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思的過程,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分析總結的結果和意義,提出進一步改進和發(fā)展的建議。以下是專家的建議和指導,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能力有所幫助。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一
說起美食,有新鮮美味的山珍海味,有多種多樣的街頭小吃,或是眾人喜愛的甜品糕點,而我最喜歡的是媽媽給我做的麻婆豆腐。
從市場里買來幾塊豆腐,用水輕輕沖洗干凈,擺入盤中,嫩白的豆腐像軍人們整齊地站立在潔白的盤子里,又如同幾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擠在一起說悄悄話。媽媽拿著菜板和菜刀將之前準備好的蔥姜蒜切成細絲裝進小碗里放在一邊備用。只見她擰了擰灶臺上的開關,放入適量的油,不一會兒鍋里就冒出金黃的泡泡,發(fā)出“啪啪”的響聲,接著將蔥姜蒜放入鍋中翻炒一會兒后,又加入豆腐和半勺鹽使勁翻炒,炒完后倒入盤中,再倒一點兒辣醬,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嫩白的豆腐中夾雜著綠色的蔥花和紅色的辣醬,辣醬像紅花,蔥花像綠葉,在盤里綻放,如同藝術品一般。
每當放學后,我急切地跑回家里,放下書包,迫不及待地坐在飯桌前,看著那豐盛的飯菜,五顏六色的菜品在飯桌上整齊地擺放著,聞著那一陣陣誘人的香味,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胃口大開。最顯眼的是那盤麻婆豆腐,真令人垂涎三尺!晚上,屋子里燈火通明,我坐在飯桌前,夾上一塊豆腐,蘸上一點辣醬,把它放入嘴里慢慢咀嚼,細細品嘗,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順滑爽口,再吃一口香甜軟糯的米飯,讓人大快朵頤,心滿意足,疲憊感頓時消失了!吃完后,香味留在嘴里久久不散,而媽媽甜蜜的微笑也在腦海中深深地刻下。
吃一口麻婆豆腐,煩惱便化為烏有!吃一口麻婆豆腐,心情便舒暢起來。我想以后無論走多遠,心中都會記起麻婆豆腐那種獨特的味道,那是童年最美的味道,是母愛的味道。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二
我小時候很貪吃,而當時又甚是空閑,經(jīng)常在小區(qū)門口附近店中看一位師傅做元宵,便成了我的樂趣。
只見師傅和完面后,從面團上拉下一小塊,放在六心上壓成不厚不薄的面皮,又將一小塊肉放在中間,如同建筑一般用手不斷地向上旋轉,而皮變薄卻不漏。將其它的餡料例如冬筍、蘿卜、豆腐等加入后,將其封口,一枚元宵啪便制成了。
師傅將挨個元宵下到一口鍋煮,元宵挺著大肚在加入豬油、醬油的水中翻滾著,鬧騰著,其中的餡料隱約可見,發(fā)出迷人的氣息。煮好后,師傅的元宵連同一些湯汁倒入大白瓷碗中。元宵很大,鼓鼓囊囊的`,一個水碗頂多裝下了五六個。碗上冒著誘人的香氣,而元宵,則靜靜地躺在碗中。
我吃時,總愛在元宵的大肚上先咬上一個口,待湯汁灌滿其中,再用調(diào)羹將其舀起,一個大口咬下去。冬筍之脆、豆腐之軟、肉之香嫩連同面皮之軟x,醬油之微咸頓時涌入我的嘴中,黏著我的味蕾。讓人心生滿足感。因此,它成為了小時候最愛的食物。
可惜,后來,我家搬家了。我沒法常常去看那位師傅做元宵,也沒有什么機會去吃了。我上課時經(jīng)常路過那,卻很少看見那位師傅忙碌的身影了。懷念之感,頓時涌入我的心中。我突然感受到了小時那種能每天觀看師傅做元宵的幸福。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我在一段時間上課的地方,就在當時我家的對面。當我又一次來到那家店時,雖時隔多年,裝修卻大致還是少時的樣子,只是師傅老了許多。我又點了份元宵,如同兒時的一樣,元宵還是那么飽滿。只是可能因為我已經(jīng)嘗過了山珍海味,這份元宵對于我不再是那么誘人,那么可口,與兒時的感覺有著巨大的變化。
但是我依然細細品嘗,品嘗我心中的記憶。才下舌頭,又上心頭,感受到了歲月的流逝。雖然這不是那么可口,可這,畢竟是我兒時的記憶。我仍為能品嘗到這份充滿回憶的元宵而感到十分快樂。
后來我讀到一首詩:
人生中難免會……。
被狠狠捏一下。
被開水燙一下。
被開水煮一下。
被人咬一下。
倘若沒有經(jīng)歷。
硬裝成熟。
總會有露餡的時候。
經(jīng)歷都是財富!
是啊,這份元宵讓我再一次感覺我生活的美好和溫馨,那些流光歲月,那些酸甜苦辣,都是我的元宵記憶――才下舌頭,又上心頭。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三
我愛夏天的紅,因為它彰顯出無限的熱情;我愛秋天的金黃,因為它意味著滿載的豐收;我愛冬天的白,因為它獨有的,就是那份圣潔。但是,我最愛的,是春天的綠。
她,攜著一陣清風,吹綠了大地;她,攜著一輪暖陽,溫暖了人間。彈指一揮間,春姑娘,已悄然而至。
春姑娘好像有一把精致的豎琴,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你看,那冰山上的雪水融化了,順流而下,形成了一條條涓涓細;你看,那滿山的枯枝敗葉,此時又呈現(xiàn)出那一抹抹濃濃的綠。清脆優(yōu)雅的琴聲,吧還在冬眠的動物們喚醒,成群結隊地趕來享受無與倫比的日光浴。
春天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禮花,教研的海棠花,競相開放。那千百朵笑臉迎人的鮮花,仿佛在用清脆的聲音微笑低語: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草地上,山坡上,五彩斑斕的鮮花,一陣陣沁人心脾的的清香,引得蝴蝶和鳥兒們贊嘆不已,仿佛在歡快地說著:“瞧!多美的`花呀!”
“一犁足春雨,一絲搖晴風”綿綿的春雨,攜著一陣微風而至。它是那樣的溫柔、細膩,不像夏天那樣,伴隨著雷電的巨響,磅礴而盛氣凌人。它淅淅瀝瀝地下著,默默無聞地滋潤著萬。牛毛般細長的雨絲,滴在了屋檐上,綻出一朵晶瑩剔透的水花;滴在了湖面上,對視微微泛起了一陣陣迷人的漣漪。在春雨的滋潤下山青了水綠了,大地愈發(fā)生機。
春天的風,像棉絮一樣輕軟,溫柔,令人心曠神怡。風里帶著一陣陣花香,坲過你的臉頰,卻又不如冬風般凜冽,那樣的含蓄。在微風的拂動下,柳樹估量甩動著自己靚麗的秀發(fā),讓來來往往的路人們位置在上。它吹紅了花,吹綠了草,吹醒了大地,吹進了人們的心間。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美麗的,它也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開。人的一生就好比春夏秋冬,涵蓋了多少陰晴圓缺與悲歡離合。人生是坎坷的,但你的心中,如果有一個用不褪色的春天,那明媚的春光,將會指引你執(zhí)著向前。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四
我最喜歡的美食——披薩。因為爸爸做披薩的技術是一流的!
