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對于教學的順利進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有準確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這些教案范文是經(jīng)過教師實際教學實踐檢驗過的,可信度較高。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一
《孔雀東南飛》,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話題是愛的生命樂章,本單元這幾篇文章,都是純潔愛情的美麗贊歌?!犊兹笘|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愛情美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此類詩歌時,大多是等著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其中討論探究,作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nèi),有沒有斷腸的淚。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歌曲調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為本篇的學習奠下感情基調。
(二)課前檢查字詞。
(三)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結合剛才的《孔雀東南飛》歌曲,談談你對整個故事的感受?并用一兩個字概括你的讀后感。
(四)重點突破。
當蘭芝離開劉家時: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組細步,精妙世無雙.”:一連串夸張性動作的鋪張,意在表現(xiàn)蘭芝被逐離焦家前的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突出“精妙世無雙”這一點,既體現(xiàn)蘭芝之美,堅強,也是對她命運不公譴責。
蘭芝離家時:善良。
蘭芝的再嫁: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側面烘托了她的美…….
點撥:“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币恢钡健白話鞏|南枝”。
說明:焦仲卿鐘情,叛逆。
點撥:焦母蠻橫無理蘭芝的兄長不近人情作用:襯托。
(五)難點突破。
1、劉蘭芝是那樣的美麗善良,劉焦的愛情是那樣的完美,焦母為什么要把蘭芝休了呢?《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庇腥藫?jù)“共事二三年”還沒子嗣,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所以蘭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見。
2、閱讀下面文字,尋找原因。
蘭芝: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焦母: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其得自由。
點撥:真是“不順父母”嗎?當然不是,這只是“莫須有”的罪名,是封建禮教在作怪,一段美麗的愛情,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夭折了,封建禮教才是罪魁禍首。
3、被休后的蘭芝被太守家看中,為什么還要“舉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點撥:以死向封建禮教抗爭。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華,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二
1.把握每段的要點,明確孔孟二者的差異。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3.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4.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5.感悟文化與文化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2.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3.孔孟思想的具體特點。
[教學難點]。
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教學設想]。
由孔孟之說引出話題的歷史原因,領悟作者的思想方法。思考孔孟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并從文中找比較他們的不同之處,進而分析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
[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啟發(fā)式。
[媒體設計]。
運用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屬于自讀篇目,課文結構清楚,層次清晰,闡述的觀點也并不深奧,再加上高三學生此時對孔孟已有不少的接觸和了解,相關的文化常識也比較熟識,因此本文比較適合于自學。自學并不等于放羊,應該引導學生自學,在45分鐘內(nèi)盡可能收到吸收文化和培養(yǎng)能力的最大益處。本篇課文的課后練習,比較適合于作為邊閱讀邊思考的激發(fā)點使用,應該充分運用,這樣學習本課的效果似乎更加切實些。
在教材處理上,這一課時把教學內(nèi)容切分成三大板塊,先是整合課文內(nèi)容,其次是晶詞味句重點突破,然后適當擴展,溫故知新。課后提供一篇逆向思考類文章,為的是能讓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得以有效的訓練。
一、導入語。
上一篇課文我們了解了莊子,其實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顏淵、子路我們?nèi)缋棕灦?。同時,我們還通常把孔孟并舉。提到大成至圣,我們就會想到亞圣,這兩個人總是如影隨形,有時孟子的光輝甚至還會把孔子遮掩著。其實,孟子與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時期,孟子生活的是戰(zhàn)國時代。據(jù)《史記》,孟子是孔子的門人于思的學生,這兩人真的能夠如出一轍嗎?讓我們一同來閱讀著名學者黃仁宇先生的《孔孟》。
二、整體初讀,歸納提要,整合課文內(nèi)容。
快速閱讀課文,把每一節(jié)當中的重點語句劃出來,然后對本文內(nèi)容作一個提要。這個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訓練學生的速瀆能力,速讀要講求質量,所以第二個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在快速閱讀當中迅速抓住每一節(jié)中的關鍵信息。之所以分解到每一節(jié),是因為段節(jié)的層次性不很復雜,而它又是一篇課文骨架,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會相對小一些。
(明確:本文的內(nèi)容提要: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蕩悠閑,輕松愉快,孟子則凡事緊張??鬃诱J為性惡來自于先天,孟子則持性善論??鬃訉Α岸Y”非常重視,而孟子則不大拘泥于禮。孔盂的不同,主要是因為局勢起了變化,孔子處在春秋時期,周禮還有一定的約束力,戰(zhàn)事尚未波及全民,戰(zhàn)事的方式如同競技,還不足以造成社會全面動蕩。因此孔子認為東周那樣的社會秩序仍可恢復,他提倡克己復禮,正名復古。孟子處在戰(zhàn)國前中期,戰(zhàn)國七雄已經(jīng)準備長期的大廝殺,戰(zhàn)爭已有相當規(guī)模,戰(zhàn)事已經(jīng)相當殘酷,社會全面動亂。因此,孟子認為出路在于改弦更張,他的種種主張都是突破“禮”的約束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可以通過量化來考查學生的閱讀品質:如孔孟的三個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局勢起了變化。
三、品詞析句,探究質疑。
明確:主要闡述孔孟二人的相同,而第二段的開頭又有“但是”的轉折,然后進而論述了二人的不同。
2.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么?
提示:所謂“緊張”,與上文的“輕松愉快”相對,可用“沉重痛苦”來對解,但是還要結合下文來具體回答,是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3.“雖為圣賢,仍要經(jīng)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從這個話里怎么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jīng)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yǎng)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5.“他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tài)都比較閑雅,孔子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
6.為什么說“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lián)相保?!笆参椤庇质枪糯娛戮幹?,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7.為什么說孟子的性善論帶著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復天性而已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8.何謂“低水準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話都適用于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nèi)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jīng)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10.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xiàn)象?
提示:(1)善于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以之為依據(jù)。
四、拓展延伸。
翻譯《寡人之于國也》,并結合本文說說孟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研究歷史文化現(xiàn)。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故蕉笾埂R晕迨叫Π俨?,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洚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BR> [譯文]粱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nèi)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nèi);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疾爨弴恼?,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老百姓沒有再減少,我的百姓沒有再增多,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zhàn)爭作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的兵器已經(jīng)接觸,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wǎng)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chǎn)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chǎn)季節(jié),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舉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
—貴族家的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BR> 從本文的第一句話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事頻仍,孟子給梁惠王提出的方案是發(fā)展生產(chǎn),注意民生,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由于戰(zhàn)爭,殺人盈城,殺人盈野,對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民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孟子關于王道的主張就是針對當時的局勢提出來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民的災難深重,社會矛盾的尖銳,也可以體會孟子慈悲為懷的胸懷,為民請命的激切。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三
(一)領會作品中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對真實、鮮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
(三)認識到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從而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的必然滅亡。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課文開頭一段“舞臺說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這段“舞臺說明”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舞臺氣氛。這種氣氛同劇情緊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煩躁、郁悶不安的情緒,預示著一場雷雨的到來。不僅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務,而且感染了讀者或觀眾,也隨之產(chǎn)生一種壓抑感。
這一點跟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是相同的。(可與第三冊中《祝?!贰赌赣H》《藥》《夜》等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作比較,以加深理解。)。
分析:30多年的悲慘遭遇和痛苦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把她的性格磨煉得堅強又勇敢,她對殘酷的現(xiàn)實充滿了憤恨,但她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這一切不幸歸結于“報應”和“命運”;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樸園的“懺悔”中產(chǎn)生的某種輕信和諒解。在對話中,她既有意識地在隱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語言動作中不斷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這正是劇中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三)侍萍在與周樸園的對話中,有幾處掩飾?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點?
