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學生的參與性。教案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一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導入: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13個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日記的`格式。
3.通過學文,學習媽媽熱心助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學文,學習媽媽熱心幫助他人的品質。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了解日記的格式。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出示:日記】你了解它嗎?
二、學習生字。
要讀好課文,先得過生字關。
【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多形式讀。
【出示:不帶音節(jié)生字】多形式讀。
【出示:生詞】多形式讀。
生字會讀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的?把你的好方法與大家分享分享。
三、讀書——說話。
現(xiàn)在我們讀課文,老師對同學們讀書沒有更多的要求,我也不問你們問題,什么問題也也不問。只有一個要求:讀完了,你有什么話要說嗎?說什么呢?說你的感想,說你的理解,也可以說你的疑問。
咱們試一試,以后養(yǎng)成一個習慣,讀完了就應該有話要說。
接下來我們一邊讀一邊想:我要說什么?
現(xiàn)在開始讀,怎么讀都行。
一起讀。
【出示:第二則日記】哪些同學愿意來輪讀一下第二則日記?
一起讀。
都讀過了,老師想問一下,有誰敢舉手,說我是全班讀得最好的?
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要問的嗎?
課文中的我夢想成真了嗎?結果媽媽送她什么禮物呢?(她的夢想沒有成真,因為媽媽的禮物是一條粉紅色的布料連衣裙,一個紅書包,還有一套《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就是沒有她心愛的裙子。)。
四、指導寫字。
【出示:我會寫】同桌互讀,并說說可以組成什么詞?
師范寫“姑、娘、妹”?!境鍪荆簞討B(tài)筆順】(提醒學生女字旁的橫變成提,生先書空,再在書上描紅。)。
(同樣方法指導書寫“昨、晴、份、粉、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上節(jié)課我們是讀書——說話,這節(jié)課我們是讀書——提問,來個問答大挑戰(zhàn),行嗎?
二、讀書——問答。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完后,圍繞課文內(nèi)容,你能對其他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嗎?
接下來我們一起交流討論,哪個同學來提問?
預設:
【出示:阿英妹妹是個怎么樣的人?】(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貴州山區(qū)。她很勤快,幫媽媽干活,也很好學,不是看書就是問問題。)。
【出示:你們認為媽媽小氣嗎?】(媽媽不小氣。因為她一直寄錢幫助阿英讀書,阿英穿的衣服和路費也是媽媽寄去的;六一節(jié)那天,媽媽買了連衣裙,一個紅書包,一套《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送給阿英,所以媽媽不小氣。)。
【出示:第二則日記中的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她夢見媽媽帶她去買那條裙子,她沒讓媽媽買,她把錢省下來買書送給苗家小姑娘。)。
三、學習日記格式。
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
日記比以前學的課文開頭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氣,但沒有題目。寫日記要寫明【出示:幾月幾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四、練習寫日記。
你們覺得我們班誰最聰明?為什么?
同學們說的對嗎?壞習慣要改正!接下來把剛才同學們講的話用日記的格式記下來,就成了日記。
試一試,寫一寫,行嗎?
先寫他的外貌,接著寫他的聰明,最后寫他不好的地方,按這樣的順序,開始。
五、展示日記。
板書設計:
日記夢想心情。
第一則穿上白紗裙不高興不買白紗裙愛心。
第二則省錢買書。
送給苗家小姑娘。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三
份粉()昨()晴()。
姑()娘()妹()讀()。
二、填填記記。
1、______的眼光____________地打開(羨慕迫不及待)。
2、媽媽給阿英妹妹買了一條粉紅色的__________,一個_______,一套《__________》。
3、阿英是個______小姑娘,家住貴州山區(qū)。媽媽______寄錢幫助她讀書,要不,她早就______了。她穿的______和來我家的______,也是媽媽寄去的。
4、阿英很______,總是幫媽媽______,她很好學,不是______就是________。
5、“我”也夢見自己買好多____送給她們,她們高興得圍著我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很難過。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多想想別人,少想點兒自己了。)。
四、實踐活動。
1、給外地來打工的同學送一份禮物。
五、習作借鑒。
1、借鑒第二則課文的寫作思路(一誰來到我校讀書、二他是個……家住……他怎樣的、三我夢見我?guī)椭裁矗?BR> 2、寫寫日記的格式。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星期______天氣______。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3,會寫8個生字,并組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生字,會讀課文是重點。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是難點。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從一年級就讓大家記日記,同學們堅持得都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則日記,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寫的,寫了什么。
二、指導識字:
1,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認一認生字,再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認讀。
3,讓學生用生字組詞,說句子。
三、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范讀課文,想一想兩則日記講了兩件什么事情。
四,朗讀感悟:
1,自由朗讀。思考:抓住“我”做了兩個什么夢,第一個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你覺得這篇課文講了什么道理。
3,有感情朗讀課文。
4,總結:是呀,我們就應該向這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學習,去關心別人,救助哪些有困難的人。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指名讀帶生字的詞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先指導容易讀錯的字,書寫前反復讀一讀,鞏固讀音。
2,觀察發(fā)現(xiàn)。
同結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構。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第三筆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讀”字右邊“賣”的寫法。“昨”字“乍”的寫法。
4,學生書空。在課本上練習。
三、實踐活動。
總結前段時間寫日記的情況。
出示日記格式,啟發(fā)學生:日記的格式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講解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的方法。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過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了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后悔……。
請同學四人小組,讀一讀自己寫的日記,評價。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五
上節(jié)課我們從《詠雪》中認識了一位有才氣的女孩子——謝道韞,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另一位有聰明才智的孩子——元方。
二、誦讀課文: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1、學生聽錄音或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達到熟練程度。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三、二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1、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疏通全文意思。
四、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期日中,過中不至。
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六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為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diào)。重要的字詞有:期、日中、至、舍去(舍、去)、乃、戲、尊君、不、君、哉、相、委、而、家君、引、之、顧等。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
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3、古今異義。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下車引之。
(5)元方入門不顧。
三、探究性學習。
1、文中的三個人物形象分別是怎樣的,從哪可以看出來?
