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基地讀后感(專業(yè)18篇)

字號:

    這本書給予我很多啟發(fā),讀后感中包含了我對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寫讀后感時,可以從作品的主題、情節(jié)、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展開深入思考和解讀。最后,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看看不同讀者對書籍的解讀和感受如何吧。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一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yōu)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出來。
    這是在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國力不足來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xiàn)很深的造詣。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并努力鉆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xiàn)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xiàn)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wěn)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diào)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說“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jīng)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diào)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粗?,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褲兜里。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著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边@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陡道准視匪粌H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shù)囊环夥饧視翘煜滤懈改笇⒆硬痪氲慕陶d!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二
    最近我讀了一本曹文軒寫的《草房子"草房子》,它就像有魔力一樣吸引著我,它里面的內(nèi)容深深地感動了我,每天睡覺前我都要捧起這本書看一看,《草房子》描寫的是一個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
    在這本書里禿鶴自己是個禿子,所以不愛讓同學摸自己的頭;紙月只有媽媽,沒有爸爸,只有奶奶照顧紙月;細馬被邱二爺家收養(yǎng),后來發(fā)大水,房子、家具、錢被突如其來的大水沖走,變的一無所有,邱二爺因病去世,細馬靠放羊養(yǎng)活邱二娘;杜小康家很有錢,可是被心術不正的朱一世搞的家里欠債連連,父親也得了病,債還了,父親的病也好了,只可惜做生意時貨沉到了河底,只得靠小生意糊口。
    我感受最深的是杜小康的紅門,那時杜雍和(杜小康的爸爸)想做更大的生意,就開船到城里去了,沒想到起了大浪把船和商貨都沉到了河底,幸好杜雍和游了上來,從此杜家欠債連連終于靠賣鴨蛋還了債,終日靠做小生意養(yǎng)家糊口,杜小康也再也沒有讀過書。
    禿鶴的故事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禿鶴因為天生禿頭,總是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可他又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于是,他便想利用表演來展示自己、證明自己,利用大量的`時間背臺詞、聯(lián)系。不管刮風下雨,不管烈日炎炎,他總是辛苦排練,最后在舞臺上贏得了同學們和評委雷鳴般的掌聲,證明了自己。禿鶴用他的成長故事告訴我,不要懼怕挫折,只要有勇氣和信心,就能微笑著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是啊,我們在困難的時候也要有尊嚴,因為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有一些挫折和困難,我們一定要勇敢的去面對,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才能成功。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三
    然而,他終究沒能如愿。擺在圣誕樹下的禮物,是一件"丑陋不堪的白癡毛衣",那是媽媽費盡苦心親手織成的.。但一心期盼能得到自行車的艾迪,對它看也不多看一眼,便將它扔在房間的一角。艾迪沒有想到,那將是媽媽親送給他的最后一件禮物......
