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專業(yè)21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掌握教學進度和安排時間。教案的編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前后知識和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可以為你的教學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創(chuàng)意。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一
    有一年,少年王勃到遠方去探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滕王閣剛剛整修一新。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重陽節(jié)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二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眼、時寫下千古名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文配有彩色插圖,有助于學生體會詩句意境,加深記憶。
    學生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老師揭示課題后,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學生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抓住重點段落,通過理解詞句、圖文對照、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課文描繪的迷人秋景,體會詩句蘊含的優(yōu)美意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16少年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藤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藤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習第一、二節(jié)。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
    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藤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xiàn)怎樣?(齊讀)。
    五、學習生字。
    六、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過程:
    一、精讀第三段。
    1
    (指導觀察圖)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自由讀,畫出你認為比較的句子。
    3
    交流。
    (1)讀詞。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讀第三自然段。
    *指導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讀)。
    (1)理解句意。
    (2)這句話好在哪?
    (3)指導朗讀。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樣寫這句話的?
    3、交流。
    (1)出示圖,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筆走如飛:動作表演。
    4、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你從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為王勃的詩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絕)。
    如果你是都督,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表演)。
    5、指導背誦。
    三、小節(jié)。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的句子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幾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ò鍟骸厄v王閣序》千古傳誦奇才)。
    四、學習生字。
    五、指導寫字。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說筆順。
    2、讀寫詞語。
    南昌。
    慶賀。
    才氣。
    文思。
    如泉。
    宴會。
    叫絕。
    秋景。
    筆走。
    如飛。
    二、通讀全文,練習背誦3、4自然段。
    三、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篇()決()誦()。
    遍()絕()解()。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shù)脑~語,然后讀一讀。
    ()的余輝()的云霞()的秋景。
    3、背誦、默寫“落日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教后小記: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
    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guān)系。
    生字卡、投影片、有關(guān)王勃的有關(guān)資料。
    三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學習書寫生字: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一、揭示課題。
    學生齊讀。
    2課文講誰?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簡介王勃:他在少年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請同學們自己來學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
    南昌滕王閣整修一新宴會。
    都督邀請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非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領(lǐng)讀、開火車讀、齊讀。
    3分小組讀課文。
    4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5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閣都督孤鶩拍案叫絕。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理解課文,理解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誰?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板書:很有才氣。
    二、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課文。
    1課文的那些語句說明王勃很有才氣?請把他找出來讀一讀。
    (小組討論學習)。
    2全班討論交流。
    相機出示:
    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藤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藤王閣序》名文。
    3《藤王閣序》中的哪一句詩寫得最好?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學生齊讀。
    這句詩寫了什么?請同學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4指導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為王勃觀察得很仔細,所以他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齊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背誦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二、背誦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圖指名背、齊背。
    三、練習背誦第四段。
    四、補充練習。
    1組詞。
    篇絕()誦()思()。
    遍()決()通()恩()。
    2填合適的詞。
    ()的云霞()地飄蕩。
    ()的秋景()地飛翔。
    五、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書寫。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四
    一、導入,制訂學習目標。
    1、質(zhì)疑。
    2、板書:有才氣。
    出示:
    wu。
    落霞與孤鶩齊飛,
    gong。
    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重點突破。
    1、自讀,找出“落……色”的意思。
    2、(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gong。
    3、指導朗讀,學習生字:共。
    4、這幅圖上表現(xiàn)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美嗎?(出示:秋景、迷人)。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詩句。(讀)。
    2、王勃怎么寫出的?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詞語: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動作)]。
    學習生字:絕。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三、寫生字。
    共、絕。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五
    教學的設(shè)計一直是我們教師努力追尋出新而又時刻離不開的話題,教學設(shè)計不應為教而設(shè)計,應該為學而設(shè)計。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回歸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但作為教師怎樣的設(shè)計才能達到促進學生簡簡單單學習、扎扎實實發(fā)展的目的?我以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設(shè)計教學,尋找中心話題,有時一個關(guān)鍵的問題可以牽動全文,讓整個教學順利地展開,老師要做的只是適時地煽風點火。
    本課教學,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是教學的重點,但我以為,緊緊抓住這個問題,顯然不夠,學生很簡單就能體會到王勃的很有才華,似乎沒有懸念,沒有懸念的前提下為找尋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沒有什么深度探究的價值,那所謂的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中去探究、發(fā)現(xiàn)、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本課教學,我首先從課題出發(fā),引導出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個開放式話題,雖然,這個問題,也許沒有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風平浪靜有保障,但我以為:少年王勃是個什么樣的人?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研讀文章,真正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運用自己的力量從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夠讓不同起點的學生能有自己的收獲,擁有一片自己發(fā)展的空間,并且孩子們抓住后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后一定會學得簡單,學得深刻。