(1)陳太丘。
遵守時間(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語無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錯能改(友人慚,下車引之。)。
(3)元方。
懂禮識義(待君久不至,已去)。
義正詞嚴(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童真無邪。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還有“元方入門不顧”都是童貞無邪的表現(xiàn))。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1)不失禮(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小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禮(因為“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
不應不尊重長輩。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3、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課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談和舉止方面應該怎樣做?
友人:
1)先道歉,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
2)求得別人的原諒,今后注意改正。
3)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罵人,更不應該罵人家的父親。
4)找別的機會向陳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時間,言而有信。
元方:
1)和元方一樣有理有據(jù),指出友人的錯誤。
2)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
3)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4、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發(fā)呢?
——做人要誠實守信,禮貌待人。
——“君”是對別人的尊稱;“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相委而去。
5)下車引之。
6)元方入門不顧。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七
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不僅有我們所熟悉的司馬光、孔融,還有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出示板書課題——《世說新語》二則)。
二、簡介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簡介作者和作品、教師補充)。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
《世說新語》原為8卷,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語言簡練,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過渡:下面我們先學習第一篇《詠雪》。
三、誦讀課文: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1、學生聽錄音或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達到熟練程度。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四、二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1、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疏通全文意思。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八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記錄了“我”的夢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tǒng)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zhèn)的“我”與貴州山區(qū)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她們之間的差別。“我”那白紗裙的夢,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這個故事很有時代意義,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時要結合生活現(xiàn)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看到自己平時的影子,能夠想起自己平時的思想與行為,也許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這篇課文開始,學會多想想別人,少想一點兒自己。
教學目標:。
1.認識“則、咋”等13個生字。會寫“份、粉”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重難點:理解并體會小女孩團結互助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生字新詞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能談談對日記的了解嗎?
日記是每天記錄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寫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把字音讀正確,同桌互相檢查。
2、了解日記的格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今天學習的課文與以往有什么不同,明白日記的格式。
3、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4、自由讀兩則日記,思考:“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
三、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過渡:在兩則日記中,我的夢想都沒有實現(xiàn),我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樣呢?讓我們先來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2、小組分工讀,指名讀。解決“我”為什么怪媽媽小氣呢?(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理解“羨慕”。)。
指導:“我”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還要注意標點的停頓。
3、指名、分組或齊讀第一則日記。
四、小結。
寫日記就是要把當天發(fā)生的`、印象深的事記下來,而不是像流水帳一樣,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列下來。
五、指導書寫。
出示:同偏旁:昨、晴。
同部件:份、粉。
1、認讀要寫的字,教師重點正音。
2、觀察字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分類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事項。
3、示范書寫,重點指導。日字旁:寫的瘦長一些,折筆稍向里收。
4、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鞏固識字,復習引入。
“一字多詞”:
“粉、料、套、貴、費”等字,讓學生找朋友,看誰找的多。
二、朗讀感悟第二則日記。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大家評議。
3、反饋:體會“我”的高興的心情。
4、聯(lián)系上文,感悟我變化的原因。
“苗家、貴州、失學”抓住這些詞語來理解。
聯(lián)系自己身邊的生活,舉例說說這些因生活困難而失學的感人事跡。
教師可補充幾個事跡。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要把“我”夢中開心的事,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6、說說“我”是個怎樣的人?
