支配力的人。④為請求之時,危險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