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第三單元試卷8(八上)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 語言的運用(40分)
    1. 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10分)
    盤曲línxún( ) lòu空( ) 丘hè( ) 鳴鐘擊qìng( )
    休qì( ) yí和園( ) jiǒng然不同( )
    wéi幕( ) zhuó磨( )
    2. 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語的意思。(4分)
    a. 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 )
    b. 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
    3. 填空題(10分)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 。
    ②鄉(xiāng)淚客中問, 。③坐觀垂釣者, 。
    ④《蘇州園林》的作者是 ,原名是 ,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 ,講究假山池沼的 ,講究花草樹木的 ,講究近景遠景的 。(a映襯 b布局 c層次 d配合)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8分)
    ①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
    ②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lín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 )
    ③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 )
    ④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渲凶钪漠斖坪颖笔≮w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qū)的盧溝橋。( )
    5. 找出并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4分)
    重巒疊嶂 因地治宜 俯仰生姿 自出心裁
    諸如此類 巧妙絕論 珠光寶氣 陡勞無益
    6. 下面是橋梁專家茅以升對“橋”的解釋。請你依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語言介紹一下“書”、“家”、“黑板”。(4分)
    示例:橋是什么?不過是一條板凳,兩條腿架著一塊板,板上就可以承擔重量,把這塊板凳放大,“跨”過一條河,或是一個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橋。
    二. 閱讀題
    〈一〉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的最早的石橋。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shè)計完全合乎科學(xué)原理,施工技術(shù)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shè)計,不但節(jié)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 ,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shù)水平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知識和力量。橋的主要設(shè)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
    7. 趙州橋第二個特點中的“不但……而且”能否刪去?為什么?(3)
    8. 文中畫線句表現(xiàn)了石拱橋的特點是: (3)
    9. 選段說明趙州橋的特點時,前后的順序是否能顛倒,為什么?(3)
    10. 說說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表達作用。(6)
    ① 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② 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③ 橋的主要設(shè)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11. 作者說“趙州橋非常雄偉”,同時引用唐朝的張嘉貞的話“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又引用唐朝的張鷟的話,說“初月出云,長虹飲澗”,但其說明的角度不同:(3)
    作者是從 說的;張嘉貞的話是從 說的;張鷟的話是從 方面說的。
    12. 本文段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你舉例列舉三種。(3)
    〈二〉屏可以分隔室內(nèi)室外。過去的院子或是天井中,為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shù)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小時候廳上來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舊社會男女有別,雙方不能見面,只得借助屏風了。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nèi)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13. 選段介紹了屏的作用是 (3)
    14. 找出選段的中心句 (3)
    15. 選段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 ,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4)
    16. 選段寫小時候躲在屏后及古時男女借助屏風相望,是為了說明什么?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3)
    17. 屏的作用除了文章所說的以外,還有其他的作用嗎?你試著說一說。
    (3)
    〈三〉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大荒漠”。人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提及“撒哈拉”這個詞大約是在公元前430年。當時的希臘學(xué)者希羅多德在文獻里第一次把“撒哈拉” 描述成一片人煙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與2000多年前沒多大改變:沙海茫茫,無路可尋; 。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羅多德筆下所描述的那樣,自古就是不毛之地,這一點從撒哈拉沙漠中發(fā)現(xiàn)的史前壁畫和巖畫得到證明。大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處于一個綠茵時代,曾有過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蔥的草原,發(fā)達的畜牧業(yè)。
    ③這片一度豐yú( )的沃土,而今為何面目全非呢?據(jù)科學(xué)家考察研究,這首先緣于“季風雨”的變化。大約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風雨從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帶到撒哈拉。公元前1萬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來越潮濕;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積也越來越大??墒?,從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風雨卻少了起來,降雨量和蒸發(fā)量發(fā)生了無可逆轉(zhuǎn)的失調(diào)。降下的雨水本已減少,又很快被太陽蒸發(fā),水分難以積存,江河湖泊日益干hé( )。撒哈拉大草原就在這種濕潤期和干旱期的反復(fù)更迭中,逐漸演變成為大沙漠。
    ④當然,撒哈拉的變遷也無不與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種、亂伐森林、踐踏植被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就這樣,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世紀,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從熱帶的“稀樹草原”變成“干曠草原”,又從“干曠草原”變成沙漠。
    ⑤撒哈拉的變化給人類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18. 根據(jù)文中的拼音寫出漢字。豐yú 干hé (2)
    19. 根據(jù)上下文解釋加點詞語“不毛之地” (2)
    20. 第1段末尾的橫線上與上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痪涫? )(3)