    我覺得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如何感恩,如何原諒。這本書還告訴我當我太過關注我想要的東西時去忘記了我們有多幸福。人生中總有犯錯與遺憾的時刻,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對傷痛,并從中學習成長;只要敞開胸懷迎向愛你的人,他們永遠會給你最堅強的支持。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四
    朋友,如果我說貧窮也是一種財富,貧窮也美麗,伱相信嘛?請不要驚訝,因為貧窮對我來說確實是一筆無法估測的財富。
    我生在一個小鎮(zhèn)荲,貧窮,可以說是我對家鄉(xiāng)最好的一個。家里沒有多余的錢讓我揮霍,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沒領略過那種燈紅酒綠的瀟灑生活,也沒享受過那奢華舒適的宮闕。然而就是這個清貧的家庭,造就了我堅強的性格,助我樣成那許多富家千金沒有的習慣。
    泡一泡苦水,方知萬物之不易,經(jīng)歷了貧窮,方得如此堅強。
    貧窮,也美麗。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五
    這是一本寫于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說,盡管如此,今天讀來,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議。
    故事。銀河帝國注定將衰落,3萬年的蠻荒時代即將到來。偉大的哈里·謝頓,通過心理史學準確的預測了未來的發(fā)展軌跡,并建立了科學基地(據(jù)說銀河系的另一端還有一個基地),以保存科學技術,從而試圖將蠻荒時代縮短到1千年,而謝爾頓計劃的目標是建立第二帝國。為了加快謝頓計劃的實施,謝頓在這過程中設置了一系列的危機,幫助基地更快的實現(xiàn)跳躍式的發(fā)展。這些威脅包括野蠻人的國王、地方軍閥,甚至還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帝國本身。然而每一次危機都會出現(xiàn)必然的解決方法,最終危機一次次被解決,基地也經(jīng)歷了“科學-宗教-金融”等不同的生存和發(fā)展階段。
    科幻。小說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體系,星球之間采用“超空間躍遷”的方式進行行星際旅行,核能作為主要的能源,在此基礎上科幻了很多新的事物,核能手槍,三位全息影像,人造陽光等等。如果要說科幻的話,這些算是科幻背景和科幻元素吧。
    關于社會。這本書最精彩的是對于社會形態(tài)和變革的設定,據(jù)說有羅馬帝國的影子。將科學披上宗教的外衣來統(tǒng)治周邊的蠻荒國家這一章寫的很精彩。同樣,隨著宗教逐漸受到抵制,貿(mào)易的無孔不入和隨之而來的強依賴性,再次鞏固了基地的統(tǒng)治地位。小說雖然就此結束,但1千年的軌跡才剛剛開始,未來基地的發(fā)展更加耐人尋味,未來是通過文化,道德,還是其他什么不知道的手段來實現(xiàn)第二帝國人不可知。
    人物描寫。這本書很薄,人物描寫很單薄,很少,沒有那種有血有肉的感覺。小說的結構是按照不同的危機,不同的章節(jié)來設定的,同時當然也是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人物。其實人物在這里并不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因為按照謝頓心里史學的計算,歷史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如98.4%)是可以預見的。只是有這么一些特定的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完成了該做的事而已。
    關于邏輯。對于社會發(fā)展的可預測這一點,也是小說最基本的一個設定,僅從邏輯上來說是不成立的。但就每一次危機的到來,和每一次社會的變革,以及文明的衰退或者發(fā)展,作者給出的架構還是能夠不錯的自圓其說的。
    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盡管這本書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多個十年,但仍然沒有生澀的感覺。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六
    整部小說感覺像是總分總,第一部和最后一部的風格很像,謝頓和崔維茲都是為了自身的目標,四處游歷,許是細節(jié)的角度從個人的旅行入手。而中間的幾部分都是落筆于基地大環(huán)境發(fā)展,社會變遷。
    覺得最精彩的部分還是中間的第一基地、第二基地面對各種危機的奮斗,場面恢弘,解決之道又極富寓意。而第二基地和騾斗,掩飾自身存在這兩部更是斗智斗勇,讓我大呼科幻還可以寫成像武俠小說,別樣的觀感。
    關于心理史學:
    如果真的能預測未來,那么謝頓說是1w年的混亂狀態(tài),但是改進以后就是1000年,那他之前的預測就不準了,有種悖論的味道在里面。當然,可以這么理解,因為1w年是沒有將心理史學這小部分人的因素考慮進去。
    另一個感受,任何保佑都無謂的,唯有自己自求多福。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七
    最近,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的(第二)。高爾基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二)是寫了幼小的高爾基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被臭罵、挨打;幸好也有慈祥的外祖母在細心照料他。阿廖沙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我也感到了陣陣悲痛。他的家又舊又爛,小染坊也毀了,家庭環(huán)境越來越差。你啊,不管遇到外祖父的毒打,還是遇到家人的笑話,你都勇敢面對;從不軟弱,也不會輕易被人嚇倒……阿廖沙,你比我們堅強一萬倍!
