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用于指導教師進行教學的文字材料。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具體,以及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一
1、教育兒童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2、幫助幼兒了解蛀牙蟲的危害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
3、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歌曲錄音帶、牙齒模型(一個完好的,一個齲齒的)、牙刷、一條毛巾。
一、觀察模型,引起幼兒興趣。
1、看牙齒模型,引導幼兒觀察后說一說;牙齒怎么了?讓幼兒知道有了蛀牙就會牙疼。
2、請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會有蛀牙?有了蛀牙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蛀牙?
教師小結:要保護牙齒的健康,就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少吃甜食、睡前不吃食物等。
二、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師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先從上往下刷,再從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干凈。
2、幼兒集體練習刷牙方法。
三、學唱歌曲《蛀牙蟲》。
1、師示范演唱一遍。
2、師分句教唱歌曲,幼兒分句學唱。
3、運用各種形式學唱歌曲,如:唱給蛀牙蟲聽,和老師比賽等。
4、幼兒集體演唱歌曲。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要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由于許多幼兒都有保護牙齒的常識,所以本次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紀律也很好,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詳細復述。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叩、妃、陛、骯”
4個生字。
3、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領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圖報答。
的品質,遣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投影。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你們見過九色鹿嗎?聽過關于它的故事嗎?
2、提示課題:九色鹿。
二、初讀課文。
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問指導。
三、檢查自學效果。
指名讀生字。
重點理解以下詞語。
奴仆起誓發(fā)財恩將仇報。
斥責濫殺無辜背信棄義靈魂皇榜。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叩、妃、陛、骯”4個生字。
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領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圖報答的品質,遣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童話--《九色鹿》齊讀課題。
激趣:你們見過九色鹿嗎?聽過關于它的故事嗎?
學生聽完后交流。板書:調達。
二、指名試述故事,結合出示圖示。
讀故事。
()的九色鹿。
()的調達。
《九色鹿》的故事一定激起了你的愛恨之情,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四、課外閱讀。
請利用課余時間閱讀:
《格林童話選》。
《安徒生童話選》。
《伊索寓言》等書,
并從中領悟為人處事的道理。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三
《四季的腳步》是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選學課文,這是一首介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變化的詩歌。它以擬人的寫法,抓住四季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詩語言親切,句式相似,情感濃烈,讀起來瑯瑯上口,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好教材。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及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詩歌是教學的重點;了解四季的特征是教學的難點。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四季景色的小詩——《四季的腳步》,請大家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題目(師板書,強調“腳步”的筆畫)。
2.讀了課題,你們最想知道什么?(板書:“春夏秋冬”)還有什么問題?
3.是呀,動物有腳,人有腳,四季的腳步到底是指什么?讀懂了詩歌,你們就會找到答案。
1.請大家自由放聲讀讀詩歌,注意讀書要求,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字音。
1.字音讀準了,請大家合上書看屏幕,再放聲讀讀詩歌,注意這次的讀書要求:邊讀邊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多媒體顯示全詩)。
2.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找出了四個小節(jié)中相同的地方。剩下的部分就是四季不同的特點。找到了規(guī)律,學這首詩就不難了。
1.我們先來讀一讀每個小節(jié)的前兩行。誰先來讀讀第一小節(jié)的一、二行?(指名讀)。
2.春天的腳步悄悄、悄悄地,她笑著走來。你能悄悄地、笑著走到我的身邊來嗎?(生表演)。
3.你的腳步是那么輕,我都沒有覺察到,你就悄悄地來到了我的身邊。春天也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人間。請你再讀讀這兩行。(指名讀)。
4.讀其他三個小節(jié)的一、二行。
1.現在正是秋天,秋天的景色可美了,你們喜歡嗎?誰來把描寫秋天的這個小節(jié)用你喜歡的語氣讀一讀。(指名讀)。
2.“落葉唱起了歌兒”這一行要注意,“歌兒”要讀成兒化音。(師領讀)第四行的“刷刷”在這里表示聲音的詞語,要讀得再干脆些。(師范讀,指名讀,集體讀)。
3.多媒體顯示秋天情景:秋天的樹林,落葉像一只只五彩繽紛的蝴蝶,舞著,旋著,撲向大地的懷抱。看!一片一片的,鋪成一條條金色的小道。多美啊!請大家再讀讀這三行!(齊讀)最后一行的美景讀得還不夠,再讀最后一行!讀得再美一些!
4.我也很喜歡秋天,也很想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行嗎?看我讀,注意看我的表情,看看老師是不是真的很喜歡秋天。
(多媒體顯示第三小節(jié)文字,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根據學生匯報的順序隨機指導)。
1.(指名讀)你們喜歡夏天,金蟬也喜歡夏天,它高興地唱起了兒歌,知了,知了,你們聽?。ǘ嗝襟w播放知了叫聲)。
2.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第二小節(jié),多讀幾遍,我看看誰的表情最美,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4.其他同學也像他們一樣練一練。(師巡視贊揚:這次你的聲音好聽了,你的表情也很美)。
5.過渡:秋天的景色美,夏天的景色也很美。你們還喜歡哪個季節(jié)?
1.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冬天?
2.冬天很有樂趣,冬天的景色也很美,看屏幕。(多媒體展示冬天情景)多可愛的雪花呀!它給寂靜的冬天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生機。你們看,小朋友們在雪地里堆起了小雪人,多有趣呀!請你用最喜愛的語氣讀一讀第四小節(jié)。
3.請大家閉上眼睛,聽?。ǘ嗝襟w播放風聲)。
4.誰愿意讀讀三、四行?請你把“呼呼”再讀一遍。
5.誰再來讀讀這一小節(jié)?
6.喜歡冬天景色的同學把這一小節(jié)再來讀一讀。
1.還有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春天,你們喜歡嗎?
那就去找你的伙伴比賽讀一讀第四小節(jié),聽清要求:邊讀邊加上動作。
2.剛才我注意到這兩個小伙伴讀得很好,請你先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3.請你給他指導一下“丁冬”在這里要怎么讀?(生試評)請你也來讀一讀。(生讀)我好像聽到了溪水清脆的流淌聲。你也來讀讀。(指名讀,女同學讀,全班讀)。
4.在春姑娘的召喚下,這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黃的迎春花競相開放,小草也悄悄地冒出了地面,給大地母親披上一件綠衣裳,這景色多美?。∥覀円黄饋碜x讀最后一行吧?。ǘ嗝襟w展示春天情景)。
5.看屏幕,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讀的時候加上動作。(多媒體顯示第一小節(jié))。
2.誰愿意領讀每個小節(jié)的第一、二行?其他同學讀每小節(jié)的后三行,我也和你們一起讀。
1.請小朋友們看屏幕,屏幕上有三項作業(yè),你們想做哪一題就做哪一題吧:
(1)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畫下來,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2)寫一、兩句與春(夏、秋、冬)有關的句子。
(3)讀一首與春(夏、秋、冬)有關的小詩。
2.反饋檢查。
今天我們學了《四季的腳步》這首詩,知道了四季不同的特點,也感受了四季不同的美景,我們一起美美地把全詩朗誦一遍吧!
