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語文教案大全(17篇)

字號:

    教案是為了指導教學過程,提供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等的一種工具。教案的評估應當客觀公正,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https://example.com/教案5
    元日語文教案篇一
    (蘇教版第七冊第七單元課文24《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
    教材簡析。
    這首詩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七單元課文24《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為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寫的是在陣陣鞭炮聲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出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征無限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的意思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意思。
    作為本冊教材的最后一篇課文,它被安排在《春聯(lián)》之后,正是因為《元日》一詩中寫到了春節(jié)有“新桃換舊符”的習俗,而且學本文時,春節(jié)將近,學生對此首詩不無親切感。通過本詩的教學,可增加學生對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爆”、“屠”、“符”三個生字,重點理解“屠蘇”與“曈曈日”的意思,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增加學生對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認識與熱愛。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熱鬧歡快的氣氛與詩人除舊布新的抱負。
    4、教給學生一點方法,適當拓展,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詩句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三、釋詩題四、自讀古詩,了解大意入詩境、悟詩情五、課外拓展七、布置作業(y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作者王安石。誰來向我們介紹一下詩人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進行小結(重點指出推行新政,為感悟詩情做鋪墊)1、板書課題“”什么意思?2、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特別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傳統(tǒng)風俗呢?過渡:那么,在一千年前的宋代,春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風俗呢?請大家自由讀讀古詩,看看你有什么收獲?(一)出示古詩(二)檢查自學效果1、指名讀,相機正音,教學生字“爆”、“屠”、“符”2、指導讀出節(jié)奏預設:學生不懂的詞:除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3、出示插圖,指名學生交流點撥:“千門萬戶曈曈日”從“千”與“萬”讀出了什么?古詩中形容某種事物或現(xiàn)象極多常用“千”、“萬”,回憶一下,我們課內外積累的古詩中有這樣的詩句嗎?千門萬戶逐漸演變?yōu)橐粋€成語,平時積累的這樣的成語有哪些?“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到春聯(lián)的演變(第一副春聯(lián))板書: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指導感情朗讀,你認為這首詩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小結:過年了,當然很快樂,除舊布新(板書),新的一年總是充滿新的希望嘛古人云:詩言志,想一想王安石為什么會寫這首詩?(從推行新政角度去理解)小結:古詩以極少的二三十字表達極為豐厚的內涵,所以我們讀古詩時,所以我們讀古詩時一定要了解寫作背景,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的理解詩意,體悟詩情。出示《梅花》開火車背誦課外積累的古詩(5人左右)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學生交流自由讀三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借助插圖了解大意自由讀一讀,哪些詞語不理解,四人小組交流,不會的大組交流在了解大意時將句子說通順、說完整(逐句說)說出自己所知道的這樣的古詩與詞語說說春節(jié)時有哪些風俗?借助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一下過春節(jié)時動人情景詩人對推行新政充滿期待、充滿信心,如果你是詩人,寫好這首詩后,你怎樣吟誦?練習背誦自由讀,說說這首詩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其他的詠物詩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很多,搜集其他描寫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
    元日語文教案篇二
    1.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3.課后作業(yè)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二十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yè)”中“我來試一試”。
    4、理解詩句的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氣氛。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春節(jié)家人年飯的照片,生字、詞卡片;過年時家中門上的對聯(lián)和一些有趣的春聯(lián)。
    古詩。
    討論、小組合作式。
    一、談春節(jié)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去年的春節(jié)嗎?那時的熱鬧,那時的親人相聚,那時火紅的對聯(lián)?
    (出示一組春聯(lián)和過年的畫面)。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看書上的插圖,看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生字游戲――教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教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教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預設: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教師: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屠童換符。
    3.指生朗讀全詩。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詩的意思)。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chuàng)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預設學生說話―――(感嘆句)(比喻句)(反問句)等。
    注意激發(fā)學生個性的感受,把學生生活中過年的景象予以再現(xiàn)。
    重點點撥――教師:“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個“總”字,把春節(jié)這一民族傳統(tǒng)文化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來,把你們家中的春聯(lián),還有你比較喜歡的春聯(lián)展示展示,看看這個“總”字,有著什么樣的含義。
    預設:家家戶戶、各有千秋、更新?lián)Q代、種類繁多、喜氣洋洋。
    (老師注意把學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歸納,并對學生的個性化體會予以鼓勵。)。
    教師:還有什么詞,
    能這樣傳神地表現(xiàn)節(jié)日的氣氛?(除、入、換、)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戶萬戶童童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來的?
    (1)指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jié)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指生背誦。
    元日語文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lián)。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lián)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生答:春節(jié)。
    2、孩子們,你們喜歡春節(jié)嗎?春節(jié)和平日有什么不同?
    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
    (一)解詩題。
    1、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2、齊讀課題。
    3、課題質疑:看到課題《元日》,你有什么問題?
    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個詞語?!霸铡本褪恰霸眴幔拷忉專涸褪堑谝?,起始的意識。元日指的是農歷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個節(jié)日---春節(jié)。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語寫在題目前面。(板書:春節(jié))。
    二、讀詩文。
    1、打開課文,讀一讀《元日》。注意,聽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第二,反復朗讀,一直讀到這首詩順口了,流利了為止。
    2、(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度,不要受到旁邊同學的影響,反復讀。)。
    (讀書一定要投入,就像你們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非常好。
    3、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孩子不著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嗎?請其他同學注意聽,看讀正確、清楚沒有?好,開始。
    4、讀得真好,字字落實。比如:屠蘇的蘇是平舌音,她讀準了嗎?總把的總也是平舌音,她也讀準了,聲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讀準了,這叫一絲不茍。真好。
    5、來,誰來教大家教再讀這幾個詞語(爆竹、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哪位同學再來讀讀這首詩。不但字正腔圓了,還有板有眼了。
    6、真好,大家一定聽出這首詩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了。來咱們一起來讀。
    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一起讀,后三個字,周老師讀。我讀題目和作何,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
    (再來,要投入,注意力要集中。)。
    7、好的,我們反過來,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要讀得想周老師這樣。題目和詩人還是我讀。準備。
    8、好極了,就是這個味道。我們再來(重復第一句)。
    三、明詩意。
    (一)談感覺,寫感受。
    1、詩,不但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
    高興。
    幸福。
    你把幸福寫下來。那是屬于他的感受。
    熱鬧。
    好的,把熱鬧寫下來。
    3、孩子們就這首詩讀出了自己特有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說是高興,有人說是幸福,有人說是熱鬧。
    (二)默讀詩,追感受。
    再比如讀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你會有幸福的感覺嗎?
