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山峽》同步試題8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三維目標(biāo)】
    1、閱讀全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2、培養(yǎng)學(xué)生聽、說、讀、寫能力,并在此基礎(chǔ)上激發(fā)學(xué)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注重學(xué)生的情感熏陶,讓學(xué)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xué)生關(guān)注自然 、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學(xué)習(xí)方法】
    1、課文悟讀,讓學(xué)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的《三峽》一文歷來被視為描繪三峽奇觀的名篇,專家學(xué)者亦多將作者如何描繪三峽美景作為賞析的重點。教參在課文說明中更是開門見山地強(qiáng)調(diào):“《三峽》以凝煉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壯麗景色。”筆者以為,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為一部為《水經(jīng)》作注的地理專著,固然有不少對大自然旖旎風(fēng)光的專筆描述,但其重點則是放在與“水”緊密相關(guān)之處,這是《水經(jīng)注》與其他山水游記重要區(qū)別之所在。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卻以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在夏水一節(jié),作者重點突出的是“沿溯阻絕”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繪自然景色。不過無論寫什么季節(jié)的江水,又都與三峽“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至于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
    總之,全篇文章是以“水”為綱。因此,準(zhǔn)確地說,《三峽》是一篇描述流經(jīng)三峽的長江之水四
    季變化及其帶來沿江的壯麗景色的散文。
    2、涵詠品味,揣摩語言運(yùn)用的特點。
    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隆”、“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
    榮峻茂”相照應(yīng)。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
    嘯”、“凄異”、“哀轉(zhuǎn)”,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則蘊(yùn)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dá)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fā)的感情。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 獻(xiàn)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驖O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以上兩段從春、冬、秋三個季節(jié)來寫景,其中春冬三峽的景物特征是 ,作者直接描寫了這一特征;秋季三峽的景物特征是 ,
    作者采用 手法來寫這一特征。
    2.第一段中“清榮峻茂”一句共寫出了 個對象,它們依次是 。
    3.第二段寫猿猴的哀叫、引用漁者歌的用意是什么 試作簡析。
    4.從“良多趣味”這一句可看出作者的什么心情,試結(jié)合文章分析。
    5、古時三峽之美,美在山險水異,令許多文人騷客為這歌詠。當(dāng)今三峽工程正在實施中,有人認(rèn)為這會破壞三峽的美,請根據(jù)自己的平時積累,談?wù)勛约旱目捶ā?BR>    【命題思路與解析】
    上面節(jié)選的兩段文字,是課文的精彩片段。第1 小題,側(cè)重考查學(xué)生對事物特征的把握,即捕捉 歸納信息的能力。通過整體閱讀,春冬之景的特征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而秋季三峽的景物特征是:“林寒澗肅,猿嘯哀轉(zhuǎn)”,采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來寫這一特征。第2題,側(cè)重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中用精美語言狀物寫景的“煉字”能力。“清榮峻茂”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它們依次是 水、木、山、草。第3題,側(cè)重考查學(xué)生側(cè)面描寫的作用。本 段寫猿猴的哀叫、引用漁者歌的用意是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感情融為一體,側(cè)面表現(xiàn)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第4題,側(cè)重考查學(xué)生對作者心情的把握。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傲级嗳の丁笔怯擅谰皩?dǎo)出了作者的心境,作者覺得趣味盎然,心情十分的愉悅。第5題,這是道開放題,既可回答同意,也可回答不同意。同意的理由是:三峽工程建成以后,重慶至宜昌660千米范圍內(nèi),原有急流灘、險灘、淺灘共139處,絞灘站 25處,約110千米的素有灘多流急的三峽江段航道“險”字將不復(fù)存在,在這個意義上說三峽工程是破壞了原有的自然之美。
    不同意的理由是:興建三峽工程是歷史的必然,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fā)點,防洪效益及其連帶的環(huán)境效益十分顯著。三峽水電站建成后,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裝機(jī)總?cè)萘繛?126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為710億千瓦時,相當(dāng)于每年減少使用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此外,高峽出平湖,三峽工程將極大地改善長江上中游的航運(yùn)條件,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dá)漢口和上海。總之,三峽工程建成后,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好處及顯著的環(huán)境效益是很難用經(jīng)濟(jì)指標(biāo)具體表示的。因此,三峽工程非但沒有破壞自然美,而是給自然增添了美。
    基礎(chǔ)訓(xùn)練
    1、《三峽》選自《 》,作者是 ,他是我國 時期 (填朝代)的著名的 , 散文家。
    2、下列短語結(jié)構(gòu)類型相同的一組是( )
    A.隱天蔽日 不見曦月 沿溯阻絕 回清倒影
    B.飛漱其間 懸泉瀑布 哀轉(zhuǎn)久絕 夏水襄陵
    C.重巖疊嶂 乘奔御風(fēng) 素湍綠潭 林寒澗肅
    D.空谷傳響 積水空明 高猿長嘯 良多趣味
    3、解釋加點字詞:
    自三峽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略無闕處( ) 城 闕輔三秦( )
    巴東三峽巫峽長( ) 猿鳴 三聲淚沾裳( )
    4、“絕巘多生怪柏”與“哀轉(zhuǎn)久絕”中的“絕”意思一樣嗎?(1分)
    5.翻譯下面句子。(2分)
    (1)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6、選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
    A.①雖我之死,有子存焉②雖乘奔御風(fēng) 不以疾也
    B.①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②君有疾在腠理
    C.①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桓候遂死