分析:周樸園四次問到她姓什么,是誰,她都很自然地掩飾過去,語調平緩,不露聲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語言動作有:熟練自然的關窗動作,對侍萍的身世及周樸園的隱情細致地述說,對繡著梅花襯衣的熟記。
(四)這一層中,周樸園的情態(tài)上有哪幾次變化?請按情節(jié)發(fā)展敘述。
分析:開始是漫不經(jīng)。動地用對待下人的態(tài)度談起了雨衣和關窗的事;忽然從侍萍的關窗動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識之處,感到奇怪,認真地詢問:“你——你貴姓?”氣氛趨于緊張,情節(jié)出現(xiàn)波瀾,而魯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氣氛稍有緩和;周樸園就口音把話題引向無錫,轉彎抹角有意識地詢問三十年前發(fā)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魯侍萍在周樸園的連連追問下,仍然保持語調的平緩;但聽到周樸園在有意撒謊,遮蓋罪行,于是她悲憤地敘述了自己30多年來的悲憤遭遇,使周樸園驚恐緊張的情緒不斷增長;他時而“痛苦”,“汗涔涔地發(fā)出‘哦’的嘆聲”,時而驚愕地問:“你是誰?”;當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時,周樸園已經(jīng)驚恐地語不成聲。
(五)我們在高一年級時,曾學過孫犁的小說《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數(shù)幾段對話了。試與本課周、魯兩人的對話作比較。
分析:《雷雨》中周樸園的對話是從漫不經(jīng)心到感覺奇怪到驚恐緊張,最后語不成聲。魯侍萍的話是語調平緩,自然掩飾,最后是悲憤地揭露。而小說《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對話卻是那么簡潔樸素又情意綿綿:夫妻話別一場水生妻的四句問話是平問、側問、追問、逼問,水生則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閃;而表現(xiàn)水生妻情態(tài)的三句對話,則又申明大義,自豪純樸;水生離別前的三句囑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囑,更是表現(xiàn)出不甘落后,積極向上,英勇不屈的內(nèi)心世界。再有,幾個女人商量探夫與探夫不遇回來的兩場對話,更是生動傳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說出,幾個女人雖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質樸憨厚、僅促羞澀之態(tài),早已躍然紙上。
兩篇課文的人物對話,都是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圍、語調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分析:因為他意識到侍萍的出現(xiàn),將威脅到他的名譽、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種種罪惡將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驚愕”“惶恐”。他以為搬了家,離開了無錫,從前的罪惡無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現(xiàn),卻給他精神上以沉重打擊,他表現(xiàn)出的驚恐萬狀正是他內(nèi)心虛偽的表現(xiàn)。
分析:他認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臉不認人,厲聲責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妄圖恐嚇侍萍,但侍萍從幾十年的壓迫中已經(jīng)把自己磨煉得頑強勇敢,周樸園的責問只能引起侍萍悲憤的反駁;周樸園見硬的不行,又以“現(xiàn)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舊事“又何必再提呢”,試圖穩(wěn)住魯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騙的手段,口口聲聲地表白他沒忘舊情,——屋中陳列著從前她喜歡的家具,每一年都記得她的生日,保留著關窗的習慣,多少年來一直在“紀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給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來的舊恨新仇。
(八)魯侍萍又是如何對待周樸園的呢?
分析:這時的侍萍,經(jīng)過30多年苦難的折磨,對過去充滿了仇恨,面對著周樸園的威脅哄騙,繼續(xù)控訴周樸園的罪行:“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并當即撕毀了支票,表現(xiàn)了她的骨氣和尊嚴,表示了她對周樸園和不公平社會的蔑視和抗議。
分析:周樸園面對自己的兒子,依然擺出資本家對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態(tài)度。他明知故問魯大?!敖惺裁疵帧薄坝惺裁词隆?,繼而教訓他“只憑意氣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諷刺他“沒有經(jīng)驗只憑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惡狠狠地向魯大海宣布:“你現(xiàn)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jīng)把你開除了。由此可見,周樸園與魯大海的沖突,是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從而揭露了周樸園反動的階級本性。
(十)魯大海被周樸園宣布開除后,又是怎樣同周樸園斗爭的?”
分析:魯大海已經(jīng)清楚地認識到周樸園為了賺錢什么都能干得出來的階級本性,在憤怒痛斥周樸園用金錢收買工人敗類平息罷工斗爭的同時,無情地揭露了周樸園的血淋淋的發(fā)家史: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時,故意叫江橋出險,淹死2200名小工,每個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塊錢。之后,又頑強地跟周樸園的打手們“還手”對打,痛罵周家的人是一群強盜。
(十一)通過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斗爭,你看出了什么問題?
分析:魯大海的斗爭明顯地表現(xiàn)出經(jīng)驗不足,從他的語言也足見他的魯莽和幼稚,但通過他的斗爭,畢竟表現(xiàn)出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的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表現(xiàn)出中國無產(chǎn)階級斗爭到底的決心。魯大海的出現(xiàn),使劇作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使整個悲劇透出一線光明。
(十二)這一場劇的結尾,魯侍萍有兩句欲言又止的話,分析一下她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話是:“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第二句話是:“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边@兩句話飽含了復雜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兒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親弟弟魯大海的舉動又使她憤慨,感到了階級對立的尖銳,所以叫了一聲“你是萍”,又馬上以諧音字掩飾:“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當周萍問她是誰時,她想說“我是你的媽”,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兒子已經(jīng)成了資本家的強盜和幫兇,又馬上轉口:“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充分表現(xiàn)出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清。
(十三)課文以魯家母子的離去作為結束。那么周樸園作為一個典型形象塑造其社會意義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認真討論一下。
分析:周樸園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有一種可怕的統(tǒng)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長成的資產(chǎn)階級,同封建階級有著深刻的政治的、經(jīng)濟的、思想的血肉聯(lián)系。
(十四)結合“思考和練習”二,分析周魯兩家的矛盾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樸園是封建資本家的代表,魯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層勞動人民,他們在階級地位和思想意識上存在著截然對立的矛盾,他們的對立沖突是必然的,這一悲劇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剝削和壓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正是由于這一階級根源,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階級沖突才異常激烈,形成最本質的沖突。
(十五)歸納主題思想是什么?
分析:《雷耐》以2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內(nèi)部的尖銳沖突,以及周、魯兩家復雜的矛盾糾葛,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對舊社會人吃人的現(xiàn)象,對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腐朽、沒落、污濁的內(nèi)幕做了深刻而又細致的揭露。從這個家庭的崩潰,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必然滅亡的命運。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四
1、知識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茶館》卷軸式的平面結構及其獨特的戲劇沖突;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研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2、過程和方法:師生課前分別準備資料,課上師生互動,通過誦讀、討論、研習、品讀的過程,完成教學目標,解析重點、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認清那個時代的黑暗,了解百姓的痛苦,珍惜現(xiàn)在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品味劇本獨特的語言風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分析矛盾沖突,揭示《茶館》的主題思想。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二、簡介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說《月芽兒》《我這一輩子》。劇本有《龍須溝》《茶館》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三、介紹《茶館》劇情。
《茶館》共三幕,各寫一個時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處: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神氣十足,連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錢有勢的人家為了一只鴿子,可以請來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錢糧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閑;朝中的太監(jiān)總管不僅家中人生活奢華,而且還可以用高價買來妻子;農(nóng)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常四爺談國事被抓;秦仲義雄心勃勃興辦工廠,工業(yè)救國。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xiàn)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tǒng)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nóng)民的破產(chǎn)、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第三幕: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館已經(jīng)破爛不堪,無論主人怎樣改良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廚師只能在監(jiān)獄里蒸窩窩頭;身懷絕技的藝人無法維持生計,民間藝術瀕于失傳。與此對照,惡勢力卻異?;钴S,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頹,其后代登場。劉麻子、唐鐵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無恥;沈處長比以前的馬五爺更仗洋人勢力向中國人施威;龐太監(jiān)的侄子們則組織復辟活動,百姓更難以生活。最后茶館掌柜王利法在茶館被人霸占之后懸梁自盡。作者懷著強烈的激情批判和詛咒了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表明了舊中國注定滅亡。劇中通過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區(qū)一筆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到來。
四、快速讀文,整體感知。
1、完成字詞積累。
2、這一幕寫到了哪些人物?大致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點撥:這一幕出場的人物較多,但他們都是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在茶館一閃而過,所有人物、情節(jié)就像一個個畫面,這無數(shù)個畫面組織起來,就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展開。人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類是在這三座大山壓迫下的各階層的人們。前者如西太后的寵奴龐太監(jiān),吃洋飯的惡霸馬五爺,特務宋子恩、吳祥子,流氓黃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販子劉麻子,江湖騙子唐鐵嘴等。后者如王利發(fā)、秦仲義、康順子、康六、鄉(xiāng)婦、老人等。
3、這一幕寫了哪些事件?用小標題概括。
主要事件:馬五爺施威、康六賣女、常四爺罵洋貨、鴿子之爭、秦仲義夢想實業(yè)救國、秦龐交鋒、茶客對話、常四爺被抓、龐太監(jiān)買妻。
這些事件關系到戊戌變法、實業(yè)救國、、洋教勢力強大、民族資本家興起、洋貨傾銷中國等等,反映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農(nóng)村民不聊生,從而表明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無可救藥。
五、作業(yè)。
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經(jīng)過和結局,體會劇本如何形象地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說說本文的主要事件。
一、分析人物形象。
《茶館》中出現(xiàn)的人物眾多,前后三幕中出場的共有30多個,我們不可能一一分析,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分析一下課文節(jié)選部分出現(xiàn)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發(fā)、常四爺、松二爺、宋恩子、吳祥子、劉麻子、唐鐵嘴及課文中提到的秦二爺幾位。
(一)、王利發(fā)。
1、對不同人采取不同態(tài)度。
(1)、對難民、李三等人:“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對難民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xiàn)他自私。
(2)、對大兵、警察、特務:“您圣明?!薄澳愣嘟o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老總們在對不起,還沒開張,要不然,諸位住在這兒,一定歡迎!”“您甭看,準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對他們的態(tài)度則是討好,巧應付,怕得罪。表現(xiàn)王利發(fā)的圓滑世故。
(3)、對唐鐵嘴之流:“你混得不錯呀!穿上綢子啦!”“可是,我這兒已經(jīng)住滿了人,什么時候有了空房,我準給你留著!”
對唐鐵嘴厭惡仍笑臉相迎,表現(xiàn)王利發(fā)的精于處世。
2、善于經(jīng)營,不斷改良。
“allright?”“yes,也有這么一說!”
體現(xiàn)王利發(fā)言語上的改良。
“西直門的德泰,……全先后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
“大茶館全關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隨機應變地改良!”
