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在美國社會是一個大眾行為。而美國的絕大部分私立學校更是在捐款的基礎上建立起來與運行的。沒有捐款,美國前十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就不能運行下去。美國眾多的私立中小學也一樣。因為這些私立學校收來的學費遠遠不夠維持學校的運行(美國的私立學校絕大部分是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且也沒有真正的所有人的。就像哈佛大學,是屬于所有哈佛校友的。飛利浦-安多福私立高中是屬于所有這個高中的校友的。)因此,你若是在這些學校念書,那么,只要你是力所能及的,你就要考慮捐款。
美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基礎之上的,捐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者提出的文化部分,我十分認同;但對于家里捐了很多款的孩子,在學校會受到特殊關照,甚至有特殊化的傾向,我是完全不敢相信的,這和美國私立高中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機制已經(jīng)是背道而馳了,這樣片面地理解和宣傳捐款的好處,也會誤導學生及其家長——這樣下去不是成了“捐款潛規(guī)則”了嗎?
其實據(jù)我所知的美國私立高中,完全不是以父母捐款多少來區(qū)別學生們的,不然學校那么“愛錢”,還有必要給那些需要資助的優(yōu)秀學子們提供大量的獎學金嗎?很擔心這樣的文章會誤人子弟。
我希望針對這件事情,通過這篇博文,讓大家有個更全面的了解。其實美國很多的潛規(guī)則,是我們外國人永遠看不透的。
比如說美國的校友文化。
美國非常注重校友,如大家對美國私立系統(tǒng)有所了解的話,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私立寄宿高中里面很多老師,校長或admission的人,都是十幾或二十幾年前的 校友;爺爺,爸爸,兒子都在本校讀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當我們拼命考SSAT,TOEFL,并拼命想考到滿分時,這些校友是不需要任何測驗就可以入學的。當 HARVARD校友的孩子和我們一起申請HARVARD時,你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錄取標準比我們簡直低太多了。
【哈佛的校友現(xiàn)在有幾十萬,校友家庭的孩子每年考哈佛的也是很多的,而一年被招進哈佛的校友子弟大約是3、4百人,這些同學也是經(jīng)過激烈競爭中進來的?!繛槭裁碼pplication上都有一項“你有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在本校就讀嗎?”這就是美國的“校友”文化的力量。
到底什么算作校友?首先本校高中,或大學的,全部算是校友;至于去讀碩士或博士班的話,只能算是一部分的校友關系。因為研究生是注重研究和學術領域,不需要了解本校的文化。前段時間見了NYU的admission,問到中國學生的 essay情況時,admission的回復是“大同小異,故事情節(jié)基本都一樣,我們希望可以看到最真實的學生和最真實的想法;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學生是否了解NYU的spirit?”美國名校要求和看法基本一致,申請本科 - 你是否了解本校的精神和文化;申請研究生就不要求了。因為你只要懂學術即可。所以美國的校友文化只停留在“高中”和“本科”階段。當然我們中國人對校友文化如此陌生,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第二代也在美國名校讀書的。最早在美國讀高中或本科的,就算是我們這一批了。等我們的孩子之后去美國讀書,可能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所以可能要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校友”文化和“美國潛在 文化”。
其次我們說到“捐助”文化。
如大家所知,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私立學校的生存之道,除了學費之外,主要來源是靠校友和公司捐助,私立高中和大學亦是如此。“捐助”我們不得不承認 是美國的文化之一。我在美國呆了近10年,作為最早一批去美國讀高中的學生,和在美國工作的經(jīng)歷,很多事情我都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博客嘛,畢竟不是官方性質(zhì)的說法,我希望把自己的一些寶貴經(jīng)驗和家長或?qū)W生分享,并不是讓大家完全參照我的方式去處理,只是希望給大家多一點的思考方向。關于美國Fund Raising的事情,早在3年前,中國家長幾乎是完全不了解的。校長一直很莫名奇妙,明明對學校很滿意,為什么沒有一絲表示呢?我每每都要和校長解釋,不是家長不做,是家長不懂,希望校長可以了解。但這并不是說,捐錢,學校會給你多少照顧,而是捐助的金額代表你對學校有多少的感激。
作為一校之長是有壓力的。每個學校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都有校董。那么校長的主要目的和責任就是運營好這家學校。讓學生有更好的條件去學習生活,讓學生有 更好的師資。所以校董給校長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募款”。這幾年來,我一直協(xié)助校長在中國承辦“fund raising"的Event,因為they need help。因為從有第一屆中國學生起,學校就幾乎沒有收到來自中國家庭的“捐助”。而且校方并不好啟齒,不好把fund raising講的這么明白。所以每次我都扮演了一個“黑臉”,去和家長解釋這其中的文化差異。當然,有家長非常理解并欣然接受;也有家長質(zhì)疑我或者質(zhì)疑 學校的動機,畢竟與中國的文化差距太大。中國家長會覺得,干嗎要募款,為什么不加入到學費?這就是我提到的,美國校董從籌款金額里可以看出今年校長工作情況如何,看出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感謝的。
每次回美國,每次從校長辦公室走出來時,校長都會問我一句:“Fifi,你確定家長可以了解fund raising的文化吧 …… ”當一所,兩所,乃至十幾所學校,而且都是我們中國家長認為SAT RANKING高的學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問我這個問題時,我覺得我非常有必要,也有義務把這件事情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明白美國文化的“潛在規(guī)則”
其實捐助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經(jīng)典電影SCENT OF WOMEN(聞香識女人)看懂一些道理:當拿全獎的Charlie受迫于校長哈佛推薦信的威脅,讓他說出違紀的學生人名;而不逼迫另外一位同時和 CHARLIE一起看到違紀學生的GEORGE,只是因為GEORGE的父親是學校最大的捐助者,我們就可以了解一些美國潛在的東西。
我建議我的學生家長去看這部電影。很多時候,我都在猶豫,要不要把這樣的博文寫出來,畢竟會遭到一些人的質(zhì)疑。但作為一個教育顧問,我覺得我有這樣的責任 分享給大家,多個方向去思考,并不是一件壞事情,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