    再比如,你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你會有熱鬧的感受嗎?
    那為什么你讀王安石寫的《元日》,你感覺不一樣呢?
    2、[出示全詩]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靜靜默讀詩句,用心細細去體會。周老師有個建議:請看大屏幕。
    (默讀)。
    3、點評,好,很多同學已經勾畫了,這說明你的感覺已經找到了落腳點。
    還有一些同學做得更好,不但畫了,還在旁邊寫下了批注,寫出了自己的感受。這說明他的感覺正在轉為自己的語言。
    (繼續(xù)默讀)。
    好極了,把筆放下。
    (三)抓風俗,談體會。
    風俗一:放爆竹:
    1、周老師想提一個問題:我們過年的時候都喜歡放鞭炮,古時候的人們也喜歡嗎?何以見得。請問那個詞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們了?(爆竹)。
    2、同學們想一想:爆竹怎么就是鞭炮呢?
    你怎么知道的?真會學習,聯(lián)系注釋理解,很好的學習古詩的方法。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火花,出聲響。
    3、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還要注意右邊下面不是水字。跟周老師一起,把這個詞語寫下來,你們寫在詩句下面。(板書:爆竹)。
    形容一下,除夕之夜,聽到了怎樣的爆竹聲?
    (火光沖天的,震耳欲聾的,噼里啪啦的,硝煙彌漫的,)。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來我們一起把它寫在詩句的右邊。(板書:熱鬧)。
    多過渡:宋代的春節(jié),人們喜歡放鞭炮。那他們還喜歡干什么呢?
    風俗二:喝屠蘇:
    1、 屠蘇是什么意思呢?
    2、宋代的人們?yōu)槭裁聪矚g在春節(jié)喝屠蘇酒呢?周老師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
    請看。
    (屠蘇,指古代春節(jié)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3、小結方法:孩子們,學習古詩,可以聯(lián)系插圖,聯(lián)系注釋,還可以借助工具書,網絡來幫助我們理解。
    4、你想象一下,春節(jié)的時候,有哪些人在一起喝屠蘇酒?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在說什么?
    5、從這一杯杯屠蘇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啊,這一杯杯祝福的酒,一杯杯慶賀團聚的酒,一杯杯香甜的酒。一杯杯斟滿幸福的酒。(學生寫,師板書:幸福)。
    7、入: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送入,吹入。暖是什么意思呢?
    8、同方討論:這“暖”僅僅指春風吹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嗎?還有什么意思?(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9、小結:柔柔的春風吹來,人們感受到了溫暖;新年到來,人們歡聚一堂,喝著屠蘇酒,說著祝福的話,心里感到了溫暖,感到幸福,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風俗三:換桃符:
    1、宋朝的春節(jié),人們還有什么風俗習慣?
    2、你怎么知道他們喜歡貼春聯(lián)呢?從哪個詞語知道的?
    (真會學習,抓住了關鍵詞,還聯(lián)系了注釋幫助學習。)。
    3、是的,我們的春聯(lián)就是從桃符發(fā)展過來的。請看大屏幕。
    4、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
    5、小結:一副副春聯(lián)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
    四、悟詩情。
    (一)說風俗:
    1、宋朝的春節(jié),人們喜歡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桃符。讓我們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
    2、除了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lián),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四人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3、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lián),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喜慶的春節(jié)讓我們感受到了節(jié)日的歡樂和熱鬧。
    (二)找變化。
    一歲月在變化,二天氣變暖,三換新符。
    2、其實啊,王安石的心情也在變化。
    (出示: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春佳節(jié),王安石不僅期待著新桃“換”舊符,他期待著更大的“變”,更深的“變”,期待著變革政治,變法圖強。他對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充滿了自信,充滿了期待。)。
    3、小結: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看到新的一年到來了,天氣變暖了,家家戶戶換上了新春聯(lián)了,多么高興呀。又想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實施,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因此,在這個春節(jié),王安石感到分外高興。
    (三)激情誦讀:(播放背景音樂)。
    1、吟誦。
    來孩子,開心地:爆竹聲中----。
    瞧,她搖頭晃腦的,讀出了詩句的味道。
    注意,看著大屏幕,讀下去。
    (2)當我們全家團聚,享受年夜飯的時候,你一定會幸福地吟誦-----。
    看她讀得多陶醉啊,是啊,吟誦詩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感情。
    2、背誦。
    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
    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四)總結學法: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
    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五、布置作業(yè)。
    小練筆:選擇春節(jié)里的一個快樂幸福的場面,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35、元日(春節(jié))。
    放爆竹熱鬧、
    幸福。
    喝屠蘇高興。
    溫暖。
    換新符變化。
    元日語文教案篇四
    1、會認2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屠”字,重點指導書寫“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圍結構。并正確讀寫“屠蘇、瞳瞳”詞語,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邊是日字。
    2、背誦課文。
    3、培養(yǎng)孩子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熱愛。
    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課件。
    1課時。
    第一課時。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春節(jié)的詩。
    師: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嗎?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嗎?
    師:對,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春節(jié)。(擴詞: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實語言基礎)。
    1、利用課件檢查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教師重點指導“屠”字。
    師:請大家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書空這個字。(一邊書寫一邊說明:半包圍結構)。
    2、師:學習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詩讀好。嘗試讀出詩的節(jié)奏。(指名學生讀古詩——范讀古詩——齊讀)。
    3、師:通過預習和初讀,我們知道詞語的意思,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并總結)。
    1、師:學習古詩不僅要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還要根據(jù)詩句的意思展開豐富的想象。古詩的每一句話都描繪了一幅畫面。請同學們把對字詞的理解帶到詩句中,練習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
    2、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同桌互相交流說說展現(xiàn)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呢。
    在學生理解“歲”字時,教師補充“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歲”的含義。)。
    3、交流、評議、完善。
    4、練習說話。
    師:你為什么從“屠蘇”感受到快樂呢?