這篇課文以詩歌形式展示,要示小朋友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了解四季的特點,感受四季的悄然變化所呈現出的不同特征,從而贊美四季,喜愛四季。對于文本的把握,我覺得我這堂課上已經掌握住了,使小朋友們在朗讀中或回答中更有情,更有勁,更喜歡。我們教師在要求學生的朗讀中,不要為朗讀而朗讀!時刻要將朗讀與文本與教師的有效教學組合在一起,完美整合才是最好的朗讀教學。同時,我感覺在我的這堂課中,如果說還想進一步調動小朋友們走近春天,感悟春天,喜愛春天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用上師生間的問答,那會是更好的設計。比如說我讓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聆聽在大自然中,春天除了溪水丁冬丁冬地唱歌以外,小朋友們仿佛還能聽到哪些美妙的聲音?小朋友們答出了“小鳥嘰嘰喳喳,春雨沙沙,蜜蜂嗡嗡嗡……”時,我也能象文本中那樣換成師生問答形式,那就更好了,比如說“師:小鳥唱起了歌兒。生:嘰嘰喳喳,嘰嘰喳喳?!蔽蚁脒@種形式對小朋友們理解文本,喜愛朗讀更起作用。在低段教學中,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重要的課堂評價語的運用等,可能都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地去學習與領悟吧。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4、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fā)興趣。
1、記得上個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愛如茉莉》嗎?誰來說說講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愛,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萬難的力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愛之鏈。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是一種怎樣的愛?這“愛”發(fā)生在誰與誰之間?這“愛”又是怎樣被鏈接起來的?)讓我們一起來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平翹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讀詞語。
喬依顛簸凄涼矮小腳腕蹭破車胎癟了。
襪子油污絕望餐館親吻粗糙臉頰。
荒蕪人煙天經地義潸然淚下。
3、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荒蕪人煙:指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經地義:指非常正確不容質疑的道理。
潸然淚下:
4、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三、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
2、按提綱“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給全文分段,再試著概括段意。
第一段(1―8自然段):講一天晚上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下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喬依非常熱情地無償幫助一位在寒風中幾乎絕望的老婦人修好了汽車,老婦人非常感動。
第二段(9―11自然段)寫老婦人來到喬依妻子開的小餐館,得到了女店主的熱情服務和細心照顧,老婦人深受愛的感染,留給女店主一些錢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喬依的妻子發(fā)現老婦人留下的錢和字條以后非常感動,心中充滿了愛的暖流。
四、作業(yè)。
1.生字描紅、臨寫,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五
武漢市黃陂區(qū)前川一小張?zhí)m姣。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告、軍、義、失”4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讀懂課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2、感悟九色鹿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美麗、善良和勇敢,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
重點:會寫“告、軍、義、失”4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讀懂課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三、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九色鹿圖。
3、《魔笛》的閱讀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創(chuàng)境引新。
1、猜謎激趣,引入課文。
2、出示課件,演示一至四自然段內容,引導學生認真觀賞。
3、指導學生說說九色鹿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讀悟結合,合作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我來告訴你”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讀懂的內容及讀后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
3、全班集中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4、重點讀議:
(1)獵人為什么要帶人去捉九色鹿?
(2)對獵人的行為你有什么看法?
5、采用多種方式指導朗讀,如:指名讀、范讀、賽讀、評讀、齊讀等。
(三)質疑釋疑,自主探究。
2、課件演示第六自然段內容。
3、指名讀九色鹿對國王說的一番話。
4、聽了九色鹿的話,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組織開展“我來請教你”的活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5、學生質疑,師梳理后重點指導學生聯系上文理解“忘恩負義”的意思。
6、指導朗讀九色鹿說的話。
7、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第六自然段。
(四)發(fā)展思維,激發(fā)想象。
聽了九色鹿的話,國王會怎么想,怎么說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個故事繼續(xù)編下去。
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2、全班匯報交流。
(五)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課件演示全文內容,引導學生認真觀賞。
2、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請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告訴大家。
3、師歸納小結。
(六)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告、軍、義、失”,指導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認識新偏旁“”。
3、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4、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5、全班交流記字方法。
6、教師示范指導書寫,邊寫邊提示要領。
7、學生描紅,教師巡視輔導,強調寫字姿勢。
8、同桌相互欣賞評議所寫生字。
9、師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小結寫字情況。
(七)課外延伸,拓展閱讀。
1、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喜歡的人聽。
2、推薦閱讀神話故事《魔笛》。
板書設計。
20九色鹿。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六
《遠行靠什么》是一篇簡介交通工具發(fā)展史的說明文。文章圍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這一中心句,敘述了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文章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列舉了不同時間內出現的不同交通工具,告訴了我們要想走得快走得遠(還包括載重多),就要發(fā)展科學技術。
橫跨幾千年的歷史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個大致的了解呢?而且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距較遠,很多專業(yè)術語都是首次接觸,如核潛艇、磁懸浮列車、軍艦、汽艇、內燃機,蒸汽機等,生字詞也多,要求會認的字20個;雖然是說明文,可是好詞積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這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里,我重點是讓學生能在預習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了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初步認識本課的新字生詞,理解好詞潛移默化中積累,懂得“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圍繞目標,我對教學做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交通工具的了解,引入課題。然后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將深入學習生字)。接著,讓學生回文朗讀,內化文本,理解課文,學習并積累詞語,懂得“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最后,放飛思考,大膽想象。一節(jié)課下來,主要優(yōu)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整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由于本課的內容涉及大量的專業(yè)術語,很多交通工具學生都從來沒見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較遠,因此,我結合二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恰當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重點詞句,把文字變成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體驗情境的同時,更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自主合作,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先讓學生圈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文章按時間順序來寫的特點。接著讓學生小組學習1――6自然段,畫出各個時間段里的交通工具的名字,并說說交通工具有什么變化,用“越越()”說一說。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答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自學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
三、深化文本,放飛想象。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觀看神舟七號飛天的錄像,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fā)學生對未來的向往,再讓學生想象未來的交通工具,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加深論文思維的縱深發(fā)展,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內化以及情感的升華。這項作業(yè)學生很感興趣,透過他們的作品,我感覺到了未來世界的主人們那種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極限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無限熱愛。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七
第一課時。
渴望春天。
1、讓學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輕快、活潑;曲式結構單純、緊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流暢,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有感情的演唱。
歌曲的藝術處理和創(chuàng)作。
多媒體課件。
(一)、課前準備:。
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創(chuàng)設情景,幫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二)、新課導入。
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
(三)、學唱歌曲。
1、聆聽《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師充滿激情的講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緬懷一代音樂大師,并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4、復聽歌曲,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5、師再放歌曲,讓學生跟著錄音小聲哼唱,并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如“三連音”符號、“#”號等,讓學生理解節(jié)奏的變化和特點這些都是為表達歌曲的已經和情感服務的。
6、教師彈奏《渴望春天》,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讓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一致、和諧,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
7、深入介紹莫扎特創(chuàng)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8、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a+a1+b+a2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chuàng)作。
9、在教師鋼琴的伴奏下,學生進一步練唱歌曲。
10、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練習擊拍三連音節(jié)奏,讓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用鋼琴伴奏,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那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和節(jié)奏準確。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八
核心提示:教學目標: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及“化石、巖石”等詞。2.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教學目標:
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及“化石、巖石”等詞。
2.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秘。
4.會填寫學過的量詞。
教學重點:
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老師)一些有關的資料(學生)。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
2.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及“化石、巖石”等詞。
3、能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會填寫學過的量詞。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設疑激趣。
1、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指導書寫“巖”
2、學生交流有關巖石書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再把生字從課文中找出來,連成詞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情況:以各種方式認讀生字。
4.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幾個人物,他們都是什么人,各叫什么?
5、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指導學生學習、書寫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指導學生認清字形。
2.仔細觀察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
3.師范寫,生練習描紅。
4.師生互評。
四、作業(yè)。
1.生字寫一行,組兩個詞。
2.回家與家長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指導完成課后第三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秘。
3、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讀讀議議。
1.默讀課文,思考“巖石書”指的是什么,為什么叫它“書”?
個別朗讀1-5自然段,說說勘探隊員叔叔為什么說“巖石就是書”。
2.出示:巖石就是書??!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指導讀出語氣叔叔的語氣。
3.個別朗讀6-7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指導讀8-9自然段,理解巖石書上“寫著什么”?
5.指導閱讀10-11自然段,理解我們的祖國多么富饒。
積累詞語從文中摘抄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填寫在“詞語花籃”中。
6.讀最后的自然段,聯系全文啟發(fā)學生對地質科學的興趣。
三、指導朗讀。
1.小組分角色朗讀。
2.師生互讀。
3.師生互評。
附板書設計:
樹葉、貝殼、魚化石。
7巖石書大自然很久很久以前。
(探索大自然)。
祖國多么富饒。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九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語句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弄懂回聲形成的原因。
三、教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平臺。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知道什么是回聲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放錄像,相機理解“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象一個大月亮”。
2.指導讀出景物的美。
(二)學習第二段。
1.看錄像,說說:在這個美麗的橋洞下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讀第二段,把寫小青蛙聽到的聲。
音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思考: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聽見的?
