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實用21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感受、思考和評價的表達(d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讀內(nèi)容。讀后感不僅僅是對文字的簡單理解,更是對作者思想和意圖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我們讀完一本書后,不妨寫一篇讀后感,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下來,以便更好地記錄和回顧。寫讀后感最重要的是表達(dá)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思考,不要拘泥于形式和模板,注重個性化和獨(dú)特性。下面是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其中包含了對作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和評論。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一
    當(dāng)時上完課后心情是復(fù)雜的,有沉浸課堂欲罷不能的興奮,也有沒有達(dá)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
    我認(rèn)為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抓住了詩歌教學(xué)的靈魂—讀,并且將教學(xué)目標(biāo)貫穿于始終。以讀為。
    主,進(jìn)而指導(dǎo)學(xué)生用自己的聲音傳達(dá)出詩人的感情。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二、能夠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引導(dǎo)學(xué)生重點品味和神仙世界有關(guān)的詩句,體會詩人運(yùn)用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的背后承載的感情。
    三、將鑒賞內(nèi)容分給四個小組,放心大點的讓學(xué)生通過分析與合作體會作者寫作此詩時的心境。
    不足之處在于:
    在細(xì)節(jié)上教師點撥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學(xué)生會過多糾纏于此而忽略詩歌的感情脈絡(luò),致使后面的重要詩句無法充分賞讀。本節(jié)課旨在落實讀、背、寫,但是如果沒有充分預(yù)習(xí),學(xué)生的背和寫會變得飄浮無依,對大多數(shù)學(xué)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訓(xùn)練,只是空擺架子。
    再反思:教學(xué)設(shè)計中讓學(xué)生充分活動的環(huán)節(jié)最難把握,學(xué)生總有一些教師無法預(yù)料的觀點和認(rèn)識。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在學(xué)習(xí)目標(biāo)指引下,不如讓學(xué)生大膽質(zhì)疑、互相對抗,這本身就是學(xué)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xiàn)。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二
    詩的開頭幾句是寫入夢的緣由。詩人說:海上回來的人談起過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過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也許還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國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現(xiàn)在浙江紹興一帶。"信",在這里當(dāng)"實在"講。
    "??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這一筆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再說"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轉(zhuǎn)入正題。以下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見那山橫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連結(jié)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國的五座名山,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現(xiàn)在浙江天臺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yuǎn)看好像紅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著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臺山為著眼點來寫,說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臺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簡直像要塌倒了。這里的"天臺一萬八千丈",只是說天臺山非常高,并不是說它實有一萬八千丈。
    在這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怎樣高,卻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地向那夢幻境界飛去。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jìn)入了夢境。從這里到"失向來之煙霞"一大段,寫的都是夢境,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間飛過鏡湖,又飛到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里淥水蕩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謝公",指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yùn)。謝靈運(yùn)喜歡游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yùn)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jīng)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
    接著,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里的"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yùn)特制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齒,上山就去掉前齒,下山就去掉后齒,這樣走著省力些。"天雞",是古代傳說里的一種神雞,相傳住在東海桃都山頂?shù)囊豢么髽渖?,天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起來。詩人說:他穿著謝靈運(yùn)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云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涌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樣,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頂,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幻,夢境一步步開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開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在千回萬轉(zhuǎn)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倚靠著巖石,迷戀繽紛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fā)抖。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煙霧。寫得有聲有色。這里采用了楚辭的句法,不僅使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而且使讀者聯(lián)想到楚辭的風(fēng)格,更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三
    詩的開頭幾句是寫入夢的緣由。詩人說:海上回來的人談起過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過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也許還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國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現(xiàn)在浙江紹興一帶?!靶拧?,在這里當(dāng)“實在”講。
    先說“??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這一筆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再說“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轉(zhuǎn)入正題。以下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痹娙讼饶锰炖焉礁煜啾龋灰娔巧綑M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連結(jié)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拔逶馈保肝覈奈遄?,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現(xiàn)在浙江天臺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yuǎn)看好像紅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著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臺山為著眼點來寫,說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臺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簡直像要塌倒了。這里的“天臺四萬八千丈”,只是說天臺山非常高,并不是說它實有四萬八千丈。
    在這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怎樣高,卻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地向那夢幻境界飛去。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jìn)入了夢境。從這里到“失向來之煙霞”一大段,寫的都是夢境,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間飛過紹興大都市的鏡湖,又飛到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里淥水蕩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謝公”,指的是魏晉貴族詩人謝靈運(yùn)。謝靈運(yùn)喜歡游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yùn)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jīng)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
    接著,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里的“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yùn)特制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齒,上山就去掉前齒,下山就去掉后齒,這樣走著省力些?!疤祀u”,是古代傳說里的一種神雞,相傳住在東海桃都山頂?shù)囊豢么髽渖?,天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起來。詩人說:他穿著謝靈運(yùn)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云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涌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樣,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頂,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幻,夢境一步步開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開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边@幾句的意思是說,在千回萬轉(zhuǎn)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倚靠著巖石,迷戀繽紛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fā)抖。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煙霧。寫得有聲有色。這里采用了楚辭的句法,不僅使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而且使讀者聯(lián)想到楚辭的風(fēng)格,更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突然間景象又起了變化:在我們面前,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xiàn)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且看:“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边@里作者接連用四個四言短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節(jié)奏參差錯落,鏗鏘有力,把天門打開時的雄偉聲勢,充分地寫了出來?!傲腥薄本褪情W電。