    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大家迎著和煦的春風,一邊喝酒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師: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師:你能把這份快樂,這份溫暖讀出來嗎?
    師:剛才我們一邊讀詩句,一邊想畫面。(多媒體出示)看,五彩繽紛的禮花在天空中綻放;聞,到處都飄散著爆竹的硝煙味;聽,到處都洋溢著歡聲笑語。置身在這樣的情景中,你的心情會如何?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多喜慶??!下面請大家繼續(xù)用一邊讀詩句,一邊想畫面的方法讀后兩句。
    我們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聲中“來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課件出示)這里的“新桃”和“舊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嗎?(桃符就是春聯(lián))簡介“桃符”。
    1、師:默讀全詩,想一想全詩描寫了哪些場景。
    2、師: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的畫面,寥寥數(shù)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
    課件出示:當時的宋朝,百姓過著貧窮的生活。年輕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為人民造福。在49歲時,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積極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就在這一年春節(jié),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元日》。
    現(xiàn)在,你覺得王安石僅僅是在寫春節(jié)時熱鬧歡樂的場面嗎?他還期望什么呢?
    用一個成語來表示(辭舊迎新、除舊革新)。請你再來讀讀這首詩,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4、指導朗讀。
    誦讀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梅花》。
    板書設計:
    燃放爆竹。
    喝屠蘇酒。
    新——舊。
    元日語文教案篇五
    本文是象形識字課。課文中8個象形字都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漢字。其中,每個漢字配有一張圖片、一個古漢字,圖文并茂,形象地展現(xiàn)出象形字觀物取象、寓意于形的構字特點,也為學生識字提供了支架。從圖到古漢字,再到漢字,循序漸進的呈現(xiàn)方式,直觀展示了象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不僅能了解象形識字的方法,更能感受中國漢字的文化內涵。
    課后練習列舉了“兔、鳥、竹、羊、木、網”6個象形字,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學習基礎,運用觀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學習,進一步感受象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
    1.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圖畫與漢字的關系,認識“日、月”等8個生字,會寫“日、田”等4個生字和捺、點這兩個筆畫。
    2.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識記生字。
    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書寫“禾、火”等生字。
    本課8個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學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是翹舌音,教師要借助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方式,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拓展語境正音??梢龑W生聯(lián)系生活語境來認讀,在不同語境中讀準生字。如,“日”本義是指太陽,直接與太陽相關的詞有“日光、日出”等,根據(jù)“日”延伸表示時間的詞有“日記、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圖片認讀正音,如“沙石、鵝卵石”,了解用石頭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墻”等。
    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識記字形。(1)生活識字?!叭?、月、水、火、山、石、田”這7個漢字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有的學生學前已認識,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歷,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字,還可以讓會認的同學教大家認讀?!昂獭?,城里的孩子見過的不多,也較少單用,可以出示圖片來幫助理解。(2)字理識字。借助圖片,了解字義,識記漢字。本課圖文對應呈現(xiàn)的8個象形字結構比較簡單,在圖片的幫助下學生容易理解和識記。教學中可以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發(fā)現(xiàn)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在圖文對照中理解字義,結合字義識記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構字規(guī)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實物圖畫,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接著出示漢字“日”,根據(jù)圖片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陽”,“太陽”也可以用一個“日”字來表示。學有余力的話還可以出示“日”的字體的演變過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字義,識記字形。最后通過組詞等方式,在運用中進一步理解字義。(3)游戲識字??梢詫⑸?、對應的甲骨文漢字、圖畫分成3組,分發(fā)3組卡片,請學生找到相應的“朋友”,說說“朋友”間的相似之處,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與圖畫之間的聯(lián)系??梢愿嬖V學生,有一些漢字就是從圖變化而來的。我們看到字就可以想到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這些字就是象形字??梢杂檬熳纸M成新詞的方法,引導學生鞏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山、山地、田地、上山”。
    教學時要注意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動筆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的范字,注意寫在格子中間,養(yǎng)成少用橡皮擦的習慣。結合“日、田、禾、火”的書寫,引導學生認識筆畫捺、點,可先用卡片認識筆畫并指導寫法。“日”與“田”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在字形上的區(qū)別?!叭铡闭L,上下一樣寬;“田”寬扁,上大下略小。
    教師可以根據(jù)歸類朗讀課文。教師帶讀時,可以在行與行之間留有停頓,也可以采用師生接讀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這些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本課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漢字。教學時,在學生充分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漢字與圖畫的關系,從而理解字義;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說說在哪兒見過這些字;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組成詞語說句子。在運用中進一步鞏固識字效果。如:日--日出--媽媽帶我看過海上日出;月--月兒--彎彎的月兒像小船。還可以在同一個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兩個字,體現(xiàn)兩者的關系,如:田里的禾苗綠油油的;山上有一塊光滑的大石頭。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1.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圖畫和漢字的關系,認識“日、月”等8個生字。
    2.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體會象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體會學習漢字的樂趣。
    1.教師發(fā)給每一名學生一張寫有本課生字的紙條,讓學生在紙上圈畫出認識的字,讀一讀,再把認識的字讀給同桌聽。
    2.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師:同學們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呢?(提示:平時上學途中在廣告牌上看到的,在書上看到的,在電視上看到的……)。
    3.課件出示與“日月水火”對應的象形圖片。師:同學們能猜出下面這些是什么字嗎?