早晨一起床,我就在臥室中聞到了披薩的香味,我立刻像觸了電一般快速下床,像旋風一樣穿好衣服快速跑向了廚房。此時,披薩已經(jīng)被爸爸端上了桌。
這時,披薩的底盤圓圓的、黃黃的上面放著垂涎欲滴的奶酪,紅的像火一樣的西紅柿、綠油油的青椒、白花花的沙拉醬,把披薩裝飾的花花綠綠的,上面冒著一團團熱氣。
此時,我已經(jīng)“殺紅了眼”,三步并作兩步跑了上去,一手拿著披薩,另一只手把披薩撕下了一大塊。但是我沒料到奶酪融化了,在我手上怎么甩也甩不掉,我不得不用我的“必殺技”——吸果凍,我皺了皺眉頭,把沾上奶酪的那只手指放在嘴巴前,頭探了過去,嘴巴一張一合“噶嘰”一聲奶酪咽到了我的肚子里,我頓時感到奶酪十分香甜。這時我該享用披薩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披薩塞進了我的`嘴里,一股奇特的香味直沖腦袋來了,滋潤了我的一肌一膚。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一角的披薩塞進了嘴中,我越吃越瘋狂,直到吃得滿嘴流油才停止,我“咯”的一聲打了一個飽嗝,滿意地拍了拍肚子才肯罷休??墒切睦镞€一直惦記著披薩,真是肚子飽嘴不飽。
我一直渴望爸爸給我做披薩,因為他做的披薩又香又甜。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五
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百花盛開,萬物生長,是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jié)。
當天空中傳來第一聲春雷,如酥的春雨無私的滋潤著大地,萬物開始復蘇。原野上的小草迫不及待地換上了鮮綠的新裝,山間里的竹筍奮力地探出了尖尖的小腦袋,河邊的柳樹羞澀地吐出了鵝黃色的嫩芽。因為春天的到來,最是興奮的要數(shù)桃花,你瞧,她們個個都穿著粉紅的衣裳,驕傲的擺著各種各樣的姿勢,好像在說:“看!我的新衣服多漂亮!”。
俗話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也是個播種的好季節(jié)。
當鮮紅的太陽掙開大地母親的懷抱,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清晨的稻田里蓋著一層如絲的'薄霧,隱隱的泛著金光。遠處,傳來一陣隆隆的轟鳴聲,幾臺旋耕機已經(jīng)如梭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近處,幾個農(nóng)民伯伯牽著笨拙的大水牛在稻田里來來回回犁著地,手里時不時揮動著鞭子,啪啪地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帶著各種農(nóng)具和農(nóng)作物種子的叔叔阿姨也都來了,稻田里熱鬧極了,大家都辛苦的勞作著,希望秋天的時候有好的收獲。
我喜歡春天,春天不僅有美麗的景色,更因為春天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希望。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六
春天來了,農(nóng)民伯伯在田地頂著太陽的照射,辛苦地在田里種稻穗,希望秋天可以迎來大豐收!看,那一排排綠油油的禾苗在春風和陽光的照顧下,茁壯成長,有的禾苗實在是太調(diào)皮了,它居然迎著春風跳起了舞,讓原本充滿生機的.春天更加活潑。
春天的花朵都在爭奇斗艷呢!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紅色,有的粉紅色,還有的是紫色;還有小河里的小魚、小蝦在歡快地玩耍,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玩石頭剪刀布,還有的在玩你問我猜;小河邊的柳樹像在跟春風隨風擺動地跳舞,下面的小草在欣賞它們的舞蹈表演,一臉羨慕的樣子。
春姑娘扭著漂亮的舞姿又來到小河邊,小河嘩嘩地唱著歌兒,小河里倒映著藍天、白云、柳樹、小草……河邊的一排排柳樹抽出了細細的、嫩綠的新芽。一陣微風拂過,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紋,柳樹的枝條在風中搖來搖去。
瞧,這里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天,那里景色優(yōu)美,美不勝收!歡迎你來我美麗的家鄉(xiāng)來感受這生機勃勃的景象。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七
世間美食千千萬,唯有火鍋得我心。這句話最能表達出我心里對火鍋的無限熱愛,雖然我也在旅途的過程中,品嘗過各類的美食,但還是那滾燙又熱情的火鍋闖入了我的內(nèi)心,并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記得我第一次吃火鍋的時候,我們點了一份鴛鴦鍋。首先清湯鍋和紅油鍋的完美結合,沖擊了我的視覺,我被火鍋的外貌完全折服。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紅油鍋和清湯鍋不斷的翻滾起來,我將點好的食物倒進紅油鍋中,但一切都煮好了之后,我將筷子伸進紅油鍋中,挑出了一個我喜歡吃的毛肚,入口的那一瞬間,我感覺到的只有一個字,就是燙,隨之感受到的是入味的麻辣和火鍋底料散發(fā)出的香氣,那一刻,我便深深的愛上了火鍋的味道,這小小火鍋就拴住了我的胃。
自打第一次品嘗到火鍋的美味之后,我便總是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去吃火鍋。其實每一次吃完火鍋之后,我的嘴唇都會變得又紅又腫,就像香腸嘴一般,但我還是享受吃火鍋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火鍋帶給我的美味感受,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體驗,是感受到唇齒留香,本來已經(jīng)吃飽了,但是還想再吃兩口的火鍋。
是火鍋,我愛它那麻辣,我更愛它那,帶給我的滾燙的熱情。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八
作為地道的北方人,對面食可謂是情有獨鐘,尤其是山西的面食早就想吃個痛快。恰逢今年春節(jié)空閑,一家人便選擇了到他鄉(xiāng)過年。于是,大年初一早晨吃罷餃子便驅車直奔太原。節(jié)日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偶爾有一兩輛車通過,讓第一次開車上高速的兒子欣喜若狂,我們的擔心成了多余。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行程到達了太原。
停車后直奔飯店,迫不及待地點了扯面、臊子面和抿尖三碗不同風味的面條外加兩樣小菜。一家人三碗面條輪流品嘗風味。游完晉祠后,兒子領我們直奔小吃一條街。打眼望去,樓閣牌坊錯落有致,飛檐斗拱古色古香,仿明清建筑和匯聚八方風味的小吃吸引著大量的游客。節(jié)日的街道張燈結彩,紅紅的燈籠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氛,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之小販的吆喝聲,讓整條街顯得熱鬧非凡。這里真是吃貨的天下、年輕人的地盤,燒、烤、涮、燉、煮、炸一應俱全,就連冰激凌也是別具特色。最喜面食的我,坐在一家當?shù)仫埖挈c了油潑面痛快地吃了起來。
次日直奔平遙古城,灰磚灰瓦的城墻和民居很具特色。街上香草糯米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禁不住買一個嘗嘗。滿街打著風味小吃招牌的`飯店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前往,最后我們選擇了一家當?shù)仫埖?,品嘗了栲栳栳、平遙牛肉、碗禿以及刀削面。夜晚在住處附近,品嘗了蓮菜水餃和醬肉水餃,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如果說城市有味道的話,那么一座城的歷史就滲透在老城巷陌間的美食里。吃的是味道,品的是歷史。然而,最具特色的還是那鄉(xiāng)間美味。最后一站,我們到了昔陽縣的大寨村。窯洞依舊,梯田仍在,大寨人的精神永存,以旅游業(yè)發(fā)展起來的大寨村讓村民們揚眉吐氣。坐在窯洞里吃著農(nóng)家小笨雞、田間野兔、炒莜面魚兒,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三天的行程緊張又浪漫,逛古城品小吃,這個年過得很有意義。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九
還是孩提時,就和母親有個共同的喜好,那就是手牽著手散步。家對面是一所中學,校園里有不少花草。晚飯后,我們常去那里賞景。夏天的校園,小鳥在枝頭歡唱,像是在為我們演奏;秋天的校園,落葉在大道上飛舞,好似在舉辦一個舞蹈比賽;冬天的校園,一切靜默地換上了潔白的婚紗,宛如等待出嫁的新娘。我卻最愛春天。
因為,那是木棉花開的季節(jié)。
初春的木棉花,花朵兒是那么的潔凈、高雅。雪白的底子總是托著粉紅的花瓣,花瓣如棉花般柔韌而有彈性。那微微綻開的花朵,猶如嬰兒的笑臉,是那樣甜美、惹人喜愛;這半含半露的,恰似害羞的少女,輕掀粉紅的面紗,讓人忍不住靠近。木棉花盛放的時節(jié),一團團,一簇簇,一朵挨一朵,擠擠嚷嚷,好生熱鬧。
而這時,我就和母親手牽著手在木棉花旁輕輕地走過,我指著花兒,一聲聲:“媽媽,快看,這花多漂亮!快看呀!快點呀!”媽媽笑了,“真的,你和它們一樣漂亮!”她的笑容讓人無法懷疑她的誠實?!斑€有這,還有這呢”我高興地繞著樹轉個不停,仿佛被木棉花染進了浪漫的意境。
欣賞木棉花的日子里,是那樣無憂、快樂?;ㄏ?,我和母親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覺得母親、木棉花和我三者加在一起,便是整個世界。
長大后,進入了對門的學校,看花的機會也多了。有時課間,也要拉著好友一起去看花?;ǘ溥€是那么高雅、純潔,雪白的底子托著粉紅的花瓣。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木棉花不太香了。同樣是花,為何感覺別樣?這個發(fā)現(xiàn),不禁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與母親一同賞花的情景。那時的花其實也是不香的,因為母親的愛,讓我嗅到了無盡的芳香。至如媽媽說我和花一樣的漂亮,我是無法做出合理解釋的,我只知道那不是叫“騙”,那是對幼小心靈的呵護,是世界上最美的謊言,美得像盛開的木棉花。
那一次,回到家后,仔細看著母親,她感到莫名其妙,笑著追問怎么了。我發(fā)現(xiàn),她老了很多,笑容也不再年輕,但卻依舊燦爛哎!人變老了,笑容又怎么會燦爛呢?我只知道母親的心沒變,對我的愛沒變,她呵護我,就像木棉花的花瓣托著花蕊,讓我依然那么具有安全感。
木棉花在一個又一個春天開得爛漫,而母親又有幾個春天?如今,好想拉住母親的手,一起去欣賞那盛開的木棉花。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
我愛四季,但最愛的是百花齊放的春天。
我愛春天的雨露,我愛春天的河水,我愛春天的花朵……春天時,小小的嫩葉又掛滿了樹梢,大樹也脫下了白棉被,岸邊的柳樹也抽出嫩黃色的新芽,零零星星的點綴在柳枝上。春天的田野更美麗,小溪唱著叮咚、叮咚的歌曲,野花長滿了草地,再加上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橋到小溪的另一邊,美麗極了!