3.討論上述問題。
4.指導朗讀小青蛙說的話,注意兩次語氣的不同。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找出寫小青蛙這時心情的語句。
2.理解“奇怪極了”的意思。
3.引導想象: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想些什么?
4.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5.指導有感情朗讀小青蛙媽媽的話。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
2.說說: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3.找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
4.討論: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還可以換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詞語?
5.河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6.看錄像,理解:“激”、“蕩”。
7.師生共同用板畫再次理解“激”、“蕩”的意思。
8.齊讀,小結: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五)學習第五段。
1.指名讀青蛙媽媽的話,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用序號標出來。
2.青蛙媽媽第一句說了什么?
3.自由讀2、3句,思考:為什么說小青蛙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呢?
4.放錄像,想象聲波碰到洞壁返回來的現象。
5.討論:聲波與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6.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返”。
7.齊讀青蛙媽媽的話。說說小青蛙是怎樣聽見自己的聲音的?
8.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9.小結:青蛙媽媽投石擊水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問題?
(六)學習第六段。
1.自由讀這段。
2.放錄像,欣賞小青蛙的回聲。
3.小青蛙現在的心情怎樣?(理解“歡快”)。
4.它這時的高興與它剛來到橋洞時的高興一樣嗎?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總結全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兩同學角色表演四、五段內容,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3.口頭填空:
回聲就是聲音的_______碰到________返回來的聲音。
4.師講述回聲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激。
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板書設計:
17回聲。
奇怪水波河岸高興。
蕩
一蹦老高。
明白聲波石壁歡快。
返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
圖片導入。
二、解題。
1.了解蓮這種植物。
2.了解“說”這種文學體裁。
三、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聽范讀,同時要求學生注意疑難字詞。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jié)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結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運用點撥手段,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2.這七個短語分別從哪方面來描述蓮花的?
明確:“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huán)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蓮花的莖(主干);“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凈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tài);“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高潔獨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4:用蓮花來寄寓君子之美德,這是屬于什么表現手法??
5、學習正襯和反襯的表現手法。
6、再次體會“說”這種體裁,可以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五、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六、教師小結:
文章通篇以菊花為旁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
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tài)度。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朗讀感悟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廣玉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有選擇的背誦第3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通讀懂寫花的各種形態(tài)的語句,進而體會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廣玉蘭給你初步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回答)。
2、導入談話:本文作者陳荒煤在叢林中散步,被一種淡淡的幽香吸引,從而認識了廣玉蘭,并細致的欣賞。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走近廣玉蘭。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指名回答:這段主要寫了廣玉蘭的色彩和質感)。
2、課文中哪句話著重描繪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我無法用文字……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
3、廣玉蘭的色彩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用紅粉筆圈出“純白”)是純白的嗎?(相機用紅粉筆圈出“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
4、質感呢?(用紅粉筆圈出“玉琢冰雕”)引導:“玉”,你們見到過沒有?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晶瑩剔透,“冰”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坝褡帘瘛苯o人的感覺雖美,但美中帶硬。廣玉蘭的質感有沒有這樣的遺憾?(沒有)——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相機用紅粉筆圈出“柔韌、彈性”)。
5、課文里作者認為這樣描寫廣玉蘭的色彩與質感夠了嗎?(不夠)為什么?(抓住“兩個無法”)。
6、聯系生活引導體會:你們平常有沒有遇到過特別高興的事,甚至有時高興的無法形容。這里,作者認為無法用語言描繪廣玉蘭的色彩與質感,說明廣玉蘭美得——(學生回答:無法形容)。
7、指導朗讀:正像課文中所說:總之,只憑幾個優(yōu)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那你能把廣玉蘭這種無法形容的美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8、總結:正因為廣玉蘭花瓣那么美,所以,它顯得那樣的——潔凈、高雅。(相機板書:潔凈、高雅)。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過渡:廣玉蘭的美僅僅在于它的花瓣嗎?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3自然段。
2、這段話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指名回答)寫了廣玉蘭幾種形態(tài)?(指名回答)。
3、我們先來看看前面三種。(小黑板相機出示有關片斷)。
4、指名讀,提問:這三種有什么不同的形態(tài)?(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在小黑板上畫出“含羞待放、剛剛綻放、盛開著的”)。
5、(出示三種形態(tài)花的圖片)學生口頭說說圖片分別是哪種形態(tài)。
6、那你能結合圖片及課文中的語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形態(tài)談談你的體會嗎?
7、指名說。
(1)含羞待放的鮮嫩可愛。
(2)剛剛開放的芳香四溢。
(3)盛開著的甜美純潔。
8、作者這樣寫,好不好?為什么?
9、那你們能不能美美的讀一讀呢?
(1)指名讀,評價:你們認為他讀得好不好?
(2)再指名讀、齊讀。
(1)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形態(tài),然后分別指名三位同學連起來背誦。
(2)相信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也一定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里了,下面讓我們看著這三幅圖片,一起美美地背誦一下。如果遇到困難,允許你看一下書。
11、課文中還描寫了第四種形態(tài)的花,哪一種?(相機出示片斷,指名讀)。
(1)引導:看到凋謝的花,一般給人的感覺應是——傷心、可惜,可課文中作者看到凋謝的花不但不傷心,還非?!矏?!為什么?(相機用紅粉筆圈出“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2)(出示圖)總結:前面寫到含羞待放的花鮮嫩可愛,剛剛綻放的花芳香四溢,盛開著的花甜美純潔,這固然都很美,但它們都比不上要凋謝的花,因為它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展示著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3)你能把這種無比旺盛生命力的感覺讀出來嗎?(自讀、齊讀)。
(4)總結:在作者眼里,這哪是一株廣玉蘭呀?而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庭。
(5)(出示圖):在你眼里,這株廣玉蘭又是一個怎樣的大家庭呢?(相機板書:生生不息)。
(四)學習4、5自然段:
1、過渡:廣玉蘭的花富有生命力,而且它的葉子也那么富有生命力,請同學們自讀4、5自然段,找出體現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2)還有哪些句子體現了廣玉蘭充滿活力?(第5自然段)從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把它當作人來寫)。
2、廣玉蘭的葉子你們見過嗎?老師這兒也帶來一片,誰上來摸一摸,向大家介紹一下。
3、那課文有沒有把它葉片的形狀描寫清楚呢?(齊讀有關語句)。
4、寫廣玉蘭就寫廣玉蘭,為什么還要寫葉子呢?(指名說)。
5、學生齊讀:“有了它的襯托,玉蘭花便顯得格外皎潔、格外清麗了?!?BR> 6、師:是呀,紅花還要綠葉襯。
(五)總結升華:
1、其實,我們學校里也有廣玉蘭,到了五六月份,廣玉蘭就開花了,到那時,你最想干什么?(指名說)。
2、那同學們?yōu)槭裁从羞@么多的想法呢?這是因為我們都——愛廣玉蘭。
3、下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發(fā)出心中的贊嘆,齊讀第6自然段。
板書:
廣玉蘭。
潔凈、高雅。
生生不息。
終年不敗。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二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W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yǎng)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感悟。
1、組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fā)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第二課時。
導入。
復習鞏固字詞。同桌互考;看老師的口形說字,帶讀。
精讀。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fā)小組合作讀書,思考: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了解了回聲現象。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BR>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伴教錦囊:
相關鏈接:
(1)回聲是指聲音在向遠處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發(fā)生反射的現象時,被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
(2)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qū)分開;若不到0.1s,回聲將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因此利用人耳聽的這種特點可以實現回聲測距。在計算障礙物的距離時,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體)發(fā)出的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等于回聲返回到人耳的時間,利用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差除以2得到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再利用專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體到障礙物的距離。一般可以通過回聲測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潛水艇的遠近、前方山崖的距離等。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三
課業(yè)類型。
造型。表現。
教學。
目標。
1.培養(yǎng)想象、造型、創(chuàng)造和合作能力。
2.在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美術的樂趣。
重點。
難點。
學習簡單的陶藝制作方法,體驗你的特性。
以生活為源泉進行創(chuàng)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
課件。
教師:陶泥、簡單工具。
學生:水彩筆,油畫棒,陶泥。
教學過程。
預期效果。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紀律,檢查用具。
二、導入:
三、新授:
1、導入:
欣賞原始時代的陶藝作品。
1這些器物的造型讓你想到了什么?
