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子的“蝸居”生活

字號:

中國的高房價導致出現(xiàn)了“蝸居”群體,留學 美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美國也有蝸居現(xiàn)象。美國女子費利絲·科恩的公寓只有8平方米,沒有廚房,如廁得斜著坐。
    身處“蝸居”,科恩只保留了生活必需品。她領(lǐng)悟到:其實一個人的真正需要并不多。
    小公寓
    這或許是美國最小的公寓之一:房間長約3.6米,寬2.1米,算上衛(wèi)生間,總面積也只有約8.4平方米,月租金為700美元。公寓地處紐約上西區(qū),靠近中央公園,是寸土寸金之地,周邊公寓月租金一般為3000美元。這正是科恩三年前毫不猶豫租下這套公寓的原因。
    科恩把上任房客留下的家具全部搬走,重新布置,充分利用空間,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她靠一面墻放置一張狹窄書桌,桌子上面空間安裝儲物架,擺放一個個白色儲物筐,一直摞到天花板。書桌對面墻放置梳妝臺,一道簾子擋住梳妝臺上五花八門的小玩意兒。
    梳妝臺上方架著一張帶梯子的單人床,距離天花板不到0.6米??看暗牡胤綌[著柜子、小電視、椅子和燈,地上鋪著一塊地毯,構(gòu)成“起居室”。
    “蝸居”樂
    小公寓內(nèi)沒有專門的廚房,科恩只添置了一個電熱水壺、一個烤箱和一個小冰箱,有時買了水果就放在烤盤上。
    盥洗室有淋浴、洗手池和馬桶??贫髡f:“盥洗室相當大。不過,當你上廁所時,必須注意不要碰到膝蓋,需要側(cè)著坐?!?BR>    科恩需要經(jīng)常整理儲物架上諸多雜物,收拾擺放,確保它們不“越界”。
    現(xiàn)年40歲的科恩是一名職業(yè)規(guī)劃師。她告訴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在“蝸居”的第一晚睡得腰酸背疼,半夜醒來只看見天花板和四面墻,“之后再也沒有酸疼,感覺挺舒適”。
    她說,住在這里的過去三年間充滿樂趣,朋友們喜歡過來參觀,體驗“蝸居”生活。
    真需要
    科恩說,她的父親是一名破產(chǎn)律師,曾教導她要量入而出。從朋友那里聽說“黃金地段”有一套租金便宜的公寓,她就動了心,“我想住在曼哈頓,但又不想(為租金)花掉所有錢”。
    租下公寓后,科恩花1000美元添置家具和生活用品,盡量讓公寓整齊、溫馨且宜居。
    受空間限制,科恩縮減不少非必需品,包括衣物、生活用品等,餐具只留下兩個盤子和一套刀叉。她準備了兩把折疊椅,以便客人來訪時打開充當小桌子。這間斗室最多“塞”過9個人。
    “我在一棟大房子里長大,里面有兩個步入式衣帽間,一個衣帽間就有我如今居住的公寓那么大,”科恩說,“人們有太多空間,太多東西。其實有多少東西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真正所需比你所想的要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