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高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大學新生購物有點狠 還未入校門就花了2萬,更多高考資訊請關(guān)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大學新生購物有點狠 還未入校門就花了2萬
8月中旬,眼看新生入學的日子將近,給孩子購置入學行囊,已成為許多大一新生家長的頭等大事。除了添置生活必備品外,手機、電腦等數(shù)碼產(chǎn)品已成為學生的必備裝備。有的學生從上周開始,便和父母一起準備。有父母曬孩子開學賬單,還未入校門就花掉2萬元,開學消費花掉4個月工資。
現(xiàn)狀
數(shù)碼產(chǎn)品是最大支出
2015年考到華南師范大學的陳同學,月初與爸媽去香港玩了幾天,順便進行了大采購:“蘋果三件套”中的筆記本電腦、iPhone6手機、平板電腦,還有其他一些行李箱、鞋子等等,總共花費了兩萬多元。陳同學說,這些都不算‘高配’,我身邊好幾個同學甚至買了上萬元的單反相機。陳同學的父母說,“出門在外總不能讓孩子委屈。該買的還是得買?!?BR> “現(xiàn)在的孩子買手機一般都買1000元以上的,3000至5000元的買得也不少。以前蘋果6手機一天也就賣一部,現(xiàn)在一天就可以賣四五部?!币晃粚iT從事數(shù)碼產(chǎn)品預訂的店主表示?!斑@段時間我們店的電子產(chǎn)品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賣得最多,其中手機賣得最好,增幅大概在10—20%左右,而電腦增幅在10%。”舊城的一家數(shù)碼商城銷售人員說。
“算算孩子開學要買的東西,我都嚇了一跳,竟然花了近一萬元錢?!笔忻耨T先生說。這個月馮先生花4000元給孩子買了部手機,花2000元買了平板電腦,加上書包、行李箱、床鋪等生活用品,算下來將近1萬元了。
在某品牌柜臺前,一位家長跟孩子來買了一款4000多元的手機,這位家長說:“孩子就是喜歡這部我也沒有辦法,花了我一個月的工資?,F(xiàn)在孩子開學都要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少則花數(shù)千元,多則上萬元,家長負擔太重了?!?BR> 支招
不求最貴 但求實用
提起開學裝備,考上安徽學校的小李同學則說,他的大學行囊比較“平實”,入學裝備計劃在5000元以內(nèi)。同時,他認為,“數(shù)碼四大件”沒必要,比如單反相機、平板電腦有沒有都可以。小李說,在高中買的很多東西上大學都還能繼續(xù)用,包括手機、筆記本。接到錄取通知書后,家里只給他添兩套秋冬季的衣服。
小李的母親認為,孩子考上大學,適當?shù)莫剟睢⑻碇眯┬碌膶W習和生活用品都是應該的,但前提是要從家庭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就不花,絕不在物質(zhì)上盲目攀比。
據(jù)了解,目前市場上的手機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高端品牌一般在四、五千元;國產(chǎn)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價格大都在三千元左右。而高端品牌則高居不下,還有一些品牌在七千元以上,例如蘋果、東芝、微軟等。
在采訪中,部分經(jīng)濟條件一般的家庭都表示,不能用錢來定下一個絕對的標準,但有一點是必須堅持的——不求最貴,但求實用。
建議
理性消費 切勿盲目攀比
相比于90后大學生的開學裝備,70后的劉先生看在眼里,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涯,他大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他在90年代考取華南理工大學。他說,當年他帶著一床被子,一袋衣服和日用品就去學校了?!爱敃r沒有什么通訊工具,BP機是一種奢侈品?!蓖粝壬χf,有條件的同學買了個BP機別在腰間,就是前衛(wèi)了?!叭缃竦拇髮W新生屬于90后,他們家庭條件比較好,如果專業(yè)需要、家庭條件也允許,可以帶筆記本電腦?!?BR> 對于一些家庭而言,供一個大學生并不容易。學費、生活費以及學習的必需品購置等等,四年下來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對于有的經(jīng)濟困難家庭,支付這筆開支會更加困難。節(jié)衣縮食的家長有之,兼職的父母有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強求家長買什么蘋果之類的“奢侈品”,實則不該。
據(jù)了解,一些學生及家長之所以重金購買開學裝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覺得其他同學有,而自己沒有,會覺得沒有面子;二是家長對孩子無條件的溺愛。而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就過度消費。
對此,有教育人士表示,在大學開學初期,置辦必要的開學裝備是必須的,但不能因為所謂的維護孩子在同學面前的自尊心或面子而盲目消費。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孩子今后的消費觀念以及消費方式,也極大可能會因為虛榮而造成孩子之間的攀比炫富行為,“父母應該和孩子商量著怎么去合理花費,也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經(jīng)驗”。過度的“開學消費”就是“開學浪費”,學生及其家長都應充分考慮實際需要和家庭負擔能力,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度消費。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大學新生入學須知
大學新生必備:怎樣適應大學生活?
大一新生攻略:你大學里社團怎么選?
新生入學教育:女生安全當有“三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