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實用16篇)

字號:

    總結是我們對過去一段時間內(nèi)所做的努力和成果的回顧和總結。寫總結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避免空泛的陳述。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宜鸭砹艘恍┛偨Y寫作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一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yōu)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種習慣?!眮喞锸慷嗟抡f的話,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來到人世,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是自己發(fā)展的結果。所以,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習慣。如果說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那么懶惰也是一種習慣。所以我們從現(xiàn)在起就要把優(yōu)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yōu)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
    無數(shù)的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成功的方法也數(shù)不清,成功的要素無數(shù)多,但成功的關鍵可簡單地歸結于一點:習慣的力量。勤奮是一種習慣,堅持是一種習慣,成功是一種習慣,優(yōu)秀也是一種習慣。
    如果一個人養(yǎng)成了一種壞習慣,他將一輩子受這種壞習慣的折磨。現(xiàn)代資料也顯示,人類每天90%的行為都出自習慣的支配。所以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就應該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就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甚至是苛刻,對自己狠一點,樹立高標準、嚴要求,一個不想優(yōu)秀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最后,讓我把美國心理學家希爾博士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BR>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二
    同學們:
    大家好!
    熱烈祝賀我校om隊獲第35屆世界頭腦匹克中國區(qū)決賽第一名。
    我校om隊員們在老師的指導和他們自身的努力下,獲得了應有的收獲,與此同時為學校爭得了榮譽。我們?nèi)熒贾孕淖YR你們,向你們學習,也希望你們能在接下來的參加世界比賽的選拔中再次獲勝。張校長在開學典禮上提出:學校是我家,我們一起建設它。我想,om隊員們已經(jīng)為學校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的確好消息令人振奮,深受鼓舞。但近期看到一則關于聯(lián)合國公布全球國民素質排行中國排名在后十名的國家之列的消息著實讓我納悶了好久,“文明禮儀之邦”的中國,何時反而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詞了?雖然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這樣的結果,但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國內(nèi)外的旅游途中,在新聞報道中,確實是看到過很多不文明的現(xiàn)象,排名后十并不一定真實,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中國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逢節(jié)假日出游與日俱增,但與之對應的公民素質卻沒有相應的提升。對不修邊幅、不講衛(wèi)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愛護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仿佛已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生活習慣,這才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最大的憂患。
    我還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丹麥的釣魚者會在對釣上來的魚端詳一番,也經(jīng)常會搖搖頭,將魚放歸大海。原來,丹麥法令規(guī)定,任何人都不得捕22厘米以下的小魚。所以,釣魚人十分認真地對待魚的大小,哪怕是單獨垂釣,無人監(jiān)管,他們也能自覺遵守這一法令。這需要的是一種精神支撐,一種文明習慣。
    文明是一種習慣,文明素質是不需要提醒的,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自然成”??梢?,文明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文明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日可成,也不是靠說教養(yǎng)成,而是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運行,在生活細節(jié)中自覺訓練來養(yǎng)成。
