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共基礎知識: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字號: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哲學和哲學的基本間題
    (一)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哲學是和人們的世界觀聯(lián)系在一起的。哲學是一種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即人們關于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或根本觀點,是人類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抽象 概括和總結,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哲學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是思想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又可以表述為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或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思維與存在何為第一性,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對思維與存在何為第一性的不同 回答,形成了兩大根本對立的哲學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凡認為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 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精神,都屬于唯物主義派別;反之,都屬于唯心主義派別。一切哲學 都不能超出這兩大派別,而鑒別和區(qū)分它們的標準,只能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第二,思維能否認識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質。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區(qū)分為哲學上的可知論 和不可知論。凡承認思維能夠認識存在或精神能夠反映物質的,就是可知論;反之,就是不可知論。
    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其中第一方面更為根本,處于高于一切的地位。
    (三)正確理解和把握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
    正確理解和把握哲學基本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理論意義。哲學基本問題為我們研究哲學派別和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指導 線索,使我們能夠透過形形色色的哲學名詞、術語抓住它們在哲學上的基本傾向和本質。它是我們識 別和批判唯心主義、不可知論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二,實踐意義。所謂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說到底就是處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陀^世 界、實際情況、工作環(huán)境等,屬于物質現(xiàn)象;主觀世界、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屬于意識現(xiàn)象。前者 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如果顛倒了二者的關系,就要犯主觀主義錯誤,在實踐中就要遭受挫折 和失敗。對于無產階級政黨來說,這就是堅持什么樣的思想路線問題。思想路線是否正確,對于革命 和建設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變革。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和 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當時社會實踐發(fā)展、認識水平提高的必然產物,也是哲學自身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1)社會歷史條件。19世紀上半葉,歐洲各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無產階級的成長和工人 運動的風起云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深刻的社會歷史條件。
    (2)自然科學條件。以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及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為代表的一系列自然 科學新發(fā)現(xiàn),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堅實的具體科學基礎。
    (3)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 源。其中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和馬克思、恩格 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問世。
    馬克思、恩格斯在同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和各種機會主義思潮的斗爭中,先后寫下《〈政治經(jīng)濟學 批判〉序言》、《資本論》、《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 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著作,豐富和完善了他們自己的哲學理論,并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工人 運動中廣泛傳播。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
    列寧在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認識論、辯證法和 唯物史觀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列寧逝世以后,斯大林繼承和捍衛(wèi)了馬克 思列寧主義,他寫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著作,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系統(tǒng)化、 對于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 經(jīng)驗進行了哲學總結。他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論 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推進馬克思 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等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 思想,重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并在深刻總結歷史經(jīng)驗和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回答了當代 中國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 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 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科學發(fā)展觀,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fā)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 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xiàn),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 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fā)展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
    
公務員報考指南 公務員報考條件 公務員報名入口 行測專題 申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