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備考:玄武門之變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歷史知識點以供參考: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秦王、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當時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當時的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并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背景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在李世民支持下,十一月占領長安。隋煬帝被弒之后(618年),李淵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并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根據(jù)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中說,太原造反是李淵本人的主意。但是唐書中卻說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lián)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yōu)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
    玄武門之變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太子建成性情松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世民功勛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讓他取代建成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與元吉共同謀劃,并答應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為建成盡死效力,他們各自交結建立自己的黨羽,組成太子黨,一起排擠世民。然而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時,曾懷疑關于建成、元吉的史料真實性。司馬光認為:建成、元吉雖然是頑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殺,關于他們的記載,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污蔑。
    秦王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隨著李世民在外屢立戰(zhàn)功,威望日高,李淵先后封他為司徒(三公之一)、尚書令(相當于宰相)、中書令(亦相當于宰相),乃至無可再封時,便創(chuàng)造了史無前例的天策上將之職授予他,位在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僅次于李淵和太子建成,且擁有眾多支持者;秦王府內人才濟濟,與李世民的支持者們一起形成了秦王黨,與太子黨相抗衡。而李淵的優(yōu)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不過現(xiàn)在很多歷史學家懷疑高祖欲傳位世民、建成謀害世民等傳聞可能是李世民掌權后制造出來的,為的是使自己的政變和即位合法化。
    二子爭儲
    李淵晚年寵幸的嬪妃很多,生了近二十位小皇子,他們的母親爭相交結各位年長的皇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
    李淵
    建成和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嬪,奉承獻媚、賄賂、饋贈,無所不用,以求得皇帝的寵愛。也有人說他們與張婕妤、尹德妃私通亂倫,宮禁幽深神秘,此事無從證實。當時,太子東宮、各王公、妃主之家以及后宮妃嬪的親屬,在長安橫行霸道,為非作歹,而主管部門卻不敢追究。世民住在承乾殿,元吉住在武德殿后院,他們的住處與皇帝寢宮、太子東宮之間日夜通行,不再有所限制。太子與秦、齊二王出入皇帝寢宮,均乘馬、攜帶刀弓雜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禮。太子所下達的令,秦、齊二王所下達的教和皇帝的詔敕并行,有關部門不知該聽哪個的命令,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后為準。唯有世民不去討好諸位妃嬪,所以嬪妃們很生氣,爭相稱贊建成、元吉而詆毀世民。
    世民平定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以后,高祖讓貴妃等幾人到洛陽挑選隋朝宮女和收取倉庫里的珍寶。貴妃等人私下向世民索要寶物并為自己的親戚求官,世民回答道:“寶物都已經(jīng)登記在冊上報朝廷了,官位應當授予賢德有才能和有功勞的人?!睕]有答應她們的任何要求,因此妃嬪們更加恨他。世民因為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撥給他幾十頃田地。張婕妤的父親通過張婕妤向高祖請求要這些田,高祖手寫敕令將這些田賜給他,李神通因為秦王的教令在先,不讓田。張婕妤向高祖告狀道:“陛下敕賜給我父親的田地,被秦王奪去了給了李神通。”高祖因此發(fā)怒,責備李世民說:“難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教令嗎?”過了些天,高祖對左仆射裴寂說:“這孩子長期在外掌握軍隊,受書生們教唆,已經(jīng)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兒子了。”尹德妃的父親尹阿鼠驕橫跋扈,秦王府的官員杜如晦經(jīng)過他的門前,尹阿鼠的幾名家僮把杜如晦拽下馬,揍了他一頓并打斷了他一根手指,說道:“你是什么人,膽敢過我的門前不下馬!”尹阿鼠怕世民告訴皇帝,先讓尹德妃對皇帝說:“秦王的親信欺侮我家人?!备咦嬗稚鷼獾刎焸涫烂裾f:“我的妃嬪家都受你身邊的人欺凌,何況是小老百姓!”世民反復為自己辯解,但高祖始終不相信他。
    世民每次在宮中侍奉高祖宴飲,面對諸位妃嬪,想起母親太穆皇后死得早,沒能看到高祖擁有天下,有時不免嘆氣流淚,高祖看到后很不高興。各位妃嬪趁機暗中一同詆毀世民道:“天下幸好平安無事,陛下年壽已高,只適合娛樂娛樂,而秦王總是一個人流淚,這實際上是憎恨我們,陛下作古后,我們母子必定不為秦王所容,會被殺得一個不留!”因此相互對著流淚,并且說:“皇太子仁愛孝順,陛下將我們母子托付給太子,必然能獲得保全。”高祖也為此很傷心。從此高祖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對世民逐漸疏遠,而對建成、元吉卻日益親密了。
    

    ?
    政變發(fā)動者李世民
    太子中允王圭、太子洗馬魏徵勸說太子道:“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而殿下不過是因為年長才被立為太子,沒有大功可以鎮(zhèn)服天下?,F(xiàn)在劉黑闥的兵力分散逃亡之后,剩下不足一萬人,又缺乏糧食物資,如果用大軍進逼,勢如摧枯拉朽,殿下應當親自去攻打以獲得功勞名望,趁機結交山東的豪杰,也許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了?!碧佑谑窍蚋咦嬲埱髱П稣鳎咦娲饝?。武德五年十一月初七甲申日(622年12月14日),高祖下詔命太子李建成帶兵討伐劉黑闥,陜東道大行臺及山東道行軍元帥、黃河以南、以北各州均受建成處置,他有權隨機行事。
    齊王元吉勸說太子建成趁早除去秦王世民,他說:“我自當替哥哥親手將他殺掉!”世民隨從高祖前往元吉的府第,元吉命令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里,準備刺殺世民。建成生性頗為仁愛寬厚,連忙制止了他。元吉惱怒地說:“我這是為哥哥著想,對我自己有什么好處!”