    觀察我們學校的很多同學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些好習慣。如果說,小學更多的是聽老師怎么教你怎么做,那么中學階段同學們更多的用你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文明習慣的繼續(xù)養(yǎng)成靠的是你的自覺和自律。
    正是由于大部分同學們的自律,才能換來我們大同初級中學的校園的溫馨與美麗。每天從早上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很多同學禮貌地向老師同學問早,有些同學甚至在門口停下來鞠躬問好;下雨天我們執(zhí)勤班同學一刻不停地為同學送上裝雨傘的塑料袋,與此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同學自己帶好塑料袋,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把濕濕的雨傘裝進袋子里,而我們的清潔工阿姨們也在不停地擦干地上積水,防止同學摔倒,雨天的這一場景足以說明我們已經(jīng)能自覺地為他人著想,當你的文明給別人帶來溫馨時,你也會感受到其中的快樂,當你無意中這么做了,文明也就成了一種習慣。當然,在習慣沒有完全養(yǎng)成之前,有些同學也表現(xiàn)出不文明的行為,但經(jīng)過教育后,本學期我們草坪上奔跑的學生少了,教室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比上學期干凈了,盥洗室里擦手的紙扔在外面的情況好多了。
    同學們,從上學期開始,我們的盥洗室了安裝了電熱水器,現(xiàn)在教室里都裝了空調,這些設施的添置一方面為師生的辦公和學習環(huán)境更加舒適,從另一角度來說,同學們?nèi)裟茉谑褂眠@些公共設施的時候,懂得愛護學校公共設施,那也是我們自覺培養(yǎng)文明習慣的很好的途徑。本學期,學校推出了中午15分鐘的心理操,那一刻只有悠揚的音樂和吳嬌老師柔和的聲音,讓同學們上午的疲憊得到了緩解,身心得到了休整,這時,誰都不會大聲說話去打破這一刻的寧靜的氛圍,久而久之,我們會習慣于適應環(huán)境和氛圍,不會讓自己的行為顯得格格不入。由此,我想,如果我們早上進入教室以后,也有意識地不破壞教室的安靜,就像走進圖書館的那種感覺,讓安靜地晨讀也成為一種習慣,那該有多好。
    從今天起,我們學校圖書館的老師又為每個年級的同學們準備了一些雜志,放在走廊里供同學們借閱,無人監(jiān)管。由于目前雜志量有限,不能滿足同學們同時借閱的需要,因此,剛開始,更希望同學們根據(jù)雜志架上貼著的借閱規(guī)則閱讀。如果每位同學能按要求執(zhí)行,我想,所有同學下課后都有機會隨便翻翻,閱讀到你感興趣的文章。
    同學們,學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是幸福校園生活的保障。自覺遵守文明準則,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將受益終身。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三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各位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清華附中永豐學校教育教學設備越來越完善和先進,校園文化越來越富有內(nèi)涵。我們學校正在成長為海淀北部新區(qū)一顆璀璨的教育之星。但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浪費和不文明現(xiàn)象,卻成了學校建設與同學們健康快樂成長的`不和諧因素。
    在我們身邊,你是否關注過這樣的現(xiàn)象:水龍頭旁沒人,水卻在嘩嘩地流著;上室外課時教室里無人,燈卻照開;白天光線充足,教室、辦公室拉緊窗簾,燈卻全部打開;有些同學去食堂吃飯,沒吃幾口就把飯菜全部倒掉;餐后你周圍是否有的桌面一片狼藉,用餐人卻已經(jīng)消失無蹤;教學樓三層連廊的綠植觀賞區(qū),總會有一些被折斷的花枝;中午當你想要安靜的閱讀時,卻有人在圖書館追跑打鬧,目無他人地享用零食飲料,甚至把食品包裝袋夾在圖書中。
    我們都知道,水、電、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能源。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非常匱乏。在我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而被我們浪費掉的一度電,如果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它可以織布8.7米,加工面粉16千克,可以灌溉0.14畝田地,生產(chǎn)15瓶啤酒,采煤23千克。一度電,如果用于日常生活,它可以讓冰箱運行整整一天,可以讓電風扇運行15個小時,可以燒開8公斤的水,還可以看10小時的電視,開空調90分鐘……這是僅僅一度電的用途和它所產(chǎn)生的價值。
    勤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節(jié)約為美。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應當自覺肩負起"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樹立勤儉節(jié)約意識,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為此,我們應該做到:
    1.節(jié)約每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以"節(jié)約用水、合理用水"為榮,以"浪費水源"為恥,隨手關緊水龍頭,避免長流水,學會循環(huán)用水,掌握節(jié)水小竅門。
    2.節(jié)約每一度電,電是文明之光。隨手關燈,做到人走燈滅;可用自然光時,就讓燈管"休眠",創(chuàng)低碳校園,從節(jié)電開始。
    3.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堅持"餐餐不余".