通過王淑芬和常四爺之口表現(xiàn)王利發(fā)善于改良,是茶館業(yè)中的佼佼者。
3、對現(xiàn)實不滿,含蓄表達:
“這年月還值得感謝!”“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
表現(xiàn)王利發(fā)的膽小怕事。
總結:王利發(fā)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fā)善于應酬,善于經(jīng)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chǎn)的命運。王利發(fā)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二)常四爺。
1、“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得著,特意給你送來了!”表現(xiàn)常四爺?shù)淖允称淞?,樂于助人?BR> 2、“什么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表現(xiàn)常四爺?shù)膼蹏⒏易鞲覟椤?BR> 3、“要是洋人給飯吃呢?”“盼著你們快快升官發(fā)財!”表現(xiàn)常四爺?shù)恼?、倔強?BR> 總結:旗人。正直,愛國;倔強,敢作敢為;自食其力,樂于助人。
(三)松二爺。
1、“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可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表現(xiàn)松二爺?shù)挠问趾瞄e、懶散無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見您兩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你說得對!嗻!四爺,走吧!”表現(xiàn)松二爺?shù)哪懶∨率隆?BR> 總結:旗人。膽小怕事,懶散無能,游手好閑,喝茶玩鳥,不愿自食其力。最終餓死。
(四)秦二爺。
民族資本家。一心實業(yè)救國,最終破產(chǎn)。
(五)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
(六)唐鐵嘴。
“我感謝這個年月!”“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算命看相的江湖騙子。無恥。
(七)宋恩子、吳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們看,王掌柜必會給咱們想辦法!咱們得給王掌柜留點面子!”“對啦!坐下談談吧!你們是要命呢?還是要現(xiàn)大洋?”“別動!君子一言:把現(xiàn)大洋分給我們一半,保你們倆沒事!咱們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時候,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tǒng)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tǒng)效力……”“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
宋、吳二人的貪婪、蠻橫、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三、課堂小結。
《茶館》展現(xiàn)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戊戌變法失敗后的晚清末年、軍閥混戰(zhàn)的民國初年、抗戰(zhàn)勝利后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的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時期,描繪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三個黑暗、病態(tài)、荒誕的社會發(fā)展片斷,揭示了舊社會的必然滅亡。
四、作業(yè)。
1、寫一篇人物評論:我看王利發(fā)(300字左右)。
2、分成幾個小劇組,準備分角色讀老師指定的一個或幾個片段。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五
《雷雨》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戲劇家曹禺先生的經(jīng)典作品,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悲劇。其情節(jié)與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導演,著名演員鞏俐、周杰倫領銜主演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雷同,據(jù)說該片就是根據(jù)《雷雨》改編的。
《雷雨》全文以兩個沖突為主線,一個是周家大家長周樸園與妻子蘩漪的沖突,表現(xiàn)了封建家庭內(nèi)部矛盾;另一個是周樸園與礦工魯大海的沖突,表現(xiàn)了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兩條線通過周家與魯家兩個家庭復雜的人物關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可尖銳悲劇的戲劇沖突。
《雷雨》的人物關系如下。
這樣的人物關系注定里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劇了。不過在曹禺先生設計的劇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劇了。
下面是我就三個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一)周樸園。
(二)蘩漪。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里。當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huán)境中走向變態(tài)的發(fā)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xiàn)代戲劇的一大貢獻,深刻地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劇中蘩漪在雙重的悲劇沖突雖走完她心靈的全部歷程。在這個悲劇女性身上,閃爍出曹禺卓越的藝術才華。
(三)魯大海。
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樸但又頭腦清醒。他作為工人代表,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魯大海雖然在談判中有些失利,就是因為他太相信那些代表,太缺乏社會經(jīng)驗了。但他的剛正不阿實在令人佩服。他就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下燃起的星星之火,終有燎原之勢。
《雷雨》中的所有人都是悲劇的,他們很可憐,但也有可恨之處。所以的一切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那個社會背景下人們悲劇的縮影。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步驟與方法:
1.看“預習提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了解課文。
2.教師出示應掌握的實詞和虛詞,讓學生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弄明白。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答。
3.同位(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二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
4.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5.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上課)。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BR> (板書:學不可以已)。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R> 師: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論述了學習的意義。
師: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生(1):比喻。
師:很好。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板書:青青于藍,冰寒水)同學,請你回答。
生(2):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會發(fā)生變化。
師: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生(2):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發(fā)展。
師:對。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板書:直木為輪)(學生舉手)同學。
生(3):說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師:對。誰能說得更全面、更具體些?(學生舉手)同學。
生(4):比喻說明人的資質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而且一旦提高和發(fā)展了,就不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即人若不斷地學習下去,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師:很好。“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板書:金就礪、木受繩)。
生:(集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板書:知明而行無過)。
師: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BR> 師:對。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yōu)椤吧啤?。這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fā)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請同學背誦第二自然段。
生(5):“吾嘗終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師:很好。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段寫了幾層內(nèi)容?同學回答。
生(6):分三層。第1句為第一層,第2、3句為第二層,第4句為第三層。
師:對。第一層闡明什么內(nèi)容?同學。
生(7):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師:對。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同學。
生(8):分總關系。
生:(部分)學習。
師:對。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生:(集體)比喻。
師:用哪幾個比喻?同學。
生(9):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板書: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師: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三段,“積土成山”,開始。
生:“積土成山……用心躁也?!?BR> 師: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0):這段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分三層:第一層,從“積土成山”到“金石可鏤”,闡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第三層,從“蚓無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闡述學習要專心。(板書:學習態(tài)度—積累、恒心、專心)。
師: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同學。
生(11):比喻。
師: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
生(11):對比關系。
師:對。本段的三層內(nèi)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同學,你說說。
生(12):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師:很好。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學生動筆寫,5分鐘)。
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誰說?(學生舉手)同學。
生(13):知識如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就會枯竭。
師:比喻貼切嗎?(學生答:“貼切。”)同學,你怎樣寫的。
生(14):空虛的頭腦若以知識來充實,猶如雨水澆灌著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復生氣。
師:很好。同學,你說一個。
生(15):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的生活,猶如在黑暗中的遠征。
師:好。同學。
生(16):沒有知識的頭腦,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師:他從反面設喻,也很好。同學。
生(17):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東搖西晃,虛度年華。
師:請同學們推敲一下是否貼切。同學,說說你的意見。
生(18):不貼切。“斷線的風箏,東搖西晃”主要是說無明確的飛行方向,與“沒有知識”無相似之處。
師:若將本體改動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句,請你改一下。
生(19):將“知識”改為“志向”。
師:對。改為“志向”“目標”“理想”等,就是個很生動貼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須符合合理、生動、新穎的要求。
師:再請同學們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學生寫,6分鐘)。
師:我看同學們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幾個小組交流一下,寫得好的向全班同學推薦一下。(6人一組,交流7分鐘)。
師:哪些同學寫得不錯,請組長推薦一下(第二組組長舉手說:同學),請同學讀讀。
生(20):謙虛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鷹,知道天高地闊、學海無涯,因而刻苦好學,永不自滿;驕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淺嘗輒止、夜朗自大。
師:好。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還有好的嗎?(第五組組長站起來說:同學請同學讀一下。
生(21):勤奮的人,像一顆明珠,無時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毫無用處。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七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BR>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維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發(fā)(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后)發(fā)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吊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guī)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里,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并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么用。(您)現(xiàn)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BR>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后,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jīng)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干)的妻子,結婚后(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并約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并沒有什么不正當,哪里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么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jié),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fā)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fā)稟告母親,現(xiàn)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八
雨從鉛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間。
我望著天,望著雨,望著雨中的一切,感受風,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聽著窗外時緊時疏的雨聲,便滿心都會貯起了詩情詞意,往常的世俗喧囂一時消失,天地間只剩下了被雨聲一統(tǒng)的寧靜,被雨聲勾動的寂寥。
靜謐的意境。
凄涼、孤寂的感覺。
江南多雨,也多愛情,尤其是那些悱惻纏綿的愛情故事,含蓄、靜謐地在江南的煙雨中,飄散著遙遠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愛情也許本就是融為一體的吧……。
雨天。傷感。
悲涼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與淚混為一體。
雨中浮想,思緒飛向遙遠的古代……。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BR> ……。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九
學習目標:
1、朗讀、欣賞、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
2、整體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體味詩歌的感情,品味詩歌的內(nèi)涵。
學習過程:
自學導引:
1.一讀課文,借助字典、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完成給下列問題:
(1)多音字注音:趙翼()冀州()風騷()搔首弄姿()漲秋池()漲紅了臉()。
(2)了解作者:
李商隱,字,號,代詩人,和被稱為小“李杜”?!墩撛姟返淖髡?,代詩人,著有《》等。
2.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兩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內(nèi)容:
《論詩》的主要內(nèi)容:
合作探究:
1、交流討論“自學導引”部分的知識點。
2、學習《夜雨寄北》。
3).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內(nèi)容,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是什么?