    D.①子何恃而往 ②何處無竹柏
    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并注明詞性的變化:
    ①雖乘奔御風(fēng)
    ②素湍綠潭
    8.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同 解釋:
    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同 解釋:
    提高訓(xùn)練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后面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三峽,即 峽、 峽和 峽 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市奉節(jié)縣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間?!度龒{》選自《水經(jīng)注》,《水經(jīng)注》是為《水經(jīng)》作注的一部地理學(xué)著作,因此,《三峽》是 文。
    2.文中寫三峽的山,突出了什么特點?指出相應(yīng)的原文語句。
    3、下列譯文中翻譯不正確的一句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光線分開,就不見太陽和月亮 。
    B.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譯文:重重的山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
    C.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D.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譯文: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自: 或:
    良: 溯:
    5、《三峽》一文中描繪三峽夏景的段落里,以速
    傳皇命、朝發(fā)暮至的事例支撐中心,突出 江水猛急的特點。學(xué)用這種側(cè)面表現(xiàn)的方法寫一段話。
    6. 簡答:
    ①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7. 請你試著自選角度對文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寫幾句簡短的評析。
    閱讀課外文段,回答后面問題。
    (一)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 解釋加點的詞。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
    (2)飲少輒醉( )
    (3)名之者誰( )
    (4)云歸而巖穴暝( )
    2. 用文中的詞語回答問題。
    (1)描寫山間清晨景色的句子是 :
    2)描寫山間四時中夏天景色的句子是 :
    3. 與“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吾欲之南海
    D.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 文章的作者是 ,全文以醉中之“ ”字貫穿,表現(xiàn)了作者 的情趣和 的政治理想。
    (二)
    與朱元思書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與朱元思書》的作者_(dá)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學(xué)家。字__________,吳興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寫景見長,有人仿效他的文體,稱“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B.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C.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D.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3.下列句子不是駢句的一項是( )
    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B.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C.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D.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特點。
    ①風(fēng)煙俱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鳶飛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橫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找出文章里具體描繪春江的“異水”、“奇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 找出具體語句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的實際意思是什么 它反映了作者怎樣的處世思想。
    【參考答案】
    26 、 三峽
    基礎(chǔ)訓(xùn)練 1、《夢溪筆談》,酈道元,北魏,地理學(xué)家。2、C 3、在 ;除非 ;“ 闕”同“缺” ;城郭 ;表實指,三個;泛指,表多數(shù)。4、不一樣。因為前者指“極 ”,后者指“斷”。5、(1)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為(認(rèn)為)快。 (2)水清,樹榮,山峻,草茂。6、D 7、快跑的馬,動詞活用作名詞;急流的水,形容詞作名詞。8、“ 闕”同“缺”,中斷;“絕”同“極”,非常,很。
    提高訓(xùn)練 1、西陵峽 、巫峽、瞿塘峽,說明文。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3、A 4、在,有時,非常,上溯(的船)。5、略。6、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7、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泉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作者抓住色彩變化的特點來描繪春冬之時的水。
    應(yīng)用拓展 (一) 1、像鳥的翅膀一樣;就;命名;昏暗。2、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3、D 4、歐陽修,樂,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二)1、吳均,南朝(梁),吳均體。 2、C 3、B 4、凈 :變得明凈,形容詞作動詞;箭:比射出的箭快,名詞作動詞;戾:到達(dá)的意思,名詞作動詞;息:平息,名詞作動詞;橫:交錯,名詞作動詞。 5、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山:“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6、“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7、飛得非常高的鳶,比喻為了功名利祿而極力攀高的人,他們看到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經(jīng)綸,就是籌劃,治理?;I劃世俗事物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以此反襯出富春江景色的誘人。 它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鄙棄富貴名利的處世思想。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題 數(shù)學(xué)試題 英語試題 政治試題 物理試題 化學(xué)試題 歷史試題
語文答案 數(shù)學(xué)答案 英語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學(xué)答案 歷史答案 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