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備課、授課和教學評價提供指導和支撐的重要工具,它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合理規(guī)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提升。我們需要認真編寫一份教案了吧。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在教學中參考和應用,希望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一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流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親近和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避免學生在尋訪流程中過分關(guān)注某一種小動物。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qū)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guān)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nèi)見過那些小動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jīng)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nèi)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diào)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nèi)的分工。
3、交流尋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guān)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guān)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二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地,激發(fā)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地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東方之珠”專題學習網(wǎng)站。
教學方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同學們,你們最喜歡、最向往的是哪個城市?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
2、師:確實我們的祖國以地域遼闊、風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東方。而香港這座城市卻是中國這條巨龍頭上璀璨的明珠。有“東方之珠”的美譽。(欣賞歌曲)伴著悠揚的歌曲,讓我們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對香港這座舉世矚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滿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帶著你的疑問,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香港的?
3、在讀了課文之后,同學們你喜歡香港這座城市嗎?為什么喜歡?
三、選擇學習主題,上網(wǎng)合作學習。
1、香港有著繁榮的經(jīng)濟,美麗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點擊進入,去開始你的香港之旅吧?。▎螜C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
2、完成了你的單人旅程了嗎?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體會。
3、誰愿意告訴我們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誰能擔任導游的重任帶領(lǐng)所有的同學及在座的老師,再去領(lǐng)略一下香港的繁榮和美麗。(主機操作、聯(lián)機狀態(tài))。
四、誦讀體驗、加深理解。
1、經(jīng)過香港之旅,相信大家進一步認識了香港。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詞匯同樣讓你印象深刻吧!同學們把你最喜歡的.語句畫下來,那可是作者的心聲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著作者對“東方之珠”的喜愛之情。
2、我想請同學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總結(jié):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下,讓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無愧于“東方之珠”這個美譽。
五、拓展研讀。
1、香港的今天是繁榮而美麗的,你可能無法想象它曾經(jīng)歷經(jīng)百年滄桑,它曾經(jīng)一度離開祖**親的懷抱。197月1日,香港終于回歸了這是一個載入香港歷史的重要日子,一個中華民族的盛事,一個體現(xiàn)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yè)勝利的歷史時刻。同學們關(guān)注今日香港的同時也讓我們再去目睹一下97回歸時的盛況。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進一步了解香港。
2、學生利用“東方之珠”專題學習網(wǎng)站了解97香港回歸。(單機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
3、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它還是世界航運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貿(mào)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幾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網(wǎng)站可包羅下的,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學習的平臺,希望同學們在網(wǎng)絡中盡情遨游,享受網(wǎng)絡學習的樂趣。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三
()()價廉一應()()
()飽()福舉世()()
()幕()臨()顏()色
夜幕降臨(到,來;挨著,靠近;照著字畫摹仿)
光彩奪目(搶,強取;爭取得到;做決定)
奔流不息(停止;消息;繁殖,滋生)
舉世聞名(用鼻子嗅;名聲;聽見)
我會換把下面的畫線詞語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1、這個繡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
2、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
3、香港是一個著名的港口。()
“東方之珠”“萬國市場”“美食天堂”
在香港,人們能夠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大飽口福,所以人們把香港稱作()。
香港是亞太地區(qū)的航運中心,貿(mào)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還是購物、美食、
旅游
的好去處,所以,人們把它稱為()。
香港是一個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樂意到這里做生意。所以,人們把香港的市場叫做()。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四
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學會抓住人物特點描寫。
本次習作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首要任務是拓寬思路,調(diào)動生活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以介紹“同桌”為話題,注意選取合適的角度來寫,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完后,把不滿意的地方改一改,不寫錯別字,學會正確運用標點符號。讓學生學會有條理的表達,學會大膽的表達。
本次習作是讓學生練習寫人,讓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寫真事,說實話,寫自己的同桌,寫的時候,姓名、年齡、相貌、個性、興趣、愛好、優(yōu)點、缺點都可以寫,但一定要有主有次,把他(她)突出的特點當作重點來寫。寫完后讀給同學聽一聽,看是不是寫得很像你的同桌。
結(jié)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說說同桌”的活動。課前活動時,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同桌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愿組合,通過活動,相互交流,暢說自己眼中的同桌是什么樣的人。
活動提示:講述的同學要善觀察,抓特點;不要只講同桌的外貌,還要講他的性格特點或有關(guān)他(她)的小故事。
同桌的長相有什么特點?他有什么特長?你和他之間發(fā)生過什么事?你喜歡他嗎?相互啟發(fā),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為習作作好準備。
學習目標。
1.認真觀察同桌的外貌,了解同桌的性格特點及愛好,選擇某一方面的特點,有重點、有主次的介紹。
學習重點。
能抓住同桌特點,有重點、有主次的介紹。
學習難點。
抓住有趣的事情,寫出同桌的特點。
一課時。
導寫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習作。
二、小組互說,介紹同桌。
可以說自己同桌的相貌、性格、愛好,也可以說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或者你們之間的趣事。
1、搭建交流平臺,鼓勵同學上講臺說真話,說真事,夸夸自己的同桌,說說她的優(yōu)點,講講你們之間的趣事。
2、注意聽別人說,能積極、友好的做出評價或補充。
3、指導學生有條理的說,先說同桌的外貌特點,就是從五官容貌、身高、體重、穿著打扮等幾方面挑選最有特點的來寫,不要不分輕重主次,什么都說;而語言要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一點兒,這樣給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再說她的性格特點,比如,活潑開朗,天真無邪、勇敢無畏、沉穩(wěn)、大方……。還可以通過一兩個小故事來展示同桌愛讀書、愛下圍棋、愛打乒乓球、愛唱歌跳舞、愛繪畫書法、愛彈琴、愛小制作、愛玩電腦等方面的愛好、特長、或優(yōu)秀品質(zhì)。
小結(jié):大家在小組內(nèi)推心置腹的交談,我相信你們一定加深了了解,今后在學習生活中,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處。
三、確定對象,自主習作。
四、認真思考,下筆習作。
1.認真讀要求,弄明白要寫什么。
先想一想要介紹同桌的什么特點,再想想怎樣介紹。他的那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導學生閱讀下面的一段話,開拓思路。
我的同桌王小森,是個淘氣的男孩兒,今年10歲了。他留著小平頭,白白凈凈的小臉蛋兒,一雙快活的小眼睛,常瞇成一條縫,嘴角向上翹,一看就會侃,他那張嘴說起話來真是厲害呀!
(1)讀讀這一段,你覺得這段對同桌介紹寫得怎樣?
(2)你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同桌?
生:先介紹同桌的姓名、年齡、相貌等,主要的是把人物的性格、愛好等方面的特點寫清楚。
師: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這次習作呢?
首先,可以用三言兩語對同桌的基本情況進行介紹,即用簡短、清楚的語言把他(她)的姓名、性別、年齡寫出來,使人對他印象深刻,語言要活潑,寫法靈活多樣,突出其特點。
其次,描寫他(她)的外貌特點。外貌是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描寫外貌之前,可以先認真觀察一下他的容貌、身材特征,描寫外貌要抓住特點,就是從五官容貌、身高、體重、穿著打扮等幾方面挑選最有特點的來寫,不要不分輕重主次,什么都寫;而語言要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一點兒,這樣給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然后,介紹他(她)的性格、愛好或特長,優(yōu)點或缺點。通過一兩個小故事來展示她愛讀書、愛下圍棋、愛打乒乓球、愛唱歌跳舞、愛繪畫書法、愛彈琴、愛小制作、愛玩電腦等方面的愛好或特長。也可以寫寫他的優(yōu)點或缺點。人無完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是啊,習作中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也可以寫出他的缺點。
最后結(jié)尾時總結(jié)全文,抒發(fā)對朋友的情感;也可以來個畫龍點睛,寫一兩句精彩的語言來總結(jié)自己的同桌。
(3)自主寫作。
五、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1.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自己的習作。
2.相互議一議:他寫的是誰?抓住了他(她)的什么特點?說一說這位同學的習作哪點好,哪點需要改進,還要說說自己聽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師根據(jù)不同學生特點給予不同的提示性評價。
寫好人物的關(guān)鍵是抓主人物的特點。這個特點就表現(xiàn)在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思想上。而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就在于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
(1)、外貌描寫。即人物的外部模樣的描寫。抓住人物的身材、相貌、衣著、神態(tài)、表情等方面特征描繪出來,使讀者如見其人。(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2)通過在具體的事例中對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描寫,寫出同桌的特點。(讀給同伴聽,聽聽他們的評價,再適當修改。如果都說很像你的同桌,那這次習作就成功了。)。
(3)班級交流,師生評議。
選擇典型習作,或準確抓住外貌特點的,或?qū)懗稣鎸嵱腥な录从惩佬院吞攸c的。
4、評議要點,交換修改。
(1)是否寫出了同桌的特點。
(2)語言是否通順。
(3)交換修改,注意錯字和標點。
六、互相學習,欣賞佳作。
宣讀優(yōu)秀習作,以培養(yǎng)習作興趣,拓展思路。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課文。
2、理解詞語“琳浪滿目、物美價廉、一應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學會圍繞中心句寫幾句話。
3、了解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fā)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香港的。
教學難點:
課文時略讀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同學的討論交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相關(guān)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1、播放《東方之珠》引入新課。
2、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自主學習: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了解各段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匯報說說自己知道哪段主要寫的什么。
3、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當小導游,帶領(lǐng)大家去香港游覽。
1)從第一片自然段中知道了“東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國的南端……。
2)第二自然段中介紹了香港的市場是一個“萬國市場”。(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3)激發(fā)朗讀,欣賞圖片,加深印象。
4)學生當小導游介紹“美食天堂”的香港。(引:香港我們領(lǐng)略了香港的繁華,認我們?nèi)タ纯聪愀塾惺裁春贸缘摹?。
5)人們?yōu)槭裁窗严愀鄯Q作“美食天堂”?讀后、看圖交流。
6)學生介紹“香港還是一個旅游勝地”。
7)你覺得香港的海洋公園好玩嗎?為什么?
(因為公園里有海豚和海獅出色的表演,一會兒……有時……有時……)。
8)當小導游帶大家參觀香港的夜景。
(1)每當夜幕降臨,整個香港流光溢彩,顯得更加美麗繁華。
(2)自由朗讀看看書上怎樣寫燈的。(燈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詞。
b.“燈的海洋”從何看出來。讀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樣?(用了一個描繪、美麗、漂亮、繁華都可,師相書:美麗。)。
9)香港的海洋公園是那樣的迷人,街市是那樣的繁華,每一個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贊嘆。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小結(jié)全文,升華感情:
1、師小結(jié):這顆“東方之珠”在離開祖國母親懷抱一百年后終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期盼是回來了,我們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香港的熱愛之情。
課后反思: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閱讀真的很有魅力,它可以使人們原本陌生的認知變得豐富,它留給了讀書的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所以在課后,學生激動的說道:“香港好美,香港真好,有機會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BR>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六
讀懂例文《家鄉(xiāng)的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還不行,還得要學會問,學會查資料。能就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進行仔細觀察,并詢問有關(guān)的人,查閱有關(guān)的資料,對這種產(chǎn)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培養(yǎng)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將觀察到的、詢問到的與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能就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進行仔細觀察,并詢問有關(guān)的人,查閱有關(guān)的資料,對這種產(chǎn)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培養(yǎng)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將觀察到的、詢問到的與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通過閱讀《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還得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題目自定。
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
第一課時。
一.指導閱讀例文,小結(jié)寫法。
1.輕聲自讀例文,思考:這篇習作是圍繞一個什么主題寫的?記敘了哪些材料?
3.提問:從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訣”?
