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立秋散文詩歌(精選14篇)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立秋散文詩歌篇一
    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
    很欣賞這樣一句話:生命,是一場虛妄。其實,經(jīng)年過往,每個人何嘗不是在這場虛妄里跋涉?在真實的笑里哭著,在真實的哭里笑著,一箋煙雨,半簾幽夢,有許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說。
    漸漸明白:人生,總會有許多無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過了,才知甜蜜;痛過了,才懂堅強;傻過了,才會成長。生命中,總有一些令人唏噓的空白,有些人,讓你牽掛,卻不能相守;有些東西,讓你羨慕,卻不能擁有;有些錯過,讓你留戀,卻終生遺憾。
    有時候,失望,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才會失望。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幸福,因為還有令你遺憾的事情。幸福,其實很簡單。平靜的呼吸,仔細的聆聽,微笑著生活;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不慌亂,不迷茫,無悔人生。
    幸福,其實就在路上。
    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fēng)景。
    立秋散文詩歌篇二
    昨日午后的暴雨,一度澆滅了盛夏的猖狂,地上泛起的朵朵水花,把夏秋交替的消息欣喜地告訴了時節(jié)。
    歲月總是太過匆忙,瓦檐下滴答滴答的雨聲,一路送著掉落的光陰, 立秋一過,便快到了落葉紛飛的時候。最怕那種秋意深濃的景象,片片繽紛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凌亂的飄舞,徒留枝椏在聆聽敗落的滄桑,那也有我曾經(jīng)蔥郁的一抹青綠,在暮云淡去,秋光老盡中無可奈何。
    將萬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齡早已過去,真的已經(jīng)到了淡看風(fēng)云的時候。青梅時的青澀雖已漸漸成熟,心懷的萬丈豪情卻也被流年腐蝕得蕩然無存。夢,依然美麗,像是融入天邊的一抹晚霞斑斕多彩,仿佛伸手便得,卻又遙遙難及。當(dāng)鐮刀割倒隴上一片金黃,收獲的不只是成熟,還有陌上空曠的寂寥。這種寂寥是秋意渲染成的憂傷,是金黃未曾割倒之前那些等待的時光,是鳥語婉轉(zhuǎn)唱過的一曲花事。
    花事已過,象立秋后的蓮?fù)嗜ズ梢?,一如我無數(shù)次無端錯過的花期。總以為那些折采過后不再回頭的繽紛,是流轉(zhuǎn)在愛中最美的遺憾,是對走過年華最深的銘記。直到立秋之后,倦累爬滿了枯葉堆積的心窗,再也找不出殘存的一絲青綠痕跡,方才悟明了,那些愛恨,那些情仇,那些臉龐,那些誓言,都一一還給了流光。
    看那樓下巷子里走來打著花紙傘長發(fā)飄逸的女子,只覺得離我如此之遠,心倦累到不再有如少年的沖動,甚至懶得去奢望會有一場美麗的邂逅。我清楚地明白,那只是走過我眼前的一道風(fēng)景,任這風(fēng)景如何秀麗,終究不是我可以駐留的地方,只是視覺上短暫的一瞬,只是曾經(jīng)遭遇過然后便模糊不清,哪怕曾經(jīng)回頭,也就如此而已,時間終會帶走一切,一程山水,一個路人,一段漸遠的故事,注定要離去之時,誰也不必給誰一個交代,我走我的山道,你行你的水路,山水之外不再相逢,紅塵旅途,各自安好。
    又立秋了,爹娘再度老去。娘用木梳慢悠悠的梳理著滿頭白發(fā),那絲絲掉落在地上的銀發(fā),是娘寸寸走過的時光,娘說老了,以前的日子都回不去了。幾十年的四季交替,娘該遭遇多少個立秋的日子,可娘又還能再過幾個立秋?爹卻把漸漸老去的炊煙,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熏黃了季節(jié)的顏色,裝點立秋的日子。爹的目光有些呆滯,迎著那門前往來的行人,爹的眼里還很深邃,笑看到樹上落下的光陰。那是洞悉世情之后凝聚的光芒,不慌不忙,不驚不異,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包括悲歡,包括生死,無不淡定從容。
    爹娘就這樣攙扶著走過歲歲立秋,每一片落下的葉兒都是他們相愛的故事,平平淡淡從從容容,這一世也未分開過。看他們有時相互叮嚀,天涼加衣了,該吃藥了,有時候也吵鬧幾句,象小孩一樣發(fā)脾氣,過后又哄著對方,真的是百感交集。什么是愛,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白首到老?爹娘用他們一生的時光詮釋了答案。
    立秋,是赴一場與時節(jié)的盟約。往事就像山巒上的點點秋紅,終將伴隨落葉匆匆的落地,燦爛擁有之后,如果可以潔凈相忘,那也是一種領(lǐng)悟。四季的更替,是自然循環(huán)的規(guī)律,我們無法阻止也無法挽留,阻止不了時光且住,還我們一個如夏的燦爛年華,挽留不住行將老去的父母以及那些走著走著就不見了的故人。如何才能從容的笑看立秋之后凋謝的落花,如何才能淡定這秋光老盡?就做一株草木,生長于自然,懂得去遵從宿命,方可以離合不驚,枯榮隨緣,就那么隨性隨意的踏上旅程,不辜負一世韶光。
    立秋散文詩歌篇三
    秋雨沙沙地下著,這是她在演奏。奏黃了一片片稻田,又奏黃了一串串香蕉,奏黃了遍地金黃。秋雨,愿你奏出更婉轉(zhuǎn)的節(jié)奏,奏出新的樂曲!
    一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君本寂寞誰需記,我是相思自斷腸。
