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優(yōu)質15篇)

字號:

    讀后感可以是自由發(fā)揮的表達方式,可以借鑒他人的觀點,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獨特見解。寫讀后感要注意結構合理,包括引言、主體和總結部分,保持邏輯性和連貫性。提供這些讀后感范文,是希望能夠引發(fā)大家對書籍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一
    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這本書我讀完以后深受教育,我深知素質教育是一項獨特的素質,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并無必然關系,所以人人都有必要學習教育這門有獨特魅力的功課。本書凝聚了作者幾十年的心血,其中的思想發(fā)現與教育建議基本上概括了先導教育的基本內容。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只有抓住其本質,才能逐步他搞自己的認識水平,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那么,教育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的本質就是喚醒,是解放,是發(fā)現,是選擇,具體表現為先進的教育觀念與科學的教育方法。作者就是從教育的本出發(fā),提出了明確的教育建議,既有精彩的案例與科學的理念,又有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
    珍愛衡量了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作者多年前就清醒地判斷,兩種愛心,兩種命運。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在“愛”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本質為實現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等等。這些都不是珍愛。所謂珍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純粹的,理智的。
    一、用心與作者心靈溝通。
    將好的東西變成己有,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和思考,也就是說“慢慢看”“鉆進去”“跳出來”把有用的“真東西”提煉出來。
    二、“教育的秘訣就是珍愛”為了把兒童的問題探討的清楚一點,需要對兒童的發(fā)展作簡略的回顧。
    1、我們必須將兒童當人看,必須承認兒童由與成人一樣的獨立人格。
    2、我們必須將“兒童”當作兒童來看待,承認并尊重兒童生活的價值。
    從前人們對兒童不能正當的理解,將他們看作是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子懂什么,一筆抹殺,不去理他,近來才知道兒童心理雖然和大人有所不同,但他仍然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內外兩面的生活。兒童期的十幾年的生活,一面是成人生活的預備,但一面也有獨立的意義和價值:因為生活只是一個成長,我們不能指定哪一段時期,是真正的生活,我以為順應自然生活各期――生長、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冰心談什么是“愛”。但有人問,許多人稱您是“母愛專家”,而您說不要回避母愛,也不要向我從前那樣拿它當作人生哲學,這該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會兒說:“有時候母愛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現就是因為母愛不健康?!蔽艺f就是指溺愛孩子嗎?她指指點點回答,對。什么事情都聽他的?!靶』实邸笔仟毶?,什么東西都自己享用,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質。有東西與別的孩子一同分享,這樣才好。她還特別指出要讓孩子走完他一生壯美的人生歷程,她最后的寄語――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一個“愛”字是冰心一生的結晶,這是一個大寫的“愛”字,這是一個真正的“愛”字。
    人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
    世界之所以稱之為世界,依賴于真愛。
    只有孩子的童心播下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
    三、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師都有這種自覺性,教育孩子學習重要,做人更重要。對于學習不好的孩子,應當充分肯定品質中的優(yōu)點,對于成績好的孩子,也要對其做人的“弱點”進行批評教育。
    以身作則。孩子是看成年人的背景長大的。您身上的品質,無論是優(yōu)是劣,都會影響孩子。如果您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請先從自己做起。
    注意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小事往往可以折射出人的靈魂。教孩子做人,許多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從乘車讓座,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從不隨地吐痰,教育孩子保護環(huán)境,從照顧小狗、小貓教育學生富有愛心。
    給孩子適當的期望。如果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期望不能合實際情況相符合,則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tài),那么自然無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期望值。
    給孩子留出發(fā)展的余地。父母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人生必然有一些挫折和失敗,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立目標。
    既然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那么每個孩子的成功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如果是鄰居孩子考第一,那么孩子在無法達到目標的情況下,就會感到沮喪,絕望,他的上進心也往往會在多次失敗后消失殆盡。社會是一部大機器,它需要各種各樣的零件,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個零件,只要孩子長大后能夠快樂的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父母就應該和孩子一樣感受到成功。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二
    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純粹的、理智的愛。下面請看語文迷網為大家提供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教育的秘決是真愛》是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的代表作,讀完全書后,我感到收獲頗多。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作為教師和家長應當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作者從教育的本質出發(fā),提出“真愛”的概念,給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確的教育建議,并將科學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融為一體。下面我把我的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用愛去關注每個學生。
    教育的奧秘是無止境的,我們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叭绻荒苡脨坌膩韺Υ⒆?,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弊x了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就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學生付出了真愛。
    二、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讓人汗顏?,F在,許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其他事情一切代為包辦,以至于出現一些“成績優(yōu)等生”生活能力卻“弱智”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庇護,連最起碼的生活常識都不懂,自理能力特別差。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自理,并允許孩子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才能更好地成長。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下成長,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立,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生活能力、情感認識都會有缺陷的。交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德育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彼裕鳛楝F代的家長、老師,要經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技能,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正是你的適時放手,孩子會生存的更好!