2你知道他們使用什么做的嗎?
3哪個造型讓你覺得非常有趣?
4古代的先人們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2、新授:
教師講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搟……。
3、探究:
利用自己帶來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創(chuàng)新的使用方法。
4、欣賞書上作品。
你喜歡哪一個?
他給你什么啟迪?
如果讓你做,你打算做個什么?
導入。
參與游戲。
討論。
小組討論。
嘗試用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體.
學生實踐,發(fā)言。
調動學習積極性。
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激發(fā)情趣。
引導學習興趣,激發(fā)探究熱情。
動手嘗試,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
激發(fā)情趣。
教學過程。
預期效果。
四、學生作業(yè)。
二、小結。
a)作業(yè)展評: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同學講講你的創(chuàng)作思路。
b)課后延伸:除了泥巴,你還能用什么材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談話。
互相評價。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范畫例舉。
展示臺。
作業(yè)。
布置。
引導學習興趣,激發(fā)探究熱情動手嘗試,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
捏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
板書。
設計。
揉、捏、搓、按、搟。
課后。
小記。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四
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fā)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贊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執(zhí)教過程中,我緊緊扣住課后的習題“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錢學森說的話,體會這些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方面:
1、聯系上下文,體會錢學森說話是的心理活動。
2、適度拓展,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
3、國內、外生活、工作條件的對比,理解錢學森回國的執(zhí)著。
以上三個安排,旨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錢學森那課拳拳報國之心。
為了使錢學森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為了讓學生更立體更全面地感受錢學森的豐功偉績,我引入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對他的評價。
在教學中,我盡力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來感受錢學森的愛國之情。
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了更好地落實貫徹這一理念,我安排了學生的古詩詞的積累;安排了錢學森資料的搜集,并要求制作成卡片,這是對資料篩選、整理的一種能力體現。
當然,課堂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諸如“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學習機會還不是很均等。個別“學困生”在思考、發(fā)言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師多點耐心,多點指導。還有,課堂教學中需要老師多給學生獲得學習的策略機會。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字,會寫9個字,能夠初步了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
2、學習積累成語,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促進相互合作。
3、使學生通過了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明白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認讀本課生字詞,會寫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旅游,在旅游中增長見識。如果你打算出遠門,你打算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遠行靠什么》。(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討論交流后,自由讀課文,小組解決能解決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借助拼音或字典,分小組初讀課文。
要求:利用字典,小組互相幫助,讀準字音,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出示圖片)。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六
1、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廣玉蘭的美,體會作者對廣玉蘭的熱愛與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通過研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作者描寫廣玉蘭的方法并模仿本文寫法學習寫一種熟悉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欣賞美圖,直觀感受形態(tài)美。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廣玉蘭樹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唤M廣玉蘭的圖片。(多媒體課件展示廣玉蘭嬌美的身影)。
看后有怎么樣的感受?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廣玉蘭的文章。板題:廣玉蘭。
齊讀課題,關于廣玉蘭,你想了解它的什么?
二、研讀課文體會美。
1、請打開課本59頁,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將你認為寫得特別美的地方劃下來。
評價:你讀出了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2、生圈劃批注。
過渡:同學們讀完了課文嗎?我們交流一下,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美?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下面,我們再一起來一節(jié)一節(jié)地細讀課文,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廣玉蘭的。
三、朗讀交流感悟美。
1、讀第一段,領悟幽香美。
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一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寫了廣玉蘭的什么呢?
板書:幽香。
誰來讀好這兩句話,把廣玉蘭花的縷縷幽香這個特點讀出來.
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聞到了一股股淡淡的幽香在我們教室蕩漾。
老師品出了一點點味道,誰能讀得更淡雅些?
2、讀第二段,感受色質美。
繼續(xù)往下默讀課文的第二節(jié),這一節(jié)又寫了廣玉蘭的什么?
板書:色質。
對。廣玉蘭的顏色和質感美就美在它的妙不可言,誰愿意試著將它讀出來。還不夠美,誰再讀。
賽讀。
3、讀第3段、認識花形美。(重點)。
板書:花形。
(2)文中一共寫了廣玉蘭花的幾種花形?
(3)請找到你最喜歡的一種花形再讀讀,讀出心中的感受?
生自由讀。
(師用小黑板出示這部分內容)。
指導讀好這一節(jié)。
(4)同一棵廣玉蘭樹上,能看到花的不同形態(tài),有的含羞待放,有的完全盛開,展示它的美麗。其實每一種花形都很美麗,不背下來真是可惜。下面老師給你們一段時間試著背下來,能背下來的全背,不能背的就選一種你最喜歡背下來。
教師小結:這一節(jié)先總寫同一棵廣玉蘭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接著分別具體介紹花開的四種形態(tài),最后再總寫遠遠望去,一株廣玉蘭就像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板書:總-分-總)。
4、讀第4、5段,了解葉片美。
接著請個同學課文的四五兩小節(jié),這兩節(jié)又是寫了廣玉蘭的什么呢?
板書:葉片。
自由發(fā)言。
蘭花還需綠葉襯,因為有了它的襯托,玉蘭花便顯得格外皎潔,格外清麗。
板書:生命力旺盛。
5、讀第6小節(jié),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四、揣摩寫法,以讀引寫。
1、配樂欣賞,邊聽邊想,這篇文章,是怎樣寫廣玉蘭的?
現在讓我們再回過頭來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寫廣玉蘭的。
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贊美了什么。
2、課堂小練筆:模仿本文寫法,寫一種植物。
今天,老師請同學們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來做個小練筆,寫一寫水仙花的花或葉。
先欣賞一組水仙花的圖片,請欣賞。
老師也帶來了一盆水仙花,同學們可以摸摸、聞聞、看看,再寫寫。
現在開始。
學生完成后班級交流。
五、全文小結。
板書設計:
廣玉蘭。
幽香。
花:色質。
花形。
葉:葉片。
生命力旺盛。
教材分析。
《廣玉蘭》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廣玉蘭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此文語言優(yōu)美,比喻貼切,用詞準確、生動,尤其對廣玉蘭花、葉的描寫細致而且形象。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許見到過廣玉蘭但可能沒有留神觀察過。因而要想讓學生體會到廣玉蘭的美,既要喚起學生的經驗,又要借助直觀幫助感悟。文章淺近易讀,通過研讀,相信學生完全能夠感悟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教師要在這個基礎上,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并嘗試運用課文描狀景物的寫法,以求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明顯的“增量”。
教學理念:
1、以發(fā)現“美”、欣賞美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欣賞廣玉蘭的圖片、范讀課文感受美;研讀課文體會美;朗讀交流感悟美;再讀體會語言美;總結拓展體驗美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主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受到美的熏陶,并力爭把課文讀美。
2、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實現有效學習。既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到廣玉蘭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又要通過研讀課文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并進行課堂“小練筆”訓練,讓學生嘗試使用這些方法,實現知識、技能的遷移。
3、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教學活動從更高境界來說,應該是童年生活的享受,讓學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階段的屬于兒童的快樂?!比绻麑W生將學習當成一種享受、看作是快樂的事,那還有什么學不好的呢?而這,需要我們教師改變教學方法,開放地、讓學生自由地說干就干讀書、快樂地表達,在一種和諧、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一
1、教育兒童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2、幫助幼兒了解蛀牙蟲的危害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
3、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歌曲錄音帶、牙齒模型(一個完好的,一個齲齒的)、牙刷、一條毛巾。
一、觀察模型,引起幼兒興趣。
1、看牙齒模型,引導幼兒觀察后說一說;牙齒怎么了?讓幼兒知道有了蛀牙就會牙疼。
2、請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會有蛀牙?有了蛀牙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蛀牙?