    在天門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而天門打開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這樣,前者就對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詩的氣勢上,形成了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為神仙的出場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著,神仙出場了:“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許多神仙紛紛走出來,穿著彩虹做的衣裳,騎著風(fēng)當(dāng)作馬,老虎在奏樂,鸞鳳在拉車。夢境寫到這里,達(dá)到了最高點,詩人的幻想真像“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任意奔馳。
    讀著這些迷人的詩句,好像是在欣賞色彩鮮艷、變化莫測的童話影片一樣,是那樣富于魅力,那樣引人入勝。使人讀了心往神馳,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夢不長:“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心驚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剛才的煙霧云霞哪里去了?詩在夢境的最高點忽然收住,急轉(zhuǎn)直下,由幻想轉(zhuǎn)到現(xiàn)實,仿佛音樂由響徹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轉(zhuǎn)入低音,使聽者心情也隨著沉靜下來。讀詩,尤其是讀古體詩,全篇的波瀾起伏是應(yīng)該注意體會的。
    詩人由夢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這一段由寫夢轉(zhuǎn)入寫實,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意思。這首詩是用來留別的,要告訴留在魯東的朋友,自己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訪道。這一段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幾句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矛盾,迸發(fā)出詩人強(qiáng)烈的感情。他認(rèn)為,如同這場夢游一樣,世間行樂,總是樂極悲來,古來萬事,總是如流水那樣轉(zhuǎn)瞬即逝,還是騎著白鹿到名山去尋仙訪道的好。這種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李白思想當(dāng)中消極的一面。封建社會里屬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況下,對人生抱消極態(tài)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評價這首詩里所表現(xiàn)的李白的思想,決不能只看到這一面,還要看到另一面,更強(qiáng)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當(dāng)中,和“人生無?!毕喟槎鴣淼?,不是對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權(quán)臣貴戚同流合污,而是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蔑視和反抗。他的求仙訪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為了滿足無窮的貪欲,而是想用遠(yuǎn)離現(xiàn)實的辦法表示對權(quán)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xié),正像詩的.結(jié)句所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哪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是曲折復(fù)雜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積極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簡單談?wù)勥@首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李白是我國古代詩人中浪漫主義流派的杰出代表。這首詩,在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別、留別詩的惜別傷離的老套,而是借留別來表明自己不事權(quán)貴的政治態(tài)度。在敘述的時候,又沒有采取平鋪直敘的辦法,而是圍繞著一場游仙的夢幻來構(gòu)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上。這樣的構(gòu)思,給詩人幻想的馳騁開拓了廣闊的領(lǐng)域。跟這樣的構(gòu)思相適應(yīng)的是,大膽運(yùn)用夸張的手法來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這方面,詩人顯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寫熊咆龍吟,寫雷電霹靂,寫空中樓閣,寫霓衣風(fēng)馬……把幻想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xiàn),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是十分恰當(dāng)?shù)脑u論。還應(yīng)該注意,作者不是為寫幻想而寫幻想的,寫幻想是為“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服務(wù)的。他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xiàn)實世界的丑惡;寫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世界的憎惡,不愿跟權(quán)臣貴戚同流合污。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像一盞聚光燈,把全詩照明,幻想在這燈光里才生動起來,否則,即使再鋪張百倍,也是不會放出動人的光彩的。
    這首詩是七言古詩。七言古詩是舊體詩的一種,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種詩體,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長或短的句子。用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句數(shù)不限,篇幅可長可短,于舊體詩中是比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種。李白很善于寫七言古詩。這大概是由于這種詩體流暢自然的特點,更適合于表現(xiàn)他的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就這首詩來說,句法的變化極富于創(chuàng)造性。雖然以七言為基調(diào),但是還交錯地運(yùn)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這樣靈活多樣的句法用在一首詩里,卻并不覺得生拼硬湊,而是渾然一體,非常協(xié)調(diào)。這是因為全詩為一條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所貫穿,隨著感情的起落,詩句有長有短,節(jié)拍有急有緩。有人說李白的詩“雖千變?nèi)f化,如珠之走盤,自不越乎法度之外”,這是十分恰當(dāng)?shù)摹?劉國正)。
    本詩在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上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為了借惜別來表現(xiàn)自己不事權(quán)貴的態(tài)度,詩人構(gòu)思出一幅夢游奇景,塑造出—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這就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楚辭的風(fēng)格,加重了詩的浪漫主義色彩。再把這些與當(dāng)時丑惡的現(xiàn)實加以對比,才回到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上來,幾乎是天衣無縫。這奇特的構(gòu)思是運(yùn)用了比喻、對比、襯托、夸張、聯(lián)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驚心動魄。無怪乎杜甫評論此詩是“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四
    李白說自己的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杜甫夸他的詩是“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最強(qiáng)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yùn)用了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nèi)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統(tǒng)一。
    我喜歡李白的詩更是崇拜他的骨氣。我又細(xì)讀李白的一些文章和詩,再一次被李白的才氣震撼且折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九是《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游仙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是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對夢境的描寫,看了真使人目眩神迷心向神往。從謐靜幽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曲折迷離的千巖萬轉(zhuǎn)的道路到令人驚恐戰(zhàn)栗的深林層癲,境界愈轉(zhuǎn)愈奇,愈幻愈奇。最后有夢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繽紛的神話世界。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寫出了詩人在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好像詩人苦悶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推究原因,李白為什么在這里能寫出使人似醉似癡神迷心驚的詩句,跟他的出身閱歷經(jīng)歷以及所形成的思想性格分不開。他是一個天才詩人,他還兼有游俠、隱士、道人、策士、酒徒等類人的氣質(zhì)或行徑。他接受儒家“兼善天下”思想,關(guān)心社稷關(guān)心蒼生關(guān)心百姓;但他又接受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dú)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藐視世界一切的思想;他還深受游俠思想的影響好打抱不平??傊寮摇⒌兰?、游俠三位一體,使他敢于藐視封建秩序,敢于打破傳統(tǒng)偶像,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侯長揖萬乘。他持才傲物的性格與當(dāng)權(quán)的宦官外戚格格不入因此遭受他們的嫉妒壓制排擠和打擊,而皇帝也僅僅把他當(dāng)成歌舞升平的點綴和御用文人。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fù)不能實現(xiàn),所以他異??鄲炓惆l(fā)要吶喊。
    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浪游生活,寫下了不少游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xué)道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dú)特性格,以及憤懣苦悶的情緒常常借這類詩篇表現(xiàn)出來。當(dāng)他政治失意之后,這種詩也越寫越多越來越好達(dá)到驚人的地步。他喜愛的山水往往不是寧靜的丘壑幽靜的林泉而是奇峰絕壑的大山,天外飛來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這些雄偉起險的山川,特別契合他叛逆不羈的性格。因此他常常在詩里寫出好像要登涉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同天仙神靈相往來的情景。
    李白的詩達(dá)到如此震撼人心的地步,寫作上有什么特色呢?他強(qiáng)烈的個性和熾熱的感情,在詩歌中處處留下濃厚的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色彩。使得他的詩增加了天馬行空獨(dú)來獨(dú)往上天入地?zé)o所阻擋的力量,如“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讀來感到熱情奔放親切自然。當(dāng)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不足以表達(dá)其激情時,他就借助種種奇麗驚人的幻想,進(jìn)入到神仙的境界。他的詩歌語言樸素自然和他認(rèn)真學(xué)習(xí)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分不開的。他的浪漫主義是有其豐富生活為基礎(chǔ)的,所以在詩歌中能呈現(xiàn)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當(dāng)他由夢境轉(zhuǎn)到仙境在升天神游的美麗幻想中醒來了,想到現(xiàn)實中的種種不如意事就發(fā)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呼聲。
    盡管再次重讀這首詩,李白的詩對我還是有很大的啟發(fā)和幫助。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五
