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5日22時至16日1時,由福島、郡山、仙臺等地震重災區(qū)撤離的1200余名中國同胞陸續(xù)抵達新潟市,中國駐新潟總領事館將受災同胞安置在新潟產業(yè)振興中心等地臨時休息,并為他們準備了毛毯、食品、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中新網記者 王紅綱 唐偉杰
“終于可以回國啦!我們高興死了!”在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中,即將搭乘中國大使館救援大巴前往新潟的中國留學生小馬、小鄭欣喜地對中新社記者說道。日本千年一遇的特大地震發(fā)生以來,他們還從沒這么高興過。
“地震發(fā)生的時候,我正在學校十樓上課。劇烈的搖晃讓我感到害怕極了,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死去”。小馬說,地震后她和男友就一直想馬上回國,但是各種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扒疤欤覀兂税褪咳チ松叫巍5抢锿瑯邮菫膮^(qū),情況比仙臺也好不了多少。”無奈中,小馬和男友只好租車前往天童投奔在那里的姑姑。后來雖然定到了從大阪回國的機票,但是因為沒有辦法前往大阪,只得放棄。最后,他們聽說中國大使館在仙臺有包車接大家,“我們又連夜趕了回來?!?BR> 16日,小馬和近千名在仙臺的中國公民陸續(xù)搭乘中國駐日使館的大巴前往新潟。中國大使館赴仙臺災區(qū)工作組負責人劉敬師領事介紹說,工作組繼15日調集了5輛大巴之后,16日又在短時間內聯系到20輛大巴。因此當天將有千余名在仙臺的中國公民可轉移至新潟。如此高效率在物資和能源都極度匱乏的仙臺無異于一個奇跡。旅日華人與日本熱心友人的幫助則是締造這一奇跡的關鍵所在。
來日本已經20余年的張女士在得知中國大使館需要大巴接送中國公民的消息后,立即與山形的一家租車公司聯系。雖然那家公司只有3輛大巴,但老板聽說車是用來援助災區(qū)民眾的,立刻想法設法又從別的公司調來12輛車?!爸钡浆F在那位老板都沒有跟我談錢的問題。”張女士說,這次她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她本人作為仙臺市援助外國人的志愿者,這些天一直在為幫助受困同胞而奔忙。她的丈夫是一名牙醫(yī),現在作為一個工作組的負責人,在災區(qū)第一線對遇難者遺體進行身份鑒定。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張女士昨天忍痛將自己11歲和13歲的兩個孩子托付給朋友帶回國。她安慰著自己,“孩子們已經大了,他們會理解爸爸媽媽的。”
當一輛輛滿載中國公民的大巴相繼在仙臺市政府門前啟動,這支特殊的隊伍也引起了過往日本公民的關注。一位送中國女友乘車的日本小伙子從中新社記者處聽說今天將有千余名中國人轉移時,連聲感慨稱贊。(記者 朱沿華 余瑞冬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