春天,是充滿生機的,花枝招展的,是靜謐舒適、清新自然的,兩者加在一起稱得上是完美無缺。??!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支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是??!這里的春天最美麗!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一
根據(jù)我這些年的親身體會并結合電視美食節(jié)目研究出了獨家秘籍,讓友友們不要光湊合方便面,簡單易行。只要動動手,在10分鐘內(nèi)一碗好吃簡單的色香味俱佳面條就出鍋了,吃米飯的可以酌情參考??梢栽诖嘶A上創(chuàng)新。我這是原創(chuàng)呀!
首先先把湯過加水燒開,在燒水的同時,要學會運用統(tǒng)籌方法,以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把菜洗好,切好,裝盤,這時水開了,把適量的面條放入水中,蓋上鍋蓋,等水沸騰后,揭開鍋蓋放入洗好的青菜,這樣敞開著一分鐘,然后蓋上鍋蓋離開火,放一邊等五分鐘,在火上放炒鍋,放油,等油溫七成熱,放大料,蒜,姜,蔥煸炒出香味,開始把需要炒得菜放進去,(青椒,豆角,肉,蘑菇)都可,這樣東西炒得塌樣后放鹽,生抽,蔥花,香菜,多少加一點水,大約半茶杯水,蓋蓋收湯,2分鐘內(nèi)就好,這時把面條撈起上面澆上做好的香氣四溢的菜,慢慢去品嘗去吧!不想炒菜可以在碗里放些蒜和姜加些鹽和雞精,用搟面杖搗成蒜泥,然后加入醬油和香油,再放些蔥花,澆在面條上,一碗素面就做成了。
這個做飯方法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獲得的,剛來北京第一次做飯,把天然氣打開,水開后把面條放進去,一會鍋沸騰了湯溢出了鍋,我趕忙把火關小,誰知火熄滅了,又怎么打都打不開了,老公在旁邊罵個不停,看來午飯是無法吃了,那面條只有倒了。我被老公罵的生氣,就一人去屋里看電視去了,誰知一會老公端著面條給我送去了,我看著面條說,你把火打開了?他說沒有還是剛才下的面條,熟了,我說絕對不可能,我去看看鍋里面條真的熟了。這真是弄拙成巧了。過了好長時間我在中央一套看美食節(jié)目,里面的.教你一招里就是用這種方法做的,即快又省事,原來它是用余熱捂熟的,真方便呀,于是我就采用這種方法。
下面還有一種我自創(chuàng)的做豬皮凍的方法。既簡單又實惠,原來都得買豬蹄燉凍,還時間長代價高還不好煮,買的放了膠不好吃對人體健康不利。那天我突發(fā)奇想,光用豬皮看怎樣。買了一斤豬皮4.8元,洗凈后放入鍋中,放大料最后放鹽,半小時后撈起出鍋,切成丁,放在鍋里加水一小時后看著豬皮軟而發(fā)白后加少許鹽,雞精,醬油,倒入一個大的盆子里冷卻,3個小時后,用刀把凍切開,加些蒜蓉攪拌,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二
小說《大淖記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蔽以跁撓路郊恿艘粭l注:“蔞蒿是生于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jié),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做‘蔞蒿薹子’,加肉炒食極清香?!笔V蒿的蔞字,我小時不知怎么寫,后來偶然看了一本什么書,才知道的。這個字音“呂”。我小學有一個同班同學,姓呂,我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蔞蒿薹子”(蔞蒿薹子家開了一爿糖坊,小學畢業(yè)后未升學,我們看見他坐在糖坊里當小老板,覺得很滑稽)。但我查了幾本字典,“蔞”都音“樓”,我有點恍惚了?!皹恰?、“呂”一聲之轉。許多從“婁”的字都讀“呂”,如“屢”、“縷”、“褸”……這本來無所謂,讀“樓”讀“呂”,關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說蔞蒿是蒿之一種,即白蒿,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了。我小說里寫的蔞蒿和蒿其實不相干。讀蘇東坡《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贝耸V蒿生于水邊,與蘆芽為伴,分明是我的家鄉(xiāng)人所吃的蔞蒿,非白蒿?;蛘摺凹窗纵铩钡氖V蒿別是一種,未可知矣。深望懂詩、懂植物學,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的小說注文中所說的“極清香”,很不具體。嗅覺和味覺是很難比方,無法具體的。昔人以為荔枝味似軟棗,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所謂“清香”,即食時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這是實話,并非故作玄言。
枸杞到處都有。開花后結長圓形的小漿果,即枸杞子。我們叫它“狗**”,形狀頗像。本地產(chǎn)的枸杞子沒有入藥的,大概不如寧夏產(chǎn)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葉,即枸杞頭。枸杞頭是容易采到的。偶爾也有近城的鄉(xiāng)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籃里叫賣:“枸杞頭來!……”枸杞頭可下油鹽炒食;或用開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醬油、醋,涼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說“極清香”。春天吃枸杞頭,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樣。
“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俗謂是日以薺菜花置灶上,則螞蟻不上鍋臺。
北京也偶有薺菜賣。菜市上賣的是園子里種的,莖白葉大,顏色較野生者淺淡,無香氣。農(nóng)貿(mào)市場間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來賣,則又過于細瘦,如一團亂發(fā),制熟后強硬扎嘴??偛蝗缒戏揭吧挠形?。
江南人慣用薺菜包春卷,包餛飩,甚佳。我們家鄉(xiāng)有用來包春卷的,用來包餛飩的沒有,——我們家鄉(xiāng)沒有“菜肉餛飩”。一般是涼拌。薺菜焯熟剁碎,界首茶干切細丁,入蝦米,同拌。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涼菜的。酒席上的涼拌薺菜都用手摶成一座尖塔,臨吃推倒。
馬齒莧現(xiàn)在很少有人吃。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莧分人莧、馬莧。人莧即今莧菜,馬莧即馬齒莧。我們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干,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只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里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馬齒莧有點淡淡的酸味。
馬齒莧開花,花瓣如一小囊。我們有時捉了一個啞巴知了,——知了是應該會叫的,捉住一個啞巴,多么掃興!于是就摘了兩個馬齒莧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馬齒莧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適,一撒手,這知了就拼命往高處飛,一直飛到看不見!
三年自然災害,我在張家口沙嶺子吃過不少馬齒莧。那時候,這是寶物!