    建成擅自召募長安及各地的驍勇之士兩千多人,充當東宮衛(wèi)士,讓他們分別在東宮左右長林門駐扎下來,號稱長林兵。建成還暗中讓右虞候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那里調集來幽州驍勇精銳的騎兵三百人,將他們安置在東宮東面的各個坊市中,準備用他們來補充在東宮擔任警衛(wèi)的低級軍官,結果被人告發(fā)。高祖召見建成,把他責備了一番,將可達志流放到巂州。
    慶州都督楊文干曾經(jīng)在東宮擔任警衛(wèi),建成親近并厚待他,私下里讓他募集勇士,送往長安。高祖準備前往仁智宮,命令建成留守京城,世民與元吉一起隨行。建成讓元吉乘機圖謀世民,他說:“關系到我們安危的大計,就決定在今年了!”建成又指使郎將爾朱煥和校尉橋公山將盔甲贈給楊文干。兩人來到豳州的時候,上報發(fā)生變故,告發(fā)太子指使楊文干起兵,讓他與自己內外呼應。還有一位寧州人杜風舉也前往仁智宮講了這一情形。高祖大怒,借口有別的事情,以親筆詔書傳召建成,讓他前往仁智宮。建成心中害怕,不敢前去。太子舍人徐師謨勸他占據(jù)京城,發(fā)兵起事;詹事主簿趙弘智勸他免去太子的車駕章服,屏除隨從人員,到高祖那里去承認罪責。
    武德七年六月廿四壬戌日(624年7月14日),建成決定前往仁智宮。還沒有走完六十里的路程,建成便將所屬官員,全部留在北魏毛鴻賓遺留下來的堡柵中,帶領十多個人騎馬前去進見高祖,向父皇伏地叩頭,承認罪責,身體猛然用力,自己摔了出去,幾乎暈死過去。高祖的怒氣仍然沒有消除。當天夜里,高祖將他囚禁在帳篷里,給他麥飯充饑,讓殿中監(jiān)陳??词刂?,派遣司農(nóng)卿宇文穎速去傳召楊文干。宇文穎來到慶州,將情況告訴了楊文干。于是,楊文干起兵造反。高祖派遣左武衛(wèi)將軍錢九隴和靈州都督楊師道攻擊楊文干。
    六月廿六甲子日(7月16日),高祖?zhèn)髡偾赝跏烂裆塘看耸隆J烂裾f:“楊文干這小子竟敢做這種狂妄叛逆的勾當,想來他幕府的僚屬應當已經(jīng)將他擒獲并殺掉了。如果不是這樣,就應當派遣一員將領去討伐他?!备咦嬲f:“不能這樣。楊文干的事情關連著建成,恐怕響應他的人為數(shù)眾多。你最好親自前往,回來以后,我便將你立為太子。我不愿意效法隋文帝去誅殺自己的兒子,屆時就把建成降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后他能夠事奉你,你應該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事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啊?!?BR>    高祖因為仁智宮建造在山中,擔心盜兵突然發(fā)難,便連夜率領擔任警衛(wèi)的軍隊從南面開出山來。走了數(shù)十里地的時候,太子東宮所屬的官員相繼到來,高祖讓大家一概以三十人為一隊,分派軍隊包圍、看守著他們。第二天,高祖才又返回仁智宮。
    世民出發(fā)以后,元吉與嬪妃輪番替李建成求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設法解救建成。于是,高祖改變了初衷,又讓建成回京城留守。高祖只以他致使兄弟關系不和睦的過錯而責備他,將罪責推給了太子中允王圭、左衛(wèi)率韋挺和天策上將府兵曹參軍杜淹,將他們一并流放到了巂州。當初,洛陽平定以后,杜淹長時間沒有得到升遷,打算謀求事奉建成。房玄齡認為杜淹狡詐的招數(shù)很多,擔心他會教唆引導建成,越發(fā)對世民不利,便向李世民進言,將杜淹推薦到天策上將府任職。
    七月初一己巳日(7月21日),楊文干攻陷寧州,驅趕劫掠官吏與百姓出城,占據(jù)了百家堡。秦王世民的軍隊來到寧州以后,楊文干的黨羽便全部潰散。七月初五癸酉日(7月25日),楊文干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他的頭顱被傳送到京城。李世民捉獲了宇文穎,將他殺掉。
    建成進讒
    有人勸高祖說:“突厥之所以屢次侵犯關中地區(qū),是由于我們的人口與財富都集中在長安的緣故。如果燒毀長安,不在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會自然平息下來了?!备咦嬲J為有道理,便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越過終南山,來到樊州、鄧州一帶,巡視可以居留的地方,準備遷都到那里去。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和裴寂都贊成這一策略,蕭瑀等人雖然知道不應當如此,卻不敢諫阻。秦王世民挺身而出,勸諫道:“北方少數(shù)民族為禍中原的情況自古就有。陛下憑著圣明英武,創(chuàng)建新王朝,安定中夏,擁有百萬精兵,所向無敵,怎么能因有胡人攪擾邊境,便連忙遷都來躲避他們,使舉國臣民感到羞辱,讓后世來譏笑呢?那霍去病不過是漢朝的一員將領,尚且決心消滅匈奴,何況兒臣還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給我?guī)啄陼r間,請讓我把繩索套在頡利的脖子上,將他逮到宮闕之下。如果到時候不成功,再遷都也為時不晚?!备咦嬲f:“說得好?!苯ǔ蓞s說:“當年樊噲打算率領十萬兵馬在匈奴人中間縱橫馳騁,(結果失敗了,)秦王的話該不會是和樊噲的相似吧!”世民說:“面對的情況各有區(qū)別,用兵的方法也不相同。樊噲那小子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不超過十年,我肯定能夠將漠北地區(qū)平定下來,并不是憑空妄言啊!”于是,高祖不再遷都。李建成與嬪妃因而共同誣陷李世民說:“雖然突厥屢次在邊疆上為禍,但只要他們得到財物就會撤退。秦王假托抵御突厥的名義,實際上是打算總攬兵權,成就他篡奪帝位的陰謀罷了!”