4.小結(jié):要圍繞一個主題選材,要根據(jù)主題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詳略。
6.小結(jié):在寫作時,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寫這一事物。用不同的寫法,這樣會使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多彩。
二.指導選材。
1.提示: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guān)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各方面材料,選擇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選材,確定詳略,列一個提綱。
2.組織交流。
3.提示:聽了同學的發(fā)言,你有什么啟示?修改你的提綱。
三.進行習作。
1.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習作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修改。
第三課時。
一.小結(jié)。
1.小結(jié)此次習作的大致情況。
2.表揚此次習作寫得好的同學,并請他們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片斷。
3.表揚此次習作有進步的同學,并請他們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片斷。
總結(jié)此次習作的主要問題。
二.指導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問題的習作,并且出示討論題:
(1)這一篇習作與剛才的習作比,存在什么問題?
(2)這個問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樣解決?
(4)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修改?
1.組織交流。
2.提問:(1)從剛才的討論中,你有什么啟示?
(2)你覺得自己的習作有什么問題,可以怎樣修改?
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見。
三.嘗試修改。
1.教師巡視修改情況。
教學后記。
學生在作文時往往不注意說清以下幾點:產(chǎn)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狀、大小、質(zhì)地、顏色等。這些主要從觀察中獲取。該產(chǎn)品的營養(yǎng)價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這主要是靠詢問和查閱得到的,介紹這方面的內(nèi)容要注要講究科學,不能出現(xiàn)錯誤。還有就是產(chǎn)品有食用或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方面的材料也是靠詢問和查閱得到的。要注意有詳有略,有所側(cè)重。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七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一、準備
二、誘發(fā)
投影:例1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jù)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x2+寬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zhuǎn)化和應用
投影:
1、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八
1.充分肯定學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2.指導學生把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
3.引導學生交流完習作后,能和同學分享自己最近的觀察感受。
重點。
引導學生交流完習作后,能和同學分享自己最近的觀察感受。
難點。
在習作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以及評價。
師:大家的習作都完成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評改吧。
1.學生把自己寫得好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再說說為什么覺得這部分寫得好。
2.學生評議、交流。
3.小組內(nèi)推薦寫得好的習作,全班欣賞。
(1)指名讀習作,請大家認真傾聽,看看這篇習作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梢园呀o你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深深地記在腦海中。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jié)。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說起美,人們往往想到大自然的美:春天有“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美;夏天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美;秋天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冬天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美。然而,這些美都是眾所周知的,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今天,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件平凡事情中不平凡的美。
星期一,我很早就到了學校,發(fā)現(xiàn)教室后面的垃圾沒有倒。當時班上已經(jīng)來了幾位同學,但我們都熟視無睹,繼續(xù)做我們自己的事。這時候,陳雨欣來了,她也看到了又臟又臭的垃圾。只見她連忙放下書包,卷起袖子,拿起垃圾桶,跑向垃圾車。等她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粗氐浇淌液髿舛ㄉ耖e地坐在座位上,跟我們一塊兒讀書,我不由得想道:“陳雨欣為什么不跟別人說,垃圾是她倒的,讓大家表揚她呢?”一直到了下午的班會,趙老師才把這件事告訴全班同學,同學們都向陳雨欣豎起了大拇指。而陳雨欣呢,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淡淡地一笑。
這件事情雖小,卻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陳雨欣的美和她那顆愛班級的心!
師:雖說同學們都非常用心,但習作里還存在一些小缺點,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篇習作。(出示相關(guān)例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說說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有哪些,哪兒還需要改一改。
2.學生交流。
3.學生拿出練習紙修改。
4.指名評改。
師:同學們,我們平時一定要重視對習作的修改。只有勤于修改習作,我們的寫作興趣才會在修改中得到激發(fā),寫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習作,運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作出修改。
1.學生自改習作。
2.小組內(nèi)展示自己修改后的段落。
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圍繞觀察感受分享心得。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要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本次習作講評課,我注意把講評和學生修改作文結(jié)合起來,拓展了習作講評的功能,有利于學生習作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兩篇例文的賞析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傾聽,善于歸納,讀寫結(jié)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最后課堂總結(jié)談收獲,引導學生圍繞觀察感受分享心得,讓學生學會了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九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過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zhì)。
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三年級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文言文,學起課文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個故事他們都聽說過,有助于他們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課文簡短,一旦讀熟,理解、背誦起來就很容易了。
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古人有“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本課教學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熟讀背誦。
【知識與技能】。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能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等多種途徑來理解詞句的意思,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nèi)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zhì)。
重點。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全文。
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guān)知識,預習課文。
1課時。
一、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看到大屏幕上的這幅圖,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學生交流)。
師:這個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
2.板書:司馬光。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教師相機提示學生,司馬是姓,光是名)。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文言文的相關(guān)知識。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非常棒。現(xiàn)在,請打開課本,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教師先用較慢的速度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教師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學生跟讀,讀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師: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現(xiàn)在讀的感覺和剛開始讀的感覺不一樣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群兒戲于庭”。
(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司馬光小時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兒”是“小孩子”的意思)。
(2)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教師引導翻譯詞句,并點擊出示單字解釋)。
生:事情發(fā)生的地點(院子里)。
師: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庭)大家找到這個字了嗎?我們把它勾出來,還可以做上筆記,我們再來寫一寫這個字。(教師范寫“庭“字。)。
師: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個字能說明?(戲)“戲于庭”就是……(抽學生翻譯)“于”是“在”的意思。
(3)誰能把我們剛才理解到的信息連起來,給大家說一說。(翻譯全句)。
(4)齊讀這一句。
2.學習“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師: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fā)生了……。
(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指名讀。
師:老師注意到,有的同學在閱讀本句時停頓還掌握得不是特別好。(指導:范讀、齊讀)。
(2)認識“甕”。
師:最開始,我們看了一張圖片,里面有個大家伙,那是什么?(甕)“甕”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從哪里了解到這個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釋)。
師:沒錯,借助注釋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還有哪些字是你們在閱讀中沒弄明白的?
生:“足”“跌”“沒”……。
(4)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并指導書寫生字:登、跌。
(5)現(xiàn)在誰能夠看著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給同學們說一說?(翻譯本句)。
(6)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這一句。
3.學習“眾皆棄去”。
師:在這危急的關(guān)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眾皆棄去)。
(1)抽讀。
(2)師范讀。
(3)自讀。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方法再讀讀,多讀幾遍,而義自見,試一試。
(4)通過閱讀,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5)指導書寫:眾、棄。
(6)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眾皆棄去”,想象一下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進一步理解體會。
翻譯:其他的孩子都放棄而離開。
4.學習“光持石擊甕破之”。
(課件出示: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在這危急關(guān)頭,只有司馬光沒有離開,在想辦法救人。
板書:光持石擊甕。
(1)指導書寫“持”,理解“持、擊、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譯全句。
(3)司馬光與其他孩子一比較,就讓人覺得司馬光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評價,談品質(zhì))。
5.學習“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1)齊讀。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濺出或噴射)。
(3)結(jié)果怎樣?(兒得活)。
(4)板書:兒得活。
師:孩子得救了,真是讓人松了一口氣,讓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令人欣慰的結(jié)局吧!(齊讀)。
6.比較異同,復述全文。
師:《司馬光》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的不同了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jié)。
文言文不同于課文,它篇幅極短,語言簡練,需要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3)師:現(xiàn)在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講。
四、指導背誦。
1.教師領(lǐng)讀。
師:“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成誦有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初步領(lǐng)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F(xiàn)在,就請大家熟讀成誦,把它放進自己的知識寶庫里吧!
2.指導背誦方法。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同學們都背得很認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到了合適的方法。老師背類似的古文,一般會先想想故事內(nèi)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許多。不信,我們來試試。
3.教師說句意,學生背對應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師抽背。
五、布置作業(yè)。
1.推薦讀《掩耳盜鈴》。
2.書寫本課生字。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
香港是我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qū),也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它璀璨美麗、繁華富足,被稱為東方之珠。
暑假里,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香港去自由行旅游,去感受它的與眾不同。
來到紫荊花廣場,我一眼就看到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金色的雕像。這朵花雄偉高大,金碧輝煌。據(jù)說它是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時中央政府的禮物,寓意香港這座城市的`繁榮和美麗。絡繹不絕的人群紛紛簇擁到雕像周圍,留下永遠的紀念。沿著星光大道的名人手印,我一邊俯身尋找熟悉的名字,一邊對比自己的手掌。“這不是李小龍的雕像嗎?”我興奮地沖到前面,擺出了踢腿的pose。
不遠處維多利亞港油輪的汽笛聲響起來了,它是在催促我們抓緊登船,港灣巡游就要開始了。我和爸爸坐在船舷的左側(cè),欣賞著岸上的美景。夜幕下,兩邊林立的摩天大廈燈火輝煌。五彩燈柱從樓頂天臺射出,不斷地變換著角度和顏色。清風吹動海浪,嘩嘩地拍打著油輪,船有些輕微地搖擺。燈光下,有幾只海鷗在不遠處貼著海面盤旋著,我猜一定是小魚在和它們捉迷藏呢。船上歡呼聲響起來了。原來是焰火表演的時間到了。各色禮花不停地綻放在港灣的上空。夜色被點亮了。維多利亞港沸騰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夜幕映襯下的香港就是閃耀著光芒的東方之珠。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一
1、明白倒敘的特點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學習倒敘的方法,能運用倒敘進行作文。
明白倒敘的特點,學習倒敘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實驗法,與學生上次的學習情況作對比,總結(jié)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交流導入。
1、《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運用了怎樣的敘述順序?
2、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倒敘。
3、小結(jié):學生現(xiàn)在對倒敘的認識情況。
二、認識倒敘
1、ppt出示倒敘的定義。
2、播放微課,生動的認識倒敘。
3、ppt出示倒敘流程。
4、結(jié)合課文《燕子專列》《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理解倒敘及倒敘的好處。
5、總結(jié)倒敘的好處:文章開頭適當?shù)剡\用倒敘:
(1)、可以制造懸念,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調(diào)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3)、還可以使內(nèi)容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文章敘述也生動,結(jié)構(gòu)也曲折多變。
三、學習倒敘的寫法
1、睹物回憶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憶
舉例說明
2、對比回憶法 由對比沖突引出矛盾
舉例說明
3、情境回憶法 由描繪情境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4、抒情回憶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四、課堂練習:
采用倒敘的手法寫一寫你父母對你的愛吧!
五、作品展示。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二
1、秒的認識:
(1)認識秒針,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知道: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夠準確讀寫出鐘面上的時刻,能熟練進行時間單位的換算。
(3)體驗1秒鐘和1分鐘分別有多長,逐步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時間的計算:
(1)能利用時、分、秒之間的關(guān)系正確完成相關(guān)比較、換算和計算。
(2)能解決生活中的關(guān)于時間計算的實際問題,體會時刻和經(jīng)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實踐活動(一):填一填、說一說。
1、學會從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
2、在具體活動中學會記錄、學會交流、學會傾聽。
3、利用活動對學生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遵守時間、珍惜時間,早睡早起等)。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學習圍繞中心句寫段落。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秋天的雨一課。
二、檢查復習: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三、新課:
1、自由讀課文,回答: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匯報: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3、學生齊讀。
四、學習第一段:
以“鑰匙”切入師:鑰匙是干什么用的?秋天的雨這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那扇大門?指名讀第一段,并加以評價,進而引導學生讀,輕輕地讀,讀出那種清涼和溫柔的感覺。
五、學習第二段:
師:秋天的雨為我們打開了秋天的大門,那我們趕快走進秋天去看看吧,請大家一邊默讀第二段一邊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學生匯報:
黃色黃黃的紅色紅紅的金黃色金色橙紅色紫紅的雪白……。
理解“五彩繽紛”:
師、這么多的顏色正好可以用本段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你知道是哪一個嗎?(五彩繽紛)如果要換一個詞來形容顏色多,你會用哪一個?(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
師:這么多的顏色,秋天的雨會把它們送給誰呢?