    二、在閱讀教學中,正確處理讀與講的關(guān)系。
    我們主張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再開講,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shè)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指導全班學生都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讀出感情,讓學生在自己讀懂課文的過程中,去理解內(nèi)容,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fā)展語言,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水平。教師的講解一定要精當,通過老師的講,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幫助學生領(lǐng)會課文中敘事狀物、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課第3、4自然段,描寫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些文字應該是本課的重點段落,很多教師會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這里也許花上很多的時間,我以為,本節(jié)理解也許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沒有過多地去解釋、理解,而是通詩句與敘述文字的結(jié)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領(lǐng)會詩句、領(lǐng)會美麗的秋景。這一段有也很多詞語含義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勢、比較等,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xiàn)了野鴨的悠閑自在和云彩飄蕩的輕柔。另外,像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胸有成竹等詞語,我又采用動作表演等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三、感悟?qū)懽鬟^程,把學生帶入習作殿堂。
    語文教學要十分重視閱讀與習作的有機結(jié)合。在研讀教材和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這么兩句: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這兩句也許并不是課文的'重點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課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為什么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為,王勃善于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所以,在這里,我設(shè)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這兩句用心讀一讀,邊讀邊體會一下寫好一篇文章的過程,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里,模仿王勃寫作的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觀察與寫前思考。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huán)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
    四、相機拓展,促進課內(nèi)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課文,簡短的敘述了王勃路過滕王閣赴宴而寫下千古傳誦的《滕王閣序》的經(jīng)過,其實,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閣的介紹、王勃的傳奇與佳作、《滕王閣序》全文資源極其豐富。
    本課教學中,我隨著課文精讀相機介紹王勃、滕王閣有關(guān)知識,在教學結(jié)束時,播放孫道臨誦讀的《滕王閣序》,還預設(shè)了:古今中外,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奇才,歷史上還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等拓展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的熱情,為學生在今后學習《滕王閣序》做好鋪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六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滕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霧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2個多音字。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9、少年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南昌滕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滕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習第一、二節(jié)。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滕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xiàn)怎樣?(齊讀)。
    五、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學生再讀生字。
    2、分析字型、結(jié)構(gòu)。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督、宴、叔、序”的寫法。
    4、學生描紅,師巡回指導。
    六、課堂總結(jié)。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七
    1、質(zhì)疑。
    2、板書:有才氣。
    出示:
    wu。
    落霞與孤鶩齊飛,
    gong。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重點突破。
    1、自讀,找出“落……色”的意思。
    2、(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gong。
    3、指導朗讀,學習生字:共。
    4、這幅圖上表現(xiàn)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美嗎?(出示:秋景、迷人)。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詩句。(讀)。
    2、王勃怎么寫出的?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詞語: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動作)]。
    學習生字:絕。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共、絕。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八
    《少年王勃》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而又故事性很強的文章。文章采用了文包詩的結(jié)構(gòu),通過描述王勃在重陽節(jié)那天,參加閻都督舉辦在江西南昌贛江邊的滕王閣中的宴會,看到眼前的贛江,文思泉涌,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傳誦的一代美文《滕王閣序》。為三年級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去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并讓學生記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文中的有效信息,將教材進行有機地整合,將其拓展開來,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王勃是個才華橫溢的人的同時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首先結(jié)合本冊教材中練習一的訓練點——我國各省的簡稱進行教學。在進行簡稱歌的教學時,主要是采用的集體學習,將各省的簡稱放在一起,試圖讓學生通過游戲、尋找簡稱源頭等方法進行教學。然而在平時的運用甚少,所以我在進行這篇課文教學時首先以“南昌”作為一個突破口,讓學生試著說說南昌在哪個省,并且很快地引導到江西省的簡稱是“贛”。而江西省之所以簡稱為“贛”,是因為在江西省有一條“贛江”。這樣一來,正好讓學生了解到滕王閣就是在贛江邊,而王勃寫下的這句千古名句中的水天一色的情景就是贛江的景色。
    相繼地還介紹了南方三大名樓、初唐四杰這些知識點。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了“筆走如飛”、“文思如泉”、“胸有成竹”這幾個成語的理解上。特別是在理解“胸有成竹”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先談一談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學生談到了“很有信心”等意思,可見學生已經(jīng)初步理解的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又結(jié)合了《語文補充習題》中的一篇關(guān)于胸有成竹的短文,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這個成語故事,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正是這樣,我將有效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異常簡單而又收獲頗多。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17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關(guān)鍵:
    理解《滕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指名讀題。
    2.在這里,“少”應該讀“shao”,用“少”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
    3.你對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寫《滕王閣序》的?
    二、初讀。
    1.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2.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應的生字詞。
    3.出示生字詞。
    (1)自生字詞。
    (2)正音。
    “昌、章”:讀翹舌音。
    “誦”:讀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這兒讀“du”。
    (3)帶讀,指讀。
    4.老師這兒還有文中的一些詞,你會讀嗎?(出示:滕王閣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1)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和這些詞帶入文章中,再去讀一讀。
    6.(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自讀,看看在哪兒停頓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指讀。
    7.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
    經(jīng)過又怎樣?結(jié)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寫出了以上問題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學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讀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嗎?
    (2)“探望”可以換什么詞?
    (3)(出示掛圖)簡介滕王閣,相機理解“整修一新”。
    (4)當都督請人寫文章,眾人表現(xiàn)怎樣?