4).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情感?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
1、體會李商隱政治諷刺詩風格。
2、學習本詩敘事、表現(xiàn)等手法。
3、理解本詩的深刻寓意。
【教學重難點】。
1、倒敘的敘事特點及對比表現(xiàn)手法。
2、詩歌蘊涵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chuàng)新,是科學的靈魂,亦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魂,李商隱《馬嵬》詩在敘事立意都極具特色。
二、寫作背景介紹。
參見課文注解,但要明確馬嵬事變內(nèi)容。
三、疏通詩意。
1、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2、解釋重點詞語。
更:還有;徒聞:空聞,沒有根據(jù)的聽說;笑:嘲笑;如何:為什么。
四、詩歌欣賞。
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問1:頷聯(lián)“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么不同?
軍營內(nèi)的聲音,而后者為宮內(nèi)聲音。
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nèi)“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nèi),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問3:“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會收到什么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zhàn)禍發(fā)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系。
問5:頸聯(lián)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何特點?
對比。
3、楊妃“賜”死后,玄宗異常悲傷,哪些詩句寫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問2: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回來寫玄宗癡心夢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4、對于這些詩人李商隱發(fā)出了什么慨嘆?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問1:從內(nèi)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點?
對比,貴為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問2:從語氣上看又有什么特點?
反問。貴為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
倒敘,從整體上倒敘使尺幅之間,一波三折;從局部上看倒敘突出因果。
五、對比、倒敘和譏諷都是本詩的特點,請同學們當堂誦讀并背誦全詩,領會其特點。
【板書】。
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誕)。
馬嵬之變(對比)譏諷。
義山之嘆(對比、反問)。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一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BR>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BR>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靶聥D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背鲩T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迸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卑⒛复蟊荨?BR>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九八,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BR>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BR>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泵饺巳?shù)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BR>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备寐勚闹写髿g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復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2、理清文章結構(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3、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體味詩歌的悲劇意蘊。
一.導入。
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制等傳統(tǒng)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shù)美麗的愛情成為“牽??椗?,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筑就“血淚沈園”!
《上邪》(蒼天啊)一位女子癡迷而摯烈的愛情誓言。(兩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為誓?!吧綗o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釵頭多少淚,沈家園里草猶悲!
南宋年間,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fā)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jīng)典的《釵頭鳳》。唐婉再游沈園,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頑強的生命可以擺脫精神枷鎖。只要矢志不渝,執(zhí)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會實現(xiàn)。
今天我們就來說下發(fā)生在兩漢時期的一段凄慘而又悲壯的愛情故事,它就是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qū)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2.文學常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3).《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3.基礎知識。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
2、偏義復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三、課文把握。
1、詩歌結構:
層次章節(jié)標題情節(jié)段落。
起興首句托物起興。
第一部分“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蘭芝自訴開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發(fā)展(一)。
第三部分“入門上家堂”—“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發(fā)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第五部分最后一節(jié)化鳥雙飛尾聲。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nèi)容。
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兹概腔卜搭櫈槿姷於ㄉ畛帘У幕{。統(tǒng)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么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4、欣賞鋪陳、排比、比興的藝術手法。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yǎng)的特點。羅列數(shù)字,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她的從容鎮(zhèn)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jié)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5、總結。
本詩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nèi)性格。從現(xiàn)在的內(nèi)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僅表現(xiàn)為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后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復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xiàn)實主義藝術創(chuàng)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相關章節(jié)。
2.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有22個自然段,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很發(fā)愁,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但同時也閱讀了許多資料,也在設計著教學思路。
這次的教學設計完全是自己無意中設計出來的,最初只備了課文的小序和一、二段,然后認真分析了這兩段與后面的聯(lián)系。忽然發(fā)現(xiàn)本文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賦”,而且在描寫時不惜筆墨,那么為何不把這些集中在一起講解呢?這就構成了本次教學設計的框架。因為本單元要求要反復吟詠,所以又設計了不同的朗讀環(huán)節(jié)。
這次的教學設計是以往沒有采用過的,效果如何呢?忐忐忑忑地按著自己的設計上完了課,覺得還是有很多收獲的,當然也存在不足。
雖然此次的教學設計是全新的,但能夠這樣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自己對文章的熟悉和對課文的重組。所以今后一定要多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真正把教學目標的落實放在首位。而且本次授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對開頭段作用的分析,蘭芝抗婚一段的作用等,都是由學生分析,最后歸納匯總在一起的。因為學生已學習過一些現(xiàn)代文的分析,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路,效果還是不錯的。
學生的分角色朗讀效果不錯。因為兩個班的座位都是三三式,所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采用的是一生讀旁白,一生讀蘭芝,一生讀阿母和阿兄的形式。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多的熟悉課文,為分析蘭芝形象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在于知識點落實有些匆忙,沒有訓練學生的翻譯,都是直接點給學生的,而且知識點有遺漏的。下節(jié)課打算利用課件進行檢查和彌補。另外閱讀還是不夠充分,這樣就無法真正通過閱讀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通過反思,更加明確了今后備課的目標,那就是一定要讓學生在課上有收獲,而且也體會到了目標敘寫的重要?!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更加用心的備課,爭取設計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獨特教學思路的設計。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二
1、理解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3、深刻認識舊社會的腐朽、黑暗和罪惡,認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爭、追求光明的光榮傳統(tǒng)。
1、認識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2、了解具有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兩重特點的周樸園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
1、預習前指導學生掌握戲劇文學的特點:戲劇沖突的尖銳性;人物、事件、活動場所的集中性;戲劇語言的個性化。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了解課文的情節(jié)結構,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1、結合注釋(1)中與課文有關的情節(jié),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請將這一幕話劇分成兩"場",并概括其內(nèi)容。
2、了解戲劇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
3、試分析戲劇的矛盾沖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戲劇的語言的個性。
4、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湖北潛江人。他從小愛好戲劇,1929年進南開大學,后來又轉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yè)后進清華研究院,專攻歐美戲劇文學,并從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1933年,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活時,完成__《雷雨》。經(jīng)巴金等人的推薦,這個劇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fā)表。繼《雷雨》之后,又寫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等劇本?!独子辍贰度粘觥烦删?,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編成話劇,解放后,寫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曹禺,現(xiàn)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國后,又創(chuàng)作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和改編巴金的《家》等著名劇本。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三
《孔雀東南飛》是愛情的絕唱,是千古的詠嘆。它是一曲凄美動人的愛情悲歌,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愛情悲劇。悲劇能“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感情,既在審美愉悅中產(chǎn)生一種痛苦之感,并使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這就是悲劇中的崇高感。”(《美學原理》)這就是悲劇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爾說“悲劇是藝術的最高境界?!苯裉煳覀円黄鹛骄恐袊膶W寶庫中這顆璀璨的明珠――《孔雀東南飛》是如何寫悲劇的,品味其悲劇美。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教師朗讀歌詞的前兩段(屏幕顯示),創(chuàng)設悲憫氣氛。
問1:預習過全詩,請問這是一首寫什么內(nèi)容的詩歌?
問2: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卻更熟悉《孔雀東南飛》,為什么?
結合屏幕顯示,迅速說明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結合屏幕顯示“樂府”: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是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清代沈歸愚稱其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區(qū)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最長的敘事詩應該是藏族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一百多萬行,兩千多萬字)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二、過程。
1、由《孔雀東南飛》引發(fā)的爭議與探討,引出本堂課程的目標: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悲劇――“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抓住“有價值的”與“毀滅”兩個關鍵詞。
2、分析什么是有價值的東西:真、善、美。
(1)劉蘭芝的美好品質;(2)焦劉之間真摯的情感。
有價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體現(xiàn)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賦的知識(鋪陳渲染)、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反襯、比喻等。
3、如何毀滅――社會、性格。
(1)不該毀滅的被毀滅,才是悲劇。
社會悲?。篴、焦母和蘭芝兄長的專制(焦仲卿對母親的妥協(xié);劉蘭芝對兄長的屈服。根源:漢代獨尊儒家后對禮教的推崇――孝。)b、女性的個人能力與社會世俗倫理的沖突。
焦仲卿兩次求見母親試圖挽回;劉蘭芝成功拒絕了第一次求親,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簞⑻m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內(nèi)剛、率性倔強)與焦母性格(怪僻暴戾、專橫跋扈、獨斷專行)的沖突。
體現(xiàn)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細節(jié)描寫,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毀滅,才更可悲。
性格悲?。航怪偾涞男愿?正直純樸、懦弱內(nèi)向、優(yōu)柔寡斷)。
體現(xiàn)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評價。
屏幕顯示:性格決定命運!
