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五單元三角形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五單元三角形教案,希望能對你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和啟發(fā),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五單元三角形教案(一)
    課時一: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0-82頁,練習十四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根據(jù)三角形的特性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準備:投影儀,三角板,紅領巾、小旗、自行車等含有三角形的實物或圖片,長方形 和正方形木框,電線桿、三角形房架模型,木條,小棒、三角形紙片(不同角度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幾種角?
    2.什么叫銳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鈍角?
    3.教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說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先在黑板上分別畫一個三角形。
    2.教學三角形。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nèi)粘I钪?,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
    學生回答后,出示紅領巾、三角旗、房架模型等。
    教師將實物放在黑板上沿其輪廓畫出三角形:
    畫好三角形后,去掉實物,提問:
    “這些圖形是什么形?”(都是三角形。)
    指出:像紅領巾、三角旗和房架等,這些物體雖然它們的大小、顏色、材料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特征,即:形狀都是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三個三角形,數(shù)一數(shù)每個三角形有幾條線段。(教師指著三角形帶著學生一塊數(shù)。)
    指出:每個三角形都有三條線段。(板書:三條線段)
    讓學生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指名一學生在投影儀上擺。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 生擺的三根小棒是否首尾相接,不正確的要及時糾正。
    學生擺好后,先讓大家看投影儀上擺的是否正確。
    再提問:你是怎樣擺的?指名學生回答,注意學生的敘述是否正確。
    教師在投影儀上擺成三角形狀。
    然后提問:如果這樣擺,得到的是三角形嗎?為什么?
    “那么,這三條線段要怎樣擺才能得到一個三角形呢?”
    指名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會說:“一根挨一根”、“互相連接”……,這時,可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表述,就是“圍成”。(板書:圍成)
    教師再把投影儀上的三根小棒擺成三角形。
    “那么,什么叫三角形呢?”
    引導學生總結。
    教師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讓學生齊讀什么叫三角形。
    4.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教師:大家找出了這么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完全相同,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呢?如果有,大家找找看。
    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歸納出:
    (1)它們都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
    教師要指出:這三條線段分別叫做三角形的邊。
    (2)它們都有三個角。
    (3)它們都有三個頂點。
    教師在歸納的同時在三角形上標記出來,如下圖所示:
    5.教學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出示電線桿、自行車圖,讓學生觀察圖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的?
    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呢?下面我們來做實驗。
    讓學生甩手分別拉一拉用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和三角形,看它們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從 中得知三角形具有不變形的特性。(板書:三角形的特性不變形)
    指出:正因為三角形具有不變形的特性——穩(wěn)定性,所以,它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d;請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穩(wěn)定性?”
    讓學生舉例后,再引導學生想: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特性呢?
    讓學生先看教科書第141頁的電線桿模型,讓學生先指出哪一部分應用了三角形不變形的特性,然后提問:
    “如果把支架上的斜木去掉,又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教師讓學生按一按,會發(fā)現(xiàn)橫桿易變斜,指出:這樣就會不穩(wěn)定,也就容易發(fā)生危險。
    再問:該怎么辦才好呢?
    引導學生想到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加一斜條。
    三、鞏固練習
    1、 完成練習十四1-4題
    四、小結
    你今天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課時二: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3-84頁,練習十四的第5—7題。
    教學目的:能根據(jù)三角形不同的內(nèi)角來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三角形的紙片貼在黑板上:
    教師:這些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我們能不能根據(jù)它們的角的特點把它們分 一下類呢?
    引導學生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1)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板書:三個角都是銳角。
    然后將上述三角形中屬于這一類的放在一起。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板書:有一個是直角。
    再將上述三角形中屬于這一類的放在一起。
    (3)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板書:有一個角是鈍角。
    同樣將上述三角形中屬于這一類的放在一起。
    根據(jù)上述分類給三角形命名。指出:我們把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把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把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教師邊口述邊將各自的名稱寫在該類的三角形上方。板書成下面形式:
    我們把三種三角形用一個集合圈來表示可以畫成這樣:(略)
    二、游戲
    1、教師在一個袋子里放三個三角形,分別只露出三角形的一個角,請學生猜一猜各是什 么三角形。
    對于露出的這個角是鈍角或直角的時候可以確定,但露出的一個角
    是銳角的情況,是不能確定的,可在課前用紙片做成鈍角三角形,用虛線
    表示出銳角和直角的情況(如右圖)??梢韵茸寣W生判斷,再分別出示這三
    種情況。
    2、教學等腰三角形。
    出示幾個等腰三角形紙片。
    教師:上面我們復習了三角形按角分類,下面再來看看這些三角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等腰三角形紙片,過三角形的頂點把三角形對折,看看能發(fā) 現(xiàn)什么?可以適當啟發(fā)學生:能不能折成互相重疊的圖形?
    指名回答自己折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說明了什么。
    使學生知道:這樣的三角形有兩邊相等,兩角相等。
    由此給出: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結合圖形,教師分別指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腰、底、頂角、底角e
    再讓學生量一量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
    3.教學等邊三角形。
    讓學生拿出等邊三角形的紙片,過這種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把三角形對折,觀察這種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折紙后,再讓學生看看它的三條邊是不是都相等。
    由此給出: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注意強調(diào)“都”字, 接著指出: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三、鞏固練習
    四、小結
    你今天又學到了哪些知識?
    課時三: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5頁,練習十四的第9-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并能運用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教具準備: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投影儀,三種不同角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是平角?平角有多少度?