炒米和焦屑。
小時讀《板橋家書》:“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覺得很親切。鄭板橋是興化人,我的家鄉(xiāng)是高郵,風氣相似。這樣的感情,是外地人們不易領會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買了,咯咯地嚼著。四川有“炒米糖開水”,車站碼頭都有得賣,那是泡著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專業(yè)的作坊做的,不像我們那里。我們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別處一樣,切成長方形的一塊一塊。也有搓成圓球的,叫做“歡喜團”。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說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結的,是“散裝”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來,是自己家里炒的。
說是自己家里炒,其實是請了人來炒的。炒炒米也要點手藝,并不是人人都會的。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執(zhí)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里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蚨?,或半石;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jié),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
裝炒米的壇子是固定的,這個壇子就叫“炒米壇子”,不作別的用途。舀炒米的東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個香煙罐頭。我的祖母用的是一個“柚子殼”。柚子,——我們那里柚子不多見,從頂上開一個洞,把里面的瓤掏出來,再塞上米糠,風干,就成了一個硬殼的缽狀的東西。她用這個柚子殼用了一輩子。
我父親有一個很怪的朋友,叫張仲陶。他很有學問,曾教我讀過《項羽本紀》。他薄有田產(chǎn),不治生業(yè),整天在家研究易經(jīng),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個人用蓍草算卦。據(jù)說他有幾卦算得極靈。有一家,丟了一只金戒指,懷疑是女傭人偷了。這女傭人蒙了冤枉,來求張先生算一卦。張先生算了,說戒指沒有丟,在你們家炒米壇蓋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時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這樣準,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壇蓋子上呢?不過他的這一卦說明了一件事,即我們那里炒米壇子是幾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這東西實在說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預備,不過取其方便。用開水一泡,馬上就可以吃。在沒有什么東西好吃的時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來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點心。鄭板橋說“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說其省事,比下一碗掛面還要簡單。炒米是吃不飽人的。一大碗,其實沒有多少東西。我們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橋所說“佐以醬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現(xiàn)在歲數(shù)大了,如有人請我吃泡炒米,我倒寧愿來一小碟醬生姜,——最好滴幾滴香油,那倒是還有點意思的。另外還有一種吃法,用豬油煎兩個嫩荷包蛋——我們那里叫做“蛋癟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這種食品是只有“慣寶寶”才能吃得到的。誰家要是老給孩子吃這種東西,街坊就會有議論的。
我們那里還有一種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鍋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們那里,餐餐吃米飯,頓頓有鍋巴。把飯鏟出來,鍋巴用小火烘焦,起出來,卷成一卷,存著。鍋巴是不會壞的,不發(fā)餿,不長霉。攢夠一定的數(shù)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來。焦屑也像炒米一樣。用開水沖沖,就能吃了。焦屑調(diào)勻后成糊狀,有點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們那里的人家預備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來還有一層意思,是應急。在不能正常煮飯時,可以用來充饑。這很有點像古代行軍用的“糒”。有一年,記不得是哪一年,總之是我還小,還在上小學,黨軍(國民革命軍)和聯(lián)軍(孫傳芳的軍隊)在我們縣境內(nèi)開了仗,很多人都躲進了紅十字會。不知道出于一種什么信念,大家都以為紅十字會是哪一方的軍隊都不能打進去的,進了紅十字會就安全了。紅十字會設在煉陽觀,這是一個道士觀。我們一家?guī)Я艘稽c行李進了煉陽觀。祖母指揮著,特別關照,把一壇炒米和一壇焦屑帶了去。我對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生活極感興趣。晚上,爬到呂祖樓上去,看雙方軍隊槍炮的火光在東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陣一陣地亮著,覺得有點緊張,也覺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飯,這一晚上,我們是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沒有床鋪,我把幾個道士誦經(jīng)用的蒲團拼起來,在上面睡了一夜。這實在是我小時候度過的一個浪漫主義的夜晚。
第二天,沒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鄉(xiāng)的貧窮和長期的**是有關系的。
端午的鴨蛋。
家鄉(xiāng)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坎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節(jié)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后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里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边€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jié)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shù)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xiāng),都不貴,多數(shù)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有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三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大概是因為過敏性體質的關系,近日身體有所不適,口眼鼻尤甚?;蛟S是柳絮日盛的緣故,有愈演愈烈之勢,涕淚交垂,噴嚏連連。所以,終日閉門不出,只能以閱讀、烹飪打發(fā)時間。
閱讀與烹飪本是不相干的事,風馬牛不相及。孟子曰:君子遠庖廚。可老子又云:治大國若烹小鮮??礃幼?,先賢對于中華料理還是略知一二的。這一點,我倒是很贊同老子的,只因我喜歡烹飪,個人認為,烹小鮮如治大國。
“春雨一夜,春筍一寸”,眼下正是品嘗春筍的最佳時節(jié)。民間素有“嘗鮮無不道春筍”的說法,春筍是一種低脂肪、高植物蛋白、少淀粉、粗纖維的健康食材。雖說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筍卻是一年里最鮮美的'筍。我想,恐怕再挑剔的胃口,也不能拒絕春天里最嫩、最鮮的春筍吧。油燜春筍,在江南,是家家戶戶都會燒的一道菜。春筍去外殼,去掉老根,洗凈切滾刀塊,入沸水鍋,焯水后撈出瀝干,熱鍋上油,油熱后,下焯好的筍塊煸炒,加料酒、生抽、老抽、白糖、鹽翻炒均勻,蓋上蓋燜4-5分鐘后,淋香油灑上蔥花起鍋即可,鮮咸而略帶甜味,對我而言,這道菜下飯絕對是一流的,從小到大百吃不厭。