方法提示:從字詞句入手,從細微處讀書。品味藝術形象時,應就文段本身中的環(huán)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總結。
我認為:《孔雀東南飛》通過東漢末年人物性格沖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劇,以及劉蘭芝等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再現(xiàn)了個體命運的悲慘和維護自尊的悲壯。焦劉夫婦不是時代文化的先覺者,也不是自覺的反叛者,但他們用自身的行動作了一次對文化的超越。我們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劇的時候,不能再以他們的悲劇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劇的魅力:悲劇在無形中強調了造成悲劇的種種原因,深刻批判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罪惡和丑陋,因為深刻所以品味,因為品味獲得啟發(fā),悲劇啟發(fā)了人們對假惡丑的痛恨和對真善美的渴望與追求。調動學生探尋不同悲劇藝術的積極性,如后續(xù)必修課本中的《竇娥冤》、《祝?!返?,以及《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圣母院》等名著名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一
《孔雀東南飛》,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話題是愛的生命樂章,本單元這幾篇文章,都是純潔愛情的美麗贊歌?!犊兹笘|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愛情美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此類詩歌時,大多是等著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其中討論探究,作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nèi),有沒有斷腸的淚。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歌曲調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為本篇的學習奠下感情基調。
(二)課前檢查字詞。
(三)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結合剛才的《孔雀東南飛》歌曲,談談你對整個故事的感受?并用一兩個字概括你的讀后感。
(四)重點突破。
當蘭芝離開劉家時: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組細步,精妙世無雙.”:一連串夸張性動作的鋪張,意在表現(xiàn)蘭芝被逐離焦家前的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突出“精妙世無雙”這一點,既體現(xiàn)蘭芝之美,堅強,也是對她命運不公譴責。
蘭芝離家時:善良。
蘭芝的再嫁: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側面烘托了她的美…….
點撥:“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币恢钡健白話鞏|南枝”。
說明:焦仲卿鐘情,叛逆。
點撥:焦母蠻橫無理蘭芝的兄長不近人情作用:襯托。
(五)難點突破。
1、劉蘭芝是那樣的美麗善良,劉焦的愛情是那樣的完美,焦母為什么要把蘭芝休了呢?《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庇腥藫?jù)“共事二三年”還沒子嗣,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所以蘭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見。
2、閱讀下面文字,尋找原因。
蘭芝: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焦母: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其得自由。
點撥:真是“不順父母”嗎?當然不是,這只是“莫須有”的罪名,是封建禮教在作怪,一段美麗的愛情,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夭折了,封建禮教才是罪魁禍首。
3、被休后的蘭芝被太守家看中,為什么還要“舉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點撥:以死向封建禮教抗爭。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華,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二
1.把握每段的要點,明確孔孟二者的差異。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3.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4.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5.感悟文化與文化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2.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3.孔孟思想的具體特點。
[教學難點]。
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教學設想]。
由孔孟之說引出話題的歷史原因,領悟作者的思想方法。思考孔孟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并從文中找比較他們的不同之處,進而分析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
[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啟發(fā)式。
[媒體設計]。
運用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屬于自讀篇目,課文結構清楚,層次清晰,闡述的觀點也并不深奧,再加上高三學生此時對孔孟已有不少的接觸和了解,相關的文化常識也比較熟識,因此本文比較適合于自學。自學并不等于放羊,應該引導學生自學,在45分鐘內(nèi)盡可能收到吸收文化和培養(yǎng)能力的最大益處。本篇課文的課后練習,比較適合于作為邊閱讀邊思考的激發(fā)點使用,應該充分運用,這樣學習本課的效果似乎更加切實些。
在教材處理上,這一課時把教學內(nèi)容切分成三大板塊,先是整合課文內(nèi)容,其次是晶詞味句重點突破,然后適當擴展,溫故知新。課后提供一篇逆向思考類文章,為的是能讓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得以有效的訓練。
一、導入語。
上一篇課文我們了解了莊子,其實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顏淵、子路我們?nèi)缋棕灦?。同時,我們還通常把孔孟并舉。提到大成至圣,我們就會想到亞圣,這兩個人總是如影隨形,有時孟子的光輝甚至還會把孔子遮掩著。其實,孟子與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時期,孟子生活的是戰(zhàn)國時代。據(jù)《史記》,孟子是孔子的門人于思的學生,這兩人真的能夠如出一轍嗎?讓我們一同來閱讀著名學者黃仁宇先生的《孔孟》。
二、整體初讀,歸納提要,整合課文內(nèi)容。
快速閱讀課文,把每一節(jié)當中的重點語句劃出來,然后對本文內(nèi)容作一個提要。這個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訓練學生的速瀆能力,速讀要講求質量,所以第二個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在快速閱讀當中迅速抓住每一節(jié)中的關鍵信息。之所以分解到每一節(jié),是因為段節(jié)的層次性不很復雜,而它又是一篇課文骨架,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會相對小一些。
(明確:本文的內(nèi)容提要: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蕩悠閑,輕松愉快,孟子則凡事緊張??鬃诱J為性惡來自于先天,孟子則持性善論??鬃訉Α岸Y”非常重視,而孟子則不大拘泥于禮。孔盂的不同,主要是因為局勢起了變化,孔子處在春秋時期,周禮還有一定的約束力,戰(zhàn)事尚未波及全民,戰(zhàn)事的方式如同競技,還不足以造成社會全面動蕩。因此孔子認為東周那樣的社會秩序仍可恢復,他提倡克己復禮,正名復古。孟子處在戰(zhàn)國前中期,戰(zhàn)國七雄已經(jīng)準備長期的大廝殺,戰(zhàn)爭已有相當規(guī)模,戰(zhàn)事已經(jīng)相當殘酷,社會全面動亂。因此,孟子認為出路在于改弦更張,他的種種主張都是突破“禮”的約束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可以通過量化來考查學生的閱讀品質:如孔孟的三個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局勢起了變化。
三、品詞析句,探究質疑。
明確:主要闡述孔孟二人的相同,而第二段的開頭又有“但是”的轉折,然后進而論述了二人的不同。
2.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么?
提示:所謂“緊張”,與上文的“輕松愉快”相對,可用“沉重痛苦”來對解,但是還要結合下文來具體回答,是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3.“雖為圣賢,仍要經(jīng)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從這個話里怎么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jīng)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yǎng)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5.“他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tài)都比較閑雅,孔子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
6.為什么說“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lián)相保?!笆参椤庇质枪糯娛戮幹?,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7.為什么說孟子的性善論帶著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復天性而已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8.何謂“低水準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話都適用于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nèi)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jīng)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10.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xiàn)象?
提示:(1)善于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以之為依據(jù)。
四、拓展延伸。
翻譯《寡人之于國也》,并結合本文說說孟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研究歷史文化現(xiàn)。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故蕉笾埂R晕迨叫Π俨?,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洚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BR> [譯文]粱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nèi)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nèi);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疾爨弴恼?,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老百姓沒有再減少,我的百姓沒有再增多,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zhàn)爭作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的兵器已經(jīng)接觸,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wǎng)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chǎn)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chǎn)季節(jié),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舉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
—貴族家的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BR> 從本文的第一句話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事頻仍,孟子給梁惠王提出的方案是發(fā)展生產(chǎn),注意民生,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由于戰(zhàn)爭,殺人盈城,殺人盈野,對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民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孟子關于王道的主張就是針對當時的局勢提出來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民的災難深重,社會矛盾的尖銳,也可以體會孟子慈悲為懷的胸懷,為民請命的激切。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三
(一)領會作品中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對真實、鮮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
(三)認識到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從而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的必然滅亡。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課文開頭一段“舞臺說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這段“舞臺說明”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舞臺氣氛。這種氣氛同劇情緊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煩躁、郁悶不安的情緒,預示著一場雷雨的到來。不僅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務,而且感染了讀者或觀眾,也隨之產(chǎn)生一種壓抑感。
這一點跟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是相同的。(可與第三冊中《祝?!贰赌赣H》《藥》《夜》等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作比較,以加深理解。)。
分析:30多年的悲慘遭遇和痛苦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把她的性格磨煉得堅強又勇敢,她對殘酷的現(xiàn)實充滿了憤恨,但她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這一切不幸歸結于“報應”和“命運”;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樸園的“懺悔”中產(chǎn)生的某種輕信和諒解。在對話中,她既有意識地在隱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語言動作中不斷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這正是劇中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三)侍萍在與周樸園的對話中,有幾處掩飾?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點?