    2.如下圖,已知之1=30。,之2=80。.求土3的度數(shù)。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銳角三角形。如下圖:
    提問:誰知道這個三角形的/1十二2十/3是多少度嗎?(如果學生回答是1800,則反 問:你怎么知道是180。?)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板書課題)
    2.提問:
    (1)什么叫三角形的內(nèi)角?
    (2)什么叫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分別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理解“內(nèi)角”、“內(nèi)角和”的含義。
    3.教學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三個三角形紙片,分別把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 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編上1、2、3的數(shù)碼。
    要求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這三個三角形每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并算出各個三角形的 內(nèi)角和是多少度。
    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多少度?
    學生計算完后,共同訂正得救,可能會出現(xiàn)大于180?;蛐∮?80。的情況,不能得到完全一致的答案,這時,教師可提問:“怎樣能知道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和的準確度數(shù)呢?”
    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知道二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度。
    (1)驗證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讓學生拿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的紙片.如下圖所示,標上/1、/2、/3。
    然后把之l和/2沿虛線折過來。(實際操作時,教師可讓學生將/1與/3的頂點重合而對折,/2與/3的頂點重合而對折即可。)如下圖所示:
    讓學生觀察,正好組成一個什么角?(直角。)
    提問:“從這個實驗我們能得到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歸納出:可以得知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90。十90。=180。。
    (2)驗證銳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讓學生拿出一個銳角三角形的紙片,同樣標上/l、/2、/3。
    教師指導學生先把/2沿橫的虛線折過來。使它的頂點落在底邊上,再把/l和分別沿豎的虛線折過來,使三個角正好拼在一起.如下圖所示:
    提問:大家看,這三個角組成了一個什么角?(平角。)
    “這說明銳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呢?”(也是180。。)
    (3)驗證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折一折,如下圖所示:
    引導學生歸納出: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也是180。。
    提問:剛才我們驗證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180。那么,我們能不能說任何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180。呢?
    引導學生推出,由于這三種三角形包括了所有的三角形,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任何三 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等于180。
    讓學生思考:是不是三角形越大,它的內(nèi)角和也越大?
    可以利用投影片來解釋。
    板書: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教師口述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要注意檢查學生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如果學生還是用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進行計算、可以讓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使學生知道 求直角三角形中一個銳角的度數(shù),可以直接用90。減去已知銳角的度數(shù)就可以得到所求 銳角的度數(shù)。
    三、鞏固練習
    四、小結
    課時四:練習十四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6-89頁練習十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頂角和底角。
    2.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會用直尺和三角板作三角形的高。
    教具準備:三角板,七巧板,等腰三角形紙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提問。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3)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2.出示三角形按角分類圖:
    提問:什么叫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
    二、鞏固練習
    1.學生完成有關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題目。
    2.適當抽一些練習十四的題目練習。
    三、發(fā)展練習
    第五課時:
    一、 出示例題6
    師:小組同學合作,用三角形拼四邊形。
    二、 出示例題7
    師:用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
    三、 做一做
    用七巧板設計一幅你喜歡的圖案。
    四、 練習十五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五單元三角形教案(二)
    第五單元三角形;單元教材分析:;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nèi)容的;對三角形已經(jīng)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nèi)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nèi)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wěn)
    -
    第五單元 三角形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nèi)容的學習
    對三角形已經(jīng)有了直觀的認識
    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單元內(nèi)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nèi)容基礎上進行的
    通過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
    在平面圖形中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
    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
    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
    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lián)系生活應用數(shù)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單元教學內(nèi)容:
    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及圖形的拼組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它們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
    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
    感受數(shù)學的轉(zhuǎn)化思想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單元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單元教學難點:
    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
    使學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
    感受數(shù)學的轉(zhuǎn)化思想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單元課時安排:6課時
    第一課時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0、81頁
    練習十四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
    使學生認識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
    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2、通過實驗
    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關鍵: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圖形
    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分別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讓學生說一說
    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
    三角形看起來簡單
    但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
    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
    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二、操作感知
    理解概念
    1、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征
    請你畫出一個三角形
    邊畫邊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
    組織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反饋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的特征達成了一致的看法
    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請學生對照上面的說法
    議一議: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討論:哪種說法更準確?
    閱讀課本:課本是怎樣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的?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練習紙:三角形屋頂?shù)姆孔雍托崩瓨?BR>    你能測量出三角形房頂和斜拉橋的高度嗎?
    學生在練習紙上操作
    反饋:你是怎么測量的?
    指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
    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1頁上的三角形
    提問:這是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在這個三角形中
    你還能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
    學生操作
    然后評議交流
    三、實驗解疑
    探索特性
    1、 提出問題
    出示教材第81頁插圖:圖中哪兒有三角形?生產(chǎn)、生活中為什么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 它具有什么特性?
    2、實驗解疑
    下面
    請大家都來做一個實驗
    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
    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
    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
    提高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1、2、3題
    五、總結評價
    質(zhì)疑問難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進一步的認識?還有什么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wěn)定性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2頁
    教學目標: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根據(jù)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提高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教學難點:對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判斷方法
    教學學具:不同長度的小棒、紙條或?qū)W生自己的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課本8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
    請大家仔細觀察
    他可以怎樣走?
    (2)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為什么?
    2.大家都認為走中間這條路最近
    這是什么原因呢?
    請大家看
    連接小明家、商店、學校三地
    近似一個什么圖形?連接小明家、郵局、學校三地
    同樣也近似一個什么圖形?那么走中間這條路
    走過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數(shù)學教師工作計劃 | 數(shù)學老師工作計劃 | 數(shù)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數(shù)學教師工作計劃 | 數(shù)學老師工作計劃 | 數(shù)學教研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