三、指導書寫。
出示:同偏旁字:姑、娘、妹。
1、重點指導:女字旁:撇點的撇要寫的長一些,第三筆不要超過右邊的撇。
妹:右邊的部件上橫短,下橫長。
讀:第五筆是橫鉤,不是橫折鉤;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2、學生練寫。
四、鞏固識字。
1、用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完成“看看寫寫”的練習。
五、課后延伸。
按照日記的格式寫一則日記。
六、板書: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生氣)(高興)。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九
一、????教學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2、?????????反復誦讀,當堂背誦。
3、?????????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難點:目標3。
三、????教學設想: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強調(diào)誦讀,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兩篇文言短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世說新語》,語言文字相對淺顯,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容易些。因此,設想在以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對本文的學習。
四、????教學準備:
1、?????????布置預習,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注解解決生字詞。
2、?????????制作幾張簡單的幻燈片。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這里,就有兩篇文言短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兩位少年兒童。
二、????讀準字音,明確停頓:
1、?????????請一學生范讀,其他學生作好評析找錯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讀法。
2、?????????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請學生仔細對照。
三、????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1、?????????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逐字、逐詞、逐句解決翻譯問題。
2、?????????請小組代表提出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其他小組代表幫助解決。遇到班里沒人能解釋的,教師作解答。對文中重要的字詞句,特別是那些常用文言詞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師應加以強調(diào)。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詞句:
(1)、解釋句中黑體字的意思。
與講論文義。
雪驟,公曰。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
太丘舍,去后至。
與人行,相而去。
下車之,元方入門不。
3、?????????請一學生全文翻譯。
四、????朗讀訓練:
(多種形式,反復誦讀。)。
五、????作業(yè)?:
1、?????????口頭翻譯這兩篇短文,特別注意重要的字詞句。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兩篇短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復習鞏固:
1、?????????解釋字詞。(大屏幕出示)。
2、?????????翻譯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檢查背誦。
二、????齊讀這兩則短文。
三、????啟發(fā)引導,解決難點:
1、?????????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這兩則短文大意。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
(讓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
5、?????????這則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6、?????????聯(lián)系實際談談對“做人就要有誠信,講禮儀”的看法。
五、????作業(yè)?:
我們覺得這兩則短文文字淺顯易懂,對學生來講,似乎并非如此。雖然前面接觸過幾篇更難的文言文,但畢竟基礎差,在結合課文注解的基礎上,學生還是無法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來解決翻譯問題,最后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完成此目標。
第二課時,誦讀安排較多,學生對“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的討論非常熱烈、積極,從中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人、對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為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為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diào)。
以下字詞重點:內(nèi)集、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差、擬)、未若、因。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談論文義(兒女: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tǒng)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古義,憑借;今義,因為)。
3、特殊句式。
(1)白雪紛紛何所似?(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做賓語前置)。
(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判斷句,用也表判斷)。
三、探究性學習。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結合課后練習四)。
(1)撒鹽空中差可擬(雪的顏色和下落姿勢和鹽相近,簡單直白,注重形狀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風趣靈動,有春天的生機,富有詩意和意蘊,形神兼似)。
3、謝太傅對兩個比喻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你認為他比較贊同哪一個?
贊同兄女謝道韞,后文對其身份的補充,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贊賞謝道韞的聰明才氣。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俄而雪驟。
3、公欣然曰。
4、撒鹽空中差可擬。
5、未若柳絮因風起。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一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說新語》就像無數(shù)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說新語》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范,詞匯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后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說新語》,總是囫圇吞棗著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fā)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著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fā)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第二課時。
復習《詠雪》。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三
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描景狀物的寫法,體會寓理于景的寫作特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長在北國的你們,喜歡雪嗎?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同學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與古人一比高低。(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介紹。
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學生讀書下注解,教師強調(diào)重點并補充。)。
三、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提名讀,師生正音及停頓。
4、齊讀。
四、翻譯課文。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
2、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學生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五、合作探究。
1、“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歡欣、輕松)。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蘊。)(板書)。
3、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學生討論分析后,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可讓學生拓展思維。)。
六、小結。
平凡的事物會因描繪的詞語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魅力,我們在運用語言時是否也應注意一些。
七、作業(yè)。
學生背誦課文,熟記重點詞義。
八、板書設計。
詠雪。
雪: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元方會教我們做一個誠信守禮的人。(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三、梳理文章大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如重點詞語:“委、去、引、舍、顧、乃至、期行”等,在班級討論解決。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2、“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無信、無禮)。
3、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4、元方性格特點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禮識義,直率外露。)。
五、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誠信相伴一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同桌互譯文章,注意重點詞語的考察。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友。
無信。
無禮元。
方
懂禮。
識義。
七、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
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fā)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的:
1、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的主旨。
教學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的主旨。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閱讀三則短文,查字典,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作者劉義慶(403―444),祖先是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后遷居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南朝來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土?!妒勒f新語》當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土大夫階層的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2、導語。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第一則表現(xiàn)了孔融少年時的聰明機智;第二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第三則講的是曹操的故事,用一件小事,表現(xiàn)了曹操的`個性。
三、正課。
1、朗讀例。時了了,大未必佳)。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時李元禮有盛名:時,當時。有盛名,名氣很大。
詣門者:詣,前往,到。
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俊才,才智出眾的人。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通,通報,傳達。
我是李府君親:府君,漢時稱太守為府君。
君與仆何親:仆,我,古代謙稱。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先君,祖先。師資,老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有關“禮”的問題。
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奕世,累世,世世代代。通好,友好往來。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奇,動詞的以動用法,對……感到驚奇。莫不奇之,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人以其語語之:第2個語(yu4),告訴。
小時了了:了了,明白,聰明。
韙大qe(cuji):qe,局促不安的樣子。
2、朗讀(陳太丘與友期)。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3、朗讀(魏武將見匈奴使}。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自以形陋:以,認為。形,外表。陋,丑陋。