分析:周樸園四次問到她姓什么,是誰,她都很自然地掩飾過去,語調平緩,不露聲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語言動作有:熟練自然的關窗動作,對侍萍的身世及周樸園的隱情細致地述說,對繡著梅花襯衣的熟記。
(四)這一層中,周樸園的情態(tài)上有哪幾次變化?請按情節(jié)發(fā)展敘述。
分析:開始是漫不經(jīng)。動地用對待下人的態(tài)度談起了雨衣和關窗的事;忽然從侍萍的關窗動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識之處,感到奇怪,認真地詢問:“你——你貴姓?”氣氛趨于緊張,情節(jié)出現(xiàn)波瀾,而魯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氣氛稍有緩和;周樸園就口音把話題引向無錫,轉彎抹角有意識地詢問三十年前發(fā)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魯侍萍在周樸園的連連追問下,仍然保持語調的平緩;但聽到周樸園在有意撒謊,遮蓋罪行,于是她悲憤地敘述了自己30多年來的悲憤遭遇,使周樸園驚恐緊張的情緒不斷增長;他時而“痛苦”,“汗涔涔地發(fā)出‘哦’的嘆聲”,時而驚愕地問:“你是誰?”;當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時,周樸園已經(jīng)驚恐地語不成聲。
(五)我們在高一年級時,曾學過孫犁的小說《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數(shù)幾段對話了。試與本課周、魯兩人的對話作比較。
分析:《雷雨》中周樸園的對話是從漫不經(jīng)心到感覺奇怪到驚恐緊張,最后語不成聲。魯侍萍的話是語調平緩,自然掩飾,最后是悲憤地揭露。而小說《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對話卻是那么簡潔樸素又情意綿綿:夫妻話別一場水生妻的四句問話是平問、側問、追問、逼問,水生則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閃;而表現(xiàn)水生妻情態(tài)的三句對話,則又申明大義,自豪純樸;水生離別前的三句囑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囑,更是表現(xiàn)出不甘落后,積極向上,英勇不屈的內(nèi)心世界。再有,幾個女人商量探夫與探夫不遇回來的兩場對話,更是生動傳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說出,幾個女人雖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質樸憨厚、僅促羞澀之態(tài),早已躍然紙上。
兩篇課文的人物對話,都是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圍、語調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分析:因為他意識到侍萍的出現(xiàn),將威脅到他的名譽、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種種罪惡將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驚愕”“惶恐”。他以為搬了家,離開了無錫,從前的罪惡無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現(xiàn),卻給他精神上以沉重打擊,他表現(xiàn)出的驚恐萬狀正是他內(nèi)心虛偽的表現(xiàn)。
分析:他認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臉不認人,厲聲責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妄圖恐嚇侍萍,但侍萍從幾十年的壓迫中已經(jīng)把自己磨煉得頑強勇敢,周樸園的責問只能引起侍萍悲憤的反駁;周樸園見硬的不行,又以“現(xiàn)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舊事“又何必再提呢”,試圖穩(wěn)住魯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騙的手段,口口聲聲地表白他沒忘舊情,——屋中陳列著從前她喜歡的家具,每一年都記得她的生日,保留著關窗的習慣,多少年來一直在“紀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給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來的舊恨新仇。
(八)魯侍萍又是如何對待周樸園的呢?
分析:這時的侍萍,經(jīng)過30多年苦難的折磨,對過去充滿了仇恨,面對著周樸園的威脅哄騙,繼續(xù)控訴周樸園的罪行:“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并當即撕毀了支票,表現(xiàn)了她的骨氣和尊嚴,表示了她對周樸園和不公平社會的蔑視和抗議。
分析:周樸園面對自己的兒子,依然擺出資本家對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態(tài)度。他明知故問魯大?!敖惺裁疵帧薄坝惺裁词隆?,繼而教訓他“只憑意氣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諷刺他“沒有經(jīng)驗只憑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惡狠狠地向魯大海宣布:“你現(xiàn)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jīng)把你開除了。由此可見,周樸園與魯大海的沖突,是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從而揭露了周樸園反動的階級本性。
(十)魯大海被周樸園宣布開除后,又是怎樣同周樸園斗爭的?”
分析:魯大海已經(jīng)清楚地認識到周樸園為了賺錢什么都能干得出來的階級本性,在憤怒痛斥周樸園用金錢收買工人敗類平息罷工斗爭的同時,無情地揭露了周樸園的血淋淋的發(fā)家史: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時,故意叫江橋出險,淹死2200名小工,每個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塊錢。之后,又頑強地跟周樸園的打手們“還手”對打,痛罵周家的人是一群強盜。
(十一)通過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斗爭,你看出了什么問題?
分析:魯大海的斗爭明顯地表現(xiàn)出經(jīng)驗不足,從他的語言也足見他的魯莽和幼稚,但通過他的斗爭,畢竟表現(xiàn)出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的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表現(xiàn)出中國無產(chǎn)階級斗爭到底的決心。魯大海的出現(xiàn),使劇作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使整個悲劇透出一線光明。
(十二)這一場劇的結尾,魯侍萍有兩句欲言又止的話,分析一下她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話是:“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第二句話是:“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边@兩句話飽含了復雜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兒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親弟弟魯大海的舉動又使她憤慨,感到了階級對立的尖銳,所以叫了一聲“你是萍”,又馬上以諧音字掩飾:“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當周萍問她是誰時,她想說“我是你的媽”,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兒子已經(jīng)成了資本家的強盜和幫兇,又馬上轉口:“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充分表現(xiàn)出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清。
(十三)課文以魯家母子的離去作為結束。那么周樸園作為一個典型形象塑造其社會意義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認真討論一下。
分析:周樸園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有一種可怕的統(tǒng)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長成的資產(chǎn)階級,同封建階級有著深刻的政治的、經(jīng)濟的、思想的血肉聯(lián)系。
(十四)結合“思考和練習”二,分析周魯兩家的矛盾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樸園是封建資本家的代表,魯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層勞動人民,他們在階級地位和思想意識上存在著截然對立的矛盾,他們的對立沖突是必然的,這一悲劇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剝削和壓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正是由于這一階級根源,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階級沖突才異常激烈,形成最本質的沖突。
(十五)歸納主題思想是什么?
分析:《雷耐》以2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內(nèi)部的尖銳沖突,以及周、魯兩家復雜的矛盾糾葛,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對舊社會人吃人的現(xiàn)象,對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腐朽、沒落、污濁的內(nèi)幕做了深刻而又細致的揭露。從這個家庭的崩潰,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必然滅亡的命運。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四
1、知識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茶館》卷軸式的平面結構及其獨特的戲劇沖突;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研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2、過程和方法:師生課前分別準備資料,課上師生互動,通過誦讀、討論、研習、品讀的過程,完成教學目標,解析重點、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認清那個時代的黑暗,了解百姓的痛苦,珍惜現(xiàn)在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品味劇本獨特的語言風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分析矛盾沖突,揭示《茶館》的主題思想。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二、簡介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說《月芽兒》《我這一輩子》。劇本有《龍須溝》《茶館》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三、介紹《茶館》劇情。
《茶館》共三幕,各寫一個時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處: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神氣十足,連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錢有勢的人家為了一只鴿子,可以請來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錢糧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閑;朝中的太監(jiān)總管不僅家中人生活奢華,而且還可以用高價買來妻子;農(nóng)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常四爺談國事被抓;秦仲義雄心勃勃興辦工廠,工業(yè)救國。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xiàn)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tǒng)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nóng)民的破產(chǎn)、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第三幕: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館已經(jīng)破爛不堪,無論主人怎樣改良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廚師只能在監(jiān)獄里蒸窩窩頭;身懷絕技的藝人無法維持生計,民間藝術瀕于失傳。與此對照,惡勢力卻異?;钴S,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頹,其后代登場。劉麻子、唐鐵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無恥;沈處長比以前的馬五爺更仗洋人勢力向中國人施威;龐太監(jiān)的侄子們則組織復辟活動,百姓更難以生活。最后茶館掌柜王利法在茶館被人霸占之后懸梁自盡。作者懷著強烈的激情批判和詛咒了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表明了舊中國注定滅亡。劇中通過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區(qū)一筆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到來。
四、快速讀文,整體感知。
1、完成字詞積累。
2、這一幕寫到了哪些人物?大致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點撥:這一幕出場的人物較多,但他們都是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在茶館一閃而過,所有人物、情節(jié)就像一個個畫面,這無數(shù)個畫面組織起來,就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展開。人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類是在這三座大山壓迫下的各階層的人們。前者如西太后的寵奴龐太監(jiān),吃洋飯的惡霸馬五爺,特務宋子恩、吳祥子,流氓黃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販子劉麻子,江湖騙子唐鐵嘴等。后者如王利發(fā)、秦仲義、康順子、康六、鄉(xiāng)婦、老人等。
3、這一幕寫了哪些事件?用小標題概括。
主要事件:馬五爺施威、康六賣女、常四爺罵洋貨、鴿子之爭、秦仲義夢想實業(yè)救國、秦龐交鋒、茶客對話、常四爺被抓、龐太監(jiān)買妻。
這些事件關系到戊戌變法、實業(yè)救國、、洋教勢力強大、民族資本家興起、洋貨傾銷中國等等,反映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農(nóng)村民不聊生,從而表明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無可救藥。
五、作業(yè)。
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經(jīng)過和結局,體會劇本如何形象地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說說本文的主要事件。
一、分析人物形象。
《茶館》中出現(xiàn)的人物眾多,前后三幕中出場的共有30多個,我們不可能一一分析,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分析一下課文節(jié)選部分出現(xiàn)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發(fā)、常四爺、松二爺、宋恩子、吳祥子、劉麻子、唐鐵嘴及課文中提到的秦二爺幾位。
(一)、王利發(fā)。
1、對不同人采取不同態(tài)度。
(1)、對難民、李三等人:“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對難民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xiàn)他自私。
(2)、對大兵、警察、特務:“您圣明?!薄澳愣嘟o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老總們在對不起,還沒開張,要不然,諸位住在這兒,一定歡迎!”“您甭看,準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對他們的態(tài)度則是討好,巧應付,怕得罪。表現(xiàn)王利發(fā)的圓滑世故。
(3)、對唐鐵嘴之流:“你混得不錯呀!穿上綢子啦!”“可是,我這兒已經(jīng)住滿了人,什么時候有了空房,我準給你留著!”
對唐鐵嘴厭惡仍笑臉相迎,表現(xiàn)王利發(fā)的精于處世。
2、善于經(jīng)營,不斷改良。
“allright?”“yes,也有這么一說!”
體現(xiàn)王利發(fā)言語上的改良。
“西直門的德泰,……全先后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
“大茶館全關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隨機應變地改良!”