    冷冷請清尋尋覓覓凄凄慘慘豈豈
    憐憫你的人不是朋友,幫助你的人才可能是朋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遙,心漫漫,傷離別,何感嘆;風(fēng)瀟瀟,夜長長,盼君至,不覺眠。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二
    李憑箜篌引【唐五代】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欒家瀨》【唐五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
    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fù)下。
    減字木蘭花【清】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zhuǎn)過回欄叩玉釵。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聲聲慢》【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拍痢督洗航^句》
    5、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蹙S《山居秋瞑》
    6、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虾迫弧洞簳浴?BR>    9、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虾迫弧端藿ǖ陆?BR>    10、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醪g《芙蓉樓送辛漸》
    11、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K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蹙S《送元二使安西》
    14、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16、宴罷蘭堂腸斷處。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獜堉竞汀稘O歌子》
    19、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立秋散文詩歌篇四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jié)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nóng)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扒铩本褪侵甘钊鰜?,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zhuǎn)涼,再由涼轉(zhuǎn)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nèi)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nèi),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梧桐應(yīng)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2015年什么時候立秋,2015年幾月幾日立秋
    2015年立秋時間:2015年8月8日星期六(農(nóng)歷六月廿四)
    立秋時間在農(nóng)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通過日歷網(wǎng)的我們可以看出2015年立秋節(jié)氣是8月8日。
    立秋是什么意思
    我國傳統(tǒng)上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預(yù)示著暑去涼來。公歷每年太陽從北回歸線向南返回期間到達視黃經(jīng)135°時為立秋?!对铝钇呤蚣狻罚骸捌咴鹿?jié),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绷⑶镆话泐A(yù)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qū)W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后,我國中部地區(qū)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fā)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dāng)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
    立秋吃什么
    秋季的飲食原則應(yīng)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原則,最好遠離那些辛辣、燥熱的食物,適當(dāng)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此外,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以防止燥邪傷害人體的陰液。如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等都是最好的養(yǎng)陰食物。