春天的河鮮莫過于刀魚,無出其右了。刀魚有江刀、湖刀、海刀之分,排名第一的是江刀。清明節(jié)前的刀魚(所謂江刀),因回游產(chǎn)卵,處于長江入海口,淡水與海水交界處的偏上游,此處餌料非常豐富,所以肉質格外鮮嫩。家常做法,清蒸是比較適宜的,一是難度不高;二是最大程度保留了刀魚的原汁原味。刀魚去鰭、鰓,用筷子從鰓中絞出內(nèi)臟,洗凈;將刀魚入沸水鍋中略燙,去腥鎖汁;然后,整齊地放入盤中,將火腿末、筍片、冬菇片相間地排放在魚身上,加熟豬油、紹酒、蝦子、雞清湯、精鹽,再蓋上豬網(wǎng)油,放上蔥段、姜片,入蒸籠旺火蒸六分鐘取出,揀去蔥姜、網(wǎng)油,將盤中的汁水潷出,倒入鍋中,勾芡調(diào)味淋在魚身,最后撒上香菜末就成了。汁多肉嫩,異常鮮美,配上陳年的封缸酒,那是相當?shù)膼芤狻?BR> 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荒郊野外、田間地頭便是野菜的天下了。薺菜就是其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所謂吃了薺菜,百蔬不鮮。薺菜肯定是春天不可缺少的美味。按照家鄉(xiāng)的習俗,是包薺菜餛飩。先把野地挑回來的薺菜,揀好,洗凈,焯水,瀝水,切碎;香菇(干香菇,味更香)水發(fā)洗凈,切碎;然后加入豬肉糜,加胡椒粉、耗油、鹽、雞精、料酒,打一個雞蛋,順時針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始包餛飩了。餛飩包好,開水下鍋,輕輕地點水,滾上三滾就好了,撈起裝盤。熱騰騰的薺菜餛飩上了桌,用調(diào)羹舀起一個,送進嘴里,美美地咬上一口,春天的味道便在嘴里蔓延開來。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四
上海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如糖醋排骨、小籠包、大閘蟹等……其中,是大閘蟹。
今天,奶奶從菜場上買回六只大螃蟹。瞧!它扁圓的身體,墨綠色的小眼睛,堅硬的外殼,十條長腿均勻地分布在身體的兩側。兩只大鉗子張牙舞爪地揮動著,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好像在說:“別碰我?!?BR> 奶奶熟練地將螃蟹洗刷后就放進蒸籠里隔水蒸了起來。一會兒,螃蟹的殼由青變紅,陣陣撲鼻而來的香氣,惹得我口水直流,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嘗。
奶奶剛端上螃蟹,我立刻挑了一個最大的。首先,我用力把蟹殼掰開,仿佛打開了一座寶藏,那金燦燦的蟹黃,閃著黃金般的光芒。來不及細細欣賞我就把殼里的蟹黃消滅得干干凈凈。接下來,我要品嘗蟹肉了。我把螃蟹一掰為二,那掛在肉上的蟹黃飽滿得“搖搖欲墜”,我生怕它掉下來,趕緊一口咬進嘴里。呀!真是人間美味。媽媽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笑著說:“吃慢點,小心吃到殼。吃螃蟹,我們得做個耐心的小吃貨”。蟹黃雖然鮮美,但蟹肉也不甘示弱。蟹肉白白嫩嫩,猶如菊花的花瓣,一絲一絲的。我把蟹肉蘸了點醋,滿嘴都是甜甜的味道,芳香四溢。最后輪到蟹腳了。我用剪刀把它們的兩頭去掉,然后用筷子從一邊穿過去,長長的蟹腿肉就乖乖地掉進我的嘴巴里,細細咀嚼,真是回味無窮。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一
說起美食,有新鮮美味的山珍海味,有多種多樣的街頭小吃,或是眾人喜愛的甜品糕點,而我最喜歡的是媽媽給我做的麻婆豆腐。
從市場里買來幾塊豆腐,用水輕輕沖洗干凈,擺入盤中,嫩白的豆腐像軍人們整齊地站立在潔白的盤子里,又如同幾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擠在一起說悄悄話。媽媽拿著菜板和菜刀將之前準備好的蔥姜蒜切成細絲裝進小碗里放在一邊備用。只見她擰了擰灶臺上的開關,放入適量的油,不一會兒鍋里就冒出金黃的泡泡,發(fā)出“啪啪”的響聲,接著將蔥姜蒜放入鍋中翻炒一會兒后,又加入豆腐和半勺鹽使勁翻炒,炒完后倒入盤中,再倒一點兒辣醬,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嫩白的豆腐中夾雜著綠色的蔥花和紅色的辣醬,辣醬像紅花,蔥花像綠葉,在盤里綻放,如同藝術品一般。
每當放學后,我急切地跑回家里,放下書包,迫不及待地坐在飯桌前,看著那豐盛的飯菜,五顏六色的菜品在飯桌上整齊地擺放著,聞著那一陣陣誘人的香味,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胃口大開。最顯眼的是那盤麻婆豆腐,真令人垂涎三尺!晚上,屋子里燈火通明,我坐在飯桌前,夾上一塊豆腐,蘸上一點辣醬,把它放入嘴里慢慢咀嚼,細細品嘗,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順滑爽口,再吃一口香甜軟糯的米飯,讓人大快朵頤,心滿意足,疲憊感頓時消失了!吃完后,香味留在嘴里久久不散,而媽媽甜蜜的微笑也在腦海中深深地刻下。
吃一口麻婆豆腐,煩惱便化為烏有!吃一口麻婆豆腐,心情便舒暢起來。我想以后無論走多遠,心中都會記起麻婆豆腐那種獨特的味道,那是童年最美的味道,是母愛的味道。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二
我小時候很貪吃,而當時又甚是空閑,經(jīng)常在小區(qū)門口附近店中看一位師傅做元宵,便成了我的樂趣。
只見師傅和完面后,從面團上拉下一小塊,放在六心上壓成不厚不薄的面皮,又將一小塊肉放在中間,如同建筑一般用手不斷地向上旋轉,而皮變薄卻不漏。將其它的餡料例如冬筍、蘿卜、豆腐等加入后,將其封口,一枚元宵啪便制成了。
師傅將挨個元宵下到一口鍋煮,元宵挺著大肚在加入豬油、醬油的水中翻滾著,鬧騰著,其中的餡料隱約可見,發(fā)出迷人的氣息。煮好后,師傅的元宵連同一些湯汁倒入大白瓷碗中。元宵很大,鼓鼓囊囊的`,一個水碗頂多裝下了五六個。碗上冒著誘人的香氣,而元宵,則靜靜地躺在碗中。
我吃時,總愛在元宵的大肚上先咬上一個口,待湯汁灌滿其中,再用調(diào)羹將其舀起,一個大口咬下去。冬筍之脆、豆腐之軟、肉之香嫩連同面皮之軟x,醬油之微咸頓時涌入我的嘴中,黏著我的味蕾。讓人心生滿足感。因此,它成為了小時候最愛的食物。
可惜,后來,我家搬家了。我沒法常常去看那位師傅做元宵,也沒有什么機會去吃了。我上課時經(jīng)常路過那,卻很少看見那位師傅忙碌的身影了。懷念之感,頓時涌入我的心中。我突然感受到了小時那種能每天觀看師傅做元宵的幸福。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我在一段時間上課的地方,就在當時我家的對面。當我又一次來到那家店時,雖時隔多年,裝修卻大致還是少時的樣子,只是師傅老了許多。我又點了份元宵,如同兒時的一樣,元宵還是那么飽滿。只是可能因為我已經(jīng)嘗過了山珍海味,這份元宵對于我不再是那么誘人,那么可口,與兒時的感覺有著巨大的變化。
但是我依然細細品嘗,品嘗我心中的記憶。才下舌頭,又上心頭,感受到了歲月的流逝。雖然這不是那么可口,可這,畢竟是我兒時的記憶。我仍為能品嘗到這份充滿回憶的元宵而感到十分快樂。
后來我讀到一首詩:
人生中難免會……。
被狠狠捏一下。
被開水燙一下。
被開水煮一下。
被人咬一下。
倘若沒有經(jīng)歷。
硬裝成熟。
總會有露餡的時候。
經(jīng)歷都是財富!
是啊,這份元宵讓我再一次感覺我生活的美好和溫馨,那些流光歲月,那些酸甜苦辣,都是我的元宵記憶――才下舌頭,又上心頭。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三
我愛夏天的紅,因為它彰顯出無限的熱情;我愛秋天的金黃,因為它意味著滿載的豐收;我愛冬天的白,因為它獨有的,就是那份圣潔。但是,我最愛的,是春天的綠。
她,攜著一陣清風,吹綠了大地;她,攜著一輪暖陽,溫暖了人間。彈指一揮間,春姑娘,已悄然而至。
春姑娘好像有一把精致的豎琴,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你看,那冰山上的雪水融化了,順流而下,形成了一條條涓涓細;你看,那滿山的枯枝敗葉,此時又呈現(xiàn)出那一抹抹濃濃的綠。清脆優(yōu)雅的琴聲,吧還在冬眠的動物們喚醒,成群結隊地趕來享受無與倫比的日光浴。
春天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禮花,教研的海棠花,競相開放。那千百朵笑臉迎人的鮮花,仿佛在用清脆的聲音微笑低語: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草地上,山坡上,五彩斑斕的鮮花,一陣陣沁人心脾的的清香,引得蝴蝶和鳥兒們贊嘆不已,仿佛在歡快地說著:“瞧!多美的`花呀!”
“一犁足春雨,一絲搖晴風”綿綿的春雨,攜著一陣微風而至。它是那樣的溫柔、細膩,不像夏天那樣,伴隨著雷電的巨響,磅礴而盛氣凌人。它淅淅瀝瀝地下著,默默無聞地滋潤著萬。牛毛般細長的雨絲,滴在了屋檐上,綻出一朵晶瑩剔透的水花;滴在了湖面上,對視微微泛起了一陣陣迷人的漣漪。在春雨的滋潤下山青了水綠了,大地愈發(fā)生機。
春天的風,像棉絮一樣輕軟,溫柔,令人心曠神怡。風里帶著一陣陣花香,坲過你的臉頰,卻又不如冬風般凜冽,那樣的含蓄。在微風的拂動下,柳樹估量甩動著自己靚麗的秀發(fā),讓來來往往的路人們位置在上。它吹紅了花,吹綠了草,吹醒了大地,吹進了人們的心間。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美麗的,它也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開。人的一生就好比春夏秋冬,涵蓋了多少陰晴圓缺與悲歡離合。人生是坎坷的,但你的心中,如果有一個用不褪色的春天,那明媚的春光,將會指引你執(zhí)著向前。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四
我最喜歡的美食——披薩。因為爸爸做披薩的技術是一流的!