    高祖在京城南面設場圍獵,太子建成、秦王世民和齊王元吉都隨同前往,
    

    ?
    玄武門之變
    高祖命令三個兒子騎馬射獵,角逐勝負。建成有一匹胡馬,膘肥體壯,但是喜歡尥蹶子,建成將這匹胡馬交給世民說:“這匹馬跑得很快,能夠越過幾丈寬的澗水。二弟善于騎馬,騎上它試一試吧?!笔烂耱T著這匹胡馬追逐野鹿,胡馬忽然尥起后蹶,世民躍身而起,跳到數(shù)步以外站穩(wěn),胡馬站起來以后,世民再次騎到馬身上,這樣的情況連續(xù)發(fā)生了三次。世民回過頭來對宇文士及說:“他打算借助這匹胡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運決定,就憑他們能夠傷害到我嗎?”建成聽到此言,乘機教唆與他偷情的嬪妃在高祖耳邊誣陷世民:“秦王自稱: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讓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會白白死去呢!”高祖大怒,先將建成、元吉二人召來,然后又把世民召來,責備他道:“誰是天子,上天自然會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夠謀求的。你謀求帝位之心怎么這般急切呢!”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頭,請求將自己交付執(zhí)法部門查訊證實自己沒有說過這種悖逆之話,高祖仍然怒氣不息。適逢有關部門奏稱突厥前來侵擾,高祖這才改變了生氣的面容,轉而勸勉世民,讓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帶,與他商議對付突厥的辦法。
    武德七年閏七月廿一己未日(624年9月9日),高祖頒布詔書命令世民與元吉率領兵馬由豳州出發(fā)抵御突厥,在蘭池為他們餞行。每當發(fā)生敵情,高祖總是命令世民前去討伐敵人,但在戰(zhàn)事平息以后,高祖對世民的猜疑卻越發(fā)加重了。
    秦王避禍,太子下毒
    秦王世民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結下嫌隙以后,認為洛陽地勢優(yōu)越便利,擔心總有一天會發(fā)生變故,打算離開京城保守此地,所以就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zhèn)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崤山以東的豪杰,等待事態(tài)變化,拿出大量的金銀絲帛,任憑他們使用。元吉告發(fā)張亮圖謀不軌,張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驗證。張亮從始至終一言不發(fā),朝廷便釋放了他,讓他返回洛陽。
    

    ?
    影視作品中的李建成
    建成在夜間召來世民,與他飲酒,暗中在酒中下毒害他。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數(shù)升,淮安王李神通攙扶著他返回西宮。高祖來到西宮,詢問世民的病情,敕令建成:“秦王向來不善于飲酒,從今以后,你不能夠再與他在夜間飲酒?!备咦嬉蚨鴮κ烂裾f:“首先提出反隋的謀略,消滅敵讎,平定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我本打算立你為太子,你卻堅決推辭。而且,建成年紀最大,被立為太子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我也不忍心奪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們兄弟似乎難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發(fā)生紛爭,我應當派你返回行臺,留居洛陽,陜州以東的廣大地區(qū)都歸你主宰。我還要讓你設置天子的旌旗,如漢朝梁孝王故事?!笔烂窨奁圆辉敢膺h離父皇膝下為由表示推辭。高祖說:“天下都是一家,東都和西都兩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動身前往,你不用煩惱悲傷?!笔烂駵蕚涑霭l(fā)的時候,建成和元吉一起商議說:“如果秦王到了洛陽,擁有了土地與軍隊,我們便再也不能控制他了。不如將他留在長安,這樣他就只是一個匹夫而已,捉住他也就容易了?!庇谑牵麄儼抵凶尯脦讉€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高祖,聲稱:“秦王身邊的人們得知秦王要前往洛陽,無不歡欣雀躍??辞赝醯囊庀颍峙滤粫倩亻L安了。”他們還指使高祖寵信的官員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來勸說高祖,高祖便改變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陽的事情又半途擱置了。
    建成、元吉與后宮的嬪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誣陷世民,高祖信以為真,便準備懲治世民。陳叔達進諫說:“秦王為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是不能夠廢黜的。況且,他性情剛烈,倘若加以折辱貶斥,恐怕經(jīng)受不住內心的憂傷憤怒,一旦染上難以預料的疾病,陛下后悔還來得及嗎!”于是,高祖才沒有處罰世民。元吉暗中請求殺掉秦王世民,高祖說:“他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勞,而他犯罪的事實并不顯著,用什么作為借口呢?”元吉道:“秦王剛剛平定東都洛陽的時候,觀望形勢,不肯返回,散發(fā)錢財絲帛,以便樹立個人的恩德,又違背陛下的敕命,不是謀反又是什么!只應該趕緊將他殺掉,何必擔心找不到借口!”高祖不答應。
    明爭暗斗,各逞所能
    秦王府的幕僚屬官人人憂慮,個個恐懼,不知所措。行臺考功郎中房玄齡對比部郎中長孫無忌說:“現(xiàn)在仇怨已經(jīng)造成,一旦禍患暗發(fā),豈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實際上社稷的存亡都成問題。不如勸說秦王采取與周公平定管叔、蔡叔相似的行動,以便安定皇室與國家。存亡的樞機,形勢的危急,就是現(xiàn)在了!”無忌說:“我有這一想法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只是不敢說出口?,F(xiàn)在你說的這一席話,正好符合我的心愿。請讓我代您稟告秦王?!庇谑牵瑹o忌進入世民的臥室告訴了世民。世民把房玄齡召來商議此事,玄齡說:“大王功蓋天地,應當繼承皇帝的大業(yè)?,F(xiàn)在大王擔心危機發(fā)生,正是上天在幫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庇谑?,房玄齡與秦王府屬官杜如晦共同勸說世民誅殺建成、元吉。