    (5)齊讀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對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四、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
    “誦”:右邊是“甬”,不能寫成“角”。
    “讀、篇”:學習課課后筆順,并按筆順描紅。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記寫一點。
    2.指導書寫。
    “昌、景”:都含有“日”,寫得要扁一些,寬一些,不能寫成“日”,其他的生字學生自己說出每個字的關(guān)鍵筆畫。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默詞:探望、南昌、景色、宴請、文章、千古傳誦、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詞,說說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教學第3自然段。
    (2)指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看多媒體畫圖。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2.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a.自己讀讀句子,意思相同嗎?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體會到什么?
    c.有感情地讀第2句。
    (5)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三、教學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這美景寫了出來。
    (2)自讀第4自然段。
    (3)齊讀詩句。
    (4)理解詩意。(聯(lián)系第3自然段的內(nèi)容)。
    (5)詩寫得如此棒,如此美,我們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詩句。
    (6)他為什么能寫么好的詩句?
    他邊走邊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寫時才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做做動作來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8)還從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寫的詩好?請人表演都督的語言、動作。
    (9)我們也不禁為王勃的才華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齊讀第4自然段。
    四、教學第5自然段。
    齊讀第5自然段。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
    1.上一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師一起來讀一讀課題——9少年王勃。
    2.同學們,王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師小結(jié)指導學法:同學們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讀出了少年王勃的許多優(yōu)點,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現(xiàn)的是王勃的哪個優(yōu)點呢?請快速瀏覽課文,然后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夸夸王勃。
    4.板書:“奇才!真是奇才!”這是閻都督夸獎王勃的話,你們看:這個句子連用了兩個感嘆號,可見這位都督當時的心情特別激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奇才!真是奇才!”
    5.有誰注意到了課文中都督說話時的動作?你能加上動作夸一夸嗎?
    6.拍著桌子叫好,這就是成語拍案叫絕。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都督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絕!
    (一)詩。
    1.板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指導“鶩”的書寫)。
    3.讓我們一起來正確流利地讀一讀這句詩吧。
    4.這句詩短短14個字,卻寫出了4種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詩句,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6.短短14個字卻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一起吟誦這句詩吧!
    (二)文。
    1.同學們,當時正是重陽佳節(jié),滕王閣邊的贛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圖片、文字漸入】“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2.這景色美嗎?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3.這段話美在哪兒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這壯美的(絢麗的、寧靜的)秋景用朗讀送給大家嗎?
    5.評價:多么迷人的景色呀,連小野鴨也陶醉啦!/多么絢麗的美景??!那燦爛的云霞仿佛依偎著遼闊的天空,久久不愿離去。
    6.讓我們再次來欣賞這贛江秋景吧!【齊讀】。
    8.在王勃的《騰王閣序》里像這樣的名句還有很多。
    9.難怪,當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指板書:“奇才!真是奇才!”
    插敘:原本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學士,事先準備了一篇文章,打算在這次宴會上展示一下的,讓別人寫也只是客套話,這么短的時間,寫出一篇好文章,確實很難,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寫成了,還寫得特別好,難怪都督要----拍案叫絕。王勃讓都督從很生氣到很欣賞,的確靠的自己的才氣。
    今天是詩文將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們通過詩領(lǐng)略到了少年王勃的豐采,我也通過詩再一次感受了教學的快樂。最后再以王勃的一句話來結(jié)束本課吧。多媒體出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心,那么普天之下,到處都有好朋友。
    1.讀課文2--4自然段,課文還有哪些詞句可以體現(xiàn)王勃真是個奇才?一邊讀課文一邊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邊看邊想,……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2.為了做到寫詩的時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樣做的?
    (1)【紅顯:邊看邊想】他是怎樣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王勃學習。
    4.你知道嗎?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下的這篇《騰王閣序》洋洋灑灑共有700多字啊!
    5.讀了文章,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6.這段話中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將奇才王勃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7.700多字的《騰王閣序》,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誰也不敢答應。
    1.同學們,王勃為什么要寫《騰王閣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對都督的這個要求客人們是怎么表現(xiàn)的?
    3.為什么這些文人墨客都不敢答應呢?
    4.可是王勃是怎樣做的?你還記得嗎?
    6.當那些知難而退的賓客們,讀到王勃寫的《騰王閣序》時,他們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7.也許有后悔,也許有嫉妒,但我相信更多的一定是對奇才王勃的贊嘆。都督夸獎王勃的話也正是他們最想說的一句話:“奇才!真是奇才!”
    四.。
    1.最后,老師有一個問題留給大家:為什么王勃這么小的年紀就成為了文學界的奇才呢?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事情發(fā)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1、長江發(fā)源于青海,沿途經(jīng)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nèi)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出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jīng)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書課題,出示王勃圖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jié),14歲的王勃受閻都督之邀,寫出了千古傳頌的《滕王閣序》。
    注意多音字“少年shao”
    3、看課題,你最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中心話題。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1、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2、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3、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
    a、用各種方式讀一讀: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文章野鴨披著燦爛讀《藤王閣序》才氣秋景。
    慶賀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5、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jié)合剛才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jiān)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jié)構(gòu),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同學們,今天,俺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16少年王勃)
    2、簡介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俺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1、認讀生字詞。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一起拍案叫絕《藤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藤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 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藤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與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示怎樣?(齊讀)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17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理解《滕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兩課時。
    1.指名讀題。
    2.在這里,“少”應該讀“shao”,用“少”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
    3.你對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寫《滕王閣序》的?