    當我寫到這兒,我便想起我的生活:住在大城市里頭,環(huán)境幽雅,房屋整潔、寬敞明亮;擁有豐富的玩具和讀物……并沒有阿廖沙家里那么亂。而且,我的生活比他更有趣,在家中不用受毒打,也有同學玩;可以上學,學到更多的知識。阿廖沙也沒有我們這么富有,穿的只是舊衣服!我更想起一些事: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去逛街,眼花繚亂,應有盡有。還去了圖書館借書看,課外讀物真多呢!回到家,能看電視,做作業(yè)等。
    哎,我多么幸福??!我也得努力學習,報答父母對我的期望!不能辜負他們。
    阿廖沙的生活并不完美,和我們相比,可真是差十萬(wang)里遠!雖然你的童年沒有其他孩子那樣幸福,但是,你要堅強活下去,長大后,我相信你們家會越來越好的。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八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故事,故事名叫《秋天的懷念》,看了后,使用權我深受感動。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一個男人,他身體不好,常常發(fā)脾氣,他的母親看見他這樣自暴自棄,傷心極了,母親常常叫他一起到公園里看花,他一次也沒有答應。有一天,男人把家里的電器全部損壞,他的母親躲在一個墻角里傷心地哭了。她忍不住,終于跑到兒子的身前,跑下來說:“兒子不要這樣?!边^幾天,男人終于想通了,他答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但是母親已經(jīng)身懷絕癥,過沒多久,母校去世了……讀到這里,我感動得留下了眼淚。
    我們的媽媽也是十分關心我們的,平時哆嗦一點,也是為我們好。我小時候,媽媽總是讓我從小培養(yǎng),讓我做家務,掃地、拖地……,我覺得媽媽很偏心,直到有一次,讓我完全改變這個看法。有一次,學校開展了藝術節(jié),我們這個年級的主題是炒菜,正好,我剛剛學會炒菜,正想在這次活動上表演一番,我按照媽媽給我講的方法,把菜做出來了,在老師們的試味下,我這道菜最終得了一等獎,同學們,老師們都夸我廚藝高超。
    我明白了媽媽這是為我好,這是為我以后的生活上鋪路,媽媽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讓我們自己生活下去,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去珍惜。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九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其實這本書只寫了一些農(nóng)家小故事和幾個悲傷快樂的大事件,卻透露出無價的情感...在那個時代,基本上每個家庭都住在草屋里。雖然草屋住起來不舒服,但那里的生活卻有著獨特的幸福。
    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故事。桑桑是最有趣的。桑喬有很強的榮譽感。他的紙月很聰明。禿鶴是個小禿頭。白雀很漂亮。秦奶奶有責任感。杜小康很富有。蔣一輪很嚴格,會吹笛子。其中,我最佩服溫幼菊的奶奶。雖然作者沒有寫太多關于她的故事,但從一件事上,我明白了她有多堅定。溫幼菊的父母早年去世。是她養(yǎng)大了溫幼菊。溫幼菊12歲時得了重病,活了半年。然而,溫幼菊的祖母知道,即使她到處尋求治療,也無法治愈溫幼菊。然而,她賣掉了一切,用溫幼菊治病。最后,溫幼菊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桑桑也是一個堅強的孩子,誤得了絕癥,但當時他并不害怕。
    油麻地反映了江南獨特的風景,有秋日的陽光,成群的鴿子在空中自然而美麗的翅膀,滑翔,蘆葦花的.頂部閃閃發(fā)光,月亮似乎靜止,像飄動,秦奶奶的苦艾地,金色的草屋。
    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小說,反映了非常真實的情感,希望我也能親自去農(nóng)村體驗一下?。?BR>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
    我讀過很多書,它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烏龍院》給我?guī)砹嗽S多的樂趣。雖然屬搞笑篇,但也能從中領悟出點東西,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這本有趣的書。