    建成、元吉因為秦王府擁有許多驍勇的將領,打算引誘他們?yōu)樽约核茫惆抵袑⒁卉嚱疸y器物贈送給左二副護軍尉遲恭,并且寫了一封書信招引他說:“希望得到您的屈駕眷顧,以便加深我們之間的布衣之交?!蔽具t恭推辭說:“我是編蓬為戶、破甕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戰(zhàn)亂不息、百姓流亡的時局,長期淪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里,罪大惡極,死有余辜。秦王賜給我再生的恩典,現(xiàn)在我又在秦王府注冊為官,只應當以死報答秦王。我沒有為殿下立過功,不敢憑空接受殿下如此豐厚的賞賜。倘若我私自與殿下交往,就是對秦王懷有二心,就是見利忘義的小人,殿下要這種人又有什么用呢!”建成大怒,便與他斷絕了往來。尉遲恭將此事告訴了世民,世民說:“明公對我的忠心就像山岳那樣堅實牢靠,即使他贈送給您的金子堆積到了北斗星,我知道明公的忠心還是不會動搖的。他贈給您什么,您就接受什么,這又有什么值得猜疑的呢!況且,這樣做能夠了解他的陰謀,難道不是一個上好的計策嗎!否則,禍事就將降臨到您頭上了?!辈痪?,元吉指使勇士在夜間刺殺尉遲恭,尉遲恭得知這一消息以后,將層層門戶敞開,自己安然躺著不動,刺客屢次來到他的院子,終究沒敢進屋。于是,元吉向高祖誣陷尉遲恭,把他關進奉詔命特設的監(jiān)獄里審問處治,準備將他殺掉,由于世民再三請求保全他的生命,這才得以幸免。元吉又誣陷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jié),高祖將他外放為康州刺史。程知節(jié)對世民說:“大王的輔佐之臣快走光了,大王自身又怎么能夠長久呢!我誓死不離開京城,希望大王及早將定下計策?!痹钟媒疸y絲帛引誘右二護軍段志玄,段志玄不肯從命。建成對元吉說:“在秦王府有智謀才略的人物中,值得畏懼的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建成與元吉又向高祖誣陷他們二人,使他們遭到斥逐。
    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還留在秦王府中,他與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遲恭等人,日以繼夜地勸說世民誅殺建成和元吉,世民猶豫不決。此外世民可能還曾向靈州大都督李靖、行軍總管李世勣問計。
    編輯本段經(jīng)過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fā)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tài)。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zhí)行禁衛(wèi)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fā)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后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消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尉遲恭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jīng)過上奏。三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
    

    ?
    玄武門之變
    ,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聞奏”。兩個月后(八月……癸亥,詔傳位于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陜、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馀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參見《舊唐書》卷六四《李建成傳》:“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后宮,……高祖省之愕然,報曰:‘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娜?,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 ……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來都跟平常一樣。李建成和李元吉匯合之后,從東邊走近玄武門。讓李建成比較放心的是,玄武門這個最重要的地點,守衛(wèi)的將軍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玄武門屯守的將軍,對于發(fā)生在眼前的戰(zhàn)斗,要么抱著觀望態(tài)度,要么跟隨了李世民,唯獨沒有人肯為太子拼命。其中,當天在玄武門當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從太子陣營爭取過來的軍官,而在這一天,起到了關鍵作用。史書記載,李建成到達臨湖殿的時候,發(fā)現(xiàn)情況異樣,立刻撥馬回撤,但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李世民出現(xiàn)了,高聲叫住李建成。我們不知道李世民說了什么話,在大戰(zhàn)來臨之際,顯然李世民要從容得多。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時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李世民的伏兵出現(xiàn)了,他們全副武裝,殺氣騰騰。李元吉首先摘下弓箭,但是他太緊張了,雖然兄弟不容,勢同水火,但是他們看來從沒有預計過會有這樣的場面。所以,李元吉的弓箭竟然再三不彀,就是拉不開弓搭不上箭。還是李世民沉著,一箭射出,箭頭穿過李建成的喉嚨,李建成當場斃命。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里,只聽得一聲弦響,接著箭頭穿透空氣,帶著風聲,直奔自己而來。就在一瞬間,李建成聽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聲。他的眼睛,應該一直盯著二弟李世民,這個自己的親兄弟,這個自己的政治對手。在這一刻,他拉弓射箭,動作嫻熟,瀟灑而輕松。李建成到死都不明白,二弟的箭法,為什么這么高明。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親自發(fā)出的,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決了最主要的對頭。隨著李世民的第一箭劃破玄武門清晨濃重的空氣,李世民的伏兵眾箭齊發(fā),李元吉中箭落馬。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隨從不多,但畢竟也有一小隊,他們應該有所還擊。
    

    ?
