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全國高考(微博)陸續(xù)改革以來,2010年終于輪到了北京。經(jīng)歷了去年的平穩(wěn)過渡以后,2011是北京考生使用新課標教材參加高考的第二年。相對于去年人們對新題型的未知與擔憂,今年考生的備課策略想必會更加成熟。但從全國大背景來看,課改還在繼續(xù)進行。統(tǒng)而言之,這些年的高考仍然處在變革之際,出題人也還會講究循序漸進。試卷呈現(xiàn)出一種比較“溫和”的形態(tài)。穩(wěn)定與過渡是仍是今年文綜考試歷史部分的主要特點。
一。穩(wěn)定
11年文綜卷歷史部分,試題形式和分值仍然保持不變。選擇題12至23題,每題4分,共48分。材料解析題三道,37題為歷史學科內(nèi)綜合題。39、40為政史地三科大綜合。統(tǒng)計歷史部分共計52分。這一題型分值分布,從06年便確立了下來,連續(xù)6年都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北京文綜卷歷史部分的出題形式,在高考大綱時期已經(jīng)完全定型。新課標時代會繼續(xù)沿用。
而第37題材料解析題更是承襲了北京卷以往的典型風格:一個大題分四段材料,考察同一個主題下的四個小方向。今年考題以“國家制度”作為切入點,分別從“秦到漢的政治制度”,“1787年憲法與《獨立宣言》”等4個方向設計問題。與此同時,此題除了文字材料之外,也出現(xiàn)了圖表材料。考察學生對圖表材料的理解、歸納和分析。這種“圖表、文字混合”的出題風格借鑒了去年北京卷37題考察過的“張一元茶葉”,也和今年西城區(qū)一模文綜卷的主觀題設計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對于明年備考的考生有鮮明的指導作用:平時的閱讀訓練,一定要開拓眼界,習慣接觸各種形式的史料。有興趣的考生也可以將上述提到過的題目拿出來練練手。——其實,陌生材料的大量涌現(xiàn),自然會干擾大家的注意力,讓簡單的設問變困難。但在某種意義上對考生來說也是一種福音,因為部分題目也出現(xiàn)了“閱讀材料,概括”這樣的字眼。這樣的題目主要考察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意味只需歸納總結材料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數(shù)。這是最典型的新課程標準下高考的命題風格。在某種意義上也限制了這份試卷的難度。
二。過渡
去年課改之后,《考試說明》和此前相比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尤其是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增考點。這些考點在舊大綱教材中,或者是課外閱讀內(nèi)容,或者根本就沒有出現(xiàn)過。而課改以后,卻成為了高考前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它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高考不考,完全沒有必須新增進《考試說明》來;而一旦增加進來了,那么高考很可能就會考到。比如說“古希臘、羅馬史”。在舊大綱教材中,從來不會要求學生學習古代歐洲的歷史,但是新課表教材中,必修一、三都涉及到了古代的希臘和羅馬。那么這一變化必然會在高考題中有所展現(xiàn)。去年北京卷考察了柏拉圖的“理念論”,今年選擇題也涉及到了“蘇格拉底”、“普羅泰格拉”等人。因此,明年備考的考生如果有時間有精力,可以提前將09年和10年的《考試說明》做一個比較,很多新增的、重要的知識點可以一目了然。
三。時政
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話題,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北京卷從來不刻意回避熱點,所以我們在考前就曾預測過,弘揚主旋律會成為今年北京卷的一大特色。諸如中共黨史、經(jīng)濟成就、民主法制建設都是11年考生必須爛熟于胸的知識。從11年的真題來看,也的確如此。主觀題37題選擇“國家制度”作為主體,統(tǒng)攝下面四個設問,其實就是對中國建國以來在民主法制建設方面不斷探索的一種呼應。此外,主觀題還涉及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貢獻等等。至于具體的題目,稍后新東方優(yōu)能文綜組會做出詳細的試卷分析。在這里,筆者主要想談一談2012年的考生面對最新的高考題目,應該如果規(guī)劃自己的復習。
四。應對
第一,基礎才是硬道理??碱}形式千變?nèi)f化,新穎材料層出不窮,但歸根到底要落實到大家的歷史知識貯備上面。包括時政熱點,也只是出題的一個切入口,通過這個點考察學生對教材的熟悉程度。距離明年高考還有一年時間,考生一定要完整看書復習。尤其是在第一輪和第二輪復習時候,必須以看書為主,弄懂并且梳理全部知識點,過早的陷入題海、過早的開始背考綱顯然并不合適。
第二,全面看待北京卷近幾年來的變化。北京歷史卷課改前風格基本穩(wěn)定,課改后穩(wěn)中有變,開了今后命題的先例。明年應考的考生可以參考一下07年以來已經(jīng)課改過的地區(qū)的題目,習慣這種形態(tài)的命題風格。事實上,現(xiàn)在的中學希望降低難度減少學生的負擔,可是大學方面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基本史實出現(xiàn)問題,甚至在論文中常有史實硬傷。雙方會通過博弈謀求一個平衡點。而是隨著全國范圍內(nèi)課改的完成,考生對新課標試卷的熟悉,那么可以預見以后試題的難度會逐漸提高。對于學生說,這些難度較大或者比較偏僻的試題有必要在平時稍微練習一下,尤其是前兩輪復習中。不作為主干知識來學,但是要做到有備無患。當然,教材與考綱上的主干知識必須要加強,作為重中之重反復強化。
第三,加強分析史料練習。雖然今年考試沒有出現(xiàn)太難的史料,史料長度也一般,但是從先期課改省份現(xiàn)在的考卷看,新課標增加史料難度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非常長的史料如何抓住要點(有效信息),如何建立史料中所給與教材所學的聯(lián)系,如何總結史料中的觀點并評析,這些可能會成為將來考試的大方向。教師在課堂多給史料,學生多練習是個有效的應對方法。史料讀不懂可能并不影響最后形成答案,但是對考生心理的無形影響還是值得關注。加強史料分析,既能多聯(lián)系背景知識、減少死記硬背,又可以進一步上升到史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以及簡單的史學理論的學習。
?
| 北京高考語文試題 | 北京高考數(shù)學試題 | 北京高考英語試題 | 北京高考理綜試題 | 北京高考文綜試題 |
| 北京高考語文答案 | 北京高考數(shù)學答案 | 北京高考英語答案 | 北京高考理綜答案 | 北京高考文綜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