    4.自覺做一名文明有禮的中學生,勇敢向身邊不文明行為說不。
    下課文明休息,不追跑打鬧;餐后自覺收好餐桌;在圖書館內(nèi)不吃東西,安靜借閱;校內(nèi)外,見到老師主動問好。
    親愛的同學們,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讓我們做勤儉節(jié)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做文明有禮的示范者,積極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于創(chuàng)建文明、節(jié)約型校園的活動之中,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節(jié)約成為一種美德!
    最后,預祝同學們在明天開始的期中統(tǒng)一練習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四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二(4)班的明媚,今天我國期下講話的主題是:讓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成為一種習慣。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為了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與此通理,在學校要成為合格的學生,最基本的就應該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遵守校規(guī)校紀,這對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但捫心自問,我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行為規(guī)范嗎?排隊時推推搡搡;走廊上行走追打跑鬧;課間休息大聲喧嘩;與人交談用語不文明……說起這些,真的讓我們自己都有些無地自容。我認為有了錯誤不要緊,只要我們能及時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我們就在進步。如見到老師長輩問好,彎腰撿起亂丟的垃圾,自覺排隊上下車,上下樓梯右行禮讓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規(guī)范,卻都是我們以后立身處世最基本的規(guī)范和素養(yǎng)。
    大家都知道《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日常生活中也希望自己擁有好習慣,但是好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心里知道該怎樣,未必能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親自去做,才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在此,倡議同學們做到:
    一、尊重師長,友愛同學,文明有禮。
    二、衣著樸素大方,注意儀容儀表。
    三、從身邊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
    四、保持安靜,交談輕聲細語、走路矯健輕快、輕聲關門、物品輕拿輕放。
    同學們,讓我們從一舉手、一投足、一聲親切的問候開始;從學習、生活、交往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從自身的儀表儀容、言談舉止、生活起居、學習行為、與人交往等方面做起,把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變成自己的好習慣。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壞習慣會使你喪失良機,一個好習慣則將促使你走向成功。人才至上、人品至本的高科技時代,細節(jié)決定成敗,欲成大事者必拘小節(jié)。同學們,我們要堅持文明禮儀、遵守行為規(guī)范,從點滴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五
    家里的這些書令我愛不釋手。在記憶中,我的家搬過了好幾次,但是家中必備的家具書柜是一定要有的?,F(xiàn)在我的家中就有四個大書柜,里面分類擺滿了書。每天我放學回家的時候,一看到屋子里的書,就感到房間里恬靜而雅致,可謂書香撲鼻。
    爺爺曾經(jīng)告訴我,書中自有黃金屋;奶奶也曾指點我,書中自有顏如玉;爸爸和媽媽一有時間就帶我去書城和圖書館,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領略了書山學海的魅力。
    現(xiàn)在的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wǎng)上訂書,更增添了買書的樂趣。我深深地懂得,書籍是一種傳遞知識的方式,它把一部分人獲得的知識更廣泛地傳播開來,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正如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想要摘到樹頂誘人的果實,我們就得用梯子爬得更高!