    玄武門之變
    雙方的混戰(zhàn)開始,于是出現(xiàn)以下的鏡頭。李世民的馬受了驚,跑到叢林里,被掛到樹上,一時間人馬受困,不能起身。這不是李世民應有的動作。當他發(fā)出第一箭以后,自己也被這一箭嚇呆了。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沒有眨過,一直圓睜睜地看著自己。他眼看著大哥喉嚨上插著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聲不響地從馬上翻落,再就沒有動彈過。他知道,他的親兄弟,讓自己這一箭徹底送走了。他的內心一定不是滋味,心中方寸已亂,竟然忘記了控制坐騎。當他終于醒過來的時候,馬已經(jīng)被樹枝絆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動彈。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點,正好距離李元吉很近。李元吉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奔來,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準備用弓弦勒死李世民。雙方展開搏斗,千鈞一發(fā)之際,尉遲敬德一邊大喊,一邊飛馬趕到。李元吉一看敵我懸殊,轉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尉遲敬德當然不會放過,立即從他的背后開弓射箭。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這一箭解決了李建成陣營的第二號人物。尉遲敬德和李元吉,是天下最擅長使用長矛的兩個人,但是在最后決戰(zhàn)時刻,竟然沒有長矛,只有弓箭。當初,李元吉發(fā)誓要親手殺掉尉遲敬德,他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這樣的場面,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后一個鏡頭。長箭帶著風聲,深深地穿進李元吉的身體,李元吉一頭跌倒在地。尉遲敬德是戰(zhàn)場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殺了李元吉之后,竟然知道從容取下李元吉的人頭。當然,李建成的人頭也被取下。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進入玄武門。不久,東宮和齊王府的衛(wèi)兵也趕到玄武門,開始攻打玄武門。這時,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沒有設防的,所以當東宮的薛萬徹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時候,守衛(wèi)在玄武門上的將士非常緊張,因為那里太容易受到攻擊了。這時,又是尉遲敬德,及時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高高舉起,讓他們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領已死,繼續(xù)作戰(zhàn)沒有意義。于是攻打玄武門的李建成、元吉的軍隊開始潰散。 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驚心動魄的場景。但是,至今為止,我們實際上沒有交代玄武門之變的一個重要信息:以上這些活動都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生的?當然在玄武門附近。但是,是玄武門的外面還是里面呢?很多影視作品,都認為戰(zhàn)斗發(fā)生在玄武門之內,李世民是在玄武門之內設伏的。我認為,戰(zhàn)斗是在玄武門之外發(fā)生的。首先,李建成他們并沒有到達李世民理想的伏擊地點,就覺察出了問題,于是撥馬回頭。李世民于是現(xiàn)身,高聲叫住李建成。如果是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就是發(fā)覺也沒有回頭的可能了,因為大門已經(jīng)在他們的身后關閉了。
    

    ?
    玄武門之變
    其次,李元吉曾經(jīng)想跑回武德殿,結合剛才的撥馬動作,這也應該是玄武門外的事情。
    再次,一定有東宮和齊王府的人跑回去了,所以東宮和齊王府增援的人馬很快到達。這也可以看做是事變發(fā)生在玄武門外的旁證。因為玄武門的守軍在這個時候沒有人站在李建成的一邊,如果發(fā)生在玄武門之內,他們當然不會允許有人再從大門逃出。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高祖下令召兄弟三人進宮查問。建成、元吉進宮途經(jīng)玄武門時遭到李世民及秦王府精兵伏擊,兩人被殺,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7月2日。這天李世民率領尉遲恭等人,帶了一支人馬埋伏在玄武門(長安太極宮的北面正門)。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騎著馬來了,他們都是奉李淵之命來見駕的??墒堑搅诵溟T,他們覺得有點不對勁,那個熟悉的領兵將軍常何不知到哪兒去了,守衛(wèi)人員看起來也很陌生。正疑惑時,門官出來傳話,要他們把護衛(wèi)留下,只身去見李淵。 李建成一聽,調轉馬頭就往回跑。這時李世民一邊高叫:“站住,別走!”一邊騎馬趕了過來。李建成哪里肯聽,只是沒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見狀,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張,他拉了幾次弓都沒拉開。這時尉遲恭帶了七十名騎兵趕到,一陣亂箭把李元吉射下馬來。李元吉嚇得拼命逃,又被尉遲恭一刀砍死。 李淵在宮中等著三個兒子,卻聽到外面亂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遲恭已手持長矛帶著人馬涌了進來。他向李淵稟報說,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已被秦王殺了,“秦王怕亂兵驚動皇上,特派我來護駕?!彼忠顪Y下令,讓太子宮和齊王府的護衛(wèi)停止抵抗。 李淵聽了,大吃一驚。面對這樣的形勢,他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他又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李淵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這場流血事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編輯本段后續(xù)
    秦王成為太子
    政變發(fā)生時高祖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劃船,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wèi)。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么?”尉遲恭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lián)捏@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wèi)。”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xiàn)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么辦呢?”蕭瑀和陳叔達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xiàn)在,秦王已經(jīng)聲討并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备咦嬲f:“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愿啊?!碑敃r,宿衛(wèi)軍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親信交戰(zhàn)還沒有停止,尉遲恭請求高祖頒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從東上閣門出來宣布敕令,眾人便這樣安定下來了。高祖又讓黃門侍郎裴矩前往東宮開導原建成麾下的諸將士,將士們便都棄職而散。于是,高祖召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guī)缀醍a(chǎn)生了投杼的疑惑?!笔烂窆蛄讼聛?,伏在高祖的胸前,號啕大哭良久。
    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yè)、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都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他們的名字。 傳說李世民恐懼兄弟的鬼魂前來索命,于是派尉遲恭與秦瓊擔任門前守衛(wèi),但后來因兩人年老,無法長期擔任,只好轉繪制兩人的畫像掛在門口,成為后世門神的由來。
    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沒入宮中,后來成為李世民的后宮組成部分,其中較著名的是原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元吉死后被世民納為妾,但沒有正式封號,宮中呼為“巢剌王妃”,十分受寵,是長孫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個生下子女的嬪妃,李世民甚至有立她為皇后之意。這也是李世民為部分學者所詬病的原因,認為他霸占弟媳,有乖倫常。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李唐皇室本就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較中原漢族更為開放,兄納弟媳很正常,他們的思想中亂倫的概念較為淡薄。
    秦王府諸將領準備將建成和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殺,并將他們的家產(chǎn)沒收官府,尉遲恭再三爭辯說:“罪孽都是兩個元兇所犯,而他們已經(jīng)伏誅了,倘若還要牽連他們的黨羽,就不是謀求安定的做法了!”于是諸將領停止了追殺。當天,高祖頒布詔書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給建成和元吉二人,對其余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當依照原先頒布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都任憑秦王處置。
    六月初七癸亥日(7月5日),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又頒布詔書:“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托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后再報告給朕?!?BR>    盡棄前嫌用人
    政變后的第一天,即武德九年六月初五辛酉日(626年7月3日),馮立和謝叔方都自動出來。薛萬徹逃亡躲起來以后,世民多次讓人明示他,他也出來了。世民說:“這些人都能夠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義士啊!”都赦免了他們。
    六月十二戊辰日(7月10日),高祖任命政變功臣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恭為左衛(wèi)率,程知節(jié)為右衛(wèi)率,秦王府舊臣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太子洗馬,論及政變的功勞,以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為第一,分別賜絹一萬匹。高祖還將特別嘉獎尉遲恭,慰勞他說:“愛卿對于國家來說有安定社稷的功勞。”把齊王國司的金銀布帛器物全部賞賜給尉遲恭。
    當初,太子洗馬魏徵經(jīng)常勸說太子建成及早除去秦王。建成敗亡后,六月十二戊辰日(7月10日),世民傳召魏徵,問道:“你為什么挑撥我們兄弟的關系呢?”大家都為魏徵擔驚受怕,魏徵卻舉止如常地回答道:“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聽從我的進言,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事?!笔烂袼貋砥髦厮牟拍埽愀淖兞嗽瓉淼膽B(tài)度,對他以禮相待,引薦他擔任詹事主薄。世民還將王圭和韋挺從巂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召回,兩人和魏徵一起都擔任了諫議大夫。
    

    ?