    《烏龍院》第12卷桃花十八中的“另類西游”更讓我印象深刻,長眉師父飾唐僧,胖師父飾豬八戒,小師弟飾孫悟空,大師兄飾沙悟凈,他們創(chuàng)立了烏龍劇團。
    “另類西游”不同于《西游記》原版,它是爆笑的后臺戲。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掂量下自己的份量,看看夠不夠格.如果經(jīng)自己努力仍不可能的事情,還是早點做好思想準備,這樣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心理落差很大,不會很難受。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一
    一篇臧克家《爐火》文章有“我理想的生活在母親家中達到了一半。一天五餐,不停茶水供應,每天只是寫點兒東西,其余時候,皆躺在床上看小說,冒充腰骨奇酸無比,哼哼唧唧。公園去嗎?作其煩膩狀,博物館去嗎?略略表示興趣。開心的時候幫著揩揩灰塵,不開心的時候房門一關,大睡午覺。收到西西的信,與父親大大朗誦一番,快樂得跳腳?!?BR>    睡夢中聽到的雨聲比月光還柔美,身子骨酥軟連個睡姿也換不得。終究想看雨,于是趁意識清醒掙扎了起來。多長的斷線珠子才夠這噼里啪啦不消停的流淌啊。
    周末又逢連夜雨,想必圖書館已是清凈忘憂喜上眉梢了。事實倒也如此。
    我愛好四處游玩,見識新東西,可能我骨子里就是行走者,沒有成為行走者的原因是舍不得慣養(yǎng)的安樂窩,以及父母厚厚重重的愛。最喜歡到新書區(qū)翻幾本畫冊,法國人常說:看畫像聽音樂,不要說懂不懂,只說你喜不喜歡。垂涎水彩幻影已久,今天硬是誘導在念建筑學的表妹鉆磨,有點不厚道但樂不可支。
    大潤發(fā)只有兩面館,兩家面都不咋地,客觀的說,遠比不上冒牌蘭州小師傅的手藝。味千面甚至更不合口味,獨特色的竹柄長木勺和乳白色面湯……念著仿佛味千咒語似的不去不行。很奇怪,今天坐在開放式玻璃窗邊吃面,也不覺得羞于目光之下,更有充當避雨客的悠閑。吃好面,大麥茶漱口,芝麻鰻魚壽司卷才放到嘴里,入口的食材并不馬上散開,必須仔細嚼,直到食材盈香滿溢,卻又滴香不漏,活色吞香,韻味回腸,一口食材的美妙就在于次。當然高蛋白的東西多了鐵定要膩,這時會需要瓦撒比刺激味蕾,或者日本特有的紫姜生片提味。
    總之,行者無關乎路途的遙遠,不拘泥身體的限制,不受縛于狹小的空間。
    “早晨來臨的時候,我清晰地看到岡仁坡欽山慢慢掀開頭頂?shù)暮熌唬孤督瘘S色的微笑,那金黃慢慢彌散到整個天空,這才是天堂應該有的顏色。”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二
    這天,媽媽拿來一張報紙讓我看,里面寫著今年高考狀元的采訪資料,我無意間看到了那個男狀元喜歡看《簡愛》。本來我沒放在心上,但是,學期結束時老師又發(fā)來一張讀書單,竭力推薦《簡愛》。心里想:高考狀元喜歡看的書,我看了也有可能受益菲淺,便要求媽媽給我買一本。媽媽當然同意啦!第二天就給我買了一本。
    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來,看完后,十分感動。里面先寫了簡愛小時候被她的舅舅收養(yǎng)。舅舅死后,她的舅媽及家人,千方百計虐待她,還把她送進了福利學校。在那里,她當了學生四年,教師兩年。
    簡愛想找份好工作,便貼了告示,聲明想當一名家庭教師。沒過多久,她的告示就有人回復了。是羅切斯特的管家――費爾法克斯太太。她要求簡愛教阿黛勒。(阿黛勒是羅切斯特先生的養(yǎng)女。)。
    幾天后,那個很晚才顯身的主人最后出現(xiàn)了。簡愛在幫費爾法克斯太太寄信時,碰巧遇到了匆匆趕回來的羅切斯特先生,不留意把他撞倒了。簡愛說明了自我的身份,而羅切斯特先生卻口中喃喃自語:“原先是這樣啊……”這時,他們的感情故事就開始了。
    羅切斯特先生回家后,曾多次問簡愛他這個人怎樣樣,簡愛都語無倫次。
    之后,他們的關系越來越好,到了戀愛的關系。最后,他們就想在教堂結婚。誰知,當婚禮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人突然說這次的婚禮不合法。原先,羅切斯特先生還有一個妻子,被他關在一個房子里,這個女瘋子差點要了他們的命,第一次逃出來想用火燒死羅切斯特先生,幸好簡愛及時發(fā)現(xiàn)。
    這時,簡愛再也受不了,就逃出了那里。意外地碰到了她的表哥――約翰。還受到了她叔叔的遺產(chǎn),兩萬英鎊,她把那些錢平均分給了兄弟姊妹。