    李白早年就有濟(jì)世安邦的遠(yuǎn)大抱負(fù),夢想著有朝一日得展才干。但當(dāng)時文人盛行的通過科舉登上仕途,這與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他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jié)交名流,以擴(kuò)大聲譽(yù)。天寶元年,經(jīng)友人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已經(jīng)42歲的李白以為大展抱負(fù)的機(jī)會來了,他喜悅地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也的確曾有過短暫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發(fā)現(xiàn)李隆基僅只把他當(dāng)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身傲骨,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quán)貴,招致他們的排擠。甚至連玄宗也開始對他不滿,因而,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賜金還鄉(xiāng)”為名,逐出京城。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李白親眼目睹了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的昏庸腐敗,宮廷生活的殘酷斗爭。
    李白離開長安后,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之后,兩人又同游梁宋等地。此時,高適也來與他們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李白離開東魯,南游吳越之際,寫下了這首“留別”詩,向親友們表明了自己蔑視權(quán)貴,傲岸不屈,與宮廷生活徹底絕裂的態(tài)度。
    李白的一生大半過著浪游的生活,寫下了不少游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xué)道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dú)特性格,常常是借這類詩篇表現(xiàn)出來?!秹粲翁炖岩髁魟e》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這一首詩歌開頭便從海客和越人的話語談起,“??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在海上歸人的話語中,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這樣便使人覺得瀛洲很虛無,難以追尋,但越人的口中說來卻又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一開頭,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彩。接下來作者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作者用夸張手法極言天臺的高,而又將天臺山與天姥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對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話中的仙山,但作者卻寫來好像真有其山,使得夢有了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作者對高大神秘的天姥山的向往,本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熱情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在此便初顯了詩人的浪漫的主義氣質(zhì)。如果說這個夢可以看做是詩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那么,這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詩人當(dāng)初隱居山林,想通過終南捷徑來走上仕途,曾經(jīng)對國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
    詩人李白在夢中來到了天姥山,在夢里他來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痹娙擞凇皦簟弊稚?,置一“欲”字,是“想要,打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欲”字承上啟下領(lǐng)提下段“夢”中之事。這足以表明,李白本無此“夢”,這個“夢”不過是他的一個奢望,是他在清醒狀態(tài)下安排設(shè)計出來的“白日夢”,因此,它看似奇幻不測,實則有細(xì)致的理脈。天姥山的風(fēng)光明凈澄澈,溪水清澈,浩空明月,夜色如洗,湖面若鏡,這就是詩人心中的仙人世界,是一片凈土?!爸x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謝靈運(yùn)是東晉山水詩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業(yè),但是卻不得重用,他憂憤于心,于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尋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這里穿上了謝靈運(yùn)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憂傷?!鞍氡谝姾H眨罩新勌祀u。”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涌現(xiàn),傳說中的天雞在空中啼叫。夢境是這樣的美麗而真實,詩人的夢五彩繽紛,幻想的色彩越來越濃。接下來,詩人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似真似幻,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扒r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痹谇Щ厝f轉(zhuǎn)的山石間,道路彎曲沒有方向,詩人沉醉在這種仙境的美麗中,卻也的不知走往何處的迷茫。
    在李白的詩歌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用到“我”字的使用,比如“我本楚狂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在詩歌中張揚(yáng)個性,表現(xiàn)自我,然后在這首詩里,詩人卻只是寫了一場自己無法參加盛會,在極其熱鬧的場景后,我們卻似乎可以看到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和失落。這種落寞之情讓詩人寫出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樣的句子。夢醒后,詩人轉(zhuǎn)入現(xiàn)實,夢幻中的天姥山不是詩人該去的所在,追求那樣的行樂,不過是如同東流之水,作者下定決心,從此后,要離開那個不屬于自己的地方,放棄那個美麗的夢幻,還是去流連于名山大川,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然那個仙家之所,帝王之鄉(xiāng)不屬于自己,那么為什么要屈膝逢迎,降低人格,放棄自由,去討好那些權(quán)貴們?詩人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后,雖然表現(xiàn)出了消極的一面,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立場去與當(dāng)朝權(quán)貴同流合污。離開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游覽名山大川的目的便在于遠(yuǎn)離權(quán)貴。詩人在詩中表現(xiàn)出了對權(quán)貴的蔑視,表現(xiàn)出了一個封建士大夫階層文人的反抗精神,正直不阿,潔身自好,也表現(xiàn)出了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本色的清高孤傲,豪放狷狂。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六
    詩的開頭幾句是寫入夢的緣由。詩人說:海上回來的人談起過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過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也許還可以看得到?!卞蕖笆且蛔裆?,我國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現(xiàn)在浙江紹興一帶。”信“,在這里當(dāng)”實在“講。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這一筆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再說”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轉(zhuǎn)入正題。以下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霸娙讼饶锰炖焉礁煜啾?,只見那山橫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連結(jié)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蔽逶馈?,指我國的五座名山,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現(xiàn)在浙江天臺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yuǎn)看好像紅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著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臺山為著眼點來寫,說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臺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簡直像要塌倒了。這里的”天臺一萬八千丈“,只是說天臺山非常高,并不是說它實有一萬八千丈。
    在這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怎樣高,卻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地向那夢幻境界飛去。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jìn)入了夢境。從這里到”失向來之煙霞“一大段,寫的都是夢境,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間飛過鏡湖,又飛到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里淥水蕩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敝x公“,指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yùn)。謝靈運(yùn)喜歡游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yùn)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jīng)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
    接著,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斑@里的”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yùn)特制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齒,上山就去掉前齒,下山就去掉后齒,這樣走著省力些?!碧祀u“,是古代傳說里的一種神雞,相傳住在東海桃都山頂?shù)囊豢么髽渖?,天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起來。詩人說:他穿著謝靈運(yùn)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云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涌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樣,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頂,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幻,夢境一步步開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開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斑@幾句的意思是說,在千回萬轉(zhuǎn)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倚靠著巖石,迷戀繽紛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fā)抖。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煙霧。寫得有聲有色。這里采用了楚辭的句法,不僅使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而且使讀者聯(lián)想到楚辭的風(fēng)格,更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突然間景象又起了變化:在我們面前,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xiàn)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且看:”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這里作者接連用四個四言短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節(jié)奏參差錯落,鏗鏘有力,把天門打開時的雄偉聲勢,充分地寫了出來?!绷腥?就是閃電。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七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的代表作,帶我們走進(jìn)了李白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境。想起李白的豪邁,又不覺得聯(lián)想起了易安的婉約。幸甚至哉,于是作詩一首。
    “陰陰翳翳,縈縈繞繞,飄飄渺渺飄飄。電閃雷鳴之勢,山巒崩摧,石扉洞天仙府,轟作響,天崩地裂。九州怒,四海驚,神仙咸在其間。
    洞中碧落無垠,路不見,深眸望斷天涯。日月流輝,風(fēng)光金闕宮殿。青云彩霞為裳,風(fēng)作馬,紛紛來下?;⒐纳?,鸞駕車,風(fēng)飄仙樂。這次第,怎一個樂字了得?”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薄畎妆环胖鸪鼍┖?,遇到的一灣明月。溫情,飄逸,有仙人之氣,送詩人以自由美麗的山山水水。我們看看李白,他夢游天姥,一覽仙境,可他并非消極避世,仍然胸懷天下。所以才有夢的醒,讓自己清楚地認(rèn)識這個社會,承認(rèn)這個事實。這樣的人,是痛苦而偉大的。自始至終,他依然記得少年的壯志?!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顆精忠報國的心?。?BR>    人才,可以不遇一時,但不會埋沒一生。李白,政治上的才能無處施展,于是便把滿腔熱血傾注于一根筆桿。于是,我們雖然少了一位政客,但我們收獲的卻是一位華夏奇才!