早晨一起床,我就在臥室中聞到了披薩的香味,我立刻像觸了電一般快速下床,像旋風一樣穿好衣服快速跑向了廚房。此時,披薩已經(jīng)被爸爸端上了桌。
這時,披薩的底盤圓圓的、黃黃的上面放著垂涎欲滴的奶酪,紅的像火一樣的西紅柿、綠油油的青椒、白花花的沙拉醬,把披薩裝飾的花花綠綠的,上面冒著一團團熱氣。
此時,我已經(jīng)“殺紅了眼”,三步并作兩步跑了上去,一手拿著披薩,另一只手把披薩撕下了一大塊。但是我沒料到奶酪融化了,在我手上怎么甩也甩不掉,我不得不用我的“必殺技”——吸果凍,我皺了皺眉頭,把沾上奶酪的那只手指放在嘴巴前,頭探了過去,嘴巴一張一合“噶嘰”一聲奶酪咽到了我的肚子里,我頓時感到奶酪十分香甜。這時我該享用披薩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披薩塞進了我的`嘴里,一股奇特的香味直沖腦袋來了,滋潤了我的一肌一膚。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一角的披薩塞進了嘴中,我越吃越瘋狂,直到吃得滿嘴流油才停止,我“咯”的一聲打了一個飽嗝,滿意地拍了拍肚子才肯罷休??墒切睦镞€一直惦記著披薩,真是肚子飽嘴不飽。
我一直渴望爸爸給我做披薩,因為他做的披薩又香又甜。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五
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百花盛開,萬物生長,是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jié)。
當天空中傳來第一聲春雷,如酥的春雨無私的滋潤著大地,萬物開始復蘇。原野上的小草迫不及待地換上了鮮綠的新裝,山間里的竹筍奮力地探出了尖尖的小腦袋,河邊的柳樹羞澀地吐出了鵝黃色的嫩芽。因為春天的到來,最是興奮的要數(shù)桃花,你瞧,她們個個都穿著粉紅的衣裳,驕傲的擺著各種各樣的姿勢,好像在說:“看!我的新衣服多漂亮!”。
俗話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也是個播種的好季節(jié)。
當鮮紅的太陽掙開大地母親的懷抱,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清晨的稻田里蓋著一層如絲的'薄霧,隱隱的泛著金光。遠處,傳來一陣隆隆的轟鳴聲,幾臺旋耕機已經(jīng)如梭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近處,幾個農(nóng)民伯伯牽著笨拙的大水牛在稻田里來來回回犁著地,手里時不時揮動著鞭子,啪啪地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帶著各種農(nóng)具和農(nóng)作物種子的叔叔阿姨也都來了,稻田里熱鬧極了,大家都辛苦的勞作著,希望秋天的時候有好的收獲。
我喜歡春天,春天不僅有美麗的景色,更因為春天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希望。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六
春天來了,農(nóng)民伯伯在田地頂著太陽的照射,辛苦地在田里種稻穗,希望秋天可以迎來大豐收!看,那一排排綠油油的禾苗在春風和陽光的照顧下,茁壯成長,有的禾苗實在是太調(diào)皮了,它居然迎著春風跳起了舞,讓原本充滿生機的.春天更加活潑。
春天的花朵都在爭奇斗艷呢!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紅色,有的粉紅色,還有的是紫色;還有小河里的小魚、小蝦在歡快地玩耍,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玩石頭剪刀布,還有的在玩你問我猜;小河邊的柳樹像在跟春風隨風擺動地跳舞,下面的小草在欣賞它們的舞蹈表演,一臉羨慕的樣子。
春姑娘扭著漂亮的舞姿又來到小河邊,小河嘩嘩地唱著歌兒,小河里倒映著藍天、白云、柳樹、小草……河邊的一排排柳樹抽出了細細的、嫩綠的新芽。一陣微風拂過,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紋,柳樹的枝條在風中搖來搖去。
瞧,這里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天,那里景色優(yōu)美,美不勝收!歡迎你來我美麗的家鄉(xiāng)來感受這生機勃勃的景象。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七
世間美食千千萬,唯有火鍋得我心。這句話最能表達出我心里對火鍋的無限熱愛,雖然我也在旅途的過程中,品嘗過各類的美食,但還是那滾燙又熱情的火鍋闖入了我的內(nèi)心,并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記得我第一次吃火鍋的時候,我們點了一份鴛鴦鍋。首先清湯鍋和紅油鍋的完美結合,沖擊了我的視覺,我被火鍋的外貌完全折服。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紅油鍋和清湯鍋不斷的翻滾起來,我將點好的食物倒進紅油鍋中,但一切都煮好了之后,我將筷子伸進紅油鍋中,挑出了一個我喜歡吃的毛肚,入口的那一瞬間,我感覺到的只有一個字,就是燙,隨之感受到的是入味的麻辣和火鍋底料散發(fā)出的香氣,那一刻,我便深深的愛上了火鍋的味道,這小小火鍋就拴住了我的胃。
自打第一次品嘗到火鍋的美味之后,我便總是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去吃火鍋。其實每一次吃完火鍋之后,我的嘴唇都會變得又紅又腫,就像香腸嘴一般,但我還是享受吃火鍋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火鍋帶給我的美味感受,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體驗,是感受到唇齒留香,本來已經(jīng)吃飽了,但是還想再吃兩口的火鍋。
是火鍋,我愛它那麻辣,我更愛它那,帶給我的滾燙的熱情。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八
作為地道的北方人,對面食可謂是情有獨鐘,尤其是山西的面食早就想吃個痛快。恰逢今年春節(jié)空閑,一家人便選擇了到他鄉(xiāng)過年。于是,大年初一早晨吃罷餃子便驅車直奔太原。節(jié)日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偶爾有一兩輛車通過,讓第一次開車上高速的兒子欣喜若狂,我們的擔心成了多余。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行程到達了太原。
停車后直奔飯店,迫不及待地點了扯面、臊子面和抿尖三碗不同風味的面條外加兩樣小菜。一家人三碗面條輪流品嘗風味。游完晉祠后,兒子領我們直奔小吃一條街。打眼望去,樓閣牌坊錯落有致,飛檐斗拱古色古香,仿明清建筑和匯聚八方風味的小吃吸引著大量的游客。節(jié)日的街道張燈結彩,紅紅的燈籠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氛,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之小販的吆喝聲,讓整條街顯得熱鬧非凡。這里真是吃貨的天下、年輕人的地盤,燒、烤、涮、燉、煮、炸一應俱全,就連冰激凌也是別具特色。最喜面食的我,坐在一家當?shù)仫埖挈c了油潑面痛快地吃了起來。
次日直奔平遙古城,灰磚灰瓦的城墻和民居很具特色。街上香草糯米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禁不住買一個嘗嘗。滿街打著風味小吃招牌的`飯店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前往,最后我們選擇了一家當?shù)仫埖?,品嘗了栲栳栳、平遙牛肉、碗禿以及刀削面。夜晚在住處附近,品嘗了蓮菜水餃和醬肉水餃,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如果說城市有味道的話,那么一座城的歷史就滲透在老城巷陌間的美食里。吃的是味道,品的是歷史。然而,最具特色的還是那鄉(xiāng)間美味。最后一站,我們到了昔陽縣的大寨村。窯洞依舊,梯田仍在,大寨人的精神永存,以旅游業(yè)發(fā)展起來的大寨村讓村民們揚眉吐氣。坐在窯洞里吃著農(nóng)家小笨雞、田間野兔、炒莜面魚兒,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三天的行程緊張又浪漫,逛古城品小吃,這個年過得很有意義。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九
還是孩提時,就和母親有個共同的喜好,那就是手牽著手散步。家對面是一所中學,校園里有不少花草。晚飯后,我們常去那里賞景。夏天的校園,小鳥在枝頭歡唱,像是在為我們演奏;秋天的校園,落葉在大道上飛舞,好似在舉辦一個舞蹈比賽;冬天的校園,一切靜默地換上了潔白的婚紗,宛如等待出嫁的新娘。我卻最愛春天。
因為,那是木棉花開的季節(jié)。
初春的木棉花,花朵兒是那么的潔凈、高雅。雪白的底子總是托著粉紅的花瓣,花瓣如棉花般柔韌而有彈性。那微微綻開的花朵,猶如嬰兒的笑臉,是那樣甜美、惹人喜愛;這半含半露的,恰似害羞的少女,輕掀粉紅的面紗,讓人忍不住靠近。木棉花盛放的時節(jié),一團團,一簇簇,一朵挨一朵,擠擠嚷嚷,好生熱鬧。
而這時,我就和母親手牽著手在木棉花旁輕輕地走過,我指著花兒,一聲聲:“媽媽,快看,這花多漂亮!快看呀!快點呀!”媽媽笑了,“真的,你和它們一樣漂亮!”她的笑容讓人無法懷疑她的誠實?!斑€有這,還有這呢”我高興地繞著樹轉個不停,仿佛被木棉花染進了浪漫的意境。
欣賞木棉花的日子里,是那樣無憂、快樂?;ㄏ?,我和母親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覺得母親、木棉花和我三者加在一起,便是整個世界。
長大后,進入了對門的學校,看花的機會也多了。有時課間,也要拉著好友一起去看花?;ǘ溥€是那么高雅、純潔,雪白的底子托著粉紅的花瓣。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木棉花不太香了。同樣是花,為何感覺別樣?這個發(fā)現(xiàn),不禁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與母親一同賞花的情景。那時的花其實也是不香的,因為母親的愛,讓我嗅到了無盡的芳香。至如媽媽說我和花一樣的漂亮,我是無法做出合理解釋的,我只知道那不是叫“騙”,那是對幼小心靈的呵護,是世界上最美的謊言,美得像盛開的木棉花。
那一次,回到家后,仔細看著母親,她感到莫名其妙,笑著追問怎么了。我發(fā)現(xiàn),她老了很多,笑容也不再年輕,但卻依舊燦爛哎!人變老了,笑容又怎么會燦爛呢?我只知道母親的心沒變,對我的愛沒變,她呵護我,就像木棉花的花瓣托著花蕊,讓我依然那么具有安全感。
木棉花在一個又一個春天開得爛漫,而母親又有幾個春天?如今,好想拉住母親的手,一起去欣賞那盛開的木棉花。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
我愛四季,但最愛的是百花齊放的春天。
我愛春天的雨露,我愛春天的河水,我愛春天的花朵……春天時,小小的嫩葉又掛滿了樹梢,大樹也脫下了白棉被,岸邊的柳樹也抽出嫩黃色的新芽,零零星星的點綴在柳枝上。春天的田野更美麗,小溪唱著叮咚、叮咚的歌曲,野花長滿了草地,再加上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橋到小溪的另一邊,美麗極了!