    幾年后,簡愛想回去看望羅切斯特先生,誰知,那里已經(jīng)被大火燒成了廢墟,羅切斯特先生變成了殘廢:一只右臂斷了,雙眼失明腿也瘸了。簡愛看到他的樣貌,便決定和他結婚,因為那個瘋女人已經(jīng)在大火中被燒死了。最后,他們結了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我十分感動。主人公簡愛雖然生活坎坷,受盡磨難。但她始終不屈從世俗壓力,積極進取,自強自立,追求人生幸福。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三
    《上下五千年》記載了中國古代的重大事件,值得我們深入了解,每一篇都清楚的記載著,故事引人入勝,讓讀者們更加親切地了解和體會古人們的感受。吸引讀者們的眼球。故事情節(jié)慘重而“苦澀”。
    《紅樓夢》大家一定很熟悉不過了吧。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其中描述了一個原本興盛富貴的大家族因為人們的大吃大喝而逐漸衰落的故事,而這個大家族正是賈家族。而這部名著的作者是一位清朝著名文學家——曹雪芹。
    曹雪芹是一位經(jīng)歷了與賈家族類似經(jīng)歷的一位作者,他親身經(jīng)歷了自己的家族從榮華富貴到逐漸衰弱然后到貧困的`一段時間。也許是因為自己親身經(jīng)歷了這一切,所以才寫得楚楚動人,如同真實故事一樣。讓我們這些讀者想要不斷地,不停地讀著,目不轉睛地讀著。故事的主人公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十分討厭這種榮華富貴,林黛玉因受不了這種被人輕視的生活而常常落淚,不久后便因病去世了。而賈家族的大少爺公子賈寶玉也因受不了這種富貴的生活,而離家出走。
    曹雪芹用了十年的時間來編寫這部著作的八十回,這十年他度過的艱辛痛苦??墒遣痪煤螅膼鄣暮⒆?,因犯病而離去,他十分傷心受不了了,也離去了。
    后來一位作者完成了紅樓夢剩下的四十回,因此這部名著也流傳到了今天這個年代。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四
    仰望星空,天外那浩瀚的銀河曾引起無數(shù)人的遐想;仰望未來,人類那未知的前途喚起許多人的猜測。而艾薩克?阿西莫夫所著的“銀河帝國”系列便是其中最明亮的結晶之一。
    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本——《基地》,但已經(jīng)被它那宏大的世界觀和層層推進的劇情所吸引:這本書講述的是人類開啟了星際殖民運動進而統(tǒng)一了銀河系,建立了銀河帝國。一萬年后,哈理?謝頓開創(chuàng)了能夠精準推演未來的“心理史學”,從而預言出帝國即將覆滅。為了讓覆滅后的文明盡快獲得新生,他在帝國流放自己的“端點星”上建立起基地,正式啟動了一個偉大的拯救計劃。
    實際上,我一開始讀時是有點失望的,因為這本書雖美其名曰“銀河帝國”,但作者對帝國和宇宙的宏觀描寫著墨其實很少,而更多是以許多個人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作支撐來講解帝國的政治和科技。我習慣了《三體》這種通過獵奇想象震撼心靈的硬科幻,《銀河帝國》這樣主要講述人文世故的軟科幻確實有些不合胃口,但是,當我深入閱讀進去,發(fā)現(xiàn)了它的超凡魅力。
    《基地》通篇是以基地的起源和經(jīng)歷的三次危機為線索,串聯(lián)起許多中短篇小故事。每篇都是從一個人物的視角講述他的事跡和思想,和其他小說常用的“上帝視角”相比,這種方法表達的內(nèi)容很有限,也讓我初讀時倍感困難。但每當里面的人物以個人的口吻、平淡的語氣講解那令人贊嘆的計劃,決定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時,這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蕩氣回腸,卻讓我領悟到一種與上帝視角截然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的劇情就是基地與周邊王國產(chǎn)生沖突,以及基地的幾位英雄力挽狂瀾。第一次危機起因是周邊四王國對基地的科技虎視眈眈,而基地軍事上的弱小而難以反抗?;氐囊晃挥⑿廴スㄓ握f各國,使得他們相互猜忌進而相互制衡,誰都不敢將基地占為己有?;赜謱⒖萍家砸环N宗教的形式教育王國國民,于是在第二次危機,其中一個王國的執(zhí)政者試圖發(fā)動戰(zhàn)爭,結果尚未開戰(zhàn)就被瘋狂的教徒們瓦解。第三次危機時,一個禁止傳教、售賣技術的科瑞爾星球向基地宣戰(zhàn),但此前基地一直與其進行科技貿(mào)易,貿(mào)易的中斷使得科瑞爾星球民不聊生,于是只得結束戰(zhàn)爭。