不足雄遠國:雄,稱雄,這里指震服別人。
帝自捉刀立床頭:捉刀,握著刀,床,古代的一種坐具。
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風采。非常,不同一般。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兹谝舶搓愴t的話推理,你現(xiàn)在不怎么樣,推想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用反過來推理,批駁了陳題對他的評價,討回了自己的尊嚴。
語文教案-《世說新語》三則由本站會員分享,,。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六
有人說,網(wǎng)絡是廣袤的草原,你要是駿馬,它讓你任意馳騁;網(wǎng)絡是無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鷹,它讓你自由翱翔;網(wǎng)絡是無邊的大海,你要是魚兒,它讓你開懷暢游。
也有人說,網(wǎng)絡像個大花園,百花齊放,春花燦爛,萬紫千紅,彌漫著誘人的芳香,讓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險些忘了歸家的路。
網(wǎng)絡,像個大雜院,居住著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張正義,有的閑侃無聊;有的加點色彩,有的天天吵鬧。
網(wǎng)絡,像個大森林,百鳥朝鳳,百獸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鳥沒有?千萬分清敵和友,認清狼還是羊。
網(wǎng)絡,像一鍋粥,五彩繽紛,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歡細細品嘗,有的人囫圇吞棗;要解其中味,還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選擇。
網(wǎng)絡,像個大市場,琳瑯滿目,色彩斑斕,叫買叫賣,好不熱鬧。有的和氣生財;有的倒買倒賣,欺騙別人,害了自己。
網(wǎng)絡,象個大港口,??恐鞣N各樣的船舶,上面裝著眾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會腐蝕你靈魂。
網(wǎng)絡,像個電影院,天天放著七彩人生。有時開懷,有時悲傷,盡顯不同的人生之旅。
網(wǎng)絡,也是一個溫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親情,那快樂就常駐在心中。
……。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互聯(lián)網(wǎng))。
此文轉載。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七
運用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即認讀、品讀、創(chuàng)讀進行教學。首先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再在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jié),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第三步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學生自學為主,用競賽方式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導語。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2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一-牡u,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妒勒f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二)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引語:你們覺得文言文要怎樣學?
2學生交流,歸納。
3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學習《期行》。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
(1)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大意。重點詞語教師予以點撥。
(2)通過討論,理清故事情節(jié)。
(3)同桌互述故事,推薦優(yōu)秀者上講臺表演。
(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tài),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認真點評)。
(4)探究主旨:《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要點提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
3創(chuàng)讀。
(1)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會贊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元方人門不顧友人,試設想,友人會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紿同學們介紹了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大家還記得嗎?(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交流學習方案(方案應有學習步驟的安排,有問題的設計和解答,還可以有疑難問題的提出)。
2選定并修改完善學習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確定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攜人的舍與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樣嗎?
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翻譯句子(每組推一人抽題答讀原句,說譯文)。
(1)幸尚寬,何為不可。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3)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4簡答題。
(1)作者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目的是讓人們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2)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
(四)總結。
(五)作業(yè)。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司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說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馬光、曹植這樣聰明的少年。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位這樣的少年。
二、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士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的一批文人編寫的。
三、朗讀課文《詠雪》,疏通文意,解決文中疑難字、詞。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內(nèi)集:家庭聚會。
驟:快速、急速欣然:快樂、喜悅的樣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記清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五、請同學復述這個小故事。要求:要點齊備。
六、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中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庭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太傅,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說到了。
2、兩個比喻哪個更好?從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評價?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隨風往上飛揚,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另一種意見認為后一種好,它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叭鳆}”則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第一問是開放性的,可由學生自由討論,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就行。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選一兩個。
古:指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兒女:
今:專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wèi)八處士》)。
七、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
八、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九
《期行》《乘船》兩則短文都以“誠信”為主旨,告訴人們要重諾守信。七年級學生初接觸文言文,在教學時,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疑難詞句,體會短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為輔,要求學生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法學法]。
運用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即認讀、品讀、創(chuàng)讀進行教學。首先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再在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jié),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第三步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學生自學為主,用競賽方式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導語。\\\'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2?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一-牡u,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世說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二)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l?引語:你們覺得文言文要怎樣學?
2?學生交流,歸納。
3?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學習《期行》。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
(1)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大意。重點詞語教師予以點撥。
(2)通過討論,理清故事情節(jié)。
(3)同桌互述故事,推薦優(yōu)秀者上講臺表演。
(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tài),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認真點評)。
(4)探究主旨:《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要點提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
3?創(chuàng)讀。
(1)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會贊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元方人門不顧\\\'友人,試設想,友人會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紿同學們介紹了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大家還記得嗎?(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交流學習方案(方案應有學習步驟的安排,有問題的設計和解答,還可以有疑難問題的提出)。
2?選定并修改完善學習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確定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翻譯句子(每組推一人抽題答讀原句,說譯文)。
(1)幸尚寬,何為不可。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3)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4?共答題。
(1)作者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目的是讓人們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2)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
(四)總結。
(五)作業(yè)。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fā)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管寧割席。
聰明的王寧。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一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導入: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13個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日記的`格式。
3.通過學文,學習媽媽熱心助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學文,學習媽媽熱心幫助他人的品質。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了解日記的格式。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出示:日記】你了解它嗎?
