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復習資料毛澤東思想概論總論圖表

字號:


       2014考研政治復習:毛澤東思想概論總論圖表,出國留學考研頻道收錄整理,希望對2013考研政治考生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考研頻道。
    第一節(jié) 總論
    

    知識點
    

    人物
    

    會議/著作(年份)
    

    理論/觀點
    

    在中共歷史上對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概括
    
    (2次)
    

    劉少奇
    

    中共七大(1945):《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對毛澤東思想科學涵義的第一次概括)表明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科學的概念,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已經(jīng)在全黨正式確定下來。
    

    鄧小平
    

    1)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 中共十二大(1982):黨章
    

    1、(對毛澤東思想科學涵義的第二次概括)三句話: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是中國共產(chǎn)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實踐經(jīng)驗。
    

    馬
    
    克
    
    思
    
    主
    
    義
    
    的
    
    中
    
    國
    
    化
    

    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1930)
    

    (第一次使用了黨的“思想路線”這一科學概念;孕育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思想因子)
    
    1、 強調必須“洗刷唯心精神”,反對脫離實際的“唯書”、“唯上”的本本主義。
    
    2、 堅持“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3、 強調“到群眾中做實際調查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4、 強調“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毛澤東
    

    《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
    

    “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
    

    毛澤東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1938):《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
    

    明確提出了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任務
    

    毛澤東
    

    《<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1939)
    

    反復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這個根本的思想原則。
    

    “
    
    毛
    
    澤
    
    東
    
    思
    
    想
    
    ”
    
    概
    
    念
    
    的
    
    提
    
    出
    
    過
    
    程
    

    張如心
    

    《論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家》(1941)
    

    最先使用了“毛澤東的思想”的提法
    

    鄧 拓
    

    紀念“七一”的專論(1942)
    

    提出全黨要“學習和掌握毛澤東主義”使用了“毛澤東主義”這一概念。
    

    王稼祥
    

    《中國共產(chǎn)黨與民族解放道路》(1943)
    

    (中國共產(chǎn)黨內第一篇系統(tǒng)論述毛澤東思想的文章)明確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
    

     
    

    中共六屆七中全會(1945):《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正式宣布:“黨在奮斗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
    

     
    

    中共七大(1945):黨章
    

    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注>中共八大通過的黨章沒有使用“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而改為:“中共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
    
    實
    
    事
    
    求
    
    是
    
    ”
    
    概
    
    念
    
    的
    
    提
    
    出
    
    過
    
    程
    

    毛澤東
    

    《矛盾論》(1937)
    
    《實踐論》(1937)
    

    (奠定了毛澤東思想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論述了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錯誤的認識根源,系統(tǒng)論述了黨的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
    

    毛澤東
    

    《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1938)
    

    指出:1、“共產(chǎn)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
    
    2、“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
    
    3、“科學的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
    

    開始使用“實事求是”這個概念)
    

    毛澤東
    

    《<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1939)
    

    從思想路線的角度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概念。
    

    毛澤東
    

    《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
    

    對“實事求是”這個概念作了新的解釋:從此實事求是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集中概括。
    

    鄧小平
    

    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1980):《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
    

    “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
    
    群
    
    眾
    
    路
    
    線
    
    ”
    
    的
    
    提
    
    出
    
    過
    
    程
    

    周恩來
    
    (陳毅)
    

    《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1929)
    

    (公開使用“群眾路線”這個科學概念)
    
    強調紅軍在地方工作中要注意“群眾路線”這一科學工作方式的運用。
    

    毛澤東
    

    1)《反對本本主義》(1930)
    
    2)《必須注意經(jīng)濟工作》
    
    3)《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結合黨的思想路線,對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做了初步的總結。
    

    毛澤東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
    

    (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做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是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來,到群眾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毛澤東
    

    中共七大(1945):《論聯(lián)合政府》
    

    從黨的性質和宗旨出發(fā),將“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作為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劉少奇
    

    中共七大(1945):《關于修改黨的章程》
    

    (專門論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將它提到了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高度)
    
    基本內容:1、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2、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3、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4、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劉少奇
    

    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1962)
    

    進一步概括了群眾路線的基本點
    
    1、 相信人民群眾,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2、 黨必須根據(jù)群眾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工作,黨的方針、政策、措施都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
    

    鄧小平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
    

    概括了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董必武
    

    中共八大(1956)
    

    指出,“革命的群眾運動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這可能帶來一種副產(chǎn)物,助長了人們輕視一切法制的心理,這也就增加了黨和國家克服這種心理的困難。”
    

    “
    
    獨
    
    立
    
    自
    
    主
    
    ”
    
    的
    
    提
    
    出
    
    過
    
    程
    

    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1930)
    

    明確提出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開始形成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遵義會議(1935)
    

    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新起點,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共產(chǎn)國際七大(1935)
    

    通過決議,不再直接干涉各國黨內的內部事務,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下獨立自主地進行革命創(chuàng)造比較好的外部條件。
    

     
    

    延安整風運動(40年代初期)
    

    進一步批評了教條主義錯誤,清算了教條主義的危害,獨立自主這個基本點與實事求是、群眾路線一起,成為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后勝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毛澤東
    

    解放戰(zhàn)爭期間
    

    明確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方針,強調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打敗中外一切反動派。
    

     
    

    新中國成立后
    

    中國共產(chǎn)黨將獨立自主原則用于經(jīng)濟領域,形成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運用于外交領域,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澤東思想的
    
    活的靈魂
    

    鄧小平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的完成)
    
    1、 其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總要求、總原則和總的指導思想是: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
    
    2、 第一次使用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表述,重新建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相關推薦:   考研政治試題匯總    2014年考研政治試題及答案匯總
    
重點推薦:   2014年考研報名      2014年考研時間   2014年考研英語
    
              2014年考研數(shù)學      2014年考研政治   2014年考研專業(yè)
    

    
考研大綱 考研經(jīng)驗 考研真題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