    日期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shù)后2位,d=0.2422,l=閏年數(shù),21世紀c=7.5,20世紀=8.35。
    例外:的計算結(jié)果加1日。
    [今天什么時候立秋]
    立秋散文詩歌篇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边@句詩出自于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秋詞》。表達詩人對秋天的豪情。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還有許多民間習(xí)俗,例如“啃秋”“咬秋”,天津吃西瓜、香瓜;江蘇吃西瓜,據(jù)說可以不生秋痱子;浙江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放瘧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也將它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宋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至今仍流傳百姓在這天,“做社、敬社神、煮社粥……”但在這眾多習(xí)俗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曬秋”與“養(yǎng)生之秋”。
    “曬秋”:秋季果蔬成熟,農(nóng)民開始曬秋。始于漢代,后世將它定在立秋,是重要農(nóng)俗。江西婺源縣“篁嶺曬秋”最有名。
    立秋養(yǎng)生也十分的重要。
    1、防治感冒。立秋后,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更應(yīng)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diào),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fēng),流通空氣,保護室內(nèi)空氣新鮮。
    2、調(diào)養(yǎng)起居。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yīng)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yīng)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3、適量運動。立秋后,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jié)進行健身鍛煉應(yīng)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不可過于劇烈。最好選擇早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能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容易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都不宜運動過于劇烈。
    4、健康飲食。多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多喝水、粥、豆?jié){,多吃蘿卜、蓮藕、荸薺、梨,潤肺生津。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边@就是繁鬧的立秋。
    立秋散文詩歌篇六
    驚落樹葉一片,
    別離的清苦,
    化作相思雨漫天。
    你款款而來,
    輕歌曼舞衣袂翩,
    為赴大地之約,
    催離酷暑傷情斷。
    你隨風(fēng)而來,
    掀開氤氳之簾,
    讓清涼回歸,
    風(fēng)清云淡人悠然。
    你踏雨而來,
    潤物無聲溢清泉,
    為踐前世約,
    玉蕊香來月滿天。
    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換來的只是與你擦肩,
    就在你轉(zhuǎn)身的那一刻,
    思念又開始漫延……
    立秋散文詩歌篇七
    立秋后第二天。望望天空,開始高遠。那種天高云淡的感覺,那種早晚微涼的感覺,都在告訴我,秋天來了。
    盡管還留戀,還在淘寶看夏裝。還喜歡穿裙子或短褲,喜歡陽光打在赤裸的腿上。喜歡曬得黑黑的,仿佛這樣才夠夏天。
    然而秋天還是來了。帶著大量的西瓜,帶著馬上要上市的老玉米。都是收獲的香氣。
    其實,我是怕隆冬。怕那很多個月里的足不出戶。
    于是覺得時光飛快,還沒來得及暢飲扎啤。還沒來得及出游。還沒有熱烈的相愛。
    還沒有買更多更漂亮的裙子。
    還沒有盛開。
    就像很多女人,在如花的年紀里,懵懂走過。匆忙間就三十歲了,反而開始妖嬈。
    我身上是蚊子叮過的痕跡,大片的紅腫。無法安睡,只好起床吃過敏藥。后遺癥是,第二天仍舊困倦不堪。如此渴睡,一沾枕頭,就不想再醒來。
    睡得好象死亡。
    這也是夏天的賜予。
    夏天總是讓人非愛即恨,不可能存在溫吞的感情。
    而秋天……在我心里,只是一個過渡。屬于它的特質(zhì)很模糊。還殘留著夏天的熱。還未完全開始冬日的寒。
    然而,我所有的印象都來自于東北。知道還有一些地方,沒有那么明顯的區(qū)分,四季是很模糊的。在冬天仍舊綠草如茵。在春天,百花早已綻放。沒有雪來覆蓋一切。沒有冰來凝固所有。
    日子如水逝去,貌似平淡。我數(shù)著歲月,貌似安靜。
    然而這一年年,一歲歲,有多少激烈沖突著的愿望啊。有多少強烈迸發(fā)的沖突?