二、學習生字。
要讀好課文,先得過生字關。
【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多形式讀。
【出示:不帶音節(jié)生字】多形式讀。
【出示:生詞】多形式讀。
生字會讀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的?把你的好方法與大家分享分享。
三、讀書——說話。
現(xiàn)在我們讀課文,老師對同學們讀書沒有更多的要求,我也不問你們問題,什么問題也也不問。只有一個要求:讀完了,你有什么話要說嗎?說什么呢?說你的感想,說你的理解,也可以說你的疑問。
咱們試一試,以后養(yǎng)成一個習慣,讀完了就應該有話要說。
接下來我們一邊讀一邊想:我要說什么?
現(xiàn)在開始讀,怎么讀都行。
一起讀。
【出示:第二則日記】哪些同學愿意來輪讀一下第二則日記?
一起讀。
都讀過了,老師想問一下,有誰敢舉手,說我是全班讀得最好的?
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要問的嗎?
課文中的我夢想成真了嗎?結果媽媽送她什么禮物呢?(她的夢想沒有成真,因為媽媽的禮物是一條粉紅色的布料連衣裙,一個紅書包,還有一套《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就是沒有她心愛的裙子。)。
四、指導寫字。
【出示:我會寫】同桌互讀,并說說可以組成什么詞?
師范寫“姑、娘、妹”?!境鍪荆簞討B(tài)筆順】(提醒學生女字旁的橫變成提,生先書空,再在書上描紅。)。
(同樣方法指導書寫“昨、晴、份、粉、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上節(jié)課我們是讀書——說話,這節(jié)課我們是讀書——提問,來個問答大挑戰(zhàn),行嗎?
二、讀書——問答。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完后,圍繞課文內(nèi)容,你能對其他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嗎?
接下來我們一起交流討論,哪個同學來提問?
預設:
【出示:阿英妹妹是個怎么樣的人?】(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貴州山區(qū)。她很勤快,幫媽媽干活,也很好學,不是看書就是問問題。)。
【出示:你們認為媽媽小氣嗎?】(媽媽不小氣。因為她一直寄錢幫助阿英讀書,阿英穿的衣服和路費也是媽媽寄去的;六一節(jié)那天,媽媽買了連衣裙,一個紅書包,一套《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送給阿英,所以媽媽不小氣。)。
【出示:第二則日記中的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她夢見媽媽帶她去買那條裙子,她沒讓媽媽買,她把錢省下來買書送給苗家小姑娘。)。
三、學習日記格式。
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
日記比以前學的課文開頭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氣,但沒有題目。寫日記要寫明【出示:幾月幾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四、練習寫日記。
你們覺得我們班誰最聰明?為什么?
同學們說的對嗎?壞習慣要改正!接下來把剛才同學們講的話用日記的格式記下來,就成了日記。
試一試,寫一寫,行嗎?
先寫他的外貌,接著寫他的聰明,最后寫他不好的地方,按這樣的順序,開始。
五、展示日記。
板書設計:
日記夢想心情。
第一則穿上白紗裙不高興不買白紗裙愛心。
第二則省錢買書。
送給苗家小姑娘。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三
份粉()昨()晴()。
姑()娘()妹()讀()。
二、填填記記。
1、______的眼光____________地打開(羨慕迫不及待)。
2、媽媽給阿英妹妹買了一條粉紅色的__________,一個_______,一套《__________》。
3、阿英是個______小姑娘,家住貴州山區(qū)。媽媽______寄錢幫助她讀書,要不,她早就______了。她穿的______和來我家的______,也是媽媽寄去的。
4、阿英很______,總是幫媽媽______,她很好學,不是______就是________。
5、“我”也夢見自己買好多____送給她們,她們高興得圍著我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很難過。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多想想別人,少想點兒自己了。)。
四、實踐活動。
1、給外地來打工的同學送一份禮物。
五、習作借鑒。
1、借鑒第二則課文的寫作思路(一誰來到我校讀書、二他是個……家住……他怎樣的、三我夢見我?guī)椭裁矗?BR> 2、寫寫日記的格式。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星期______天氣______。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3,會寫8個生字,并組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生字,會讀課文是重點。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是難點。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從一年級就讓大家記日記,同學們堅持得都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則日記,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寫的,寫了什么。
二、指導識字:
1,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認一認生字,再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認讀。
3,讓學生用生字組詞,說句子。
三、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范讀課文,想一想兩則日記講了兩件什么事情。
四,朗讀感悟:
1,自由朗讀。思考:抓住“我”做了兩個什么夢,第一個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你覺得這篇課文講了什么道理。
3,有感情朗讀課文。
4,總結:是呀,我們就應該向這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學習,去關心別人,救助哪些有困難的人。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指名讀帶生字的詞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先指導容易讀錯的字,書寫前反復讀一讀,鞏固讀音。
2,觀察發(fā)現(xiàn)。
同結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構。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第三筆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讀”字右邊“賣”的寫法。“昨”字“乍”的寫法。
4,學生書空。在課本上練習。
三、實踐活動。
總結前段時間寫日記的情況。
出示日記格式,啟發(fā)學生:日記的格式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講解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的方法。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過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了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后悔……。
請同學四人小組,讀一讀自己寫的日記,評價。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五
上節(jié)課我們從《詠雪》中認識了一位有才氣的女孩子——謝道韞,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另一位有聰明才智的孩子——元方。
二、誦讀課文: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1、學生聽錄音或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達到熟練程度。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三、二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1、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疏通全文意思。
四、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期日中,過中不至。
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六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為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diào)。重要的字詞有:期、日中、至、舍去(舍、去)、乃、戲、尊君、不、君、哉、相、委、而、家君、引、之、顧等。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
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3、古今異義。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下車引之。
(5)元方入門不顧。
三、探究性學習。
1、文中的三個人物形象分別是怎樣的,從哪可以看出來?