    魏征雕像
    同一天(7月10日),任命政變功臣屈突通為陜東道行臺左仆射,鎮(zhèn)守洛陽。
    七月初三己丑日(7月31日),以秦王府護軍秦瓊為左衛(wèi)大將軍,又以程知節(jié)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尉遲恭為右武候大將軍。
    七月初六壬辰日(8月3日),以高士廉為侍中(相當于宰相),房玄齡為中書令(亦相當于宰相),蕭瑀為左仆射(亦相當于宰相),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
    七月初七癸巳日(8月4日),以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仆射(亦相當于宰相);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御史大夫,前任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wèi)副率侯君集為左衛(wèi)將軍,左虞候段志為驍衛(wèi)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右監(jiān)門率長孫安業(yè)為右監(jiān)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至此,李世民集團成員和支持李世民的官員控制了國家的要害部門和職位,完全掌握了全國軍政大權。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余黨流散逃亡到民間,雖然朝廷連續(xù)頒布赦免令,他們仍然感到內心不安,圖謀僥幸獲利的人爭相告發(fā)捕捉他們,以此邀功請賞。諫議大夫王圭將這種情況告訴了太子世民。七月初十丙申日(8月7日),世民頒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以前與東宮和齊王府有牽連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與李瑗謀反 有牽連的人,一概不允許相互告發(fā),對違反規(guī)定的人以誣告罪論處?!?BR>    七月十一丁酉日(8月8日),朝廷派遣諫議大夫魏徵安撫崤山以東地區(qū),允許他見機行事。魏徵來到磁州的時候,遇到州縣枷送前任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前往京城。魏徵說:“我奉命出使的時候,對原來的東宮與齊王府的屬官已經(jīng)一概赦免,不予追究?,F(xiàn)在又押送李思行等人,那么誰會不對赦令產(chǎn)生懷疑呢!雖然朝廷為此派遣了特使,又有誰會相信他呢!我不能夠因顧慮自身遭受嫌疑,便不為國家考慮。何況我既然被視為國中才能出眾的人士而受到禮遇,怎敢不以國中才能出眾人士的本色來報答太子呢!”于是,他將李志安等人一律釋放。太子世民得知此事后甚為高興。
    李世民即位后,于貞觀十七年二月廿八戊申日(643年3月23日)下令將宮廷畫師閻立本所畫的輔佐他平定天下,安邦治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懸掛于宮中凌煙閣之上,世稱這二十四位功臣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大部分功臣都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在政變前就屬于世民一黨或支持世民一黨,也有如魏徵這樣原太子建成一黨、后來為太宗所用的能臣。
    高祖內禪,太宗即位
    六月十六壬申日(626年7月14日),高祖將親筆詔書賜給裴寂等人說:“朕應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北磉_了自己要退位和內禪的想法。
    六月廿九乙酉日(7月27日),撤銷了太子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將府邸, 為世民登基做準備。
    八月初八癸亥日(9月3日),高祖頒布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世民,自為太上皇,仍居于大內皇宮正殿——太極殿。世民堅決推辭,高祖不許。
    高祖頒布傳位制書的第二天,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太子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乙酉日(627年1月23日)改元貞觀。太宗在位期間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稱“貞觀之治”。
    追謚政敵,過繼己子
    太宗即位后,于武德九年[ 十月初一丙辰日(626年10月26日)下達詔書,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為息王,謚號為隱,是為息隱王;皇弟齊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號為剌,是為海陵剌王,以皇家喪禮重新安葬。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門大哭一場,顯得十分哀痛。諫議大夫魏徵、王圭兩人上表請求陪送靈車到安葬地,太宗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并命令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幕僚屬官都去送葬。從太宗給兩位兄弟的封號和謚號來看,無疑是降低了他們的地位身份:建成原為皇太子,降為息王(親王級別),謚號為隱,是中下等謚號(按謚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尸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指本性難改,言過其實。又:“隱,哀也?!敝溉崛醵虊?;元吉原為齊王(親王級別),降為海陵郡王(郡王級別),謚號為剌,是下等謚號(按謚法:“愎很遂過曰剌。不思忘愛曰剌。”指剛愎自用,忘恩負義。)。
    貞觀十三年十二月初七乙亥日(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為趙王,過繼給已故皇兄建成為嗣。
    貞觀十六年六月初六庚寅日(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詔恢復息隱王建成皇太子的封號,改封海陵剌王元吉為巢王(恢復為親王級別),謚號不變,故后世稱兩人為“隱太子”、“巢剌王”。兩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復了,但惡謚依然伴隨著他們。
    太宗去世后,其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高宗于顯慶年間下達詔書,令太宗的小兒子、自己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過繼給已故皇叔元吉為嗣。
    編輯本段評價
    從古至今 ,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贊賞的態(tài)度。