    1.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2.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應的生字詞。
    3.出示生字詞。
    (1)自生字詞。
    (2)正音。
    “昌、章”:讀翹舌音。
    “誦”:讀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這兒讀“du”。
    (3)帶讀,指讀。
    4.老師這兒還有文中的一些詞,你會讀嗎?(出示:滕王閣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1)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和這些詞帶入文章中,再去讀一讀。
    6.(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自讀,看看在哪兒停頓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指讀。
    7.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1.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
    經(jīng)過又怎樣?結(jié)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寫出了以上問題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學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讀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嗎?
    (2)“探望”可以換什么詞?
    (3)(出示掛圖)簡介滕王閣,相機理解“整修一新”。
    (4)當都督請人寫文章,眾人表現(xiàn)怎樣?
    (5)齊讀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對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1.分析字形。
    “誦”:右邊是“甬”,不能寫成“角”。
    “讀、篇”:學習課課后筆順,并按筆順描紅。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記寫一點。
    2.指導書寫。
    “昌、景”:都含有“日”,寫得要扁一些,寬一些,不能寫成“日”,其他的生字學生自己說出每個字的關(guān)鍵筆畫。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1.抽讀生字卡片。
    2.默詞:探望、南昌、景色、宴請、文章、千古傳誦、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詞,說說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指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看多媒體畫圖。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2.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a.自己讀讀句子,意思相同嗎?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體會到什么?
    c.有感情地讀第2句。
    (5)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這美景寫了出來。
    (2)自讀第4自然段。
    (3)齊讀詩句。
    (4)理解詩意。(聯(lián)系第3自然段的內(nèi)容)。
    (5)詩寫得如此棒,如此美,我們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詩句。
    (6)他為什么能寫么好的詩句?
    他邊走邊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寫時才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做做動作來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8)還從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寫的詩好?請人表演都督的語言、動作。
    (9)我們也不禁為王勃的才華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齊讀第4自然段。
    齊讀第5自然段。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三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文章內(nèi)容。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贛江“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壯觀、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1、齊讀課題。
    2、師:同學們,王勃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生交流。
    3、師:我們可不可以再次認真讀讀《少年王勃》這篇課文之后來討論王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試用幾個字來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才氣)。
    4、師:將才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激動人心的是課文的第幾段?(第四自然段)。
    師:仔細地大聲朗讀這一段,看看才氣在什么地方展現(xiàn)?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2)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都督對王勃的贊賞,但是當初都督一開始可不是這樣想的,這里還有個故事,課文沒有寫,現(xiàn)在我講給大家聽聽。(講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閻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閣內(nèi)舉行宴會,邀請了許多有名的文人參加。王勃路過此地,也被宴請來參加。他人小年紀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實,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閣序》,打算在宴會上大顯身手,顯示自己的才能,也讓他這做岳父的臉上有光,有面子。
    宴會開始了,客人們喝酒祝賀,很熱鬧。這時,都督站了起來,得意洋洋地對客人們說:“今天我們能夠相聚在一起,實在是非常得開心,你們都是大文人,希望能為這滕王閣作一篇文章留作紀念。”說完,就裝模作樣地請賓客們做文章。
    (4)聽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請讀——“奇才,真是奇才!”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讓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還非常佩服和欣賞他,他真了不起?。?。
    (6)王勃讓都督從自以為是到很欣賞他,靠的是什么?(才氣)。
    2、這才氣在文中也有詳細精彩的描寫,誰來讀讀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由來還有個故事呢?北宋有個畫家叫文與可。他畫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畫竹子的秘訣在哪里呢?原來,他在自己家種了各種各樣的竹子,他經(jīng)常去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所以他每次畫竹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后來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現(xiàn)在誰來讀讀這個成語?指名讀。(讀出自信來?。R讀。
    (4)師: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說他在心中已經(jīng)寫好了,這叫打好“腹稿”了?!案垢濉钡牡涔?,就是王勃創(chuàng)下來的。出示這個小“介紹”:
    他寫文章的時候,開始并不認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幾杯酒,拉起被子便蒙頭睡覺,當然他并沒有睡覺,而是在靜心思考,構(gòu)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開被子,提起筆來就寫,連一個字也不用改動。人們就說王勃這叫打腹稿。他的許多書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5)引讀:當時王勃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同學們,當時王勃心中已經(jīng)想好了,為什么他不說:“讓我來寫!”而要說:“讓我來試試吧!”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交流(謙虛)。