出示:“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敝肝迕麑W生賽讀。
師:你覺得這些句子寫的怎么樣?(形象、生動)為什么如此形象、生動?(比喻、擬人)。
師:咱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著運用一些修辭方法,讓我們的句子變得生動、形象。
師:秋天的雨還會把它美麗的顏色送給誰呢?請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它把()色給了(),()像()。()色是給()的,()在秋雨里()。
再讀第二段,感受秋天的五彩繽紛。
六、學習第三段:
過度:秋天的雨帶給了我們美麗的顏色,還帶給了我們什么呢?請大家讀第三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秋天真是一個。
的季節(jié)。
師生合作,練習圍繞中心句說話。
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田野像。果樹上,橘子、柿子,爭著。梨,菠蘿,還有好多好多。
七、學習第四段。
師:秋天帶給了我們美麗,帶給了我們豐收,也帶給了我們清涼,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冬天快要來了,請大家讀第四段,看看動物、植物們都做了哪些過冬的準備。
八、通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
九、拓展:模仿寫作,圍繞中心句寫一個段落。
教師給出兩個中心句,學生自選一個寫一個段落。
1、公園里百花盛開。
2、操場上真熱鬧。
十、總結(jié)下課。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四
生:草原。
師:(板書“草原”)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無際,碧綠的顏色,上面有牛、羊、馬都在吃草。牧民們都在放牧。草原上還有山丘、小河,是很美麗的。
師:他說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間開滿了各種鮮艷的野花。
師:開滿了野花。在一片綠色中,萬綠叢中點點紅。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麗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氣清新,天氣晴朗。
師:他把課文上的一些詞語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還有蒙古人的帳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騎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許多牧民都騎著自己最好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草原上非常熱鬧。
師:很好。咱們先說到這里吧,大家說得都很對,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那么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nèi)容?你們預先讀過課文,應該能說出來。
生:課文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師:對,一開始就寫草原美景,后來呢?
生:寫作者去內(nèi)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jié)目什么的。
師:你這么一說,差不多把課文上的內(nèi)容都說完了。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說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還有嗎?
生:還寫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們告別。
師: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沒寫?但是他也說對了,課文的話里已經(jīng)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
生:對。
師:哪句話?
生:我認為是最后一小節(jié)寫的?!疤煅谋滩菰捫标枴闭f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就這一句嗎?
生:還有“蒙漢情深何忍別”。
生:大致可分為兩部分。
師:講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們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師: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麗景色,對不對?
生:對。
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行不行?(板書:“風光”)。
生:行。
師:繼續(xù)說。
生: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著我們一起聯(lián)歡。
師:誰能說得更簡單一些?
生:我們和蒙古族人一起聯(lián)歡。
師:他用“聯(lián)歡”來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觸的過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但是從整個接觸過程中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情感?
生: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深厚。
師:對不對?
生:對。
生: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他說草原的風光是十分美麗的,這一點對不對?
生:對。
師:(在“風光”后加“美”)那么還有一點他說得不太清楚,誰來說一說?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師:十分熱情好客,還有呢?
生:應該是,蒙漢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感情。
生:可以。
生:是。
生:對。
師:好,你也同樣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決,好不好?
生:好。
師:誰還有問題?
師:你不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一會兒注意聽。
生:我想知道課文所寫的草原是哪個地方的草原。
師:那咱們順便說一下吧,《林海》這一課大家學了嗎?(生有答沒學過,有答看過的)。
生:有。
師:它屬于內(nèi)蒙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就行了。這個問題解決了,誰還有問題?
師:好,請坐,一會上課要講到。
生:第二小節(jié)有一句話形容河,像“玻璃的帶子”,“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
師:好,為什么要用感嘆號。
生:我想問,“蒙漢情深”從課文的哪個地方能看出來?
師:這個我還得讓你看,你問我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會兒我就讓你回答這個問題,那你上課就得注意聽了。不然一會兒回答不出來。
生:還有第二小節(jié),為什么把穿著各色衣服的男女老少比喻成彩虹?而不比喻成別的?
師:你想比喻成什么?
生:我想把他們比喻成一條彩帶。
師:你說彩虹好啊還是彩帶好?
生:彩虹。(眾笑)。
師:為什么彩虹好?
生:因為彩虹代表著美好的祝愿,有的小朋友畫畫常常把大陸和臺灣用彩虹連起來,彩虹就可以比喻成一座橋。
師:另外你剛才說彩帶是什么樣的?
生:五顏六色的。
師:那么彩虹呢?
生:是七色的。
師:如果也用五來說,怎么說?
生:五光十色。
師:對了,你說五光十色漂亮還是五顏六色漂亮?
生:五光十色。
生:像彩虹。
生:我想問第四小節(jié)最后寫的,“會心的微笑”,為什么說“會心地笑了”?
師:你知道什么叫會心嗎?
生:會心就是他們……。
師:會心就是心里知道了,但沒有明白講的意思,蒙古族人民聽了漢族人唱的歌以后,仿佛知道他們沒有明白說出來的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蒙漢團結(jié)。
生:好。
生:第四小節(jié)寫歌聲比什么語言都響亮,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是用語言表達?
師:那就是說,你對這句話不太理解是吧?那你想一想剛才講的“會心”也許就明白了。
師:最后再提一個,誰覺得你的問題最重要呢?
生:文章第一小節(jié)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BR> 生:好。
師:現(xiàn)在大家打開書,誰能把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無限樂趣?!保ㄆ溟g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生:勾出來了。
師:誰勾出來了?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生:他想吟詩。
師:怎么樣吟詩?
生:低吟。
師:對,(在“高歌”下寫“低吟”)大家看這兩種情調(diào)一樣不一樣?
生:不一樣。
師: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開聲音,不拘束地唱歌。
師:放聲歌唱,那么低吟呢?
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來低吟一首小詩。這首小詩是什么樣的小詩啊?
生:是奇麗的小詩。
師:什么叫奇麗?
生:奇特而美麗。
師:他為什么要吟這么一首小詩呢?
生:因為他想……表現(xiàn)草原很美麗。
生:是。
師:好,(指板書“高歌”與“低吟”)這是兩個什么句子?
生:兩個相反的。
師:兩個相反的,他要表達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問的是這兩句是什么句子?
生:抒情的句子。
生:聽懂了。
師: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討論。開始。
(學生開始讀課文,教師不時指導一些學生)。
師:現(xiàn)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辯論駁斥。
生: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因為一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優(yōu)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這里就給前面作了一個總結(jié),所以我覺得不能調(diào)換。
師:不錯,說得很不錯。
生:我也是覺得這兩個句子不能調(diào)換。因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氣,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產(chǎn)生了興奮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見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見了小丘和羊群,進一步產(chǎn)生了贊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所以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位置。
師:請坐。你講。
生: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如果把后面的換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綠色,最后才覺得空氣的清新。這樣讀起來就不太通順了。
師:她的發(fā)言有個特點,用了“假設”的方法。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所以怎樣怎樣。發(fā)言很有特點。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因為這里寫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興奮,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寫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誰還有更新的見解?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因為有時我們看見新的比較美好的東西的時候,總是先“??!多美??!”這么一種激動的心情;然后慢慢地端詳這個東西,就會越來越喜歡它。就由激動的心情變?yōu)橄矚g了。所以這兩句是不能調(diào)換的。而且作者先進入了草原,看到了這樣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所以比較激動。而后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這種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剛才那么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詞語都表示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師:她說得好不好?
生:好。
生:能。
師:那就再重說一次,試一試。
生:我認為這兩句是不能調(diào)換的,下面我把這一段的幾個例子讀給大家聽一下,大家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讀)“在天底下……輕輕流入云際?!鼻懊孀髡呤欠浅<拥?,然而,他看見了這種景色,深深地陶醉了。所以就由激動的心情,變?yōu)榱颂兆淼男那椤?BR> 生:我給她補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動的句子不對頭,應該是(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興奮,覺得新鮮,所以才覺得激動,才想高歌一曲。而后面慢慢地陶醉在這種景色里,又驚嘆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樣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詩。
生:是草原總的景象。
生:作者感到非常興奮與激動。
師:草原的整體的特點是什么?
生:我覺得是一望無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生:不可能。
師:咱們下一堂課接著研究好不好,下課。
第二課時。
師:大家覺得研究這些問題有意思沒有?
生:有。
生:后來看到草原的部分。
師:草原的細部,看得非常細,對不對?
生:對。
生:不是。
生:是柔美的景色。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BR> 師:讀得不錯,你們沉醉了嗎?
生:沉醉了。
師:真沉醉了嗎?自己把剛才這一部分輕輕地讀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給沉醉了,開始。
(學生自讀課文)。
師:好,停止。課文第一段大家學得非常好。從閱讀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作者進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變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寫的。我們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情景交融地學習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學習后面的課文。剛才上課時大家說了,后半部分課文寫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xiàn)了蒙族的風情,那就得在讀書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細思考。大家先認真讀課文,準備更好的發(fā)言。第一次發(fā)言時先把后半部分課文都講了哪些內(nèi)容弄清楚,從整體內(nèi)容上,把后半部分課文內(nèi)容把握一下。好,開始自讀課文。(學生自讀,教師行間巡視輔導)。
網(wǎng)站簡介。
師:我們現(xiàn)在開始研究后半部分課文的內(nèi)容層次。
師:先等一下,我們說了一段說一段,你剛才說的這一段,你能給它起個小標題嗎?
生:可以叫迎接客人。
師:再簡單點。
生:迎接。
師:不清楚,迎接什么?
生:迎客。
師:很好,簡單明確。(板書:“迎客”)下一段。
生:第二段講他們互相握手,可以寫“握手”
師:他們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握手?握手也算一件事嗎?
生:迎接。
師:上一段不是已經(jīng)迎接了嗎?誰知道?
生:民族團結(jié)。
生:可以。(教師板書“相見”)。
師:接著說。換一位同學吧,你別把四段都說完。
生:第三段,第三部分是互相演節(jié)目、喝酒。
師:小標題呢?
生:聯(lián)歡。
生:款待。
師:好,非常正確。(板書“款待”)就剩最后一段了。
生:最后一段可以說是“聯(lián)歡”。
師:行,(板書“聯(lián)歡”)我們開始逐段學習?,F(xiàn)在開始可以嗎?
生:可以。
生:我在第二小節(jié)的這句(讀)“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在汽車的左右與前面引路?!边@句表現(xiàn)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有客人來了,到幾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們這里,如果到別人家做客,進去就是了,從不到幾十里外去迎接。
師:她說得對不對?
生:對。
生:馳馬好。
師:馳馬好,馳馬怎么樣啊?
生:快。
師:對了,(在“馳馬”后寫“帶路”)馳馬帶路,是不是蒙族人民的特點?
生:是。
師:你站起來,我問你,根據(jù)這個“馳”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來回答你剛才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個“飛”。
生:我想因為蒙古族人很想把客人帶回自己的家里,他們非常好客,所以想盡快地讓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們好像要飛。
生:(讀)“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生:是一種非常激動的心情。
師:那么你剛才問我的那個“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除了草原外,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走了許久才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一條河,說明他是激動的。所以用感嘆號了。
師:對不對呀?
生:對。
生:也就是說,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樣,騎著馬來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帶,他們騎在馬上,馬在疾馳,所以前襟和腰帶都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生:好。
師:下面再看看相見這一段,連讀帶說帶評,這叫“讀說式”看你會用不會用。
生:在這一小節(jié)我勾了(讀)“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結(jié)互助”。我勾的句子說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熱情,好客。
師:那你建議我寫什么呢?從他們的行動和表現(xiàn)上來找,……你沒有建議,誰有?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
師:你挑握手是對的,但能不能整齊一點?上一段是八個字。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不放。
師:還多一個字。
生:握手相見,表示愉快。(眾笑)。
師:不太合適。
生:溫暖的手握住不放。
師:后面還有呢?“笑了再笑”你沒說呀。握手是表示親切、熱情。還有高興呢,還笑了呀。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師:再取掉一個字就可以了。
生:握手再握,笑了再笑。
生:是。
師:誰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蒙古包外,許多匹馬……民族團結(jié)互助?!?BR> 師:他為什么要說:“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生:因為他們語言不同。
生:明白。
生:是。
師:現(xiàn)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边@里說明了蒙族人民習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
師: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制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生:沒有。
生:“干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說,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生:我認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然也可以這么說,現(xiàn)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shù)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
生:輪番舉杯。(眾大笑)。
師:大家都排上隊,你第一個,我第二個,他第三個,這樣敬酒嗎?