    《舊唐書?太宗本紀》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賢,失愛于昆弟,失教于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堯不能訓丹朱,斯前志也。當神堯任讒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茍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發(fā),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謠?……”
    《舊唐書?太宗本紀?贊》曰:“昌、發(fā)啟國,一門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BR>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史臣曰:“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兇狂,有覆巢之跡。若非太宗逆取順守,積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堅持小節(jié),必虧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煬帝,亦不及矣。”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贊》曰:“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啟圣。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BR>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高祖神堯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太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jié),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fā),然后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胡戟、胡樂《試析玄武門事變的背景內幕》:“玄武門那場唐太宗一生中最艱危的苦斗,對他本人來說,絕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記憶……李世民和他父親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傷的心上摘脫干凈!”。
    柏楊:“然而,中國人應該慶幸李世民先生奪嫡成功,李世民為中國帶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成為治世的典范。”
    但是,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懷疑正史,為李建成平反。也有部份史家抨擊玄武門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唐代為了防止藩王奪權,即令太子同時兼任軍事的要職,以防止兵權旁落。但是中唐一代仍是政變頻繁,很多的奪嫡事件都是發(fā)生在玄武門,李世民在玄武門發(fā)動的政變可說是首開惡例。王夫之《讀通鑒論》:“唐自高宗以后,非弒械起于宮闈,則叛臣訌于肘腋,自開元二十余年粗安而外,皆亂日也。[1]
    編輯本段四次宮廷政變
    唐朝建國360多年。讀與之有關的史籍(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唐紀》等),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從高祖開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發(fā)生了四次宮廷政變,而這四次政變卻都牽涉到當時的皇宮城墻的北面正門——玄武門。
    玄武門之變
    第一次政變發(fā)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間皇位繼承權之爭的總爆發(fā)。世民和建成、元吉同為高祖原配竇皇后所生,建成為長子,世民次之,元吉排行第四。在唐高祖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中,世民先參與策劃了太原起事,而起事之后,在討平群雄的戰(zhàn)爭中,他又立功最大。但因為世民不是嫡長子,按照傳統(tǒng)習慣,皇位應由嫡長子繼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建成為皇太子。而由于李世民能征慣戰(zhàn),智勇兼?zhèn)洌殉蔀樘栖娛聦嵣系淖钪匾念I導人,武德四年,唐高祖特任命世民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并兼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還詔令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世民自恃才能和顯功,在府中開置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學之士,禮遇甚隆,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謀臣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討,逐漸在天策府中網(wǎng)羅了不少勇將猛士?!碛辛巳绱吮姸嗟闹\士與勇將,秦王世民的周圍自然形成了當時政壇上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直接威脅到太子建成。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確保未來皇位的繼承,就聯(lián)合因同樣有政治野心而對世民不滿的齊王元吉,采取曲意聯(lián)絡唐高祖的妃嬪以為內助、加強自己的軍力、收買世民的部下等策略來強化自己并削弱世民的勢力,甚至發(fā)展到在召世民飲酒時在酒中下毒的地步。到了武德九年,建成、元吉和后官妃嬪更是常常在高祖耳邊說世民的壞話,使高祖漸漸對世民產(chǎn)生了猜疑,局勢對世民十分不利。秦王和僚屬憂懼萬分,遂定計發(fā)動政變。6月4日(公歷626年7月2日),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經(jīng)玄武門入皇宮,埋伏在臨湖殿附近,突然射殺了準備入朝的建成和元吉,然后聲稱“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并派親信“宿衛(wèi)”高祖,迫使高祖接受了既成事實。三天后,高祖立世民為皇太子,詔令軍國庶事一切委太子處決。八月,高祖?zhèn)魑挥谔邮烂?,自稱太上皇。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這就是史稱的“玄武門之變”。
    第一次玄武門之變,表面上看是四個參與者,高祖、太子、秦王和齊王,但實際上背后的矛盾只有一個,那就是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儲君之爭。而作為皇帝和父親的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前后都持消極態(tài)度,齊王李元吉則站在太子一邊。