    (6)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很謙虛)。
    (7)我們都知道,參加宴會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著你,誰也不敢答應”?(都督要求當場寫慶賀的文章,時間又短,怕寫不好,有難度。相比之下,王勃卻是“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生交流。能不能換幾個詞語來說說看?生交流。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師:這是《滕王閣序》中最為出名的,至今人們還傳誦著,成了——(齊讀:千古傳誦的名文)它到底展現(xiàn)了怎樣一幅美景呢?出示圖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誰來說說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鶩)。
    5、課文是怎樣描寫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然后將詩句對照起來體會。生自由讀。誰來談談你的體會。生交流。
    1、請大家練習練習,試試將江上迷人的秋景通過你的朗讀美麗起來。
    生練習、指名讀、齊讀。
    2、師:這么美的景色王勃寫時就用了一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師:讀到如此美麗的佳句,我們不禁要感嘆14歲的王勃真不簡單,不只是我們認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氣,就連那位都督也終于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絕。
    4、“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呢?這里的“案”有幾種意思,出示:
    (1)長形的桌子。
    (2)提出計劃、辦法等的文件。
    (3)事件。
    你覺得這里的“案”選哪種解釋?生交流。理解了這個“案”字相信這個詞語就理解了,誰來演一演都督當時是怎樣拍案叫絕的。
    指名表演讀。練讀,讀出感嘆語氣。齊讀。
    5、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全文共七段,1017個字,你對比你大兩三歲的王勃能寫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能說說王勃為什么會如此有才華嗎?(刻苦、愛思考、善于觀察、善于抓住機會)。
    1、像王勃這樣年少機敏的少年,你還知道有哪些人?(司馬光、駱賓王……)。
    生交流。
    師介紹:駱賓王與王勃在小的時候就顯現(xiàn)了才華,在文學上都很有成就,并與楊炯、盧照鄰一起稱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華橫溢,令人折服,現(xiàn)在就讓我們再次進入時光隧道,來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閣前,認識少年時代的王勃,拿起書本,齊讀課文。
    1、(必做題)寫一寫“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描寫的情景。
    2、(選做題)寫一段話,比一比看誰能用上“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胸有成竹”這些詞語。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重難點:理解《滕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自學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生字寫端正、美觀。
    教學準備:教學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詩人王勃嗎?說說你學過的王勃的詩。
    我國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樓,叫滕王閣。唐朝時,有一年的重陽節(jié),一位閻姓都督在滕王閣舉行宴會,特地邀請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參加。
    在宴會上王勃一鳴驚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通過對故事的講述,讓學生對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對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為文章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chǔ)。教學要從審美的角度,寫作探究的角度來關(guān)照這篇課文,學生學習課文文字的過程就成了對生活體驗的過程,自我探究的過程,尋求個性化寫作的過程,而不僅僅停留在王勃聰明才智的教學上,這可能是對教學的另一種深化,對平日里對作文畏懼的學生來講無疑是尋找到表達真情實感的載體。
    二、初讀課文。
    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生字字音讀正確。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或。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詞語,句子:
    南昌滕王閣宴會凝望千古傳誦
    余暉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讀,齊讀。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錯誤的讀音,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3、聽師范讀課文。
    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渲染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與文本相呼應的'學習氛圍。
    4、生齊輕聲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看生字表,學生自學生字。
    2、教學生寫督、宴,師范寫。
    生描紅、寫字,師巡視、指導。
    板書: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教學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聽寫詞語:
    文章宴會慶賀胸有成竹
    才氣秋景燦爛文思如泉
    二、精讀課文。
    1、師引讀第一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閣在南昌;
    (2)王勃還正當少年;
    2、重陽節(jié)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當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的文章時,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現(xiàn)的?(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3、從客人們的表現(xiàn),我們知道要當場寫慶賀文章難不難?
    4、而此時的王勃在干什么?自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閣上看長江是一幅怎樣的情景?指名讀課文第三段。指導有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景色的美,從而形象地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我看著學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聽著學生具有聲色之美的誦讀,真的不忍心打斷他們。由于學生在朗讀秋景中體驗到了文字背后隱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對江上秋景的獨特思考與美好的心理體驗,問題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聽我的爸爸說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觸發(fā)了王勃表達的愿望,他當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說了。
    情地朗讀。(體會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這美景是怎么做的?指名讀。(第四段)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什么?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指導讀好詞語: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好好讀這一句話,體會王勃在寫文章時速度快,文筆流暢。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王勃寫出來的文章怎樣?你從哪兒知道?齊讀寫都督的表現(xiàn)的話。這兩句的意思你明白嗎?聯(lián)系第三段想一想。寫得怎樣?師引讀: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7、從這個故事你體會到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才智過人)
    8、齊讀全文,邊讀邊體會,想想王勃是怎樣做到的?