生:使勁舉杯。(眾大笑)。
師:他說使勁舉杯,有多么大的杯呀?
生:反復舉杯。
師:不好聽。
生:連續(xù)舉杯。
師:不好聽,沒這么說的。
生:熱情舉杯。
師:不是在講他的熱情,而是不斷地連續(xù)地舉杯。
生:紛紛舉杯。
生:一次次。
生:認識。
師: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次數(shù)非常多。
師:那你剛才為什么不用這個詞呢?(眾笑)這是一個字,還得再找一個字,是什么?
生:繁。
師:頻繁嗎?
生:應該是頻頻。
師:對了,(在板書“款待”后寫“煮茶抓肉。
生:(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了套馬……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誰能把剛才的這一段也這樣來說一遍,連讀帶說的。
生:我勾了(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民族舞蹈?!蔽矣X得這句說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非常熱情,飯后,又表演節(jié)目,并且要騎一騎馬,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師:說得不錯,他說了,把蒙古族人的特點找出來了,什么特點?
生:好客。
師:什么具體表現(xiàn)呢?
生:套馬、摔跤。
生:怎么忍心分別呢?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就是說他們不忍別離,(在“摔跤”后寫“不忍別離”)那么這個“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問一學生)你剛才不是問我這句話怎么講嗎?你現(xiàn)在來講一講。
生:夕陽西下了,我們還在這長滿綠草的……天邊……說話。
師:我看看你的課本,嗯,是你自己說的。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天涯”是什么意思?
生:指遙遠的地方。
師: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生:綠色。
師:“斜陽”是什么意思?
生:夕陽。
師:夕陽西落是不是?這個“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個“話”在這兒是話別的意思。
師:跟夕陽話別?(眾笑)。
生:應該是談論。
師:誰和誰談論?
生:蒙族人民和我們談論。
師:那么怎么叫“話斜陽”呢?
生:我覺得是,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話。這個“話”不一定就是“話別”。
生:是。
師:因為蒙漢情深,怎么能夠忍心相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jīng)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這么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在剛才討論的時候看到了,他先寫的是什么呀?(指板書)。
生:整體。
師:寫的是“景”(板書寫“景”)通過寫景,然后怎么樣?
生:抒發(fā)感情。
師:對,抒情。(在板書“寫景”后寫“抒情”)再后面呢?通過寫什么?
生:人和事情。
師:對,寫事情。(板書“寫事”)通過寫事情,還在寫什么?
生:抒情。
師:對了。(在板書“寫事”后寫“抒情”)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了什么情感呀?
生:共同表達了美的情感。
師:美的情感。具體一點。
生:是蒙漢兩族的友誼。
生:愛。
師:不但愛,而且是什么呀?
生:熱愛。
師:對了。(板書“熱愛”)熱愛到什么程度?
生:不忍別離。
生:有。
師:什么關(guān)系?
生:它的關(guān)系是,第一小節(jié)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這兩種美結(jié)合起來,就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草原,依戀草原的感情。
師: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兩段的關(guān)系講明了沒有?
生:講明了。
師:從兩個側(cè)面,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xiàn)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對不對?
生:對。
師:你們說,他在看到草原的時候高興不高興?
生:高興。
生:明白了,
師:好吧,咱們課文講完了。下課。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五
1、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的文筆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贊美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2、理解詞語:鱗次櫛比、琳瑯滿目、舉世聞名、人流如潮。
3、課文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總總。寫作特色是用詞講究、描寫傳神。全文的中心句式“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BR> 4、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東方之珠》知識點:課文標題使用雙引號的作用是說東方之珠代指香港。
5、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學會10生字及新詞,認讀4個字。
2、能摘錄并積累相關(guān)詞語。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5、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和集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和美麗。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形式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及新詞。
2、能夠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flash動畫,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錫林郭勒大草原》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不丟字,不加字。)
2、指名讀。(糾正學生的字音,能夠讀出自己的語氣。)。
3、小組互相讀一讀,進行評議。
4、默讀課文,想一想: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3)在課文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相應的詞句。
5、匯報。讀一讀畫下的句子。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勒嵌且嚼
(3)重點指點字形:錫騰嚼
2、出示生詞:歡騰矯健飛翔安閑馬駒內(nèi)蒙古偶爾牽牛花錫林郭勒一碧千里
(個別讀、小組間互相檢查讀一讀。)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三、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自己默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找到有關(guān)的語句,畫下來。自讀,已經(jīng)畫出的語句。
四、練習。
1、作業(yè):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詞語以及自己喜歡的句子。
2、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摘錄并積累相關(guān)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4、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新授: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指名回答: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2、結(jié)合練習題自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同桌討論討論:草原上有()、()、()、()、()、()。
3、在已經(jīng)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4、自己找出最喜歡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嘗試背誦。
5、小組互相背誦。
三、作業(yè):
1、按要求從課文中或課外讀物中摘錄詞語。
2、激發(fā)情感,想象創(chuàng)新,自編自創(chuàng)一首小詩或一篇小短文。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接任新班,為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級的教育教學任務,以提高教育質(zhì)量和學生的素質(zhì)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為主線,從日常行為到學習習慣;從學習成績到身體素質(zhì)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fā)展和提高。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學生19名,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4人。本班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男生較多,所以紀律性很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認真聽講,不敢大聲回答問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等。在成績方面,班集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尖子生鳳毛麟角;語文朗讀水平低,讀書不通順,不正確,沒有感情;作文寫作能力較差;思維不靈活。
三、大綱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xx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guān)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10、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nèi)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具體措施。
(一)、不斷學習,開拓視野,為課堂教改開流導航。
本學期我們語文備課組將繼續(xù)圍繞《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進行專題研究;為使老師們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將開展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
(二)、落實課程標準,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實效。
1、這學期,我們將繼續(xù)觀看一些特級教師的課堂實錄,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我們還將針對現(xiàn)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
2、上好校級公開課。這學期,我們將繼續(xù)進行課堂教學的研究,每一位老師至少上一節(jié)校級公開課,獲市級以上稱號的骨干教師進行展示課,希望通過這些課堂教學的研討,使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在原有的基礎有個整體的提高。
3、進行教科研討。我們將利用教研組的時間,進行語文骨干教師專題講座,對教育雜志上的一些熱們文章進行討論。課題的研究貫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將繼續(xù)圍繞課題搜集資料,結(jié)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jié)。
五、圍繞常規(guī)工作,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1、備課:每個老師做到預案的設計、上課前的審讀修改、上課后的教后反思、最后的整理完善。每篇課文都要有教案修改和反思。
2、上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shù),做到: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淡化繁瑣的講解分析,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電教媒體,利用網(wǎng)上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時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另外,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溝通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習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渠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提高學習效率。
3、作業(yè):作業(yè)設計要“精”,對語文作業(yè)要精選,注重練習的有效性。要分層練習,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體現(xiàn)“輕負荷,高質(zhì)量”的教學思想,批改要“細”,要規(guī)范、及時,注重糾錯及情況反饋。作業(yè)的格式各備課組要統(tǒng)一。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八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jié)尾的一句話。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guān)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邊讀邊想法。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shù)娜?,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nèi)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lǐng)讀生字詞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九
《東方之珠》課文語言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流露出東方之珠——香港的繁華與美麗,而且還配有生動形象的圖畫,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不管是文字,還是圖畫,無一不讓人產(chǎn)生對香港和祖國的熱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誦讀課文感受到香港的繁華、美麗。但是學生對生活周圍的東西感受更為真切,而讓其感知離自己生活較遠的事物則比較困難,也不夠真切。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所以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而閱讀教學的重點又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除此之外,閱讀還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誦讀課文,能說出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chǎn)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在對課文學習過程中,感受作者介紹景物的方法,并試著說一段話。
因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更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確定的教學重點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知道香港為什么被稱為“東方之珠”。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限,只能對生活中的事真切的感受,對于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大都市香港了解甚少,為此,我設計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感受到遙遠的香港的繁華,產(chǎn)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師事先準備教學課件及教學資料的收集,學生事先預習課文,能熟讀課文。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將緊緊圍繞”趣”這個字展開。
良好的開端意味著事情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師在開課時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我用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動情地朗讀。
在開課前,我便欣賞《東方之珠》這首歌,并讓學生說出歌的名字和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再用上“香港”和“東方之珠”兩個詞說一句話,教師有機的引出全文的文眼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學習。在未束縛學生思維的情況下,讓學生大膽想象心中的明珠是什么樣子的,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璀璨”,借助“璀璨”的理解來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后針對這段話提出問題,并抓住“為什么說香港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這一問題展開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童心、童趣是一位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有了童心、童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攏了,再富含童趣地組織學生搭乘旅游飛機去香港旅游,學生興致一下子就起來了。抓住學生的這份興致,讓學生初讀課文,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讀課文枯燥了,因此,我在引導學生初讀時說:
“讓我們跟著作者乘上飛機去香港游一游,去香港的路途比較遙遠,讓我們利用途中的時間好好地翻看一下手中的旅游手冊,并讀一讀,自己最想去的那一個地方?”最后便根據(jù)學生舉手表決決定旅游路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又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
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再結(jié)合圖畫理解課文,感受香港的美便容易多了。在學習二、三、四、五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想去那里?這樣讓學生抓住每個地方的特點去理解,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其真切地感受到香港的繁華與美麗。
1.在感受淺水灣的迷人時,通過抓重點句,讓學生輕讀、慢想、細品,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來幫助學生感知,并通過老師有意地錯誤范讀來理解“傾聽”和“浪濤拍岸”,然后通過指名讀,小組讀來練習。
2.感受海洋公園的著名時,讓學生著重去勾劃動物們表演的句子,并通過對“哈哈大笑”一詞的理解,讓學生深切體會海洋公園的著名。然后讓男女生對讀,同桌讀強化練習。
3.領(lǐng)略街市的熱鬧時,通過圖片和“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街道上人流如潮”等詞來感受街市上的繁華與熱鬧,而香港的夜景則更加迷人了,學生看了圖片已欣喜萬分,再結(jié)合生活實際聯(lián)想焰火濺落和閃光的長河的情境,更為真切地感受香港夜晚的美。然后讓學生讀,找出本段主要圍繞什么在寫。并出示例句“一到節(jié)假日,大街上可熱鬧了”。讓學生練習說一段話,再指名生現(xiàn)場說。從而讓學生感受作者介紹景物的方法。
既然是體會為什么說香港是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這個文眼,那么在每欣賞完一處時,老師都有必要突出一下這一句話。
4.還可以介紹一些香港的其他特色,以此來突顯香港的“璀璨”。
1.談話: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香港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和美麗的夜景。它是旅游者的樂園、購物者的的天堂,香港不愧為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
2.一天的香港之旅很快就要結(jié)束了,我們即將乘坐返航的飛機回家了,看著窗外迷人的香港,你想對香港說點什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個人對香港熱愛的情感,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最后再次以深情地朗讀課題來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
3.播放《1997香港》述說香港的過去和回歸祖國,引發(fā)學生共同來祝愿香港。
1.愛讀書的你,不妨讀讀第六冊語文書中的一篇課文《香港之夜》。
2.愛寫作的你,不妨寫寫你“游”香港的感受。
3.愛畫畫的你,不妨畫出香港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愛朗誦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讀出香港各旅游地景色的特點。
5.愛文學的你,不妨摘錄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力圖通過板書將香港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讓學生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影響。
新教材倡導“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體現(xiàn)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師生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以”趣”貫穿始終,設計學生自主選擇的活動,學生按自己的意愿進行學習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習氣氛應該很濃郁。教師也將嘗試依據(jù)學生的意愿進行教學,為了避免“個別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會在課堂上有一些失控”這類情況的發(fā)生,我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良好表現(xiàn),如:坐姿端正,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和學生的朗讀等進行及時的表揚,鼓勵全體學生有序而活躍的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本節(jié)課主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及激情朗讀,通過朗讀增強學生對香港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香港的熱愛之情,再把這種感情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來。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一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流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親近和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避免學生在尋訪流程中過分關(guān)注某一種小動物。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qū)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guān)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nèi)見過那些小動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jīng)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nèi)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diào)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nèi)的分工。
3、交流尋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guān)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guān)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二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地,激發(fā)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地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東方之珠”專題學習網(wǎng)站。
教學方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同學們,你們最喜歡、最向往的是哪個城市?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
2、師:確實我們的祖國以地域遼闊、風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東方。而香港這座城市卻是中國這條巨龍頭上璀璨的明珠。有“東方之珠”的美譽。(欣賞歌曲)伴著悠揚的歌曲,讓我們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對香港這座舉世矚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滿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帶著你的疑問,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香港的?