    威懾平衡、宗教統(tǒng)治、經(jīng)濟制約,仔細一想,這些危機的解決方案都影射著現(xiàn)實世界,且每一個都印證了塞弗哈定的一句話:“武力是無能者的最后手段”。確實,在聯(lián)系了現(xiàn)實中兩國之間的碰撞,我明白了有時動用武力的確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這也讓我堅信《銀河帝國》是一本披著科幻外衣的社會作品。
    雖然目前我僅僅讀了《銀河帝國?基地》,即便它的世界觀和主旨還未完全展現(xiàn),但是其中幽默的語言風格和絕妙的劇情發(fā)展已經(jīng)深深吸引了我,這軟中有硬的科幻小說也讓我體會到不同凡響的快感。
    我期待著去看這一系列的其他十四本書。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五
    1941年,21歲的阿西莫夫想出了一個嶄新的科幻點子:撰寫一部發(fā)生于未來的歷史小說,描述“星河帝國”衰落的始末。然后,他在整個40年代,總共為基地系列寫了八個故事,后來都歸入《基地》三部曲。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直至統(tǒng)一整個銀河,發(fā)展成為一個統(tǒng)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shù)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銀河帝國。帝國建國后的12020年,一個剛滿32歲的年輕數(shù)學家哈里·謝頓開創(chuàng)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shù)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謝頓運用“心理史學”,推論出“銀河帝國”會很快滅亡,之后會有長達20000年的“黑暗期”。為了人類的未來,為了縮短這個“黑暗期”,謝頓在其有生之年分別在兩個地方建立了兩個有著各自任務的“基地”,作為以后“第二銀河帝國”的種子。大約150萬字的《基地》系列故事就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
    我從去年底開始,陸陸續(xù)續(xù)花了一個季度的時間,看完整個《基地》系列。在我看來,這部著作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不可取代性:
    一是其表現(xiàn)出來的深邃的歷史眼光。
    謝頓是一名數(shù)學家,卻跨界以統(tǒng)計、分析、預測為手段,介入歷史、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并創(chuàng)建了一套名為“心理史學”的數(shù)學工具去分析人類的未來。
    謝頓認為,人類個體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但是人類群體的行為是可以通過某種數(shù)學方法分析出來的。而成功的分析必須依賴于兩個必須的條件:分析的對象數(shù)量必須非常龐大,以盡量減少個人行為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被分析的對象必須不知道這個分析的計劃,否則會多少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發(fā)展。
    “歷史從不創(chuàng)新,只是一再重復”。如果可以觀其大略,而不計其余,人類的歷史是有跡可循的,這一點,我個人是深表贊同的。
    二是關于機器人的一些思考。
    在阿西莫夫的世界里,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感情是極其復雜的。沒有機器人的幫助,人類不可能沖出地球,建立起橫跨十萬光年的大帝國。機器人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人類的對立面,導致第一次星際擴張失敗,地球本體毀滅。經(jīng)過漫長的斗爭,人類消滅所有機器人,才得以建立“銀河帝國”,并使機器人成為人類歷史的一個禁忌,提都不能提及。