    9、討論:學好語文、寫好文章要多注重觀察、多讀書。再讀名言。
    讓學生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是認識的提升,情感的升華。
    三、作業(yè)
    1、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抄寫本課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段。
    2、完成課文后面的習題。
    教學重難點: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句子: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寫句子又一次感受景色的優(yōu)美,特別是王勃橫溢的才華。假如教學就此結(jié)束,只是讓學生通過感知、誦讀、體驗到秋景自覺地進入王勃的審美世界,變成了王勃的審美需求,總會讓人覺得缺少點什么。于是在課即將結(jié)束時,我又提出了個問題,同樣是在觀看秋景,為什么王勃能寫出千古傳頌的佳句,而其他人卻不能。學生的議論七嘴八舌,有的說王勃善于觀察,有的說王勃勤于思考能夠邊看邊想,有的說王勃王勃讀了很多書,迷人的秋景他可以找到美好的詞語表達學生說了很多,但真正講的好的不多。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二、指導背誦課文、理解句子。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賽讀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
    (2)四人小組討論。
    (3)指名說說。
    三、完成作業(yè)。
    1、抄寫本課詞語。
    2、比一比再組詞。
    騰()凝()緩()
    滕()疑()暖()
    3、背誦課文有關(guān)段落。
    教后反思:
    教師在教學時,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一節(jié)節(jié)的引導學生讀書。第三節(jié)教師通過課文的插圖著力引導學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第四節(jié)的教學,通過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驗王伯寫詩時的文思泉涌。通過對文本的親密接觸,讓學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生一次次走進、走出文本后對王勃的品質(zhì)能真切感知。
    在學生對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王勃能寫出如此精美的文字來,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知道作文并不難,重要的是要博覽群書,要細致觀察。同時通過看圖體會滕王閣的秀美和氣勢恢弘。并補充閱讀有關(guān)王勃的故事,復習王勃的詩。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五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
    千古傳誦。
    齊讀課題。
    學生1:他很了不起,因為他在很短的時間里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氣、才華橫溢、才思敏捷。
    齊讀——“奇才!真是奇才!”
    生:難得一見、絕無僅有的人才。
    指名讀第一節(jié)。
    生:從“聽說”體會到王勃14歲就已經(jīng)名聲很大,連都督都想見見,所以課文中用了請字。
    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相關(guān)的詞語。
    學生交流。(板書: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相機指導學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樣至少有點名氣的人。
    生1:當場寫,沒有什么思考的時間,太難了。
    生2“要是寫砸了,那不是叫這么多的人笑話嗎?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這邊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學士已經(jīng)寫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讓孟學士出風頭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著走。
    學生根據(jù)體會朗讀。
    齊讀。
    讀句子。
    學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讀句子。
    指名回答。(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絕”。
    感情朗讀。
    齊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齊讀。
    生:寫好文章不僅要細心觀察,還要會認真思考。
    生:應該是平時讀書多,知識豐富,刻苦學習。
    齊讀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傳誦體會王勃的才氣。
    學生自讀自背。
    學生齊背。
    生:學生聯(lián)系到《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準,《詠鵝》的駱賓王,書法家懷素,破陋習的少年孫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樣勤于思考,勤觀察,敢于表現(xiàn)自己……。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六
    生:我最欣賞“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師: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看看有問題要問嗎?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句。
    生:我想讀懂這句詩的意思。
    師:我很高興!你們已經(jīng)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這句詩的意思了,我覺得“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边@一句描寫的就是詩句的情景。
    (一生讀得深情而又歡快)你為什么要這樣讀?(這景色太美麗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歡,被深深地陶醉了?。?BR>    (一生讀得舒緩而又寧靜)你讀的感覺好像不太一樣,能說說嗎?(我覺得這景色非常安靜,我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驚動那飛翔的野鴨!)你已經(jīng)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
    師:(全班配樂朗讀)此時此刻,欣賞著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這迷人的秋景畫下來?。悄憔褪橇瞬黄鸬漠嫾伊耍。?。
    生:我想用攝像機把它拍下來?。ò堰@動人的鏡頭永遠地珍藏起來,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兩句?)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邊的云霞多么美麗……(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生:老師,我能自己編一首小詩嗎?(當然可以!)一道夕陽鋪水中,水天一色兩悠悠。孤鴨遠飛余輝盡,惟有江水天際流。(掌聲)。
    師:你最崇拜的詩人是誰?(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歡喜得不得了)。
    ……。
    發(fā)展性評價就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評價。在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非常驚喜地看到,教師過去那種冷面孔少了,那種簡單、粗暴、挖苦的評價語言少了;更多的是給予學生人文關(guān)懷,關(guān)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己、擁有自信、挖掘潛能,最大可能性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我們也經(jīng)??吹桨咐?中的現(xiàn)象,教師試圖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激勵性的獎品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從實踐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激勵性的獎品過多,鼓勵性語言過于單調(diào)。這樣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個誤區(qū),這種發(fā)展性評價變成了一種物質(zhì)誘惑,學生注重的只是教師的獎品,而不是關(guān)注學習的內(nèi)容。表面上雖熱熱鬧鬧,但只是一種“泡沫”而已。獎品過多過濫,學生也變得無所謂、不稀罕。從案例1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評價語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沒有別的語言了。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再加上小朋友整齊劃一的動作、口號,顯得機械單調(diào),小朋友對同伴的鼓勵已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只是應付一下,甚至是極不情愿的。那么,學生到底好在哪兒,棒在何處,誰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霧里看花”了。發(fā)展性評價更加注重喚醒學生的生命態(tài)度,激發(fā)對知識的渴求,釋放學生內(nèi)在的潛能。事實上,教師那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一個溫柔的撫摸,教師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那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語言,甚至獎勵學生一項學習任務都能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
