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Sophie的學習生活只是生活的很小一部分,而社會經(jīng)歷才是她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
2011年的時候,Sophie在讀高一,就在這年拿到了獎學金。Sophie說,“這項獎學金主要鼓勵14歲到25歲的青年人挑戰(zhàn)自己。這個活動有四項課程——社會服務、遠足旅行、個人技能以及文體活動。鼓勵年輕人要為社會做貢獻,要發(fā)展體能,要強健他們的體魄和意志,同時鍛煉領袖才能。銀獎對11年級及以上開放,我的本地同學們都在積極計劃志愿活動、音樂練習等,時間久了,我也開始關注這個項目。”
Sophie當時選了羽毛球為文體活動,個人技能方面是鋼琴,這兩個項目都要堅持一年以上。然后她的社會服務是去附近的福利院給老人們彈鋼琴;還有當學校有組織大型活動時,上臺為大家彈鋼琴,另外還要引導其他新生熟悉法國的生活。
Sophie說,“其實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件事可以督促我練習鋼琴,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意義遠不止如此。我的學校離養(yǎng)老院有點遠,步行半個小時左右。我每半個月去養(yǎng)老院給老人彈次鋼琴。一開始我只是彈琴,但后來我學會了傾聽和陪老人聊天。”
讓Sophie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位滿頭銀發(fā)的法國老太太和我提到了一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流行的曲子,我聽了之后就把這件事放在了心里,還特別去找了這首曲譜來練習,一直練了兩個星期,每天晚上都彈一彈。半個月之后,我給了這位老人一個驚喜,我為她彈奏了這首曲子。老人嘴上雖然沒有多說,但是我可以從她欣慰的眼神里感受到她的快樂。”
那一年之后,Sophie開始意識到老人都非常孤獨,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真的能給別人帶來那么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