通過王淑芬和常四爺之口表現(xiàn)王利發(fā)善于改良,是茶館業(yè)中的佼佼者。
3、對現(xiàn)實不滿,含蓄表達:
“這年月還值得感謝!”“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
表現(xiàn)王利發(fā)的膽小怕事。
總結:王利發(fā)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fā)善于應酬,善于經(jīng)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chǎn)的命運。王利發(fā)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二)常四爺。
1、“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得著,特意給你送來了!”表現(xiàn)常四爺?shù)淖允称淞?,樂于助人?BR> 2、“什么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表現(xiàn)常四爺?shù)膼蹏⒏易鞲覟椤?BR> 3、“要是洋人給飯吃呢?”“盼著你們快快升官發(fā)財!”表現(xiàn)常四爺?shù)恼?、倔強?BR> 總結:旗人。正直,愛國;倔強,敢作敢為;自食其力,樂于助人。
(三)松二爺。
1、“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可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表現(xiàn)松二爺?shù)挠问趾瞄e、懶散無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見您兩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你說得對!嗻!四爺,走吧!”表現(xiàn)松二爺?shù)哪懶∨率隆?BR> 總結:旗人。膽小怕事,懶散無能,游手好閑,喝茶玩鳥,不愿自食其力。最終餓死。
(四)秦二爺。
民族資本家。一心實業(yè)救國,最終破產(chǎn)。
(五)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
(六)唐鐵嘴。
“我感謝這個年月!”“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算命看相的江湖騙子。無恥。
(七)宋恩子、吳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們看,王掌柜必會給咱們想辦法!咱們得給王掌柜留點面子!”“對啦!坐下談談吧!你們是要命呢?還是要現(xiàn)大洋?”“別動!君子一言:把現(xiàn)大洋分給我們一半,保你們倆沒事!咱們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時候,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tǒng)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tǒng)效力……”“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
宋、吳二人的貪婪、蠻橫、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三、課堂小結。
《茶館》展現(xiàn)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戊戌變法失敗后的晚清末年、軍閥混戰(zhàn)的民國初年、抗戰(zhàn)勝利后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的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時期,描繪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三個黑暗、病態(tài)、荒誕的社會發(fā)展片斷,揭示了舊社會的必然滅亡。
四、作業(yè)。
1、寫一篇人物評論:我看王利發(fā)(300字左右)。
2、分成幾個小劇組,準備分角色讀老師指定的一個或幾個片段。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五
《雷雨》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戲劇家曹禺先生的經(jīng)典作品,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悲劇。其情節(jié)與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導演,著名演員鞏俐、周杰倫領銜主演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雷同,據(jù)說該片就是根據(jù)《雷雨》改編的。
《雷雨》全文以兩個沖突為主線,一個是周家大家長周樸園與妻子蘩漪的沖突,表現(xiàn)了封建家庭內(nèi)部矛盾;另一個是周樸園與礦工魯大海的沖突,表現(xiàn)了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兩條線通過周家與魯家兩個家庭復雜的人物關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可尖銳悲劇的戲劇沖突。
《雷雨》的人物關系如下。
這樣的人物關系注定里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劇了。不過在曹禺先生設計的劇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劇了。
下面是我就三個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一)周樸園。
(二)蘩漪。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里。當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huán)境中走向變態(tài)的發(fā)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xiàn)代戲劇的一大貢獻,深刻地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劇中蘩漪在雙重的悲劇沖突雖走完她心靈的全部歷程。在這個悲劇女性身上,閃爍出曹禺卓越的藝術才華。
(三)魯大海。
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樸但又頭腦清醒。他作為工人代表,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魯大海雖然在談判中有些失利,就是因為他太相信那些代表,太缺乏社會經(jīng)驗了。但他的剛正不阿實在令人佩服。他就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下燃起的星星之火,終有燎原之勢。
《雷雨》中的所有人都是悲劇的,他們很可憐,但也有可恨之處。所以的一切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那個社會背景下人們悲劇的縮影。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步驟與方法:
1.看“預習提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了解課文。
2.教師出示應掌握的實詞和虛詞,讓學生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弄明白。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答。
3.同位(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二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
4.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5.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上課)。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BR> (板書:學不可以已)。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R> 師: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論述了學習的意義。
師: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生(1):比喻。
師:很好。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板書:青青于藍,冰寒水)同學,請你回答。
生(2):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會發(fā)生變化。
師: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生(2):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發(fā)展。
師:對。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板書:直木為輪)(學生舉手)同學。
生(3):說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師:對。誰能說得更全面、更具體些?(學生舉手)同學。
生(4):比喻說明人的資質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而且一旦提高和發(fā)展了,就不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即人若不斷地學習下去,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師:很好。“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板書:金就礪、木受繩)。
生:(集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板書:知明而行無過)。
師: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BR> 師:對。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yōu)椤吧啤?。這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fā)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請同學背誦第二自然段。
生(5):“吾嘗終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師:很好。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段寫了幾層內(nèi)容?同學回答。
生(6):分三層。第1句為第一層,第2、3句為第二層,第4句為第三層。
師:對。第一層闡明什么內(nèi)容?同學。
生(7):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師:對。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同學。
生(8):分總關系。
生:(部分)學習。
師:對。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生:(集體)比喻。
師:用哪幾個比喻?同學。
生(9):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板書: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師: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三段,“積土成山”,開始。
生:“積土成山……用心躁也?!?BR> 師: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0):這段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分三層:第一層,從“積土成山”到“金石可鏤”,闡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第三層,從“蚓無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闡述學習要專心。(板書:學習態(tài)度—積累、恒心、專心)。
師: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同學。
生(11):比喻。
師: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
生(11):對比關系。
師:對。本段的三層內(nèi)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同學,你說說。
生(12):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師:很好。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學生動筆寫,5分鐘)。
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誰說?(學生舉手)同學。
生(13):知識如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就會枯竭。
師:比喻貼切嗎?(學生答:“貼切。”)同學,你怎樣寫的。
生(14):空虛的頭腦若以知識來充實,猶如雨水澆灌著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復生氣。
師:很好。同學,你說一個。
生(15):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的生活,猶如在黑暗中的遠征。
師:好。同學。
生(16):沒有知識的頭腦,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師:他從反面設喻,也很好。同學。
生(17):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東搖西晃,虛度年華。
師:請同學們推敲一下是否貼切。同學,說說你的意見。
生(18):不貼切。“斷線的風箏,東搖西晃”主要是說無明確的飛行方向,與“沒有知識”無相似之處。
師:若將本體改動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句,請你改一下。
生(19):將“知識”改為“志向”。
師:對。改為“志向”“目標”“理想”等,就是個很生動貼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須符合合理、生動、新穎的要求。
師:再請同學們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學生寫,6分鐘)。
師:我看同學們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幾個小組交流一下,寫得好的向全班同學推薦一下。(6人一組,交流7分鐘)。
師:哪些同學寫得不錯,請組長推薦一下(第二組組長舉手說:同學),請同學讀讀。
生(20):謙虛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鷹,知道天高地闊、學海無涯,因而刻苦好學,永不自滿;驕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淺嘗輒止、夜朗自大。
師:好。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還有好的嗎?(第五組組長站起來說:同學請同學讀一下。
生(21):勤奮的人,像一顆明珠,無時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毫無用處。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七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BR>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維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發(fā)(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后)發(fā)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吊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guī)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里,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并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么用。(您)現(xiàn)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BR>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后,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jīng)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干)的妻子,結婚后(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并約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并沒有什么不正當,哪里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么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jié),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fā)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fā)稟告母親,現(xiàn)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八
雨從鉛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間。
我望著天,望著雨,望著雨中的一切,感受風,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聽著窗外時緊時疏的雨聲,便滿心都會貯起了詩情詞意,往常的世俗喧囂一時消失,天地間只剩下了被雨聲一統(tǒng)的寧靜,被雨聲勾動的寂寥。
靜謐的意境。
凄涼、孤寂的感覺。
江南多雨,也多愛情,尤其是那些悱惻纏綿的愛情故事,含蓄、靜謐地在江南的煙雨中,飄散著遙遠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愛情也許本就是融為一體的吧……。
雨天。傷感。
悲涼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與淚混為一體。
雨中浮想,思緒飛向遙遠的古代……。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BR> ……。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九
學習目標:
1、朗讀、欣賞、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
2、整體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體味詩歌的感情,品味詩歌的內(nèi)涵。
學習過程:
自學導引:
1.一讀課文,借助字典、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完成給下列問題:
(1)多音字注音:趙翼()冀州()風騷()搔首弄姿()漲秋池()漲紅了臉()。
(2)了解作者:
李商隱,字,號,代詩人,和被稱為小“李杜”?!墩撛姟返淖髡?,代詩人,著有《》等。
2.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兩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內(nèi)容:
《論詩》的主要內(nèi)容:
合作探究:
1、交流討論“自學導引”部分的知識點。
2、學習《夜雨寄北》。
3).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內(nèi)容,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是什么?