    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
    真愛,就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真愛,就是純粹的、科學的、理智的愛。
    讀了著名教育家孫云曉先生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感觸很深。作者以其超凡的睿智和哲思詮釋著一個個教育秘訣,砥礪著一個個教育真理。作者以精彩生動的案例與科學先進的理念,給為人父母者提出了121條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有信任才有教育”、“傾聽孩子的心靈之音”、“給孩子足夠的‘重要感’”、“發(fā)現和解放孩子”、“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愛孩子,就是捍衛(wèi)童年”、“父母是習慣的教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行勝于言”……每一條建議都是那樣的中肯而精辟,每一個故事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寓意深刻,富含哲理與智慧,諄諄告誡天下父母:“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對孩子的愛,既有“小愛”,更有“大愛”。如今的時代,僅僅滿足孩子吃穿需要的“小愛”顯然是不夠的,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的“大愛”,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這才是我們?yōu)槿烁改刚吡x不容辭的職責。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弊x書是一種享受,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書上講的就是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孫云曉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受益匪淺?!罢鎼鄣慕逃褪前颜鎼鄣姆N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促其萌芽并茁壯成長。每個教育工作者,可能都會去關注學生,都會去愛他們的學生,但是否方法得當,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愛呢?我想,讀了這本書后很多問題都引起了我的思考,而以下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針對幾點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二、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讓人汗顏?,F在很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主要學習好,別的家長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錯便不再允許插手,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長。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于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過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為現代的家長、老師,就如孫云曉所說經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節(jié)能以及選擇勞動崗位要有的放矢,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孩子們生存的會很好。
    三、讓孩子懂得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現在,我們能經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卻不懂得回報。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該擁有。所以讓我們放開手,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并且經常給孩子講一講我們工作的艱辛。那么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四、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用愛澆灌,用敬業(yè)耕耘,用執(zhí)著守護,用寬容修復。這樣,我們離真愛還會遠嗎?真愛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訣,我將精心打造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時時牢記英雄形象,以教師完美的人格,去點燃兒童心靈的火花,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三
    最近,我有幸讀到了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孫云曉的教育建議》,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捧讀這本書,不由自主地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審視自己的工作方法:一個教師怎樣才能夠發(fā)揮教育的最大功效者,做好人的教育工作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教育藝術的核心是愛。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愛。
    孩子們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好奇、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要從心理上認可。我們的教育不能過分追求整齊劃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好的習慣,可能表達方式不正確,甚至有“搗蛋鬼”的行為讓教師頭疼,但是作為教育者,我們一定要把學生的行為和學生這個人分開。相信學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潛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善意和信心,學生就會樂于與教師合作,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把這些不好的做法去除掉。我們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要看到差別,不能要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