    李白,是什么讓你的內(nèi)心如此堅毅,是什么讓你的步履如此堅定。我想,那該是你的一腔愛國之情吧。
    李白,愿我可以大聲吶喊出你的詩篇,勇敢地踏上前方的路!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八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701-762)當(dāng)然是大家公認(rèn)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于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游天下,學(xué)道學(xué)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們發(fā)現(xiàn)《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
    瀛州:傳說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兩座名蓬萊、方丈。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縣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天臺山的南面。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縣南。
    謝公屐:謝公,南朝詩人謝靈運(yùn)。據(jù)《南史·謝靈運(yùn)傳》記載,他“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jǐn)?shù)十重,莫不備盡登躡。
    常著木屐,目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苯疸y臺:指神仙居所。白鹿:傳說中神仙所騎的神獸。
    李白在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準(zhǔn)備由東魯(今山東省南部)南游越中時,寫了這首向朋友們表白自己心情的詩。
    全詩既寫夢境,也寫現(xiàn)實,構(gòu)思縝密,極富想象,將神話傳說和實境奇幻地交織在一起。這是詩人迭遭失意后對神仙世界的向往,覺得只有夢境才更值得流連;然而夢總是要醒的,一旦接觸到現(xiàn)實,只能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呼喊。
    全詩興到筆隨,酣暢淋漓地傾瀉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縛,只有李白這樣的偉大詩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氣勢。這首詩又題作《別東魯諸公》。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九
    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重巒疊嶂的山路千回萬轉(zhuǎn),起伏不定。奇花異草,臣石臨立,奇異而又美麗的景物應(yīng)有盡有,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然發(fā)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蒼茫的暮色中只能聽得到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顫栗,層巔為之驚動。忽然發(fā)覺云彩黑沉沉的好像馬上就能下起雨水,水光閃閃煙霧騰騰。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
    忽然間電閃雷鳴,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山巒崩催,雷電過處,神仙洞府的石門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了,舉目望去,廣闊的蒼天無邊無際看不見洞底,只能夠看見那虛無飄渺之中金銀交輝,那是日月照耀著樓臺,景色壯麗,一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神仙們紛紛從天而降,批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眾仙們成排成隊密密麻麻,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群仙好像是在迎接詩人的到來。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由得心驚魄動,忽然醒來長嘆不已。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我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中。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的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眼前除了枕席,夢中的神奇景色,全然不見了。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
    李白是我國古代詩人中浪漫主義流派的杰出代表。這首詩,在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別、留別詩的惜別傷離的老套,而是借留別來表明自己不事權(quán)貴的政治態(tài)度。在敘述的時候,又沒有采取平鋪直敘的辦法,而是圍繞著一場游仙的夢幻來構(gòu)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上。這樣的構(gòu)思,給詩人幻想的馳騁開拓了廣闊的領(lǐng)域。跟這樣的構(gòu)思相適應(yīng)的是,大膽運(yùn)用夸張的手法來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這方面,詩人顯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寫熊咆龍吟,寫雷電霹靂,寫空中樓閣,寫霓衣風(fēng)馬……把幻想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xiàn),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是十分恰當(dāng)?shù)脑u論。還應(yīng)該注意,作者不是為寫幻想而寫幻想的,寫幻想是為“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服務(wù)的。他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xiàn)實世界的丑惡;寫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世界的憎惡,不愿跟權(quán)臣貴戚同流合污。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像一盞聚光燈,把全詩照明,幻想在這燈光里才生動起來,否則,即使再鋪張百倍,也是不會放出動人的光彩的。
    這首詩是七言古詩。七言古詩是舊體詩的一種,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種詩體,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長或短的句子。用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句數(shù)不限,篇幅可長可短,于舊體詩中是比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種。李白很善于寫七言古詩。這大概是由于這種詩體流暢自然的特點,更適合于表現(xiàn)他的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就這首詩來說,句法的變化極富于創(chuàng)造性。雖然以七言為基調(diào),但是還交錯地運(yùn)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這樣靈活多樣的'句法用在一首詩里,卻并不覺得生拼硬湊,而是渾然一體,非常協(xié)調(diào)。這是因為全詩為一條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所貫穿,隨著感情的起落,詩句有長有短,節(jié)拍有急有緩。有人說李白的詩“雖千變?nèi)f化,如珠之走盤,自不越乎法度之外”,這是十分恰當(dāng)?shù)摹?劉國正)。
    本詩在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上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為了借惜別來表現(xiàn)自己不事權(quán)貴的態(tài)度,詩人構(gòu)思出一幅夢游奇景,塑造出—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這就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楚辭的風(fēng)格,加重了詩的浪漫主義色彩。再把這些與當(dāng)時丑惡的現(xiàn)實加以對比,才回到不事權(quán)貴的主旨上來,幾乎是天衣無縫。這奇特的構(gòu)思是運(yùn)用了比喻、對比、襯托、夸張、聯(lián)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驚心動魄。無怪乎杜甫評論此詩是“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一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yùn)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qiáng)烈地表現(xiàn)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dú)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xiàn)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jié)制地抒發(fā)感情,表現(xiàn)他的喜怒哀樂。對權(quán)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diào)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dāng)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體裁結(jié)構(gòu)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fēng)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xiàn)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yùn)用多種多樣的想象?,F(xiàn)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xiàn)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nèi)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shù)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二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外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波濤渺茫確實不易尋求;吳越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時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它)山勢高過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臺山雖高一萬八千丈,對著這天姥山,(卻矮小得)象要向東南方傾倒一樣。