    讀書除了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能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在多讀書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把書分類,對不懂的問題要馬上提出來,并加以解決。
    我在讀書的時候,手里必須拿一只筆,用來在書上做批注,把有用的重點特殊標記出來。作為少年的我,要爭取做到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在書中不斷吸取營養(yǎng),收獲果實。真正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通過讀書掌握知識、增強本領,隨時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做一名有實力的中國少年!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六
    全體老師及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yǎng)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做文明的學生”。
    我先給你們舉兩個例子:
    第一,新加坡是一個英語國家,在公共場合,新加坡人會用英語寫各種標語。但其中也有一些與文明有關,如“不隨地吐痰”、“不吸煙”、“不進入草坪”等,都是用中文寫的。什么事?其他人回答:因為大部分的不文明行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為達此目的,一位中學校長到新加坡考察時這樣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又如:據(jù)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過后,到處都可以看到殘存的口香糖,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片殘存口香糖,有些地方不到一平方米,地上就有9片殘存口香糖,與天安門廣場的莊嚴肅穆形成強烈對比。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一切文明都是由細節(jié)構成的,從這些細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文明離我們的國家有一段距離,所以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yǎng)成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學生。尤其對于我們西濱小學的學生來說,你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通過各種途徑和努力,才成為西濱小學的一員的。但是,遺憾的是,在我們周圍,有一部分同學,還是有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樓梯上,總能看到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尤其是在周六和周日,校園里,垃圾遍地,甚至有些同學認為,值日的同學打掃、扔東西都不在話下;還有的同學在走廊上,到處都能看到起哄鬧事,走路推擠,隨意撞壞門窗,也不免心生憐憫;還有的同學相互辱罵,無理取鬧,隨意攀爬圍墻、國旗圍欄、車棚圍欄,甚至個別同學還故意破壞學校公共財產(chǎn)。很多學生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卻往往忽視了社會公德和文明習慣的培養(yǎng),而這也正是人類思想品質的本質體現(xiàn)。事實上,好的行為習慣是好的學習的前提條件,是健全人格的基礎。一些同學在學校表現(xiàn)不好,缺乏紀律,不講衛(wèi)生,破壞了整個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相反的,如果我們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huán)境就會很好很有序。一個學校只有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才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成果?,F(xiàn)在,我們正處于人生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更能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同時也使我們的道德品質更加完善,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個時期,好好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素質,那我們就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社會還有什么用呢?因此,我們要先成人,后成人,不能只是一臺掌握了某種知識技能的機器,而應該是一個人的心靈和諧發(fā)展。文明男人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有了文明男人,就有了世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七
    溫爺爺說:“知識不僅能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多讀書吧,這就是我的希望?!?BR>    “在北京地質大學讀書時,我把別人睡覺的時間拿來讀書,晚上回宿舍,同學們都睡著了,我總要讀到最后熄燈。睡到半夜起來又開始讀。那時候我沒有手表,大概是兩三點就起床了?!睖貭敔斦f,不希望現(xiàn)在的學生像他那樣苦讀書,但希望大家博覽群書,多記點知識總是有用的。
    溫爺爺上學的時候那么刻苦讀書,真讓人敬佩。所以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溫爺爺總是溫文爾雅,博古論今,有很深的文學造詣。溫爺爺是我的榜樣。
    我也愛讀書。
    媽媽常對我說,書是我們的朋友,他不會欺騙你,不會冷漠你,他給你知識,使你成為一個有深度有內(nèi)函的人。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國企職工,可還是盡他們的能力給我買了很多書。過去,我每讀完一本書,媽媽都會把它簡單地記錄下來。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能力了,我自己會做讀書卡了,我會把好的詞句和我的感受記錄下來,還配上好看的插圖。
    愛好書籍的人,決不會缺乏真實的朋友、有益的顧問和愉快的伴侶——作者:伯洛。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八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一個志存高遠的人,必定將追求優(yōu)秀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好習慣是樹立理想,別人松懈的時候自己不能松;好習慣是勇于承受,別人可以敷衍的責任自己不能推;好習慣是堅持不懈,別人可以視而不見的事情自己不能躲。當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時,機會自然會青睞于這樣有準備的人。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的禮儀之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生活中,我們仰慕優(yōu)秀的人,渴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但又似乎感覺優(yōu)秀是那么的遙不可及。同學們,其實,優(yōu)秀離我們并不遙遠,因為優(yōu)秀就體現(xiàn)在你我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xiàn)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之中。要想成功,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做起。