教師小結:要保護牙齒的健康,就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少吃甜食、睡前不吃食物等。
二、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師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先從上往下刷,再從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干凈。
2、幼兒集體練習刷牙方法。
三、學唱歌曲《蛀牙蟲》。
1、師示范演唱一遍。
2、師分句教唱歌曲,幼兒分句學唱。
3、運用各種形式學唱歌曲,如:唱給蛀牙蟲聽,和老師比賽等。
4、幼兒集體演唱歌曲。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要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由于許多幼兒都有保護牙齒的常識,所以本次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紀律也很好,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詳細復述。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叩、妃、陛、骯”
4個生字。
3、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領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圖報答。
的品質,遣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投影。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你們見過九色鹿嗎?聽過關于它的故事嗎?
2、提示課題:九色鹿。
二、初讀課文。
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問指導。
三、檢查自學效果。
指名讀生字。
重點理解以下詞語。
奴仆起誓發(fā)財恩將仇報。
斥責濫殺無辜背信棄義靈魂皇榜。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叩、妃、陛、骯”4個生字。
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領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圖報答的品質,遣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童話--《九色鹿》齊讀課題。
激趣:你們見過九色鹿嗎?聽過關于它的故事嗎?
學生聽完后交流。板書:調達。
二、指名試述故事,結合出示圖示。
讀故事。
()的九色鹿。
()的調達。
《九色鹿》的故事一定激起了你的愛恨之情,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四、課外閱讀。
請利用課余時間閱讀:
《格林童話選》。
《安徒生童話選》。
《伊索寓言》等書,
并從中領悟為人處事的道理。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三
《四季的腳步》是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選學課文,這是一首介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變化的詩歌。它以擬人的寫法,抓住四季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詩語言親切,句式相似,情感濃烈,讀起來瑯瑯上口,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好教材。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及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詩歌是教學的重點;了解四季的特征是教學的難點。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四季景色的小詩——《四季的腳步》,請大家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題目(師板書,強調“腳步”的筆畫)。
2.讀了課題,你們最想知道什么?(板書:“春夏秋冬”)還有什么問題?
3.是呀,動物有腳,人有腳,四季的腳步到底是指什么?讀懂了詩歌,你們就會找到答案。
1.請大家自由放聲讀讀詩歌,注意讀書要求,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字音。
1.字音讀準了,請大家合上書看屏幕,再放聲讀讀詩歌,注意這次的讀書要求:邊讀邊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多媒體顯示全詩)。
2.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找出了四個小節(jié)中相同的地方。剩下的部分就是四季不同的特點。找到了規(guī)律,學這首詩就不難了。
1.我們先來讀一讀每個小節(jié)的前兩行。誰先來讀讀第一小節(jié)的一、二行?(指名讀)。
2.春天的腳步悄悄、悄悄地,她笑著走來。你能悄悄地、笑著走到我的身邊來嗎?(生表演)。
3.你的腳步是那么輕,我都沒有覺察到,你就悄悄地來到了我的身邊。春天也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人間。請你再讀讀這兩行。(指名讀)。
4.讀其他三個小節(jié)的一、二行。
1.現在正是秋天,秋天的景色可美了,你們喜歡嗎?誰來把描寫秋天的這個小節(jié)用你喜歡的語氣讀一讀。(指名讀)。
2.“落葉唱起了歌兒”這一行要注意,“歌兒”要讀成兒化音。(師領讀)第四行的“刷刷”在這里表示聲音的詞語,要讀得再干脆些。(師范讀,指名讀,集體讀)。
3.多媒體顯示秋天情景:秋天的樹林,落葉像一只只五彩繽紛的蝴蝶,舞著,旋著,撲向大地的懷抱。看!一片一片的,鋪成一條條金色的小道。多美啊!請大家再讀讀這三行!(齊讀)最后一行的美景讀得還不夠,再讀最后一行!讀得再美一些!
4.我也很喜歡秋天,也很想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行嗎?看我讀,注意看我的表情,看看老師是不是真的很喜歡秋天。
(多媒體顯示第三小節(jié)文字,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根據學生匯報的順序隨機指導)。
1.(指名讀)你們喜歡夏天,金蟬也喜歡夏天,它高興地唱起了兒歌,知了,知了,你們聽?。ǘ嗝襟w播放知了叫聲)。
2.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第二小節(jié),多讀幾遍,我看看誰的表情最美,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4.其他同學也像他們一樣練一練。(師巡視贊揚:這次你的聲音好聽了,你的表情也很美)。
5.過渡:秋天的景色美,夏天的景色也很美。你們還喜歡哪個季節(jié)?
1.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冬天?
2.冬天很有樂趣,冬天的景色也很美,看屏幕。(多媒體展示冬天情景)多可愛的雪花呀!它給寂靜的冬天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生機。你們看,小朋友們在雪地里堆起了小雪人,多有趣呀!請你用最喜愛的語氣讀一讀第四小節(jié)。
3.請大家閉上眼睛,聽?。ǘ嗝襟w播放風聲)。
4.誰愿意讀讀三、四行?請你把“呼呼”再讀一遍。
5.誰再來讀讀這一小節(jié)?
6.喜歡冬天景色的同學把這一小節(jié)再來讀一讀。
1.還有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春天,你們喜歡嗎?
那就去找你的伙伴比賽讀一讀第四小節(jié),聽清要求:邊讀邊加上動作。
2.剛才我注意到這兩個小伙伴讀得很好,請你先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3.請你給他指導一下“丁冬”在這里要怎么讀?(生試評)請你也來讀一讀。(生讀)我好像聽到了溪水清脆的流淌聲。你也來讀讀。(指名讀,女同學讀,全班讀)。
4.在春姑娘的召喚下,這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黃的迎春花競相開放,小草也悄悄地冒出了地面,給大地母親披上一件綠衣裳,這景色多美?。∥覀円黄饋碜x讀最后一行吧?。ǘ嗝襟w展示春天情景)。
5.看屏幕,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讀的時候加上動作。(多媒體顯示第一小節(jié))。
2.誰愿意領讀每個小節(jié)的第一、二行?其他同學讀每小節(jié)的后三行,我也和你們一起讀。
1.請小朋友們看屏幕,屏幕上有三項作業(yè),你們想做哪一題就做哪一題吧:
(1)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畫下來,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2)寫一、兩句與春(夏、秋、冬)有關的句子。
(3)讀一首與春(夏、秋、冬)有關的小詩。
2.反饋檢查。
今天我們學了《四季的腳步》這首詩,知道了四季不同的特點,也感受了四季不同的美景,我們一起美美地把全詩朗誦一遍吧!