    然而終將被掩埋。如同,新的生命終究會誕生。萬物都在繁衍。
    聽到大我一歲的女同學(xué)得癌癥了。聽到一個新出生的生命,只存活了幾天,就消失了。
    聽到這世間的很多消息。與已有關(guān)的,無關(guān)的。
    聽到這存在,這消逝。這些模糊與清晰。
    有時候留不住什么。如同留不下天邊的那一縷云。
    我能夠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心情。
    我能夠收獲的,就是這些點滴的感受。
    立秋散文詩歌篇八
    立秋是個可愛的節(jié)氣,好像一杯可口的冷飲,讓酷暑中的人們猛地打個激靈,讓大家從心里到身體都感到?jīng)鏊蛺芤狻?BR>    但是,夏天是一個車技不好的司機,它總是剎不住車,帶著炎熱闖進秋天的領(lǐng)地。這個莽撞司機是個紅臉膛的漢子,就像一位淳樸村民,脖子上掛著舊毛巾,不時地擦一下滿臉的汗水。夏天的汗水混雜著雨水和塵土的味道,為樹木莊稼所喜愛,成為它們蓬勃生長的養(yǎng)分,所以夏天的樹木,也有一副淳樸老農(nóng)的模樣。夏天的汗水滴進水里,被河水運走,被池塘吸納,被魚蝦當(dāng)成醇酒,但是你想不到,滴落了汗水的池塘,竟然會開出清幽淡雅的荷花,展示著粗獷之中的細膩,展示著這個季節(jié)特有的美麗的一面。
    陽光是逐漸逐漸羞澀的。這也難怪,沉浸在如火激情之中,很難發(fā)現(xiàn)季節(jié)的細微變化,盡管夏天的陽光明亮熱烈,但似乎眼神不好,不會去注意日歷一天天撕去,沒有看到已經(jīng)來臨的立秋。但是,陽光總是敏感的,在恍然大悟之后,便漸漸紅了臉蛋,露出羞澀之態(tài),有了真正的秋天模樣。人們喜歡秋天的陽光,喜歡它知錯就改的謙遜,喜歡它迎接豐收的喜悅,喜歡它面對秋風(fēng)的沉穩(wěn),喜歡它催促大雁南歸的知性。秋天的陽光就像父母的目光,照耀萬物,飽含著慈愛。在秋天里,不管是早晨還是黃昏,你可以在陽光里盡情呼喊,可以在陽光中盡情奔跑,陽光會給你所喜歡的一切,包括涼爽舒適的天氣,包括安靜祥和的心情,包括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一葉知秋,立秋時節(jié)的樹葉最有智慧,它像一枚季節(jié)的書簽,記載著天下的大事小情,記載著季節(jié)的喜怒哀樂。立秋時節(jié)的樹葉,是夏給秋的明信片,有留戀不舍,有美好祝福,有諄諄叮嚀,有綿綿情誼。秋天的樹葉,盡管無法改變即將落地的命運,卻可以掌握自己飄落的姿態(tài);盡管無法更改最終化成泥土的結(jié)局,卻可以在秋風(fēng)中盡情舞蹈。每個人在秋葉之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愿望,從春的萌發(fā),到夏的瘋長,再到秋的成熟,從嫩到壯再到衰老,每一片葉子在漸漸變薄,慢慢回歸生命的本來面目。不管秋葉上的紋路走向如何,每一片葉子都把秋天當(dāng)成它的歸宿,當(dāng)成生命旅程中的一個節(jié)點。
    秋天的可愛,只有經(jīng)歷酷暑才能知道;秋天的澄明,只有經(jīng)歷悶熱才能體會。立秋打開了秋天的大門,也帶來新的生命體驗,它為草木莊稼,為南歸候鳥,為蕓蕓眾生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努力。在立秋時節(jié),只要心中淡然從容,只要對天地心懷感恩,過去的每一年每一天都會緊隨你的身后,好像永遠聽命于你的千軍萬馬。
    立秋散文詩歌篇九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