    我想根據(jù)這(傳說),夢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夢中,一個夜晚飛渡過月光映照下的鏡湖。湖上的月光映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詩人謝靈運(yùn)游天姥山時住宿的地方現(xiàn)在還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蕩漾,山中的猿猴叫聲極為凄清。(我)腳穿謝公游山時穿的木屐,親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見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山頂上可以聽到天雞啼鳴。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曲折回旋,沒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戀奇花,倚著山石,不覺已經(jīng)天黑了。巖泉發(fā)出的響聲,象熊在怒吼,龍在長鳴,使幽靜的樹林戰(zhàn)栗使層層山巖震驚,烏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蕩漾升起陣陣煙霧。閃電迅雷,使山巒崩裂。仙府的石門,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了,洞中蔚藍(lán)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風(fēng)當(dāng)作馬,一個接一個地下來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成群結(jié)隊多得象麻一樣。猛然間(我)心驚膽顫,神志恍惚,一驚而起,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見到的只有枕頭床席還在,剛才夢中的煙霧云霞消失了。
    人世間行樂也是象夢中的幼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象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告別諸位朋友離開(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要想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去探訪名山。怎么能低頭彎腰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能舒心暢意,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作者】。
    【注釋】。
    瀛州:傳說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兩座名蓬萊、方丈。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縣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天臺山的南面。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縣南。謝公屐:謝公,南朝詩人謝靈運(yùn)。據(jù)《南史·謝靈運(yùn)傳》記載,他“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jǐn)?shù)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目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苯疸y臺:指神仙居所。白鹿:傳說中神仙所騎的神獸。
    【賞析】。
    李白在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準(zhǔn)備由東魯(今山東省南部)南游越中時,寫了這首向朋友們表白自己心情的詩。全詩既寫夢境,也寫現(xiàn)實,構(gòu)思縝密,極富想象,將神話傳說和實境奇幻完美地交織在一起。這是詩人迭遭失意后對神仙世界的向往,覺得只有夢境才更值得流連;然而夢總是要醒的,一旦接觸到現(xiàn)實,只能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呼喊。全詩興到筆隨,酣暢淋漓地傾瀉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縛,只有李白這樣的偉大詩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氣勢。這首詩又題作《別東魯諸公》。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三
    這是一篇“夢游”之作,開篇時已經(jīng)寫了他入夢的緣由:“??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痹娤烧f海上回來的人談起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那天姥山,那天姥山在云霞里時隔時現(xiàn),也許還可以看得到。這開篇已經(jīng)有了神話般的意境,“瀛洲”是一座神山,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是蓬萊,一座是方丈,一座是瀛洲。提到“神”增加了我們想一探究竟的想法,引導(dǎo)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一同前往。
    接下來是真正提到天姥山,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去游覽之地。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BR>    這座山極其高大,氣勢宏偉。詩人先就其縱向而言,高到了仿佛與天相接,又與高俊出名的五岳相比,亦是超出。“掩”也是高出,它也超出了“赤城”?!俺喑恰笔巧矫?,在浙江天臺北,因其山上多赤石而得名。接著,詩人以天臺為點,說天臺雖高但也要拜倒在天姥山的東南腳下,這是橫向看山。如此高俊之地,在云霞里忽隱忽現(xiàn),我們早有心意想要隨著詩人的足跡向那夢境飛去了。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睆倪@句開始直到“失向來之煙霞”都是夢境的主體。
    恰如袁行霈先生評李白之詩心是“可以離開身體飛向遠(yuǎn)方,或隨狂風(fēng),或隨大雁,或隨明月”的。這一次詩人夢到自己一夜間隨月而飛,飛過鏡湖,飛到了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里淥水清澈,猿聲啼鳴。于是,詩人也穿上了謝公當(dāng)年發(fā)明的底上有齒的木屐,開始了這次非凡之旅。他沿著那綿延至天際的石階,攀到山的半腰,見到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詩人經(jīng)過那許許多多的巖石,隨著山形轉(zhuǎn)彎,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得天色已經(jīng)晚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頂都在發(fā)抖。天氣這時也發(fā)生了急劇地變化,青青的云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騰起煙霧。在朦朧的景致中忽現(xiàn):
    “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彪姽鈴脑浦袥Q裂而出,故稱“列缺”。這時“訇然中開”了一個神仙的世界,洞天福地。
    此時的世界是忽然間由暗轉(zhuǎn)明,“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BR>    “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這次的聚會宏大又熱鬧非凡,虎為仙人鼓瑟,鸞為之駕車,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光耀奪人、驚心眩目,儼然一場群星的聚會,這也恰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我想這是詩人長期漫游山水的印象,也有他在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痕跡,這金碧輝煌、氣象萬千的一切都通過詩人綺麗的想象、大膽的筆法展現(xiàn)無余。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边@是詩人的感慨,也是詩人經(jīng)歷了人生幾多得意和失意后的思考所得,人生啊不過也是一場夢而已,所有的一切都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走過。此刻能夠給予詩人安慰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此句似乎可以到此作結(jié),但詩人憤然道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詩人長久以來不得志的苦悶之情,這神來一筆,點明了全詩的主題:對名山的尋訪是因為對權(quán)貴的抗?fàn)?,它喊出了封建社會里眾多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不“事?quán)貴”,是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蔑視,是“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我肯定,更是后來多少文人爭相競逐的名句??峙轮挥欣畎赘矣诖舐暫艉?,恐怕只有李白這位詩仙才能將夢境與現(xiàn)實結(jié)合的如此緊密,恐怕只有李白才能這般豪放浪漫、不拘一格。