這篇課文以詩歌形式展示,要示小朋友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了解四季的特點,感受四季的悄然變化所呈現出的不同特征,從而贊美四季,喜愛四季。對于文本的把握,我覺得我這堂課上已經掌握住了,使小朋友們在朗讀中或回答中更有情,更有勁,更喜歡。我們教師在要求學生的朗讀中,不要為朗讀而朗讀!時刻要將朗讀與文本與教師的有效教學組合在一起,完美整合才是最好的朗讀教學。同時,我感覺在我的這堂課中,如果說還想進一步調動小朋友們走近春天,感悟春天,喜愛春天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用上師生間的問答,那會是更好的設計。比如說我讓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聆聽在大自然中,春天除了溪水丁冬丁冬地唱歌以外,小朋友們仿佛還能聽到哪些美妙的聲音?小朋友們答出了“小鳥嘰嘰喳喳,春雨沙沙,蜜蜂嗡嗡嗡……”時,我也能象文本中那樣換成師生問答形式,那就更好了,比如說“師:小鳥唱起了歌兒。生:嘰嘰喳喳,嘰嘰喳喳?!蔽蚁脒@種形式對小朋友們理解文本,喜愛朗讀更起作用。在低段教學中,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重要的課堂評價語的運用等,可能都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地去學習與領悟吧。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4、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fā)興趣。
1、記得上個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愛如茉莉》嗎?誰來說說講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愛,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萬難的力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愛之鏈。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是一種怎樣的愛?這“愛”發(fā)生在誰與誰之間?這“愛”又是怎樣被鏈接起來的?)讓我們一起來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平翹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讀詞語。
喬依顛簸凄涼矮小腳腕蹭破車胎癟了。
襪子油污絕望餐館親吻粗糙臉頰。
荒蕪人煙天經地義潸然淚下。
3、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荒蕪人煙:指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經地義:指非常正確不容質疑的道理。
潸然淚下:
4、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三、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
2、按提綱“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給全文分段,再試著概括段意。
第一段(1―8自然段):講一天晚上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下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喬依非常熱情地無償幫助一位在寒風中幾乎絕望的老婦人修好了汽車,老婦人非常感動。
第二段(9―11自然段)寫老婦人來到喬依妻子開的小餐館,得到了女店主的熱情服務和細心照顧,老婦人深受愛的感染,留給女店主一些錢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喬依的妻子發(fā)現老婦人留下的錢和字條以后非常感動,心中充滿了愛的暖流。
四、作業(yè)。
1.生字描紅、臨寫,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五
武漢市黃陂區(qū)前川一小張?zhí)m姣。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告、軍、義、失”4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讀懂課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2、感悟九色鹿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美麗、善良和勇敢,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
重點:會寫“告、軍、義、失”4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讀懂課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三、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九色鹿圖。
3、《魔笛》的閱讀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創(chuàng)境引新。
1、猜謎激趣,引入課文。
2、出示課件,演示一至四自然段內容,引導學生認真觀賞。
3、指導學生說說九色鹿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讀悟結合,合作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我來告訴你”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讀懂的內容及讀后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
3、全班集中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4、重點讀議:
(1)獵人為什么要帶人去捉九色鹿?
(2)對獵人的行為你有什么看法?
5、采用多種方式指導朗讀,如:指名讀、范讀、賽讀、評讀、齊讀等。
(三)質疑釋疑,自主探究。
2、課件演示第六自然段內容。
3、指名讀九色鹿對國王說的一番話。
4、聽了九色鹿的話,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組織開展“我來請教你”的活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5、學生質疑,師梳理后重點指導學生聯系上文理解“忘恩負義”的意思。
6、指導朗讀九色鹿說的話。
7、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第六自然段。
(四)發(fā)展思維,激發(fā)想象。
聽了九色鹿的話,國王會怎么想,怎么說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個故事繼續(xù)編下去。
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2、全班匯報交流。
(五)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課件演示全文內容,引導學生認真觀賞。
2、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請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告訴大家。
3、師歸納小結。
(六)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告、軍、義、失”,指導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認識新偏旁“”。
3、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4、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5、全班交流記字方法。
6、教師示范指導書寫,邊寫邊提示要領。
7、學生描紅,教師巡視輔導,強調寫字姿勢。
8、同桌相互欣賞評議所寫生字。
9、師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小結寫字情況。
(七)課外延伸,拓展閱讀。
1、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喜歡的人聽。
2、推薦閱讀神話故事《魔笛》。
板書設計。
20九色鹿。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六
《遠行靠什么》是一篇簡介交通工具發(fā)展史的說明文。文章圍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這一中心句,敘述了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文章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列舉了不同時間內出現的不同交通工具,告訴了我們要想走得快走得遠(還包括載重多),就要發(fā)展科學技術。
橫跨幾千年的歷史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個大致的了解呢?而且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距較遠,很多專業(yè)術語都是首次接觸,如核潛艇、磁懸浮列車、軍艦、汽艇、內燃機,蒸汽機等,生字詞也多,要求會認的字20個;雖然是說明文,可是好詞積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這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里,我重點是讓學生能在預習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了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初步認識本課的新字生詞,理解好詞潛移默化中積累,懂得“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圍繞目標,我對教學做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交通工具的了解,引入課題。然后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將深入學習生字)。接著,讓學生回文朗讀,內化文本,理解課文,學習并積累詞語,懂得“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最后,放飛思考,大膽想象。一節(jié)課下來,主要優(yōu)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整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由于本課的內容涉及大量的專業(yè)術語,很多交通工具學生都從來沒見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較遠,因此,我結合二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恰當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重點詞句,把文字變成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體驗情境的同時,更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自主合作,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先讓學生圈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文章按時間順序來寫的特點。接著讓學生小組學習1――6自然段,畫出各個時間段里的交通工具的名字,并說說交通工具有什么變化,用“越越()”說一說。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答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自學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
三、深化文本,放飛想象。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觀看神舟七號飛天的錄像,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fā)學生對未來的向往,再讓學生想象未來的交通工具,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加深論文思維的縱深發(fā)展,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內化以及情感的升華。這項作業(yè)學生很感興趣,透過他們的作品,我感覺到了未來世界的主人們那種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極限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無限熱愛。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七
第一課時。
渴望春天。
1、讓學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輕快、活潑;曲式結構單純、緊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流暢,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有感情的演唱。
歌曲的藝術處理和創(chuàng)作。
多媒體課件。
(一)、課前準備:。
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創(chuàng)設情景,幫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二)、新課導入。
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
(三)、學唱歌曲。
1、聆聽《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師充滿激情的講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緬懷一代音樂大師,并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4、復聽歌曲,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5、師再放歌曲,讓學生跟著錄音小聲哼唱,并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如“三連音”符號、“#”號等,讓學生理解節(jié)奏的變化和特點這些都是為表達歌曲的已經和情感服務的。
6、教師彈奏《渴望春天》,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讓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一致、和諧,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
7、深入介紹莫扎特創(chuàng)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8、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a+a1+b+a2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chuàng)作。
9、在教師鋼琴的伴奏下,學生進一步練唱歌曲。
10、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練習擊拍三連音節(jié)奏,讓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用鋼琴伴奏,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那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和節(jié)奏準確。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八
核心提示:教學目標: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及“化石、巖石”等詞。2.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教學目標:
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及“化石、巖石”等詞。
2.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秘。
4.會填寫學過的量詞。
教學重點:
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老師)一些有關的資料(學生)。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叔、趴、煤”等11個生字。
2.會寫“冊、化”等六個生字,及“化石、巖石”等詞。
3、能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會填寫學過的量詞。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設疑激趣。
1、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指導書寫“巖”
2、學生交流有關巖石書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再把生字從課文中找出來,連成詞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情況:以各種方式認讀生字。
4.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幾個人物,他們都是什么人,各叫什么?
5、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指導學生學習、書寫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指導學生認清字形。
2.仔細觀察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
3.師范寫,生練習描紅。
4.師生互評。
四、作業(yè)。
1.生字寫一行,組兩個詞。
2.回家與家長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指導完成課后第三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秘。
3、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讀讀議議。
1.默讀課文,思考“巖石書”指的是什么,為什么叫它“書”?
個別朗讀1-5自然段,說說勘探隊員叔叔為什么說“巖石就是書”。
2.出示:巖石就是書??!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指導讀出語氣叔叔的語氣。
3.個別朗讀6-7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指導讀8-9自然段,理解巖石書上“寫著什么”?
5.指導閱讀10-11自然段,理解我們的祖國多么富饒。
積累詞語從文中摘抄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填寫在“詞語花籃”中。
6.讀最后的自然段,聯系全文啟發(fā)學生對地質科學的興趣。
三、指導朗讀。
1.小組分角色朗讀。
2.師生互讀。
3.師生互評。
附板書設計:
樹葉、貝殼、魚化石。
7巖石書大自然很久很久以前。
(探索大自然)。
祖國多么富饒。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九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語句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弄懂回聲形成的原因。
三、教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平臺。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知道什么是回聲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放錄像,相機理解“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象一個大月亮”。
2.指導讀出景物的美。
(二)學習第二段。
1.看錄像,說說:在這個美麗的橋洞下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讀第二段,把寫小青蛙聽到的聲。
音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思考: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聽見的?