    圖片展示師:這幾個字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字都不一樣,是象形字。什么是象形字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出示課題--《日月水火》)。
    1.學習“日”字。
    (1)課件出示“日”字演變過程。
    內容提示師:比較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從古至今,“日”字經過了很多變化。外面的輪廓就是太陽的外形,中間一橫表示太陽的光芒。像“日”這樣,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的方法,就叫象形造字法,用這種造字法造出的字就叫象形字。象形字來自于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2)學生觀察演示,明白“日”的基本含義。(提示:“日”表示天上的太陽)。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掌握“日”的讀音。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口頭給“日”組詞,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師:說起“日”,同學們想到了哪些詞語呢?(提示:紅日、日出、落日、日光,這些“日”指太陽;日子、日期、日歷、星期日,這些“日”指時間)2.學習“月”字。
    (1)課件出示“月”字演變過程。
    內容提示(2)學生觀察演示,明白“月”的基本含義。(提示:“月”表示天上的月亮)。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掌握“月”的讀音。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口頭給“月”組詞,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師:說起“月”,同學們想到了哪些詞語呢?(提示:月光、月亮、圓月、明月、日月)。
    (5)師:月球繞地球轉一圈約30天,被稱為一個月。中秋節(jié)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每到中秋節(jié),我們會吃月餅。月餅象征著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
    3.過渡:我們認識了“日”和“月”,知道它們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還可以表示時間。接下來,讓我們繼續(xù)學習其他生字。
    1.學習“水”字。
    (1)課件出示“水”字演變過程。
    內容提示師:甲骨文的“水”很像流動的水?!八钡谋玖x指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2)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圖畫與水流相似的地方。
    (3)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組詞,指名說,指導讀好翹舌音。
    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江里的水是(江水),河里的水是(河水),湖里的水是(湖水),海里的水叫海水,平時我們喝的水是(開水)。
    2.學習“火”字。
    (1)課件出示“火”字演變過程。
    內容提示(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畫和“火”字相似的地方。
    師:看到這個字,仿佛看到熊熊燃燒的烈火,火苗有高有低,好像在跳舞?!盎稹钡谋玖x就是指火焰。
    (3)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組詞,指名說,及時正音。
    師:比如,我們說一個人脾氣不好,會說他脾氣(火暴);說一個人的速度像大火熊熊燃燒時那么快,叫(火速)。
    3.學習“山、石、田、禾”。
    (1)出示“山、石、田、禾”的漢字和象形圖片,同桌合作,將漢字和相應的象形圖片配。
    內容提示山:古人根據(jù)山的形狀和特征造了這個字。后來為了書寫方便,人們把彎曲、傾斜的筆畫拉直,就成了我們今天學的“山”字。
    石:橫、撇是山坡的樣子,“口”就是山上滾下的石頭的樣子。
    田:本義是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禾:字形像一棵小苗,秋天植物豐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個“撇”就是“禾”。
    (4)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這4個生字,你們認識這些圖片嗎?(課件出示圖片)。
    圖片展示(5)學生聯(lián)系生活組詞、說話。
    4.同學們認識這些象形字了嗎?這兒有一首象形字兒歌,讓我們邊讀邊把它補充完整。
    內容提示。
    (日)字像太陽,(月)字像月亮。
    (水)字像水流,(火)字像火苗。
    (山)字三座山,(石)字像石塊。
    (田)字像田地,(禾)字像禾苗。
    練習設計。
    元日語文教案篇六
    教導方向:
    1、可能正確、熟練、有情感地朗誦和背誦古詩《元日》。
    2、學會9個生字。明白詩中重點的詞義,明白詩句主要意思。
    3、想象詩歌意境,理解詩情面緒。感悟“詩言志”的表達要領,開頭掌握學習古詩的要領。
    4、學會使用網絡查找資料,依靠信息,自主學習。
    教導經過;
    一情境引入。
    二自由讀古詩邊讀邊圈畫出生字,可以借助課后生字的拼音,也可以問一問同桌。
    三卡片出示生字;爆,余,除,屠,新,換,舊,付,符。開火車讀哪一組讀的正確,就仿照鞭炮的聲音:怦啪,有錯字就仿照啞炮的聲音:嗤。然后大眾幫她把錯字訂正過來。
    四指讀古詩。
    五老師這里尚有一些詞語,有的可不是書里的,你能會讀嗎?不會也沒相關,老師可以幫助你,出示詞語:(課件出示)。
    迎春新年歡樂爆仗。
    紅燈秧歌守歲除舊迎新。
    屠蘇換桃符瞳瞳日眉開眼笑。
    年年多余。
    自由練讀,指讀,齊讀。
    l六再來讀這首詩說一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七情感朗誦,跟手勢讀。
    八男女生角逐讀。
    九古詩新唱。
    十一提起過年,真有說不完的話題,你還知道哪些年的針言,對聯(lián)可能故事嗎。
    十二總結;本年是牛年,來歲是虎年,讓我們一同期盼虎年的到來:
    板書:元日。
    (宋)王安石。
    解詩題 放爆仗。
    讀詩文 喝屠蘇。
    明詩意 迎紅日。
    悟詩情 換新符。
    元日語文教案篇七
    今天帶孩子們學習了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元日》,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教學。
    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入手:同學們一定喜歡過年,那你們在過年時最喜歡做什么?學生有說放鞭炮的,有說穿新衣的,有說吃好東西的,有說走親戚的……學生的情緒被帶動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古時候人們是怎樣過年的嗎?想。這樣很快轉入正題。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聯(lián)想的什么?2)古人過年有哪些風俗?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氣氛?3)結合作者簡介想一想結尾一句有沒有更深的含義。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句所表現(xiàn)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思想感情,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但總覺得是在牽著學生走,沒有讓學生真正讀懂學會。因此,我們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會學生質疑問題,啟發(fā)學生質疑,教學問題應從學生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就處于主動地位。我們不能滿足于給學生設計好的問題,應鼓勵學生敢問,還要教學生會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一周的教學工作結束了,在這五天的學習時間里,我?guī)ьI一年級五個班,二年級五個班的學生,學習了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元日》這首詩。由于年級跨度大,班級學生素質情況不同,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了很多收獲和反思。
    首先,我在備課時一、二年級準備了一套教案,教學實踐中反饋回來的信息表明,這套教案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適用的。我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由教師在講讀古詩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如:詩題“元日”是什么意思?“爆竹聲中一歲除”一句中的“一歲除”是什么意思?“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句中的“屠蘇”是什么東西?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教材的注釋中都有解釋,提出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己領會古詩的字面意思,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一教學設計在帶領二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時,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一開始提出問題:“元日”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猜測說是“元旦”,有的學生很著急,卻不知道該去哪里找答案。這時,我及時提醒學生,仔細閱讀古詩后面的注釋。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積累,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很快,細心的同學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要求回答問題……接下來的問題,無需我再多說,學生很自然的主動到教材后面的注釋里尋找答案。我發(fā)現(xiàn)有些由學習主動性的學生還用筆把找到的答案畫上橫線標示出來,我受到啟發(fā),馬上推廣這一經驗,引導學生拿起手中的筆,標示出自己通過閱讀找到的知識點。這樣,既強調了閱讀的效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學習的好習慣,為以后到小學高年級段做學習筆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真是教學相長,聰明的學生給了我意想不到的啟迪。