    那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好習慣呢?首先需要檢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毛病。例如,你是否留意到我們的校園里、樓梯上、課桌下的垃圾?這種現(xiàn)象是多么的'不和諧,這里面有你的責任嗎?你是否留意過周圍同學的言語?那自以為很酷的臟字是不是很刺耳?這里面有你的聲音嗎?你對老師、長輩禮貌嗎?對同學友善嗎?你今天按時交作業(yè)了嗎?你今天讀書了嗎?.....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尋常小事,因為正是這些尋常的小事才體現(xiàn)出你的個人素質。當然,如果以上種種你都做得很好,你還有責任用自己的優(yōu)秀行為去感染周圍的人。比如,出入教室時,輕輕地帶上門;樓道內(nèi)輕聲慢步;同學間友好相處,寬容大度;上下樓梯靠右行;動動手,彎彎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校園環(huán)境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都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
    在本周,學校將開始評選20xx-20xx學年度區(qū)校級優(yōu)秀班集體、優(yōu)秀個人和優(yōu)秀學生干部,這些同學應當是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樂于助人習慣的優(yōu)秀同學代表。當然,這也是我們身邊最平凡的人。當你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想放棄時,他們正如饑似渴爭分奪秒地奮斗著;當你覺得值日繁瑣,苦累時,他們卻默默無聲、有條不紊地為班級服務著;當你沉浸在學校各項活動給你們帶來的快樂中時,他們戴著工作牌和綬帶,熱心服務于校園的各個角落;他們做的就是這些平平淡淡的事,但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堅持,使他們變得優(yōu)秀,走向了成功。也正是因為有了許多這樣的人,才使這種優(yōu)秀風尚匯聚成了一股力量,為我們附小增光添彩!
    親愛的同學們,播種行為,收獲習慣。向往崇高,崇尚美德,是我們的愿望;腳踏實地,身體力行,是我們的職責。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注重提高自身素質與修養(yǎng),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做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九
    全體老師及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使文明成為一種習慣。先說說我個人的親身經(jīng)歷吧。20__年暑假,我和幾個老師一起去歐洲旅游,從下飛機開始,無論去哪里,都能讓我感受到歐洲的文明。有一次,我們?nèi)ケR森堡旅行,在這條路上上了車,經(jīng)過一條沒有信號燈的路時,我和幾個老師習慣性地站在斑馬線附近,向左右看了看,想找一輛車少的時候過馬路。但是,使我感到奇怪的是,當我看見有人要過路口時,車卻又慢了下來,又遠了,而當我們還在猶豫時,最靠近路口的那輛車卻依然放下玻璃,向我們招手讓我們先走,這時我想到的第一個字就是“文明”。另一天,我們從瑞士返回意大利,由于道路維修,發(fā)生了交通堵塞,前后被堵的車輛都看不見了,這時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所有的車輛都有序地停在行車道上,沒有一輛車在中間穿插,更沒有一輛車通過緊挨著應急車道。另外,在歐洲坐公車、地鐵,人家都會禮貌地讓你先上車,在公共場合講話都很溫和。有時排隊是為了干什么,從不擁擠,也從不插隊,即使只是兩個人都很自覺的排隊。從未見過亂丟垃圾,無論到哪里,都看不到垃圾,到處都是干凈的。
    回家后,我一直在想,其實,在公路上上車讓行人,在公路上開車不要擠,不要占用應急車道,這些都是司機們的常識,上下車主動禮讓,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人多時自覺排隊,不要亂扔垃圾,這些都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經(jīng)常教育我們的行為準則。但為何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與歐洲截然不同呢?為何歐洲的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看起來主要是因為兩個字——習慣。
    文明其實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文明與不文明都是習慣造成的,有文明的人,無論他身在何處,或遇到什么情況,不經(jīng)意間舉手投足,言行舉止就是文明。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文明習慣,就是在強迫他遵守各種文明禮儀和規(guī)則,即使他硬要做,還是“強盜裝書呆子”,學不成,做不成,做不成。
    自從進了青竹湖,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注意哪些文明禮儀:講究個人衛(wèi)生,衣著整潔,不留長發(fā);語言文明,待人熱情,禮貌待人;言行規(guī)范,文明用餐,珍愛食物;不亂扔亂扔,隨手撿垃圾;入室即靜,入座即學,不在教學區(qū)打球等;其實,對于這些細節(jié),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見賢思齊,嚴于律己,腳踏實地,不斷追求文明的腳步。所以,我們現(xiàn)在的校園,在綠樹成蔭的紅墻之間,到處彌漫著知識的芳香,文明的氣息。然而,在這充滿活力的校園里,也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如:買飯插隊甚至不排隊,帶食物出食堂,亂丟廢紙雜物,弄臟墻壁、課桌,踐踏花草等,在上周的主題班會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不文明的畫面,即使是昨天下午,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同學橫穿球場草坪,亂丟牛奶盒的現(xiàn)象。原因在于,我們?nèi)匀挥幸徊糠秩耸钦f話的巨人,行動的小個子。雖然知道文明的準則,但要身體力行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也就是沒有真正養(yǎng)成文明的習慣,是很困難的。
    的確,一個習慣的形成和改變都不能一蹴而就,壞習慣的消解,文明習慣的形成必然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孟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文明就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從而融入到每一個青竹湖人的血液里。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話:心美,環(huán)境美!