(1)陳太丘。
遵守時間(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語無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錯能改(友人慚,下車引之。)。
(3)元方。
懂禮識義(待君久不至,已去)。
義正詞嚴(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童真無邪。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還有“元方入門不顧”都是童貞無邪的表現(xiàn))。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1)不失禮(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小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禮(因為“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
不應不尊重長輩。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3、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課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談和舉止方面應該怎樣做?
友人:
1)先道歉,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
2)求得別人的原諒,今后注意改正。
3)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罵人,更不應該罵人家的父親。
4)找別的機會向陳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時間,言而有信。
元方:
1)和元方一樣有理有據(jù),指出友人的錯誤。
2)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
3)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4、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發(fā)呢?
——做人要誠實守信,禮貌待人。
——“君”是對別人的尊稱;“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相委而去。
5)下車引之。
6)元方入門不顧。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七
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不僅有我們所熟悉的司馬光、孔融,還有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出示板書課題——《世說新語》二則)。
二、簡介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簡介作者和作品、教師補充)。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
《世說新語》原為8卷,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語言簡練,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過渡:下面我們先學習第一篇《詠雪》。
三、誦讀課文: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1、學生聽錄音或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達到熟練程度。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四、二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1、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疏通全文意思。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八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記錄了“我”的夢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tǒng)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zhèn)的“我”與貴州山區(qū)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她們之間的差別。“我”那白紗裙的夢,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這個故事很有時代意義,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時要結合生活現(xiàn)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看到自己平時的影子,能夠想起自己平時的思想與行為,也許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這篇課文開始,學會多想想別人,少想一點兒自己。
教學目標:。
1.認識“則、咋”等13個生字。會寫“份、粉”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重難點:理解并體會小女孩團結互助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生字新詞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能談談對日記的了解嗎?
日記是每天記錄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寫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把字音讀正確,同桌互相檢查。
2、了解日記的格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今天學習的課文與以往有什么不同,明白日記的格式。
3、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4、自由讀兩則日記,思考:“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
三、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過渡:在兩則日記中,我的夢想都沒有實現(xiàn),我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樣呢?讓我們先來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2、小組分工讀,指名讀。解決“我”為什么怪媽媽小氣呢?(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理解“羨慕”。)。
指導:“我”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還要注意標點的停頓。
3、指名、分組或齊讀第一則日記。
四、小結。
寫日記就是要把當天發(fā)生的`、印象深的事記下來,而不是像流水帳一樣,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列下來。
五、指導書寫。
出示:同偏旁:昨、晴。
同部件:份、粉。
1、認讀要寫的字,教師重點正音。
2、觀察字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分類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事項。
3、示范書寫,重點指導。日字旁:寫的瘦長一些,折筆稍向里收。
4、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鞏固識字,復習引入。
“一字多詞”:
“粉、料、套、貴、費”等字,讓學生找朋友,看誰找的多。
二、朗讀感悟第二則日記。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大家評議。
3、反饋:體會“我”的高興的心情。
4、聯(lián)系上文,感悟我變化的原因。
“苗家、貴州、失學”抓住這些詞語來理解。
聯(lián)系自己身邊的生活,舉例說說這些因生活困難而失學的感人事跡。
教師可補充幾個事跡。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要把“我”夢中開心的事,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6、說說“我”是個怎樣的人?