    但是,這一教學思路,在帶領一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時,卻遇到了阻力,因為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夠,自主閱讀的能力相對來說較低,我用于二年級同樣的方法提出問題,很多學生雖然在詩后的注釋中找到了相關的答案,但卻因為好多字不認識,讀不通,不敢舉手回答。有個別的雖然舉手了,卻因讀錯了字而得不到正確的答案,于是,我及時地調整了了課堂上引導的方式。由學生自己閱讀尋找答案并舉手回答,變?yōu)閷W生根據(jù)教師的領讀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提示下,比較準確地找到答案,并能通過跟讀,回答問題了。
    在指導一年級學生賞析古詩時,我則偏重了字詞的認讀。在教會學生發(fā)音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手打著拍子(動手),大聲朗讀(動口),自主閱讀,標示找到的問題答案(動眼、動腦),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上,手舞足蹈的誦讀古詩。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是巨大的。新課標下的古詩賞析課,應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應再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充分的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圓滿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任務,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元日》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描寫新春佳節(jié)到來之際的一首頗為世人傳頌的詩歌。本課的教學我旨在讓學生感受新春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情景,人們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感受,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來進行渲染,進行教學:
    這些膾炙人口的春聯(lián)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入了那個歡樂祥和的氛圍當中。在進行《元日》的教學中,我大量的引導學生們聯(lián)系春聯(lián)的學習內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繪的歡樂喜慶的氛圍,課文之間很好地進行了融會貫通,效果很好。
    (2)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春節(jié),對于學生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jié),總是會浮現(xiàn)許許多多幅美好歡樂的畫面,因此在學習“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古詩時,我提問:你們放過鞭炮嗎?誰來說說你們當時放鞭炮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呀?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邊,哥哥姐姐們小心翼翼的去點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時候火光沖天,大家又笑又跳,開心極了……這些生活的場景通過古詩再次讓學生們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歡樂,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了詩句,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反過來加深擴大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相得益彰。
    (3)結合拓展內容進行教學。當古詩學完之后,我們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幾首描寫歡度佳節(jié)的情景的古詩,“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边@樣的詩句又擴大了學生們的理解視野,加深了他們的理解,對元日這首詩歌理解更深了。
    元日語文教案篇八
    一、談話導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一首給大家聽聽?
    2、對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從大家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這座寶庫,再領略兩首古詩的美妙情境。
    1、讀——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1)自由朗讀,讀準詩題、作者、讀通每一句詩。
    (2)抽生讀,檢查字音及停頓情況。
    (3)將整首詩讀得正確、流利。
    2、看——圖文結合,畫中會意。
    (1)仔細觀察圖畫,然后再讀讀古詩,從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議——探究協(xié)作,讀中悟情。
    (1)以小組議議,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沒有讀懂。
    (2)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重點指導:屠蘇、瞳瞳日、新桃、舊符。
    (3)說說詩句的意思。
    4、評——多元評價,品析美讀。
    (1)讀出你的感悟,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2)教師相機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3)古詩賽讀,師生互評。
    5、誦——積極展示,深情誦讀。
    采用“對詩”、“詩句接龍”等形式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作業(yè)超市:
    1、收集王安石的詩,讀一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背誦。
    2、收集柳宗元的詩,讀一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背誦。
    3、收集課外你喜歡的古詩,試著理解。
    4、模仿古詩自己也寫一首。
    元日語文教案篇九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背誦古詩。
    2、理解“屠蘇”、“瞳瞳”等詞語意思,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詩句所描繪的熱鬧、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感受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詩人除舊布新的信心。
    一、激趣導入,揭示詩題。
    1、音樂導入,引出春節(jié):播放音樂《恭喜恭喜》。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揭示詩題,理解詩題。
    根據(jù)課文注釋,我們知道元日指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出示字典中“元”字義,明確“元”是開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今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他主寫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王安石的腳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出示自讀提示:大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相機正音。注意讀準后鼻音“聲”、翹舌音“除”、平舌音“蘇”。
    3、學習生字詞。
    (1)點燈籠游戲:“爆竹屠蘇瞳瞳舊符”
    老師帶來了幾個節(jié)日的燈籠,快去點亮它們吧!如果點亮了,就請同學們大聲跟讀。
    (2)猜燈謎:
    后來者居上—屠。
    辦字頭上一顆草—蘇。
    一人一寸高,竹影頭上搖—符。
    (3)指導書寫“符”,生練習書寫。
    4、多種形式朗讀,讀出節(jié)奏。
    出示朗讀節(jié)奏,師范讀,生跟讀。齊讀。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呢?
    生交流匯報,師總結:吃年夜飯、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貼春聯(lián)、穿新衣、包餃子、收壓歲錢、拜年、祭財神、放煙花爆竹。
    2、借助注釋想一想:這首詩中描寫了春節(jié)的哪幾個畫面?