    同學們,習慣是把雙刃劍,好的習慣是你一生中不能積累的財富,而壞的習慣會阻礙你前進的步伐。對此,我想向全體教師和學生提出如下倡議:一、培養(yǎng)愛校思想,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關心學校的發(fā)展,愛護學校的環(huán)境,維護學校的形象;二、培養(yǎng)公德意識,努力做到“以身作則”;三、始終保持一顆感恩之心,摒棄冷漠,播種善良,勤儉持家。
    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做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文明在校園隨處可見,讓文明在校園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沏一杯清茶,讓茶香伴著書香溢滿書房。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捧著書,細細品味這四個字——文明美德。
    大家或許要問,什么是文明美德?從大的方面講,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思想的提高,品質的提高。
    但在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人評價人的標準在其外表,而不在其內(nèi)心。豈不知,美者未必德,不美者未必不德。
    其實,文明美德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表現(xiàn)出來的。舉例來說,平日里一到飯點,不少同學你推我搡,擠成一片甚至插隊,打飯后不把飯菜吃完;有些同學用餐完畢離桌后,餐盤餐具卻沒有及時歸位而被留在原處。此時的文明美德又從何體現(xiàn)?有序排隊,打飯時向食堂阿姨道謝,吃飯時不浪費,用餐后把餐盤放到指定區(qū)域,這些小事做起來并不難,卻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家教與品質。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你的言行舉止。是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但是關鍵時候,細節(jié)決定成敗。
    文明美德是自身的修養(yǎng)。它就如同一粒種子,只要你注重它,用點點滴滴的小事去表現(xiàn)它,它就會生根發(fā)芽。這些雖然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那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是金錢買不到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就徹底失敗了,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社會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文明美德之上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yǎng)。個人修養(yǎng)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高中生美德,具備中華民族的美德,讓美德之花伴我們成長,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擁抱文明美德,手拉手,一起成長!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一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當我們點數(shù)四季更替,記錄成長歷程時,是否察覺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當我們乘著人生的列車,急速向前奔跑時,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書,引領我們超越了時空的距離,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幅歷史的風云畫卷。
    說到閱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4月23日,世界閱讀日”。這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作家莎士比亞辭世的日子。
    在這個日子里,讓我們靜靜閱讀,把青春裝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據(jù)調查:世界各國年平均閱讀量,日本人為4本,韓國人為7本,法國人為11本,中國人為0.7本?!叭珖鴩耖喿x調查”告訴我們,已經(jīng)有超過半數(shù)的國人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了,全國有閱讀“習慣”的人大概只占5%,且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只有4.5本,遠低于猶太人的64本,英國人55本和美國的50本。
    重視讀書,培養(yǎng)閱讀習慣應當是當前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閱讀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猶太人雖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卻有121位,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shù)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據(jù)說,猶太人在剛開始教孩子閱讀的時候,會放一罐蜜在旁邊,孩子讀一句書后,讓他舔一口蜜?!皶凶杂刑鹑缑邸?,這樣的引導將會成為孩子不斷學習,勇于求知的動力所在。