    我們教師與家長不能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也不能面對犯過錯誤的孩子,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只是讓學生表面“怕”我們,而不是從內心信服。所以,我們做教師的和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尊重孩子的不同特點,熱別是那些淘氣的孩子,成績不好的孩子,對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同的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向良性方面發(fā)展。只有當我們以欣賞的心情來迎接每一個不同的孩子,發(fā)現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權威式的命令,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是發(fā)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為有溝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正如孫云曉所說:成長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當您覺得孩子成長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能著急,不能灰心,更不能放棄,要耐心等待。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幫助中讓孩子成長。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等等。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對孩子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本書包括(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做人;(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空間)空間;(捍衛(wèi)孩子的權利)權利;(人人能夠成功)信任。共五章101條建議明確的教育建議,中肯而精辟,給人警醒,發(fā)人深思。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一線的員工,我將把教育專家孫曉云科學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與自己的教育實踐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教育就是喚醒,是激勵、是解放,是發(fā)現,是選擇的本質,把我最真的情感帶進課堂,帶給學生,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四
    讀完教育專家孫云曉所著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我受益匪淺。作者從教育的本質出發(fā),深入提出“真愛”的核心概念,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確的教育建議,將科學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融為一體。現在作為教師又身為母親的我,把自己的幾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相信孩子的潛能無限,放手讓他們去做。
    著名的教育家陳q勤先生提出:“凡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可是現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溺愛、包辦代替太多,使孩子們的獨立性和做事的能力較差。其實,當我們相信孩子能行,放開手,就會驚奇地發(fā)現孩子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他們能做許多大人認為不可能做的事情。
    我的兒子今年13歲,已經是個生活能力很強的孩子。因為我在他很小時就注意培養(yǎng)、鍛煉他的自理能力。如讓他幫忙做力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所能及的家務,掃地、抹桌子、洗碗、洗自己的小衣服等;我還教他怎樣使用煤氣灶,怎樣用家里的電器,他上小學一二年級就會幫我做飯?,F在,如果我有事回去的晚了,他就會把晚飯給做好。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兒子會修理家里的電棒、dvd,就在前幾天,還把家里的空調給接上了。我真高興,兒子真長大了,真是小小“男子漢”!
    如掃地、抹桌子等,父母就要告訴孩子,這也是他的責任,是他作為一名家庭成員需盡的責任、義務。
    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給孩子以“重任”,充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一定會很棒的!
    學生又何嘗不是!教室里那一期又一期的.板報,從版面設計、內容的搜集到文字的書寫,孩子們以他們優(yōu)秀的表現一次又一次地給老師驚喜!元旦聯歡會,從編排節(jié)目、教室布置,到小主持人的主持,整個聯歡會的過程都是孩子們自己做主,孩子們的豐富想象、出色表現、精彩表演,讓老師都贊嘆不已!還有課堂上的“小老師”,他們有板有眼的講解、提問、表揚、鼓勵,儼然是經過訓練的真正的“老師”!
    啊,相信孩子的潛能,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們去做,大人會有很多的驚喜!
    二、真愛,要有平常心。
    好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什么都想追求最好,因而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真愛孩子”,就要有顆平常心。
    1、不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拿放大鏡看孩子的優(yōu)點。
    有時,看到兒子的同齡人多才多藝,有會跳舞的、
    有畫畫的,我心里不由有絲失落感。現在,我又恢復了平靜。為什么要拿孩子不擅長的和別的孩子比呢?兒子不愛跳舞、唱歌,可其他方面不錯啊,比如勤快、自理、懂事、有禮貌、學習成績好等,為什么不看他的優(yōu)點呢?為什么要他像別人那樣而不能讓孩子做“他自己”呢?為什么不能讓他有自己的選擇呢?有句話說的好:拿放大鏡看孩子的優(yōu)點!是的,應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的孩子才生活得快樂,才有自信!
    2、別把特點當“缺點”
    為“優(yōu)點”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
    有了這樣的觀念,我在工作中不再動輒為孩子們的“不規(guī)矩”表現而生氣、苦惱,而是承認、接受他們的特點,盡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發(fā)揮特點”的條件。如給愛說話的孩子多一些發(fā)言的機會,給好動的孩子一些“跑腿”的差事等,并不忘對他們的表現加以肯定、鼓勵。同時,我也不忘“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如語文課上讓孩子們讀書,有的孩子大聲朗讀,而有的默不作聲,有的邊看邊用筆畫,有的幾個人一起朗讀,有的邊讀邊討論。以前,我會強調“大聲朗讀”,現在,我知道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他們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讓他們用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學習效果會更好,所以,我欣然接受!
