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研究生留學后可能很多同學還打算在美讀完書后留下來找工作,因此下面會有針對性的幫助大家介紹在美的就業(yè)形勢。
一、對于攻讀MS學位畢業(yè)后的學生
一般來說中國人容易在美就業(yè)的專業(yè)都是技術含量高的專業(yè),比如說理工科;或者數理含量比較高的專業(yè)。
為什么會這樣呢?縱觀華人在北美的歷史,最終能夠立足的人,都是依托于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并且從事一些美國人并不樂于從事的職業(yè)。
簡單點說,第一,立足于自身的技術;第二,為他人所不為。顯然大部分選擇文科及商科的學生并不具備這兩點優(yōu)勢。第一, 文科和商科是美國人優(yōu)勢之所在。以商科為例,美國人的那種外向的性格讓他們在這個行業(yè)當中更容易立足。而中國人,哪怕性格再好, 放在美國人堆里也很難出類拔萃。文科類專業(yè)也是如此,比如說,作為中國人,你的母語不是英文,你要跟美國人咬文嚼字,那需要多大的能耐啊。放眼望去,在中國的老美越來越多,可是像大山這樣能用中國話掙錢的有幾個?
第二點,一般來說美國人是不愿意從事數理含量比較高的工作的。就好像眾所周知的一樣, 美國人數學差。同時美國人也不愿意從事枯燥的重復的技術性的工作。他們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于他們在技術領域里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而中國人的特長是有了方向之后的實施。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理工科的學生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更容易就業(yè)的原因。
可是我們知道, 專業(yè)的選擇并不是由我們自己想怎么選就怎么選的,有很多的因素制約著我們的選擇, 其中最大的三塊:本科所學課程;相關背景(研究背景、社會活動、實習等);興趣愛好。這三個因素直接導致我們很難在專業(yè)的選擇上有突破性的改變。雖然工作不好找,但是如果能夠了解一些找工作的技巧,那么也許你走的路就寬了。例如:在美國提供給學生的帶薪實習的機會分為兩種: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和 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我們不能簡單的把CPT看作是打工,它的本質是算學分的課程,OPT則是畢業(yè)后的帶薪實習。并且有很多CPT會付工資。然而CPT給學生帶來的價值很多時候并不是工資那么簡單, 很多同學通過CPT的機會最終拿到這個公司的OPT。而OPT是拿到工作簽證(H1B)最重要的一步。所以這個機會告訴了我們什么呢?第一,有意向在美國工作的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這一點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因為并不是所有學校都會開設這樣的課程,比如說Boston College 的 Accounting 就沒有提供CPT的機會。第二,進入學校入讀之后,如果有機會可以做CPT,那么毫不猶豫的抓住機會。OPT對學生的價值不言而喻, 不僅僅是取得H1B的重要通道, 還是在美積累工作經驗的少有途徑。OPT一般來說期限是12個月,也就是說,如果在這期間內,沒有辦法拿到H1B至少你還積累了一年的工作經驗。在一個學生畢業(yè)前90天內即可去申請OPT,但是必須在畢業(yè)前3周提交申請。而OPT開始的時間一般是在畢業(yè)后60天內。但是, 請注意, 對于同一個學生來說,每個Degree Level 只有一次OPT的機會, 換句話說, 如果你在美國先讀了一個Master, 然后申請了OPT, 那么在OPT結束后你又讀了一個Master那么你就不能再申請OPT了。而如果這個時候你選擇是繼續(xù)讀PhD, 那么在PhD結束后你還可以繼續(xù)申請OPT。如上我們所說的OPT時長僅僅是對于普通專業(yè)的學生,但是對于STEM專業(yè)(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的學生來說,順利找到OPT的工作,就可以申請把OPT延長至29個月,所以STEM學生都能有2年抽H1B的機會。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拿到H1B的機會。從這點也可以印證我們上面所說的在就業(yè)方面,理工科更有優(yōu)勢的觀點。這也說明其實美國政府也是歡迎有技術能力的外國人在美國的工作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說, 美國政府也在保護本土人的就業(yè)環(huán)境。
二、對于攻讀PHD學位畢業(yè)后的學生
1)做Professor
讀完博士最典型的出路就是去學校做老師,尤其是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如果做的好的話,一般六年之后,就是associate professor,也就是終身教授,拿到鐵飯碗了,不會失業(yè),這輩子不用擔心養(yǎng)家糊口。作老師,就意味著要教書,同時也很可能要做科研。有的小學校,沒什么科研要求,教授們可能就是一輩子教書,不做什么科研。小學校一般工資比較低,但是沒有做科研的壓力,所以有的人也很喜歡;牛校標準高,要求科研出成果,壓力大,相應辛苦,當然相應的工資待遇好,事業(yè)成就高。我一個在美國已經讀書2年的學生給我反饋,他們學校(美國中部地區(qū))教計算機的professor年薪20萬刀,工作也比較輕松,屬于美國的中產階級,而在中國大學任教的professor好像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2)到Industry任職
有的人念完博士以后不想留在學術界,或者是自身背景不強,找不到好的professor的職位,所以就選擇去公司。博士畢業(yè)生在就業(yè)上不如碩士容易,但是只要找到了工作,工資一般都會比碩士高。博士生都有自己很深入研究的小方向,一般過了最初的1-2年之后,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方向的研究里,所以很多博士生過于“專”了,少數人的理論研究在industry的人看來,甚至是屠龍之技,毫無用處。碩士生主要就是廣泛的選課,有的人還作個thesis,短時間深入了解一個領域或者鍛煉解決問題的技巧。從需求來說,工業(yè)界最需要的是本科,其次是碩士,最后是博士。而是否應該讀博,是個人選擇。我的建議是基礎類學科適合讀博,例如生物、制藥、醫(yī)學、物理、數學、化學等。應用型強的學科適合讀碩士,例如CS、EE、ECE、MIS等。
3)科研機構
在公司一般是做應用開發(fā),而不是科研。但是少數公司里,也有很牛的research lab,比如IBM TJ Watson,Microsoft, HP等等都有,他們雇傭一幫科研牛人專門做科研,提高公司技術和研發(fā)水平,微軟就有若干個ACM Turing Award得主。這樣的地方非常難進去。另外有些科研機構,不隸屬于任何公司,自己獨立經營,靠各種軍方資助,民間捐款,NSF或者風險投資生存;Harvard也有DFCI這樣的科研機構, 哈佛周圍還有children’s hospital or Brigham and Woman’s hospital這些醫(yī)院,里面有以作research為主的職位。博士后也是一種工作,幾乎所有專業(yè)都可以選擇作post doc,一部分PhD畢業(yè)以后會選擇到學?;蛘呖蒲袡C構做post doctor。這主要是小學校PHD畢業(yè)生的出路,他們會拿post doc做跳板,之后再去學校做faculty。專業(yè)實力強的PHD畢業(yè)生會直接進大學或科研機構。
4)政府部門和科研機關
這種地方很少招外國人,但是的確有少數中國人在政府部門里找到工作。這種工作的最大好處,就是福利待遇好,有退休金,假期非常多,趕得上教授了,工作也很輕松很穩(wěn)定。很多政府部門工作要求security clearance,軍工性質的單位更是如此。要取得security clearance,你得是背景清白的美國公民。這條路子,大多數人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