三、指導書寫。
出示:同偏旁字:姑、娘、妹。
1、重點指導:女字旁:撇點的撇要寫的長一些,第三筆不要超過右邊的撇。
妹:右邊的部件上橫短,下橫長。
讀:第五筆是橫鉤,不是橫折鉤;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2、學生練寫。
四、鞏固識字。
1、用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完成“看看寫寫”的練習。
五、課后延伸。
按照日記的格式寫一則日記。
六、板書: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生氣)(高興)。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九
一、????教學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2、?????????反復誦讀,當堂背誦。
3、?????????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難點:目標3。
三、????教學設想: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強調(diào)誦讀,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兩篇文言短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世說新語》,語言文字相對淺顯,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容易些。因此,設想在以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對本文的學習。
四、????教學準備:
1、?????????布置預習,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注解解決生字詞。
2、?????????制作幾張簡單的幻燈片。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這里,就有兩篇文言短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兩位少年兒童。
二、????讀準字音,明確停頓:
1、?????????請一學生范讀,其他學生作好評析找錯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讀法。
2、?????????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請學生仔細對照。
三、????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1、?????????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逐字、逐詞、逐句解決翻譯問題。
2、?????????請小組代表提出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其他小組代表幫助解決。遇到班里沒人能解釋的,教師作解答。對文中重要的字詞句,特別是那些常用文言詞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師應加以強調(diào)。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詞句:
(1)、解釋句中黑體字的意思。
與講論文義。
雪驟,公曰。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
太丘舍,去后至。
與人行,相而去。
下車之,元方入門不。
3、?????????請一學生全文翻譯。
四、????朗讀訓練:
(多種形式,反復誦讀。)。
五、????作業(yè)?:
1、?????????口頭翻譯這兩篇短文,特別注意重要的字詞句。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兩篇短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復習鞏固:
1、?????????解釋字詞。(大屏幕出示)。
2、?????????翻譯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檢查背誦。
二、????齊讀這兩則短文。
三、????啟發(fā)引導,解決難點:
1、?????????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這兩則短文大意。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
(讓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
5、?????????這則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6、?????????聯(lián)系實際談談對“做人就要有誠信,講禮儀”的看法。
五、????作業(yè)?:
我們覺得這兩則短文文字淺顯易懂,對學生來講,似乎并非如此。雖然前面接觸過幾篇更難的文言文,但畢竟基礎差,在結合課文注解的基礎上,學生還是無法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來解決翻譯問題,最后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完成此目標。
第二課時,誦讀安排較多,學生對“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的討論非常熱烈、積極,從中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人、對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為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為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diào)。
以下字詞重點:內(nèi)集、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差、擬)、未若、因。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談論文義(兒女: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tǒng)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古義,憑借;今義,因為)。
3、特殊句式。
(1)白雪紛紛何所似?(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做賓語前置)。
(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判斷句,用也表判斷)。
三、探究性學習。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結合課后練習四)。
(1)撒鹽空中差可擬(雪的顏色和下落姿勢和鹽相近,簡單直白,注重形狀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風趣靈動,有春天的生機,富有詩意和意蘊,形神兼似)。
3、謝太傅對兩個比喻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你認為他比較贊同哪一個?
贊同兄女謝道韞,后文對其身份的補充,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贊賞謝道韞的聰明才氣。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俄而雪驟。
3、公欣然曰。
4、撒鹽空中差可擬。
5、未若柳絮因風起。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一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說新語》就像無數(shù)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說新語》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范,詞匯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后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說新語》,總是囫圇吞棗著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fā)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著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fā)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第二課時。
復習《詠雪》。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三
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描景狀物的寫法,體會寓理于景的寫作特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長在北國的你們,喜歡雪嗎?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同學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與古人一比高低。(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介紹。
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學生讀書下注解,教師強調(diào)重點并補充。)。
三、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提名讀,師生正音及停頓。
4、齊讀。
四、翻譯課文。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
2、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學生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五、合作探究。
1、“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歡欣、輕松)。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蘊。)(板書)。
3、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學生討論分析后,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可讓學生拓展思維。)。
六、小結。
平凡的事物會因描繪的詞語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魅力,我們在運用語言時是否也應注意一些。
七、作業(yè)。
學生背誦課文,熟記重點詞義。
八、板書設計。
詠雪。
雪: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元方會教我們做一個誠信守禮的人。(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三、梳理文章大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如重點詞語:“委、去、引、舍、顧、乃至、期行”等,在班級討論解決。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2、“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無信、無禮)。
3、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4、元方性格特點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禮識義,直率外露。)。
五、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誠信相伴一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同桌互譯文章,注意重點詞語的考察。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友。
無信。
無禮元。
方
懂禮。
識義。
七、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
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fā)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的:
1、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的主旨。
教學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的主旨。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閱讀三則短文,查字典,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作者劉義慶(403―444),祖先是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后遷居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南朝來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土?!妒勒f新語》當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土大夫階層的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2、導語。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第一則表現(xiàn)了孔融少年時的聰明機智;第二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第三則講的是曹操的故事,用一件小事,表現(xiàn)了曹操的`個性。
三、正課。
1、朗讀例。時了了,大未必佳)。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時李元禮有盛名:時,當時。有盛名,名氣很大。
詣門者:詣,前往,到。
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俊才,才智出眾的人。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通,通報,傳達。
我是李府君親:府君,漢時稱太守為府君。
君與仆何親:仆,我,古代謙稱。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先君,祖先。師資,老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有關“禮”的問題。
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奕世,累世,世世代代。通好,友好往來。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奇,動詞的以動用法,對……感到驚奇。莫不奇之,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人以其語語之:第2個語(yu4),告訴。