春天,是充滿生機的,花枝招展的,是靜謐舒適、清新自然的,兩者加在一起稱得上是完美無缺。??!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支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是??!這里的春天最美麗!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一
根據(jù)我這些年的親身體會并結合電視美食節(jié)目研究出了獨家秘籍,讓友友們不要光湊合方便面,簡單易行。只要動動手,在10分鐘內(nèi)一碗好吃簡單的色香味俱佳面條就出鍋了,吃米飯的可以酌情參考??梢栽诖嘶A上創(chuàng)新。我這是原創(chuàng)呀!
首先先把湯過加水燒開,在燒水的同時,要學會運用統(tǒng)籌方法,以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把菜洗好,切好,裝盤,這時水開了,把適量的面條放入水中,蓋上鍋蓋,等水沸騰后,揭開鍋蓋放入洗好的青菜,這樣敞開著一分鐘,然后蓋上鍋蓋離開火,放一邊等五分鐘,在火上放炒鍋,放油,等油溫七成熱,放大料,蒜,姜,蔥煸炒出香味,開始把需要炒得菜放進去,(青椒,豆角,肉,蘑菇)都可,這樣東西炒得塌樣后放鹽,生抽,蔥花,香菜,多少加一點水,大約半茶杯水,蓋蓋收湯,2分鐘內(nèi)就好,這時把面條撈起上面澆上做好的香氣四溢的菜,慢慢去品嘗去吧!不想炒菜可以在碗里放些蒜和姜加些鹽和雞精,用搟面杖搗成蒜泥,然后加入醬油和香油,再放些蔥花,澆在面條上,一碗素面就做成了。
這個做飯方法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獲得的,剛來北京第一次做飯,把天然氣打開,水開后把面條放進去,一會鍋沸騰了湯溢出了鍋,我趕忙把火關小,誰知火熄滅了,又怎么打都打不開了,老公在旁邊罵個不停,看來午飯是無法吃了,那面條只有倒了。我被老公罵的生氣,就一人去屋里看電視去了,誰知一會老公端著面條給我送去了,我看著面條說,你把火打開了?他說沒有還是剛才下的面條,熟了,我說絕對不可能,我去看看鍋里面條真的熟了。這真是弄拙成巧了。過了好長時間我在中央一套看美食節(jié)目,里面的.教你一招里就是用這種方法做的,即快又省事,原來它是用余熱捂熟的,真方便呀,于是我就采用這種方法。
下面還有一種我自創(chuàng)的做豬皮凍的方法。既簡單又實惠,原來都得買豬蹄燉凍,還時間長代價高還不好煮,買的放了膠不好吃對人體健康不利。那天我突發(fā)奇想,光用豬皮看怎樣。買了一斤豬皮4.8元,洗凈后放入鍋中,放大料最后放鹽,半小時后撈起出鍋,切成丁,放在鍋里加水一小時后看著豬皮軟而發(fā)白后加少許鹽,雞精,醬油,倒入一個大的盆子里冷卻,3個小時后,用刀把凍切開,加些蒜蓉攪拌,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二
小說《大淖記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蔽以跁撓路郊恿艘粭l注:“蔞蒿是生于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jié),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做‘蔞蒿薹子’,加肉炒食極清香?!笔V蒿的蔞字,我小時不知怎么寫,后來偶然看了一本什么書,才知道的。這個字音“呂”。我小學有一個同班同學,姓呂,我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蔞蒿薹子”(蔞蒿薹子家開了一爿糖坊,小學畢業(yè)后未升學,我們看見他坐在糖坊里當小老板,覺得很滑稽)。但我查了幾本字典,“蔞”都音“樓”,我有點恍惚了?!皹恰?、“呂”一聲之轉。許多從“婁”的字都讀“呂”,如“屢”、“縷”、“褸”……這本來無所謂,讀“樓”讀“呂”,關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說蔞蒿是蒿之一種,即白蒿,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了。我小說里寫的蔞蒿和蒿其實不相干。讀蘇東坡《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贝耸V蒿生于水邊,與蘆芽為伴,分明是我的家鄉(xiāng)人所吃的蔞蒿,非白蒿?;蛘摺凹窗纵铩钡氖V蒿別是一種,未可知矣。深望懂詩、懂植物學,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的小說注文中所說的“極清香”,很不具體。嗅覺和味覺是很難比方,無法具體的。昔人以為荔枝味似軟棗,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所謂“清香”,即食時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這是實話,并非故作玄言。
枸杞到處都有。開花后結長圓形的小漿果,即枸杞子。我們叫它“狗**”,形狀頗像。本地產(chǎn)的枸杞子沒有入藥的,大概不如寧夏產(chǎn)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葉,即枸杞頭。枸杞頭是容易采到的。偶爾也有近城的鄉(xiāng)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籃里叫賣:“枸杞頭來!……”枸杞頭可下油鹽炒食;或用開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醬油、醋,涼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說“極清香”。春天吃枸杞頭,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樣。
“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俗謂是日以薺菜花置灶上,則螞蟻不上鍋臺。
北京也偶有薺菜賣。菜市上賣的是園子里種的,莖白葉大,顏色較野生者淺淡,無香氣。農(nóng)貿(mào)市場間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來賣,則又過于細瘦,如一團亂發(fā),制熟后強硬扎嘴??偛蝗缒戏揭吧挠形?。
江南人慣用薺菜包春卷,包餛飩,甚佳。我們家鄉(xiāng)有用來包春卷的,用來包餛飩的沒有,——我們家鄉(xiāng)沒有“菜肉餛飩”。一般是涼拌。薺菜焯熟剁碎,界首茶干切細丁,入蝦米,同拌。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涼菜的。酒席上的涼拌薺菜都用手摶成一座尖塔,臨吃推倒。
馬齒莧現(xiàn)在很少有人吃。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莧分人莧、馬莧。人莧即今莧菜,馬莧即馬齒莧。我們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干,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只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里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馬齒莧有點淡淡的酸味。
馬齒莧開花,花瓣如一小囊。我們有時捉了一個啞巴知了,——知了是應該會叫的,捉住一個啞巴,多么掃興!于是就摘了兩個馬齒莧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馬齒莧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適,一撒手,這知了就拼命往高處飛,一直飛到看不見!
三年自然災害,我在張家口沙嶺子吃過不少馬齒莧。那時候,這是寶物!