    放爆竹、飲屠蘇、迎朝陽、換桃符。
    3、“爆竹聲中一歲除”
    出示“爆竹”資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fā)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fā)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jié)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頻鞭炮聲)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口都響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那聲音震耳欲聾,那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場景給你怎樣的感覺?(生:熱鬧,高興……)還有哪個詞可以表示人們當時的心情?(生:興奮,幸福,開心,歡樂……)誰能用歡樂的語氣給我們讀一讀這一句詩(指生讀)。
    4、“春風送暖入屠蘇”
    出示“屠蘇”資料:屠蘇酒,是中國古代春節(jié)時飲用的一種藥酒,又名歲酒。相傳農歷正月初一飲屠蘇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醫(yī)孫思邈發(fā)揚光大的。飲用屠蘇酒,要按照先幼后長的順序,原因是小孩過年又長一歲,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又少了一年的生命,遲一點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
    喝完屠蘇酒,不僅身暖,心也暖,帶著暖意齊讀這句詩。
    5、“千門萬戶曈曈日”
    借助圖片加注釋理解“曈曈”
    (出示圖片)這樣的太陽,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生:溫暖,日出)。
    其實在詩人心中這一輪緩緩上升的微光不僅僅是溫暖的太陽,更多指的是詩人的內心,這一輪紅日象征著新生活的開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萬戶的人們都迎著這旭日的光輝在那興高采烈地換上新的春聯(lián),這又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賽讀讀出希望。
    6、“總把新桃換舊符”
    視頻了解“桃符”。
    說一說:你幫家里換過春聯(lián)嗎?換春聯(lián)有什么含義?
    7、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領悟詩情。
    其實,詩人寫《元日》,并不僅僅是寫春節(jié)熱鬧喜慶的場面。當時王安石擔任宰相,積極推行新政,想讓國家更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變法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一批人的極力反對。他堅信舊的制度總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這春風一樣吹進千家萬戶,能像這朝陽一樣充滿照耀千門萬戶。
    配樂讀:
    此時,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聽到爆竹聲劈里啪啦不絕于耳,讀——爆竹聲中一歲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著春風飲屠蘇,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看到一輪新日照耀著千家萬戶,讀——千門萬戶曈曈日;
    看到人們在晨光熹微中換春聯(lián),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一派歡樂祥和、萬象更新的景象,讓王安石對變法充滿了希望,內心充滿了喜悅。讓我們齊讀古詩,會背的同學試著背一背,讀出詩人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讀詩句,猜傳統(tǒng)節(jié)日。
    同學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還是現(xiàn)在,我們過春節(jié)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叫法不一樣而已,古時候叫“元日”,現(xiàn)在叫“春節(jié)”,桃符衍變成現(xiàn)在的春聯(lián)。其實春節(jié)最早開始于4000多年前。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承載著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古至今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星锕?jié)。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七夕節(jié)。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宋绻?jié)。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jié)。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春節(jié)的古詩、故事、諺語。
    七、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飲屠蘇。
    迎朝陽。
    換桃符。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元日》,并理解詩句大意。
    2、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學生活動方案教師導學方案導入環(huán)節(jié)。
    學生說說過年時會做什么事。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展示點評環(huán)節(jié)。
    學生說說對詩人王安石的了解。
    學習生字詞。
    自由讀詩歌,畫出不會讀的詞語。
    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生字詞,其他小組幫忙解答。
    小組pk讀古詩。
    學生點評。
    理解題目以及詩句大意。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古詩,畫出不理解的詞的意思。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不理解的詞的意思。
    3、小組討論交流,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題目以及詩句的意思。
    4、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1.自主完成練習.
    2.在老師展示其他同學作業(yè)時,認真傾聽。
    1、小組討論、班內交流。
    2、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收獲。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一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背誦古詩。
    2、理解“屠蘇”、“瞳瞳”等詞語意思,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詩句所描繪的熱鬧、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感受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詩人除舊布新的信心。
    1、音樂導入,引出春節(jié):播放音樂《恭喜恭喜》。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揭示詩題,理解詩題。
    根據(jù)課文注釋,我們知道元日指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出示字典中“元”字義,明確“元”是開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今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他主寫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王安石的腳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
    1、出示自讀提示:大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相機正音。注意讀準后鼻音“聲”、翹舌音“除”、平舌音“蘇”。
    3、學習生字詞。
    (1)點燈籠游戲:“爆竹屠蘇瞳瞳舊符”
    老師帶來了幾個節(jié)日的燈籠,快去點亮它們吧!如果點亮了,就請同學們大聲跟讀。
    (2)猜燈謎:
    后來者居上—屠。
    辦字頭上一顆草—蘇。
    一人一寸高,竹影頭上搖—符。
    (3)指導書寫“符”,生練習書寫。
    4、多種形式朗讀,讀出節(jié)奏。
    出示朗讀節(jié)奏,師范讀,生跟讀。齊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呢?
    生交流匯報,師總結:吃年夜飯、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貼春聯(lián)、穿新衣、包餃子、收壓歲錢、拜年、祭財神、放煙花爆竹。
    2、借助注釋想一想:這首詩中描寫了春節(jié)的哪幾個畫面?
    放爆竹、飲屠蘇、迎朝陽、換桃符。
    3、“爆竹聲中一歲除”
    出示“爆竹”資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fā)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fā)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jié)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頻鞭炮聲)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口都響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那聲音震耳欲聾,那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場景給你怎樣的感覺?(生:熱鬧,高興……)還有哪個詞可以表示人們當時的心情?(生:興奮,幸福,開心,歡樂……)誰能用歡樂的語氣給我們讀一讀這一句詩(指生讀)。
    4、“春風送暖入屠蘇”
    出示“屠蘇”資料:屠蘇酒,是中國古代春節(jié)時飲用的一種藥酒,又名歲酒。相傳農歷正月初一飲屠蘇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醫(yī)孫思邈發(fā)揚光大的。飲用屠蘇酒,要按照先幼后長的順序,原因是小孩過年又長一歲,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又少了一年的生命,遲一點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
    喝完屠蘇酒,不僅身暖,心也暖,帶著暖意齊讀這句詩。
    5、“千門萬戶曈曈日”
    借助圖片加注釋理解“曈曈”
    (出示圖片)這樣的太陽,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生:溫暖,日出)。
    其實在詩人心中這一輪緩緩上升的`微光不僅僅是溫暖的太陽,更多指的是詩人的內心,這一輪紅日象征著新生活的開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萬戶的人們都迎著這旭日的光輝在那興高采烈地換上新的春聯(lián),這又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賽讀讀出希望。
    6、“總把新桃換舊符”
    視頻了解“桃符”。
    說一說:你幫家里換過春聯(lián)嗎?換春聯(lián)有什么含義?