4).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情感?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
1、體會李商隱政治諷刺詩風格。
2、學習本詩敘事、表現(xiàn)等手法。
3、理解本詩的深刻寓意。
【教學重難點】。
1、倒敘的敘事特點及對比表現(xiàn)手法。
2、詩歌蘊涵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chuàng)新,是科學的靈魂,亦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魂,李商隱《馬嵬》詩在敘事立意都極具特色。
二、寫作背景介紹。
參見課文注解,但要明確馬嵬事變內(nèi)容。
三、疏通詩意。
1、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2、解釋重點詞語。
更:還有;徒聞:空聞,沒有根據(jù)的聽說;笑:嘲笑;如何:為什么。
四、詩歌欣賞。
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問1:頷聯(lián)“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么不同?
軍營內(nèi)的聲音,而后者為宮內(nèi)聲音。
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nèi)“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nèi),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問3:“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會收到什么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zhàn)禍發(fā)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系。
問5:頸聯(lián)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何特點?
對比。
3、楊妃“賜”死后,玄宗異常悲傷,哪些詩句寫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問2: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回來寫玄宗癡心夢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4、對于這些詩人李商隱發(fā)出了什么慨嘆?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問1:從內(nèi)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點?
對比,貴為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問2:從語氣上看又有什么特點?
反問。貴為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
倒敘,從整體上倒敘使尺幅之間,一波三折;從局部上看倒敘突出因果。
五、對比、倒敘和譏諷都是本詩的特點,請同學們當堂誦讀并背誦全詩,領會其特點。
【板書】。
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誕)。
馬嵬之變(對比)譏諷。
義山之嘆(對比、反問)。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一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BR>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BR>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靶聥D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背鲩T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迸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卑⒛复蟊荨?BR>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九八,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BR>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BR>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泵饺巳?shù)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BR>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备寐勚闹写髿g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復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2、理清文章結構(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3、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體味詩歌的悲劇意蘊。
一.導入。
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制等傳統(tǒng)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shù)美麗的愛情成為“牽??椗?,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筑就“血淚沈園”!
《上邪》(蒼天啊)一位女子癡迷而摯烈的愛情誓言。(兩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為誓?!吧綗o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釵頭多少淚,沈家園里草猶悲!
南宋年間,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fā)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jīng)典的《釵頭鳳》。唐婉再游沈園,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頑強的生命可以擺脫精神枷鎖。只要矢志不渝,執(zhí)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會實現(xiàn)。
今天我們就來說下發(fā)生在兩漢時期的一段凄慘而又悲壯的愛情故事,它就是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qū)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2.文學常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3).《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3.基礎知識。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
2、偏義復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三、課文把握。
1、詩歌結構:
層次章節(jié)標題情節(jié)段落。
起興首句托物起興。
第一部分“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蘭芝自訴開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發(fā)展(一)。
第三部分“入門上家堂”—“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發(fā)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第五部分最后一節(jié)化鳥雙飛尾聲。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nèi)容。
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兹概腔卜搭櫈槿姷於ㄉ畛帘У幕{。統(tǒng)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么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4、欣賞鋪陳、排比、比興的藝術手法。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yǎng)的特點。羅列數(shù)字,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她的從容鎮(zhèn)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jié)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5、總結。
本詩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nèi)性格。從現(xiàn)在的內(nèi)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僅表現(xiàn)為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后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復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xiàn)實主義藝術創(chuàng)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相關章節(jié)。
2.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有22個自然段,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很發(fā)愁,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但同時也閱讀了許多資料,也在設計著教學思路。
這次的教學設計完全是自己無意中設計出來的,最初只備了課文的小序和一、二段,然后認真分析了這兩段與后面的聯(lián)系。忽然發(fā)現(xiàn)本文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賦”,而且在描寫時不惜筆墨,那么為何不把這些集中在一起講解呢?這就構成了本次教學設計的框架。因為本單元要求要反復吟詠,所以又設計了不同的朗讀環(huán)節(jié)。
這次的教學設計是以往沒有采用過的,效果如何呢?忐忐忑忑地按著自己的設計上完了課,覺得還是有很多收獲的,當然也存在不足。
雖然此次的教學設計是全新的,但能夠這樣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自己對文章的熟悉和對課文的重組。所以今后一定要多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真正把教學目標的落實放在首位。而且本次授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對開頭段作用的分析,蘭芝抗婚一段的作用等,都是由學生分析,最后歸納匯總在一起的。因為學生已學習過一些現(xiàn)代文的分析,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路,效果還是不錯的。
學生的分角色朗讀效果不錯。因為兩個班的座位都是三三式,所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采用的是一生讀旁白,一生讀蘭芝,一生讀阿母和阿兄的形式。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多的熟悉課文,為分析蘭芝形象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在于知識點落實有些匆忙,沒有訓練學生的翻譯,都是直接點給學生的,而且知識點有遺漏的。下節(jié)課打算利用課件進行檢查和彌補。另外閱讀還是不夠充分,這樣就無法真正通過閱讀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通過反思,更加明確了今后備課的目標,那就是一定要讓學生在課上有收獲,而且也體會到了目標敘寫的重要?!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更加用心的備課,爭取設計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獨特教學思路的設計。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二
1、理解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3、深刻認識舊社會的腐朽、黑暗和罪惡,認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爭、追求光明的光榮傳統(tǒng)。
1、認識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2、了解具有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兩重特點的周樸園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
1、預習前指導學生掌握戲劇文學的特點:戲劇沖突的尖銳性;人物、事件、活動場所的集中性;戲劇語言的個性化。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了解課文的情節(jié)結構,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1、結合注釋(1)中與課文有關的情節(jié),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請將這一幕話劇分成兩"場",并概括其內(nèi)容。
2、了解戲劇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
3、試分析戲劇的矛盾沖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戲劇的語言的個性。
4、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湖北潛江人。他從小愛好戲劇,1929年進南開大學,后來又轉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yè)后進清華研究院,專攻歐美戲劇文學,并從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1933年,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活時,完成__《雷雨》。經(jīng)巴金等人的推薦,這個劇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fā)表。繼《雷雨》之后,又寫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等劇本?!独子辍贰度粘觥烦删?,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編成話劇,解放后,寫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曹禺,現(xiàn)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國后,又創(chuàng)作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和改編巴金的《家》等著名劇本。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三
《孔雀東南飛》是愛情的絕唱,是千古的詠嘆。它是一曲凄美動人的愛情悲歌,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愛情悲劇。悲劇能“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感情,既在審美愉悅中產(chǎn)生一種痛苦之感,并使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這就是悲劇中的崇高感。”(《美學原理》)這就是悲劇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爾說“悲劇是藝術的最高境界?!苯裉煳覀円黄鹛骄恐袊膶W寶庫中這顆璀璨的明珠――《孔雀東南飛》是如何寫悲劇的,品味其悲劇美。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教師朗讀歌詞的前兩段(屏幕顯示),創(chuàng)設悲憫氣氛。
問1:預習過全詩,請問這是一首寫什么內(nèi)容的詩歌?
問2: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卻更熟悉《孔雀東南飛》,為什么?
結合屏幕顯示,迅速說明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結合屏幕顯示“樂府”: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是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清代沈歸愚稱其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區(qū)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最長的敘事詩應該是藏族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一百多萬行,兩千多萬字)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二、過程。
1、由《孔雀東南飛》引發(fā)的爭議與探討,引出本堂課程的目標: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悲劇――“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抓住“有價值的”與“毀滅”兩個關鍵詞。
2、分析什么是有價值的東西:真、善、美。
(1)劉蘭芝的美好品質;(2)焦劉之間真摯的情感。
有價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體現(xiàn)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賦的知識(鋪陳渲染)、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反襯、比喻等。
3、如何毀滅――社會、性格。
(1)不該毀滅的被毀滅,才是悲劇。
社會悲?。篴、焦母和蘭芝兄長的專制(焦仲卿對母親的妥協(xié);劉蘭芝對兄長的屈服。根源:漢代獨尊儒家后對禮教的推崇――孝。)b、女性的個人能力與社會世俗倫理的沖突。
焦仲卿兩次求見母親試圖挽回;劉蘭芝成功拒絕了第一次求親,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簞⑻m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內(nèi)剛、率性倔強)與焦母性格(怪僻暴戾、專橫跋扈、獨斷專行)的沖突。
體現(xiàn)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細節(jié)描寫,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毀滅,才更可悲。
性格悲?。航怪偾涞男愿?正直純樸、懦弱內(nèi)向、優(yōu)柔寡斷)。
體現(xiàn)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評價。
屏幕顯示:性格決定命運!
方法提示:從字詞句入手,從細微處讀書。品味藝術形象時,應就文段本身中的環(huán)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總結。
我認為:《孔雀東南飛》通過東漢末年人物性格沖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劇,以及劉蘭芝等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再現(xiàn)了個體命運的悲慘和維護自尊的悲壯。焦劉夫婦不是時代文化的先覺者,也不是自覺的反叛者,但他們用自身的行動作了一次對文化的超越。我們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劇的時候,不能再以他們的悲劇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劇的魅力:悲劇在無形中強調了造成悲劇的種種原因,深刻批判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罪惡和丑陋,因為深刻所以品味,因為品味獲得啟發(fā),悲劇啟發(fā)了人們對假惡丑的痛恨和對真善美的渴望與追求。調動學生探尋不同悲劇藝術的積極性,如后續(xù)必修課本中的《竇娥冤》、《祝?!返?,以及《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圣母院》等名著名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