    【立秋的習(xí)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fēng)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jié)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mào)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chǎn)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guī)模和夏忙會一樣,設(shè)有騾馬市、糧食市、農(nóng)具生產(chǎn)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F(xiàn)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jīng)濟貿(mào)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jié)目助興。
    啃秋
    城里人在立秋當(dāng)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nóng)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星锸惆l(fā)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今天什么時間立秋]
    立秋散文詩歌篇十
    已經(jīng)到了深秋,天涼的厲害。一場秋雨來了,未來的及枯黃的葉子,都帶著深重綠色落下。秋風(fēng)一天涼更勝一天;萬物都沉寂。遠山早落葉的樹光的像一條殘剩的魚骨。山上草坡下只留下一片片深重的顏色,大片的紫色、黃色、淺淺的綠色。像畢加索的畫作,色彩顯得那樣的突兀。但我更覺像梵高,不只是像他鐘愛黃的畫,更像他。一個只有秋天沒有冬天終結(jié)生命的人。
    秋是那樣落寞,沉默,讓人如此覺的歇斯底里的反抗。它用這樣凄冷的色彩來彰顯它繁華過后的異樣美麗,是淡漠與凝重。那泛黃紙上濃重的一筆是那樣的觸目驚心??蔹S的野草隨著風(fēng)搖動,大地附著著冰霜,落葉穿帶著薄玉,是陽光下的淚滴。是那樣的美,美的心碎,美的徹骨。一觸讓人透骨的涼。是冰里的景色,通透卻不可及。更是冬日里的窗花、不禁讓誰去靠近。
    秋像是一個遲暮的美人,臉帶著殘妝,殘黃的面容夾著美麗的胭粉。眼中帶著不屑,心中留有不甘。萬般絢麗過后,她盡力的延續(xù)繁華,抓住所有遺留的色彩,她想握住所有美麗的痕跡,那怕是一點也不肯遺失。因為她曾經(jīng)那樣的張揚,那樣的傲氣。不愿只剩下那殘存的記憶和現(xiàn)實的蒼涼,雖然只是徒勞。因為沒有誰改變著命運。所以她更無奈,無力,那樣的不堪一擊。
    秋日中衰落寂寞的紅顏,是命運。也許更應(yīng)該放手、更應(yīng)該灑脫,用一顆毫無眷戀的心去迎接、去擁抱那可怕的寧靜。允許一切塵埃落定,縱然是滄海難為,心更該隨境境遷。四季循環(huán)往復(fù),命運永無輪回。就此改過,但愿釋然。
    立秋散文詩歌篇十一
    夏,告別了天與地火辣辣的對白,沖動的陽光躲進了開裂的瞳孔。
    不再摯熱了嗎?這是大地的呼喚。
    收斂起那鋒芒畢露的言詞吧,容易將世俗的`眼睛灼傷。
    因為,秋,正以雨的方式款款而來,柔情萬種。
    風(fēng)不再狂躁,微塵不再飄渺,小草不再低吟;天空變得清澈而高遠,河流變得綿長而留情,心歸于平靜。
    風(fēng),柔軟了骨骼,瘦身的誓言詛咒著發(fā)黃的梧桐葉片。葉落知秋,是季節(jié)變換了底色,是風(fēng)改變了情調(diào),是雨的多情淡化了血液的狂奔。來一曲充滿涼意的歌謠吧,是蟬盼得太久的心聲。
    因為,秋,正以豐滿的芳容翩翩而至,情意綿綿。
    云朵不再苦惱,石頭不再報怨,鴨子不再呻吟;玉米變得金黃而飽滿,蒼松變得青翠而欲流;心收獲了希望。
    秋來了,腳步開始變得輕盈。
    秋來了,夜鶯是否展翅高飛?
    秋來了,荷塘的水對映著天上的月,魚兒的夢開始變得純粹。
    秋來了,我想變成你,收獲你在生活中種下的煩惱根喜悅。
    立秋,啃著成熟的玉米棒棒,每走一步都腳踏實地。
    立秋,我以立正的姿勢站立于大地,盼你時,也只能是望穿秋水。
    立秋散文詩歌篇十二
    古往今來,焚香請愿,祈禱神靈,是一種被國人普遍接受的方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敝袊说亩Y佛思想古而有之。古代的香客們有著一顆虔誠的心,祈求平安和五谷豐登,現(xiàn)在的香客也帶著一份紅塵夙愿,祈求一生好運和盛世太平。