    然而,最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直默默守護“銀河帝國”到最后時刻,并推動“心理史學”計劃順利實施,保存人類復興希望的,確保人類縮短“黑暗期”盡快進入全新復興的,又恰恰是一個機器人:使用年限達到20000年、功能極其完備、近乎無所不能的機·丹尼爾·奧利瓦。
    《基地》試圖說明:機器人技術不發(fā)展,則人類沒有辦法挑戰(zhàn)浩瀚宇宙;機器人技術過于發(fā)展,則必然走上挑戰(zhàn)人類的道路,這是1940年代的阿西莫夫就認識到的一個兩難命題。正是這種矛盾的心理,促使阿西莫夫在另外一個系列《我,機器人》中首度提出“機器人三大定律”,并沿用至今,“機器人學”這個名詞也因此在人類歷史上首度亮相。
    三是隱藏在科幻背后關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考。
    在整個《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大約描述了30個左右的星際文明。這些文明,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我們忽略科技的因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表面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現(xiàn)實基礎仍然是1940年代的世界各國,只是在星際文明這個大背景下,阿西莫夫從藝術的角度對文明的特質(zhì)進行了濃縮、提煉和極端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地》系列中創(chuàng)造岀來形形色色的星際文明,猶如《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小人國、女兒國、犬封國、聶耳國一樣,可以當成一本奇異游記來看。
    在三十多個星際文明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蓋婭和索拉利文明,它們一個極度統(tǒng)一,一個極度自由,基本上就是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兩個極端。蓋婭文明的進化使得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在內(nèi)的整個星球可以通過意識連結成一個整體,所有的意識都可以實現(xiàn)共享;每個個體既是個體,更是共體,以集體意志為意志;在離開母星體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后,個體仍然可以接受整體的意識和意志,從而實現(xiàn)極度的統(tǒng)一。
    索拉利文明展現(xiàn)的則是極度的自由:在一個三倍于地球面積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幾千索拉利人的成熟體,他們的肉體進化出一種命名為“轉換葉突”的能量轉換器,一個個體所轉換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萬的機器人用于管理領地事物;他們信奉“他人即是地獄”,就算同類也互不來往,大事以電波形式協(xié)商;極度的向往自由讓他們甘于居住于地表之下,而且不謀求任何形式的擴張;為了盡最大可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他們甚至進化出雌雄同體,真正實現(xiàn)了絕對的自由。
    在《基地》系列最后一本《基地與地球》中,阿西莫夫設計各種場景和反復討論,似乎是試圖說服讀者(或者是他自己),蓋婭文明的組織形式雖然和人類對自由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馳,卻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最后,他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場景,通過號稱擁有“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天賦的崔維茲選擇用蓋婭或者索拉利為藍本建立人類新秩序,結果他選擇了極度統(tǒng)一的蓋婭模式,其原因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宇宙侵略中,我們需要統(tǒng)一意志!