    A. 炎熱的氣候,行人很少。
    B. 奇熱的氣候,少人問津。
    C. 氣候炎熱,誰還去問津呢?
    D. 氣候奇熱,人跡罕至。
    21. 從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過程是(3)
    ( )→( )→( )→(沙漠)
    22. 第四段開頭加點的“當然”“也”“無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試加以解說。(3)
    23. 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說明撒哈拉沙漠的變遷的: (3)
    24. 第3段中“降雨量和蒸發(fā)量發(fā)生了無可逆轉(zhuǎn)的失調(diào)”在文中具體含義是什么?
    (3)
    25. 指出撒哈拉草原變?yōu)樯衬脑?,并談?wù)勅龉菰優(yōu)樯衬o我們的啟示:(4)
    ① 撒哈拉草原變成沙漠的原因是:
    ② 撒哈拉草原變成沙漠給我們的啟示是:
    【試題答案】
    1. 嶙峋 鏤 壑 磬 憩 頤 迥 帷 琢
    2. 粗俗鄙陋 形容雕刻得惟妙惟肖。
    3. 輕羅小扇撲流螢。
    孤帆天際看 徒有羨魚情
    葉圣陶,葉紹鈞 布局配合 映襯 層次
    4. 摹狀貌 打比方、舉例子 作比較 舉例子
    5. 因地制宜 巧妙絕倫 徒勞無益
    6. 略
    7. 不能。表達遞進的意思,強調(diào)這樣設(shè)計的巧妙,可以減輕橋洞的過水量,也更加美觀。
    8. 歷史悠久
    9. 不能,這樣安排是遵循著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
    10. ①從時間上限制說明趙州橋與同時代的其他橋相比是最長的。
    ②兩肩是從位置上進行限定,確認了小拱的位置,各強調(diào)了每個肩上都有兩個小拱。
    ③突出他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說明他不是唯一的設(shè)計者。
    11. 作者是從規(guī)模上說,張嘉貞是從施工技術(shù)來說,張鷟是從造型設(shè)計來說的。
    12. 打比方、列數(shù)字、引用
    13. 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shù)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
    14. 首句
    15. 總分 舉例子
    16. 說明室內(nèi)室外放置屏風的作用,避免乏味的介紹,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17. 略
    18. 腴 涸
    19. 泛指荒涼或貧瘠的土地。
    20. D
    21. 綠蔭時代——稀樹草原——干曠草原——沙漠
    22. “當然”與上文銜接,“也”引出了撒哈拉沙漠化的人為因素;“無不”雙重否定,加強語氣,突出了人為因素。
    23. 時間順序
    24. 降雨量與蒸發(fā)量的比例失調(diào),降雨量少于蒸發(fā)量的趨勢不可改變。
    25. ①自然原因:季風雨的變化使它在濕潤期和干旱期的反復(fù)更迭中,逐漸演變成為大沙漠。人為原因:對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加快了它的沙漠化。
    ②人類應(yīng)當加強環(huán)保意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空間,也就是保護人類本身。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卷 數(shù)學(xué)試卷 英語試卷 政治試卷 物理試卷 化學(xué)試卷 歷史試卷
語文答案 數(shù)學(xué)答案 英語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學(xué)答案 歷史答案 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