    有廟宇的山,那如絲如縷升騰著的裊裊的香霧,和著山間清松之香,仿佛五臟六腑被重新洗滌一番。專門的香室里有羅漢榻、四仙桌、條案、坐椅等,取火罐、香炭盒、香盒、香渣碟放在于桌上,以供信徒和游人燃拜。
    人類是天生喜歡好味道的靈物,猶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在中國,古人就懂得采集香氣花草佩戴在身上,屈原的香草美人的文化意象,選擇的是一種美的凝縮。它不僅代表著身份高貴,更代表著精神的無上享受。人們每當(dāng)端午節(jié)都要帶上香囊等各種的小玩意,釋放的不僅僅是怡人的馨香,更愜意地表達了一種雅致的情趣。“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暗香浮盈,不絕如縷,聞之思之,令人心神蕩漾。
    “香文化”早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之舉。在許多曲徑通幽的高檔精舍和私人會所里,衣著精致的雅士們,或席地而坐,或悠然踱步,在一片沉香濃郁、琴簫悠揚的氛圍中,享受著香文化帶來的靜然。宋人朱熹《香界》詩云:“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fēng);真成佛國香云界,不數(shù)淮山桂樹叢。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jīng)行向此中?!痹诠糯愕朗巧狭魃鐣耸客瞥绲奈幕徒煌姆绞?。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更多人參與中來。在現(xiàn)代都市人的客廳里,幾塊香料,放于銅制香爐之中,一縷青煙裊裊,不絕如縷,香氣四溢,芬芳清新,沁人心脾。
    香道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帝王將相、文人府宅中,家里都會焚香,用來安神靜氣。后來,燃香熏香便形成一種流行的文化樣式和禮儀形式。古人喜歡將香囊挾帶于肋下和腋下,還有人將香料涂在靴子上,就如現(xiàn)代多人給皮鞋打上高級而有香味的鞋油一樣。熏衣從魏晉時期開始流行,文人雅士的美名相伴隨。師學(xué)藝,開業(yè)行刑,迎來送往,傳旨科考,都要專設(shè)香案。
    焚香、聞香,自古以來就是一件高雅之事。香,不僅僅是靠焚香來表達人們對香的鐘情。比如古人所說的“蘭湯熏衣”,就是用熏蒸的方法,將水和香料一起放入容器中,將衣物等需要熏香的物品置于容器上方,給容器逐漸加熱,溫度適度,最好選擇一個空間狹小的大容器,罩于帷帳中,防止香氣逸散。香大多時候是為寺廟而制,為焚香而設(shè)的。作為參拜者的人類,必須心懷虔誠和敬畏走向代表著神靈的供案,點燃一炷香,那香便裊裊地焚起來,然后將它插在香爐里,接著跪在蒲團上參拜禮佛或誦經(jīng)祈福。
    人類以鼻聞香,能通七竅,以心領(lǐng)會,能怡性情,杯盞通透,五心澄明,凝氣安神,妙不可言。上大學(xué)時候,有一個知識淵博、知性優(yōu)雅的女老師,臉上永遠帶著天光微瀉的恬然之笑。她的母親信奉佛教,總要隔三岔五去廟里燒香,她很小就迷上了上香。能迷上香道,那是一種前身今世的緣分。據(jù)她說,香,就是一個人的味道,一個人靈魂的形式。得道高僧圓寂的時候,法師做道場的時候,燃香無數(shù)。香,就是一種神秘的力量,無處不在,浸散在你的意識里,在你每一根細小的血脈。一支沉香在青煙裊娜中,慢慢香消玉殞,催人禪思不斷、浮想千古。
    品香也是一種禮儀。左手拇指扣住爐的上沿,四指拖住香爐底座,右手呈虎口狀。一手微微地罩住,用來聚斂香氣,一手輕輕攏一攏,慢慢地扇動。雙肩抬起,輕呼慢吸。香客云集,香霧氤氳,把香爐順時針逐一傳香三周,復(fù)歸香案。這是一種追慕古典的時尚。唐代香文化已經(jīng)流行,此有李商隱《無題》為證:
    颯颯東風(fēng)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金蟾是用銅制成蛤蟆狀的香爐,專門用來燒線香,延長香料燃燒的時間,避免香味過濃。古人不但在寺廟居室里焚香,女子也在閨閣中焚香?!百Z氏窺簾韓掾少”其實就是寫一個女子用香熏衣或佩戴的故事。漢朝賈充手下有一個姓韓的幕僚,才貌非凡。韓到賈家,賈女簾后邊偷窺了,一窺傾心,于是偷偷相戀了。有人來給賈充送禮,禮品是一種叫龍涎香的名貴香料。賈充送給了女兒,女兒送給了情人。韓挾在身上到賈充家里,賈充一聞,不好言明,很快便把女兒嫁給了他。
    記得唐玄宗曾有一名叫鸞兒的愛妾,常和董貴人微服出行。她用輕羅制成梨花散蕊的樣子,裹以月麟香,稱之為“袖里春”,所經(jīng)之處,留香不留痕,來去無影蹤?!靶淅锵恪毕阄丢毺?,制法精奇,暗香回旋于有無之間。暗香之妙,妙在美人天生一段風(fēng)流,美上生香,紅袖添香。
    香文化,是滋養(yǎng)心靈的一種美好的'方式。古人焚香,是把高雅的精神生活張揚到極致的一種形式。今人聞香,大都是為了在喧鬧的世俗生活中尋一份心靈的安慰與寧靜。電視劇《活色生香》里說,制香先要選擇上乘的花。樂顏說,香就和刀一樣,它本身并沒有所謂的善與惡,全在于使用之人的一念之間。安秋聲的蝶戀花是用若歡的體香調(diào)制出的,也是另一種香的傳奇吧?《圣經(jīng)·出埃及記》中也有上帝指導(dǎo)摩西制作圣香,吩咐他要把香制成純潔和神圣之物,將它當(dāng)成圣物看待。可見,中國的香文化其實都源遠流長,香已經(jīng)超越俗世感官享受的層面,成為一種高貴圣潔的精神象征。
    總之,不論香道文化、香道生活,其實,時刻都蘊含著一種超越的自在,有著一種超越感官的審美體驗,是靈魂的一種安靜形式。點燃心中一簇香,點燃云水禪心,其實也是點燃人生的一種雅致方式。
    立秋散文詩歌篇十三
    昨日午后的暴雨,一度澆滅了盛夏的猖狂,地上泛起的朵朵水花,把夏秋交替的消息欣喜地告訴了時節(jié)。
    歲月總是太過匆忙,瓦檐下滴答滴答的雨聲,一路送著掉落的光陰,立秋一過,便快到了落葉紛飛的時候。最怕那種秋意深濃的景象,片片繽紛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凌亂的飄舞,徒留枝椏在聆聽敗落的滄桑,那也有我曾經(jīng)蔥郁的一抹青綠,在暮云淡去,秋光老盡中無可奈何。
    將萬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齡早已過去,真的已經(jīng)到了淡看風(fēng)云的時候。青梅時的青澀雖已漸漸成熟,心懷的萬丈豪情卻也被流年腐蝕得蕩然無存。夢,依然美麗,像是融入天邊的一抹晚霞斑斕多彩,仿佛伸手便得,卻又遙遙難及。當(dāng)鐮刀割倒隴上一片金黃,收獲的不只是成熟,還有陌上空曠的寂寥。這種寂寥是秋意渲染成的憂傷,是金黃未曾割倒之前那些等待的時光,是鳥語婉轉(zhuǎn)唱過的一曲花事。
    花事已過,象立秋后的蓮?fù)嗜ズ梢?,一如我無數(shù)次無端錯過的花期??傄詾槟切┱鄄蛇^后不再回頭的繽紛,是流轉(zhuǎn)在愛中最美的遺憾,是對走過年華最深的銘記。直到立秋之后,倦累爬滿了枯葉堆積的心窗,再也找不出殘存的一絲青綠痕跡,方才悟明了,那些愛恨,那些情仇,那些臉龐,那些誓言,都一一還給了流光。
    看那樓下巷子里走來打著花紙傘長發(fā)飄逸的女子,只覺得離我如此之遠,心倦累到不再有如少年的沖動,甚至懶得去奢望會有一場美麗的邂逅。我清楚地明白,那只是走過我眼前的一道風(fēng)景,任這風(fēng)景如何秀麗,終究不是我可以駐留的地方,只是視覺上短暫的一瞬,只是曾經(jīng)遭遇過然后便模糊不清,哪怕曾經(jīng)回頭,也就如此而已,時間終會帶走一切,一程山水,一個路人,一段漸遠的故事,注定要離去之時,誰也不必給誰一個交代,我走我的山道,你行你的水路,山水之外不再相逢,紅塵旅途,各自安好。
    又立秋了,爹娘再度老去。娘用木梳慢悠悠的梳理著滿頭白發(fā),那絲絲掉落在地上的銀發(fā),是娘寸寸走過的時光,娘說老了,以前的日子都回不去了。幾十年的四季交替,娘該遭遇多少個立秋的日子,可娘又還能再過幾個立秋?爹卻把漸漸老去的炊煙,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熏黃了季節(jié)的顏色,裝點立秋的日子。爹的目光有些呆滯,迎著那門前往來的行人,爹的眼里還很深邃,笑看到樹上落下的光陰。那是洞悉世情之后凝聚的光芒,不慌不忙,不驚不異,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包括悲歡,包括生死,無不淡定從容。