    最后讓我們共同分享孫老師的一句話:人之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于真愛。讓我們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五
    “人之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于真愛。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因此,當您準備在孩子的心田播種的時候,請務必拷問自己:這種子是真的愛嗎?假種子坑農民毀一季,假種子坑孩子毀一生。”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云曉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諄諄告誡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捧讀這本書,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審視自己: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是什么?孫云曉先生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那就是――真愛。一個合格的教育者必須對學生充滿真愛。
    “有時候母愛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痹凇督逃拿卦E是真愛》中,孫云曉先生還提出:“捍衛(wèi)童年,解放孩子?!笨吹竭@些我陷入了沉思。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愛”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等,這些都不是真愛。做父母的常常處于一種尷尬的處境: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像國外的孩子那樣獨立,一方面又想了解孩子的所有秘密,生怕孩子脫離監(jiān)管就會成為脫韁的“野馬”。孫云曉先生向這些父母提出忠告:秘密是長大的營養(yǎng)品。成年人常常愛按照自己的目標來塑造孩子,而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考慮他是否需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塑造他。我想自己是不是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呢,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讓我們做家長的便想方設法的為孩子到處找提高班,生怕基礎沒別人打的牢,于是在我們身邊便盛行了各種提高班、補習班,結果孩子學習成了最為辛苦的一件事,雙休日被占的滿滿的,休息日不再是孩子所期盼的日子,只得盼著放寒暑假,可寒暑假也多多少少有了別的訓練項目。我們無情的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笔裁词钦鎼??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宣稱“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泵恳粋€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將對孩子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孩子之間是千差萬別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作為父母,對孩子的不同特點應該給予尊重,只有當我們以欣賞的心情來迎接每一個不同的孩子時,教育才能成功。我們要有眼力發(fā)現孩子的特點,并從心底里承認,接受孩子的特點。接受了孩子所擁有的不同之處,就該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并想辦法培育孩子的特點,讓孩子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平日里,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這是我們?yōu)槿烁改刚吡x不容辭的職責。教育就是真愛,真愛才是真正的教育。讓我們努力掙脫所有的束縛,拋開全部借口,真愛我們的孩子!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六
    教育有秘訣,真愛記心上,踐行貴持恒。
    育人教書忙,知心喻理強,人格多頌揚。
    尊重須張揚,批評應有方,措辭戒損傷。
    秘訣高聲唱,言行始終想,一舉一動良。
    孩子心正長,樹木愈茁壯,水肥土培上。
    個性各異樣,發(fā)展莫勉強,不拘一格養(yǎng)。
    學校園內香,園丁耕耘長,花兒迎朝陽。
    花兒笑臉仰,怎敢遇冰霜,多灑朝陽光。
    人生能幾何,從教盡榮光,桃李天下揚。
    真諦是經驗,關愛似雨降,熱血遍衷腸。
    讀書結碩果,心地大寬廣,素質愈日長。
    憑心論啟示,關愛真至上,獻身教育堂。
    愛莫談空腔,務實足跡壯,明天增輝煌。
    欣賞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尊重。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七
    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尤其是讀著名教育家孫云曉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受益匪淺。使我知道了,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具有獨立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要求獨立行動、獨立自主的傾向,并不是老師想讓學生怎樣,學生就會怎么樣。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guī)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學生。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不由自主地反思: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呢?十幾年來,孫云曉先生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編織著我們共同的教育夢想,在這個教育夢想里,縈繞其中的一個旋律是獨特的,那就是――真愛。真愛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的標準。
    一、發(fā)自內心地每個學生。
    “教育是無止境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如果您不能用愛心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小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弊x了這本教育專著,我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主要還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真愛。
