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字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南航”,位于江蘇南京,創(chuàng)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航空航天技術為主導的工程類綜合大學。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學校原隸屬于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現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并由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F有明故宮和將軍路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近2500畝,建筑面積約88萬平方米。
    ??學校主頁: http://www.nuaa.edu.cn/
    學校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南航)是中央部屬高校,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7所工信部直屬高校之一。 創(chuàng)建于1952年10月,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歷經了南京航空工業(yè)??茖W校(1952~1956年)、南京航空學院(1956~1993年),1993年更名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56年,以南 京大學航空系等組建的華東航空學院遷離南京時,華航留寧部分包括校舍并入南航。組建了新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1996年,進入了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行列;2000年,被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學校現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并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重點共建。建校50多年來,學校實現了從專科學校到本科院校、從普通院校到重點大學、從教學型大學到教學科研型大學的三大歷史性跨越,已經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管、理、經、文、法、哲、教等多學科門類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
    學校介紹:
    學?,F有明故宮和將軍路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近3500畝,建筑總面積103余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印刷版206萬冊,電子資源471萬冊?,F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7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留學生400余人?,F有教職工29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余人,具有正、 副高級職稱的1117人,院士及雙聘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33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長江學者10人,國家級、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4人。學校現設有14個學院,50個本科專業(yè),127個碩士點,5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點重點學科15個,省重點學科1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設有無人機研究院、高新技術研究院、直升機研究所等111個研究機構,51個教學科研實驗室,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 省部級重點及部級開放實驗室13個。學校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國家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7個。自1989年國家設立教學成果獎以來,共獲國家及部省級教學成果獎90余項。教學科研條件在我國理工科大學中處于先進水平。
    學院設置:
    航空宇航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自動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民航(飛行)學院、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航天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金城學院
    教學實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根本任務,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社會需求、與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相適應的具有南航特色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教學成果。自1989年國家設立教學成果獎以來,學校共獲部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4項,其中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7項。學校現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在“周培源杯”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中,2000年、2004年連續(xù)兩屆獲得全國高校團體第二名;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居于前列;在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總成績分別列全國高校第八位、第五位、第二位榮獲團體優(yōu)勝杯;在“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全國首屆無動力飛行大賽、江蘇省大學生力學競賽、江蘇省大學生非數學專業(yè)高等數學競賽等各類競賽中,南航學生屢屢折桂。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9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多位省部級黨政軍領導和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技專家和管理專家,他們已成為我國各條戰(zhàn)線上的骨干力量,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科研實力:
    南航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教學成果。自 1989 年國家設立教學成果獎以來,共獲部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75 項,其中國家級獎 14 項。南航學子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最近三屆 “ 挑戰(zhàn)杯 ” 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偡址謩e列全國高校第八名、第五名和第二名;在“周培源杯”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以及江蘇省大學生力學競賽、高等數學競賽等各類競賽中,南航學生屢屢折桂。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 10 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校友中涌現出了數十位兩院院士、 20 余位部省級黨政領導和將軍,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專家和管理專家。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基礎研究、高新技術應用基礎研究與國防型號研制任務并駕齊驅的科研工作格局。在南航,誕生了我國科技史上的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無人駕駛高原偵察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駕通過適航認證的輕型飛機、第一架微型飛機、第一個三自由度飛行模擬轉臺、第一臺超聲電機等等?!笆濉币詠?,學校承擔重大科技攻關、“ 863 計劃”、“ 973 計劃”、國防工程型號、國防預研項目等共 1000 余項。學校先后自行研制成功了 21 種型號 / 型別的飛行器,共獲得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 1199 項,其中國家級獎 62 項; 1991 年以來,獲部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數量有 9 年居全國高校前 10 位。
    學校榮譽:
    學校歷來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基礎研究、高新技術應用基礎研究與國防型號研制任務并駕齊驅的科研工作格局。學校自行研制成功了21種型號的飛行器,創(chuàng)造了我國航空科技史上的若干個第一,包括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無人駕駛高原偵察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架通過適航認證的輕型飛機、第一架微型飛行器、第一套三自由度飛行模擬轉臺、第一臺超聲電機等。“九五”以來,承擔重大科技攻關、“863計劃”、國防工程型號、國防預研項目等共900余項。自1978年國家設立科技獎項以來,學校共獲得各類科學技術成果獎1348項,其中國家級獎54項,部省級獎1093項;1991年以來,獲部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數量有9年居全國高校前10位。
    學校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先后開拓了中央部委聯辦南航及部、省共建南航的新途徑。學校不斷加強與總參謀部、總裝備部、各軍兵種、各軍工集團公司和民航企事業(yè)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國外和港臺地區(qū)的50多所高校及一批著名企業(yè)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了“服務航空航天民航、服務江蘇,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開放型辦學新格局。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21世紀,學校進入了從教學科研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的新階段。南航人正在實施“以人為本,注重內涵,強化特色,加速發(fā)展,創(chuàng)建一流”的發(fā)展戰(zhàn)略,力爭到2030年前后,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國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該校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9中國大學100強排名中名列江蘇省第三,全國第三十六。 改革開放以來,南航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開拓了中央部委聯辦南航及部、省共建南航的新途徑,并不斷加強與國內企事業(yè)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德、法、俄、英、美、加、澳、韓等國家和港臺地區(qū)的 50 多所高校及一批著名企業(yè)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了“立足國防,服務江蘇,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開放型辦學新格局。
    所獲榮譽:
    南航人在 55 年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南航文化,學校連續(xù) 18 年 9 次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并榮獲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紀檢監(jiān)察先進集體”、全國“模范教工之家”、全國“教育工會先進單位”、全國“廠(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 省級“五 . 一”勞動獎狀、綠化先進單位、衛(wèi)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2l 世紀,南航進入了從教學科研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的新階段。南航人搶抓機遇,迎接挑戰(zhàn),實施“以人為本,注重內涵,強化特色,加速發(fā)展,創(chuàng)建一流”的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決心把南航建設成為有國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國際交流:
    90年代后南航開展了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型智力引進工作,該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躍而有特色。國際科技合作形成了以俄羅斯、德國、美國、香港為四大主線帶動的上自政府下自民間,縱橫多種渠道的態(tài)勢。 對香港的科技合作始于80年代中后期。十多年來,該校充分考慮到香港的窗口作用以及香港與內地教育較好的互補性,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在港高校及學術機構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該地區(qū)優(yōu)良的研究設備、充足的研究經費,結合國內重大課題和國際合作課題,有計劃、有目的地派遣教學科研人員前往香港從事合作研究,充分利用香港的科研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很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