    二是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沒有起到提升的作用。教師的評價只是簡單的肯定與否定,僅限于知識層面上的對與錯。如案例1中,“你說得很正確!”、“說得還不錯!”、“非常有道理!”、“這是你的發(fā)現(xiàn)!”等等,教師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說“不”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沒錯,但學生的這種“體驗”真的都是完美的嗎?否定學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嗎?筆者認為,教師對學生錯誤的或者不完全正確的回答的糾正恰恰是非?!白鹬亍钡谋憩F(xiàn)。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討論,反復修改,這樣可以使學生不斷地深入思考,“體驗”才會更深刻,才會更“獨特”,這是不是比那些簡單地處理學生的回答更“尊重”學生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貫徹新課程理念時,如果只是從概念上理解、從形式上改變那是非常膚淺的,我們應著眼于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從文本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只有這樣,新課程理念才有可能真正落實,才能達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三是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關(guān)注到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都是發(fā)展性評價的內(nèi)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視。傳統(tǒng)的教學,只關(guān)注知識與能力的評價,所有的評價方法、內(nèi)容都是為了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如何去學習、如何去讀書、如何去解決問題并不關(guān)注,因為他們要的只是“葫蘆”。案例1中,如果我們把“說得還不錯!”變成“你解釋得非常精彩,比老師說得更有道理!”對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給予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賞,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如果我們把“哪位同學比他讀得更好?”變成“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讀一遍會更棒!”這種評價無疑更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鼓起自我挑戰(zhàn)的勇氣。我們從案例2中可以看到,教師更關(guān)注到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評價,“我很高興!你們已經(jīng)學會讀書了。”讓學生懂得讀書的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阏娌缓唵?!”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結(jié)果給予充分的肯定?!澳阋呀?jīng)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啊!”對學生全身心地溶入課堂、溶入文本的學習態(tài)度給予充分的贊揚?!澳悄憔褪橇瞬黄鸬漠嫾伊?!”“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這種評價方法的多元化,促進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優(yōu)秀者。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七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眼、時寫下千古名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氣。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文配有彩色插圖,有助于同學體會詩句意境,加深記憶。
    同學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老師揭示課題后,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同學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敬重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同學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抓住重點段落,通過理解詞句、圖文對照、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課文描繪的迷人秋景,體會詩句蘊含的優(yōu)美意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氣,激發(fā)同學的學習熱情。
    三課時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八
    1、知識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
    2、情感目標:從本課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3、技能培養(yǎng):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借助多媒體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堂拾零。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9課出示課題:少年王勃要求齊讀課題。
    教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王勃給了你的什么樣的印象?
    2、就連課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這樣贊嘆(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讀奇才!真是奇才!
    3、教師:什么叫奇才?
    4、教師:王勃到底是什么樣的奇才,讓我們回到兩千年前,重溫王勃寫作這兩首詩的情景吧。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師:誰來讀讀第一小節(jié)?
    2、這里你能體會到王勃是位奇才嗎?
    指導學生抓住聽說請體會。
    教師:少年王勃14歲就已經(jīng)中得舉人,名聲遠播,就連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這毛頭少年到底有沒有才華。
    三、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請學生自由輕聲讀2、3、4小節(jié),看看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王勃是個奇才?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1)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王勃寫文章時寫得快?
    (2)王勃為什么能在寫文章的時候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呢?是他以前就到過滕王閣嗎?還是寫這文章太簡單了?他的文思是從哪里來的呢?(學生回答)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指導朗讀。
    教師評價:那你能將體會到的客人們?yōu)殡y的神情給讀出來嗎?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眾人的心態(tài)。
    (4)王勃站在窗前僅僅就是為了欣賞江上的美景嗎?如果只看不想會怎么樣?
    (5)正是因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開頭、中間、結(jié)尾該怎么樣寫,所以他提筆的時候才會(引讀: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王勃寫文章的時候速度特別快,那他寫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那你們也拍著桌子把都督夸獎王勃的話讀一讀!
    )
    (4)這兩句話是滕王閣序中最出名的兩句,至今人們還在傳誦著。它所展現(xiàn)的美景就是剛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再來細細體會一下這迷人的景色!
    齊讀)。
    (7)王勃面朝著贛江美麗的景色是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而我們平時看景色不注意觀察,王勃看景物的時候是怎樣的?(邊看邊想)。
    (8)這就是勤思考,我們要想像王勃寫文章那樣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觀察、勤思考!
    4、讓我們捧起書,帶著對王勃的敬佩,帶著對他的贊美,一起讀讀2、3、4小節(jié)。
    四、教學第五小節(jié)。
    教師:于是(引讀)王勃寫的千古傳誦名文。
    1、你從哪個字詞又體會了王勃的才氣?板書:千古傳誦。
    五、背誦課文。
    1、同學們,王勃寫的這篇千古傳誦的文章中詩句描繪的景色,你們愿意來記記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兩節(jié)。
    2、讓我們一起來將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句描繪的情景永遠記在心間。
    六、拓展交流:
    1、像王勃這樣年少機敏的少年,你還知道哪些?
    2、你覺得怎么才能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些?
    板書:
    9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
    千古傳誦。
    齊讀課題。
    學生1:他很了不起,因為他在很短的時間里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氣、才華橫溢、才思敏捷。
    齊讀奇才!真是奇才!