    7、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領悟詩情。
    其實,詩人寫《元日》,并不僅僅是寫春節(jié)熱鬧喜慶的場面。當時王安石擔任宰相,積極推行新政,想讓國家更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變法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一批人的極力反對。他堅信舊的制度總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這春風一樣吹進千家萬戶,能像這朝陽一樣充滿照耀千門萬戶。
    配樂讀:
    此時,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聽到爆竹聲劈里啪啦不絕于耳,讀——爆竹聲中一歲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著春風飲屠蘇,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看到一輪新日照耀著千家萬戶,讀——千門萬戶曈曈日;
    看到人們在晨光熹微中換春聯(lián),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一派歡樂祥和、萬象更新的景象,讓王安石對變法充滿了希望,內心充滿了喜悅。讓我們齊讀古詩,會背的同學試著背一背,讀出詩人的心情。
    讀詩句,猜傳統(tǒng)節(jié)日。
    同學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還是現(xiàn)在,我們過春節(jié)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叫法不一樣而已,古時候叫“元日”,現(xiàn)在叫“春節(jié)”,桃符衍變成現(xiàn)在的春聯(lián)。其實春節(jié)最早開始于4000多年前。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承載著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古至今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星锕?jié)。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呦?jié)。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jié)。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元宵節(jié)。
    搜集有關春節(jié)的古詩、故事、諺語。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飲屠蘇。
    迎朝陽。
    換桃符。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二
    《元日》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在其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的作品。此首七言絕句介紹了古時候人們過新年的風俗,描寫了新春佳節(jié)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fā)精神。整首詩篇幅短小,內容除個別古詞外,較為淺顯易懂。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較為熟練地通過自主閱讀資料來疏通、理解詩句的意思,并且課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預習工作。
    針對文本特點與學生學情,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首先,我通過欣賞春節(jié)音樂的方式激趣導入,讓學生們說說“從音樂聲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氣氛?”來引出古詩題目,在板書課題時,我著重強調“元”字的理解,通過出示字典上關于“元”的六種解釋,讓學生們自己對照意思,選擇出《元日》中的“元”是第一、最初的意思,從而順理成章地解題,“元日”便是春節(jié)。解題之后,我便開始教給學生們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朗讀。通過自由朗讀后指名讀,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從而發(fā)現(xiàn)朗讀古詩需要注意停頓與節(jié)奏才能讀出古韻,用斜線的記號把古詩的停頓標出。其次,我便讓學生嘗試去讀懂故事,遇到難以解決的字詞理解要在書上做好記號。接著,我以每一行詩先讀、再交流難懂的字詞、接著連起來說說意思、最后想象畫面、分析這幅畫面帶給你怎么樣的感受的形式來開展理解詩意的教學。如“爆竹聲中一歲除”一句,先指名讀,其次有學生提問“‘一歲除’中的‘歲’和‘除’是什么意思?”,接著有預習充分的學生便回答“除”是“去”的意思,我在一旁補充:也有交替、改變的意思。而這邊的“歲”我引導學生回想《春聯(lián)》一文中的一副對聯(lián):“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边@里面“辭舊歲”對“賀新年”,“歲”對“年”,顯然“歲”就是年的意思。那么,如此分析下來,整個一行詩很多學生都能把意思完整地說出來了,最后,我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耳邊就是“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在這樣的聲音中,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悄悄地過來了。學生們都感受到了歡樂、熱鬧的氣氛,我適時進行板書。以下的三行詩我便用相同的方法教學,其中也拓展了一些關于古代“爆竹”的來歷、飲屠蘇酒的故事來使學生們更徹底地理解古代的過年習俗。分析完整首詩的意思,我便請同學們三個字概括古時候人們過春節(jié)的風俗,有的學生在“放鞭炮”和“燃爆竹”之間猶豫搖擺,經過討論斟酌,我與學生們一致認為“燃”字更有古意,而引用原文中的“爆竹”一詞也更貼合詩意,就在字詞的反復推敲下,我與學生一起概括出古人過年的三大風俗:“燃爆竹”、“飲屠蘇”、“換桃符”。接著,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之后一起分享交流。然后,我引導學生學習古詩還需讀懂詩人在字里行間想表達的感情,這就要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我采用直接出示資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理解,發(fā)現(xiàn)王安石是在擔任宰相推行新政時創(chuàng)作《元日》的,結合當時背景,很快就能感受到詩人此刻高興、激動、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心境。課堂的最后,我讓學生積累了王安石另外兩首十分著名的古詩進行古詩的課外拓展,分別是《梅花》和《泊船瓜洲》。
    通過《元日》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習古詩最重要的是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概括而言就是解題、讀通、讀懂、讀到詩人心里去。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我反復地強調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希望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对铡返膬热葸€是很簡單的,個別詞語的意思我采用出示小資料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從而鍛煉他們對資料的提煉與理解能力。最后,在處理教學時間安排上我出現(xiàn)了時間不夠的情況,經過反思,我認為問題出在最后引入作者的介紹與寫作背景的引入上面,這一部分我講得過于詳細了,假若能處理得簡單干脆一點,整節(jié)課的時間會是恰好的,而對于學生的理解、吸收也會是適量、合理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三
    2、對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從大家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這座寶庫,再領略兩首古詩的美妙情境。
    1、讀——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1)自由朗讀,讀準詩題、作者、讀通每一句詩。
    (2)抽生讀,檢查字音及停頓情況。
    (3)將整首詩讀得正確、流利。
    2、看——圖文結合,畫中會意。
    (1)仔細觀察圖畫,然后再讀讀古詩,從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議——探究協(xié)作,讀中悟情。
    (1)以小組議議,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沒有讀懂。
    (2)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重點指導:屠蘇、瞳瞳日、新桃、舊符。
    (3)說說詩句的意思。
    4、評——多元評價,品析美讀。
    (1)讀出你的感悟,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2)教師相機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3)古詩賽讀,師生互評。
    5、誦——積極展示,深情誦讀。
    采用“對詩”、“詩句接龍”等形式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四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靶绿覔Q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學生分析。
    由于四年級學生的特點,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還沒有形成,注意力不能穩(wěn)定持久,具體形象思維為其主要思維特點,學習還以近期娛樂目標為主,缺乏理性思考。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師生情感交流,教學中我以合作學習和聯(lián)系生活教學策略為指導思想,使學生手、腦、口并用,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主動參與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3、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處理思路。
    1、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2、處理思路。
    (1)、為了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我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3)、教學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學習,學習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詩,一次學習,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背詩導入。
    1、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廣為流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板書課題)。
    2、點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節(jié)。
    3、在這一天,你會做些什么?(交流)齊讀課題。
    5、生交流。師結:對,誦讀理解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我們學好古詩,首先就要讀好它。出示:(一讀: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自由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詞釋義。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譯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簡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疤曳笔且环N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靶绿覔Q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2]下一頁。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歷進士。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tǒng)治力量,以防止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zhàn)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 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列寧曾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詩,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詞風格獨特,洗凈五代鉛華,開啟豪放派的先聲。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求正所以經世務”,設置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fā)新政理論。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子注》若干條。