小時了了:了了,明白,聰明。
韙大qe(cuji):qe,局促不安的樣子。
2、朗讀(陳太丘與友期)。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3、朗讀(魏武將見匈奴使}。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自以形陋:以,認為。形,外表。陋,丑陋。
不足雄遠國:雄,稱雄,這里指震服別人。
帝自捉刀立床頭:捉刀,握著刀,床,古代的一種坐具。
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風采。非常,不同一般。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兹谝舶搓愴t的話推理,你現(xiàn)在不怎么樣,推想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用反過來推理,批駁了陳題對他的評價,討回了自己的尊嚴。
語文教案-《世說新語》三則由本站會員分享,,。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六
有人說,網(wǎng)絡是廣袤的草原,你要是駿馬,它讓你任意馳騁;網(wǎng)絡是無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鷹,它讓你自由翱翔;網(wǎng)絡是無邊的大海,你要是魚兒,它讓你開懷暢游。
也有人說,網(wǎng)絡像個大花園,百花齊放,春花燦爛,萬紫千紅,彌漫著誘人的芳香,讓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險些忘了歸家的路。
網(wǎng)絡,像個大雜院,居住著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張正義,有的閑侃無聊;有的加點色彩,有的天天吵鬧。
網(wǎng)絡,像個大森林,百鳥朝鳳,百獸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鳥沒有?千萬分清敵和友,認清狼還是羊。
網(wǎng)絡,像一鍋粥,五彩繽紛,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歡細細品嘗,有的人囫圇吞棗;要解其中味,還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選擇。
網(wǎng)絡,像個大市場,琳瑯滿目,色彩斑斕,叫買叫賣,好不熱鬧。有的和氣生財;有的倒買倒賣,欺騙別人,害了自己。
網(wǎng)絡,象個大港口,??恐鞣N各樣的船舶,上面裝著眾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會腐蝕你靈魂。
網(wǎng)絡,像個電影院,天天放著七彩人生。有時開懷,有時悲傷,盡顯不同的人生之旅。
網(wǎng)絡,也是一個溫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親情,那快樂就常駐在心中。
……。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互聯(lián)網(wǎng))。
此文轉載。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七
運用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即認讀、品讀、創(chuàng)讀進行教學。首先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再在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jié),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第三步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學生自學為主,用競賽方式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導語。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2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一-牡u,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妒勒f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二)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引語:你們覺得文言文要怎樣學?
2學生交流,歸納。
3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學習《期行》。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
(1)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大意。重點詞語教師予以點撥。
(2)通過討論,理清故事情節(jié)。
(3)同桌互述故事,推薦優(yōu)秀者上講臺表演。
(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tài),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認真點評)。
(4)探究主旨:《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要點提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
3創(chuàng)讀。
(1)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會贊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元方人門不顧友人,試設想,友人會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紿同學們介紹了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大家還記得嗎?(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交流學習方案(方案應有學習步驟的安排,有問題的設計和解答,還可以有疑難問題的提出)。
2選定并修改完善學習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確定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攜人的舍與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樣嗎?
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翻譯句子(每組推一人抽題答讀原句,說譯文)。
(1)幸尚寬,何為不可。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3)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4簡答題。
(1)作者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目的是讓人們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2)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
(四)總結。
(五)作業(yè)。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司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說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馬光、曹植這樣聰明的少年。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位這樣的少年。
二、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士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的一批文人編寫的。
三、朗讀課文《詠雪》,疏通文意,解決文中疑難字、詞。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內(nèi)集:家庭聚會。
驟:快速、急速欣然:快樂、喜悅的樣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記清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五、請同學復述這個小故事。要求:要點齊備。
六、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中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庭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太傅,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說到了。
2、兩個比喻哪個更好?從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評價?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隨風往上飛揚,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另一種意見認為后一種好,它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叭鳆}”則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第一問是開放性的,可由學生自由討論,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就行。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選一兩個。
古:指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兒女:
今:專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wèi)八處士》)。
七、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
八、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九
《期行》《乘船》兩則短文都以“誠信”為主旨,告訴人們要重諾守信。七年級學生初接觸文言文,在教學時,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疑難詞句,體會短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為輔,要求學生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法學法]。
運用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即認讀、品讀、創(chuàng)讀進行教學。首先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再在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jié),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第三步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學生自學為主,用競賽方式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導語。\\\'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2?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一-牡u,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世說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二)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l?引語:你們覺得文言文要怎樣學?
2?學生交流,歸納。
3?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學習《期行》。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
(1)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大意。重點詞語教師予以點撥。
(2)通過討論,理清故事情節(jié)。
(3)同桌互述故事,推薦優(yōu)秀者上講臺表演。
(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tài),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認真點評)。
(4)探究主旨:《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要點提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
3?創(chuàng)讀。
(1)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會贊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元方人門不顧\\\'友人,試設想,友人會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紿同學們介紹了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大家還記得嗎?(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交流學習方案(方案應有學習步驟的安排,有問題的設計和解答,還可以有疑難問題的提出)。
2?選定并修改完善學習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確定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翻譯句子(每組推一人抽題答讀原句,說譯文)。
(1)幸尚寬,何為不可。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3)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4?共答題。
(1)作者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目的是讓人們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2)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
(四)總結。
(五)作業(yè)。
小學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fā)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管寧割席。
聰明的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