    二、教孩子學會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文章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魚頭魚尾的小故事?,F在,我們能經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特別多,獨生子女一味地索取,可他們卻不懂得回報,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該擁有。所以讓我們放開手,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并且經常給孩子講一講我們工作的艱辛。那么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慢慢就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三、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所以,在現實生活和對學生的教育中,我們用愛澆灌,用敬業(yè)耕耘,用執(zhí)著守護,用寬容修復。這樣,我們離真愛還會遠嗎?真愛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訣,我們大人要精心打造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時時牢記英雄形象,以家長、教師完美的人格,去點燃兒童心靈的火花,引導孩子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八
    幾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用愛去關注每個學生。
    教育的奧秘是無止境的,作為一名小學啟蒙教育者,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如果您不能用愛心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小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弊x了這本專著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學生的真愛。
    二、給孩子一個差異的空間。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更何況是孩子?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求同卻不存異。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往往被視為缺點,須知那可能正是特點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實是一種發(fā)現,教育者需要有發(fā)現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
    三、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讓人汗顏?,F在很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主要學好習,別的家長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錯便不再允許插手,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長。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于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過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都是不可能的?!彼裕鳛楝F代的家長、老師,就如孫云曉所說經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節(jié)能以及選擇勞動崗位要有的放矢,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孩子們生存的會很好。
    四、讓孩子懂得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文章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魚頭魚尾的小故事。現在,我們能經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卻不懂得回報。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該擁有。所以讓我們放開手,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并且經常給孩子講一講我們工作的艱辛。那么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五、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用愛澆灌,用敬業(yè)耕耘,用執(zhí)著守護,用寬容修復。這樣,我們離真愛還會遠嗎?真愛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訣,我將精心打造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時時牢記英雄形象,以教師完美的人格,去點燃兒童心靈的火花,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九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拋開一切煩惱,而融入書中的境界。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書上講的就是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孫云曉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受益匪淺?!叭酥猿蔀槿耍x不開真愛。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于真愛。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因此,當您準備在孩子的心田播種的時候,請務必拷問自己:這種子是真的嗎?假種子坑農民毀一季,假種子坑孩子毀一生?!?BR>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愛去關注每一個學生。我們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現,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叭绻悴荒苡脨坌膩韺Υ⒆?,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小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