    也許,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史學”以及崔維茲,來對自己關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索做出一個結論。如果考慮到1940年代歐美各國最大的現(xiàn)實就是全人類聯(lián)合起來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極度的集中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如果阿西莫夫能一直生活到今天,他會怎么設計這個科幻寓言的結局,這倒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六
    當我讀完了這本《窗邊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長的教育觀念感動了。同時,我又覺得自己就是小豆豆,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小故事,使我快樂,使我悲傷,使我成長。
    童年意味著快樂,學校教育,應把快樂還給孩子,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學校應該對所有學生都肩負起責任,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這樣,對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應采取獨特的教育方法,這里書中的學?!鞍蛯W園”已經(jīng)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對于勒令退學的小豆豆,巴學園敞開了大門,不僅愉快地接納了她,而且還給她和同伴足夠的快樂。在巴學園里,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jié)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么;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著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帶著毛毯來大廳露營,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yǎng)劑,使小豆豆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怎樣待人,怎樣做人,讀后感《《窗邊外的小豆豆》讀后感》。
    巴學園,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chuàng)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著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xù)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里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chǎn)物,所以對于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他的耐心,他的寬容,他的智慧,……他的一切教育觀念都令我感動,使我記憶深刻。
    作為教師,面對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慚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我們真的也應該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一個孩子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比掌握知識,重要得多!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七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做《史記故事》。這本書把幽默的故事和豐富的知識融為一體令我大開眼界?!短锛少愸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戰(zhàn)國時候有個人叫孫臏,他曾和龐涓一起學習過兵法。龐涓做了魏惠王的大將軍。他嫉妒孫臏的.才能比自己高,就把孫臏騙到魏國,誣陷他,砍掉他的兩只腳,并在他的臉上刺了字,想以此讓他永無出頭之日。
    一次,齊國使者來到魏國,孫臏設計以囚徒的身份求見,齊國使者覺得這個人很有才能,就偷偷地把它救回了齊國。齊國的大將軍田忌很欣賞孫臏,收留了他,田忌經(jīng)常和齊王既王子們賽馬賭錢。孫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馬奔跑能力差不多,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于是孫臏對田忌說:“下次賽馬你盡管下大賭注,我包你贏?!碧锛上嘈艑O臏,約齊王和諸公子賽馬,并下了千金賭注。
    臨到比賽前,孫臏對田忌說:“您用您的下等馬對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他們的下等嗎?!比锐R全部比賽完畢,田忌二勝一負,贏得了齊王的千兩黃金。于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和他討論了一回兵法,很佩服他,任命他為軍師。
    故事看完了,我的感受就是:孫臏很善于觀察,又善于,不愧是有名的大兵法家。龐涓是個小人,明知孫臏的才能比他高,就應該向他學習,不應該嫉妒他。
    做人應該做一個善良正直、謙虛好學的人,不應該嫉妒他人。
    初中生基地讀后感篇十八
    在整個《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大約描述了30個左右的星際文明。這些文明,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我們忽略科技的因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表面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現(xiàn)實基礎仍然是1940年代的世界各國,只是在星際文明這個大背景下,阿西莫夫從藝術的角度對文明的特質(zhì)進行了濃縮、提煉和極端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地》系列中創(chuàng)造岀來形形色色的星際文明,猶如《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小人國、女兒國、犬封國、聶耳國一樣,可以當成一本奇異游記來看。
    在三十多個星際文明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蓋婭和索拉利文明,它們一個極度統(tǒng)一,一個極度自由,基本上就是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兩個極端。蓋婭文明的進化使得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在內(nèi)的整個星球可以通過意識連結成一個整體,所有的意識都可以實現(xiàn)共享;每個個體既是個體,更是共體,以集體意志為意志;在離開母星體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后,個體仍然可以接受整體的意識和意志,從而實現(xiàn)極度的統(tǒng)一。
    索拉利文明展現(xiàn)的則是極度的自由:在一個三倍于地球面積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幾千索拉利人的成熟體,他們的肉體進化出一種命名為“轉換葉突”的能量轉換器,一個個體所轉換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萬的機器人用于管理領地事物;他們信奉“他人即是地獄”,就算同類也互不來往,大事以電波形式協(xié)商;極度的向往自由讓他們甘于居住于地表之下,而且不謀求任何形式的擴張;為了盡最大可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他們甚至進化出雌雄同體,真正實現(xiàn)了絕對的自由。
    在《基地》系列最后一本《基地與地球》中,阿西莫夫設計各種場景和反復討論,似乎是試圖說服讀者(或者是他自己),蓋婭文明的組織形式雖然和人類對自由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馳,卻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最后,他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場景,通過號稱擁有“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天賦的崔維茲選擇用蓋婭或者索拉利為藍本建立人類新秩序,結果他選擇了極度統(tǒng)一的蓋婭模式,其原因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宇宙侵略中,我們需要統(tǒng)一意志!
    也許,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史學”以及崔維茲,來對自己關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索做出一個結論。如果考慮到1940年代歐美各國最大的現(xiàn)實就是全人類聯(lián)合起來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極度的集中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如果阿西莫夫能一直生活到今天,他會怎么設計這個科幻寓言的結局,這倒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