    生:難得一見、絕無僅有的人才。
    指名讀第一節(jié)。
    生:從聽說體會到王勃14歲就已經(jīng)名聲很大,連都督都想見見,所以課文中用了請字。
    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相關(guān)的詞語。
    學生交流。(板書: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相機指導學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樣至少有點名氣的人。
    生1:當場寫,沒有什么思考的時間,太難了。
    生2要是寫砸了,那不是叫這么多的人笑話嗎?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這邊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學士已經(jīng)寫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讓孟學士出風頭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著走。
    學生根據(jù)體會朗讀。
    齊讀。
    讀句子。
    學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讀句子。
    指名回答。(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BR>    理解拍案叫絕。
    感情朗讀。
    齊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齊讀。
    生:寫好文章不僅要細心觀察,還要會認真思考。
    生:應該是平時讀書多,知識豐富,刻苦學習。
    齊讀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傳誦體會王勃的才氣。
    學生自讀自背。
    學生齊背。
    生:學生聯(lián)系到《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準,《詠鵝》的駱賓王,書法家懷素,破陋習的少年孫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樣勤于思考,勤觀察,敢于表現(xiàn)自己。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十九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事情發(fā)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2課時。
    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1、長江發(fā)源于青海,沿途經(jīng)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nèi)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jīng)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文章野鴨披著燦爛讀《藤王閣序》才氣秋景。
    慶賀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jié)合剛才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jiān)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jié)構(gòu),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二十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專題學習網(wǎng)站。
    一、導入。
    播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錄音,請學生欣賞。師:剛才那首詩的作者是誰?(板書: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還寫了一篇千古傳誦的美文,那就是《滕王閣序》。(板書:少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你通過朗讀了解到什么?
    2.指名請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
    3.了解滕王閣(學生瀏覽網(wǎng)站視頻、文字解說)。
    過渡:大家讀書的能力很強,真了不起!為了學習更多,請小組合作借助網(wǎng)頁把字詞學會。
    三、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主瀏覽網(wǎng)頁。
    2、檢測自學結(jié)果:無拼音、加拼音讀生字、詞。
    過渡:字詞也學會了,真不錯!誰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滕王閣序》的?請細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
    四、精讀課文。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重點突破。
    1、說說哪個自然段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2、“落下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到底是怎樣的情景?出示動畫。
    3、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一情景的?(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4、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合作讀。
    5、這么美的句子,你喜歡嗎?人們聽到王勃寫出這么美的句子時有什么反應?指名答。
    6、請學生演一演,理解“拍案叫絕”。
    7、回味詩句。(讀)。
    8、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9、王勃怎么寫出的?其他客人呢?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在座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10、王勃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瀏覽網(wǎng)頁了解王勃的成才故事。
    11、擴展閱讀:王勃還寫過哪些千古傳誦的作品?(學生瀏覽網(wǎng)站資料)。
    五、自由表達。
    少年王勃的教學教案篇二十一
    【學習目標】。
    1、我能認寫本課生字詞,認識多音字“少、都”,能夠借助工。
    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
    等詞語的意思。
    2、我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我能理清課文內(nèi)容,學習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自主學習】。
    1、我把課文讀了。
    2、讀寫字詞。
    1、把生字抄一抄:查查多音字:少()都()。
    2、讀一讀并理解詞語:探望滕王閣姓閻都督宴會才氣邀。
    請慶賀凝望水天一色余輝燦爛飄蕩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
    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拍案叫絕。
    【合作探究】。
    1、讀了《少年王勃》,王勃給我留下了的印象。
    2、品讀課文,想想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經(jīng)過又怎樣?結(jié)果呢?
    【反思質(zhì)疑】。
    自學后,我還有以下問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段(重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水天一色”、“鶩霞齊飛”的美麗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難點)。
    3、學習文中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運用成語的寫作方法。
    【自主學習】。
    1、查找資料并結(jié)合課文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
    天一色”的意思。
    2、課文中都督是如何評價王勃的呢?什么樣的人才能稱。
    為“奇才”?
    【合作探究】。
    1、讀二至四段,思考:宴會當天來了許多人,大家都擔心短時間。
    內(nèi)寫不出來,不敢寫,小小年紀的王勃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
    2、為什么小小年級的王勃竟能如此揮灑自如?都督為什么會拍案。
    叫絕?
    【拓展訓練】。
    1、積累有關(guān)寫作的成語:
    2、有關(guān)描寫秋天的詩句:
    3、試著讀一讀下面的《滕王閣序》選段。
    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一作:層臺;即岡一作:列岡;天人一作:仙人)。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通:舳;迷津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學習目標:
    1、我能認寫本課生字詞,認識多音字“少、都”,能夠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詞語的意思。(重點)。
    2、我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我能理清課文內(nèi)容,學習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難點)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故事激趣,導入課題:
    (1)講王勃的小故事。
    2.出示目標:先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投影出示)。指名讀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
    1、生完成自主學習1,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后分組展示: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收獲。
    2、生完成自主學習2,師巡回指導。完成后分組展示: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收獲。
    3、完成自主學習3,完成后分組展示: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收獲。
    三、合作探究。
    1、ppt出示合作探究一,生討論交流,師巡回指導,后小組代表班級內(nèi)匯報展示。
    四、達標檢測。
    生自主完成后展示。
    五、板書設(shè)計。
    起因有才氣,被邀請赴宴。
    其他客人:誰也不敢答應。
    經(jīng)過結(jié)果《滕王閣序》千古傳誦六、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