    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在學生的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十
    什么時候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好的,這時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師什么時候跟學生的關系是糟糕的,這時的教育即有可能是失敗的。現在我們中國的學校教育之所以困難,不是教師講的內容不對,是你和教師的關系有問題,關系出問題了。所以改變教育從改變關系開始,改變學生從改變教師開始,改變明天從改變今天開始。這學年學校重新分配了班級,學生離開自己自己熟悉的.學生和熟悉的老師來到陌生的班級,當我走進教室,學生的眼神是躲閃的,不信任的甚至有些懼怕的,上課時班里的氣氛十分沉悶。為了拉近與學生的關系,我每次進教室都主動與學生談話,給學生帶他們喜愛的小吃,用心關注學生、幫助學生,一段時間過后我明顯的感受到學生與我的距離拉近了,上課時都踴躍的舉手回答問題,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有人說培養(yǎng)好習慣就像纏纜繩,每天纏一道,用不了多久,好—慣就變得牢不可破。當我們發(fā)現學生有壞的習慣時,你耍求不這么做,他也一下改不了,要用遞減法,只要壞習慣行為出現的次數在減少就應該被允許,逐步遞減的結果會使壞習慣減少到最低點直至消除。實際上培養(yǎng)好習慣與改正壞習慣是結合進行的,矯正任何不良習慣,都是在培養(yǎng)好習慣。是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實際是替代過程,也是加減法的過程。我們班一個學生下課的時候不愛去廁所,總是等到上課鈴響以后去廁所,發(fā)現這種情況后,我每次下課時都提醒他應該去上廁所了,拉著他的手去廁所,一段時間過后我發(fā)現他雖然沒有徹底改掉上課去廁所的壞習慣,但這種情況明顯減少了,一個學期下來,我驚喜的發(fā)現他現在已經完全沒有這種情況了。
    智障生往往沒有是非觀念,別人說一句罵人的話,他覺得很好玩,也跟著罵人,這是學生說臟話的一種普通心理。如果學生的模仿性臟話得到成人的默許或者贊賞,孩子說臟話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因此教師要細心觀察,看看孩子屬于哪種情況。如果是模仿性的,就要看學生是模仿的誰。也許是大人平時不注意隨口愛說臟話,也許有愛說臟話的同學、伙伴,也可能是影視劇、電子游戲中某些角色愛說臟話、粗話,語言環(huán)境的不健康導致了孩子愛說臟話。如果是這些因素,成年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發(fā)現孩子和小伙伴說臟話、粗話,更要給予糾正。同時要引導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戲,教會孩子辨別媒介中的不健康語言。有的學生一味模仿,但并不了解所說的臟話是什幺意思,而一旦了解后會立刻意識到臟話的不文明,所以學生在制止孩子說臟話的同時也要和被子好好談談,向他們解釋某些臟話字眼的含義,說明為什幺說臟話是不好的行為。不妨明確地告訴學生:如果你用這樣的詞語去和同學打招呼,是會失去好朋友的。通常來講,伙伴關系是很為弦子看重的,不受同學歡迎的局面是孩子不愿意看到的,為了與同學友好相處,孩子也愿意在老師的幫助下改掉這個壞習慣。四、表揚學生要“就事論事”。
    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好的思想、出色的表現以及點滴的進步予以表揚,可以起到強化的作用,使之得以鞏固、發(fā)揚,成為學生持久的習慣。而如果父母和老師在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小事表揚時,隨意上升到人格的高度,甚至涉及對人生的評價,有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有的父母和老師夸孩子做的某一件好事時總會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孩子也許就會反過來想:“那我不做這件事就是壞孩子了嗎?”對身邊其他沒有做這件事的孩子來說更容易有這樣的想法。所以,表揚孩子還是“就事論事”為好,使他產生愿意繼續(xù)做這樣的事的愿望,這也就達到了表揚的目的。而大可不必給孩子“戴高帽”,造成孩子的錯覺或心理壓力,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口頭表揚外,也可以是愛撫的,比如老師摸摸弦子的頭或臉,或是擁抱一下等,學生也會感到老師對自己的贊許和喜愛。
    一個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不犯錯誤才是不正常的。犯了錯誤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不進行適當的懲罰不符合科學原則。所謂懲罰教育實際是通過批評、責罰、處分等手段使犯錯誤的人產生相應的緊張、焦慮、畏懼的心理反應,從而產生自律內驅力的一種手段。我們在懲罰學生時一定要根據事實的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其動機、行為及其結果的性質,并給以相應的適當的懲罰。否則,學生的怨氣就可能增長,逆反心理就可能產生,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聯系自己的教學活動,我們教師首先應提高自身我素質。平時多看些教育講座與教育刊物,有目的地補充知識和能量。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和孩子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其次,找到與孩子交流的共同語言。最好能夠多抽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做游戲,深入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上的細微處了解孩子、關心和幫助孩子。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十一
    教育有秘訣,真愛記心上,踐行貴持恒。
    育人教書忙,知心喻理強,人格多頌揚。
    尊重須張揚,批評應有方,措辭戒損傷。
    秘訣高聲唱,言行始終想,一舉一動良。
    孩子心正長,樹木愈茁壯,水肥土培上。
    個性各異樣,發(fā)展莫勉強,不拘一格養(yǎng)。
    學校園內香,園丁耕耘長,花兒迎朝陽。
    花兒笑臉仰,怎敢遇冰霜,多灑朝陽光。
    人生能幾何,從教盡榮光,桃李天下揚。
    真諦是經驗,關愛似雨降,熱血遍衷腸。
    讀書結碩果,心地大寬廣,素質愈日長。
    憑心論啟示,關愛真至上,獻身教育堂。
    愛莫談空腔,務實足跡壯,明天增輝煌。
    欣賞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尊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十二
    最近,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孫云曉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受益匪淺。“真愛的教育就是把真愛的種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促其萌芽并茁壯成長。當您準備在孩子的心田播種時,請務必拷問自己:這種子是真的嗎?假種子坑農民毀一季,假種子坑孩子毀一生!”