    然而,我國全民閱讀的氛圍并不容樂觀。走進書店,你會發(fā)現(xiàn)80%的書籍都是中小學教輔,真正的經(jīng)典好書卻往往無人問津,更不用說家庭的藏書與閱讀了??梢娢覀冋麄€民族的閱讀層次是很低的,長此以往我們將拿什么來立足于世界之顛呢?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不應該沉思嗎?讓我們以身作則,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因勤奮閱讀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的故事影響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仍是——閱讀。
    你不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閱讀,就有可能。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說,不閱讀的人只生活在現(xiàn)在,而熱愛閱讀的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愿讀書的民族是創(chuàng)造力貧乏的民族。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fā)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為此,我代表六(3)班向全校同學發(fā)出倡議:
    1走進伴你終生讀書的學?!獔D書館,借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開始閱讀;。
    3每天,請關閉電視、網(wǎng)絡一小時,在溫馨安靜的環(huán)境里共享閱讀的樂趣;。
    4從今天開始,確立一種信仰:“讓終身學習、畢生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
    同學們,讀書吧!讓濃濃的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讓讀書習慣伴隨著我們,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為友,與經(jīng)典為友,點燃讀書的激情,讓這種讀書的好習慣熏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在書香中成長、在書香中成人、在書香中成才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二
    大家早上好!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德國法律條文,內(nèi)容大體是這樣的——6歲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務。6至10歲偶爾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至14歲要剪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14至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16至18歲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給家里大掃除一次,對于不愿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利向法院申訴,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法律條文,目的是告訴大家,在德國,法律要求每個孩子學會自理的能力。自理能力就是自我管理生活的能力,于理工學子們而言,就是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要學會合理科學地安排事情,在生活區(qū),床褥整潔、物品擺放按照指定而行,衛(wèi)生干凈,公物完好,飲食按照規(guī)定,不吃喝有害健康的食物,洗漱要合理安排時間;在學習區(qū),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打亂仗,處理學習上的問題也要遵循規(guī)律,按照輕重緩急有層次地進行,學習物品的擺放要有條理,科學認識各學科的學習性質,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等等。以上兩點是從實際出發(fā),對大家生活和學習要求的解讀,但是往往我們會看到不和諧的現(xiàn)象,比如:吃飯插隊,宿舍里大喊大叫,損壞公物,不服從老師的管教,課桌、教室、鐵柜子、書架物品擺放凌亂,個人形象上,著奇裝異服,言行粗俗,課上課下都不學習等等。這些反面教材體現(xiàn)出的就是自律的問題。
    學會自理,是從正面積極意義引導自己,學會自律就是在內(nèi)在意識上要求自己不要做反面教材的事情。自理是在自律的基礎上更高形式的自我教育。大家選擇理工學校,就是為了求知求理的。如果不能自律自理就失去了來這里的人生意義。
    那么如何學會自理自律呢?首先,在意識上要明確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學生,在學校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在理工,大家要實現(xiàn)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主要任務是什么?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堅定自己的發(fā)展,就不會在意識上去犯錯了。也就是在根源上清除了自己犯錯。
    其次,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性格以及身心發(fā)展目標,每位同學要清楚理工學校有哪些規(guī)章制度。老話一句: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腦袋里始終有一條理念,遵紀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作為學生的要求。
    《中學生守則》從務實的角度對我們學生作出了相對比較具體的要求,總之,作為新時期的中職生,作為黃梅理工的一份子,要學會自理自律,在環(huán)境中教育自我,在老師的教育下完善自我,形成每位學子能夠明辨是非,居敬窮理,善學善工,真正學會自我教育,學好文化,提高修養(yǎng)。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三四班的楊帆,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愛護環(huán)境,敬畏自然”。