    爹娘就這樣攙扶著走過歲歲立秋,每一片落下的葉兒都是他們相愛的故事,平平淡淡從從容容,這一世也未分開過。看他們有時相互叮嚀,天涼加衣了,該吃藥了,有時候也吵鬧幾句,象小孩一樣發(fā)脾氣,過后又哄著對方,真的是百感交集。什么是愛,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白首到老?爹娘用他們一生的時光詮釋了答案。
    立秋,是赴一場與時節(jié)的盟約。往事就像山巒上的點點秋紅,終將伴隨落葉匆匆的落地,燦爛擁有之后,如果可以潔凈相忘,那也是一種領(lǐng)悟。四季的更替,是自然循環(huán)的規(guī)律,我們無法阻止也無法挽留,阻止不了時光且住,還我們一個如夏的燦爛年華,挽留不住行將老去的父母以及那些走著走著就不見了的故人。如何才能從容的笑看立秋之后凋謝的落花,如何才能淡定這秋光老盡?就做一株草木,生長于自然,懂得去遵從宿命,方可以離合不驚,枯榮隨緣,就那么隨性隨意的踏上旅程,不辜負一世韶光。
    立秋散文詩歌篇十四
    清晨不到五點,手機的”嘟嘟”聲此起彼伏,朦朧中摸到手機,細看,關(guān)于立秋的話題,祝福微信短信已經(jīng)刷屏,介紹立秋來歷的,立秋吃秋膘的,祝福的……林林總總,這個年頭,人們生活好了,信息也發(fā)達了,無論是節(jié)氣還是節(jié)日,大家都很重視,家人或朋友小聚,說說話,聊聊天,侃侃大山,關(guān)心關(guān)心彼此,憧憬一下秋天的豐收美景,倒也是非??鞓?,欣喜,開心。
    摯友加同學(xué)雨盛平時喜歡作詩填詞,每當(dāng)節(jié)日或節(jié)氣的到來,他總要發(fā)個祝福微信或短信來讓大家愉快一下,比如這個立秋,他用“秋”字的筆畫給大家發(fā)來祝福:“今日立秋了!
    “秋”字共九筆,一筆代表財富,一筆代表收獲,一筆代表開心,一筆代表快樂,一筆代表健康,一筆代表舒暢,一筆代表平安,一筆代表順利,一筆代表如意。夏去秋來,祝親筆筆都是瀟灑,筆筆都是滿意?!弊x著他的祝語,無論是否原創(chuàng),表達的是他的一份心意,心情豁然爽朗起來。
    聯(lián)想到古代騷人墨客描寫立秋的詩詞歌賦,有的練達,有的昂揚,有的凄婉,有的悲涼,無論什么意境,但都表達的是對秋的心情及感受。
    尤其喜歡宋代詩人劉翰描寫立秋的詩: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劉翰在中國詩詞的瀚海中并不算是很出名的詩人,但他描寫立秋的詩帶給人清凈舒適,閑暇,空明的意境。
    王維是唐代大詩人,讀他的《秋夜獨坐》,總感到悲悲戚戚,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fā)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xué)無生
    在詩人筆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陷于人生的悲哀。感慨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越讀越凄涼,我真為詩人的凄楚,凄涼而萬分傷感啊。
    不聯(lián)想那些古詞古詩對立秋的描寫了,人生苦短,何必為雜事苦惱?
    立秋之日涼風(fēng)至,秋雨急,暑氣消,“涼風(fēng)繞曲房,寒蟬鳴高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露紅凝艷數(shù)千枝”,這些詩句我都不知出自哪里啦,反正我感受頗深,于是我想起曹植的詩句:
    踟躕亦何留,
    相思無終極。
    秋風(fēng)發(fā)微涼,
    寒蟬鳴我側(cè)?!?BR>    還是自己去想吧!
    反正想不想都在你自己!
    與我沒關(guān)系!
    我愛如飲甘飴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