    [1]《中國詩歌藝術(shù)研究?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7年版。
    [2]《唐詩鑒賞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
    [3]《閱讀和欣賞》,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天寶四載(745年),李白將由東魯(在今山東)南游吳越,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shù)呐笥?,所以也題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李白早年就有濟(jì)世的抱負(fù),但不屑于經(jīng)由科舉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jié)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yù)。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nèi)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jī)?!崩畎壮醯介L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權(quán)貴,及翰林院同事進(jìn)讒言,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他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shù)募乙杨H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yuǎn)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四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以此詩句來概括《夢》詩很得當(dāng)。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中,李白用高超的浪漫主義寫作手法,創(chuàng)設(shè)出超拔、光明、壯麗的意境,表達(dá)了自己崇高的人格、不懈的追求和堅決的斗爭精神。
    全詩分為三節(jié)。
    第一節(jié),塑超拔形象,表傲岸個性。
    此節(jié)中心句為“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三個“天”字在一句之中很顯赫,而沒出現(xiàn)“山”字。山卻敢于向天挑戰(zhàn)?!斑B”,為齊、平?!皺M”,為遮,含有“恣”“肆”義項。上可與天比高,下可俯視群山。五岳是群山之首,而天姥能藐視它,更無須提周圍的赤城與天臺了。一“掩”一“傾”,“視儔列如草介”。天姥形象的超拔,是詩人“壯思”所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思想的藝術(shù)表現(xiàn)。
    海上仙山不可求,有長安失意之意;“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云霞明滅”是壯麗之意象,“越人”表天姥之地,與“連”、“橫”、“拔”、“掩”構(gòu)成超拔之勢,傲岸之性。
    第二節(jié),夢游天姥,表理想境界。
    本節(jié)可分五層:
    一層:向往先輩,以求神會。
    “我欲因之夢吳越”,最主要的原因向往先輩謝公。謝靈運(yùn)(385—433),出身世族,世襲康樂公,南朝宗王朝抑制世族,政治無出路,“自謂才能宜參權(quán)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憤”,出為永嘉守,恣意遨游,寄情山水,曾游天姥等高山,蔑視權(quán)貴,后被誣告謀反,被殺。李白對這位開創(chuàng)山水詩的先輩是非常敬佩的,自己青年漫游就有謝公的影響,現(xiàn)在失意,“因之更加思念,”“因之”一夢而到謝公的宿處,并“腳著謝公屐”,而同步青云。
    追隨謝公以表蔑視權(quán)貴的決心。這里還創(chuàng)設(shè)一個淡雅、明靜、清新、飄逸的意境?!懊髟隆标P(guān)照護(hù)送,是個性化的、情感化的,是至愛的。這種情感是失意的人最可求的,而明月即天意,這里的“送”與后來“仙之人”的“迎”,是有意呼應(yīng)的。意在表明自己的高貴之軀豈可與糞土王侯可比?!皽O水蕩漾猿啼”,突出自然清新,暗比官場混濁腐蝕。
    第二層:登高觀日,聞曉天機(jī)。
    “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日出八行》)”李白的境界是浩然的宇宙境界,筆下常為大景觀、大氣象,以宏觀的視角而構(gòu)成宏偉的意境美?!鞍氡谝姾H眨罩新勌祀u”有色彩,有聲音,是自然最輝煌最有生力的時刻,沖決黑暗的光明是那么的激動鼓舞人心,噴薄而出的紅日給人以無限的溫暖和無盡的`力量,雄雞高唱天下白,給人以無窮的智慧和無比的振奮,這些就可謂是天機(jī),天機(jī)并不神秘,人從大自然感悟到許許多多的哲理,就是天機(jī)詩人“空中聞天雞”的巧用。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可石忽已暝”,寫過程美,寫奇花異石之美,寫自己陶醉于奇險之境的奇絕之美。
    明月相送,海日相迎,雄雞高鳴,迷花倚石,詩人以月為朋以日為友,飄逸于天地之間,這是對長安朝堂的藐視,是詩人崇高思想境界的寫照。
    第三層:地吼天鳴,感受雄健美。
    “云青春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點出天忽已暝的原因。身處云中,體會萬變,熊咆于澗,龍吟于潭,低沉而高遠(yuǎn),“殷巖泉”是客觀描寫,“慄深林兮驚層巔”是主觀描寫,膽小者為之慄驚,豪放者為之激昂。“熊”諧為“雄”,“龍”為興云呼雨之神,詩人為兩者的威嚴(yán)之美而贊嘆?!傲腥迸Z,丘巒崩摧”進(jìn)一步表神威,來抒發(fā)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劈殺之氣。物我合一,感受自然的雄健美,從自然中汲取力量,增強(qiáng)自我已被世俗壓迫得幾乎奄奄的剛氣。
    第四層:天門洞開,群仙來迎。
    此層是夢境的高—潮。詩人激昂之際,仙境為他敞開無限宇宙、無限光明,高遠(yuǎn)澄清。心為之酣暢,雖登高而不及。儀仗嚴(yán)整,陣容強(qiáng)大的神仙,飄然而來,仙樂悅耳,色彩繽紛,為迎遠(yuǎn)客而來,為迎“謫仙”、“詩仙”而來,榮幸之至,興奮之至。這是詩人現(xiàn)實中的理想境界,《西上蓮花山》《四月上太山》都有這仙境描寫。與屈原“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于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涉江》同出一脈,同表一志。是對長安權(quán)貴的極大蔑視。
    第五層:魂魄悸動,煙霞頓失。
    驚心動魄的場面,卻可即不可求。現(xiàn)實是殘酷的,理想是壯麗的,“一生傲岸若不諧,思疏媒勞志多乖”,詩人不能不為之“長嗟”不已。
    總觀夢境描寫,詩人在游覽中追求清靜、光明、生氣、奇艷、雄渾、剛艦飄逸的境界,使自身不斷得到愉悅和升華。
    第三節(jié),正視現(xiàn)實,養(yǎng)我傲骨。
    現(xiàn)實中應(yīng)及時行樂,不要囿于名利,不要受屈于權(quán)勢,應(yīng)追求超拔,追求高遠(yuǎn),享受世間美好的東西,遠(yuǎn)離污濁之地,珍惜時光,于山水之間陶冶自己?!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將進(jìn)酒》)金錢可以揮霍,生命不能揮霍,我材不可揮霍?!傍P饑不啄粟,所食唯瑯玕”。焉能與群雞,刺蹙爭一餐。(《古風(fēng)》其四十)離開長安,不是人生失敗,而是人生進(jìn)齲這個決心和志向在安史之亂后得以展現(xiàn),他加入永王幕府仍是青年時的志向“安社稷”“濟(jì)蒼生”的摧動,永王兵敗后,流放夜郎。遇赦后仍密切關(guān)注時局的發(fā)展,當(dāng)聽到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的消息,還曾請纓從軍,半途因病而還。與杜甫一樣,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主義者,“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墊”(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直至病死,未完已志。瞻前顧后,李白在長安失意之后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暫且的,是在養(yǎng)志,在養(yǎng)傲骨,而非真的歸隱。因此說,萬事東流水,行樂世間也是積極的。
    “別君去兮何時還?”此句詩人似在思慮,沒有明確回答,這“還”暗指還長安,施已志。如有“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的機(jī)會,那么可“長風(fēng)破浪”“直掛云帆濟(jì)滄?!保ā缎新冯y》)。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五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跌落到現(xiàn)實中的李白的呼喊,它唱出了許多封建社會中懷才不遇人士的心聲,表現(xiàn)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也流露出對權(quán)貴的蔑視。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除了與其性格胸懷有關(guān)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出于對權(quán)貴的抗?fàn)帯T娭袎邀惡陚ザ掷寺嘧说奶炖焉?,實際完全出自詩人的想象,那個與人間對立的仙鏡,也是詩人理想中的世界。然而,想象再美,一旦清醒后,不過是“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所有的美好都不復(fù)存在。所以李白說,世間的一切都是這樣,終究會煙消云散。既然如此,就不能違背自己的心,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折腰”一詞,出自晉陶淵明不愿屈身侍奉上司的典故——“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李白在這里用以表示與權(quán)貴決絕的態(tài)度,是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蔑視和反抗,表現(xiàn)了詩人骨子里的清高、孤傲。實際上,這也是李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話,他蔑視權(quán)貴卻一輩子都在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企望得到權(quán)貴們的青睞,以實現(xiàn)自己“濟(jì)蒼生”、“安黎元”的宏愿。但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解放,所以他在仕途失意時,便又表現(xiàn)出一種超脫、曠達(dá)甚至自負(fù)情緒?,F(xiàn)可用以形容一個人清高孤傲,忠于本心,藐視富貴榮華。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六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七
