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chǔ)知識真題(31)

字號:


    (一)山脈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gòu)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qū)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并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zhuǎn)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二)高原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異。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中國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在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其特征是:(1)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2)面積大,占全國面積的1/4。(3)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2.內(nèi)蒙古高原
    內(nèi)蒙古高原位于中國北部,包括內(nèi)蒙古大部分和甘、寧、冀的一部分,在大興安嶺、祁連山之間。其特征是:(1)地勢起伏和緩、山脈少。(2)為中國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3)東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3.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陜、甘、寧的一部分。在內(nèi)蒙古高原以南,秦嶺以北,太行山以西,祁連山東端以東。其特征是:(1)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蓋深厚的黃土。(2)地表破碎,溝壑縱橫。(3)植被少,水土流失嚴(yán)重。
    4.云貴高原
    云貴高原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云南東部、貴州大部。在橫斷山脈以東,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其特征是:(1)地勢崎嶇不平,海拔1000—2000米。(2)多峽谷,多小型山間盆地(即壩子)。(3)石灰?guī)r分布廣,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三)盆地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
    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公共基礎(chǔ)知識欄目推薦:
    公共基礎(chǔ)知識題庫
    公共基礎(chǔ)知識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3公共基礎(chǔ)知識匯總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面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