3、在讀了課文之后,同學們你喜歡香港這座城市嗎?為什么喜歡?
三、選擇學習主題,上網(wǎng)合作學習。
1、香港有著繁榮的經(jīng)濟,美麗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點擊進入,去開始你的香港之旅吧?。▎螜C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
2、完成了你的單人旅程了嗎?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體會。
3、誰愿意告訴我們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誰能擔任導游的重任帶領(lǐng)所有的同學及在座的老師,再去領(lǐng)略一下香港的繁榮和美麗。(主機操作、聯(lián)機狀態(tài))。
四、誦讀體驗、加深理解。
1、經(jīng)過香港之旅,相信大家進一步認識了香港。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詞匯同樣讓你印象深刻吧!同學們把你最喜歡的.語句畫下來,那可是作者的心聲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著作者對“東方之珠”的喜愛之情。
2、我想請同學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總結(jié):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下,讓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無愧于“東方之珠”這個美譽。
五、拓展研讀。
1、香港的今天是繁榮而美麗的,你可能無法想象它曾經(jīng)歷經(jīng)百年滄桑,它曾經(jīng)一度離開祖**親的懷抱。197月1日,香港終于回歸了這是一個載入香港歷史的重要日子,一個中華民族的盛事,一個體現(xiàn)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yè)勝利的歷史時刻。同學們關(guān)注今日香港的同時也讓我們再去目睹一下97回歸時的盛況。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進一步了解香港。
2、學生利用“東方之珠”專題學習網(wǎng)站了解97香港回歸。(單機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
3、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它還是世界航運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貿(mào)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幾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網(wǎng)站可包羅下的,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學習的平臺,希望同學們在網(wǎng)絡中盡情遨游,享受網(wǎng)絡學習的樂趣。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三
()()價廉一應()()
()飽()福舉世()()
()幕()臨()顏()色
夜幕降臨(到,來;挨著,靠近;照著字畫摹仿)
光彩奪目(搶,強取;爭取得到;做決定)
奔流不息(停止;消息;繁殖,滋生)
舉世聞名(用鼻子嗅;名聲;聽見)
我會換把下面的畫線詞語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1、這個繡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
2、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
3、香港是一個著名的港口。()
“東方之珠”“萬國市場”“美食天堂”
在香港,人們能夠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大飽口福,所以人們把香港稱作()。
香港是亞太地區(qū)的航運中心,貿(mào)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還是購物、美食、
旅游
的好去處,所以,人們把它稱為()。
香港是一個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樂意到這里做生意。所以,人們把香港的市場叫做()。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四
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學會抓住人物特點描寫。
本次習作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首要任務是拓寬思路,調(diào)動生活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以介紹“同桌”為話題,注意選取合適的角度來寫,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完后,把不滿意的地方改一改,不寫錯別字,學會正確運用標點符號。讓學生學會有條理的表達,學會大膽的表達。
本次習作是讓學生練習寫人,讓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寫真事,說實話,寫自己的同桌,寫的時候,姓名、年齡、相貌、個性、興趣、愛好、優(yōu)點、缺點都可以寫,但一定要有主有次,把他(她)突出的特點當作重點來寫。寫完后讀給同學聽一聽,看是不是寫得很像你的同桌。
結(jié)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說說同桌”的活動。課前活動時,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同桌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愿組合,通過活動,相互交流,暢說自己眼中的同桌是什么樣的人。
活動提示:講述的同學要善觀察,抓特點;不要只講同桌的外貌,還要講他的性格特點或有關(guān)他(她)的小故事。
同桌的長相有什么特點?他有什么特長?你和他之間發(fā)生過什么事?你喜歡他嗎?相互啟發(fā),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為習作作好準備。
學習目標。
1.認真觀察同桌的外貌,了解同桌的性格特點及愛好,選擇某一方面的特點,有重點、有主次的介紹。
學習重點。
能抓住同桌特點,有重點、有主次的介紹。
學習難點。
抓住有趣的事情,寫出同桌的特點。
一課時。
導寫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習作。
二、小組互說,介紹同桌。
可以說自己同桌的相貌、性格、愛好,也可以說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或者你們之間的趣事。
1、搭建交流平臺,鼓勵同學上講臺說真話,說真事,夸夸自己的同桌,說說她的優(yōu)點,講講你們之間的趣事。
2、注意聽別人說,能積極、友好的做出評價或補充。
3、指導學生有條理的說,先說同桌的外貌特點,就是從五官容貌、身高、體重、穿著打扮等幾方面挑選最有特點的來寫,不要不分輕重主次,什么都說;而語言要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一點兒,這樣給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再說她的性格特點,比如,活潑開朗,天真無邪、勇敢無畏、沉穩(wěn)、大方……。還可以通過一兩個小故事來展示同桌愛讀書、愛下圍棋、愛打乒乓球、愛唱歌跳舞、愛繪畫書法、愛彈琴、愛小制作、愛玩電腦等方面的愛好、特長、或優(yōu)秀品質(zhì)。
小結(jié):大家在小組內(nèi)推心置腹的交談,我相信你們一定加深了了解,今后在學習生活中,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處。
三、確定對象,自主習作。
四、認真思考,下筆習作。
1.認真讀要求,弄明白要寫什么。
先想一想要介紹同桌的什么特點,再想想怎樣介紹。他的那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導學生閱讀下面的一段話,開拓思路。
我的同桌王小森,是個淘氣的男孩兒,今年10歲了。他留著小平頭,白白凈凈的小臉蛋兒,一雙快活的小眼睛,常瞇成一條縫,嘴角向上翹,一看就會侃,他那張嘴說起話來真是厲害呀!
(1)讀讀這一段,你覺得這段對同桌介紹寫得怎樣?
(2)你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同桌?
生:先介紹同桌的姓名、年齡、相貌等,主要的是把人物的性格、愛好等方面的特點寫清楚。
師: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這次習作呢?
首先,可以用三言兩語對同桌的基本情況進行介紹,即用簡短、清楚的語言把他(她)的姓名、性別、年齡寫出來,使人對他印象深刻,語言要活潑,寫法靈活多樣,突出其特點。
其次,描寫他(她)的外貌特點。外貌是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描寫外貌之前,可以先認真觀察一下他的容貌、身材特征,描寫外貌要抓住特點,就是從五官容貌、身高、體重、穿著打扮等幾方面挑選最有特點的來寫,不要不分輕重主次,什么都寫;而語言要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一點兒,這樣給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然后,介紹他(她)的性格、愛好或特長,優(yōu)點或缺點。通過一兩個小故事來展示她愛讀書、愛下圍棋、愛打乒乓球、愛唱歌跳舞、愛繪畫書法、愛彈琴、愛小制作、愛玩電腦等方面的愛好或特長。也可以寫寫他的優(yōu)點或缺點。人無完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是啊,習作中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也可以寫出他的缺點。
最后結(jié)尾時總結(jié)全文,抒發(fā)對朋友的情感;也可以來個畫龍點睛,寫一兩句精彩的語言來總結(jié)自己的同桌。
(3)自主寫作。
五、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1.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自己的習作。
2.相互議一議:他寫的是誰?抓住了他(她)的什么特點?說一說這位同學的習作哪點好,哪點需要改進,還要說說自己聽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師根據(jù)不同學生特點給予不同的提示性評價。
寫好人物的關(guān)鍵是抓主人物的特點。這個特點就表現(xiàn)在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思想上。而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就在于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
(1)、外貌描寫。即人物的外部模樣的描寫。抓住人物的身材、相貌、衣著、神態(tài)、表情等方面特征描繪出來,使讀者如見其人。(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2)通過在具體的事例中對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描寫,寫出同桌的特點。(讀給同伴聽,聽聽他們的評價,再適當修改。如果都說很像你的同桌,那這次習作就成功了。)。
(3)班級交流,師生評議。
選擇典型習作,或準確抓住外貌特點的,或?qū)懗稣鎸嵱腥な录从惩佬院吞攸c的。
4、評議要點,交換修改。
(1)是否寫出了同桌的特點。
(2)語言是否通順。
(3)交換修改,注意錯字和標點。
六、互相學習,欣賞佳作。
宣讀優(yōu)秀習作,以培養(yǎng)習作興趣,拓展思路。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課文。
2、理解詞語“琳浪滿目、物美價廉、一應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學會圍繞中心句寫幾句話。
3、了解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fā)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香港的。
教學難點:
課文時略讀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同學的討論交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相關(guān)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1、播放《東方之珠》引入新課。
2、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自主學習: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了解各段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匯報說說自己知道哪段主要寫的什么。
3、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當小導游,帶領(lǐng)大家去香港游覽。
1)從第一片自然段中知道了“東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國的南端……。
2)第二自然段中介紹了香港的市場是一個“萬國市場”。(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3)激發(fā)朗讀,欣賞圖片,加深印象。
4)學生當小導游介紹“美食天堂”的香港。(引:香港我們領(lǐng)略了香港的繁華,認我們?nèi)タ纯聪愀塾惺裁春贸缘摹?。
5)人們?yōu)槭裁窗严愀鄯Q作“美食天堂”?讀后、看圖交流。
6)學生介紹“香港還是一個旅游勝地”。
7)你覺得香港的海洋公園好玩嗎?為什么?
(因為公園里有海豚和海獅出色的表演,一會兒……有時……有時……)。
8)當小導游帶大家參觀香港的夜景。
(1)每當夜幕降臨,整個香港流光溢彩,顯得更加美麗繁華。
(2)自由朗讀看看書上怎樣寫燈的。(燈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詞。
b.“燈的海洋”從何看出來。讀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樣?(用了一個描繪、美麗、漂亮、繁華都可,師相書:美麗。)。
9)香港的海洋公園是那樣的迷人,街市是那樣的繁華,每一個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贊嘆。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小結(jié)全文,升華感情:
1、師小結(jié):這顆“東方之珠”在離開祖國母親懷抱一百年后終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期盼是回來了,我們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香港的熱愛之情。
課后反思: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閱讀真的很有魅力,它可以使人們原本陌生的認知變得豐富,它留給了讀書的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所以在課后,學生激動的說道:“香港好美,香港真好,有機會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BR>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六
讀懂例文《家鄉(xiāng)的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還不行,還得要學會問,學會查資料。能就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進行仔細觀察,并詢問有關(guān)的人,查閱有關(guān)的資料,對這種產(chǎn)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培養(yǎng)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將觀察到的、詢問到的與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能就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進行仔細觀察,并詢問有關(guān)的人,查閱有關(guān)的資料,對這種產(chǎn)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培養(yǎng)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將觀察到的、詢問到的與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通過閱讀《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還得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題目自定。
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產(chǎn)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
第一課時。
一.指導閱讀例文,小結(jié)寫法。
1.輕聲自讀例文,思考:這篇習作是圍繞一個什么主題寫的?記敘了哪些材料?
3.提問:從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訣”?
4.小結(jié):要圍繞一個主題選材,要根據(jù)主題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詳略。
6.小結(jié):在寫作時,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寫這一事物。用不同的寫法,這樣會使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多彩。
二.指導選材。
1.提示: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guān)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各方面材料,選擇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選材,確定詳略,列一個提綱。
2.組織交流。
3.提示:聽了同學的發(fā)言,你有什么啟示?修改你的提綱。
三.進行習作。
1.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習作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修改。
第三課時。
一.小結(jié)。
1.小結(jié)此次習作的大致情況。
2.表揚此次習作寫得好的同學,并請他們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片斷。
3.表揚此次習作有進步的同學,并請他們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片斷。
總結(jié)此次習作的主要問題。
二.指導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問題的習作,并且出示討論題:
(1)這一篇習作與剛才的習作比,存在什么問題?