    每個教育工作者,可能都會去關注學生,都會去愛他們的學生,但是否方法得當,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愛呢?我想,讀了這本書后很多問題都引起了我的思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容,有時候比懲罰更有力量。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們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教育藝術。孩子難免會犯錯,孩子犯錯時他也會怕,怕老師責備,怕老師批評,而這時候如果你能寬容對待,能給孩子不斷改錯的.機會,我想孩子的心底一定會心存感激的。
    說實話,孩子犯錯我也會批評,尤其是經常犯錯的孩子??捎幸淮伟l(fā)生的一件事,卻引起了我的反思。一個孩子犯了錯,當被其他孩子拉到辦公室來的時候,我剛想批評他,但我卻看到了他雙面赤紅,兩手緊握拳,非常的緊張,非常的窘迫,他用一種焦慮不安的眼神看著我,有惶恐,也有乞求。我想這時候我再批評他,再去張揚這件事,一定會另他窘迫,另他覺得自己無地自容。于是,我和藹的跟他說,這件事在他這個年齡發(fā)生很正常,以后要改正,今天就算了,這件事不再追究,就到此結束,我也會去跟其他同學說清楚的。我看到了他投來的感激的目光,他輕輕的說了聲“謝謝老師”就走出了辦公室。此后,我再也沒聽到他犯過類似的錯誤。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十三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如何使教育具有科學性、藝術性?這就需要教育者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則,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當代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指出,教育藝術的核心是愛。現實中我們需要警惕許多教育失敗之例也正是在愛的名義下產生的。有許多教師與家長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在“愛”著孩子,但孩子卻要努力拒絕或擺脫這種“愛”,原因就在于教師與家長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這種“關懷強迫癥”讓愛成了負擔。而真愛,對孩子來說,是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愛。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孫云曉提出了101條教育建議,有些讀來頗有振聾發(fā)聵之感。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需要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更何況是孩子?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求同卻不存異。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往往被視為缺點,須知那可能正是特點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實是一種發(fā)現,教育者需要有發(fā)現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
    許多家長與教師雖然天天與孩子在一起,其實并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經常出現“身在咫尺,心隔天涯”的狀況。如果教育不能走進內心,那所有的語重心長都只能是一種說教。現在有個性的孩子越來越多,敢于說“不”的也不在少數。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權威式的命令,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為有溝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
    寬容有時比懲罰更有力。孩子犯錯,不應該急急忙忙祭出懲罰的尺子。更不應該使用“軟暴力”進行諷刺、打擊,這可能比懲罰更要不得。其實孩子正是在犯錯誤中認識世界,走向成熟并成人的,作為教育者,需要從心底寬容孩子的過錯。陶行知著名的“四塊糖果”的故事其實已經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教育正是這水的載歌載舞。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十四
    育人教書忙,知心喻理強,人格多頌揚。
    尊重須張揚,批評應有方,措辭戒損傷。
    秘訣高聲唱,言行始終想,一舉一動良。
    孩子心正長,樹木愈茁壯,水肥土培上。
    個性各異樣,發(fā)展莫勉強,不拘一格養(yǎng)。
    學校園內香,園丁耕耘長,花兒迎朝陽。
    花兒笑臉仰,怎敢遇冰霜,多灑朝陽光。
    人生能幾何,從教盡榮光,桃李天下揚。
    真諦是經驗,關愛似雨降,熱血遍衷腸。
    讀書結碩果,心地大寬廣,素質愈日長。
    憑心論啟示,關愛真至上,獻身教育堂。
    愛莫談空腔,務實足跡壯,明天增輝煌。
    欣賞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尊重。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后感讀后感篇十五
     十幾年來, 孫云曉先生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編織著我們共同的教育夢想,在這個教育夢想里,縈繞其中的一個旋律是獨特的,那就是——真愛。真愛是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論斷:兩種愛心,兩種命運。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愛”,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等,這些都不是真愛。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中,孫云曉教育專家宣稱“所謂真愛,就是把學生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泵恳粋€為人教師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將對學生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孫云曉在書中提出的101條明確的教育建議,中肯而精辟,給人警醒,發(fā)人深思,令人教育者讀后不禁自問,在學生心中播種真愛的種子,我準備好了嗎? 幾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用愛去關注每個學生
     教育的奧秘是無止境的,作為一名小學啟蒙教育者,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如果您不能用愛心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小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讀了這本專著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學生的'真愛。
     二、給孩子一個差異的空間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更何況是孩子?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求同卻不存異。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往往被視為缺點,須知那可能正是特點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實是一種發(fā)現,教育者需要有發(fā)現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
     三、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讓人汗顏。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主要學好習,別的家長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錯便不再允許插手,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長。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于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過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都是不可能的?!彼?,作為現代的家長、老師,就如孫云曉所說經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節(jié)能以及選擇勞動崗位要有的放矢,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孩子們生存的會很好。
     四、讓孩子懂得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文章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魚頭魚尾的小故事?,F在,我們能經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卻不懂得回報。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該擁有。所以讓我們放開手,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并且經常給孩子講一講我們工作的艱辛。那么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五、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