炒米和焦屑。
小時讀《板橋家書》:“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覺得很親切。鄭板橋是興化人,我的家鄉(xiāng)是高郵,風氣相似。這樣的感情,是外地人們不易領會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買了,咯咯地嚼著。四川有“炒米糖開水”,車站碼頭都有得賣,那是泡著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專業(yè)的作坊做的,不像我們那里。我們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別處一樣,切成長方形的一塊一塊。也有搓成圓球的,叫做“歡喜團”。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說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結的,是“散裝”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來,是自己家里炒的。
說是自己家里炒,其實是請了人來炒的。炒炒米也要點手藝,并不是人人都會的。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執(zhí)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里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蚨?,或半石;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jié),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
裝炒米的壇子是固定的,這個壇子就叫“炒米壇子”,不作別的用途。舀炒米的東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個香煙罐頭。我的祖母用的是一個“柚子殼”。柚子,——我們那里柚子不多見,從頂上開一個洞,把里面的瓤掏出來,再塞上米糠,風干,就成了一個硬殼的缽狀的東西。她用這個柚子殼用了一輩子。
我父親有一個很怪的朋友,叫張仲陶。他很有學問,曾教我讀過《項羽本紀》。他薄有田產(chǎn),不治生業(yè),整天在家研究易經(jīng),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個人用蓍草算卦。據(jù)說他有幾卦算得極靈。有一家,丟了一只金戒指,懷疑是女傭人偷了。這女傭人蒙了冤枉,來求張先生算一卦。張先生算了,說戒指沒有丟,在你們家炒米壇蓋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時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這樣準,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壇蓋子上呢?不過他的這一卦說明了一件事,即我們那里炒米壇子是幾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這東西實在說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預備,不過取其方便。用開水一泡,馬上就可以吃。在沒有什么東西好吃的時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來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點心。鄭板橋說“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說其省事,比下一碗掛面還要簡單。炒米是吃不飽人的。一大碗,其實沒有多少東西。我們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橋所說“佐以醬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現(xiàn)在歲數(shù)大了,如有人請我吃泡炒米,我倒寧愿來一小碟醬生姜,——最好滴幾滴香油,那倒是還有點意思的。另外還有一種吃法,用豬油煎兩個嫩荷包蛋——我們那里叫做“蛋癟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這種食品是只有“慣寶寶”才能吃得到的。誰家要是老給孩子吃這種東西,街坊就會有議論的。
我們那里還有一種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鍋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們那里,餐餐吃米飯,頓頓有鍋巴。把飯鏟出來,鍋巴用小火烘焦,起出來,卷成一卷,存著。鍋巴是不會壞的,不發(fā)餿,不長霉。攢夠一定的數(shù)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來。焦屑也像炒米一樣。用開水沖沖,就能吃了。焦屑調(diào)勻后成糊狀,有點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們那里的人家預備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來還有一層意思,是應急。在不能正常煮飯時,可以用來充饑。這很有點像古代行軍用的“糒”。有一年,記不得是哪一年,總之是我還小,還在上小學,黨軍(國民革命軍)和聯(lián)軍(孫傳芳的軍隊)在我們縣境內(nèi)開了仗,很多人都躲進了紅十字會。不知道出于一種什么信念,大家都以為紅十字會是哪一方的軍隊都不能打進去的,進了紅十字會就安全了。紅十字會設在煉陽觀,這是一個道士觀。我們一家?guī)Я艘稽c行李進了煉陽觀。祖母指揮著,特別關照,把一壇炒米和一壇焦屑帶了去。我對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生活極感興趣。晚上,爬到呂祖樓上去,看雙方軍隊槍炮的火光在東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陣一陣地亮著,覺得有點緊張,也覺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飯,這一晚上,我們是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沒有床鋪,我把幾個道士誦經(jīng)用的蒲團拼起來,在上面睡了一夜。這實在是我小時候度過的一個浪漫主義的夜晚。
第二天,沒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鄉(xiāng)的貧窮和長期的**是有關系的。
端午的鴨蛋。
家鄉(xiāng)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坎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節(jié)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后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里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边€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jié)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shù)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xiāng),都不貴,多數(shù)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有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三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大概是因為過敏性體質的關系,近日身體有所不適,口眼鼻尤甚?;蛟S是柳絮日盛的緣故,有愈演愈烈之勢,涕淚交垂,噴嚏連連。所以,終日閉門不出,只能以閱讀、烹飪打發(fā)時間。
閱讀與烹飪本是不相干的事,風馬牛不相及。孟子曰:君子遠庖廚。可老子又云:治大國若烹小鮮??礃幼?,先賢對于中華料理還是略知一二的。這一點,我倒是很贊同老子的,只因我喜歡烹飪,個人認為,烹小鮮如治大國。
“春雨一夜,春筍一寸”,眼下正是品嘗春筍的最佳時節(jié)。民間素有“嘗鮮無不道春筍”的說法,春筍是一種低脂肪、高植物蛋白、少淀粉、粗纖維的健康食材。雖說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筍卻是一年里最鮮美的'筍。我想,恐怕再挑剔的胃口,也不能拒絕春天里最嫩、最鮮的春筍吧。油燜春筍,在江南,是家家戶戶都會燒的一道菜。春筍去外殼,去掉老根,洗凈切滾刀塊,入沸水鍋,焯水后撈出瀝干,熱鍋上油,油熱后,下焯好的筍塊煸炒,加料酒、生抽、老抽、白糖、鹽翻炒均勻,蓋上蓋燜4-5分鐘后,淋香油灑上蔥花起鍋即可,鮮咸而略帶甜味,對我而言,這道菜下飯絕對是一流的,從小到大百吃不厭。
春天的河鮮莫過于刀魚,無出其右了。刀魚有江刀、湖刀、海刀之分,排名第一的是江刀。清明節(jié)前的刀魚(所謂江刀),因回游產(chǎn)卵,處于長江入海口,淡水與海水交界處的偏上游,此處餌料非常豐富,所以肉質格外鮮嫩。家常做法,清蒸是比較適宜的,一是難度不高;二是最大程度保留了刀魚的原汁原味。刀魚去鰭、鰓,用筷子從鰓中絞出內(nèi)臟,洗凈;將刀魚入沸水鍋中略燙,去腥鎖汁;然后,整齊地放入盤中,將火腿末、筍片、冬菇片相間地排放在魚身上,加熟豬油、紹酒、蝦子、雞清湯、精鹽,再蓋上豬網(wǎng)油,放上蔥段、姜片,入蒸籠旺火蒸六分鐘取出,揀去蔥姜、網(wǎng)油,將盤中的汁水潷出,倒入鍋中,勾芡調(diào)味淋在魚身,最后撒上香菜末就成了。汁多肉嫩,異常鮮美,配上陳年的封缸酒,那是相當?shù)膼芤狻?BR> 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荒郊野外、田間地頭便是野菜的天下了。薺菜就是其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所謂吃了薺菜,百蔬不鮮。薺菜肯定是春天不可缺少的美味。按照家鄉(xiāng)的習俗,是包薺菜餛飩。先把野地挑回來的薺菜,揀好,洗凈,焯水,瀝水,切碎;香菇(干香菇,味更香)水發(fā)洗凈,切碎;然后加入豬肉糜,加胡椒粉、耗油、鹽、雞精、料酒,打一個雞蛋,順時針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始包餛飩了。餛飩包好,開水下鍋,輕輕地點水,滾上三滾就好了,撈起裝盤。熱騰騰的薺菜餛飩上了桌,用調(diào)羹舀起一個,送進嘴里,美美地咬上一口,春天的味道便在嘴里蔓延開來。
最愛春天的美食篇十四
上海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如糖醋排骨、小籠包、大閘蟹等……其中,是大閘蟹。
今天,奶奶從菜場上買回六只大螃蟹。瞧!它扁圓的身體,墨綠色的小眼睛,堅硬的外殼,十條長腿均勻地分布在身體的兩側。兩只大鉗子張牙舞爪地揮動著,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好像在說:“別碰我?!?BR> 奶奶熟練地將螃蟹洗刷后就放進蒸籠里隔水蒸了起來。一會兒,螃蟹的殼由青變紅,陣陣撲鼻而來的香氣,惹得我口水直流,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嘗。
奶奶剛端上螃蟹,我立刻挑了一個最大的。首先,我用力把蟹殼掰開,仿佛打開了一座寶藏,那金燦燦的蟹黃,閃著黃金般的光芒。來不及細細欣賞我就把殼里的蟹黃消滅得干干凈凈。接下來,我要品嘗蟹肉了。我把螃蟹一掰為二,那掛在肉上的蟹黃飽滿得“搖搖欲墜”,我生怕它掉下來,趕緊一口咬進嘴里。呀!真是人間美味。媽媽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笑著說:“吃慢點,小心吃到殼。吃螃蟹,我們得做個耐心的小吃貨”。蟹黃雖然鮮美,但蟹肉也不甘示弱。蟹肉白白嫩嫩,猶如菊花的花瓣,一絲一絲的。我把蟹肉蘸了點醋,滿嘴都是甜甜的味道,芳香四溢。最后輪到蟹腳了。我用剪刀把它們的兩頭去掉,然后用筷子從一邊穿過去,長長的蟹腿肉就乖乖地掉進我的嘴巴里,細細咀嚼,真是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