(2)這個問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樣解決?
(4)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修改?
1.組織交流。
2.提問:(1)從剛才的討論中,你有什么啟示?
(2)你覺得自己的習作有什么問題,可以怎樣修改?
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見。
三.嘗試修改。
1.教師巡視修改情況。
教學后記。
學生在作文時往往不注意說清以下幾點:產(chǎn)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狀、大小、質(zhì)地、顏色等。這些主要從觀察中獲取。該產(chǎn)品的營養(yǎng)價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這主要是靠詢問和查閱得到的,介紹這方面的內(nèi)容要注要講究科學,不能出現(xiàn)錯誤。還有就是產(chǎn)品有食用或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方面的材料也是靠詢問和查閱得到的。要注意有詳有略,有所側(cè)重。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七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一、準備
二、誘發(fā)
投影:例1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jù)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x2+寬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zhuǎn)化和應用
投影:
1、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八
1.充分肯定學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2.指導學生把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
3.引導學生交流完習作后,能和同學分享自己最近的觀察感受。
重點。
引導學生交流完習作后,能和同學分享自己最近的觀察感受。
難點。
在習作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以及評價。
師:大家的習作都完成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評改吧。
1.學生把自己寫得好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再說說為什么覺得這部分寫得好。
2.學生評議、交流。
3.小組內(nèi)推薦寫得好的習作,全班欣賞。
(1)指名讀習作,請大家認真傾聽,看看這篇習作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梢园呀o你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深深地記在腦海中。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jié)。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說起美,人們往往想到大自然的美:春天有“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美;夏天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美;秋天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冬天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美。然而,這些美都是眾所周知的,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今天,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件平凡事情中不平凡的美。
星期一,我很早就到了學校,發(fā)現(xiàn)教室后面的垃圾沒有倒。當時班上已經(jīng)來了幾位同學,但我們都熟視無睹,繼續(xù)做我們自己的事。這時候,陳雨欣來了,她也看到了又臟又臭的垃圾。只見她連忙放下書包,卷起袖子,拿起垃圾桶,跑向垃圾車。等她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粗氐浇淌液髿舛ㄉ耖e地坐在座位上,跟我們一塊兒讀書,我不由得想道:“陳雨欣為什么不跟別人說,垃圾是她倒的,讓大家表揚她呢?”一直到了下午的班會,趙老師才把這件事告訴全班同學,同學們都向陳雨欣豎起了大拇指。而陳雨欣呢,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淡淡地一笑。
這件事情雖小,卻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陳雨欣的美和她那顆愛班級的心!
師:雖說同學們都非常用心,但習作里還存在一些小缺點,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篇習作。(出示相關(guān)例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說說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有哪些,哪兒還需要改一改。
2.學生交流。
3.學生拿出練習紙修改。
4.指名評改。
師:同學們,我們平時一定要重視對習作的修改。只有勤于修改習作,我們的寫作興趣才會在修改中得到激發(fā),寫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習作,運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作出修改。
1.學生自改習作。
2.小組內(nèi)展示自己修改后的段落。
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圍繞觀察感受分享心得。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要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本次習作講評課,我注意把講評和學生修改作文結(jié)合起來,拓展了習作講評的功能,有利于學生習作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兩篇例文的賞析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傾聽,善于歸納,讀寫結(jié)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最后課堂總結(jié)談收獲,引導學生圍繞觀察感受分享心得,讓學生學會了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九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過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zhì)。
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三年級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文言文,學起課文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個故事他們都聽說過,有助于他們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課文簡短,一旦讀熟,理解、背誦起來就很容易了。
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古人有“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本課教學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熟讀背誦。
【知識與技能】。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能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等多種途徑來理解詞句的意思,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nèi)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zhì)。
重點。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全文。
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guān)知識,預習課文。
1課時。
一、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看到大屏幕上的這幅圖,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學生交流)。
師:這個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
2.板書:司馬光。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教師相機提示學生,司馬是姓,光是名)。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文言文的相關(guān)知識。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非常棒。現(xiàn)在,請打開課本,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教師先用較慢的速度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教師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學生跟讀,讀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師: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現(xiàn)在讀的感覺和剛開始讀的感覺不一樣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群兒戲于庭”。
(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司馬光小時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兒”是“小孩子”的意思)。
(2)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教師引導翻譯詞句,并點擊出示單字解釋)。
生:事情發(fā)生的地點(院子里)。
師: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庭)大家找到這個字了嗎?我們把它勾出來,還可以做上筆記,我們再來寫一寫這個字。(教師范寫“庭“字。)。
師: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個字能說明?(戲)“戲于庭”就是……(抽學生翻譯)“于”是“在”的意思。
(3)誰能把我們剛才理解到的信息連起來,給大家說一說。(翻譯全句)。
(4)齊讀這一句。
2.學習“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師: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fā)生了……。
(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指名讀。
師:老師注意到,有的同學在閱讀本句時停頓還掌握得不是特別好。(指導:范讀、齊讀)。
(2)認識“甕”。
師:最開始,我們看了一張圖片,里面有個大家伙,那是什么?(甕)“甕”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從哪里了解到這個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釋)。
師:沒錯,借助注釋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還有哪些字是你們在閱讀中沒弄明白的?
生:“足”“跌”“沒”……。
(4)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并指導書寫生字:登、跌。
(5)現(xiàn)在誰能夠看著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給同學們說一說?(翻譯本句)。
(6)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這一句。
3.學習“眾皆棄去”。
師:在這危急的關(guān)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眾皆棄去)。
(1)抽讀。
(2)師范讀。
(3)自讀。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方法再讀讀,多讀幾遍,而義自見,試一試。
(4)通過閱讀,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5)指導書寫:眾、棄。
(6)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眾皆棄去”,想象一下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進一步理解體會。
翻譯:其他的孩子都放棄而離開。
4.學習“光持石擊甕破之”。
(課件出示: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在這危急關(guān)頭,只有司馬光沒有離開,在想辦法救人。
板書:光持石擊甕。
(1)指導書寫“持”,理解“持、擊、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譯全句。
(3)司馬光與其他孩子一比較,就讓人覺得司馬光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評價,談品質(zhì))。
5.學習“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1)齊讀。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濺出或噴射)。
(3)結(jié)果怎樣?(兒得活)。
(4)板書:兒得活。
師:孩子得救了,真是讓人松了一口氣,讓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令人欣慰的結(jié)局吧!(齊讀)。
6.比較異同,復述全文。
師:《司馬光》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的不同了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jié)。
文言文不同于課文,它篇幅極短,語言簡練,需要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3)師:現(xiàn)在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講。
四、指導背誦。
1.教師領(lǐng)讀。
師:“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成誦有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初步領(lǐng)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F(xiàn)在,就請大家熟讀成誦,把它放進自己的知識寶庫里吧!
2.指導背誦方法。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同學們都背得很認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到了合適的方法。老師背類似的古文,一般會先想想故事內(nèi)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許多。不信,我們來試試。
3.教師說句意,學生背對應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師抽背。
五、布置作業(yè)。
1.推薦讀《掩耳盜鈴》。
2.書寫本課生字。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
香港是我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qū),也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它璀璨美麗、繁華富足,被稱為東方之珠。
暑假里,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香港去自由行旅游,去感受它的與眾不同。
來到紫荊花廣場,我一眼就看到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金色的雕像。這朵花雄偉高大,金碧輝煌。據(jù)說它是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時中央政府的禮物,寓意香港這座城市的`繁榮和美麗。絡繹不絕的人群紛紛簇擁到雕像周圍,留下永遠的紀念。沿著星光大道的名人手印,我一邊俯身尋找熟悉的名字,一邊對比自己的手掌。“這不是李小龍的雕像嗎?”我興奮地沖到前面,擺出了踢腿的pose。
不遠處維多利亞港油輪的汽笛聲響起來了,它是在催促我們抓緊登船,港灣巡游就要開始了。我和爸爸坐在船舷的左側(cè),欣賞著岸上的美景。夜幕下,兩邊林立的摩天大廈燈火輝煌。五彩燈柱從樓頂天臺射出,不斷地變換著角度和顏色。清風吹動海浪,嘩嘩地拍打著油輪,船有些輕微地搖擺。燈光下,有幾只海鷗在不遠處貼著海面盤旋著,我猜一定是小魚在和它們捉迷藏呢。船上歡呼聲響起來了。原來是焰火表演的時間到了。各色禮花不停地綻放在港灣的上空。夜色被點亮了。維多利亞港沸騰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夜幕映襯下的香港就是閃耀著光芒的東方之珠。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一
1、明白倒敘的特點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學習倒敘的方法,能運用倒敘進行作文。
明白倒敘的特點,學習倒敘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實驗法,與學生上次的學習情況作對比,總結(jié)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交流導入。
1、《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運用了怎樣的敘述順序?
2、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倒敘。
3、小結(jié):學生現(xiàn)在對倒敘的認識情況。
二、認識倒敘
1、ppt出示倒敘的定義。
2、播放微課,生動的認識倒敘。
3、ppt出示倒敘流程。
4、結(jié)合課文《燕子專列》《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理解倒敘及倒敘的好處。
5、總結(jié)倒敘的好處:文章開頭適當?shù)剡\用倒敘:
(1)、可以制造懸念,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調(diào)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3)、還可以使內(nèi)容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文章敘述也生動,結(jié)構(gòu)也曲折多變。
三、學習倒敘的寫法
1、睹物回憶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憶
舉例說明
2、對比回憶法 由對比沖突引出矛盾
舉例說明
3、情境回憶法 由描繪情境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4、抒情回憶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四、課堂練習:
采用倒敘的手法寫一寫你父母對你的愛吧!
五、作品展示。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二
1、秒的認識:
(1)認識秒針,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知道: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夠準確讀寫出鐘面上的時刻,能熟練進行時間單位的換算。
(3)體驗1秒鐘和1分鐘分別有多長,逐步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時間的計算:
(1)能利用時、分、秒之間的關(guān)系正確完成相關(guān)比較、換算和計算。
(2)能解決生活中的關(guān)于時間計算的實際問題,體會時刻和經(jīng)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實踐活動(一):填一填、說一說。
1、學會從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
2、在具體活動中學會記錄、學會交流、學會傾聽。
3、利用活動對學生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遵守時間、珍惜時間,早睡早起等)。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學習圍繞中心句寫段落。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秋天的雨一課。
二、檢查復習: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三、新課:
1、自由讀課文,回答: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匯報: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3、學生齊讀。
四、學習第一段:
以“鑰匙”切入師:鑰匙是干什么用的?秋天的雨這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那扇大門?指名讀第一段,并加以評價,進而引導學生讀,輕輕地讀,讀出那種清涼和溫柔的感覺。
五、學習第二段:
師:秋天的雨為我們打開了秋天的大門,那我們趕快走進秋天去看看吧,請大家一邊默讀第二段一邊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學生匯報:
黃色黃黃的紅色紅紅的金黃色金色橙紅色紫紅的雪白……。
理解“五彩繽紛”:
師、這么多的顏色正好可以用本段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你知道是哪一個嗎?(五彩繽紛)如果要換一個詞來形容顏色多,你會用哪一個?(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
師:這么多的顏色,秋天的雨會把它們送給誰呢?