    由于矛盾只有一條線,所以當李世民閃電般的同時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這個矛盾就解開了,李唐王朝未來的繼承者注定是李世民。除非想要推翻李唐建立新的政權,否則繼續(xù)與李世民為敵已經(jīng)毫無利益可言了,不僅是原先的太子成員,就是一心忠于李淵的人,也沒必要得罪未來的主子。
    玄武門之變中,傷亡最慘重的,既不是秦王府,也不是東宮和齊王府,而是駐守玄武門的屯營。太子和齊王遇襲身亡后,馮立和謝叔方分別率領東宮和齊王府護兵趕往玄武門營救,結果執(zhí)掌屯營兵的云麾將軍敬君弘與中郎將呂世衡在兵力尚未集結的情況下倉促出戰(zhàn),被打得一敗涂地,等大隊屯營兵趕來時,發(fā)現(xiàn)敬、呂二位主將已雙雙戰(zhàn)死。最令人奇怪的是,時至今日,后人也沒有搞清敬、呂二人為何參戰(zhàn)。有人猜測他們早已為秦王所收買,不過如果他們事先得到消息的話,又怎會倉促出戰(zhàn)以至兵敗身死?敬、呂二人死后,形勢一度危急,此時尉遲恭割下太子和齊王的首級示眾,東宮和齊王府的衛(wèi)士們見狀散去,企圖進攻秦王府的薛萬徹部在接到李淵圣旨后也完全潰散。李世民趁勢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各五子全部殺死,徹底消滅了競爭對手。
    至此,李世民已然是萬眾歸心,從第二天開始,原先太子身邊的有識之士相繼歸降。武將中,在玄武門之變中率領東宮和齊王府衛(wèi)士奮戰(zhàn)的馮立、謝叔方和薛萬徹等人,兵敗后一度逃亡,不久陸續(xù)回來請罪,李世民一一赦免,并封以高官厚祿。除了薛萬徹晚節(jié)不保,因為謀反被高宗所殺外,其余二人后來都被視為忠義之楷模。文官中,太子近臣魏征投降,最終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耿直之臣。魏征早年投奔瓦崗軍,兵敗后歸唐,后被竇建德俘虜,又降了竇建德,竇建德兵敗后重新歸唐,成為李建成的近臣,李建成死后又歸了李世民,算起來,他已經(jīng)換第五個主人了。按說魏征不是怕死的人,所以他轉投李世民應該很說明問題,類似他這樣識時務的人很多??傊D眼間太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也就不需要李世民清洗了。
    參戰(zhàn)人數(shù),其實討論這個意義不大,因為無論怎么算,秦王府的軍事實力都處于絕對的劣勢。李世民肯定是收買了玄武門的守將,不過究竟收買的是誰,目前還無定論。并且收買的原因是為了他的特種小分隊能夠順利潛入進行埋伏,而不是利用玄武門的守軍與東宮和太子的將士戰(zhàn)斗。事實證明,屯營兵根本不堪一擊。另外從“俟兵集,成列而戰(zhàn),未晚也”這句話來看,敬君弘和呂世衡事先根本沒有準備,連兵馬還沒有集結起來就倉促出擊了。最終瓦解太子的是建成和元吉的頭顱以及隨后來到的李淵的圣旨,而這些都應主要歸功于特種小分隊的斬首行動。
    神龍革命
    第二次政變發(fā)生在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一月,其時武則天稱帝已經(jīng)十四年,
    

    ?
    ?唐中宗
    ?
    年老病重,一些久已對她的“武周革命”不滿、希望恢復唐朝社稷的官員,在鳳閣鸞臺平章事(即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的率領下趁機起事。張、崔與左羽林衛(wèi)將軍敬暉等帶領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占領玄武門,并把太子李顯從東宮迎來,然后一同闖入皇宮,直至武則天所寢的迎仙宮,斬殺了武則天寵任的麟臺監(jiān)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重即帝位,復唐國號。
    韋后之亂
    第三次是唐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的政變。唐中宗李顯復位后昏弱無能,而皇后韋氏強悍,她與武三思內外勾結,把攬朝政。韋后因太子重俊不是自己親生,很不喜歡他。三思也很忌恨重俊,并縱容其子駙馬左衛(wèi)將軍武崇訓和子婦安樂公主時常陵侮重俊,甚至呼重俊為奴。崇訓還教公主去對中宗請求廢黜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重俊終于忍無可忍,于景龍元年七月聯(lián)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假稱奉詔,率左羽林和千騎兵三百余人沖入武三思和武崇訓的府邸,殺了三思和崇訓,隨即又發(fā)兵包圍了皇宮,索要韋后和安樂公主。韋后聞變,挾持中宗登上玄武門門樓,調兵鎮(zhèn)壓。重俊率軍攻到玄武門前,中宗對軍士宣布重俊謀反,于是軍士倒戈,殺了李多祚等,重俊的黨羽立時潰散,政變一下子土崩瓦解了。重俊逃到終南山,被追獲斬殺。
    唐隆之變
    第四次則是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的政變。其年六月,韋后和安樂公主等密謀毒死了中宗李顯,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想效仿武則天,于是在京畿要害部門安插韋氏子弟,廣聚黨眾,準備廢黜重茂自立,但又害怕相王、太尉李旦反對,故欲尋機殺之。相王之子、臨淄王李隆基接到密告,即聯(lián)合太平公主等先發(fā)制人,假意傳旨,羽林衛(wèi)軍統(tǒng)領衛(wèi)軍韋璿、韋播等出來應旨,哪知中計,結果被李隆基一干人都所斬殺,李隆基占領了玄武門,隨之縱兵闖入皇宮,又斬殺韋后和安樂公主。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軍政大權,后來威懾少帝重茂讓位,相王登基,是為唐睿宗。
    這四次政變有個共同之處,就是各次政變成敗的關鍵均在能否控制玄武門。在政變中,凡控制玄武門的一方即屬勝利者,凡沒能控制玄武門的一方最后都失敗了。可見玄武門在唐代前期這四次政變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要明白玄武門為什么會在唐朝前期歷次政變中具有決定成敗的地位,就必須知道唐代皇宮的規(guī)制。在唐朝,都城的皇家宮殿是帝王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亦即政治權力中樞,所以太極、大明兩宮和洛陽宮城的宮殿建筑格局完全一樣,都是沿著南北向軸線對稱排列,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主要是皇帝聽取朝政、舉行宴會的宮殿和若干官署,內廷則是皇帝和后妃的寢宮和花園,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場所。而最關健的是,外朝位于皇宮南部,內廷則處在皇宮北部。因此,皇宮城墻北面諸門就對內廷的安全起著主要的作用,這其中,作為北面正門的玄武門,就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唐代皇宮城墻各門都由宮廷衛(wèi)軍把守,而玄武門外就設有兩廊,宮廷衛(wèi)軍司令部駐在這里,稱為“北衙”,有著堅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據(jù)此,政變發(fā)生時首先控制玄武門的意義就不言自明了:因為控制了玄武門便可以控制內廷,而控制了內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從而控制中央政府,乃至整個國家。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