    名句賞析。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BR>    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jié)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合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貼有門神的新桃符。作者擇取了這些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xiàn)了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宋人特別喜歡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哲學觀點。王安石此是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fā)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還能體現(xiàn)出他的執(zhí)政態(tài)度。
    賞析一:
    此詩描寫春節(jié)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jié)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jié):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xiàn)出年節(jié)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jié)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屠蘇,指古代春節(jié)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這兩句是說:在爆竹的響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喝著過節(jié)的屠蘇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經來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fā)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翱偘研绿覔Q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shù)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其實,這首詩表現(xiàn)的意境和現(xiàn)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guī)律。
    賞析二: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疤曳笔且环N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靶绿覔Q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賞析三。
    歌頌春節(jié)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tǒng)習俗來渲染春節(jié)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現(xiàn)在貼桃符的人少了,多數(shù)人把桃符換成了春聯(lián),但過年放鞭炮、喝酒的習俗還在民間廣為流傳達室。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是非常悠久的。這首詩也就具有傳統(tǒng)美的品格。當然,現(xiàn)在大城市人太多,從空氣的清潔和防火等方面考慮,并不提倡鞭炮。
    上一頁[1]。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元日》這首詩。
    2、過程與方法:學會3個生字,感悟詩中重點的詞義,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想象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教學難點:讓學生想象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
    1、練習卡。
    2、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談話,視頻圖片展示春節(jié)的喜慶場面。
    2、提問:春節(jié)是個很隆重的節(jié)日,你覺得最有意思、最開心的事是什么?
    1、知作者、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2、今天就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古詩《元日》。
    1、通過預習,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嗎?學生簡介。
    2、師補充王安石相關資料。
    3、理解題目《元日》,解釋“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師明確: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開始,一個季節(jié)(春季)的開始,一個月的開始(農歷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稱為“三元”。
    5、“元日”和元旦節(jié)是同一天嗎?指導區(qū)別“元旦節(jié)、元日”。
    1、指名大聲、準確讀古詩。
    2、多種方式認讀生字詞。
    3、教學生字。
    先指導識記“爆、屠、符”的字形,再讀帖指導美觀書寫。
    4、臨帖描紅,書寫生字。
    5、書寫展示,,同桌評價,自我修訂。
    1、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讀古詩。
    2、劃出不理解的字詞,相互交流。
    3、閱讀“資料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1、詩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讀詩的前一句,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抓?。罕瘛⑼捞K,體會春節(jié)時人們的快樂、高興場面。
    4、抓?。簳訒尤?、新桃、舊符,理解初升陽光普照千家萬戶的吉祥場面。
    5、試背古詩。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飲屠蘇。
    喜慶換舊符、貼新桃。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六
    1、學習本課得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得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得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得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得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詩句得意思,提出不懂得問題。
    指導學生了解詩句得意思,說說自己得理解。
    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1、同學們,快要放假了,能想起來每年放假咱們在家里過得最大、最熱鬧得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春節(jié))。
    2、說一說,你們家里都是怎樣過節(jié)日得?(指名結合自己得生活實際自由反饋)。
    3、教師板書課文,解釋課文。(元旦就是元旦得意思)。
    二、學生自讀,讀通古詩。
    1、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結合生字得認讀,自讀古詩。
    3、同學間互相檢查讀。
    4、指名讀一讀,其他評價。
    5、集體讀一讀,教師根據(jù)學生讀得情況適當點評。
    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得方式讀一讀。
    三、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名讀,然后再交流讀。
    3、教師指導,強調要點。
    4、互相交流識記生字得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詩意。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得內容,感知元日熱鬧得景象。
    2、課文中是怎么寫得呢?再讀古詩。
    3、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字典,結合圖說說古詩得意思。
    4、集體反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得話說說大概得意思就可以了)。
    備注:在學生理解詩句得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得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得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過春節(jié)得時候,你們得心情怎樣?為什么?(感情春節(jié)快樂、幸福、熱鬧得場面)。
    2、你們最喜歡春節(jié)里得什么節(jié)目?為什么?
    3、討論:到底還要不要辦春節(jié)晚會。(學生各抒己見)。
    附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熱鬧、歡快。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語文教案篇十七
    2、對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從大家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這座寶庫,再領略兩首古詩的美妙情境。
    1、讀——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1)自由朗讀,讀準詩題、作者、讀通每一句詩。
    (2)抽生讀,檢查字音及停頓情況。
    (3)將整首詩讀得正確、流利。
    2、看——圖文結合,畫中會意。
    (1)仔細觀察圖畫,然后再讀讀古詩,從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議——探究協(xié)作,讀中悟情。
    (1)以小組議議,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沒有讀懂。
    (2)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重點指導:屠蘇、瞳瞳日、新桃、舊符。
    (3)說說詩句的意思。
    4、評——多元評價,品析美讀。
    (1)讀出你的感悟,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2)教師相機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3)古詩賽讀,師生互評。
    5、誦——積極展示,深情誦讀。
    采用“對詩”、“詩句接龍”等形式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1、收集王安石的詩,讀一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背誦。
    2、收集柳宗元的'詩,讀一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背誦。
    3、收集課外你喜歡的古詩,試著理解。
    4、模仿古詩自己也寫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