3.討論上述問題。
4.指導朗讀小青蛙說的話,注意兩次語氣的不同。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找出寫小青蛙這時心情的語句。
2.理解“奇怪極了”的意思。
3.引導想象: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想些什么?
4.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5.指導有感情朗讀小青蛙媽媽的話。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
2.說說: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3.找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
4.討論: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還可以換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詞語?
5.河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6.看錄像,理解:“激”、“蕩”。
7.師生共同用板畫再次理解“激”、“蕩”的意思。
8.齊讀,小結: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五)學習第五段。
1.指名讀青蛙媽媽的話,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用序號標出來。
2.青蛙媽媽第一句說了什么?
3.自由讀2、3句,思考:為什么說小青蛙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呢?
4.放錄像,想象聲波碰到洞壁返回來的現象。
5.討論:聲波與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6.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返”。
7.齊讀青蛙媽媽的話。說說小青蛙是怎樣聽見自己的聲音的?
8.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9.小結:青蛙媽媽投石擊水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問題?
(六)學習第六段。
1.自由讀這段。
2.放錄像,欣賞小青蛙的回聲。
3.小青蛙現在的心情怎樣?(理解“歡快”)。
4.它這時的高興與它剛來到橋洞時的高興一樣嗎?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總結全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兩同學角色表演四、五段內容,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3.口頭填空:
回聲就是聲音的_______碰到________返回來的聲音。
4.師講述回聲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激。
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板書設計:
17回聲。
奇怪水波河岸高興。
蕩
一蹦老高。
明白聲波石壁歡快。
返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
圖片導入。
二、解題。
1.了解蓮這種植物。
2.了解“說”這種文學體裁。
三、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聽范讀,同時要求學生注意疑難字詞。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jié)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結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運用點撥手段,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2.這七個短語分別從哪方面來描述蓮花的?
明確:“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huán)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蓮花的莖(主干);“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凈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tài);“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高潔獨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4:用蓮花來寄寓君子之美德,這是屬于什么表現手法??
5、學習正襯和反襯的表現手法。
6、再次體會“說”這種體裁,可以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五、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六、教師小結:
文章通篇以菊花為旁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
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tài)度。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朗讀感悟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廣玉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有選擇的背誦第3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通讀懂寫花的各種形態(tài)的語句,進而體會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廣玉蘭給你初步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回答)。
2、導入談話:本文作者陳荒煤在叢林中散步,被一種淡淡的幽香吸引,從而認識了廣玉蘭,并細致的欣賞。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走近廣玉蘭。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指名回答:這段主要寫了廣玉蘭的色彩和質感)。
2、課文中哪句話著重描繪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我無法用文字……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
3、廣玉蘭的色彩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用紅粉筆圈出“純白”)是純白的嗎?(相機用紅粉筆圈出“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
4、質感呢?(用紅粉筆圈出“玉琢冰雕”)引導:“玉”,你們見到過沒有?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晶瑩剔透,“冰”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坝褡帘瘛苯o人的感覺雖美,但美中帶硬。廣玉蘭的質感有沒有這樣的遺憾?(沒有)——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相機用紅粉筆圈出“柔韌、彈性”)。
5、課文里作者認為這樣描寫廣玉蘭的色彩與質感夠了嗎?(不夠)為什么?(抓住“兩個無法”)。
6、聯系生活引導體會:你們平常有沒有遇到過特別高興的事,甚至有時高興的無法形容。這里,作者認為無法用語言描繪廣玉蘭的色彩與質感,說明廣玉蘭美得——(學生回答:無法形容)。
7、指導朗讀:正像課文中所說:總之,只憑幾個優(yōu)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那你能把廣玉蘭這種無法形容的美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8、總結:正因為廣玉蘭花瓣那么美,所以,它顯得那樣的——潔凈、高雅。(相機板書:潔凈、高雅)。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過渡:廣玉蘭的美僅僅在于它的花瓣嗎?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3自然段。
2、這段話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指名回答)寫了廣玉蘭幾種形態(tài)?(指名回答)。
3、我們先來看看前面三種。(小黑板相機出示有關片斷)。
4、指名讀,提問:這三種有什么不同的形態(tài)?(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在小黑板上畫出“含羞待放、剛剛綻放、盛開著的”)。
5、(出示三種形態(tài)花的圖片)學生口頭說說圖片分別是哪種形態(tài)。
6、那你能結合圖片及課文中的語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形態(tài)談談你的體會嗎?
7、指名說。
(1)含羞待放的鮮嫩可愛。
(2)剛剛開放的芳香四溢。
(3)盛開著的甜美純潔。
8、作者這樣寫,好不好?為什么?
9、那你們能不能美美的讀一讀呢?
(1)指名讀,評價:你們認為他讀得好不好?
(2)再指名讀、齊讀。
(1)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形態(tài),然后分別指名三位同學連起來背誦。
(2)相信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也一定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里了,下面讓我們看著這三幅圖片,一起美美地背誦一下。如果遇到困難,允許你看一下書。
11、課文中還描寫了第四種形態(tài)的花,哪一種?(相機出示片斷,指名讀)。
(1)引導:看到凋謝的花,一般給人的感覺應是——傷心、可惜,可課文中作者看到凋謝的花不但不傷心,還非?!矏?!為什么?(相機用紅粉筆圈出“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2)(出示圖)總結:前面寫到含羞待放的花鮮嫩可愛,剛剛綻放的花芳香四溢,盛開著的花甜美純潔,這固然都很美,但它們都比不上要凋謝的花,因為它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展示著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3)你能把這種無比旺盛生命力的感覺讀出來嗎?(自讀、齊讀)。
(4)總結:在作者眼里,這哪是一株廣玉蘭呀?而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庭。
(5)(出示圖):在你眼里,這株廣玉蘭又是一個怎樣的大家庭呢?(相機板書:生生不息)。
(四)學習4、5自然段:
1、過渡:廣玉蘭的花富有生命力,而且它的葉子也那么富有生命力,請同學們自讀4、5自然段,找出體現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2)還有哪些句子體現了廣玉蘭充滿活力?(第5自然段)從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把它當作人來寫)。
2、廣玉蘭的葉子你們見過嗎?老師這兒也帶來一片,誰上來摸一摸,向大家介紹一下。
3、那課文有沒有把它葉片的形狀描寫清楚呢?(齊讀有關語句)。
4、寫廣玉蘭就寫廣玉蘭,為什么還要寫葉子呢?(指名說)。
5、學生齊讀:“有了它的襯托,玉蘭花便顯得格外皎潔、格外清麗了?!?BR> 6、師:是呀,紅花還要綠葉襯。
(五)總結升華:
1、其實,我們學校里也有廣玉蘭,到了五六月份,廣玉蘭就開花了,到那時,你最想干什么?(指名說)。
2、那同學們?yōu)槭裁从羞@么多的想法呢?這是因為我們都——愛廣玉蘭。
3、下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發(fā)出心中的贊嘆,齊讀第6自然段。
板書:
廣玉蘭。
潔凈、高雅。
生生不息。
終年不敗。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二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W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yǎng)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感悟。
1、組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fā)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第二課時。
導入。
復習鞏固字詞。同桌互考;看老師的口形說字,帶讀。
精讀。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fā)小組合作讀書,思考: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了解了回聲現象。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BR>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伴教錦囊:
相關鏈接:
(1)回聲是指聲音在向遠處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發(fā)生反射的現象時,被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
(2)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qū)分開;若不到0.1s,回聲將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因此利用人耳聽的這種特點可以實現回聲測距。在計算障礙物的距離時,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體)發(fā)出的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等于回聲返回到人耳的時間,利用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差除以2得到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再利用專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體到障礙物的距離。一般可以通過回聲測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潛水艇的遠近、前方山崖的距離等。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三
課業(yè)類型。
造型。表現。
教學。
目標。
1.培養(yǎng)想象、造型、創(chuàng)造和合作能力。
2.在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美術的樂趣。
重點。
難點。
學習簡單的陶藝制作方法,體驗你的特性。
以生活為源泉進行創(chuàng)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
課件。
教師:陶泥、簡單工具。
學生:水彩筆,油畫棒,陶泥。
教學過程。
預期效果。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紀律,檢查用具。
二、導入:
三、新授:
1、導入:
欣賞原始時代的陶藝作品。
1這些器物的造型讓你想到了什么?