出示:“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敝肝迕麑W生賽讀。
師:你覺得這些句子寫的怎么樣?(形象、生動)為什么如此形象、生動?(比喻、擬人)。
師:咱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著運用一些修辭方法,讓我們的句子變得生動、形象。
師:秋天的雨還會把它美麗的顏色送給誰呢?請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它把()色給了(),()像()。()色是給()的,()在秋雨里()。
再讀第二段,感受秋天的五彩繽紛。
六、學習第三段:
過度:秋天的雨帶給了我們美麗的顏色,還帶給了我們什么呢?請大家讀第三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秋天真是一個。
的季節(jié)。
師生合作,練習圍繞中心句說話。
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田野像。果樹上,橘子、柿子,爭著。梨,菠蘿,還有好多好多。
七、學習第四段。
師:秋天帶給了我們美麗,帶給了我們豐收,也帶給了我們清涼,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冬天快要來了,請大家讀第四段,看看動物、植物們都做了哪些過冬的準備。
八、通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
九、拓展:模仿寫作,圍繞中心句寫一個段落。
教師給出兩個中心句,學生自選一個寫一個段落。
1、公園里百花盛開。
2、操場上真熱鬧。
十、總結(jié)下課。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四
生:草原。
師:(板書“草原”)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無際,碧綠的顏色,上面有牛、羊、馬都在吃草。牧民們都在放牧。草原上還有山丘、小河,是很美麗的。
師:他說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間開滿了各種鮮艷的野花。
師:開滿了野花。在一片綠色中,萬綠叢中點點紅。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麗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氣清新,天氣晴朗。
師:他把課文上的一些詞語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還有蒙古人的帳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騎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許多牧民都騎著自己最好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草原上非常熱鬧。
師:很好。咱們先說到這里吧,大家說得都很對,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那么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nèi)容?你們預先讀過課文,應該能說出來。
生:課文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師:對,一開始就寫草原美景,后來呢?
生:寫作者去內(nèi)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jié)目什么的。
師:你這么一說,差不多把課文上的內(nèi)容都說完了。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說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還有嗎?
生:還寫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們告別。
師: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沒寫?但是他也說對了,課文的話里已經(jīng)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
生:對。
師:哪句話?
生:我認為是最后一小節(jié)寫的?!疤煅谋滩菰捫标枴闭f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就這一句嗎?
生:還有“蒙漢情深何忍別”。
生:大致可分為兩部分。
師:講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們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師: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麗景色,對不對?
生:對。
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行不行?(板書:“風光”)。
生:行。
師:繼續(xù)說。
生: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著我們一起聯(lián)歡。
師:誰能說得更簡單一些?
生:我們和蒙古族人一起聯(lián)歡。
師:他用“聯(lián)歡”來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觸的過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但是從整個接觸過程中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情感?
生: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深厚。
師:對不對?
生:對。
生: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他說草原的風光是十分美麗的,這一點對不對?
生:對。
師:(在“風光”后加“美”)那么還有一點他說得不太清楚,誰來說一說?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師:十分熱情好客,還有呢?
生:應該是,蒙漢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感情。
生:可以。
生:是。
生:對。
師:好,你也同樣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決,好不好?
生:好。
師:誰還有問題?
師:你不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一會兒注意聽。
生:我想知道課文所寫的草原是哪個地方的草原。
師:那咱們順便說一下吧,《林海》這一課大家學了嗎?(生有答沒學過,有答看過的)。
生:有。
師:它屬于內(nèi)蒙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就行了。這個問題解決了,誰還有問題?
師:好,請坐,一會上課要講到。
生:第二小節(jié)有一句話形容河,像“玻璃的帶子”,“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
師:好,為什么要用感嘆號。
生:我想問,“蒙漢情深”從課文的哪個地方能看出來?
師:這個我還得讓你看,你問我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會兒我就讓你回答這個問題,那你上課就得注意聽了。不然一會兒回答不出來。
生:還有第二小節(jié),為什么把穿著各色衣服的男女老少比喻成彩虹?而不比喻成別的?
師:你想比喻成什么?
生:我想把他們比喻成一條彩帶。
師:你說彩虹好啊還是彩帶好?
生:彩虹。(眾笑)。
師:為什么彩虹好?
生:因為彩虹代表著美好的祝愿,有的小朋友畫畫常常把大陸和臺灣用彩虹連起來,彩虹就可以比喻成一座橋。
師:另外你剛才說彩帶是什么樣的?
生:五顏六色的。
師:那么彩虹呢?
生:是七色的。
師:如果也用五來說,怎么說?
生:五光十色。
師:對了,你說五光十色漂亮還是五顏六色漂亮?
生:五光十色。
生:像彩虹。
生:我想問第四小節(jié)最后寫的,“會心的微笑”,為什么說“會心地笑了”?
師:你知道什么叫會心嗎?
生:會心就是他們……。
師:會心就是心里知道了,但沒有明白講的意思,蒙古族人民聽了漢族人唱的歌以后,仿佛知道他們沒有明白說出來的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蒙漢團結(jié)。
生:好。
生:第四小節(jié)寫歌聲比什么語言都響亮,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是用語言表達?
師:那就是說,你對這句話不太理解是吧?那你想一想剛才講的“會心”也許就明白了。
師:最后再提一個,誰覺得你的問題最重要呢?
生:文章第一小節(jié)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BR> 生:好。
師:現(xiàn)在大家打開書,誰能把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無限樂趣?!保ㄆ溟g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生:勾出來了。
師:誰勾出來了?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生:他想吟詩。
師:怎么樣吟詩?
生:低吟。
師:對,(在“高歌”下寫“低吟”)大家看這兩種情調(diào)一樣不一樣?
生:不一樣。
師: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開聲音,不拘束地唱歌。
師:放聲歌唱,那么低吟呢?
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來低吟一首小詩。這首小詩是什么樣的小詩啊?
生:是奇麗的小詩。
師:什么叫奇麗?
生:奇特而美麗。
師:他為什么要吟這么一首小詩呢?
生:因為他想……表現(xiàn)草原很美麗。
生:是。
師:好,(指板書“高歌”與“低吟”)這是兩個什么句子?
生:兩個相反的。
師:兩個相反的,他要表達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問的是這兩句是什么句子?
生:抒情的句子。
生:聽懂了。
師: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討論。開始。
(學生開始讀課文,教師不時指導一些學生)。
師:現(xiàn)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辯論駁斥。
生: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因為一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優(yōu)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這里就給前面作了一個總結(jié),所以我覺得不能調(diào)換。
師:不錯,說得很不錯。
生:我也是覺得這兩個句子不能調(diào)換。因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氣,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產(chǎn)生了興奮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見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見了小丘和羊群,進一步產(chǎn)生了贊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所以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位置。
師:請坐。你講。
生: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如果把后面的換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綠色,最后才覺得空氣的清新。這樣讀起來就不太通順了。
師:她的發(fā)言有個特點,用了“假設”的方法。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所以怎樣怎樣。發(fā)言很有特點。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因為這里寫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興奮,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寫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誰還有更新的見解?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diào)換。因為有時我們看見新的比較美好的東西的時候,總是先“??!多美??!”這么一種激動的心情;然后慢慢地端詳這個東西,就會越來越喜歡它。就由激動的心情變?yōu)橄矚g了。所以這兩句是不能調(diào)換的。而且作者先進入了草原,看到了這樣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所以比較激動。而后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這種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剛才那么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詞語都表示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師:她說得好不好?
生:好。
生:能。
師:那就再重說一次,試一試。
生:我認為這兩句是不能調(diào)換的,下面我把這一段的幾個例子讀給大家聽一下,大家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讀)“在天底下……輕輕流入云際?!鼻懊孀髡呤欠浅<拥?,然而,他看見了這種景色,深深地陶醉了。所以就由激動的心情,變?yōu)榱颂兆淼男那椤?BR> 生:我給她補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動的句子不對頭,應該是(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興奮,覺得新鮮,所以才覺得激動,才想高歌一曲。而后面慢慢地陶醉在這種景色里,又驚嘆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樣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詩。
生:是草原總的景象。
生:作者感到非常興奮與激動。
師:草原的整體的特點是什么?
生:我覺得是一望無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生:不可能。
師:咱們下一堂課接著研究好不好,下課。
第二課時。
師:大家覺得研究這些問題有意思沒有?
生:有。
生:后來看到草原的部分。
師:草原的細部,看得非常細,對不對?
生:對。
生:不是。
生:是柔美的景色。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BR> 師:讀得不錯,你們沉醉了嗎?
生:沉醉了。
師:真沉醉了嗎?自己把剛才這一部分輕輕地讀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給沉醉了,開始。
(學生自讀課文)。
師:好,停止。課文第一段大家學得非常好。從閱讀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作者進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變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寫的。我們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情景交融地學習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學習后面的課文。剛才上課時大家說了,后半部分課文寫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xiàn)了蒙族的風情,那就得在讀書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細思考。大家先認真讀課文,準備更好的發(fā)言。第一次發(fā)言時先把后半部分課文都講了哪些內(nèi)容弄清楚,從整體內(nèi)容上,把后半部分課文內(nèi)容把握一下。好,開始自讀課文。(學生自讀,教師行間巡視輔導)。
網(wǎng)站簡介。
師:我們現(xiàn)在開始研究后半部分課文的內(nèi)容層次。
師:先等一下,我們說了一段說一段,你剛才說的這一段,你能給它起個小標題嗎?
生:可以叫迎接客人。
師:再簡單點。
生:迎接。
師:不清楚,迎接什么?
生:迎客。
師:很好,簡單明確。(板書:“迎客”)下一段。
生:第二段講他們互相握手,可以寫“握手”
師:他們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握手?握手也算一件事嗎?
生:迎接。
師:上一段不是已經(jīng)迎接了嗎?誰知道?
生:民族團結(jié)。
生:可以。(教師板書“相見”)。
師:接著說。換一位同學吧,你別把四段都說完。
生:第三段,第三部分是互相演節(jié)目、喝酒。
師:小標題呢?
生:聯(lián)歡。
生:款待。
師:好,非常正確。(板書“款待”)就剩最后一段了。
生:最后一段可以說是“聯(lián)歡”。
師:行,(板書“聯(lián)歡”)我們開始逐段學習?,F(xiàn)在開始可以嗎?
生:可以。
生:我在第二小節(jié)的這句(讀)“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在汽車的左右與前面引路?!边@句表現(xiàn)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有客人來了,到幾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們這里,如果到別人家做客,進去就是了,從不到幾十里外去迎接。
師:她說得對不對?
生:對。
生:馳馬好。
師:馳馬好,馳馬怎么樣啊?
生:快。
師:對了,(在“馳馬”后寫“帶路”)馳馬帶路,是不是蒙族人民的特點?
生:是。
師:你站起來,我問你,根據(jù)這個“馳”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來回答你剛才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個“飛”。
生:我想因為蒙古族人很想把客人帶回自己的家里,他們非常好客,所以想盡快地讓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們好像要飛。
生:(讀)“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生:是一種非常激動的心情。
師:那么你剛才問我的那個“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除了草原外,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走了許久才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一條河,說明他是激動的。所以用感嘆號了。
師:對不對呀?
生:對。
生:也就是說,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樣,騎著馬來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帶,他們騎在馬上,馬在疾馳,所以前襟和腰帶都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生:好。
師:下面再看看相見這一段,連讀帶說帶評,這叫“讀說式”看你會用不會用。
生:在這一小節(jié)我勾了(讀)“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結(jié)互助”。我勾的句子說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熱情,好客。
師:那你建議我寫什么呢?從他們的行動和表現(xiàn)上來找,……你沒有建議,誰有?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
師:你挑握手是對的,但能不能整齊一點?上一段是八個字。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不放。
師:還多一個字。
生:握手相見,表示愉快。(眾笑)。
師:不太合適。
生:溫暖的手握住不放。
師:后面還有呢?“笑了再笑”你沒說呀。握手是表示親切、熱情。還有高興呢,還笑了呀。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師:再取掉一個字就可以了。
生:握手再握,笑了再笑。
生:是。
師:誰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蒙古包外,許多匹馬……民族團結(jié)互助?!?BR> 師:他為什么要說:“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生:因為他們語言不同。
生:明白。
生:是。
師:現(xiàn)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边@里說明了蒙族人民習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
師: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制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生:沒有。
生:“干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說,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生:我認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然也可以這么說,現(xiàn)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shù)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
生:輪番舉杯。(眾大笑)。
師:大家都排上隊,你第一個,我第二個,他第三個,這樣敬酒嗎?