    善待自然,他便是一位善良的慈母,而倘若破壞自然,他也能變成一個冷酷的屠夫,因此在這里,請允許我再強調一遍“愛護環(huán)境,敬畏自然”。
    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四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為了響應政府切實改善人居環(huán)境、容貌秩序和發(fā)展環(huán)境,開展“城鄉(xiāng)環(huán)境綜合治理”活動的號召,我校積極參與建設清潔、整齊、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我們也應當加入到這個活動中去。因為沒有什么可以比在干凈、舒適的環(huán)境中學習更令人愉快。
    同學們,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檢視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素養(yǎng)、衛(wèi)生習慣,用自己的一份努力使我們的城市更加干凈、美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五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無紙屑、無包裝袋,教室、走廊、過道干干凈凈。但是好景不長,一到課間,特別是中午和下午放學期間,校園里紙屑、包裝袋、游戲卡片等垃圾隨處可見,令人觸目驚心。老師和同學們辛勤勞動的成果竟被少數(shù)不自覺的同學破壞掉了。這些不文明行為與我們美麗潔凈充滿和諧人文氛圍的校園環(huán)境是極不相稱的。更讓人心痛的是很多同學見到紙屑、包裝袋等卻熟視無睹,就當沒看見一樣,更談不上阻止這些不良行為了。
    學校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環(huán)境的美化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為了使我們美麗的校園多一份綠,添一份生機,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老師們、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好我們的校園環(huán)境。我們向全校師生倡議“愛我校園,從我做起”的校園無垃圾行動,并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愛護校園環(huán)境為己任,自覺維護校園的清潔衛(wèi)生。
    二、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亂扔垃圾。
    三、提倡“彎腰精神”,隨時拾起地面上的點滴垃圾,扔進垃圾筒里,確保地面的干凈。
    四、愛護公共設施、不亂涂亂畫,不踩踏草坪,不攀折樹枝。
    五、自覺與不文明行為說再見,與不文明行為作斗爭,成為保護環(huán)境的衛(wèi)士。
    各位老師、同學們,讓我們從點滴做起,愛護校園環(huán)境,自我約束,相互檢查。拾起一片垃圾,留下一方潔凈?!皩W校無垃圾行動”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讓愛護環(huán)境成為一種習慣篇十六
    尊敬的老師們,親
    愛
    的
    同學
    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nèi)容是《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首先,讓我們來分享這樣一個故事。據(jù)說,很小的時候,猶太人的父母就會將蜂蜜涂抹在《圣經(jīng)》上,讓他們的孩子蘸著口水來翻閱,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正是從這些蘸著《圣經(jīng)》上的蜂蜜開始讀書的孩子中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門德爾松、弗洛伊德;正是從這些舔著嘴唇,嗅著書香的孩子中走出了一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你瞧,書是人類最親密的伙伴,是最美味的
    心靈
    雞湯,是打開世界的窗口。當我們疑惑、孤單寂寥時,書可以為我們安撫心靈,排憂解惑。法國大作家
    雨
    果,曾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花,每個字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將迸發(fā)火星”。我們中的很多同學也愛讀書,他們讀史書,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他們讀名著,豐富了思想,開闊了眼界;他們讀美文,感受著文字的生動音符……他們在一篇篇優(yōu)美的詩歌中流連忘返,他們沉浸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而心潮澎湃,正是有了豐富的閱讀經(jīng)歷,他們的談吐才生動具體,回答問題才思維敏捷,看問題才看得透徹;他們不再為寫一篇作文而苦思冥想,不再為閱讀理解而緊鎖雙眉,讀書為他們打開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是一種
    幸福
    ,是一種境界。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碑斈氵M入閱讀的境界,靜靜地聆聽那恢弘的精神之音,虔誠地俯仰古今中外璀璨的文化星座,春雨潤物般地充實自己的'心靈,豐滿自己的精神……那該是何等的快樂啊!
    打開書,盡情讀吧!不僅在這“讀書修身教育月”里,而且在
    生活
    中的每一天里。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吧!她會讓你變成一個幸福的人。我相信:每個愛讀書的孩子,都會擁有一顆燦爛的心情,都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希望大家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