    攀登峻峭峰巒,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
    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
    山中盡是?巖,道路千回萬轉(zhuǎn),
    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
    熊吼聲龍吟聲,在巖泉間震響,
    深林為之驚?,峰巒火之抖顫。
    烏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蕩漾,湖面騰起云煙。
    閃電劃破長空,一聲驚雷巨響,
    山丘峰巒,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門,在隆隆聲中打開。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
    日月交相輝映,照耀著金銀臺。
    云神們以彩虹為衣,以風(fēng)作馬,
    他們踩踏祥云,紛紛飄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著車駕,
    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
    忽然令人膽顫,不由魂飛魄散,
    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嘆。
    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席,
    方才美麗煙霞,已經(jīng)無影無跡。
    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
    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一般。
    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
    暫且放養(yǎng)白鹿,在那青崖之間,
    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
    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權(quán)貴,
    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海外來的客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紹興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云霧霞光中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jīng)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了紹興,一天夜里,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謝靈運(yùn)住的地方現(xiàn)在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琴,鸞鳥拉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驚魂動魄,恍然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游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川大山。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這兩句是詩人從夢境驚醒之后,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來的感慨:世間的功名利祿,生活樂趣,不過是過眼煙云,如同夢幻一樣,古往今來世間的萬事萬物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把一切都看透了,看穿了,一切都無所謂,一切都無需計較。這說明他在官場受打擊之后,有一種超脫的思想,這兩句正說明了這種意境。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海上來的人,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說它在煙霧波濤中,朦朧縹緲,實在很難尋訪。越地的人說起那里的天姥山,在云霞中時隱時現(xiàn),有時尚可見到?!板蕖笔且蛔缮?,傳說東海上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詩人把它和天姥山并提,這是以虛襯實,使天姥山顯得神秘,近乎仙境。瀛洲雖是人們向往、尋求的仙境,但終究沒有人能見到。而越中的天姥山,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如仙境般美好,這里暗含著詩人對它的向往之情。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更掩蔽了赤城山。與它鄰近的天臺山,高達(dá)四萬八千丈,而對著天姥山,就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詩人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高峻挺拔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先是與天相襯,再與其他的山相比。“赤城”,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yuǎn)看好像紅色的城,故得名?!疤炫_山”,在今浙江天臺縣,與天姥山相對,實際上天臺山要更高一些。天姥山雖是越東靈秀之地,但無論氣勢還是名氣,都不如五岳,但詩人偏不遵照真實的邏輯,而是極力夸飾。顯然,這是他想象中的天姥山,是他心中奇山峻嶺的幻影。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天姥山是那樣的如仙似幻,氣勢不凡,詩人動了尋游的念頭。他說:根據(jù)越人的講述,我在夢中到達(dá)了吳越;一夜之間,我飛過月下的鏡湖;月光將我的身影映照在湖中,又把我送到了剡溪。
    “鏡湖”又名鑒湖,因波平如鏡,故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夢游的目標(biāo)是天姥山,鏡湖只是路過,所以說是“飛度”。到達(dá)剡溪時,也就到了天姥山前?!柏呦?,水名,在今浙江省嵊縣南。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謝公”,指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yùn)。謝喜歡游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yùn)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jīng)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yùn)特制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裝有可活動的木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以便于走山路。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八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這是怎樣的豪情壯志。
    李白,衣袂飄搖,羽扇綸巾。盛唐的繁華怎能容得下這位心比天高的志士;長安的街橋又怎能承載這位詩仙的無盡才氣。醒也罷,醉也罷,無盡的感慨融于妙筆,匯聚成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人們常常同時提及李白與杜甫同時提及。世人稱的“李杜”便源于此。有人把杜甫比作青銅器,把李白比作唐三彩。前者厚重,后者瑰麗。想起唐三彩就想起李白,一樣的沉酣恣肆,一樣的飛動豪邁,也一樣的有西部的異國風(fēng)情。唐三彩有大漠風(fēng)沙,長河落日之美,有夜色駝鈴與酒與胡姬之美。唐三彩是中國與西亞的一個文化之謎,也正如李白身世之謎。李白的血液里,涌動著胡騰舞的音樂,寶藍(lán)色的幻思與琥珀般的酒色,涌動著中古時代西域文化的熱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麗。
    李白,他是酒仙,他是詩仙。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衣袂一揮便是無限風(fēng)光。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的代表作,帶我們走進(jìn)了李白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境。想起李白的豪邁,又不覺得聯(lián)想起了易安的婉約。幸甚至哉,于是作詩一首。
    “陰陰翳翳,縈縈繞繞,飄飄渺渺飄飄。電閃雷鳴之勢,山巒崩摧,石扉洞天仙府,轟作響,天崩地裂。九州怒,四海驚,神仙咸在其間。
    洞中碧落無垠,路不見,深眸望斷天涯。日月流輝,風(fēng)光金闕宮殿。青云彩霞為裳,風(fēng)作馬,紛紛來下。虎鼓瑟,鸞駕車,風(fēng)飄仙樂。這次第,怎一個樂字了得?”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崩畎妆环胖鸪鼍┖?,遇到的一灣明月。溫情,飄逸,有仙人之氣,送詩人以自由美麗的山山水水。我們看看李白,他夢游天姥,一覽仙境,可他并非消極避世,仍然胸懷天下。所以才有夢的醒,讓自己清楚地認(rèn)識這個社會,承認(rèn)這個事實。這樣的人,是痛苦而偉大的。自始至終,他依然記得少年的壯志?!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顆精忠報國的心啊!