生:使勁舉杯。(眾大笑)。
師:他說使勁舉杯,有多么大的杯呀?
生:反復舉杯。
師:不好聽。
生:連續(xù)舉杯。
師:不好聽,沒這么說的。
生:熱情舉杯。
師:不是在講他的熱情,而是不斷地連續(xù)地舉杯。
生:紛紛舉杯。
生:一次次。
生:認識。
師: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次數(shù)非常多。
師:那你剛才為什么不用這個詞呢?(眾笑)這是一個字,還得再找一個字,是什么?
生:繁。
師:頻繁嗎?
生:應該是頻頻。
師:對了,(在板書“款待”后寫“煮茶抓肉。
生:(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了套馬……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誰能把剛才的這一段也這樣來說一遍,連讀帶說的。
生:我勾了(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民族舞蹈?!蔽矣X得這句說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非常熱情,飯后,又表演節(jié)目,并且要騎一騎馬,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師:說得不錯,他說了,把蒙古族人的特點找出來了,什么特點?
生:好客。
師:什么具體表現(xiàn)呢?
生:套馬、摔跤。
生:怎么忍心分別呢?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就是說他們不忍別離,(在“摔跤”后寫“不忍別離”)那么這個“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問一學生)你剛才不是問我這句話怎么講嗎?你現(xiàn)在來講一講。
生:夕陽西下了,我們還在這長滿綠草的……天邊……說話。
師:我看看你的課本,嗯,是你自己說的。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天涯”是什么意思?
生:指遙遠的地方。
師: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生:綠色。
師:“斜陽”是什么意思?
生:夕陽。
師:夕陽西落是不是?這個“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個“話”在這兒是話別的意思。
師:跟夕陽話別?(眾笑)。
生:應該是談論。
師:誰和誰談論?
生:蒙族人民和我們談論。
師:那么怎么叫“話斜陽”呢?
生:我覺得是,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話。這個“話”不一定就是“話別”。
生:是。
師:因為蒙漢情深,怎么能夠忍心相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jīng)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這么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在剛才討論的時候看到了,他先寫的是什么呀?(指板書)。
生:整體。
師:寫的是“景”(板書寫“景”)通過寫景,然后怎么樣?
生:抒發(fā)感情。
師:對,抒情。(在板書“寫景”后寫“抒情”)再后面呢?通過寫什么?
生:人和事情。
師:對,寫事情。(板書“寫事”)通過寫事情,還在寫什么?
生:抒情。
師:對了。(在板書“寫事”后寫“抒情”)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了什么情感呀?
生:共同表達了美的情感。
師:美的情感。具體一點。
生:是蒙漢兩族的友誼。
生:愛。
師:不但愛,而且是什么呀?
生:熱愛。
師:對了。(板書“熱愛”)熱愛到什么程度?
生:不忍別離。
生:有。
師:什么關(guān)系?
生:它的關(guān)系是,第一小節(jié)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這兩種美結(jié)合起來,就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草原,依戀草原的感情。
師: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兩段的關(guān)系講明了沒有?
生:講明了。
師:從兩個側(cè)面,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xiàn)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對不對?
生:對。
師:你們說,他在看到草原的時候高興不高興?
生:高興。
生:明白了,
師:好吧,咱們課文講完了。下課。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五
1、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的文筆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贊美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2、理解詞語:鱗次櫛比、琳瑯滿目、舉世聞名、人流如潮。
3、課文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總總。寫作特色是用詞講究、描寫傳神。全文的中心句式“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BR> 4、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東方之珠》知識點:課文標題使用雙引號的作用是說東方之珠代指香港。
5、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學會10生字及新詞,認讀4個字。
2、能摘錄并積累相關(guān)詞語。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5、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和集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和美麗。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形式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及新詞。
2、能夠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flash動畫,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錫林郭勒大草原》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不丟字,不加字。)
2、指名讀。(糾正學生的字音,能夠讀出自己的語氣。)。
3、小組互相讀一讀,進行評議。
4、默讀課文,想一想: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3)在課文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相應的詞句。
5、匯報。讀一讀畫下的句子。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勒嵌且嚼
(3)重點指點字形:錫騰嚼
2、出示生詞:歡騰矯健飛翔安閑馬駒內(nèi)蒙古偶爾牽牛花錫林郭勒一碧千里
(個別讀、小組間互相檢查讀一讀。)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三、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自己默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找到有關(guān)的語句,畫下來。自讀,已經(jīng)畫出的語句。
四、練習。
1、作業(yè):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詞語以及自己喜歡的句子。
2、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摘錄并積累相關(guān)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4、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chǎn)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新授: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指名回答: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2、結(jié)合練習題自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同桌討論討論:草原上有()、()、()、()、()、()。
3、在已經(jīng)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4、自己找出最喜歡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嘗試背誦。
5、小組互相背誦。
三、作業(yè):
1、按要求從課文中或課外讀物中摘錄詞語。
2、激發(fā)情感,想象創(chuàng)新,自編自創(chuàng)一首小詩或一篇小短文。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接任新班,為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級的教育教學任務,以提高教育質(zhì)量和學生的素質(zhì)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為主線,從日常行為到學習習慣;從學習成績到身體素質(zhì)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fā)展和提高。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學生19名,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4人。本班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男生較多,所以紀律性很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認真聽講,不敢大聲回答問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等。在成績方面,班集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尖子生鳳毛麟角;語文朗讀水平低,讀書不通順,不正確,沒有感情;作文寫作能力較差;思維不靈活。
三、大綱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xx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guān)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10、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nèi)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具體措施。
(一)、不斷學習,開拓視野,為課堂教改開流導航。
本學期我們語文備課組將繼續(xù)圍繞《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進行專題研究;為使老師們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將開展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
(二)、落實課程標準,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實效。
1、這學期,我們將繼續(xù)觀看一些特級教師的課堂實錄,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我們還將針對現(xiàn)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
2、上好校級公開課。這學期,我們將繼續(xù)進行課堂教學的研究,每一位老師至少上一節(jié)校級公開課,獲市級以上稱號的骨干教師進行展示課,希望通過這些課堂教學的研討,使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在原有的基礎有個整體的提高。
3、進行教科研討。我們將利用教研組的時間,進行語文骨干教師專題講座,對教育雜志上的一些熱們文章進行討論。課題的研究貫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將繼續(xù)圍繞課題搜集資料,結(jié)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jié)。
五、圍繞常規(guī)工作,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1、備課:每個老師做到預案的設計、上課前的審讀修改、上課后的教后反思、最后的整理完善。每篇課文都要有教案修改和反思。
2、上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shù),做到: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淡化繁瑣的講解分析,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電教媒體,利用網(wǎng)上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時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另外,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溝通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習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渠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提高學習效率。
3、作業(yè):作業(yè)設計要“精”,對語文作業(yè)要精選,注重練習的有效性。要分層練習,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體現(xiàn)“輕負荷,高質(zhì)量”的教學思想,批改要“細”,要規(guī)范、及時,注重糾錯及情況反饋。作業(yè)的格式各備課組要統(tǒng)一。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八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jié)尾的一句話。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guān)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邊讀邊想法。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shù)娜?,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nèi)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lǐng)讀生字詞
三年級東方之珠教案篇十九
《東方之珠》課文語言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流露出東方之珠——香港的繁華與美麗,而且還配有生動形象的圖畫,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不管是文字,還是圖畫,無一不讓人產(chǎn)生對香港和祖國的熱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誦讀課文感受到香港的繁華、美麗。但是學生對生活周圍的東西感受更為真切,而讓其感知離自己生活較遠的事物則比較困難,也不夠真切。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所以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而閱讀教學的重點又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除此之外,閱讀還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誦讀課文,能說出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chǎn)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在對課文學習過程中,感受作者介紹景物的方法,并試著說一段話。
因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更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確定的教學重點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知道香港為什么被稱為“東方之珠”。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限,只能對生活中的事真切的感受,對于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大都市香港了解甚少,為此,我設計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感受到遙遠的香港的繁華,產(chǎn)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師事先準備教學課件及教學資料的收集,學生事先預習課文,能熟讀課文。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將緊緊圍繞”趣”這個字展開。
良好的開端意味著事情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師在開課時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我用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動情地朗讀。
在開課前,我便欣賞《東方之珠》這首歌,并讓學生說出歌的名字和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再用上“香港”和“東方之珠”兩個詞說一句話,教師有機的引出全文的文眼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學習。在未束縛學生思維的情況下,讓學生大膽想象心中的明珠是什么樣子的,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璀璨”,借助“璀璨”的理解來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后針對這段話提出問題,并抓住“為什么說香港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這一問題展開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童心、童趣是一位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有了童心、童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攏了,再富含童趣地組織學生搭乘旅游飛機去香港旅游,學生興致一下子就起來了。抓住學生的這份興致,讓學生初讀課文,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讀課文枯燥了,因此,我在引導學生初讀時說:
“讓我們跟著作者乘上飛機去香港游一游,去香港的路途比較遙遠,讓我們利用途中的時間好好地翻看一下手中的旅游手冊,并讀一讀,自己最想去的那一個地方?”最后便根據(jù)學生舉手表決決定旅游路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又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
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再結(jié)合圖畫理解課文,感受香港的美便容易多了。在學習二、三、四、五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想去那里?這樣讓學生抓住每個地方的特點去理解,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其真切地感受到香港的繁華與美麗。
1.在感受淺水灣的迷人時,通過抓重點句,讓學生輕讀、慢想、細品,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來幫助學生感知,并通過老師有意地錯誤范讀來理解“傾聽”和“浪濤拍岸”,然后通過指名讀,小組讀來練習。
2.感受海洋公園的著名時,讓學生著重去勾劃動物們表演的句子,并通過對“哈哈大笑”一詞的理解,讓學生深切體會海洋公園的著名。然后讓男女生對讀,同桌讀強化練習。
3.領(lǐng)略街市的熱鬧時,通過圖片和“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街道上人流如潮”等詞來感受街市上的繁華與熱鬧,而香港的夜景則更加迷人了,學生看了圖片已欣喜萬分,再結(jié)合生活實際聯(lián)想焰火濺落和閃光的長河的情境,更為真切地感受香港夜晚的美。然后讓學生讀,找出本段主要圍繞什么在寫。并出示例句“一到節(jié)假日,大街上可熱鬧了”。讓學生練習說一段話,再指名生現(xiàn)場說。從而讓學生感受作者介紹景物的方法。
既然是體會為什么說香港是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這個文眼,那么在每欣賞完一處時,老師都有必要突出一下這一句話。
4.還可以介紹一些香港的其他特色,以此來突顯香港的“璀璨”。
1.談話: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香港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和美麗的夜景。它是旅游者的樂園、購物者的的天堂,香港不愧為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
2.一天的香港之旅很快就要結(jié)束了,我們即將乘坐返航的飛機回家了,看著窗外迷人的香港,你想對香港說點什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個人對香港熱愛的情感,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最后再次以深情地朗讀課題來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
3.播放《1997香港》述說香港的過去和回歸祖國,引發(fā)學生共同來祝愿香港。
1.愛讀書的你,不妨讀讀第六冊語文書中的一篇課文《香港之夜》。
2.愛寫作的你,不妨寫寫你“游”香港的感受。
3.愛畫畫的你,不妨畫出香港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愛朗誦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讀出香港各旅游地景色的特點。
5.愛文學的你,不妨摘錄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力圖通過板書將香港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讓學生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影響。
新教材倡導“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體現(xiàn)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師生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以”趣”貫穿始終,設計學生自主選擇的活動,學生按自己的意愿進行學習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習氣氛應該很濃郁。教師也將嘗試依據(jù)學生的意愿進行教學,為了避免“個別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會在課堂上有一些失控”這類情況的發(fā)生,我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良好表現(xiàn),如:坐姿端正,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和學生的朗讀等進行及時的表揚,鼓勵全體學生有序而活躍的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本節(jié)課主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及激情朗讀,通過朗讀增強學生對香港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香港的熱愛之情,再把這種感情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