2你知道他們使用什么做的嗎?
3哪個造型讓你覺得非常有趣?
4古代的先人們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2、新授:
教師講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搟……。
3、探究:
利用自己帶來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創(chuàng)新的使用方法。
4、欣賞書上作品。
你喜歡哪一個?
他給你什么啟迪?
如果讓你做,你打算做個什么?
導入。
參與游戲。
討論。
小組討論。
嘗試用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體.
學生實踐,發(fā)言。
調動學習積極性。
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激發(fā)情趣。
引導學習興趣,激發(fā)探究熱情。
動手嘗試,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
激發(fā)情趣。
教學過程。
預期效果。
四、學生作業(yè)。
二、小結。
a)作業(yè)展評: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同學講講你的創(chuàng)作思路。
b)課后延伸:除了泥巴,你還能用什么材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談話。
互相評價。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范畫例舉。
展示臺。
作業(yè)。
布置。
引導學習興趣,激發(fā)探究熱情動手嘗試,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
捏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
板書。
設計。
揉、捏、搓、按、搟。
課后。
小記。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四
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fā)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贊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執(zhí)教過程中,我緊緊扣住課后的習題“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錢學森說的話,體會這些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方面:
1、聯系上下文,體會錢學森說話是的心理活動。
2、適度拓展,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
3、國內、外生活、工作條件的對比,理解錢學森回國的執(zhí)著。
以上三個安排,旨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錢學森那課拳拳報國之心。
為了使錢學森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為了讓學生更立體更全面地感受錢學森的豐功偉績,我引入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對他的評價。
在教學中,我盡力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來感受錢學森的愛國之情。
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了更好地落實貫徹這一理念,我安排了學生的古詩詞的積累;安排了錢學森資料的搜集,并要求制作成卡片,這是對資料篩選、整理的一種能力體現。
當然,課堂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諸如“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學習機會還不是很均等。個別“學困生”在思考、發(fā)言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師多點耐心,多點指導。還有,課堂教學中需要老師多給學生獲得學習的策略機會。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字,會寫9個字,能夠初步了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
2、學習積累成語,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促進相互合作。
3、使學生通過了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明白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認讀本課生字詞,會寫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旅游,在旅游中增長見識。如果你打算出遠門,你打算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遠行靠什么》。(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討論交流后,自由讀課文,小組解決能解決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借助拼音或字典,分小組初讀課文。
要求:利用字典,小組互相幫助,讀準字音,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出示圖片)。
九色鹿教學設計與反思九色鹿教案篇十六
1、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廣玉蘭的美,體會作者對廣玉蘭的熱愛與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通過研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作者描寫廣玉蘭的方法并模仿本文寫法學習寫一種熟悉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欣賞美圖,直觀感受形態(tài)美。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廣玉蘭樹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唤M廣玉蘭的圖片。(多媒體課件展示廣玉蘭嬌美的身影)。
看后有怎么樣的感受?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廣玉蘭的文章。板題:廣玉蘭。
齊讀課題,關于廣玉蘭,你想了解它的什么?
二、研讀課文體會美。
1、請打開課本59頁,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將你認為寫得特別美的地方劃下來。
評價:你讀出了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2、生圈劃批注。
過渡:同學們讀完了課文嗎?我們交流一下,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美?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下面,我們再一起來一節(jié)一節(jié)地細讀課文,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廣玉蘭的。
三、朗讀交流感悟美。
1、讀第一段,領悟幽香美。
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一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寫了廣玉蘭的什么呢?
板書:幽香。
誰來讀好這兩句話,把廣玉蘭花的縷縷幽香這個特點讀出來.
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聞到了一股股淡淡的幽香在我們教室蕩漾。
老師品出了一點點味道,誰能讀得更淡雅些?
2、讀第二段,感受色質美。
繼續(xù)往下默讀課文的第二節(jié),這一節(jié)又寫了廣玉蘭的什么?
板書:色質。
對。廣玉蘭的顏色和質感美就美在它的妙不可言,誰愿意試著將它讀出來。還不夠美,誰再讀。
賽讀。
3、讀第3段、認識花形美。(重點)。
板書:花形。
(2)文中一共寫了廣玉蘭花的幾種花形?
(3)請找到你最喜歡的一種花形再讀讀,讀出心中的感受?
生自由讀。
(師用小黑板出示這部分內容)。
指導讀好這一節(jié)。
(4)同一棵廣玉蘭樹上,能看到花的不同形態(tài),有的含羞待放,有的完全盛開,展示它的美麗。其實每一種花形都很美麗,不背下來真是可惜。下面老師給你們一段時間試著背下來,能背下來的全背,不能背的就選一種你最喜歡背下來。
教師小結:這一節(jié)先總寫同一棵廣玉蘭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接著分別具體介紹花開的四種形態(tài),最后再總寫遠遠望去,一株廣玉蘭就像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板書:總-分-總)。
4、讀第4、5段,了解葉片美。
接著請個同學課文的四五兩小節(jié),這兩節(jié)又是寫了廣玉蘭的什么呢?
板書:葉片。
自由發(fā)言。
蘭花還需綠葉襯,因為有了它的襯托,玉蘭花便顯得格外皎潔,格外清麗。
板書:生命力旺盛。
5、讀第6小節(jié),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四、揣摩寫法,以讀引寫。
1、配樂欣賞,邊聽邊想,這篇文章,是怎樣寫廣玉蘭的?
現在讓我們再回過頭來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寫廣玉蘭的。
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贊美了什么。
2、課堂小練筆:模仿本文寫法,寫一種植物。
今天,老師請同學們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來做個小練筆,寫一寫水仙花的花或葉。
先欣賞一組水仙花的圖片,請欣賞。
老師也帶來了一盆水仙花,同學們可以摸摸、聞聞、看看,再寫寫。
現在開始。
學生完成后班級交流。
五、全文小結。
板書設計:
廣玉蘭。
幽香。
花:色質。
花形。
葉:葉片。
生命力旺盛。
教材分析。
《廣玉蘭》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廣玉蘭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此文語言優(yōu)美,比喻貼切,用詞準確、生動,尤其對廣玉蘭花、葉的描寫細致而且形象。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許見到過廣玉蘭但可能沒有留神觀察過。因而要想讓學生體會到廣玉蘭的美,既要喚起學生的經驗,又要借助直觀幫助感悟。文章淺近易讀,通過研讀,相信學生完全能夠感悟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教師要在這個基礎上,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并嘗試運用課文描狀景物的寫法,以求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明顯的“增量”。
教學理念:
1、以發(fā)現“美”、欣賞美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欣賞廣玉蘭的圖片、范讀課文感受美;研讀課文體會美;朗讀交流感悟美;再讀體會語言美;總結拓展體驗美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主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受到美的熏陶,并力爭把課文讀美。
2、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實現有效學習。既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到廣玉蘭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又要通過研讀課文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并進行課堂“小練筆”訓練,讓學生嘗試使用這些方法,實現知識、技能的遷移。
3、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教學活動從更高境界來說,應該是童年生活的享受,讓學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階段的屬于兒童的快樂?!比绻麑W生將學習當成一種享受、看作是快樂的事,那還有什么學不好的呢?而這,需要我們教師改變教學方法,開放地、讓學生自由地說干就干讀書、快樂地表達,在一種和諧、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得輕松,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