    壞才,可以不遇一時,但不會埋沒一生。李白,政治上的才能無處施展,于是便把滿腔熱血傾注于一根筆桿。于是,我們雖然少了一位政客,但我們收獲的卻是一位華夏奇才!
    李白,是什么讓你的內(nèi)心如此堅毅,是什么讓你的步履如此堅定。我想,那該是你的一腔愛國之情吧。
    李白,愿我可以大聲吶喊出你的詩篇,勇敢地踏上前方的路!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十九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翻譯。
    海外來的客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紹興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云霧霞光中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jīng)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了紹興,一天夜里,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謝靈運(yùn)住的地方現(xiàn)在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琴,鸞鳥拉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驚魂動魄,恍然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游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川大山。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二十
    這首詩是七言古詩,在舊體詩中是比較少受格律約束的一種。李白很善于寫七言古詩,大概是由于此詩體流暢自然的特點,更適合于表現(xiàn)他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奇譎的想象力、高度的夸張和對比手法,是此詩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句法的變化也極富創(chuàng)造性。全詩以七言為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九言,并參用騷體和辭賦,既靈活多變,又渾然一體,為一條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所貫穿,隨著感情的起落,詩句有長有短,節(jié)拍有急有緩,“雖千變?nèi)f化,如珠之走盤,自不越乎法度之外”。
    李白早年就有濟(jì)世的抱負(fù),但不屑于經(jīng)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jié)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yù)。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nèi)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jī)?!崩畎壮醯介L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quán)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李白離開長安后,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jié)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會稽(紹興)。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nèi)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皦粲翁炖岩髁魟e”就是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shù)呐笥炎鲃e。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xiàn)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夢游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在仙氣飄飄的大都會紹興(會稽)寫下這首傳世之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有孤篇蓋全唐之稱。
    該詩是李白的代表作,記述了他的夢。詩人用充滿想象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夢中的神仙世界,抒發(fā)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的郁悶心情和對生活的極度不滿,也表達(dá)了他對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愿侍奉權(quán)貴而渴求自由的心情。
    該詩由三部分組成。開頭到“對此欲倒東南傾”是第一部分,交代詩人入夢的原因。詩人開篇便說瀛洲是傳說中的海外仙境,虛幻縹緲,無法尋求,而浮云彩霓中的天姥山卻是真實生活中的“仙境”。這里,詩人以虛寫實,以寫瀛洲襯托出天姥山的雄奇。天姥山和天臺山相對,靠近剡溪,景色秀美,峰巒疊嶂,在越東頗為有名,但和五岳相比就難免相形見絀了。然而,在這首詩中,詩人卻說天姥山比五岳還要高聳挺拔,連天臺山都要傾倒在它面前。應(yīng)該說,詩人夢中的天姥山其實是他一生所看到的奇峻山川在頭腦中的再造幻影。
    第二部分從“我欲因之夢吳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在這一部分,詩人運(yùn)用了奇特的想象、夸張手法,描寫了夢游天姥山時所看到的一切。在夢境中,詩人好像在月光中飛渡鏡湖。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在湖面上,又將他送到當(dāng)年謝靈運(yùn)歇息的地方。詩人腳著謝靈運(yùn)當(dāng)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靈運(yùn)當(dāng)年到過的青云梯。接著,詩人經(jīng)過回轉(zhuǎn)的石路,在幽暗的深山中看見海日升起,天雞高叫,一片黎明前的曙色。但當(dāng)他在迷人的山花和石頭旁邊休息起來,忽然感覺到暮色降臨。暮色中,熊咆龍吟震得山谷轟響、森林驚顫、層巔戰(zhàn)栗。如果說熊、龍能以吟、哮表達(dá)情感的話,那層巔、深林的戰(zhàn)栗和驚悚,以及煙、水、青云的陰郁,都是詩人的意動寫法。詩人將環(huán)境和自身的情感協(xié)成一體,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情感氛圍。接下來,全詩達(dá)到了高潮,詩境也由奇特轉(zhuǎn)入奇幻。在使人驚懼的幽暗暮色中,突然“丘巒崩摧”,“訇然中開”了一個洞天福地般的神仙世界:在鼓瑟的虎、駕車的鸞簇?fù)硐?,“駕風(fēng)為馬霓為衣”的云之君,受命于詩人之筆,來赴仙山的盛會。
    第三部分從“忽魂悸以魄動”到結(jié)尾。這部分寫仙境忽然消失,夢境破滅,詩人驚悸著回到現(xiàn)實。夢境不在了,詩人躺在枕席之上,恍然如夢。發(fā)出“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慨嘆。但幸而詩人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想象和胸懷,又讓他自黯淡人生中見到一絲光明。接著,詩人又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言,將他在長安流連朝堂時遭遇到的郁悶一吐而出。同時,這一句也點明了全詩借夢游名川仙境來抒發(fā)詩人追求自由人生,反抗權(quán)貴壓迫的主題。本詩表達(dá)了無數(shù)懷才不遇的封建文人的心聲。
    本詩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文筆華麗,意境雄奇,是一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歌。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后感篇二十一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shù)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yuǎn)的追求,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jié)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肮艁砣f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北緛碓娨獾酱怂坪跻驯M,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quán)貴的抗?fàn)?,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yán)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quán)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dāng)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dú)鈶B(tài)間”的屈辱地位?!罢垩币辉~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