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作文:上海人民廣場

字號:


    概況
    人民廣場位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qū)西北部,是折射昨天、展示今天、展望明天的標志性景區(qū),是上海城近代和現(xiàn)在歷史的縮影,其新舊對比強烈,既見證了中國百年屈辱,又親歷了上海半個世紀的巨變,更展示著都市改革的新姿。在解放前,人民廣場是外國人跑馬賭博的地方,有跑馬廳,是搜刮、毒害中國人民的“圈錢機器”。解放后,跑馬廳改建成人民廣場、人民大道和人民公園。半個世紀以來,人民廣場經(jīng)歷過兩次巨變,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人民廣場景區(qū)布局特點是:人民大道橫穿東西,北面是城市規(guī)劃展示館、人民大廈、大劇院、美術(shù)館和國際飯店,南面有上海博物館、音樂旱噴泉、綠地及齊愛廣場鴿。今天的人民廣場不僅是本地地理概念上的中心和幾條國道的零公里起始點(318312320214),更是上海市政機構(gòu)集中地、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市民和海內(nèi)外游客休閑中心。
    主要景點介紹
    人民大廈位于人民大道二零零號,無論從哪個方向踏入人民廣場,都能看到矗立在廣場中央的這座雄偉的白色大廈,白色象征著人民政府廉政為民。人民大廈是由原市人大辦公樓改建而成,改建工程于1992年12月動工,1995年7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主樓高75米,地上18層,地下一層,主樓前面即為人民大道。除主樓外,還群樓、輔助樓、西樓、東樓、南樓和背樓,并建有地下車庫。大廈總體建筑采取莊重簡樸的外形設計,中部略為突出,大樓正面為突出的檢閱臺,臺下為正門,地下全部用花崗巖作踏步,花崗巖象征人民政權(quán)的鞏固,整個建筑群體現(xiàn)了為民服務的平時風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大廈名稱的由來。大樓建成啟用后,人們通常稱之為市政大廈,但在1997年初,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12名人民代表聯(lián)名向大會提出書面意見,要求正式命名人民大道二零零號的建筑為人民大廈。意見提出三點理由:一是大廈位于人民大道,南有人民廣場,北有人民公園,大廈應命名為人民大廈,以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二是在這座大廈辦公的是市人大、市政府,一個體現(xiàn)人民意志的國家地方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一個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地方行政機關(guān),用人民二字符合憲法賦予它們的職責;三是所有這兩個機關(guān)的領(lǐng)導和普通干部應牢記作人民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全國反腐倡廉的時候,用人民二字給大廈命名更能堅定工組人員人民公仆的意識。這項提案很快得到采納和實施。1997年12月3日,上海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布,將人民大道二零零號命名為人民大廈。
    人民大道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人民廣場中部的一條東西向大道,將人民廣場分成南北兩半。它東起西藏中路福州路口,西至黃陂北路近威海路口,全長570米左右。大道中間有一條金屬隔離欄桿,往兩側(cè)依次為三車道(雙向共六車道)汽車道路、綠化帶、自行車道路、行道樹、和人行道路。國慶一周年和國慶十周年都在人民大道和人民廣場舉行;1981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54周年之際,駐滬三軍在人民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對于上海市民來說,人民大道的功能,更在于它在社會政治活動中所起的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如同長安街和******************廣場在北京人心目中一樣,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和青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人民廣場和人民大道不再舉行大規(guī)模游行、集會。90年代,市政府對人民廣場進行大規(guī)模規(guī)劃改造時,人民大道的地面道路、路燈、綠化帶、行道樹等也作了相應的改造和調(diào)整?,F(xiàn)在,大道中間是雙向六車道的汽車道路,兩邊緊挨的是南北兩條綠化帶。綠化帶中,最低層種植的是高約0.5米的小葉黃楊;中層是6米來高的香樟樹,其中南綠化帶52棵,北綠化帶43棵(編號53至95);香樟樹上方,是10米多高的照明燈柱。綠化帶外邊是自行車道,其外側(cè)是南北各一排行道樹,載種的全是我國特有的樹種銀杏,其中南側(cè)41棵、北側(cè)35棵。500多米長的人民大道,白天車水馬龍,一片繁花;入夜之后,銀光四射,晶瑩亮麗,與周圍的建筑和燈光一起組成令人矚目和向往的優(yōu)美風景。
    登錄導游詞網(wǎng)查看更多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